贤人的这段话,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内经中所说的“道”,可能与日月星辰的周期变化有关系。
《内经》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意思是人的产生是来源于天气和地气的相交,“气”用今天的语言来解释就是能量的意思,岐伯认为万物是天地能量相互交汇感应,无形能量化为有形实质而成,人亦如此。
所谓交汇,就有一个相遇、分开、远离、转折、再相会的过程,这才能称得上交汇,用一俗语描述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地能量的交汇,也要满足这个条件,就是来自天体的能量和来自大地的能量有规律且周期性的变动,这个变动是由“四各阶段”组合起来的,即“相遇、分开、远离、转折、再相会”。能量交汇满足了这个条件,就产生了人和万物的生命现象,即内经所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那么“天地合气,四时之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显然要从天地的相对运动中去寻找答案。这就是天道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中国式的古天文学,中国古天文学不是以发现某个星体为目的,而是研究星体与物候以及人的关系,是实实在在的学问。
地球是一颗行星,她本身不会向外辐射能量,如果有能量散发出来,也是接受其他星球的能量辐射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再把吸收的能量辐射出去。
把地球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地球所处的外太空环境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地球上向地表辐射的能量,全部来自于外太空,其中最直接影响力最大的能量来源是太阳,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我们是感受不到地上热度的,到了九、十点钟,随着太阳的持续照射,地面的散射也开始加强,开始天地之间的能量交换。因为太阳这颗星星对地球的影响最大,所以在研究天地能量变化时,先研究太阳。那么太阳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满足周期性这个要求吗?合不合前面说的“四时之法”?如果合,那么太阳就是地球生命的母亲,如果不和,那我们就没有在此讨论问题的机会,因为人类不会出现。
人站在地球上的某一个点抬头望天,会发现天上的星辰分布,在一年当中不同的时期是不一样的,如果把星辰的分布当作一幅图画来看,我们暂且称其为星图,你会发现这个星图一天天的在头顶上慢慢的移动变化,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每当过了一段时间,相同的星图又会出现。
如果以某一颗星或某一组星辰为标志,她是从东边的地平线慢慢的升起来,经过头顶,又从西边的地平线落下去,过了不久,她又会从东边升起来,再次缓缓地通过头顶而下落,而且每一幅图画都是如此,这有点像星星在一个固定的轨道上运行,随着星星的运行,每当一些标志性的星辰,出现在天空固定的位置时,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就会规律性的出现,这样一来,星辰的变动就和地上的四季变化连接起来,同时地上的万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活动状态出来,好像在等候天上的星辰来与之对应一样,所以我们把大地上万物的表现就起名叫做“物候”,天空星辰的表现,我们称其为天象,不同的天象会对应于不同的物候。
天上的星辰是定期出现的,就好像很多个星图和星辰在一条固定的道路上行走,按时出现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段,这种来源于天象的运动,我们把它叫做“天道”。在古人看来是随着天道的运行产生了地上万物的变化,万物的变化表现千差万别,但是通过表面的不同,却会发现万物遵守了同一个规律,就是生命周期通通符合“生长收藏”四个阶段。这个规律与天道有什么关系呢?
地球由西向东自转的时候,相对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就好像天体的运行是从东向往西,站在天的角度来说,大地的运动又是从西往东周而复始,那么我们想一下,天上某个星辰或者某个星图的升起,最高点,降落,从地平线消失,直到下次再次升起,是不是代表了这个星辰对地球能量的辐射也经历了一个生长收藏的过程呢?因为地球本身没有能量的发散,所以物候的能量运动其实是天地能量运动的有形化,这就是天道对地道的影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了解天象,是不是要对每一颗星星的能量进行分析呢?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那实际上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古圣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只要知道某个代表性的星辰出现在天空特定区域的时候,地面上会发生什么样的物候变化,其实就知道了这个时间段天地能量交合的特征,知道了这个就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这样就够了,这就是自古至今,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历法。对人类来说,可能没有比历法更伟大的的科技成果了,说到这里,请大家关注一下24节气的知识。有人问了,说了这么多,和中医有什么关系呢?
阴阳之道(四时阴阳)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显而易见的是,来自太阳的辐射对地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要研究天地的能量,我们首先选取太阳的轨迹,是最自然地方法,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叫做黄道,也可以理解为太阳之“道”,由这个道而生出的
历法叫做太阳历。显然太阳之“道”也属于天道的一部分。
地球的赤道平面和绕太阳公转的黄道轨道平面有一个23°26'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道与赤道的交角,因为这个交角的存在,在绕太阳公转的不同位置,地面所得来自太阳的能量是不一样的,表现在地面上的某个点,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太阳照射角度略有变化,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圈360度,在不同位置,一天当中同一时刻,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所以每天同一时间下,地球所得太阳能量也会不同,相隔较近时这种变化并不明显,如果相隔时间段较长,这个能量的大小就变得非常显著,比如夏天的12点和冬天的12点,那是完全不同的温度感受。
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360天,产生了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变换,这个变换是有周期规律的,因为是年为单位,将一年的变化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阶段,这是最简洁的分类法,代表了太阳能量的一来一去和两个掉头,也就是能量生长收藏四个阶段,《内经》里称其为四时,这就是“四时之法”的来历,春夏秋冬可以看作是四时之法最好的举例说明。意思是四季是四时之法的表现,但四时之法不是只代表四季转换。只是因为因四季而产生的物候变化,其所反映的阴阳周期,是最容易被人观察到的,所以《内经》中就以四时之法作为能量生长收藏的标志,实际上一年有一年之四时,一天有一天之四时,一月有一月之四时,那么一个时辰有没有一个时辰之四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