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___静 2016-03-26 20:38:24
哇,100页了~
-----------------------------
才女估计帮我水了就50页啊
@感谢我所拥有 2016-03-26 21:28:08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抢红包】
-----------------------------
晕
话说这是哪位朋友 谢谢你在这里发红包
@禅___静 2016-03-26 20:38:24
哇,100页了~
-----------------------------
@o弘毅o 2016-03-26 21:34:19
才女估计帮我水了就50页啊
----------------------------
@禅___静 2016-03-26 21:42:37
这么夸张!!!
你怎么不说我帮你水了90页啊!!
-----------------------------
要客观
这点都做不到我们怎么在这里一本正经的说历史
对吧
@父亲目送的眼神 2016-03-26 21:15:22
好帖要时常顶顶!
-----------------------------
说实话这位朋友我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
不过这个ID好有爱啊
@光影疏斜暗香袭 2016-03-26 20:46:43
坚持着每天投你和牛B哥的票(*^__^*) 嘻嘻……
-----------------------------
哈哈 谢谢美女 么么哒
@Cassie向阳花 2016-03-26 20:17:59
100页啦,恭喜楼主
-----------------------------
呵呵 那我们争取到200页呗
@征岚雪影 2016-03-26 07:52:10
刷屏启动
-----------------------------
看来博士跟我一样有强迫症啊
@司马蛋 2016-03-26 09:06:30
顶
-----------------------------
谢谢
@catslover 2016-03-26 11:07:39
这几天忙成狗,终于到周末,可以来顶贴了,顺便举报一下小广告。
-----------------------------
小广告躺枪...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03-26 21:57:59
up
(别看我回的字数少,细水长流的。)
-----------------------------
一直记在心里的
367 赵衰不衰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
从骊姬之乱到常年他国的政治避难,从翟、卫、齐、曹、宋、郑到楚国和秦国,从被迫离开翟国和齐国的重耳到晋文公,晋文公可谓尝尽颠沛流离之苦才最终『上天』。
但是,在晋文公『上天』的背后,我们又不能忽视『五蛇』的作用。
『五蛇』指的是什么?
『五蛇』说的是在晋文公十九年流亡过程中的大批坚定而又极具能力的追随者,具体指的是赵衰、狐偃、贾佗、魏犨以及先轸五人。
他们不仅是晋文公从流亡到即位的关键因素,同时在日后晋国的发展中各自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晋献公之时,赵衰在为追随哪位公子上就做了精心的准备。
怎样才算精心?
这个我们是知道的,占仆呗……
赵衰先是对其他几位公子进行占卜,结果都不吉利。
直到占卜到晋文公之时,报告显示十分吉利。
好了,就这么定了……
此后,赵衰坚定的跟随晋文公。
也正是赵衰与狐偃后来商量离开齐国并得到文姜的支持,对彼时生活状况相当满意的晋文公才离开齐国。
随后,在楚国与秦国赵衰也对晋文公有过多次建议,赵衰可谓晋文公智囊团的核心成员之一。
当然,我们看到晋文公对赵衰也是十分器重,流亡翟国之时翟人送了两个姑娘给晋文公,晋文公娶了季隗而把姐姐叔隗给了赵衰当老婆。
晋文公即位不久后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赵衰,足见两人之间的关系。
额,好像哪里有点不对?
叔隗和季隗本是姐妹关系,分别是赵衰和晋文公的老婆,也就是说晋文公是赵衰的妹夫,专业点说他们之间叫做『连襟』,简单点说他们按辈分来看是平辈的。
所以说晋文公和赵衰关系好归好,但是晋文公这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赵衰,这又是什么意思?
秦穆公一不小心当了晋文公的老丈人,晋文公又一不小心当了赵衰的老丈人,春秋这些贵圈的关系也是的确够乱的……
好了,关于赵衰我们说几点:
赵衰是造父的后代,西周穆王时期造父御车有功被封于赵城,这也是赵姓的由来。
同时我们也知道后来孝王时期非子养马有功而被封地,这是秦国的由来,而非子是造父的侄孙,所以我们也知道春秋时期的赵衰姓嬴,氏为赵,这是其一;
赵衰与晋文公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得他日后在晋国毫无悬念的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赵氏在晋国此后不断发展延续。
再往后几代人进入到战国时代之时,七雄之一的赵国与赵衰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赵氏的发展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中间也有上演『赵氏孤儿』这样惨烈的故事,这是其二;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赵衰这都是晋国前几号的人物了,自然是一点都不衰的,赵衰的这个衰字音同催,而非衰弱的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从17岁流亡,历经19年后成为晋国国君,这样的诗句用来形容晋文公的这一经历实在应景。
自然,这里的衰同赵衰一样,都念催。
岁月催人老,名利都忘掉,一壶浊酒把梦醉倒。
简单说一点 关于晋文公时期的五贤,在不同的史书中版本略有差异。
我们说过,在左传没有明显争议的情况之下,我们会优先考虑左传中的内容。
这个版本的五贤我个人做过分析和考虑,还是相对比较有说服力的,接下来我们会做简单介绍。
@片汤2016 2016-03-27 12:19:53
顶顶顶,进入春秋中期和、晚期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楼主最好提前说说,给大家一个整体的概念
-----------------------------
恩
你的这个建议我会在几个关键人物的总结中提到
我个人的看法是,所谓的中期晚期什么的都是后人总结的
所以在介绍某位人物的时候说我们现在进入到春秋的第几个阶段了并不是很合适
当然,为了让看的人能够对春秋有一个阶段性的印象,我们实际上是以主角的变换悄悄完成的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3-26 22:49:24
加油
-----------------------------
恩 谢谢
@catslover 2016-03-27 03:22:07
说到老赵家了,好激动,都是故事啊。
-----------------------------
呵呵 慢慢来
赵国的故事我们现在只是把坑挖好
填坑的工作还在后面
@Cassie向阳花 2016-03-27 16:02:36
顶~
-----------------------------
向阳花好
各位实在抱歉
今天有点麻烦暂时先不更新了
我们明天再补上
@片汤2016 2016-03-27 22:27:14
不更也得顶
-----------------------------
没法更
我这会拿不到底稿......
@司马蛋 2016-03-28 08:59:09
1
-----------------------------
2
@懒羊羊10 2016-03-28 00:00:05
庆祝此贴到了100楼
-----------------------------
哈哈 大家都很关注这个话题啊
@片汤2016 2016-03-27 22:27:14
不更也得顶
-----------------------------
@善水心 2016-03-28 10:02:03
+1 不更也顶 n(*≧▽≦*)n
-----------------------------
呵呵 都是好人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3-28 11:00:22
100页留名~~~
-----------------------------
逮住潜水姐
@gesc718 2016-03-27 23:24:45
极好极好,就是太困了,明天看
-----------------------------
呵呵 很实诚
368 晋文公五贤
了解完赵衰,晋文公五贤还有四贤未做介绍,我们也一并来看看。
先说狐偃,这是一位出场较多,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人物。
狐偃的身份我们前面做过介绍,其父狐突是晋献公的老丈人,晋文公的外公,狐偃自然是晋文公的舅舅。
晋文公离开翟国去往齐国之时途径卫国,因为卫国的不热情,晋文公一行此时混的比较惨,甚至由于食物短缺而传出介子推割股奉君这样的故事。
还有一点,晋文公也曾经在卫国有过向乡下人要饭的经历。
这事当时是这样的,晋文公要的是饭,乡下人也没说不给,只是给的却是泥土……
国家领导不甩晋文公也就算了,毕竟只能忍,现在连老百姓都欺负晋文公了,这事简直没法忍。
对此晋文公很是生气,狐偃赶快圆场,表示这事很吉利,寓意着晋文公即将得到土地,是大大的好事,晋文公才又打起精神一路来到了齐国。
到了齐国之后果然齐桓公很热情,很快晋文公便房子有了,车子有了,老婆也又有了,只是晋文公又打算长期耗在这了,于是又是狐偃与赵衰等人设法把晋文公给弄走,才有了后面的这些事情。
总体来看,作为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在晋文公从流亡到成为国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两人之间的关系异常亲密。
比如公元前637年春,晋文公一行从秦国回到晋国准备与晋怀公争夺国君时,狐偃清楚一旦晋文公事成之后身份将会有巨大的转变,因此在黄河岸边向晋文公申请离开,理由是两人平时关系太近有违君臣之礼影响不太好,晋文公则表示『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让河神来见证两人的同心,足见两人感情之深。
另外,狐偃之父狐突坚持不受晋惠公的威胁召狐偃和狐毛两兄弟回归最终被晋惠公杀害也成为一段佳话,狐偃和狐毛也都成为晋国日后的栋梁。
我们再来看看贾佗与魏犨『音同抽』。
『我先君文公…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有魏犨、贾佗以为股肱。』
子余、子犯分别是赵衰和狐偃两人的字,他们是晋文公的心腹,与之对应魏犨、贾佗则是晋文公的股肱,也就是手脚。
换句话说,赵衰和狐偃更多体现在为晋文公出谋划策上,贾佗与魏犨更多则体现在负责具体事务和跑腿上。
从特点上来看,贾佗和魏犨一文一武,贾佗后来担任晋国大夫,在晋国刑法的推行中表现突出;
魏犨则孔武有力,在晋国后来的一些战役中变现抢眼。
值得一提的是,魏犨是晋献公时期毕万的后代,再往后魏犨的后人在晋国得势,在进入到战国时代后由晋国分裂出来的魏国与魏犨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最后我们要说的便是先轸『音同枕』。
论成就,先轸在晋文公接下来奠定霸主地位的几次关键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五贤中当属最高;
论影响,先轸彻彻底底的区别于宋襄公式的仁义,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而灵活运用多样化谋略,可谓军事界鼻祖级的开山怪。
但是论知名度,先轸却并不一定比赵衰和狐偃等人高很多,一是因为晋文公流亡之时先轸出场很少,二是先轸的光辉几乎全部都集中在了晋文公即位以后的几次战役中,他本人存在感的时间跨度并不比其他几位长。
总之,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五蛇』为辅,晋文公才能够有一飞冲天的机会。
随后晋文公也特意赏赐跟随他流亡的人,五贤以及其他追随者基本都得到了不错的打赏和地位。
哦对了,晋文公不小心把介子推给搞忘了……
@tqzrd 2016-03-29 10:09:56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抢红包】
-----------------------------
最近这人品果然不行啊...
@善水心 2016-03-29 10:42:18
我还以为昨晚会发两节呢。。
-----------------------------
哈哈 这两天码的字少
今天晚上发两节 我们补上吧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3-29 11:45:46
忙成狗的楼主不容易啊
-----------------------------
呵呵 痛并快乐
@林西雁 2016-03-29 12:58:53
好几天没来,量略大。
-----------------------------
还是有觉得我很勤快的嘛
@善水心 2016-03-29 20:53:57
今天早点更呗
-----------------------------
好 马上更
369 再谈介子推
齐桓公的后期,我们聊到易牙蒸子这样的人肉事件,顺便又提到了介子推为晋文公的割股奉君,并且还一不小心给剧透了不少。
我们是这样剧透的,知道真相的晋文公表示一定会因为这件事情记住介子推,然后他就当上了晋国国君。
结果等到打赏各位追随者时就把介子推给忘记了……
介子推也没为这事去闹,直接带着自己的母亲隐居山林。
等到晋文公羞愧的想起之时介子推又死活不肯出山,于是有人便出了个馊主意说放火烧介子推隐居的山林,烧三面而留一面,熏得受不了了介子推自然就会出来。
后来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火是放了,山也烧了,但是介子推却始终没有出山,等到火势退去人们才发现介子推抱着自己的母亲死在了一个柳树之下。
因为此事晋文公后悔万分,他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去做了一双木屐并叹道:『悲哉足下』。
顺便提一下,『足下』这个词表达的是对对方的尊称,与介子推的『绵山焚身』有着直接的渊源。
同样也因为此事,后世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在『寒食节』这天不生火、吃冷的食物,寄托自己的离愁。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不能光顾着学习而不思考,也不能只思考而不学习,且学且思,才能不被蒙蔽,才能有所收获。
诚然,介子推在割股奉君上所体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在绵山焚身中岁变现出的节气都值得我们赞叹,但是,鸡汤虽好,喝多了也还是会腻。
既然我们要面对的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情,无论有多艰难,该拆穿的还是要拆穿。
版本有很多,我们来看看相对比较靠谱的一个。
晋文公即位后大赏天下,当然严格来说作为诸侯国国君晋文公还不能够天子相比,我们说晋文公要打赏这些年跟随他立过功、受过苦的人,尤其是那些陪他流亡之人。
『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也就是说,介子推本人并没有积极的申请奖赏,于是也没有得到禄位,对于这事介子推是这么解释的:晋献公的九个儿子唯有晋文公在世,晋惠公和晋怀公也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国外都抛弃了他们。天不亡晋,晋文公自然就是晋国的国君。
介子推的话表达的是什么呢?
在介子推看来,晋文公从流亡到成为国君,这是合乎天意的,晋惠公和晋怀公在国内并不受欢迎,而晋献公的儿子中唯有晋文公还活着,晋文公最后当上晋国的国君,这是上天的选择。
当然,介子推的话里实际上隐藏着另外一层意思。
也就是说,晋文公即位之后向他邀功的人不少,不少人都把追随晋文公流亡多年当做了自己求得功名利禄的筹码,而这又正是介子推所不愿意干的事情。
对于介子推的选择,他的母亲表示不理解,于是介子推又是这样解释的:『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下面的人把贪功的罪过当成合理,上面的人对欺骗又加以赏赐,上下相互欺骗,这就难和他们相处了。
介子推看到了他不想看的一面,于是最终选择带着自己的母亲而隐居,留给晋文公的是一片感概。
能够忍受追随晋文公多年流亡的清苦,却不愿随大流获得自己认为不该得到的名利,有些人、有些事,其实就是这样。
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们信守自己认为正确的操守,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心中的那片天。
至于介子推最终是否『绵山焚身』,留给我们的终将是一个悬念。
无关对错,关乎信仰。
但是首先吧,我们总得有个信仰先。
介子推这里我们提几点
其实历来关于介子推争议相当大
各种不同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割股奉君和绵山焚身这两件事情上。
从正史记载来看,这两件事情都没有明确交待。
反倒是一些其它资料中介绍得很形象,这是一件比较怪异的事情。
关于割股奉君,我们有分析,操作难度非常大,可行性似乎按照现代的观点不高;
关于绵山焚身,正史也仅仅只是介绍到介子推隐居,后面的很多细节看起来都比较夸张。
就我个人来说,介子推更多反映的是一种官场理念上的态度,介子推不愿意随大流追名逐利,所以骄傲的离开。
介子推能够忍受流亡的清苦,但是看到臣子们各自邀功而从此隐居,这是信仰的问题。
我个人一度考虑由此谈谈当今这个缺乏信仰的现状,但是想想还是放弃了,仅仅只是提及信仰这个词。
不为其它,
希望我们仅仅只是追忆过往的事情,而不是夹杂太多个人一些肤浅的见解。
@善水心 2016-03-29 21:26:02
楼主,我想想听你谈信仰,开个番外篇,说说吧。
-----------------------------
呵呵
这个命题其实蛮大的
我在写这个帖子之前其实就有考虑涉猎这个话题的
春秋战国为什么值得推崇?
一方面是因为思想文化的井喷,
另一方面是众多人物所变现出来的节操。
说古人比现代人有信仰、有节操,
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当然也谈不上好或者坏,
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伴随这样的一个过程。
国人从最初的非黑即白的世界观到三教九流各种手段无奇不尽,
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好比打仗来说,我们逐渐的会看到所谓的战争从最初的有板有眼到兵法至上,
那是因为随着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赢成为了第一要务,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谋略与智慧。
不是人越来越坏,
而是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
所以我们一方面佩服古人对信仰的执着,
很多人穷其一生仅仅只是为了一个目标或者信念,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时代在变化,
人应该有更多方向的选择,
这是好的方面。
但是,一个社会的整体价值观与统治阶级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们推崇儒家,但是也要看到单一思想对思想的严重禁锢,
更可惜的是,如果我们横跨几千年的历史,
其实会发现历史更多时候表现得很残酷,各种政治斗争,各种玩物丧志,各种奸人当道,
时间在往前走,但是我们的思想与文化反倒停滞不前,甚至是退步。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也是一个很无奈的话题,
我想说的是,社会不会一直进步,有些时候也会倒退,
文化思想很难再被超越,该说的老祖宗说的基本差不多了。
有些时候我很庆幸生在这样的年代,因为更多人的思想意识在重新崛起,比起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甚至是一百年前,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有些时候我又对这样的年代很无语,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所推崇的仍然是几千年来一直玩的东西,而且还是玩剩下的。
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信仰,其实我也不确定。
好或者不好,在别人眼里可能分文不值,
当今社会的好处就是无论你处在社会的哪个层次,你都可以看起来拥有梦想。
当然,梦想可能会越来越廉价,越来越飘渺,这就是现实。
我不想传递什么,也不想说教什么,
所以我们还是简简单单的看那些过去的故事吧。
@片汤2016 2016-03-29 22:48:53
顶一个
-----------------------------
呵呵 每天都很准时
@不就是一贴 2016-03-29 18:21:49
已阅
-----------------------------
...
@tqzrd 2016-03-29 00:18:18
这是今天的,补上的那部分呢?鞭子不抽不勤快!
-----------------------------
我这就补
各种鞭子尽快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