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雁 2016-05-04 06:59:34
呃,说死就死,真干脆
-----------------------------
哈哈 都不带喘气的
@大白喵喵喵叫 2016-05-04 13:16:09
顶顶顶 加油↖(^ω^)↗ 看着呢 我以前 历史 考试的时候你咋没开贴!!我一直搞不懂尧舜禹的关系
-----------------------------
话说那会开贴了也不代表你历史就能考高分啊
这是把锅甩给我背吧......
409 三军六卿
郑庄公一去世,郑国陷入混乱,四子轮流夺权,郑国春秋初年的风光不再;
齐桓公一去世,齐国陷入混乱,五子相继夺权,公子无亏和齐孝公之后目前是齐昭公,齐国中原霸主的地位不复存在;
晋文公一去世,我们盘点过晋文公的十个老婆和几个儿子,结合前面的套路,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推出点什么可怕的事情来了……
是这样的,晋文公虽然生前老婆数量不少,但一是老婆之间的地位有明显的排名,比如文赢作为夫人地位最高,其次是逼姞,再次是杜祁;
二是按照优先顺序,逼姞生子『公子欢』排位最靠前,杜祁所生之子『公子雍』虽然也很讨晋文公的喜欢,但晋文公很早便把公子雍送到了秦国去做大夫。
换句话说,晋文公虽然在位仅九年看起来短暂了一些,但在接班人的问题上晋国并没有出太大的麻烦。
公元前632年冬晋文公去世,随后其子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问题接着就来了,郑国和齐国相继陷入混乱其实也并非是在太子这个问题上比较模糊,而是因为兄弟之间内斗过于严重。
话说起来,晋襄公的兄弟看起来也不少的样子……
不过,从本质来看,郑国的强盛得益于郑庄公本人的能力,郑庄公一去世,郑国的支柱随之崩塌;
齐国的霸业得益于管仲的经世之才,管仲一去世,齐国的大船失去舵手;
郑国与齐国犯了同样的毛病,他们把国家的命运维系到了一个人身上。
而我们都知道,人终归是要死的,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晋文公的厉害之处了,因为他没有像郑庄公和齐桓公那样把晋国的命运维系到某一个人身上,这就要归功于前面我们提到的『三军六卿』制。
所谓三军六卿,指的是晋文公将晋军扩军,把原来的两军扩充为三军,分为上、中、下三军,每军设一将一佐,这样一来便有『六卿』。
当然,三军六卿制的本身也不是从此就一成不变,比如为了对付狄人晋文公又增加了新上军和新下军,这样就变成『五军十卿』,往后还有『六军十二卿』、『两军四卿』等的演变,但总体来说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实质的架构得以保存。
三军六卿对于晋襄公乃至晋国的稳定有什么好处呢,这点我们就得简单看看三军六卿的运行机制了。
首先,三军六卿中,中军将的职位最高,其次是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六卿之间主次分明,相互合作,这样一个庞大的团队自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开而迅速分崩离析;
其次,三军六卿各自的职位是流动而非固定的。
比如这一年中军将去世了,那么按照规则中军佐以及往下自动升以及,至于中军将那就对不起了,自动降级成下军佐再慢慢升。
这样的机制从某个程度来看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规则透明,各家都有机会,犯不着为了点权力争个你死我活,眼看着别人断气就自动升官了……
最后我们也要说的是,从长远来看,晋国的三军六卿体制的确对晋国的治理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因为曲沃代翼,晋国历经几十年公族之间的内斗,晋国很难再像其他诸侯国一样信任公族人员,因此从晋文公起晋国开始更多启用异姓官员,这是一次大胆而积极的尝试;
但是也正是因为三军六卿,随着时间的推移,『卿权』的不断膨胀将势必会导致『君权』的不断削弱。
也就是说,我们得再一次强调,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准在绝对完美的政治体制,因为真正落实这一体制的最终还是人本身。
因为权力、因为欲望,再好的体制有朝一日都会被钻空子,到这里我们只能打住,因为再下去就剧透了……
@善水心 2016-05-04 22:05:15
额,楼主,是我看贴不认真还是理解错了,昨天不是说分析文公的死因吗?
-----------------------------
没错 但是还得铺垫铺垫...
@善水心 2016-05-04 22:10:23
@善水心 2016-05-04 22:05:15
额,楼主,是我看贴不认真还是理解错了,昨天不是说分析文公的死因吗?
—————————————————
@o弘毅o 10911楼 2016-05-04 22:08:00
没错 但是还得铺垫铺垫...
—————————————————
额,又来了。弘毅兄,可否明示您还要铺垫几晚咧?
-----------------------------
明天...
@Cassie向阳花 2016-05-05 19:10:05
顶~~
-----------------------------
呵呵 向阳花好
@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6-05-05 17:21:17
水一发
-----------------------------
呵呵
@善水心 2016-05-05 20:23:30
催文催文~~
-----------------------------
呵呵 来晚了
@善水心 2016-05-05 21:09:48
快更啦~等着呢
-----------------------------
好嘞...
410 有声如牛
由于晋文公的离去,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周朝关于殡葬礼仪的一些基本知识,『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三日而殡,三月或逾月而葬。』
人死之后先入殓,停放灵柩待葬叫做『殡』,『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指的是如果天子驾崩,先将遗体摆上七天然后入殓,『殡』上七个月,最终搞个盛大的安葬仪式。
晋文公作为诸侯,『隧葬』的要求最终襄王也没有同意,所以正常的待遇自然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也就是说,晋文公于公元前628年的冬天去世,根据这个殡葬礼仪,晋文公的遗体差不多要到第二年的四月份才下葬。
不过正是在晋文公去世之后居然发生了一件十分诡异的事情,诡异到我们似乎无法用科学来进行解释……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就得从曲沃这个地方说起。
曲沃我们不陌生,由于曲沃代翼,原先晋国的小宗曲沃武公夺权成为晋武公,随后晋献公即位,晋文公则是晋献公之子。
晋献公时期晋国迁都于绛城,因为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发配到曲沃,重耳、夷吾则呆在了蒲邑和屈邑。
骊姬的目的自然是让这几位尤其是申生远离晋献公从而为自己的儿子奚齐当上国君创造机会。
申生为什么要被发配到曲沃呢?
骊姬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曲沃是晋国的宗邑,也就是先祖宗庙所在的地方,这么重要的地方肯定需要重要的人来把守。最终晋献公认可了这个理由,后面便有了这样一连串的故事。
所以呢,晋文公去世之后『将殡于曲沃』,因为这里是晋室祖庙所在地,能够殡于曲沃是最隆重、规格最高的殡礼,也是符合晋文公身份和地位的。
到了公元前628年的十二月初十日,一切都准备完毕,载着晋文公遗体的棺材将要告别绛城去往曲沃。
按照计划,晋文公的遗体在这里将停放五个月,之后再进行最终的安葬仪式。
就是这个去往曲沃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
究竟是什么情况?
『柩有声如牛』。
也就是说,晋文公的棺材里面传来了像牛叫一样的声音……
这个事情就奇了怪了,不走进科学我们还真的很难解释这一现象。
棺材里面能够『有声如牛』,说明里面很可能有活物。
但是如果晋文公是五日而殡的话,入殓之前遗体还得先摆上五天,假死甚至诈尸的可能性应该是不大的。
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呢?
自然是打开棺材一探究竟,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过这时有位叫『卜偃』的大夫表示不行……
卜偃是谁?
他是晋国有名的卜官。
从晋献公时期一直到晋文公时期,卜偃有过多次占卜的记录,比如晋文公在王子带之乱时对勤王一事拿捏不定,最终靠占卜得到大吉的『阪泉之兆』,负责占卜的正是卜偃。
晋文公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并没慌张,而是让各位在场的大夫赶紧跪拜,并且表示这是国君在发布军事命令,很快将会有打西面来的军队过境,并且会袭击晋国,如果攻击他们,一定会取得大胜。
西面来的军队?
西面好像只有秦国……
棺材里面为什么会有牛一样的叫声?
卜偃已经做过解释,这是晋文公在给他们传达精神指示。
我们想说的是,卜偃你为什么就不派人打开看看,非得把这么大的一个迷团留给后来人……
@林西雁 2016-05-05 06:49:20
“比如这一年中军将去世了,那么按照规则中军佐以及往下自动升以及,至于中军将那就对不起了,自动降级成下军佐再慢慢升。”——没看懂,中军将不是死了吗?怎么又自动降级成下军佐?
-----------------------------
这个问题我简单解释下
你把这种官位看成世袭制的就行,老爹下岗儿子顶班,跟国企一样一样的
当然,这种自动升降级的制度也只是理想情况,实际在落实的时候并不一定能严格执行
晋国能保持稳定与强大,这与六卿制有很大关系,但同时因为六卿后来逐步内斗,国君权力被架空,最终也导致了晋国的分裂。
@战忽局首席忽悠 2016-05-05 00:02:28
好贴,生动有趣!
-----------------------------
首席忽悠你好...
@善水心 2016-05-05 21:37:53
我猜是打开棺材没有意义,因为文公确实挂了。我到是觉得卜偃这个人好厉害,楼主能开个小番外,说说他不?
-----------------------------
哈 不用番外 明天我们就说他
@片汤2016 2016-05-05 22:28:53
顶,有声如牛定是有人搞鬼借尸说话,卜偃代言罢了
-----------------------------
恩 这个可能性比较大
明天我们会接着从另外一个预言看这事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5-05 22:42:09
都快焦慮了
-----------------------------
为什么...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5-05 22:48:08
總感覺跟以前看(⊙o⊙)的都連不上了
-----------------------------
恩 正常 因为时间跨度太长了
我更的又慢
老实说很多东西我自己写的都会经常翻看的......
@善水心 2016-05-06 21:12:37
楼主,快快出来~
-----------------------------
呵呵 来晚啦
@过后不思量2012 2016-05-06 13:48:56
天天在八卦混,这么好得帖子竟然才发现,我实在是太眼瘸了~~~
楼主为了表达我对你的敬仰之情,给你整点我这的特产葱姜蒜吧?~~~
-----------------------------
哈哈 这个吹法浓浓的生活气息啊
@tqzrd 2016-05-06 06:55:30
天涯抽得厉害,你的帖子一直显示被删除!
-----------------------------
呵呵 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花之颜 2016-05-06 11:03:19
还没更?吊胃口。。。
-----------------------------
一般都是晚上更的啊
这个套路应该都熟悉了的吧......
@周易取名字 2016-05-06 23:05:40
@o弘毅o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tqzrd T姐你看涯叔偶尔抽一抽也不全是坏事嘛
@Cassie向阳花 2016-05-06 21:44:46
打卡顶贴
-----------------------------
向阳花好
@林西雁 2016-05-06 07:03:19
诈尸了诈尸了!
-----------------------------
小声点 建国以后不让成精的
大家周末晚上好
今天我们还是继续晋文公去世这个话题
411 未老而死
作为一名卜官,卜偃非但有着高超的占卜水平,而且能够将各种超自然现象进行巧妙的解释与引导,这样的情况在他的占卜生涯中并不鲜见。
晋献公时期,比如晋国两次假道伐虢,卜偃给出的是大吉的结论;
晋惠公时期,比如泛舟之役后秦晋交恶,卜偃预测晋国接下来麻烦很大,大到几乎可能亡国的地步;
晋怀公时期,比如晋怀公强迫狐突召狐毛、狐偃归国,狐突拒绝而被杀,卜偃直接就装病不占卜了……
站在卜偃的立场,分明晋文公的棺材里面传来如牛叫的声音,他却不慌不忙的给各位大夫分析这个现象的寓意所在,估计是职业病所在……
站在我们的立场,因为信息不如卜偃了解的充分,更关心的恐怕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声音,晋文公又究竟是怎么死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已有的信息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从十七岁流亡到十九年之后回到晋国出任国君,随后在位九年,晋文公去世之时年仅四十四岁。
年纪来看,晋文公理应正当壮年;
其次,除了几年前『晋侯有疾』之外,我们也并没有看到晋文公重病的情况出现,换句话说,晋文公年富力强,霸主事业正是干得风生水起之时却戛然而止,事情多多少少会让我们觉得意外;
再次,我们提到的神医扁鹊后来在给赵氏的领袖人物『赵简子』治病之时曾经提到过这样一段话:『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
从这段话所透露出的信息和我们前面所介绍的内容结合来看,从曲沃代翼历经三代人,到晋献公时期的骊姬之乱经历两代人,『其后将霸,未老而死』说的正是晋文公。
当然,扁鹊也只是说了『未老而死』,至于究竟是为什么导致未老而死,扁鹊也没有告诉我们……
最后,从晋文公去世之后晋国上下的反应来看,似乎这其中又不像有什么惊天阴谋。晋襄公原本就是接班人,犯不着着急上位,其余几位兄弟更是没有夺权的迹象,三军六卿投入运行没几年,臣子们勾心斗角的情况同样可能性不大。
所以晋文公为什么会突然去世?
这是晋文公留给我们的一个疑惑。
晋文公的棺材为什么又会『有声如牛』?
这更是晋文公之死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地方。
至于扁鹊为什么会说出『其后将霸,未老而死』这段话,我们就得看看这番话的来历。
赵简子生病五天不省人事,神医扁鹊过来看了看表示问题不大,因为以前秦穆公也有过这种情况,并且还更严重一些,秦穆公甚至是过了七天才醒来。
秦穆公醒来后告诉大夫公孙支和子舆他这几天到了天帝那里学了不少东西,过得也是十分快乐。完了天帝还告诉了他一个预言,也就是前面扁鹊说的那段,接着公孙支把这个预言写下来藏好,后来给传了出来。
因为秦穆公对晋文公这个『其后将霸,未老而死』的预言,情况看起来就更加扑朔迷离。
秦穆公告诉我们,昏迷七天是能再醒过来的,秦穆公还告诉我们,他早就知道了晋文公的结局,秦穆公也告诉我们,晋文公有五个老婆是他亲手安排的。
当然,秦穆公自然没有告诉我们晋文公的死和他有必然的联系……
很遗憾的是,对于晋文公的死我们无法给出准确的结论,我们只能说晋文公在短暂的九年时间里取得了其他诸侯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企及的成就,我们也只能说晋文公的死传递给卜偃的信号是打西面很快便会有一支军队要过来。
@禅___静 2016-05-07 23:12:21
@o弘毅o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才女真豪
@Cassie向阳花 2016-05-07 15:19:01
也就是说,很可能是秦穆公通过送给晋文公的五个老婆将晋文公害死??结合烛之武退秦师部分,是不是晋壮大的太快,秦感到威胁,所以晋文公就悲催啦。。如果这样的话,晋文公真是挺可怜可惜的,挺厚道一个人,流亡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才当上了几年国君,刚施展抱负崭露头角,就死啦。。
-----------------------------
呵呵
事实上我查了不少资料 晋文公的死貌似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我个人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当然限于证据不足我个人并没有下结论
这里只是结合一些预言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就我来看,秦穆公有足够的动机 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晋文公去世之后秦晋迅速交恶
逻辑上似乎可以解释
但是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但一定要小心求证
所以这事点到为止吧
@善水心 2016-05-06 23:42:56
呵呵,合着他们那一帮都是神人哪。
-----------------------------
小姑娘也有熬夜的时候啊
@片汤2016 2016-05-07 04:46:28
丁页
-----------------------------
讠身 寸
@林西雁 2016-05-07 09:41:48
啊啊啊啊,好想知道晋文公怎么死的……
-----------------------------
眼睛一闭不睁 就这么死了......
晋文公的死我们就不纠结了
继续往下更新吧
以后哪天如果发现什么新史料能告诉我们真相
那也是件蛮好玩的事情
412 秦穆公伐郑
无论如何,晋文公终究是去世了。
因为短暂,留给我们的是遗憾;
因为预言,留给我们的是谜团。
晋文公去世的当年,也就是公元前632年,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同时去世,这便是郑文公。
这是郑文公在位的第四十五年,所以相比起来郑文公的去世看起来似乎更加自然、更加合理,于是也就没有吸引我们更多的关注。
郑文公:同样都是文公,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晋文公和郑文公的相继去世,整个中原的格局立刻有了微妙的变化。
对于晋国来说,早两年的时候晋文公还在发兵进攻郑国,但是随着郑文公去世,『郑穆公』也就是公子兰的即位,晋国与郑国之间迅速恢复到和平友好的状态。
对于郑国来说,郑穆公之所以能够回国被扶立为太子,晋文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郑穆公流亡到晋国并在这里成长、步入仕途到出任国君,晋国的这一段经历至关重要,郑、晋的友好对于两国而言自然是皆大欢喜。
但是对于秦国来说,情况就变得不太乐观起来。
公元前630年,面对秦晋的联合包围烛之武最终智退秦师,郑文公选择的是孤立晋国而与秦国结盟而,秦穆公还派了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帮郑国戍守城门。
眼下郑晋重归于好,秦国日后东进势必难度加大。
面对两位新人晋襄公和郑穆公,秦穆公接下来该怎么办?
很快,杞子就从郑国派人带话来了,杞子表示他与逢孙、杨孙两年来一直帮助郑国戍守城门,目前掌管着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趁其不备偷偷发兵,可以轻而易举的占领郑国的国都。
这哪里是在帮郑国看门,分明就是卧底好不好……
对于杞子的这个建议,秦穆公那是相当满意,不过许久不出场的蹇叔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蹇叔:跑这么远去偷袭郑国,军队疲惫不堪不说,行踪又很容易暴露,我看这事恐怕不靠谱。
到这一年时已经是秦穆公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眼看齐桓公来了又去了,晋文公来了也去了,秦穆公苦心经营几十年,晋国、郑国双双换了菜鸟国君,秦国却还在西边瞎晃悠,秦穆公有点坐不住了。
如果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郑国,秦穆公能不心动么?
所以,秦穆公其实心意以决,他要的不过是蹇叔的支持与鼓励,就好比晋文公拿不定主意便算上一卦寻求个心理安慰一样。
奈何老人家蹇叔偏偏不解风情瞎说大实话……
对于偷袭郑国,蹇叔波了一瓢冷水,秦穆公却执意要继续下去,很快『孟明』、『西乞』、『白乙』三位在东门外待命随时听候命令出兵。
这其中孟明是百里奚之子,西乞与白乙是蹇叔之子。
事已至此,蹇叔既然已经不能阻止秦穆公的计划,那就送送几位吧,结果送着送着蹇叔就哭了起来,蹇叔表示自己实在是很难过,因为这次出征恐怕是看不到军队回来的那一天了。
这样的丧气话,秦穆公自然很是生气:你个老人家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岁就死了,恐怕现在坟上的树木都已经合抱了。
秦穆公这么狠的话都放出来了,结果蹇叔还是哭,因为他的两个儿子也要随着出征,这场在他看来注定有去无回的战争将会让他眼睁睁的失去西乞与白乙。
秦穆公:……
秦穆公作了晋文公『未老而死』的预言;
卜偃作了晋国可以战来自胜西方军队的预言;
蹇叔也要作自己的预言:『崤山』『音同混淆的淆』有两座山陵,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北陵是文王风雨避过的地方,晋军必定会在崤山进攻秦军,我所能做的也只有日后去为你们收拾尸骨。
@善水心 2016-05-08 20:01:25
@善水心 2016-05-06 23:42:56
呵呵,合着他们那一帮都是神人哪。
—————————————————
@o弘毅o 10975楼 2016-05-07 23:48:00
小姑娘也有熬夜的时候啊
—————————————————
哈哈,偶尔一次。楼主,你看你昨天,大半夜的都没人看,今天还不更早点?
-----------------------------
恩 必须早点更
413 行踪泄露
崤山,今河南西部,洛宁县西北,自西南向东北延伸至黄河岸边,春秋时期镐京与洛邑之间。
公元前627年,春,秦穆公拒绝蹇叔的意见后坚持派孟明、西乞、白乙带兵前往郑国,杞子等人作为内应随时准备来个里应外合。
没想到的是,郑文公这都已经去世了,郑国还是被打的命……
当然,我们说过,从路线来看秦军要想攻占郑国都城,就得由西向东先经过崤山,再经过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随后才能达到郑国。
我们还说过,秦军出发之前蹇叔哭着做了一个惊天预言,他说晋军会在崤山这里对秦军发起进攻,最终的结果是秦军全军覆没。
所以呢,孟明等领着秦军一路向东,终于到了崤山,随后又经过了崤山,意想不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崤山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秦军竟然安全通过……
如此看来,蹇叔的预言失败了,秦军也算是缓了一口气,于是继续向前,下一站洛邑。
路经王城北门之时,秦军倒是向天子表示了起码的尊重,战车之上除了驾车的之外,车左、车右均脱去头盔下车致敬。
周王室有位叫『王孙满』的大夫在城墙之上看到了这一幕,于是他对襄王也做了一个预言,王孙满表示秦军此去肯定会打败仗。
理由是什么?
王孙满的理由是秦军经过王城之时既不庄重,也没有礼貌,不庄重意味着缺少计谋,不礼貌意味着态度上不够严肃,所以他不看好秦军。
都下车脱头盔致敬了还不够庄重和礼貌……
的确是这个样子,秦军致敬不假,但王孙满表示少说也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仅仅只是刚一下车就又跳上车继续前进,所谓的致敬不过是敷衍而已。
好吧,王孙满要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问题是他的预言又会不会准确呢?
我们看到秦军继续前行,眼看就要达到郑国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孟明:能不能别一惊一乍的,吓都吓死了……
这次到底发生了什么意向不到的事情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次事情发生的地点『滑国』。
滑国紧邻郑国,当年由周公第八子受封于滑而成为滑国,春秋以来饱受郑国欺负。
公元前636年郑国讨伐滑国,襄王出面为滑国求情被郑文公给拒绝,直接就触发了周王室和郑国之间的矛盾,导致襄王拉拢狄人进攻郑国。
随后我们也知道了,襄王打赢了郑国后娶了狄人隗氏为老婆,然后王子带又和隗氏混到了一起,直接导致王子带之乱……
秦军到达滑国之时,没有埋伏,没有战争,居然遇到了在这里准备犒劳秦军的人,这个人叫『弦高』。
弦高是郑国人,他表示郑穆公早就知道秦军要行军路过郑国,因此特意安排他在此等候秦军。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弦高先派人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上十二头牛作为慰问品,并且又表示郑国虽然条件艰苦,但只要秦军留一天就准备一天的伙食。
作为秦郑结盟时的『东道主』,郑国看来的确是够意思的,但是对于孟明来说这就已经不是够不够意思的问题,而是郑穆公在向秦军暗示郑国早已获知了他们的动向。
原本计划就是偷袭郑国,眼看秦军行踪已经暴露,孟明也就无心念战,于是顺手进攻滑国泄气。
因为意外,滑国就此灭亡,随后秦军决定打道回府。
我们说几点,滑国成为了秦国此次偷袭行动的牺牲品,王孙满的预言看来也没有灵验,另外,郑穆公一直到这个时候其实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5-08 20:51:13
弦高就是那個愛國商人吧
-----------------------------
对滴
@善水心 2016-05-08 21:14:30
纳尼,这孟明也太任性了吧?!可怜的滑国啊。
-----------------------------
呵呵 小姑娘又多愁善感起来了啊
@Cassie向阳花 2016-05-08 19:53:34
顶一个
-----------------------------
向阳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