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找个爱我的公马 2015-04-13 07:32:41
  不知道夏朝原来还有这么一段 历史 ,无知了

  -----------------------------
  夏朝本身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十分少
  无论是影视还是媒体介绍的也不多
  无知真的言重了
  @sweet814 2015-04-13 13:42:37
  学习了
  -----------------------------
  谢
  @司马蛋 2015-04-13 09:01:36
  马克

  -----------------------------
  莱莱
  @岭南放牛童 2015-04-13 09:06:50
  马克

  -----------------------------
  谢谢
  @爬爬0622 2015-04-13 17:43:44
  我又来马克啦啦啦啦啦

  -----------------------------
  爬爬你好
  @我不以为 2015-04-13 17:41:37
  M
  -----------------------------
  谢谢
  @bayikun 2015-04-13 17:46:02
  马克

  -----------------------------
  谢谢
  开更
  38 绝处逢生
  38 绝处逢生

  当寒浞以为夏朝子孙已经被他斩尽杀绝的时候,他万万没有想到是,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人却逃了出去。
  这个人叫『后缗』,寒浞屠城的同时,她趁着里里外外一片忙乱偷偷地从城墙下的排水洞爬了出去。

  这个后缗是谁呢?
  她是相的妻子。
   级别的人物,亲历着夏朝的灭亡以及残忍的屠城,后缗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出逃,承受着的是莫大的屈辱。

  很多人都会以为后缗这样的选择仅仅是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简单认为,贪生怕死的行为还不如上吊自缢来得贞烈。
  然而,他们有所不知的是当时后缗已经怀有身孕,她承受所有屈辱其实是为了保住肚里的孩子,这个夏朝最后的希望。
  有些痛,忍着忍着也就过了;有些耻,熬着熬着也就淡了;但是希望如果失去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带着最后的希望,装扮成农妇的后缗逃回了娘家『有仍』。
  次年,后缗生一子,取名『少康』。
  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并且聪明过人。从初懂人事知道祖上失国的惨痛经历后,少康就立下了报仇雪耻、复兴夏后氏的决心。

  此后少康发愤图强。
  他先是在外祖父手下担任牧正『主管畜牧』,平时只要有机会就学习带兵作战的本领,并且时时警觉,防止寒浞来杀害他。
  果然,在少康当上牧正后不久便身份泄露,消息传到了寒浞那里时寒浞大惊,立刻派寒浇带人前往有仍抓捕。

  少康得到消息后,只能逃往有虞『今河南商丘虞城县附近』。
  有虞氏的首领『虞思』对他还不错。不仅让少康担任庖正『主管饮食』,还把两个女儿嫁给他,顺便又给了他一块十里方圆的土地和五百士兵。
  这一年,少康十八岁,有了两个老婆,更有了自己的队伍和根据地。

  为了壮大队伍,少康与百姓同甘共苦,更为重要的是少康到处宣传先祖禹的功德,不断争取更多的部落支持他的复兴。
  很多伟大的人,往往都会有一段隐忍的时光。在那一段时光,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忍受很多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想起时,甚至连他们自己都能被那些日子所感动。
  到少康三十四岁时,寒浞在位已经五十五年,这个时候的少康已经足够强大,是时候找寻失去的荣耀了,少康向寒国宣战。

  随后五年的时间里,少康先后杀死寒浞的两个儿子,收复了中原的大部分领地。
  此时的寒浞已经年近八十岁,他不再年轻,也没有了作恶的能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少康的召唤。
  当夏军围城时,寒浞甚至都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他的部下为了生存选择了主动打开城门。寒浞被处以极刑,寒浞的族人也被斩尽杀绝,这是他曾经做过但不够彻底的事情。

  寒浞的一生结束了,他的一生很难用失败去形容,毕竟他对于历史的影响已经足够大,但是他的一生又很难用成功去形容,因为后世对他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八十岁的寒浞,在他老去的那一刻,回望自己的一生,自幼被放逐,拜师而灭门,认做义子而弑义父,亡夏但最后又被夏亡。
  也许,寒浞不会有太多的忏意,但是也许也并没有人会试着去原谅他。

  夏朝在亡国四十年后终于迎来了复活。
  @司马蛋 2015-04-14 08:15:08
  1

  -----------------------------
  2
  @sweet814 2015-04-14 11:01:05
  支持
  -----------------------------
  谢谢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4-14 14:15:56
  ‘’缗‘’这个字读什么啊

  -----------------------------
  音同 民
  古代名字中生僻字太多
  考虑到排版的美观,绝大多数生僻字我都没有说明读音
  抱歉
  @八卦版小白兔 2015-04-14 13:58:24
  好贴,支持楼主,请继续
  -----------------------------
  谢谢
  @樱子KK 2015-04-14 14:53:38
  没了

  -----------------------------
  这个...
  1
  准备更新
  39 最早间谍
  接下来我们八一下少康复国中间的一些趣事
  39 最早间谍

  少康从方圆十里地、五百人口起家,最后终于复国成功,这与少康励精图治和立志复兴夏后氏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寒浞当时所拥有的势力与实力要远大于少康,在战斗力上少康远不如寒浞。
  少康最后能复国成功,这其中经历了很多曲折,绝对不是前期辛辛苦苦开矿攒资源,攀升科技树然后暴兵一波流推倒这么简单。

  少康为了能够尽量弱化双方实力上的差距,更多的是谋划了了各种策略和手段,这其中最为值得称道的是『间谍计』。
  相在与寒浞的数次对话中都是在侦察上吃了大亏,无论是相先采取进攻还是采取守势,总是因为慢半拍而贻误战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少康不断在想办法,其中他想到了自己一位忠心耿耿的仆人,她的名字叫『女艾』。

  少康告诉女艾,希望她能够深入到敌方内部,以便随时能够观察寒浞的动向,女艾对少康忠贞不二,立刻接受了少康的任务。
  女艾受命来了到寒浇,也就是寒浞长子的地盘,她凭美貌与智慧并重迅速获取了浇的信任。
  随后女艾秘密地把寒浇这边的情况汇报给少康,又与少康共同拟定了消灭寒浇的行动计划。

  当寒浇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女艾偷偷躲在了城里,因为她是一个卧底。
  凭借着消息上的优势,少康一举消灭了寒浇。
  接下来,少康又乘胜出兵,剿灭了寒浞次子寒豷,老迈的寒浞失去了最为坚强的后盾,至此少康大局已定。

  女艾卧底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在国与国之间的对抗过程中,侦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当时在信息十分闭塞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尽可能的做到知己知彼,就会为下一步的行动带来非常大的优势,甚至最终引导战争走向胜利。
  女艾的任务完成得相当的漂亮,这样少康就成为大中华史上第一个使用间谍的国君,女艾则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间谍。

  当然了,在女艾之前有没有类似这样行为的先例呢?
  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是有的。
  只是可能我们没有想到,与此类似的事情发生在『考察期间』的尧舜之间,充当『间谍』的是尧的两个女儿女英与娥皇。

  尧把宝贝女儿嫁给舜,显然首先不是基于选女婿的目的,而是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舜的情况,领导班子能不能放心的交接才是第一出发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女英与娥皇也可以算是中华文字记载上最早的间谍,并且还是女间谍。
  不过女英娥皇与女艾的最大区别在于,她们虽然肩负考察舜的任务,但是是在真正意义上嫁给了舜。舜的继母及弟弟曾经几次想要加害于他,都是她们共同帮助舜才得以脱险。

  后来,舜在一次南巡中不幸死在『苍梧』之野,最后葬在『九嶷山』上。
  两位夫人知道后悲痛欲绝,坚持一起到南方去寻找舜。二人来在湘江边上,望着九嶷山触景生情,她们的眼泪落在竹子上,竹子因此而挂上斑斑泪痕,变成了『斑竹』,最后女英娥皇痛不欲生,双双跳入了波涛滚滚的湘江,化身为湘江女神。
  后世为了纪念她们,尊她们为『湘君』、『湘妃』或『湘夫人』,斑竹也因此被称『湘妃竹』。
  (~﹃~)~zZ
  @sweet814 2015-04-15 21:02:53
  楼主,我又来了
  -----------------------------
  欢迎
  @司马蛋 2015-04-15 10:03:00
  马克

  -----------------------------
  握爪
  准备开更
  40 少康中兴
  40 少康中兴

  自幼饱经各种苦难,但少康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所背负的使命,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复国成功,洗刷了夏朝自太康失国以来百年的耻辱,这其中还包括夏朝长达四十年的灭亡时间。
  从后缗幸运逃脱寒浞屠城的那一刻开始,少康变成为夏朝最后也是唯一的希望。
  有些人为梦想而生,有些人为爱情而生,少康则为使命而生。

  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失去后才会显得弥足珍贵,四十岁的少康同样懂得这个道理。
  复国后,少康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在他的治理下,夏朝重新恢复了天下安定、文化大盛的局面,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大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

  中兴二字包含了很多很多。
  它意味着国家先前的繁华,然后历经衰败,再然后则重新开始焕发生机,这一点与我们现在经常谈论的『改革』和『革命』又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改革是建立在对前面否定的基础上,需要实行一定的变革,革命则是以更为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的体系来达成改变的目的,但是这两者往往指的都是一种方式,最终效果的好与坏还不一定,中兴却直接肯定了这是一个由坏变好的过程。
  大中华历经了清朝以后的革命,几十年前的改革,现在我们所共同期待的是再一次中兴。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夏朝历经了仲康和相的挣扎与屈辱,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中间还一度因为相的死去而有过长达四十年的真空期。
  夏启如果泉下有知的话,看到自小就受自己的腐化堕落影响而成为大中华『最早昏君』的太康时会是一番怎样的场景。
  太康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的是一个不作为的帝王对国家以及氏族带来的摧毁性,也时时刻刻提醒着少康治国的重要性,更少康意识到对于接班人『季杼』的培养同样也是治国方面的头等大事。

  季杼年少便如同其太康一样精明干练,早年曾多次协助父亲攻打寒浞,并立下许多战功。
  在实力尚不如寒浞次子寒豷的情况下通过计谋诱寒豷是其前期的代表作之一,这一事件与女艾通过间谍的方式制取寒浇共同成为整个复国行动的大转折。
  『使女艾谍浇,使季抒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提到的便是这两件事情,季杼和女艾的经历成为早期以弱胜强的典范。

  季杼在位后,为了对付东夷部落的弓箭,他发明了一种用兽皮做的甲,这种甲能够抵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这是大中华最早的战甲。
  有了战甲之后,士兵抗物理伤害能力明显提高,战斗力大增,夏朝开始积极对外扩张。
  在少康的基础上,季杼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打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领土,最后终于降服东夷各族,使东夷各族进一步融入华夏各族。

  在季杼的统治下,夏朝逐渐进入到了鼎盛期,他也将都城从『原』『今河南济源附近』迁到了『老丘』『今河南开封陈留附近』,这掀开了开封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光鲜华丽的第一页。
  同样,季杼在接班人『槐』的培养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槐接位于季杼后,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继续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少康后,季杼、槐两代接班人持续发展,夏朝终于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代。


  友情提醒
  下节我们聊聊酒这个话题
  当然了 ,是以我们的视角

  附 看帖回帖 ,是一种美德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4-16 10:07:37
  有酒就有诗

  -----------------------------
  呵呵,肯定会有的
  @司马蛋 2015-04-16 12:27:53
  有酒就有肉

  -----------------------------
  这个没有...
  @樱子KK 2015-04-16 16:18:31
  来吧

  -----------------------------
  来了
  准备开更
  41 何以解忧
  41 何以解忧

  下面,我们出一道简单的思考题。
  请说出一个名字以『康』字结尾的历史名人。
  随我们一起穿越的朋友自然知道诸如太康、仲康以及少康了,还有没有其他呢?

  『苏永康』?
  ……
  好吧,苏永康已经不大活跃于歌坛,算是历史名人吧。活跃于上个世纪末及本世纪初的很多歌手如今都基本淡出,爱一个人好难啊。

  不过事情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当你不断努力,终于来到顶峰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接下来将很难再去超越。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让我们在夏朝的顶峰稍作停留,聊聊『酒』这个话题。

  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
  因为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酒的创始人是『酒圣杜康』。
  所以悬念已经解开,我们这一期八卦聊的不是太康,也不是少康,更不是苏永康,而是杜康。

  当然了,在这个时候突然提起杜康,自然也是杜康与少康之间有着很多的联系。
  大中华的『酒文化』与『茶文化』由来已久,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重视的待客方式。
  茶文化追求平和优雅,换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低调且内涵。它大致起源于汉朝,到唐朝后开始盛行,『茶圣陆羽』便是这个时期的巅峰人物;
  酒文化则更多推崇洒脱与豪迈,也就是奔放且大气,同时酒又寄托了一丝悲壮与哀愁。酒文化的起源更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夏朝时期。

  酒究竟何时产生,又是如何产生?
  对于这个问题,有着一些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仪狄』最先发明酿酒。
  大禹时期,禹的女人令仪狄酿酒。
  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美酒,然后献给禹。禹尝了之后也的确觉得这个东西很不错,但是他认为酒这个东西太容易让人沉迷,并下了『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一定论,于是禹不仅没有奖励仪狄,反而疏远了她。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杜康在管理粮食期间,无意间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而慢慢发酵,杜康发现后反而坏事变好事,掌握了酿酒的方法。

  对于这两种说法,则有着『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样的综合性说法,指的是仪狄造的是类似于现在醪糟的甜酒,而杜康则是用秫酿成的酒。
  无论如何,酒至少在夏朝时期已经出现,上古传说时期就已经频繁有关于『酒』的记载,夏启、太康以及后羿等的腐败生活伴随的不仅仅是美色与打猎,也有着纵酒的记载。
  仪狄酿酒基本都与禹相关,唯独杜康的真正身份难以被解开。甚至从上古黄帝时期一直跨越到清乾隆年间,都有着关于杜康出生及事迹的记载,跨度如此之大,看来杜康的穿越水平比我们还厉害。

  杜康究竟是谁,生活在哪个年代?
  有着这样一个说法,杜康其实就是少康。
  年少时期的少康有一段时间主要工作是放牧,但是带的饭菜经常挂在树上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饭菜已经变了味,味道虽怪但也不错,这就引起了他的兴趣。反复琢磨其中道理并不断改进,少康最后竟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

  对于一个穿越玩的比我们玩得还厉害的人,我们已经很难解开杜康的真实身份,也许,杜康就是少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何以解忧?
  恐怕唯有杜康。
  @suphia88 2015-04-17 10:56:33
  露珠写的真好,学习了

  -----------------------------
  多谢支持
  @sweet814 2015-04-17 10:02:45
  又来支持
  -----------------------------
  谢谢
  @o弘毅o 448楼 2015-04-16 23:06:00
  @司马蛋2015-04-1612 :27:53
  有酒就有肉
  -----------------------------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4-17 00:26:19
  这个没有...
  —————————————————
  其实,这个也可以有

  -----------------------------
  下节我们抄个菜谱的了呗
  @司马蛋 2015-04-17 07:53:17
  路过

  -----------------------------
  ..
  42 桀的命运
  九夷来朝,槐树花开。
  在少康、季杼以及槐爷孙三代共同努力下,夏朝处在鼎盛时期。每年槐树花开的时候,甚至连远在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部落都要朝觐庆贺,这是夏朝最好的时代。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当太阳升到最高处的时候,那么它就不可避免要开始向西而落,当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也就到了要开始缺损的时候了。
  盛世之后,夏朝迎来的是一条漫长的衰弱之路。
  槐之后,夏朝历经『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九位帝王,在夏启开启的家天下制度下,夏朝基本沿着父传子的道路传承着王位,不过偶尔也会有偏差。
  芒在位期间,大中华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仪式』。
  所谓的沉祭仪式,也就是将猪、牛、羊等祭物沉入到河水中,以便企求得到河神的庇护。
  不降在位时,因其对儿子孔甲的治国能力持否定态度而打破了父传子的常规做法,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兄弟扃。
  扃死后,立其子廑为帝王。一直等到廑死后,孔甲才终于得到了原先就应该属于他的王位。
  事实证明,不降的担心是完全有理由的。好事多磨终于即位的孔甲不但没有丝毫的珍惜,反而是在在位期间肆意淫乱,终日沉湎于歌舞美酒,并且喜好信奉鬼神。
  孔甲原本应该在不降之后即位,但是扃和廑的因为不降的『破格录取』而大大缩短了孔甲的在位时间。孔甲在位九年后去世,但是就是这九年,很多部落首领纷纷开始叛离,夏朝国势衰落,逐渐开始走向崩溃。
  大中华延绵几千年,历经数个盛世王朝的变迁,哪怕自少康开始很多朝代衰落之后也有过中兴的阶段,但最后却始终逃不出逐步走向灭亡这样的规律。
  开国奠定江山的先祖,威震天下,一举开创几百年的基业,但是王位传到几代以后国力就停滞不前,甚至开始走下坡路,危机到一定时候终于爆发。
  为什么这些后来的帝王比起来要差了这么多呢?
  主要原因无非就这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这些后来者吃饱了容易犯困,困了就得睡觉。
  第二个原因则是他们睡醒了又会饿,饿了又得忙着吃饱。
  ……
  当这些帝王们从一开始就处在锦衣玉食、美女如云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时,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找到前进的方向了。
  反倒是那些自幼就危机四伏,历经各种艰辛,或者内忧外患,时刻不能轻松大意能够有效激发帝王们治理天下的热情。
  所以这样就进入到了明君打天下、庸君混日子、昏君瞎折腾,然后等待下一个明君改朝换代这样的循环状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腹三层非一日之馋。
  从孔甲开始,后面连续三任帝王不仅没有大的作为,反而是在吃了睡、睡了吃这样情况下使得夏朝越来越衰败。
  皋、发陆续来了又去了。
  到了桀即位的时候,这个循环的条件已经被触发。
  『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oasaki 2015-04-18 00:57:17
  楼主加油
  -----------------------------
  多谢
  @sweet814 2015-04-18 18:52:08
  我又来啦
  -----------------------------
  呵呵
  43 皇帝的外号
  家天下的时代,有什么还能比贵为天子之命还幸运?恐怕很少。
  又有什么比作为亡国之君还更悲惨?恐怕更少。
  天下原本全都被踩在脚下,但是转瞬又被天下所放逐,失落之大,无以复加。
  发死后,桀背负着这样的命运成为了夏朝最后一任帝王,不过没有任何穿越过去的人提前告诉了他这将会是他的命运,在夏朝已经延续了差不多四百来年的时候,他本人也从来没有意识到朝代还会有更迭的时候。
  毕竟,夏朝之前,还没有过任何的朝代。
  桀,姒姓,夏后氏,名癸『或履癸』,帝发之子,桀是其『谥号』,史称夏桀。
  夏桀同前面很多帝王一样,往往被后人所记住的并不是本名而是谥号,所以对于谥号,我们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八卦。
  谥号,首先它是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只有在他死后才会有。
  那些喜欢穿越的同志们,当你们穿越遇到岳飞时,如果你叫他岳武穆,他肯定是会觉得莫名其妙的,搞不好还会因为方言的差异而理解成岳五毛,岳飞恐怕就会更加一头雾水。
  然后,这个称号是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来综合评定,往往都寓含着善意的评价或者带有一定的评判性质。所以一些看起来不错的称号,说明后人对这位人物有着比较积极的肯定,如果看起来不是很友好,则说明这个人身前口碑不太好。
  最后吧,这个人还得有比较高的地位,比如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要不人都挂了,一般也没什么人再操心给他取什么称号的事情。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简简单单的一二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就做了一个概括的评价,往往就成为了后人对其了解的标志性符号,以至于本名反而逐渐被弱化。
  不过呢,随着得到谥号的人物越来越多,尤其到了帝王级别的,只要不是很坑爹的小帝王一般都会给长辈们取一个比较上档次的谥号,这样再通过谥号去判定一个人的生平,往往又会有一些的误差,所以我们就又得提『庙号』这个东西。
  庙号对于地位更加考究,一般是帝王去世后被供奉于庙中时所称呼的名号。这就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想得到荣誉称号,还是得先挂掉……二是能被后人供奉,肯定生前是大有作为。
  因此一般来说谥号比较普及,到了帝王这个级别的一般都能混到一个甚至多个,但是庙号『审查』更为严格,很多皇帝可能最后就没有,说明他们在位时候的功德还不够。
  谥号制度在周朝开始形成,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开始广泛施行,庙号则要更早一些,起源于商朝,但是到了秦始皇一统中原后,他觉得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便将其废除,到汉朝以后才重新恢复。
  到了网络文化泛滥的现在,就已经不流行这一套,而是想什么时候给你取个什么称号就什么时候取,并且完全看取称号人的心情。
  上古的贝利、马拉多拉,退役后一般我们称为『球王』,再如贝肯鲍尔后来我们称为『贝皇』,这些说明了后来人对这些他们的肯定和敬意。
  但是看看现在,梅西够厉害吧,我们大中华服的玩家叫他『煤球』……C罗够厉害吧,结果更惨,叫什么『三票』……这从哪看得出来是当世最厉害的两个人啊。
  不过这还算好的了,皮克不叫皮克,叫皮渣,哈维不过表情没这么丰富,于是叫面瘫,布斯克茨成名前被认为是关系户,于是叫酱油布,后来发现其实还是很厉害,又改为布教授。历史上最强之一的队伍,活生生的被认为靠假摔在吃饭,于是成了『拉玛西亚影视学院』。
  影视学院其实不差了,好歹可以混个影帝当当。你再看看这边,什么本泽猫,伊瓜狗,这个金毛那个兽,好好的『银河战舰』愣是被演变成了『皇家马戏团』。
  无语吧,其实,任何年代其实都不缺文化,缺的是把文化当回事的人。
  @找个爱我的公马 2015-04-17 22:07:06
  棒,楼主多久跟一次

  -----------------------------
  时间允许的话,尽量保证每天更
  @找个爱我的公马 2015-04-19 16:04:10
  支持

  -----------------------------
  感谢支持
  @oasaki 2015-04-18 00:57:17
  楼主加油
  -----------------------------
  谢谢
  @oasaki 2015-04-19 18:47:27
  再来给楼主顶贴
  -----------------------------
  再谢
  @suphia88 2015-04-19 13:45:32
  露珠,你实在是太幽了个默了,哈哈哈

  -----------------------------
  呵呵,多谢夸奖
  @cxm123zhu1 2015-04-19 01:29:09
  马克

  -----------------------------
  谢谢
  @易绪易绪易绪易绪 2015-04-19 03:01:04
  马

  -----------------------------
  谢
  1
  准备开更
  44 红颜易老
  44 红颜易老

  好了,话题扯远了,说好一起穿越一起飞的,扯着扯着又飞回现代了。
  就此打住,我们还是继续八卦夏桀的事。

  夏桀即位时,夏朝已经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整个社会已经比较清晰的划分为三个档次。
  过得比较滋润的是『奴隶主阶级』,他们大多是由上古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代代相传而来;
  天天上班下班混个温饱的是『平民阶级』,处于最底层的则是『奴隶阶级』。
  奴隶阶级自然就比较悲催了,他们大多是因为各种战争成为俘虏后转化的,也有少部分穷人越混越惨成为奴隶的。
  他们没有人身自由,还需要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更惨的是哪怕奴隶砖搬得再好,奴隶主也可以随意的把他们关起来吊打,甚至爆头。

  从人的劣根性而言,很多人觉得惨是因为他们渴望的是成为奴隶主阶级,但是现实却是平民阶级,甚至是奴隶阶级,如果让他们身处奴隶主阶级,各种荒淫奢侈下来,恐怕这个世界就没有惨这一说,而是十分的美好。
  『不恨腐败,只恨没机会腐败』,这样的思路是不可取的,也是十分可怕的,不过身处金字塔顶端的夏桀自然不会这么认为,他倒是希望让各种荣华富贵来得更猛烈些,只是现实的情况没有那么的乐观。
  经过前面几任领导人的不作为和瞎折腾,阶级矛盾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尖锐,国家在衰败,中央的威严自然就逐步的丧失,各地诸侯首领这个时候都已经没有多大兴趣来朝贺夏桀。

  不登门便意味着不送礼,不送礼意味着什么我们就不说了。
  没有买卖,夏桀想到的是来点杀害……
  『既然你们都不鸟我,我就来鸟你们』,夏桀在这样的想法下决定找周边的几个小国练练手,找找帝王的存在感。

  夏桀选定的第一个目标是个叫『有施』的小地方,原因就十分简单了,谁让你这么小……
  有施的老大这下就郁闷了。
  来硬的吧,场面的确很壮观,但是恐怕要被血洗,来软的吧,跪求投降,实在是太没面子了。
  好吧,作为一方老大,遇到困难怕什么,投降就投降……

  夏桀说,不行……
  你说这叫什么事啊,打不过还不让投降,这不摆明了欺负人么。
  问题是夏桀的确就是要欺负人,他要通过欺负人来刷点存在感了,你这仗还没打就咔嚓跪地上了,以后再虐菜那不就更没得玩了。
  总之,夏桀要虐有施,还必须有施的老大豁出性命来陪他玩,哪个穿越到这个时期的同志发现自己是个小国首领的时候记得先不要高兴,一定要看看这个小国是不是叫有施。如果还真是的话,我想说的是,你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

  好吧,已经摊上大事了,还是想点切实可行的办法吧。
  往往就是在生死存亡这样强大的压力下面,智商这个东西就很容易爆表,有施国很快就一致通过了一个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方案,这个方案叫做贿赂,涉及到具体形式的话,这个方案叫做性贿赂……
  有施的老大很快签署并通过了『关于贿赂夏桀及保家卫国的决议』,并选定了作为贿赂的筹码,这个筹码是一个人,她的名字叫『妺喜』。

  『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
  夏桀看到妺喜的时候,很快就忘记了刷存在感这个事情,血洗有施的计划也很快被抛之脑后,夏桀带着叫妺喜的妹子,牵着上供的牛羊,带着军队高高兴兴回家了。
  作为有施国最美的姑娘,妺喜很不幸的参与了大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性贿赂案件,后来夏桀的各种腐败残暴,很多人又都把这些赖到了妺喜的头上,妺喜也悲剧地成为了大中华第一个被称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没有那个女性希望得到这样的称号,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妺喜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所谓的国家利益选择了她,仅此而已。
  @司马蛋 2015-04-15 10:03:00
  马克

  -----------------------------
  漏了一位
  (~﹃~)~zZ
  @司马蛋 2015-04-20 09:14:22
  1

  -----------------------------
  2
  @路过的蛤蟆 2015-04-20 10:05:26
  楼主 小皮鞭 抽打你 快快滴更 啪 啪 (≧?≦)哦 哈哈哈

  -----------------------------
  这个,是不是狠了点%>_<%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