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片汤2016 2016-01-31 07:32:25
  到子文这有点八卦意思了
  -----------------------------
  一直很八卦...
  开更
  310 齐楚对峙
  310 齐楚对峙

  令伊子文,斗谷於菟,喝虎奶长大的小朋友。
  有的人可能就要问了,真的还是假的?
  子文出身时的这段神奇经历与后来楚国另外一位小朋友『子越椒』的出身联系到一起。

  这位子越椒就更厉害了,生下来就有熊虎的形状、豺狼的声音,所有的这些,其实全都出自正史……
  读史使人明智?
  通过历史中的人与事充实知识面的同时,能够对人、事情的判断有所明确,能搞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明辨是非,这才是明智,所以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大量样本空间下,小概率的事件总是会发生,但是一堆不可思议的事情交织到一起时,总归有其历史背景。
  我们已经无法证明子文当年谷于於菟一事到底是否真实,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公元前664年子元事件后新任令伊子文是一位贤臣,我们可以肯定是楚成王八年时楚成王已经逐渐长大成人。
  我们还可以肯定的是,楚成王继承楚国家业的同时也继承了楚武王与楚文王两代逐鹿中原的决心。

  公元前659年,楚成王上任后楚国第二次伐郑;
  郑文公:……
  公元前658年,楚国叒伐郑;
  郑文公:……
  公元前657年,楚国叕伐郑;
  郑文公:为什么总是我……

  楚成王为什么要连续不停的打郑国?
  因为郑国位居中原腹地。
  中原有这么多诸侯国,为什么是郑国?
  楚成王说你郑国跟齐国太亲密,要打。
  郑文公表示齐桓公是中原霸主,跟齐国关系亲密的多了去了,为什么……
  楚成王:哪这么多废话,就是要打你。
  郑文公:……

  在楚国看来,郑国早不是郑庄公鼎盛时期的狼,再说了即便是郑庄公时期郑国也是忌惮楚国三分,所以继子元伐郑无功而返之后,楚成王便逮到了郑文公这只羊不停的薅羊毛,一直薅到郑文公想求饶。
  楚国连续不断的向郑国发起进攻,郑文公是真招架不住了,于是便有了妥协的想法。
  妥协的意思便是投降……

  楚成王自然欢迎这样的妥协,但是郑文公的念头在郑国内部便遭到了反对。
  大夫『孔叔』表示齐国都在为郑国操劳,丢弃齐国的恩德而向楚国讲和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孔叔的话提醒了郑文公,原来不需要向楚国投降也是可以的,只要中原霸主齐桓公站出来便是了。

  于是在公元前657年,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齐桓公这边陪蔡姬划船划得不高兴,一怒之下把蔡姬赶回了娘家,这边郑国过来反映中原小弟的难处,希望霸主能够为民除害,福如东海。
  赶巧的是,自蔡哀侯后蔡国就已被楚国收拾得服服帖帖,所以齐桓公看起来是想教育楚国的小弟蔡国,实际上是为自己中原的小弟郑文公向要一个说法。

  再下来的事情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公元前656年时齐桓公领着八路联军浩浩荡荡的开往蔡国,象征性的收拾了下蔡穆侯,直接就把枪口对向楚国。
  这是一场大国与大国之间的挑战,齐国名义上是为蔡姬教训蔡国,实际上是为郑国一事而证明谁才是中原霸主。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之风马牛不相及……
  @善水心 2016-02-01 11:53:15
  楼主,息夫人是不是不再出场了?
  -----------------------------
  恩
  子元的事情之后息夫人的戏基本算是结束了
  不过结束了也好
  息夫人出场基本都是悲情的形象
  开更
  311 风马牛不相及
  311 风马牛不相及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众诸侯讨伐蔡国后又伐楚。
  尴尬出现了,怎么回事?
  齐桓公这兴师动众的,伐楚的理由究竟是什么,这还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楚国打郑国不也没个什么正经理由么?
  的确是,但是楚武王当年说我蛮夷也。
  反正我们楚国蛮夷之地没文化,说不按套路就不按套路,楚成王同样也可以说我是流氓我怕谁……

  但是齐桓公就不一样了,齐桓公既然是中原霸主,霸主就得以德服人,就得师出有名,这不联军还没开始向楚国发起进攻,楚国就派使者找茬来了。
  楚使:齐国在北方,楚国在南方,您齐桓公大老远跑到楚国的土地上来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啊。
  关键时候还得看管仲,管仲对曰:当年召公赋予了齐国征伐的权力,只要是有益于周王室的事情,齐国都是可以做的。

  管仲很聪明,直接就规避了齐国和楚国之间的冲突,而是把问题上升到了替周王室分忧解难这样的高度上来。
  高倒是高到喜马拉雅去了,但总得挑楚国的问题吧,管仲接着有话说。
  管仲:楚国不进贡『包茅』,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影响祭祀这是大事,所以要为此而问罪楚国。

  包茅是什么?
  其实也就是一种茅草,祭祀酿酒时用的一种辅料。
  当真楚国不进贡包茅天子就不祭祀了么,其实那都是忽悠人的……

  包茅的确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楚国的荒山野岭这玩意要多少有多少,再说当初周王室压根就没指望楚国能进贡多少金疙瘩宝贝,也就是象征性的让楚国进进贡,仅此而已。
  不过忽悠归忽悠,管仲倒是一把就抓住了要害,因为值钱不值钱那都不是大问题,但是进贡不进贡在态度上就有本质区别了。
  不进贡就说明心里没周天子,心里没周天子那齐国就可以打。

  管仲厉害不厉害?
  那必须是相当厉害,为了区区几根茅草的事情就可以把齐国置于正义的一方,说打你楚国就打你楚国,还不是为了齐桓公的私人感情,而是为了更好的辅佐周王室,你说诸侯们服不服。
  然而,其实这招没什么用……

  管仲正义感爆棚,楚国又能如何应对?
  其实很简单,认错呗……
  楚使马上就表示了,这个贡品没有送去的确是楚国的问题,齐国教训的对,楚国一定加以改正,以后一定按时上贡。
  管仲:……

  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
  管仲说你楚国居然不进贡,性质很恶劣、后果很严重,我们今天要替天行道,代表月亮消灭楚国;
  但是人家楚国服软马上就认错,表示先前的确工作做得不到位,今后一定改进提高,管仲这一巴掌也就实在是呼不下去了。

  好吧,这一个回合下来齐国的确占了上风,的确打着天子的名号在嘴皮子上占了便宜,但是齐桓公这呼呼啦啦的搞了这么多诸侯国老大过来可不是看管仲说相声的,那能怎么办?
  安营扎寨,先呆着吧。
  就这样,齐桓公出门的时候还是春天,转眼就来到了夏天……
  开更
  312 召陵之盟
  312 召陵之盟

  古人云:人生不如事十之八九,可说与人却无一二。
  齐桓公这些年一路顺风顺水,眼下却遇到了相当闹心的事。
  蔡姬被赶回娘家,结果蔡穆侯转手又嫁,大老远的过来把蔡穆侯给抓了吧,各位诸侯国老大表示这只是个误会,蔡穆侯也没干啥反党反人民的事,大家一劝于是齐桓公又只得把蔡穆侯给放了。

  这都是小事,更郁闷的是齐桓公本来盘算好了只要你楚国敢嘴硬,联军就借着楚国不给天子进贡的由头开战。
  结果人家楚国一点都不嘴硬,直接就认错,认错之前还嘲笑了一把齐国闹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这下好了,齐桓公打也不是,撤也不是,齐、楚就这样相持下来。

  对于楚国来说相持不可怕,反正是主场,该种地的种地,该放羊的放羊;
  对于齐国来说就不同了,齐桓公召集了这么多诸侯国跑到楚国家门口安营扎寨,总不能天天在这斗地主吧。
  再说了,天天耗楚国家门口呆着,地主家也没这么多余粮啊……

  好吧,齐桓公表示楚国很听话,咱就先不打他了,于是驻扎在陉地『今河南郾城县南一带』。
  相安无事,僵持了一段时间,齐桓公又表示了楚国还是很听话,要不咱先退点,于是又退到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
  齐桓公这是大力金刚拳遇到了楚成王的化骨软绵掌,想发力都无从发起,不过还好,齐桓公退到召陵后,楚成王派代表过来慰问日夜抗战在第一线的齐国联军了。

  楚成王派的是大夫『屈完』,后来有个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跟他是老乡。
  齐桓公憋了快半年了,一看楚国来了代表,立马就来了精神,叫人安排把军队都站好列阵,邀请屈完同坐一辆战车检阅队伍。
  齐桓公这是搞什么?

  阅兵呗,赤裸裸的向楚国代表秀自己的战斗力……
  结果呢,屈完没啥表情……
  齐桓公表示:我们联军出兵绝对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天子的威望,为了世界的和平。
  屈完没啥表情……

  齐桓公继续说了自己的想法:和平发展才是硬道理,对吧?
  屈完正是求之不得:齐侯威武,齐侯说的对。
  齐桓公:……

  这下好了,楚国还没说啥,齐桓公自己倒是坦白希望和平解决,或者大概是出来这么久,齐桓公实在是呆不下去了。
  不过齐桓公还是不放弃秀一秀战斗力:像我们这样的军队作战,谁能抵御,哪个城不被攻破,试问还有谁?
  屈完没啥表情……

  屈完表示:您要是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但是用武力的话,实在对不起,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城墙,有汉水作为护城河,楚国是不会怕的。
  齐桓公想在气势上压倒屈完,结果屈完根本就不怵他。
  齐桓公这口才也是没救了……

  好吧,现在的情况是楚国不想打,齐国不想打,远道而来的各诸侯更是不想打,说好了和平发展的,那咱就搞盟会吧,这个齐桓公就太拿手了。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退军召陵,在召陵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楚国赢得了与中原兄弟们坐下来谈判的机会,齐国赢得了各诸侯国的拥护,皆大欢喜。
  对了,齐桓公表示,楚国抽空了还是得给天子送几车茅草过去,毕竟祭祀很重要……
  这节晚点我们更新一个番外篇
  番外篇 货币战争之管仲版
  番外篇 货币战争之管仲版

  公元前656年,齐楚签订召陵之盟。
  召陵之盟是一次意义十分重大的盟会,这件事情表明远在南方楚国在楚成王以后逐渐开始活跃于中原一带,我们前面的介绍来看楚国面对强大的诸侯联盟表现得不卑不亢,在齐桓公的强势面前丝毫不落下风。
  齐桓公自然是不喜欢看到这个样子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另外一个版本的齐楚故事,看看召陵之盟之前,齐国是怎样给楚国施加压力,逼使楚国签订同盟协议的。
  齐桓公伐楚之前其实也是信心不足,害怕楚国过于强大导致伐楚失败,于是便向管仲请教。
  随后管仲建议齐桓公养鹿,营建百里鹿苑,并从楚国大量高价收购活鹿,与此同时,齐国还以低价出售粮食。

  经过齐国的运作,鹿价飙升,粮食价格走低,于是楚国人纷纷开始猎鹿,种地的心思也没了。
  经过一段时机之后,管仲开始耍流氓……
  管仲表示暂时禁止粮食出口,齐桓公也表示养鹿养够了,不玩了,于是猎鹿没了市场,楚国粮食也开始告急……

  管仲这么一铺垫,楚国就陷入到危机当中,很多百姓因为吃不饱肚子开始离开楚国,楚军也是无心恋战,齐桓公伐楚也就水到渠成。
  这个故事叫做『买鹿制楚』,出自于『管子』一书。
  不过很可惜的是『管子』一书并不是管仲本人所写,这件事情发生于召陵之盟前夕,我们看到管仲运用经济的手段不费吹灰之力便搞垮楚国,堪称经济战的鼻祖。

  与之类似的还有其他几个故事。
  比如鲁庄公还在时,鲁国、梁国产一种叫『绨』的纺织品,
  管仲建议齐桓公和众大臣带头穿用绨做的衣服,为这种纺织品造势,于是绨的需求大涨,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鲁国和梁国的百姓们一看搞绨比炒股票还赚钱,于是纷纷把主要精力放到了织绨当中,农事也逐渐荒芜下来。
  管仲在一旁默默的观察……
  等到时机一成熟,鲁国和梁国把经济重心全都放在织缟上时,管仲又下令全面停止进 口,鲁国和梁国顿时傻了……
  这个故事叫『服帛降鲁梁』。

  当然了,这还没完。
  代国产狐皮,管仲又劝齐桓公派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狐皮……
  套路基本一样,狐皮价格被炒高,高到代国百姓都不种地而是抓狐狸去了,抓着抓着发现不对劲,狐皮成了积压产品,代国百姓没饭吃了……
  这个故事叫『买狐降代』。

  一系列的故事表明,管仲除了在对齐国经济改革上拿手之外,利用经济手段搞垮对手也是家常便饭,在春秋时期用这样的策略打败对手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当然了,这些事情也并不见同期有关正史的记载……
  管子一书应该是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能够看到至少这样的思路在战国时期便已经萌芽。

  至于当年管仲究竟有没有真的运用这样的手段,我们认为可能性不会很大……
  服帛降鲁梁
  -------------
  桓公曰:“鲁粱之于齐也,千谷也,蜂螫也,齿之有唇也。今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

  管子对曰:“鲁粱之民俗为绨。公服绨,令左右服之,民从而服之。公因令齐勿敢为,必仰于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

  桓公曰:“诺。”

  即为服于泰山之阳,十日而服之。

  管子告鲁梁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 百斤;什至而 千斤。”则是鲁梁不赋于民,财用足也。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

  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郭中之民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曳繑而踵相随,车毂齺,骑连伍而行。

  管子曰:“鲁梁可下矣。”

  公曰,“奈何?”

  管子对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绨。闭关,毋与鲁粱通使。”

  公曰:“诺。”

  后十月,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应声之正无以给上。

  鲁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绨修农。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鲁梁之人籴十百,齐粜十钱。

  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者十分之六;

  三年,鲁梁之君请服。
  买鹿制楚
  -------------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公曰:“何谓也?”

  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什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人即释其耕农而田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于居外,女子居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

  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

  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买狐降代
  -------------
  桓公问于管子曰:“代国之出,何有?”

  管子对曰:“代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

  管子曰:“狐白应阴阳之变,六月而壹见。公贵买之,代人忘其难得,喜其贵买,必相率而求之。则是齐金钱不必出,代民必去其本而居山林之中。离枝闻之,必侵其北。离枝侵其北,代必归于齐。公因令齐载金钱而往。”

  桓公曰,“诺。”

  即令中大夫王师北将人徒载金钱之代谷之上,求狐白之皮。

  代王闻之,即告其相曰:“代之所以弱于离枝者,以无金钱也。今齐乃以金钱求狐白之皮,是代之福也。子急令民求狐白之皮以致齐之币,寡人将以来离枝之民。”

  代人果去其本,处山林之中,求狐白之皮。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离枝闻之,则侵其北。代王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于代谷之上。离枝遂侵其北,王即将其士卒愿以下齐。齐未亡一钱币,修使三年而代服。
  三个故事基本一个套路:

  齐桓公提需求
  管仲给出方案
  齐桓公表示诺
  三年后对手跪............
  @o弘毅o 2016-02-02 21:49:03
  番外篇 货币战争之管仲版
  鲁国和梁国把经济重心全都放在织缟上时--
  -----------------------------
  @片汤2016 2016-02-03 08:55:18
  这前面是绨,后面是缟。绨与缟不是同一种东西。
  -----------------------------
  抱歉 后面是笔误 我也发现了 但是不能编辑......
  @lwly8888 2015-10-15 22:05:00
  现在了解 历史 的太少了
  -----------------------------
  @o弘毅o 2015-10-15 22:12:47
  很多原因吧
  我也问过身边的一些朋友
  很多人现在看东西追求的仅仅是轻松,不费力
  看的时候很爽,完了估计就不记得了
  -----------------------------
  @征岚雪影 2015-10-16 06:52:16
  还因为信息的获得方式改变使得记忆成为次级优先,既然能够随时从互联网获得所需信息,那么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去记忆呢,何况大脑记忆需要不断重复才能强化固定。
  可惜多次重复检索而不加记忆所消耗的时间并不亚于记忆所需,此外人本身的分析和理解需要大量知识备份支撑,大量的检索纵然不可缺少,却会对系统性思考带来负面影响,例如脱离原先主线,降低思维效率。
  人脑和当前网络的最大差别在于非线性,过多依赖线性......
  -----------------------------
  @花之颜 2016-02-03 08:44:57
  人类的记忆力会退化吗?
  -----------------------------
  很残酷 会......
  @ci_el 2016-02-03 10:39:30
  终于追上了。楼主辛苦!
  -----------------------------
  好快 印象里面没几天
  @征岚雪影 2016-02-03 19:41:42
  在游轮上被海风吹成??,回来要晒成黑炭了??
  -----------------------------
  博士好惨
  被吹成问号了......
  开更
  313 陈国被坑
  313 陈国被坑

  从各个角度来看,召陵之盟都是一次比较成功的盟会。
  对于楚国来说,不废一兵一卒就劝退了以齐国为代表的大部队,化干戈为玉帛,顺便还展示了自己强硬的一面;
  对于齐国来说,打着维护周王室利益的旗帜帮郑国解了燃眉之急,齐桓公的中原霸主的确又一次得到巩固。

  但是,召陵之盟的背后其实也发生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接下来我们看看都发生了什么。
  首先,我们看到许国也有参加此次联合伐楚。
  『许穆公』亲自带队与齐桓公会合,没想到的是仗虽然没打,但耗的时间却也不短,许穆公出了趟差一不小心就死在了外面……

  许穆公是谁?
  许穆公自然是许国国君,这其实不重要,因为我们要介绍的是许穆夫人……
  几年前,卫国被狄人灭时,许穆夫人不顾包括许穆公在内的一片反对坚持探望卫国遗民,并写下不朽的『载驰』。

  除此之外许穆夫人还有『竹竿』、『泉水』等诗传世,她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好吧,许穆公也是够衰的,跟随齐桓公伐楚而死这么大的事情我们随便提了一句,重点却是在于他家夫人诗写得如何如何的好……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第二件事情与陈国和郑国有关。

  召陵之盟散会后,楚国倒是轻松,楚国代表屈完拍拍屁股走人就行;
  齐、鲁、宋、陈国、卫等客场作战的队伍还得收拾细软往回赶,这其中陈国的大夫『袁涛涂』心里就打起了小九九。
  袁涛涂倒也没有把小九九埋在心底,而是说给了郑国的大夫『申侯』听。

  袁涛涂是这样对申侯说的:你看啊,大部队马上就要撤收了,按正常路线的话就得经过陈国和郑国,队伍都出来这么久了,如果经过陈国和郑国,两国自然就得犒劳犒劳、补给粮草。
  申侯明白了,袁涛涂这是希望齐国等回国的时候避开陈、郑两国,这样两国也就可以省下一笔开支。
  袁涛涂给出了自己的办法,建议让齐桓公不按既定路线返回,而是向东沿着海道回国,顺便齐国还可以向东夷炫耀炫耀武力。
  申侯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袁涛涂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齐桓公。

  齐桓公没看出其中的门道,一想这个主意不错啊,又可以搞阅兵秀武力了,当下便同意。
  结果呢,申侯马上又找到齐桓公,吧啦吧啦说了一通,齐桓公明白了,感情袁涛涂纯粹是不想招待齐桓公,并且还把齐军往火坑里面推。
  毕竟齐军在外呆这么久了,战斗力下滑得厉害,真遇到东夷人打起来那是要吃大亏的……

  齐桓公当下大怒,没想到楚国没打成,结果还没自己人给算计了,于是马上派人把袁涛涂给抓了起来,申侯因为举报有功,齐桓公将虎牢赏给了他。
  说起虎牢,公元前674年王子颓之乱结束后,惠王好像才打赏给了立功的郑厉公。
  郑文公:……

  等到齐桓公回国后这气还没消,于是又带着『江国』、『黄国』去陈国砸场子,理由很简单,陈国不愿意招待齐国还不说,居然还忽悠齐桓公从东面回国。
  陈宣公也是没办法,本来就理亏,实力上更不是对手,于是赶紧赔礼道歉,顺便还把袁涛涂给要了回来。
  实事求是的说,以袁涛涂为代表的陈国的确起了私心,但申侯背后的推波助澜和两面三刀才是关键。

  申侯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们不妨看看他早先的经历。
  @禅___静 2016-02-03 22:15:55
  楼猪你好
  楼猪再贱~
  -----------------------------
  ......
  @善水心 2016-02-04 11:24:38
  2
  -----------------------------
  3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2-04 18:46:43
  冒泡冒泡~
  -----------------------------
  啊
  我这才上线就看到潜水姐啦
  314 你坑我也坑
  314 你坑我也坑

  想当年,申侯还不是郑国的大夫而是跟着楚文王混的,而且还混得很不错,颇受楚文王宠信。
  得宠的申侯有一个特点,贪。
  那是贪得简直是毫无节操,永不知足……

  楚文王去世前专门交代申侯:你在我这放开手脚拿也就算了,毕竟我还是了解你的,等我死后你最好还是离开楚国,并且还不要到小国去。
  楚文王也是点背,因为打了败仗不让进城,结果意外的死在了征途中,申侯谨记楚文王的教导离开楚国投奔了郑国,然后就坑了袁涛涂一把。
  袁涛涂被这么一陷害自然窝了一肚子的火,结果很快也等到了报复的机会。

  一年后,公元前655年。
  齐桓公召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等在首止举行盟会,议题与安定王室有关。
  这次盟会共同参与的还有周朝太子『姬郑』,盟会的背景则与当时惠王打算废掉太子郑有关。

  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以齐桓公为首的诸侯老大们公开表示同情太子郑的遭遇,并且表态坚持拥护太子郑,但是中间也出现了些小问题。
  一是郑国和陈国都有参加盟会,申侯和袁涛涂也都跟着各自的老大到场。
  袁涛涂对申侯意见当然很大,但是等到见面了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袁涛涂先是恭喜申侯举报立功,再是贺喜申后有了自己的封地,搞得申侯那是相当惭愧。
  接下来袁涛涂又说了:申侯你虽然有了自己的封地,但是环境不好,不如投点钱装修装修,筑个城搞个绿化,美观又大方,子孙都享福。
  申侯一想这主意听起来不错啊,袁涛涂也没闲着,趁着盟会的机会主动帮申侯去申请,过程很顺利,申侯也接受了这个建议,回头便高筑城墙,修得那叫一个漂亮。

  好了,坑总算是挖好了,接下来得把申侯往坑里推,于是便去找郑文公。
  袁涛涂:郑文公您看啊,申侯这城墙修得高不高,美不美?
  郑文公:挺高,挺美。

  袁涛涂: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这么美?
  郑文公:为什么?
  袁涛涂:很简单啊,申侯打算谋反,这不是在做准备呢。
  郑文公:这还了得,来人啊,把申侯给我抓起来。
  申侯:……
  申侯挖坑导致袁涛涂被齐桓公给抓以后,袁涛涂也逮到了一个机会精心布局,申侯也被郑文公给抓了起来,双方打平。

  接着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小问题还是与郑国有关,这次不是筑墙的问题,而是齐桓公知道后恨不得拆墙的问题。
  拆谁的墙?
  当然是郑国的。

  为什么要拆呢?
  因为郑国反水了……

  原来,惠王知道齐桓公搞盟会支持太子后很不高兴,赶紧派人来找郑文公,希望郑文公站在他这边,并且将会联合楚国和晋国组成一个新组合对抗齐桓公,事成之后自然好处是大大滴。
  召陵之盟前楚国接连伐郑,郑文公本来就有了投靠楚国的想法,惠王这么一忽悠,郑文公又心动了,可是眼下正是齐桓公组织诸侯举手表决的时候,总不能公然反水吧。
  所以大会开始之时,齐桓公发现郑文公早就跑路了……
  @善水心 2016-02-05 09:47:25
  2
  -----------------------------
  3
  要过年啦
  先祝大家新年好了
  @在牛A和牛C之间 2016-02-05 21:43:10

  发一张才貌双全的美人。前来顶帖!
  -----------------------------
  哈哈,不错
  开更
  315 围许救郑
  315 围许救郑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郑国当年好歹也是春秋一霸,孔子这是教导我们治理大国就得『敬事而信』,什么是敬事而信?
  处理国家的事物得谨慎,得讲信用,这叫敬事而信。

  我们看看郑文公即任后干的这都叫些什么事:
  楚成王打郑国,郑文公想投降,大夫孔叔坚决不同意投降,于是找齐桓公帮忙;
  齐桓公这边帮完忙,邀请郑文公过来开会商讨周朝太子的事情,惠王一忽悠,郑文公又想背弃齐桓公。

  孔叔这次还是坚决不同意,警告郑文公千万不要干这样的傻事,结果郑文公还是提前离场。
  事实上,郑文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举棋始终摇摆不定,在他今后的国君生涯当中这样的情况还会不断出现,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坚持的原则。
  好比一颗蓝莓,看着是蓝色的,剥开一看是绿色的,捣碎了再看又是紫色的,让你看不清到底哪个颜色才是郑文公的本色。
  郑文公: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水果……

  得知郑文公叛逃后齐桓公自然大怒,于是便决定多给郑文公点颜色看看。
  第二年,公元前654年,齐国率领一众诸侯伐郑,打算把郑文公这颗蓝莓打成黑莓。
  谁知郑文公也有大招:向楚国求救……

  郑文公果然还真是颜色不那么一样,楚国打郑国,郑文公找齐国求救;齐国要打郑国了,郑文公又去找楚国求救……
  楚国难得这么多年了有中原这么一个盟友,颜色虽然花哨了点,但总比没有强吧,所以楚成王表示郑文公你挺住,我马上救你来了。
  结果呢,这边郑国的『新密』被齐国等联军围得水泄不通,郑文公一等不来,二等不来,左等右等压根就没看到楚军的影子。

  原来,楚成王让郑文公挺住,然后就跑去打许国去了。
  郑文公:……

  别急,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叫『围魏救赵』的典故,说的是距这里差不多三百年以后的事情。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
  齐国没有直接去救赵国而是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直攻魏国,魏军只得回救,结果齐军乘其疲于返回中途大败魏军,顺便也化解了赵国的危机。

  围魏救赵厉害不厉害?
  那是相当厉害,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经典的一计,主演便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但是我们却在围魏救赵的三百年之前看到了神奇的一幕。
  齐国这边带领一帮小弟群殴郑国的时候,楚国却出人意料的打算揍齐国的小弟许国。

  许穆公才因为陪齐桓公伐楚而客死,于是联军一看许国被楚国欺负便赶去救许国。
  楚国看到联军被吸引过来了,表示你们慢慢玩,我要收拾东西回家了……
  我们不禁发现,同样的剧本,『围许救郑』比『围魏救赵』早了三百年,第一季的时候齐国上了当,被楚国忽悠得两处奔波,到了第二季的时候齐国就学聪明了,打了魏国一个措手不及。

  没办法,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齐桓公在第一季『围许救郑』的时候扮演的是种树的角色,郑国也在楚国的神来之笔下暂时化解危机。
  问题是,齐桓公会就此罢手么?
  郑文公:这样也许最好……
  
o弘毅o 抢到了周易取名字 的红包,价值0.05个天涯贝【抢红包
  @花之颜 2016-02-05 23:04:16
  花之颜 抢到了周易取名字 的红包,价值0.08个天涯贝【抢红包】
  -----------------------------
  哈哈 第一个喜欢楼主的
  @善水心 2016-02-06 10:38:33
  新年快乐!
  -----------------------------
  呵呵
  新年快乐
  楼上有朋友发的红包
  把楼上的红包先抢了
  @片汤2016 2016-02-06 11:09:02
  快过年了,心也散了,人也懒了,更新也慢了,内容也少了,楼主你不多抖点料让大家过年怎么办?难到让大家去看春晚么
  -----------------------------
  话说我一直在写啊
  今天上午都在码字
  码了两节关于人肉的
  算不算猛料
  对了
  春节期间需不需要每天都更新
  想问问大家的看法

  -----------------------
  春节期间我估计暂时不码字
  但是考虑到这个情况
  手头有点存货
  一天更一节倒是没问题的
  @暴宝蓝 2016-02-06 11:30:16
  我是来顶楼主的
  春节期间个人感觉能更就更不强求 谁家没个事呢
  -----------------------------
  呵呵
  更新也不麻烦
  几分钟的事情
  反正我都准备好了的
  暴宝蓝新年好
  @片汤2016 2016-02-06 22:25:32
  片汤2016 抢到了周易取名字 的红包,价值0.19个天涯贝【抢红包】
  -----------------------------
  最后一个 手气最佳 厉害
  316 申侯之死

  316 申侯之死

  话说比起『围魏救赵』来,『围许救郑』领先了足足三百年,但是知名度却又远远落在后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你想啊,作为中原霸主,齐桓公这么注意个人形象的人被楚国结结实实的给忽悠了一把,他能不封住各大媒体的口么……
  其实吧,控制媒体倒不是主要的,因为那时压根也没啥媒体,更没有什么无良记者,关键还是在于这一战规模并不算大,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战术思想虽然领先几百年,但是知识产权工作做得不到位,反倒是后来齐国救赵国时抢注了『围X救Y』这一商标……

  齐桓公又不解方程,他不关心X或者Y的问题,对于齐桓公来说他只关心一个问题,郑文公背叛了他,郑文公需要被收拾,郑文公目前还没有被彻底打服气。
  郑文公:这好像不止一个问题了……
  齐桓公:还敢顶嘴……

  公元前653年,春,『围许救郑』的第二年,齐桓公稍作调整齐国再次伐郑。
  孔叔又有话要说了:齐国很生气,郑国很危险,要想不被灭,只有先投降。
  郑文公几次面临压力时孔叔都建议要保持坚定的立场,因为郑文公投怀送抱的对象是楚国,但是这次不同了,压力来自齐国。

  郑文公竟然也没有着急着投降,因为他还有一个法宝,他用这个法宝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也给齐桓公暂时消了消气,这个法宝就是申侯。
  申侯如何当法宝?
  郑文公表示这个简单,把申侯杀了就是了……

  申侯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本来想着坑陈国的袁涛涂一把顺便向齐桓公邀个功的,结果反遭袁涛涂报复而被治罪,最终成为郑文公向齐国赔罪的工具。
  但是,申侯这个法宝毕竟疗效有限,过了没一阵子,齐国又要打算来打郑国了。
  这次看起来更严重,因为准备一起来的还有鲁国、宋国、陈国和郑国的代表。

  是不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感觉?
  不是说好打郑国的么,为什么还有郑国的代表……
  这是什么情况……

  是这样的,这次鲁国和宋国到场的是鲁僖公和宋桓公,陈国到场的是『太子款』,陈国前太子御寇被陈宣公杀了之后,陈宣公立了更受宠的妾室之子为太子,也就是太子款,郑国到场的则是『太子华』。
  太子华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盟会?
  因为此时郑文公已经在位二十年,郑国局势不太乐观不说,太子华也有逐渐失宠的趋势,于是太子华想在盟会上寻求支持。

  太子华在盟会上表现积极,主动表示拥护中原霸主齐桓公,但齐桓公如果能借这次机会够除掉这个、除掉那个等等就再好不过了。
  太子华手上有个黑名单,列了几位他想要除掉但是自己又除不掉的,希望能借齐桓公的力量铲除自己政治上的阻力。
  很明显,因为太子华在郑国都有了混不下去的趋势,于是便有了私心。

  太子华的提议很快就遭到了管仲的反对,管仲表示太子华想除掉的几个人都是郑国的贤臣,实属动机不纯,再说了武力制服总不是最好的方式,与其如此还不如让郑文公老老实实过来结盟认错。
  齐桓公听谁的?
  当然是管仲的。

  于是在郑文公叛逃之后,在齐桓公强硬的态度下,郑文公随后赶紧与齐国再次结盟,惠王企图拉拢郑国以及楚国和晋国的计划遭到严重打击。
  太子华也因为私心过重被管仲看穿,最终还是没能避免被郑文公处死。
  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此前一直被忽视的一股力量。
  大概说下我们后面的剧情

  齐桓公称霸中原的后期事迹已经不多,
  春秋时代也慢慢进入到中期,
  整个中期将会以秦国,晋国和楚国的对抗为主线,
  所以在齐桓公的后期我们会慢慢做铺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