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汉字符号本身就有益于养生。汉字是一套医学符号。中国汉字是在图形基础上,蕴藏了易经的象数理气。姓名是汉字,汉字作为一种神奇的意象、音象、形象符号,不但能开启人的智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调理人的心情、养生、治病。这是汉字的一项极其重要却鲜为人知的功能。比如六字养生诀,即默念嘘、呵、呼、呬、吹、嘻这六个字,用字之气来影响相应的脏腑,有助于气血疏通、调和,从而达到袪病延年、强身健体的功效。
关于汉字的养生功能,黄帝内经中曾介绍一幅养生对联为玉炉炼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当然了用字治病防病只是一种养生之道,患了病还是得去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用默念字这种不花钱的办法,有利于早日健康。
姓名为什么对健康会有影响呢?
从字音上讲,比如诵念佛教六字:唵、嘛、呢、叭、咩、吽,这六字是观世音菩萨总持心咒,佛教认为字音与天道、地道等共音,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安定的感觉。
从字义上讲,比如说水是生命的源泉,内实外虚,向下流淌,冰字能引起人的下意识的本能收综或清凉反应,让人立即收到水凝固的信号。从地下涌出来的水叫泉,泉让人联想到治病养生。
改名是借助命名行为的一种心理表达。由于个人改名是相对自由的,所以改天具有心理转化的效果,有化解个人情感冲突和化解个人与社会冲突的作用。就象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处境不好时,常自感受人鄙视,这就使他处于自我压抑的状态,背上心理负担。通过改名后,心病消除,心情逐渐好转,工作积极,人缘变好。改名能对当事人的心理起到积极诱导的暗示作用。因此,从心理动机上分析,一个好名字能时时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使人受到鼓舞和鞭策,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名字的心理暗示力逐渐转化为一种意念力,顽强的意念力则使人变得坚强。姓名信息对人的潜意识有自动开发,引导的作用。
在当事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基础上,改名的效果十分明显,如果当事人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念,即使改了名,新名字的暗示诱导也不能立竿见影,需要同时调整心态增强意念力,才会产生效果。
姓名的信息对人产生诱导作用,在心理疗法时也被充分采用。心理医生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跟据病人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每天坚持呼唤自己的姓名,患者也能康复。
佛教是讲究个人修行的,通过修行,升华人格,达到专门利人,普度众生的最高标准。修行的方法有多种,佛教用称名的方法,术语叫持名念佛,主要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驼佛的佛号。初学时在阿弥驼佛前面加上南无两字。表达恭敬、,念久了,可以不念南无两字。佛教认为,通过专心一意念佛的名字,便可与佛感应,得到佛的护持,消灾免难。佛教中佛的化身很多,菩萨更是不计其数,各有其名,并且分工不同,从不同角度来教化众生。我们最熟悉的有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道场分别在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和五台山。观音菩萨表示母爱、慈悲;很多佛教徒尤其是女性佛教弟子喜用邻观音菩萨的名号。佛经说,观音发誓要救苦救难,起码在精神上得到解脱,佛教这一持名念佛的,的确可以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排除烦恼,净化智慧。在情绪不定,心神不宁时,心里想着观音菩萨的慈悲相,口中念着观音菩萨的名号,的确可以进入一种恬静舒适的境界,无人无我、无争无扰。久而久之便可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心身安逸。佛教把名字的作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
一个人的形象在许多场合也可以通过姓名表达出来。我们对很多人只闻其名,不知其人;反过来也一样,许多人对我们也一样,对于我们也只是听说过名字,但没有见过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听到某个人的名字时,这个姓名必然也会引起他们的某种感觉。如果姓名起得好,就会给人带来一种好感,起码不反感。姓名的读音还可以引起引起别人的联想,历史上谐音最为有名的要算是慈禧太后怒贬王国钧(亡国君)了,因为王与亡同音,国钧与国君谐音,慈禧太后一听就怒了。象吴德(谐音无德)吴欣(谐音无心)王佳(谐音亡家)之类的姓名谐音非但不美而且还很多叫叫这样的名字的人。就象某人去约会,刚听到姓名便让对方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其人在对对方心目中的形象就先打了很大折扣。如果因为取名不当而给孩子未来生活带来阴影,那么给孩子起名的家长或长辈真的要后悔莫及了。
起名增福是人人都向往的,父母给孩子起名,具有强烈的期望意义,凭借吉祥的名字以达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起名消灾祛病或逢凶化吉,也是古时人们美好的愿望。洪秀全原名为洪仁坤,他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连着三次都失败,第三次落榜后,他病到了,久治不愈。为了身体能够康复,改名为洪秀全,他就是历史上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从古至今,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幸福快乐,孩子的父母千方百计想着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近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因为是家中长子,父家怕养不好他,曾经到寺院去拜了和尚为师,师父给他起了个法名叫长庚。长庚这个法名还常常被鲁迅先生用作笔名。
一个好名字能时时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联想,名字的心理暗示作用促使当事人信心不断增强。姓名既有象,还有数,也有音、形、意,这些东西都具有阴阳五行属性。八字日元喜欢五行水的人,命名的时候便应该考虑使用含水为主的文字信息,这样就显得名字更有灵气,运气也获得改善。
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名字不够好的人,生辰八字即先天五行多数有缺陷;名字好的人,先天五行也好,可以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其成长。名字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人们的前途发展,同样关系着其他事物。如企业、商店等的发展前途。
男女起名有别,也就是说根据性别的不同,选用含义不同的字起名。通常男名多选用字类型有:表示强壮、雄健的字,表示诚信、礼德的字,表示志向、抱负的字,如宏、杰、博、举等。表示豪爽、刚强的字如强、刚、毅、坚等。表示光宗耀祖的字如柱、昌、宗、世等。表示平安富贵的字如康、祺、瑞等。女名常选用的字有:女性化的字如婷、妮等。女德字如淑、贤、慧、洁等。花鸟字如兰、梅、茜、凤等;珍宝字如琦、瑶、琳、珠等;彩艳字如彤、丹、青等。名字性别的差异随着文化历史积淀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样也符合男阳女阴的阴阳之道,形成了一种社会习俗,家长起名也不能不考虑性别问题,否则在社交时可能会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名字的审美标准中,性别明显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有些中性字,男女都可用作名字,如玉、君、春、旭等,如果用得好,同样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通常姓和名是没有关系的,有的姓氏与名字构思巧妙,就可以使姓和名组合成一体,成为妙趣横生的姓名,如牛得草、袁卓识(远见卓识)、温知新(温故而知新)、苗得雨,这些名字让人想到一个完整的词语。
姓氏除了表示所属家族的血缘关系外,它本身还有字面上的意义。就象我们可能将姓与名从字义上或字音上直接联系起来一样,命名时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例如:安家业(安家立业)马成功(马到成功)苗得雨(禾苗得到雨露的滋润)。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有个神奇的故事。据说李世民四岁时,有一位书生拜访他的父亲李渊,称自己会相面,他对李渊说:您是大贵之人,但您的儿子更为出色。见到李世民后,说:贵公子以后必为人中龙凤,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一听,大吃一惊,怕书生泄露天机,给自己及家人带来杀身之祸。想把他抓起来杀掉,但书生却忽然不见了。李渊认为书生是神仙化身,因此就采用书生之言为儿子起名世民,取济世安名之义。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字不是小事,不能随便起,它关系到人的一生,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取名是非常郑重其事的。
按四柱五行的起名方法,了解一个人的五行情况后,才能起名。怎样判断一个人的五行即日元旺弱呢?
首先看日元是否得令,即日元在该月的长生临官帝旺三种状态。
再看日元是否通根地支,即四柱地支的五行本气与日元是否同一五行之气。
三看日元是否得生,也就是得天干或地支五行相生,如丙火生日元戊土。
四看日元是否得助,即四柱中有天干五行与日元五行同类。
五看日元的地支根基是否受到刑冲克害。
六看四柱中天干、地支是否合化。天干合化与地支合化是有限制条件的,基本原则是从强而化。分析出合而不化时,谁强谁弱;合而成化时,谁强谁弱。
最后看四柱中那一个五行最强或最弱。
古时,人们认为改善运势的事情与生辰八字有关系。与个人出生时间相对的生辰八字五行是先天因素,姓名与生辰八字五行的关系就象后天营养与身体一样,八字靠后天营养来调理,先天身体条件好,后天营养又好,则生命力就顽强,运用姓名信息扶助生辰八字,对人生运势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说出生时间即自己的生辰八字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后天增运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运势,当然起名是最重要的环节。宝宝出生后,做父母长辈的在庆祝之余就开始努力为孩子起个寓意吉祥的名字,这是家长的责任,也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应尽的义务。
分析判断出一个人你五行状况后,平衡五行是十分关键的,那么怎样利用姓名信息调谐四柱五行呢?这和命理是一个道理,也需遵循强者抑之,弱者扶之的原则。通过起名来取字的音、形、意进行五行调理。就象中医诊断某人肾水过旺得了肾阴虚症。需先以土性药物克制体水,再让患者吃火性药物增强体火,这样才能使水火既济,从而根治肾阴虚症。因此,日元五行金旺,须以火克,起名时选择形意数五行属火的字,也就是所说的金旺得火,方成器皿;日元五行火旺,用水克制,起名时运用形意数五行属水的字来调理,这就是所说的,火旺得水,方成既济。日元水旺太过,使四柱五行不平衡,起名时应用形意数五行属土的字来来调理,也就是所说的水旺得土,方成池昭。日元土旺,使四柱五行不平衡,起名时择取形意数五行属木的字来调理,也就是命理中所说的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日元木旺,起名时应选择五行属金的字来调理,这就是所说的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对日元五行虚弱者相扶,调理的方法也是这三种,一是形补法,二是意补法,三是数补法。
人的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一方面是后天训练及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先天五行却能代表人最基本的个性,八字中某一五行偏旺就说明某方面的突出,而偏弱的五行反映个性薄弱的一面。
通常木所代表的个性:仁爱,正直,心胸开阔,能与人合作共事,认真公正,慷慨大方。
水所代表的个性:天生聪明,善于妥协,具有说服力,依赖性较强,有上进心比较敏感、谦虚但意志不坚定。
五行土代表的个性:讲信用、重情义、稳定、保守一点、怕担风险,做事谨慎、有事业心。
五行火代表的个性:待人接物热情、彬彬有礼、富冒险精神、进取心强、自信果断但缺乏耐心。
五行金代表的个性:进义气、坚强、果断、喜欢以自我为忠心,独立性强。
生活中那些大富大贵之人令很多人羨慕,常感慨为什么自己没有那样好的机遇,那样好的命运。但却往往忽视了其艰辛的奋斗史,他们所经历的困苦、压力和遭遇也往往超过常人百倍千倍,多数大富大贵之人既有好的先天条件,又经过后天艰苦的努力,才得以成功。先天既客观存在又可以改造,比如一位身材高挑,容颜秀丽的姑娘,这是父母给的先天条件,使她有了做世界名模的资本,但是如果不经过艰苦的训练以及艰得的际遇是很难成功的。没有几个个世界名模是只凭借其美丽的容貌和高挑的身材而不经过刻苦的训练就成功的。我们现在的长相及生活、事业中遇到的遇到的一些事情是由先天条件决定的,在没有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应以泰然处之的态度去接受,但是对于有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的事,就应以顽强的毅力和勇气就克服他,人定胜天就是对这一现象很好的诠释。
早时,由于文化知识的不普及,我国大众起名有很大的局限性。如解放前,我国人名常用的六个字是英、秀、玉、珍、华、兰;解放后文革前最常用作人名的六个字是华、红、军、文、英、明;文革后到解放前人名常用字排在前六位的是华、春、丽、小、燕、红。这也逐渐看出除了时代的代表性外,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文化知识也逐渐在普及,而且命名还和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一般来说,封建社会的中上层阶级在命名仪式和方法上特别讲究,注意特别装饰、典故出处,独特别致和寓意深刻。而处在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们,由于受文化水平限制,加上有许多禁忌,很多人只能用行数或父母年龄合计数字命名。据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这就是典型的以数字而起得名字,反元起义做了王爷后,嫌数字名不好听,有人为他起了士诚的名字,他觉得这个名字很好,于是就选用了这个名字。除了数字外,姓氏加上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命名的一种方法,如柴字熏肉,李记豆腐,张家剪刀等,不过这种方法更多用在了自己的店铺上。
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上继承旧时的起名,并且每个历史时期好多人都起了有纪念意义的名字,这样虽然有教育意义,但全国重名的人也多。如建国初期叫建国、建中、建华、国庆、兴国、兴中、兴华的非常多。
大跃进时期叫冒富、跃进、思进、新生、更年、向阳。不过这些典型的名字也容易让人想起当初大炼钢铁热火朝天的历史画画。这时期,许多南征北战的干部给儿女起名沪生、京生、贵生、闽生等。这些名字直接了当的反映出其父母的人生足迹,也算是当时起名的一种时尚。但过于直露、过于集中且没什么内涵。而在农村几乎所有的示范字仍在按步就班地被使用,已经使用了几千年的文字仍未褪色,依旧大批被使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的审美观念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经济空前增长,人们精神生活变得充实。有知识的年轻一代期望给自己的子女起个雅致或中西结合的名字,于是起名用字多用曼、颖、蒂、磊、晶、珊、莎、凯等。
前些年起单字的名字人很多。单名在历史上曾风行一时,如屈原、白起、李斯、刘邦、项羽、陈胜、吴广、萧何、韩信、张良、刘备、曹操、孙权、孙策、吕布、董卓、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郭嘉、周珍、鲁肃、吕蒙、陆逊、黄盖、程普、韩当、袁绍、袁术、杨雄、曹丕、曹植、诸葛亮、司马懿。新中国初期单字名字上升非常快。
而且起中性名字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给女孩子起名,并不分性别,而使用一些中性字,从表面上看不出女孩子的贤淑美丽。如李英,王力等过去一般认为是男名,也有许多女孩子以此命名。合父母的姓为孩子起名,是一种表示夫妻相亲相爱,亲密无间的方法。例如张田,父姓张,母姓田,再如李杜,父姓李,母姓杜等。
我国人口多,姓氏也集中,加上起单名的流行,重名重姓的非常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都很大。随着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起名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避讳,是我国古文化史上的一种现象。对于帝王、圣人、长官、及尊者的名字,人们说话、写作不能随便乱写乱认,平时用到这类人物名字必须设法避开或改写,就是所谓的避讳。古人认为帝王、长辈的名字是神圣的,随便使用是一种亵渎行为,在封建时代,避讳是一般臣民不可不懂的学问。
统治者一方面为自己的安全,不让自己随便被臣民诅咒,另一方面又为了突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用森严的等级制度表示自己神圣不可侵犯,便强迫全天下的臣民避用他们的名字。秦始皇贏政为避政字,改正月为端月,直到现在,民间仍有这样的读法。唐太宗李世民为辟讳世字而用代字替换,唐代有诗: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正是避讳的体现。
不但要避讳帝王的名字,而且对帝王手下大臣的名字也要避讳。据说北宋末年有个人与客人谈话时,一不留意,提到了蔡京的名字,立即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现在看来觉得可笑,但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下,这是大不敬,会获重罪的,对广大民众而言,帝王及大臣的名字是非常神秘而又神圣的,对其敬而远之,唯恐给自己和家人及宗族带来灾祸。
古人言语或书写时遇到与祖先之名相同或同音的字要避开,为了避免灾祸降临,人们极力隐讳自己的真名,采用种种保密措施。据记载周朝人起名有六忌:不以官、不以国、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器币。这六种避讳很可能与名字保密,避免灾难有关。理由很简单,不以国名、官名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名称,山川、牲畜是人们祭祀的祭品,器币更是人们生活中频繁接触的必需品,以疾病取名本身就不详。总之,这些名称是人们经常提及的,不容易保密。
避讳不仅对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也不例外。阴讳习俗的避讳不仅在我国流传以久,很多国家也有这样的避讳。据说在春秋时期一个叫子蒲的人死了,有人叫出了死者的名字被孔子的徒弟嘲讽为粗野不达礼的行为。
古人对于自己的名字视为很神秘的东西。他们相信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生命是不可分离的,名生则命生,名亡则人亡。呼呼死者的名字等于招呼了他,死者以为凡人在向他表示亲近,或以为亲人们对他的哀悼不够尽心,否则,就不该随便提起他的名字了,打扰他在阴间的安宁。
中国人的姓氏来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出处多样,大部分是几千年来世代相传下来的,这在世界上也较为少见。
从夏朝实行分封制后,其中姓氏以封国为姓氏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并且流传至今,例如鲁姓就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后人,其实周公是姫姓,因为其子伯禽封在了鲁国,所以其后人便以鲁为姓氏。战国时期的鲁仲连,三国时的鲁肃都是伯禽的后人。在如曹姓人是周武王叔铎的后代,叔铎被封于曹国,其后人便以曹为姓氏。陈姓人是舜的后代,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将舜的后代封于陈地,就是陈国,这就是陈姓的来源。以国为姓的还包括管、卫、韩、祝、吕、杞、雷、薛、杨、魏、秦、楚、宋郑等姓氏。
爵位是古人社会地位的象征,周朝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级别,周朝的礼仪制度对每个爵位所占有的土地、奴隶、车马、以及服饰花样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爵位是世袭的,这种世世代代相传的爵位就成为了姓氏的依据。西周设置的五种官职,司马、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古代不但爵位可以世袭,官职也可以世袭,也就是说一种官职由一个家族世代相传,这五官的后人有的便以其官名为姓氏。
姓氏源于爵名的主要有公、侯两姓。侯姓与含有侯字的复姓多与爵名有关。如夏侯,据说夏侯的先祖是姒姓人。周武王灭商,封夏禹后裔在杞立国,到杞筒公时,杞国被楚国所灭。杞筒公有族人逃到了鲁国,鲁国国君给其爵号夏侯,他的后人于是以夏侯为姓,夏姓是由夏侯姓简化而来的。
史书上有好多以公开头的复姓,如公孙、公冶、公孙、公羊、公叔等。公是其先人的爵位号。这些复姓一般都简化为公。公姓的先人是春秋时的鲁定公,其祖上为姬姓。
源于官职的姓氏非常多,如司马、司空、司徒、司寇、上官、乐、史、乐、师等。
司马之姓就是主管马匹的官职演化过来的,由于古代马匹主要用于军事,因此司马实际上是军官职位。司马的主要职责是掌管一国军政与军赋等。周朝时有人由于祖上出过做司马的人,其后人干脆就以司马为姓氏。春秋时期好多贵族子弟也有担任过司马职务的,其后人也以司马为姓氏。司马姓中名人很多,如司马迁、司马相如、司马光等。
司徒是负责国家地图和人囗统计的一个官职。春秋时各诸侯国以及后世历代都有设此职务,任此官的后代即以司徒为姓氏,司徒这一姓氏至今尚存。
有以封地为姓氏的。这种姓氏是一国之主分封给贵族大巨的田地。这些贵族大臣的后代便以所封的田地为姓氏,所封的田地官方称呼为采邑,又叫邑,采邑。例如,周代统治者虽然姓姖,但周文王之子季载受封采邑叫冉,因此季载的后人以冉为姓氏。周昭王之子的采邑在翁这个地方,因此其后人以翁为姓氏。梁文王之子在卜梁这块采邑之地生产、生活,后代便以卜或梁为姓氏。楚武王之子采邑在屈地,因此就以屈氏为姓氏,诗人屈原就是其后裔。晋国有个奇怪的姓叫羊舌,据说姓羊舌的人是晋国公靖侯的后代,因为得封地于羊舌,因此羊舌就成了他们的婚氏,不过这个姓氏却没有流传下来,其原因不得而知,可能是其后人觉得这个姓氏太过奇怪而改为他姓了吧。
以居住地为姓氏不同于以封地、采邑为姓氏。封地、采邑指的是主人的领土,表明主人对领地的占有权,而以居住地为姓氏则只是用家族居住的地名作为家族姓氏。春秋时齐国贵族有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的,就分别以其居住地的地名为姓氏,西郭和北郭我们很少知道,但东郭和南郭都耳熟能详,有很著名的成语故事流传了下来。郭原指的是城市外的城墙,因此东郭、南郭等姓氏就分别表示这些家族原先居住在城邑的东边城外或南边城外。成语滥竽充数讲的就是南国氏的后代,当然这是个有深刻讽刺意义的的故事。郑国有东门、西门两个姓氏,是因为他们做在城的东门和西门而得此姓氏。
在古代,不仅贵族的官爵可以世袭,平常百姓的职业、技艺也有世袭的。职业、技艺的世袭是为了传授技艺,使其不至于失传,也可以有一项安身立命的生存本领,世袭的技艺都是一些相当复杂的手工艺,民间叫手艺,比较有身份的人称之为技术。久而久之也有人以世袭的手艺作为家族的姓氏标志。比如陶姓,陶姓来源于古老的制陶技术,据说掌握制陶技术的家族有两支,一支出自尧帝,据说尧帝氏族原本从事的职业就是陶器制造,所以有后人因其技术而立姓为陶。陶姓的另一支源于舜帝,舜帝的氏族也善于制陶技术,舜的后人到了周代仍制陶器,有其后人便以陶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