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为什么?”太爷疑惑不解。
萧老道老神在在地说道:“等到明天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吃过早饭,萧老道让太爷带上了卖艺姑娘昨天带的斗笠,遮帘放下,把脸给遮住了,太爷到这时候还是闹不明白,萧老道为啥要他遮住脸面。
离开客栈,众人牵着马朝渡口赶来,远远地,就见渡口的河岸边儿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站着五六十号人,卖艺姑娘顿时叫道:“今天这么多人过河呀?”
萧老道朝卖艺姑娘看了一眼,说道:“等咱们到河边就明白了。”
很快的,众人来到了河岸渡口,就见河里,停着一只蓬船和三支无篷船。
太爷朝蓬船一看,正是昨天那位艄公的船,艄公这时候也看见了他们,顿时大叫:“来了来了,就是那位少爷。”说着,抬手朝太爷指了指。
刹那间,岸边的五六十号男女老幼全围了上来,把路都给挡住了,像看稀罕物种似的打量起了太爷。
太爷朝这些人一看,心里顿时一跳,里面居然还有自己认识的人,登即明白萧老道为啥让他遮住脸面了。
萧老道这时似乎早有预料,连忙朝众人打了个稽首,“各位香主,麻烦请让一让,贫道几人要乘船赶路呢。”
众人并没有让路,其中一个老者问道:“敢问这位年轻人,昨天夜里,你真的在河里遇上了水龙讨命么?”
太爷心里顿时又是一跳,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过去河岸边的巡河人,后来他儿子接替了他,太爷跟他儿子关系还算不错。太爷在心里给自己捏了把冷汗,幸亏带了斗笠,要不然非给老头儿认出来不可。
太爷没吭声儿,萧老道连忙给老者打稽首,说道:“昨夜我徒弟外出,确实在河里遇上了不干净的东西,不过,各位香主,也不必如此,还请把路让开,放我们过去吧。”
老者连忙给萧老道赔笑,“道长莫怪,我等世代居住在这黄河边上,只听闻有‘水龙讨命’,却从未见过,而且,能在龙王爷口下活命之人,除了三王庄刘师傅的儿子,我们还从未见过第二个,今早听闻有一年轻人斩杀水龙且全是而退,我等老少,特来瞻仰……”
萧老道闻言,回头朝太爷看了一眼,好像在说,你看见了吧,我就知道昨天的事儿闹大了,为啥叫你把脸面遮住,要是不遮住,不早给人家认出来了,一边拦下你一边给你父母报信儿,你还能走的得了吗?
萧老道连忙也给老者赔笑,“老哥哥,人你们也看过了,能不能让我们过去呢,我们还事儿,着急赶路呢。”
老者随即露出一脸好奇,说道:“好好好,你们快上船吧,不耽误你们的办事。”不过,老者嘴上这么说,却并没有把路让开。”眼睛朝太爷看看,又说道:“能不能让这位少爷……把斗笠摘下来,让我等一睹英颜呢?”
太爷闻言,心里顿时又是一跳,萧老道赶忙说道:“哎呀,这可不行呀,昨日,我徒儿与那龙王在河里厮杀,浑身湿透,回到客栈就着凉染上了风寒,各位,还是不要看了罢。”
萧老道这话一出口,围拢的众人显得十分失望,就在这时候,突然,太爷感觉头上的斗笠动了一下,太爷以为身后有人要摘他斗笠,不过,他并没有察觉到身后有人,连忙扭头朝后一看,与此同时,斗笠“刷”一下从头顶飞了起来,太爷一抬头,奶奶的,斗笠原来被一根鱼钩挂住了,顺着鱼钩一看,就见一个十来岁的调皮小孩子,手里拿着一根鱼竿,这小子,居然用鱼钩把斗笠钓了起来。
小孩见太爷看他,嬉笑一声,拖起鱼竿就跑,斗笠也被他拖在地上拖走了。
太爷没去追那皮孩子,打眼朝众人一扫,就见众人呆呆地看着他。
萧老道这时连忙叫道:“各位香主,你们都看见了吧,贫道没打诳语,我徒弟真的得了风寒,你们都赶紧让开吧,小心他把风寒再染给你们。”
众人见状,顿时兴致索然,把路给让开了。有人会问,太爷头上的斗笠让人挑走了,这些人就没把他认出来吗?
认不出来,因为,在离开客栈的时候,萧老道用件破衣裳把太爷面部整个儿包了起来,只留一双眼睛在外面,看热闹的人一看,包裹的这么严实,谁也没兴趣再看破衣裳下面是怎样一个面孔了。
萧老道招呼太爷一声,几个人牵着马走出人群,在众人的注目之下,全都上了船。
站在船头,太爷这才轻轻松了口气,不过,萧老道小声叮嘱我太爷,头上的破衣裳还不能摘,等到了河南岸,经过三王庄的时候,认识你的人恐怕会更多!
萧老道这话不假,在这黄河两岸,我太爷认识的人不多,但认识太爷的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之前我就说过,很多人都是把太爷屠龙的经历当故事给孩子们讲的。
太爷他们的三匹马,在三艘无篷船上,太爷几个人,全都坐在了蓬船上。
这时,艄公显得十分兴奋,嘴上不停,一边恭维、一边问长问短,其他几馊无篷船离他们也很近,似乎都想听听太爷昨天是怎么躲过水龙讨命的。
不过,太爷几个人里,只有萧老道和卖艺姑娘偶尔和艄公对答几句,当然了,答的基本上都是假话或者敷衍的话,尤其萧老道,一句实话没有,太爷和萧初九、萧十一,则一句话都没说。
很快的,船到了河对岸,萧老道付的船钱,萧老道可不像太爷花钱大手大脚,按照价钱给了他们一个双份的,这也不少了,几个艄公都挺高兴,还有些依依不舍。
下了船以后,众人一刻没停,用最快速度穿过了三王庄,等走远了以后,太爷终于把头上的破衣裳拿掉了,长长松了口气,回头看看已经远去的三王庄,又是一阵五味陈杂,暗暗在心里下决心,等银子攒的差不多了,就回家老老实实孝敬父母。至于,王小锦,太爷还是有些头疼,不知道为什么,太爷对她的感情,只是兄妹那样儿的,要是非要自己娶她,就感觉分外的别扭。不过,将来会怎么样,太爷不知道,只能先走一步是一步了。
萧老道老神在在地说道:“等到明天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吃过早饭,萧老道让太爷带上了卖艺姑娘昨天带的斗笠,遮帘放下,把脸给遮住了,太爷到这时候还是闹不明白,萧老道为啥要他遮住脸面。
离开客栈,众人牵着马朝渡口赶来,远远地,就见渡口的河岸边儿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站着五六十号人,卖艺姑娘顿时叫道:“今天这么多人过河呀?”
萧老道朝卖艺姑娘看了一眼,说道:“等咱们到河边就明白了。”
很快的,众人来到了河岸渡口,就见河里,停着一只蓬船和三支无篷船。
太爷朝蓬船一看,正是昨天那位艄公的船,艄公这时候也看见了他们,顿时大叫:“来了来了,就是那位少爷。”说着,抬手朝太爷指了指。
刹那间,岸边的五六十号男女老幼全围了上来,把路都给挡住了,像看稀罕物种似的打量起了太爷。
太爷朝这些人一看,心里顿时一跳,里面居然还有自己认识的人,登即明白萧老道为啥让他遮住脸面了。
萧老道这时似乎早有预料,连忙朝众人打了个稽首,“各位香主,麻烦请让一让,贫道几人要乘船赶路呢。”
众人并没有让路,其中一个老者问道:“敢问这位年轻人,昨天夜里,你真的在河里遇上了水龙讨命么?”
太爷心里顿时又是一跳,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过去河岸边的巡河人,后来他儿子接替了他,太爷跟他儿子关系还算不错。太爷在心里给自己捏了把冷汗,幸亏带了斗笠,要不然非给老头儿认出来不可。
太爷没吭声儿,萧老道连忙给老者打稽首,说道:“昨夜我徒弟外出,确实在河里遇上了不干净的东西,不过,各位香主,也不必如此,还请把路让开,放我们过去吧。”
老者连忙给萧老道赔笑,“道长莫怪,我等世代居住在这黄河边上,只听闻有‘水龙讨命’,却从未见过,而且,能在龙王爷口下活命之人,除了三王庄刘师傅的儿子,我们还从未见过第二个,今早听闻有一年轻人斩杀水龙且全是而退,我等老少,特来瞻仰……”
萧老道闻言,回头朝太爷看了一眼,好像在说,你看见了吧,我就知道昨天的事儿闹大了,为啥叫你把脸面遮住,要是不遮住,不早给人家认出来了,一边拦下你一边给你父母报信儿,你还能走的得了吗?
萧老道连忙也给老者赔笑,“老哥哥,人你们也看过了,能不能让我们过去呢,我们还事儿,着急赶路呢。”
老者随即露出一脸好奇,说道:“好好好,你们快上船吧,不耽误你们的办事。”不过,老者嘴上这么说,却并没有把路让开。”眼睛朝太爷看看,又说道:“能不能让这位少爷……把斗笠摘下来,让我等一睹英颜呢?”
太爷闻言,心里顿时又是一跳,萧老道赶忙说道:“哎呀,这可不行呀,昨日,我徒儿与那龙王在河里厮杀,浑身湿透,回到客栈就着凉染上了风寒,各位,还是不要看了罢。”
萧老道这话一出口,围拢的众人显得十分失望,就在这时候,突然,太爷感觉头上的斗笠动了一下,太爷以为身后有人要摘他斗笠,不过,他并没有察觉到身后有人,连忙扭头朝后一看,与此同时,斗笠“刷”一下从头顶飞了起来,太爷一抬头,奶奶的,斗笠原来被一根鱼钩挂住了,顺着鱼钩一看,就见一个十来岁的调皮小孩子,手里拿着一根鱼竿,这小子,居然用鱼钩把斗笠钓了起来。
小孩见太爷看他,嬉笑一声,拖起鱼竿就跑,斗笠也被他拖在地上拖走了。
太爷没去追那皮孩子,打眼朝众人一扫,就见众人呆呆地看着他。
萧老道这时连忙叫道:“各位香主,你们都看见了吧,贫道没打诳语,我徒弟真的得了风寒,你们都赶紧让开吧,小心他把风寒再染给你们。”
众人见状,顿时兴致索然,把路给让开了。有人会问,太爷头上的斗笠让人挑走了,这些人就没把他认出来吗?
认不出来,因为,在离开客栈的时候,萧老道用件破衣裳把太爷面部整个儿包了起来,只留一双眼睛在外面,看热闹的人一看,包裹的这么严实,谁也没兴趣再看破衣裳下面是怎样一个面孔了。
萧老道招呼太爷一声,几个人牵着马走出人群,在众人的注目之下,全都上了船。
站在船头,太爷这才轻轻松了口气,不过,萧老道小声叮嘱我太爷,头上的破衣裳还不能摘,等到了河南岸,经过三王庄的时候,认识你的人恐怕会更多!
萧老道这话不假,在这黄河两岸,我太爷认识的人不多,但认识太爷的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之前我就说过,很多人都是把太爷屠龙的经历当故事给孩子们讲的。
太爷他们的三匹马,在三艘无篷船上,太爷几个人,全都坐在了蓬船上。
这时,艄公显得十分兴奋,嘴上不停,一边恭维、一边问长问短,其他几馊无篷船离他们也很近,似乎都想听听太爷昨天是怎么躲过水龙讨命的。
不过,太爷几个人里,只有萧老道和卖艺姑娘偶尔和艄公对答几句,当然了,答的基本上都是假话或者敷衍的话,尤其萧老道,一句实话没有,太爷和萧初九、萧十一,则一句话都没说。
很快的,船到了河对岸,萧老道付的船钱,萧老道可不像太爷花钱大手大脚,按照价钱给了他们一个双份的,这也不少了,几个艄公都挺高兴,还有些依依不舍。
下了船以后,众人一刻没停,用最快速度穿过了三王庄,等走远了以后,太爷终于把头上的破衣裳拿掉了,长长松了口气,回头看看已经远去的三王庄,又是一阵五味陈杂,暗暗在心里下决心,等银子攒的差不多了,就回家老老实实孝敬父母。至于,王小锦,太爷还是有些头疼,不知道为什么,太爷对她的感情,只是兄妹那样儿的,要是非要自己娶她,就感觉分外的别扭。不过,将来会怎么样,太爷不知道,只能先走一步是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