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爷驱邪盗墓的经历(不完全真实)

  太爷不甘心,再次用力,可劲儿拉了一把,与此同时,就听门外传来“啊”地一声惊叫,声音不大,不过,太爷听的十分清楚。太爷随即在门上猛拍了一巴掌,大叫道:“外面有人吗?”
  话音一落,就听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听上去好像十分慌乱,过了一会儿,门外传来一个声音,“你是谁?”
  太爷一听,好像是那捕头的声音,太爷冷冷回道:“你说的是谁,刚刚被你们关进来的!”
  捕头又问:“你没事吧?”
  太爷顿时喝道:“我要是有事,还能跟你废话吗,把门打开,放我出去!”
  太爷说完,那边没了声音,停了一小会儿,捕头的声音再次传来,“你在里面……没遇上什么东西了吗?”
  我太爷一愣,听捕头这话里的意思,好像他们知道牢房里不干净,太爷冷冷回道:“没什么东西,不过一个纸人而已,被我扯断了一条胳膊。”
  太爷话音一落,外面又是一阵嘈杂,似乎很多人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停了好一会儿,传来稀里哗啦一串铁链子的声音,紧跟着,牢房大门“吱扭扭”打开一条缝,太爷顺着缝朝外面一看,门外竟然站了十几个衙役,给自己开门的,正是那名捕头。
  捕头似乎有啥忌惮,只把门开了一条缝,太爷瞥了他一眼,将手伸进门缝里,猛地一把,将牢门豁然拉开了。
  这举动,让外面的衙役全都一声惊呼,像一群惊弓之鸟似的,太爷环顾一扫众衙役,就见这些衙役手里个个官刀出鞘,但是也个个显得胆战心惊。
  太爷冷冷问道:“怎么了,各位这是什么意思,故意把我放出来,想定我一个逃狱的罪名吗?”
  捕头连忙冲我太爷一拱手,“义士误会了。”随后,做出一个请的动作,众衙役见状,连忙给我太爷让出了一条路。
  太爷看看捕头,又看看众衙役,“你们到底什么意思?”
  捕头说道:“义士请,咱们出去再说。”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太爷大步出去了牢房。来到外面,太爷就是一愣,就见萧老道和老头儿都在外面站着,老头儿身上的枷锁也不见了。
  这时候,捕头领着十几个衙役跟着也出来了,捕头冲我太爷他们三个一拱手,“三位请随我来。”
  太爷一头雾水,刚要问啥,萧老道冲他摆了摆手,三个人跟着了捕头后面。
  这座县衙,是一座很大的院子,分前厅、中院、后院、偏厅、牢房等等。
  前厅是用来升堂审案的,中院是用来接待外来官员的,就跟差官的驿站差不多,后院是县大老爷和家眷居住的地方。
  捕头把三个人引到了中院,就见中院其中一个房子里,灯火通明,太爷这时候实在忍不住了,问捕头,“你想带我们去哪里?”
  捕头没吭声,很快地,把三个人引进了亮着灯火的房间,几个人走进房间里一看,县大老爷一身便服在房间里坐着。
  县大老爷见几个人进来,连忙起身,笑着看了看我太爷,“义士果然了得,适才在堂上多有得罪,还望义士不要见怪。”
  听县大老爷这么说,我太爷更是一头雾水,不过,他可没心情跟县大老爷寒暄客套,冷冷问道:“大老爷,你到底什么意思,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县大老爷这时一脸和蔼,呵呵干笑了两声,扭头吩咐捕头,“让他们上酒上菜,给三位义士压压惊。”
  太爷一听,越发一头雾水,刚才这位县大老爷还凶神恶煞的,要把自己押监候审,这时候,怎么又摆起酒宴了呢?太爷扭头朝萧老道看了看,萧老道冲我太爷淡淡一笑,意思好像在说,让我太爷既来之则安之。
  捕头答应一声出去了,县大老爷十分客气地让我太爷三人入座,随即,一个小丫鬟端来几盏茶,每人面前放了一盏。
  县大老爷端起茶,要给我太爷敬茶,我太爷这时候,也不想那么多了,就既来之则安之吧,伸手要端自己面前的茶,不过,太爷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手里还拎着那条纸胳膊呢,甩手扔到了地上,县大老爷一愣,朝地上的纸胳膊看了一眼,脸色微变,“敢问刘大侠,你拿的这是什么?”
  “什么?”我太爷顿时一激灵,茶盏不敢再端了,眼睛盯着县大老爷问道:“你、你叫我什么?”
  县大老爷一笑,“你不就是那位……单枪匹马剿平山东响马寨的屠龙大侠刘念道嘛。”
  我顿时“腾”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你怎么知道的!”
  坐在我太爷身边的萧老道连忙说道:“老弟你别急,是我告诉他的。”
  我太爷看了萧老道一眼,不过,没等我太爷说啥,坐在萧老道旁边的老头儿露出一脸愕然,难以置信地看向我太爷,“你、你、你就是屠龙大侠?”
  我太爷顿时干咽了口唾沫,没理会老头儿,眼睛盯向萧老道,“萧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萧老道连忙起身,给县大老爷打了稽首,“大老爷,由我来给我兄弟解释解释,您看行不行?”
  县大老爷没说话,把茶盏向萧老道敬了敬,这就代表他同意了,萧老道也连忙端起他自己的茶,回敬了县大老爷。
  喝了口茶,萧老道滔滔不绝地给我太爷讲了起来。
  原来,在上一任知县管辖的时候,错判了一宗冤案,一个无辜的小商贩,被打入县衙大牢,要秋后问斩,谁知道,这小商贩性情刚烈,含冤难申,没等到秋后问斩,在县衙大牢里上了吊了。
  小商贩上吊以后,这宗错假冤案,也就这么了结了,小商贩的家里人,来牢房里收了尸,把小商贩草草给埋了。
  然后,半年以后,县衙大牢开始闹鬼,被关在大牢里的那些囚犯,每到夜里就能听见有人喊冤,声音凄厉;有一些囚犯,甚至还能看见一条迷迷糊糊的白影子,手拿一根裤腰带子,来牢房里来回飘荡。最吓人的,小商贩吊死的那间牢房,不能再关犯人,只要是关进去的犯人,几天后就会上吊自缢。
  牢房闹鬼的事儿,很快传到了上一任知县那里,上一任知县感觉事情蹊跷,暗中差人找赶邪的先生来看,先生看完对知县说,这鬼怨气太重,而且还是个冤死鬼,想要送走,就必须把它的案宗查一下,还它一个公道。
  上一任知县听罢,就把那宗错案,暗中查了一遍,随后发现确实判错了,这是死者冤屈,亡魂不散,就打算翻案重审,不过,偏偏就在这时候,上面的升迁令下来了,将知县调入府台任职,等于是高升 了。
  知县一看,这么个节骨眼儿,自己不能再给那牢里的死鬼翻案了,这要是一翻案,仕途就完了。
  第八十六章 冤鬼错案
  于是,上一任知县就把这件案子压了下来,等他离任之后,现在的这位县大老爷过来任职了。这位县大老爷一开始不知道,后来才发现,县衙大牢里居然闹鬼,一问师爷,师爷把这宗冤案告诉了他。
  他一看,这是上一任知县的错案,这要是审起来,上一任也有责任,正在犹豫之际,上一任知县给他来了一份密信,信里的大致内容是说,牢里那件死鬼冤案,不能翻案重审,想办法把那鬼弄走,要是敢重审,你的乌纱就没了。
  上一任知县以大压小,这一任县大老爷没了办法,一面封锁消息,一面私下里到处找能人驱鬼。先后倒是找了好几个,但是,谁都拿这鬼没办法,找来的这些人,说的基本上还都一样,说是必须把这鬼的怨气化了,才能送走,要不然,怨气不消,弄走了还会再回来。
  县大老爷就问那些人,那就不能把鬼收住、或者封在那里吗?这些人纷纷摇头。后来,有人给出了个主意,说是鬼怕恶人,可以往大牢里关押一些杀伤人命的凶徒,这些凶徒身上的煞气,能把牢里的鬼吓走。
  县大老爷这时候也没别的办法了,只能用这法子试了试,谁知道,并不管用,那些杀人凶犯,关进牢里以后,过不了几天,不是疯就是上吊。
  随后出主意的这人,又说了,这些凶犯不行,身上煞气不够重,除非找一些杀伤几条人命的凶犯才能吓住它。不过,他们这一带,老百姓都比较淳朴,法制推行的也不错,没有连伤几条人命的凶恶之徒。
  后来,县大老爷就自己想了个法子,在镇子上重新选个地方,再建一座牢房,把现在这座拆掉,县大老爷合计着,只要牢房一拆,这个吊死鬼自然就呆不下去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