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江湖]借于麻麻的《女相》八一八“帅哥成群、高智商低情商、乱伦淫虐”的北齐皇室

  兰陵王直抵城下,让守将开城门接应众军。
  但是洛阳守军已经被困长达四个月之久,内心之绝望和惊惶可想而知,尽管这只长驱直入、势如破竹的骑兵穿着跟他们同样的军服,可是来历不明,他们不敢贸然开门。

  兰陵王等人无论如何骁勇,但是五百骑兵陷入北周十万大军之中,若城内不予接应,那么不消多时,这五百骑兵也终将会被周军蚕食。

  于是兰陵王“免胄示之面”,由此可见,兰陵王的从头上拿下来的并不是面具,而是胄,即兜鍪、头盔。所谓狰狞的怪兽面具,是在故事不断地流传中逐渐加入人们美好的想象。
  因为头盔是为了保护人的头的此通常将面部保护得十分严实,只要不遮挡视线。并且头盔额前通常会有一块金属片一直遮到鼻子上,也是为了保护眼睛的。因此城上的人并不知道,这个头盔底下的人是谁。

  兰陵王从头上拿下了头盔,久困城中、心神万分疲倦的洛阳守军门必然眼前一亮,精神同时跟着一振。不是因为那甲胄后面是一张俊美无俦的面孔,而是这个人他们认识,正是多年从军、和他们坐卧同行的战友兰陵王高长恭,这意味着他们有救了。

  杀伐激烈的战场,绝望嗜血的嘶吼,各种复杂交错的情绪,千钧一发的一刻,一张姣好如美人的面孔出现在历史和人们面前,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不管人们对兰陵王多么不以为然,但是这一瞬间足以惊艳历史,而这惊艳历史的一瞬间也足以让他在万千年亿万万如蝼蚁般生生灭灭在岁月里的凡人中脱尘而出,留下一抹绚丽的色彩。

  城上诸人欢声四起,于是弩手纷纷发动箭雨,城门打开,士气大受鼓舞的齐军将士如潮水般冲出来,奋勇杀向周军。

  这不可挡的气势直冲破周军的防线,一发不可收拾,周军在不及反应中迅速溃败,四散败退。

  关于这场战争周军的溃败,《北齐书》和《北史》是这样说的:“丢营弃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人畜死者相枕,数百里不绝”。

  史称“邙山大捷”。

  之前一直打不开缺口,威胁北齐统治将近半年之久的洛阳之围,就这样解开了,并且一举将周军击溃,使周军和突厥狼狈退回国内。

  战后的庆功宴上,齐军将士们自编自演了一支舞曲,来表现当时兰陵王的英姿。这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兰陵王入阵曲》。

  《旧唐书·音乐志》云:“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乐府杂录》鼓架部条云:“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战斗,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
  唐朝崔令钦的《教坊记》说:“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我想,兰陵王之所以有戴假面征战沙场的传说,大约就是因为这些后世的艺术处理吧,也因此大家才会对兰陵王有“因为长得太漂亮了不得不带着凶恶的面具上战场”的印象,从而觉得兰陵王帅得离奇。还有人推断,京剧里的“脸谱”就是从这里面因袭而来的。

  也因为这次军功卓著,兰陵王大受封赏。说实话,兰陵王的王爵除了高殷登基新帝例行封赏才封王外,他的每一次升迁几乎都是靠军功得来的。而他也是兄弟诸王中最后一批封王的,高孝瑜、高孝琬因为是高澄长子和嫡子的关系,高洋一登基就封王了。因为高洋的宠爱,比他小的老五高延宗也很快封了王,渔阳王高绍信年纪太小,那么只剩下他和二哥高孝珩一直到高殷即位,才得以封王。

  兰陵王以军功历任司空、大司马、太尉等职。

  还是偷一张赵云的图,一是马上英姿太帅,二是他的头盔应该能说明高长恭当时为什么非要把头盔解下来,洛阳守军才能认出来。

  
  @舞潮 2012-04-21 13:13:42
  说句实话,不喜欢楼主找的图,完全没有那样出身的人的骄纵和狠绝之气
  -----------------------------

  lz主要是写字,但是光文字的话,也实在太乏味!随便找几张图吧,上哪儿找表达那么准确的画像啊?而且我都是写一段,随便到百度上搜搜,看着哪个差不多就发一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