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LZ对兰陵王一些不成熟的考证——
1、关于兰陵王的名字
《北史》《北齐书》上都说“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
但是他的墓志《兰陵忠武王碑》上这样说,“王讳肃,字长恭,勃海蓚人,高祖神武皇帝之孙,世宗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
由此可见,兰陵王有三个名字,高肃、高孝瓘、高长恭。
因为兰陵忠武王碑是他死后宗室所立,那么相对来说,这是最准确的。也就是说兰陵王死的时候,他的名字是高肃。长恭是他的字。
那么高孝瓘呢?《北齐书》上说他一名孝瓘,这样说来,结合他的三位兄弟:高孝瑜、高孝珩、高孝琬的名字规律,可以肯定高孝瓘是他原来的名字,而且兄弟四人都是他的父亲高澄取的。
那么他为什么后来改名了呢?古人的字和名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诸葛亮字孔明,赵云字子龙(出自“云从龙,风从虎”),从字面上来说,“长恭”的字是对应“肃”之名的,但是也不能说“长恭”就不能对应“孝瓘”。
高澄的前四个儿子名字都是行“孝”加玉字旁,即美玉,孝是德行,美玉也可喻指美德,因此“长恭”也能对应“孝瓘”。
而且他的大哥河南康舒王高孝瑜,字正德,也是同样的规律。
通过相关史料可以推断出,他改名字应该是在高洋当政时期改的?但是为什么改名字?谁给他改的?
有人推断是他自己改的,附庸风雅也好,为了放低态度。好在宗室里生存也好。但是我个人不支持这种论点,因为兰陵王个性谨慎谦厚,不至于为了附庸风雅改个单字的名字,毕竟改名字在宗室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改名之时正是他违法迹的蛰伏时期,出风头的事他一般不会干。
因为身份卑微,用“肃”来自省其身,好让宗室的人看到他的恭谨和低调,这就更不可信了。
因为高孝瓘的名字是他的父亲高澄亲自取的,在古代,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敬意,是不能随意更改父亲赐予自己的名字,改掉父亲给自己的名字正是与他原先名字中所带的“孝”字背道而驰。
因此,我推断他的名字应该是高洋改的,那时候能给晚辈中的皇亲贵胄改名字并且名正言顺的就只有他这个做皇帝的叔叔了。
所以,兰陵王名高肃,字长恭,原名高孝瓘。
2.关于兰陵王的序齿
从上面我引用的两句话同时也可以看出,对于兰陵王在高澄一脉的序齿同样出现了争议。《北齐书》说是第四子,《兰陵忠武王碑》说是第三子。
按说《兰陵忠武王碑》是他死后当时的宗室立的,因此更准确一些。但是《北齐书》的作者李百药同样是北齐遗民,北齐灭亡的时候他已经12岁,在古代这个年龄是已经半成年了,而且他的父亲李德林也是史官,连当时的朝廷亲王都能记错序齿就太不称职了。
那么这说明,这两种记载都有可能。
那为什么出现了分歧了呢?
和他有序齿之争的,是高澄嫡子高孝琬,我猜测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有可能兰陵王和高孝琬的出生日期比较接近,就差几天甚至一两个月,因为高孝琬是嫡子,既然出生日期相近,那么嫡子的序齿可以排在前面。高湛的嫡长子高纬其实并不是长子,而是弘德夫人李氏生的高绰,高绰比高纬早一个月出生。但因为高纬是嫡子就让出了长子的位置。
当然,并不是一定要这么做的,更何况高孝琬无论怎样都没法成为嫡长子了,长兄高孝瑜和次兄高孝珩大他好几岁呢,嫡三子和嫡四子有什么差别。不过序齿靠前一些也没坏处的。
第二种可能:高孝琬是以谋反的身份被杀的,从他死后没有谥号就可以看出。他有可能被高湛于皇室除名,夺了序齿。但是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他死后,他的爵位依然被嗣承,子高正礼袭爵。
因此,我推断第一种可能比较大。
1、关于兰陵王的名字
《北史》《北齐书》上都说“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
但是他的墓志《兰陵忠武王碑》上这样说,“王讳肃,字长恭,勃海蓚人,高祖神武皇帝之孙,世宗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
由此可见,兰陵王有三个名字,高肃、高孝瓘、高长恭。
因为兰陵忠武王碑是他死后宗室所立,那么相对来说,这是最准确的。也就是说兰陵王死的时候,他的名字是高肃。长恭是他的字。
那么高孝瓘呢?《北齐书》上说他一名孝瓘,这样说来,结合他的三位兄弟:高孝瑜、高孝珩、高孝琬的名字规律,可以肯定高孝瓘是他原来的名字,而且兄弟四人都是他的父亲高澄取的。
那么他为什么后来改名了呢?古人的字和名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诸葛亮字孔明,赵云字子龙(出自“云从龙,风从虎”),从字面上来说,“长恭”的字是对应“肃”之名的,但是也不能说“长恭”就不能对应“孝瓘”。
高澄的前四个儿子名字都是行“孝”加玉字旁,即美玉,孝是德行,美玉也可喻指美德,因此“长恭”也能对应“孝瓘”。
而且他的大哥河南康舒王高孝瑜,字正德,也是同样的规律。
通过相关史料可以推断出,他改名字应该是在高洋当政时期改的?但是为什么改名字?谁给他改的?
有人推断是他自己改的,附庸风雅也好,为了放低态度。好在宗室里生存也好。但是我个人不支持这种论点,因为兰陵王个性谨慎谦厚,不至于为了附庸风雅改个单字的名字,毕竟改名字在宗室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改名之时正是他违法迹的蛰伏时期,出风头的事他一般不会干。
因为身份卑微,用“肃”来自省其身,好让宗室的人看到他的恭谨和低调,这就更不可信了。
因为高孝瓘的名字是他的父亲高澄亲自取的,在古代,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敬意,是不能随意更改父亲赐予自己的名字,改掉父亲给自己的名字正是与他原先名字中所带的“孝”字背道而驰。
因此,我推断他的名字应该是高洋改的,那时候能给晚辈中的皇亲贵胄改名字并且名正言顺的就只有他这个做皇帝的叔叔了。
所以,兰陵王名高肃,字长恭,原名高孝瓘。
2.关于兰陵王的序齿
从上面我引用的两句话同时也可以看出,对于兰陵王在高澄一脉的序齿同样出现了争议。《北齐书》说是第四子,《兰陵忠武王碑》说是第三子。
按说《兰陵忠武王碑》是他死后当时的宗室立的,因此更准确一些。但是《北齐书》的作者李百药同样是北齐遗民,北齐灭亡的时候他已经12岁,在古代这个年龄是已经半成年了,而且他的父亲李德林也是史官,连当时的朝廷亲王都能记错序齿就太不称职了。
那么这说明,这两种记载都有可能。
那为什么出现了分歧了呢?
和他有序齿之争的,是高澄嫡子高孝琬,我猜测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有可能兰陵王和高孝琬的出生日期比较接近,就差几天甚至一两个月,因为高孝琬是嫡子,既然出生日期相近,那么嫡子的序齿可以排在前面。高湛的嫡长子高纬其实并不是长子,而是弘德夫人李氏生的高绰,高绰比高纬早一个月出生。但因为高纬是嫡子就让出了长子的位置。
当然,并不是一定要这么做的,更何况高孝琬无论怎样都没法成为嫡长子了,长兄高孝瑜和次兄高孝珩大他好几岁呢,嫡三子和嫡四子有什么差别。不过序齿靠前一些也没坏处的。
第二种可能:高孝琬是以谋反的身份被杀的,从他死后没有谥号就可以看出。他有可能被高湛于皇室除名,夺了序齿。但是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他死后,他的爵位依然被嗣承,子高正礼袭爵。
因此,我推断第一种可能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