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迟到了
《罪连环》 悬疑/推理/烧脑 系列——还原真实案件,揭密环环相扣罪恶往事
第十五章 黑线
王晶莹死于客厅,然后被搬到厨房碎尸,凶器是一把菜刀,一把水果刀,水果刀被丢落在客厅。客厅里有大量血迹,现场凌乱不堪。血迹里泡着几本书,旁边散落着许多被撕碎的书页,角落有个大纸箱子,上面的封条被拆开一角,里面装着满满的一箱子新书,和泡在血迹里那几本名字一样:《龙族密码:探寻中华文化起源》,作者是张海涛。
凭着那本书,及对周边邻居的走访,秦向阳很快对张海涛有了大致了解:这是个写作者,原籍河北正定,无业,家庭妇男,宅期十年左右,曾在某中学任语文老师。
王晶莹死于晚二十二时左右。通过现场痕迹确认,凶手为张海涛无疑。另外,张海涛家别墅的摄像头也证实,案发当晚,并无第三者出入过张家。然而,自从当年程功的借刀杀人案开始,秦向阳就养成个习惯,但凡监控录像,他总是把所有内容都拉一遍,而不是仅局限于案发前后的重点内容。
他这么一拉监控不要紧,很快就发现了黄赫和杨依曾频繁出入张海涛家的影像,这让他大吃一惊。
“怎么哪都有他?”钱进同样诧异。
秦向阳疑虑重重,他叫人把监控和现场的书,以及其他物证带回市局,连夜突审张海涛。
坐在审讯室里的张海涛,身上还沾着血,看起来很是狼狈,然而神色却格外放松。
“张海涛,你报案说你杀了王晶莹?”秦向阳收拢了心里的诸多疑问,抛出了第一句话。
张海涛靠在椅子上,闭目不语,那神情,好像正坐在自家沙发上。
秦向阳和钱进对望一眼,也不着急,掏出烟向张海涛示意:“抽吗?”
张海涛把脖子用力向后仰了仰,然后睁开眼,摆了摆手,接着又改变了主意:“来一根吧。”
钱进点上烟,递给张海涛。
张海涛默默地抽了大半根,突然开口了:“警官,我杀了我老婆。”
说着他把烟丢落,努力前倾了身体,道:“我把她卸了!哈哈!”
“你杀过人吗警官?不,你杀过老婆吗?不,你杀过王晶莹那种人吗?真爽!”
“我终于杀了她!”
“终于解脱了!”
秦向阳深吸了一口气,不去打断对方。过了半晌,张海涛反反复复那几句停下来,他才问:“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张海涛重复了好几遍,突然大声说,“她变态!她有病!她天天叫我喝她的洗脚水!她是精神虐待狂!叹号姐?去他妈的!”
听了张海涛的话,秦向阳刚硬的神经也不免一抖。他仔细咀嚼着对方说的每个字,问:“叹号姐?”
“她的外号!精神虐待狂的外号!”
“你那么恨她?”
“她处处折磨我!我就是她的玩具!”
“你宅在家有十年了吧?”
“十年?是吧。”
“她取笑你?”
“何止是取笑。羞辱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不离婚?”
“羞辱成了她的习惯,忍受也成了我的习惯。”
“我们从你电脑里发现了大量的暗网非法视频。”
“哦!好吧。”
“你是东亚丛林用户,没错吧?”
“那些视频只是我的发泄渠道。”
“最初,你怎么接触到东亚丛林的?”
“最初?记不清了。”
想必是张海涛抱定了必死的觉悟,他很配合,思路也越来越清晰。问到这,秦向阳基本明白了,这是个因心理扭曲导致的悲剧,其中因果他来不及细想。感慨之余,他更关注那些变态视频。这个案子看似偶然,可是怎么就同样牵扯到东亚丛林呢?郭震之死,跟这个案子有没有内在联系呢?
他理了理思路,又问张海涛:“前几天,黄赫和杨依同你接触很频繁,是吗?”
“黄赫?杨依?”张海涛愣了一下,说,“哦,那俩心理师?不,那男的还是个黑客。”
秦向阳点点头,尽量平静地问:“他们找你做什么?”
“他们?他们在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
“嘿嘿!我就是瑞恩。”
“你意思,他们帮你?”
“嗯。没有预约,主动上门。”
“为什么?”
“我哪知道。哦,好像是有个城市论坛,上面有好事者反映我家情况的帖子吧。他们就闻着味来了。”
“你们聊得怎样?”
“还好,还不错。”
“你信任他们?”
“他们是本市心理干预中心的,很热情,很负责。只可惜……哎……要不是我儿子……其实,我更信任我儿子,我不想让他失望。”
黄赫啥时候成心理干预中心的了?秦向阳记下这个疑点,继续问:“你儿子?”
“张扬。张扬带他们来的,本来我拒绝过他们多次。”
“既然你们聊得不错,你又不想让你儿子失望,那今晚怎么会……你那些书是怎么回事?”
“书?”张海涛突然坐直了身子,大声叫道,“书?我的书呢?”
秦向阳不语,等着对方释放情绪。
“把书还给我!”
秦向阳和钱进对视一眼。
钱进心领神会,去物证室拿了几本书。回到审讯室,他把书递给张海涛。
张海涛带着铐子不方便,把书捧在手里,眼神越来越亮,像捧着圣经的虔诚教徒。
他呆视片刻,把书翻开,指着里面的残页,道:“她撕了我的书!该死!”
秦向阳一下子明白了什么,问:“王晶莹撕了你的书?”
“是的!她该死!”
“就因为这,你杀了她?”
“书是我的命!”
秦向阳盯着张海涛,压制着情绪,深吸了一口气,语气严厉起来:“好了!昨晚到底怎么回事?详细说说吧?”
“怎么回事?”张海涛放下书,抓着头发想了想,说:“这本书,耗了我三年心血,整整三年啊!出版就在这几天,我特别高兴,嗯,终于能证明自己!你理解吗?”说到这,他不停地咳起来。
秦向阳点点头,叫钱进给张海涛拿了瓶水。
张海涛没喝水,他舔了舔干涩的嘴唇,哑着嗓子说:“昨天下午,我突然接到快递,哦,就是那个大箱子,一箱子书!”
“怎么回事?”
“是出版社寄来的,当时我也纳闷。打过电话才知道,那竟然是我的稿费!”
“稿费?”
“出版社的说,用那箱书抵稿费。”
“为什么?当初没合同?”
“有!他们说,书印出来样稿后,去书展上推过,结果,书商都很不看好,没人要,可是书号早就定了,整个出版流程已经走完,没法违背出版合同,就硬着头皮下厂印刷了。他们说,这个书他们肯定砸手里了。”
“所以他们不想付钱了,给了你一大箱书?”
“是这样,但不该这样!我这书连载过,网络反响特别好!”
“哦?”秦向阳皱起眉头。
“昨天我就质问编辑,那么好的稿子,有连载效果验证,凭什么说书印出来没人要?不可能!结果,他们还反过来质问我……”
“质问你?”
“当初他们正是看中了那个连载效果,才找上我。可是他们昨天解释说,我那篇火贴是伪造的!”
“伪造?”
“他们说,帖子里的回复,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都是机器人,真实读者寥寥无几,根本没人看。”
“意思是说,你造假弄了帖子,从而在最初误导了出版社?”
“狗屁!我怎么可能做那种事!我的文章学术价值极高,那些回复一定都是真实的!都是!”
秦向阳心想,这就怪了!要是出版社说的是真事,张海涛也没撒谎,那谁对帖子造了假呢?
他按下心中疑虑,问:“帖子造假,出版社什么时候发现的?”
“我说了我没造假!”张海涛剧烈抖动起来。
秦向阳缓了缓,说:“我没说你造假,先回答我的问题。”
“哦?”秦向阳皱起眉头。
“昨天我就质问编辑,那么好的稿子,有连载效果验证,凭什么说书印出来没人要?不可能!结果,他们还反过来质问我……”
“质问你?”
“当初他们正是看中了那个连载效果,才找上我。可是他们昨天解释说,我那篇火贴是伪造的!”
“伪造?”
“他们说,帖子里的回复,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都是机器人,真实读者寥寥无几,根本没人看。”
“意思是说,你造假弄了帖子,从而在最初误导了出版社?”
“狗屁!我怎么可能做那种事!我的文章学术价值极高,那些回复一定都是真实的!都是!”
秦向阳心想,这就怪了!要是出版社说的是真事,张海涛也没撒谎,那谁对帖子造了假呢?
他按下心中疑虑,问:“帖子造假,出版社什么时候发现的?”
“我说了我没造假!”张海涛剧烈抖动起来。
秦向阳缓了缓,说:“我没说你造假,先回答我的问题。”
张海涛深吸几口气,才道:“那我没问,听他们意思,是最近。”
秦向阳点点头,捋顺了思路说:“也就是说,在那个家庭环境下,为这本书你辛苦了三四年。书出版了本是好事,结果出版社给你寄来一箱子书当稿费,还说你的书没人看,没法卖,这对你来说,相当痛苦,那否定了你的全部价值。从极度兴奋跌落到极度痛苦,这巨大反差下,你一时冲动,迁怒于王晶莹,才做下这天大的傻事?”
“傻事?”张海涛斜眼瞅着秦向阳,突然笑了,“我早该杀了她!我不是冲动,是她自找的!”
说到这,他拧开瓶盖,把水一口气喝光,顺手把瓶子丢落,大声说:“她得知这箱子书就是稿费,就不断嘲笑我。我解释说出版社一定弄错了,书稿很好,帖子也没有造假。她当时登时来劲了……骂我根本就是废物……整天装模作样写什么狗屁东西,竟然还会造假……她,她说,以后我别想再写一个字!叫我专职做好家庭妇男,老老实实给她洗脚……那些话,我,我他妈一个字也受不了!我委屈!我咬牙忍!咬地嘴唇流血!”
“你老婆真这么说?”
张海涛好像没听见秦向阳的话,兀自说道:“后来她开始撕我的书。我傻了,跪下求她。她无动于衷,说我是宠物,是废物,但是她喜欢……她有她的爽!她变态!精神虐待!她撕了几本,又叫我自己撕。她叫我把书全撕碎,扔到垃圾桶……这就是我的命啊!她竟然逼我亲自动手……茶几上有把水果刀,给箱子割封条用过……我拿起刀就捅……”
“我再确认一遍,你讲的都是事实?”
“嗯?人我都杀过了,还撒谎?”
“你后悔吗?”
“后悔?我后悔当年没离婚,后悔不该拿那些视频去发泄积怨!”说到这,张海涛许是过于疲惫,身子一晃,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
秦向阳暂停了审讯,叫钱进给张海涛叫了份吃的。
审讯告一段落。监控室的警员目睹了全过程,听得心惊肉跳,话都说不出来。
秦向阳本以为张海涛没心情吃东西,谁知他狼吞虎咽,很快就把盒饭吃光了。
又过了一会,审讯重新开始。
张海涛又做了一些补充,完事后,痛快地在口供上签字画押。
审完张海涛,秦向阳心里很不是滋味。世上怎么会有这种悲剧呢?想不通。他心中郁闷难消,接连抽了几根烟,强行把注意力放回到案情上。
案子很简单,可还是有几个疑点,最让人纳闷的,是黄赫的所作所为。他试图“解救”郭震,郭震被害了,他又“解救”张海涛,张海涛却犯下杀人罪行,等同于完蛋。黄赫的行为,跟郭震和张海涛的下场有没有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黄赫,郭震和张海涛会不会一切如常呢?
秦向阳敏感地想,这两个案子之间有无内在关联?要说有,那毫无根据。要说没有,它们却有明显共同点:郭震和张海涛都是暗网用户,都跟东亚丛林有关联,而且黄赫都有掺和。
这俩案子都没有侦破压力。张海涛杀人后自首。郭震在东亚丛林直播间杀人后被杀,虽说咎由自取,但要抓到出钱杀郭震的暗网用户,那比登天还难。可是它们都牵连到东亚丛林,秦向阳的神经没来由的紧了。
审完张海涛已是后半夜。突然冒出来这么个案子,案犯自首,审讯顺利,可秦向阳却反而睡不着了。
好不容易挨到天亮,他和钱进分头开工。
钱进去张海涛所说的出版社调查情况,那家出版社就在本市。
秦向阳亲自去“请”黄赫、杨依,让他们到局里配合调查。
张海涛的出版编辑姓李。由于钱进对案情保密,导致李编辑很吃惊,心说,就那么个事情,咋还麻烦上警察了?
钱进从李编辑那得到个意外的情况:张海涛的帖子的确造了假,基本上是机器人回帖,而出版社对此并不知情。直到样书印出来,出版社突然接到个举报邮件。
邮件明确指明了张海涛帖子的假象,并且随机列举了一百个回帖ID的IP地址。结果很明显,那些ID地址全部相同,是某图书馆的wifi地址。这足以说明帖子的回复造了假,是用特定软件批量回复、制造虚假人气。
换句话说,要么是张海涛请人干的,要么是有人针对张海涛,“好心好意”把他的帖子弄火了。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问题就大了。谁在针对张海涛,暗中把他帖子弄火?从结果来看,那是十足的恶意。正因当初帖子火了,出版社才误判了读者口味,找上张海涛。之后又突然收到举报邮件,同时样书在书展的推广,也让出版社认识到那本书根本不行,这才用一箱子书顶稿费,并且谴责张海涛造假。这没办法,出版社只能以为造假行为是张海涛干的。
举报邮件还说,如果张海涛的书正常上市,就把邮件内容发到网上。很明显,那样一来,对出版社名声极为不利。这足以说明,发件人是冲着张海涛来的。其目的就是阻止张海涛的新书上市。再结合张海涛后续的下场,那么有理由怀疑,邮件发件人做了个阴险的局。
因为一旦张海涛出书的事黄了,那么接下来的事便成为了逻辑链:出版社考量利益,用书抵稿费,导致张海涛精神崩溃。而王晶莹趁机加倍羞辱张海涛,不但动手撕书,还勒令张海涛亲自把书撕碎扔进垃圾桶。这就更进一步导致张海涛心理突变,一怒之下,所有怨念迸发出来,酿成惨剧。
照这个逻辑看,出版社收到的举报邮件,就是杨依和黄赫之前担心的“倒数第二根稻草”。这根稻草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激活了压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
如果这个推断是对的,那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最初,是谁对张海涛的帖子造了假?那人一定不是张海涛,造假者,十有八九就是举报邮件的发件人。也就是说,整件事根本就是个阴谋,对方是冲着张海涛来的。这个局设计精巧,计算精确,布局者发出邮件后,考虑到了最大概率会发生的连锁反应。应该说,张海涛杀人,就是布局者期望的结果,因为这个结果完全符合逻辑链条的推演。最重要的是,它是为张海涛量身定制的,布局者显然对张海涛的生活状态了如指掌,清楚他们夫妻的精神状态和互相依赖关系。因为这个设计放在正常人身上,无法激活那条可怕的逻辑链。
钱进没想到事情背后另有如此隐情,他脑子飞快,推理严密,越想越心惊。
李编辑一脸苦相的继续解释:“你说寸不寸,样书出来了,举报邮件就来了!他的稿子我审的,本来就极不看好。为什么?他的稿子,语言晦涩生僻,初看题目以为是小说,其实是文化考据。只能说文学素养不浅,有一定价值,但也一定卖不动。卖不动,那一切等于零啊!当初我还纳闷,他的网络版帖子,回复反响怎么那么好?我一度以为自己看不清市场行情了!结果怎么样?”
“举报邮件的IP地址?”钱进的思路被搅扰,没来由地问李编辑。
“IP地址?我哪知道。”李编辑一脸懵逼。
钱进想想也是,对方怎可能看透这件事内在的逻辑黑线?只得把接收举报邮件的笔记本电脑“借”回市局。
另一边,秦向阳依法把黄赫、杨依带回到局里配合调查。
老爷太太们晚安,下页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