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连环》 悬疑/推理/烧脑 系列——还原真实案件,揭密环环相扣罪恶往事


  接上文:

  第十六章起点

  (注 ————上文末尾的李文静老师,改成刘文静老师。)


  秦向阳和钱进都没想到,张海涛和郭震之间真有关联点。
  当年张海涛才三十三岁,为什么辞职?档案里没有相关记录。
  这所谓的关联点是偶然,还是引发一系列事件的必然?它背后是否真有隐情?他们不确定,但总归找到个方向,不管前方是明是暗,往前走再说。
  如果这个关联点的确是两个案子的关键之处,那么张海涛和郭震出事,就是被人设计后的必然,那么另一个问题就不得不正视了:黄赫所谓的拯救暗网用户计划,为何偏偏对准这两个被设计的人呢?
  “哪能这么巧合?不可能!”秦向阳左思右想,还是觉得黄赫身上应该有隐情。
  “可是,那小子的所作所为,并不违法……”钱进同意秦向阳的判断,不过他也想不通。

  “不行!还是得盯他。”秦向阳说。
  “监控合法公民?怎么申请?”
  秦向阳搓着鼻头,笑道:“那只能麻烦你了。”
  “我?”钱进把上身一挺,摸着下颌说,“技术上,我不一定比他差!可这违反规定啊大哥!不干,不干!”
  “只是个应急方案,又不是叫你监听他手机!”秦向阳搂着钱进的肩膀说,“必要时候,可能需要你小小的违个规,从交通系统把他的车跟一跟。他要真是清白的,大家都省心,倘若他背后真有什么勾当,那你不也大功一件?”
  “这……”
  “放心,我不能出卖你。”
  “其实,我也不信巧合,所以还是先查查那个关联点再说。”
  “你意思是干了?”
  钱进还是摇了摇头,说:“在香港,这一行干得越久,你就会越明白制度的重要性,违规的事,少干。”
  “制度?那是死的,钱少爷!”秦向阳哼道,“依我看,是你没信心吧?”
  “没信心?你说我技术上玩不过那个黄赫?”
  “何止!也许你连交通监控也搞不定!”
  “来!来!交通监控是吧?我这就入侵给你看……”
  一听这话,秦向阳笑了。

  第二天钱进起了个大早。
  醒来时他见旁边的床铺空着,发现秦向阳起的比他还早。
  钱进洗漱完,给秦向阳打电话,才发现手机落在办公室了。
  出了宿舍,来到办公室,他推门一看,秦向阳果然在。
  “这家伙!开工了!”钱进一边进门一边说。
  秦向阳正捏着一张纸,看得出神,钱进突然进来,把他惊了一下。
  “看啥呢?”钱进找到手机,转身朝秦向阳走去。
  “哦,没啥。”秦向阳赶紧把那张纸折好,放进口袋,然后若无其事地站起来,拿出烟分给钱进。
  钱进接了烟,当先出门,两人赶往张海涛当年供职的育才中学。
  同一时间。
  苏曼宁坐上了从滨海到羊城的高铁,她把自己裹在黑色的长外套里,专注的看着窗外一掠而过的风景。

  她是昨晚接到秦向阳电话的。
  秦向阳叫她去羊城。
  “去那干嘛?我又不是你们行动组的人!”
  “有关暗网的调查越来越复杂,当然,也有些线索。我们需要苏主任的帮助!”
  “你们?吆!秦大队长还需要我帮忙?”
  “是的!”
  “你们进展到哪一步了?”
  “电话里可说不清。”
  “我能帮你什么忙?”
  “具体也得过来说,也许,需要你见个特别的人,了解点情况。”
  “特别的人?见谁?”
  秦向阳支吾了一下,说:“比如黄赫。”
  “什么?他?”苏曼宁立即挺高了音量,“不去!本姑奶奶见他干什么?烂人一个!”

  提到黄赫,苏曼宁气就不打一处来。当然,那不涉及情感上的波动,而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未受到任何尊重。前些日子,当她从秦向阳口中得知黄赫的联系方式,还曾给黄赫打过电话。谁知对方一直不接,后来还是个女的接了电话。她记得,那女的说自己是个心理师。这也就罢了,可是事后,黄赫也没给她回拨电话,真是太过分了。
  对苏曼宁来说,给黄赫打电话也不是为了叙旧。有什么好叙的?都散伙六年了,而且她也结了婚。她只是想解开一个藏了很久的小疙瘩,她想问问黄赫,六年前怎么就无故消失,不打任何招呼?有这么散伙的?真是太不负责,太气人!当然,对黄赫,她也绝不会用质问的语气。她只不过就想那么一问,看对方怎么回答。要是对方不解释,或者乱扯一通,那也无所谓。她只不过想通过那么个问题,让黄赫明白一件事:你黄赫忒不靠谱,你做错了,我苏曼宁只是来提醒你犯过的错,但那不表示我还在意。

  苏曼宁一回绝,秦向阳赶紧解释:“是的,你说的那个烂人,简直是个谜。目前看,他和东亚丛林有诸多纠葛,可是又在做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
  “无法理解的事?”
  “嗯,比如学雷锋做好事,不求任何回报。”
  “别闹了大哥!”
  “他接近并帮忙暗网用户,可他接近的人,却都出了事!要么被杀,要么杀人……”
  “啊?怎么可能?”
  “说不清!来不来?一句话。不来我挂了!”秦向阳说着就挂电话。
  苏曼宁没阻止。电话被挂断后,她拿着手机怔怔地呆了半天。
  天亮后,她突然做出决定,去羊城。
  去那干嘛?还不是帮秦向阳,看看那到底是个什么案子!她在心里回答自己。
  可是假怎么请呢?
  她走进副局长丁诚的办公室,还没开口,丁诚就笑着说:“听说特别行动组那边需要你帮忙?”
  “啊?”苏曼宁一愣神,才意识到这一定是秦向阳提前搞的鬼。


  “赶紧去吧?愣什么神?”丁诚大手一挥,又补充道,“注意安全!”
  坐上高铁后,她才给秦向阳发了个消息。
  收到消息时,秦向阳和钱进刚到育才中学门口。
  他笑着对钱进说:“有贵人要来了!”
  “贵人?”
  “晚上见到人你就明白了。”他俩一边说,一边进了学校。
  有警察找上门,育才中学校办的王主任出面接待。
  这王主任大概五十来岁,圆脸,梳着大背头,一看就是个处事圆滑之人。
  落座后,秦向阳给对方看了证件,开门见山:“我们来打听两个人。”
  “好说,好说,一定配合。具体什么事呢?”
  秦向阳不作解释,问:“张海涛,今年43岁,以前教语文,曾是初一三班班主任,十年前辞职。他辞职原因是什么?不急,时隔日久,好好想想再说。”
  “十年前?张海涛?”王主任啧了一声,皱着眉说,“这么多年,来来去去的教职工太多,还真一时想不起来。”
  秦向阳不言语,从包里掏出张海涛的档案,推到王主任面前。

  王主任看了看张海涛的照片和相关资料,脸色微变。
  这时秦向阳说:“这张海涛当年一毕业,就在这任教,他辞职时才三十三,那也起码十年教龄了。老王,你不会是新来的吧?”
  “那不能!”王主任又拿起档案端详片刻,恍然道,“有印象!有印象啊!”
  他放下档案,端起茶杯慢慢饮了一口,缓缓问道:“这张海涛怎么就麻烦上了咱警察呢?”
  这人话里话外,净想着先套话,惹得秦向阳心里一阵厌烦。
  他晃着车钥匙,说:“要不,咱换个地方聊?”
  “不!不!”王主任连连摆手,赶紧笑道,“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刚才您问什么来着?对,对,这个张海涛为啥辞职,是吧?”
  王主任清了清嗓子,说:“哎!说起来,就是个教学事故。”
  “教学事故?”
  “哦?也不是。准确说,是他们班出了一件事,张海涛毕竟班主任嘛,有直接责任,就辞职了。至于这档案,为啥不写清楚?咱们学校也是好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为他以后再谋职着想。”
  “出了什么事?”

  王主任想了半天,说:“具体地,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
  “你不清楚?”
  “这样吧,我给你找刘老师来,她是语文组组长。一直带班,她应该更清楚。”说着,他回到办公桌打了个电话。
  过了一会,一个女人推门进来。女人三十多岁的样子,应该就是语文组的刘组长了。
  “二位好。我是刘文静。请问找我什么事?”刘文静扶了扶眼镜,在秦向阳对面坐下。
  接替张海涛的刘文静?来得正好。秦向阳把张海涛的档案递给她,过了一会才说:“张海涛当年辞职后,初一三班由你接任,对吧?”
  刘文静点头。
  “当年出了什么事?”秦向阳问。
  这时王主任站起来,呵呵笑道:“你们慢聊,我出去一下,有事叫我哈!”话音未落,他一溜烟不见了。
  “你们这个王主任,滑的很,不想担事。”秦向阳笑着说。
  “无所谓了!”刘文静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回正题,“当时的事我知道,其实那算不上秘密,毕竟当年警方也有调查。王主任想得多,担心学校声誉……”
  “学校出了案子?”
  “嗯。死了个学生,张海涛班里的。”

  “哦?”秦向阳示意钱进掏出纸笔。
  刘老师想了想,说:“那孩子被打了,死在医院。”
  “怎么回事?”
  刘老师也不点头,也不摇头,说:“是班上的学生干的。”
  “校园暴力?”
  “算是吧。”
  “那孩子叫什么?”
  “叫常乐。”
  “是偶发事件吗?”
  刘老师摇摇头,道:“当时我不教那个班,事情发生后,大家传来传去,才知道一些片段。”
  “是不是和这人有关?”秦向阳拿出郭震的资料。
  “郭震?这不是我的学生吗?他怎么了?”刘老师看了看资料,一脸惊讶。
  “详细说说吧?你知道的情况。”
  “这事吧,说来话长。”
  刘老师把她所知道的片段凑起来,给秦向阳还原了这么一件事。

  常乐聪明伶俐,成绩算得上拔尖,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每个任课老师都赞不绝口。更重要的是,他有个好妈。
  常乐的母亲,杨金莲,是本市某城市银行的行长,有钱有权,这给常乐加了一层无形的光环。
  当时的张海涛一心想在教育界发展,还没有文学梦,也是个心眼活泛的人,想到自己老婆王晶莹的保险业务,虽说跟银行不直接挂钩,但结交个行长总没坏处,就对常乐格外照顾。再说,因为常乐母亲的身份,别的老师都对常乐不错,他作为班主任,可不能觉悟太低。
  作为初一的班主任,张海涛只教了常乐不到半年,就给那孩子捞了不少荣誉。班干部,团干部,这些更是不在话下,连班里最漂亮的女生,都被安排成了常乐的同桌。这其实不太协调,常乐当时还不到一米六,坐在中间前排的位置,那班花有一米六五的个头,坐中后排,这就是女孩子发育早。张海涛呢,就硬把女孩调到前排跟常乐同桌。
  用刘老师的话说,张海涛对常乐,就跟亲儿子一个样。
  张海涛的努力,很快换来了回报。

  通过家长会上跟杨金莲的结识,以及常乐在母亲面前对张海涛的客观评价,张海涛很快赢得了杨金莲的好感。
  不久后,学校要扩大图书馆规模,拆旧的盖新的。作为学校的脸面工程,上级教育部门拨的那点资金还不够塞牙缝的,学校不得不全方位筹措资金。
  张海涛很快听说了此事,就动起脑筋来。他的算盘打的不错,这要是谁能给学校拉一笔资金,那还不立码成了校长的红人?那往后的日子不就……
  说到这个情节,刘老师觉得张海涛当时的想法并不突兀,他平日里巴结常乐,结交常乐的母亲,总不会不图点啥,就是说,张海涛一直在等机会呢。
  再说回张海涛。很快,他就找机会跟杨金莲聊起这件事。
  杨金莲很有水平,当场问张海涛:“张老师的意思,是希望我给咱学校拉点赞助?按说,这种事应该是你们崔校长来找我吧?”
  张海涛的话也算实诚,他说:“崔校长门路多,还没到放出话来,让教职工找钱的地步。退一步说,就算是利用学生家长这块资源,那有头有脸的家长可也不少呢……”

  杨金莲不愧是行长,马上吃透了张海涛的意思。那话很在理,相比校长手里的学生家长资源,她一个行长,还真不一定排的上号。就这个事来说,要是能帮忙,那就等于给儿子常乐铺路,将来的重点高中,甚至高中领导的资源,还不都得指靠崔校长?
  这么一想,杨金莲就果断接了这事,不过,她让张海涛牵线,事呢,直接跟崔校长谈。
  育才中学的崔校长一听有个行长来送钱,乐地开了花。顺理成章地,张海涛这就立了大功一件,不出意外,下学期就得升级部主任,甚至教务主任。
  杨金莲呢,也开心。这么一来,自己儿子大学前的路,统统顺风顺水了。
  一个常乐,三方受益。
  很快,杨金莲就拉来了钱,对方是个造纸企业老板,叫隋长江,赞助学校一千万。
  秦向阳耐心听完这段,忍不住问:“那郭震呢?他当年什么角色?”

  刘老师喝了口水,继续说:“郭震,你可以把他看成小张海涛。”
  “小张海涛?”
  “常乐是班里家庭条件最好的,孩子们也会巴结人的!”刘老师轻叹一声。
  秦向阳恍然大悟。
  “其实不止郭震一人那么做,还有几个孩子。”
  “哦?”这更是个意外消息,秦向阳精神一震。
  “还有林贝儿,还有……杨志杰,李敞亮,陈恬恬。应该是这几个人,如果没记错的话,你们回去自己查。”
  钱进赶紧记下这几个名字。
  “孩子之间的巴结图什么?”作为未婚青年,秦向阳实在想象不出。
  “现在不少孩子,年纪小小虚荣心就很强的!”刘老师看了看腕表,继续道,“老师们对常乐怎么样,那不明摆着吗?他们可不傻,知道巴结常乐不吃亏!”
  “他们都做些什么?”

  “就那些日常小事。比如一个个赛着,给常乐带早点,打饭,买零食,冲游戏点卡,值日,写作业,拎包,甚至系鞋带……怎么说呢?常乐在学校,除了吃饭、上厕所等等一些事没法代劳,其它基本都有人替他干。”
  “这个常乐!也是过分!”秦向阳感慨了一句,问,“那几个孩子家境如何?”
  “家境?有好有差。”
  “郭震呢?”秦向阳知道,郭震父亲郭大山现在做水产品批发生意,收入还不错。
  “郭震的家境?当时很一般吧。”
  很一般?秦向阳心想,这样的孩子看到家境好的孩子,通常是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羡慕?嫉妒?自卑?淡定?说不准。可郭震却去巴结常乐,难道现如今,孩子的世界跟大人的世界区别不大了吗?他着实想不通。
  “那接下来怎样?”钱进忍不住问。
  刘老师又扶了下眼镜,说:“接下来的事大伙都知道,常乐母亲出事了。”
  “杨金莲?”秦向阳擦着鼻头说。

  “是的!她具体的事情我不清楚,只知道她所在银行一个支行的行长被人举报,牵连到了她,后来大家都说,牵连的人可不只她一个,而是一大批。”
  “一大批?窝案?”
  “不清楚,反正杨金莲跑了,很多人都跑了,也抓到了不少,当时报纸上的消息铺天盖地,那些事,你们警察应该更清楚啊!”
  听了刘文静的话,秦向阳一惊。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案子所牵连的事,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他咳了一下,掩饰着自己的情绪,没有向刘文静解释自己外地警察的身份,继而点点头,示意对方说下去。
  这时钱进突然插话,道:“接下来的情况,其实不难猜了。杨金莲这一跑路,常乐就不再是甜枣了!”
  “没错!”刘老师看了钱进一眼,说,“何止不再是甜枣!那孩子一下回到旧社会了!”
  “旧社会?有那么夸张?”秦向阳反问。
  “夸张?张海涛可是受了牵连,他能不拿常乐出气?毕竟之前那一千万赞助费,是他牵头拉来的。”

  “是的!”秦向阳点点头,说,“估计那笔赞助费也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我不知道,反正当时学校里乱七八糟,天天有警察出入。据说,那笔钱来自于一笔贷款。就是那个赞助商,造纸企业老板,隋长江,听说是他找杨金莲贷款,杨金莲呢,同意把钱贷给他,但有个条件:隋长江得从那笔钱里拿出一千万,赞助给育才中学……”
  “你知道的不少!”秦向阳仔细听完,说。
  刘老师笑了笑,说:“当时崔校长头都大了!底下的老师们能不议论?加上媒体的各种消息……秦警官你忘了,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夸你呢!接着说常乐。”
  “后面,也不知是政府,还是银行,来找学校,要收回那一千万!”
  “那笔钱肯定要收回的,程序上它不合法。毕竟杨金莲违规放贷,还迫使那个隋长江从贷款里支付所谓赞助,那等于回扣!”秦向阳解释道。

  “钱,反正被拿走了。张海涛呢,成了崔校长的出气筒……这样一来,张海涛简直……总之,我理解张海涛那时的心情,可大伙当时都没注意,他把气撒到了常乐身上。至于常乐有没有受到体罚,那我不清楚。常乐出事后,很多事情才爆出来,令所有老师吃惊的,是那几个孩子对常乐的态度和做法。”
  “也就是郭震,林贝儿,杨志杰,李敞亮,陈恬恬,对吧。”秦向阳捋着这几个名字。
  “常乐肯定被那几个孩子虐待过,而且持续时间不短。常乐后来死在医院,浑身是伤,脾脏被打坏了,听说是内出血导致部分功能丧失,动手术要换,一时找不到移植器官,人就没了。”

  “脾被打坏了?难以想象!那帮孩子出手那么狠?”钱进紧皱眉头,叹道,“更想不通的是,常乐母亲出事后,孩子们对常乐的态度、做法,怎么就完全逆转呢?”
  “孩子们态度反转,长期虐待常乐,作为班主任,张海涛是否知情?或者说,那里面是否有他默许的成分?”秦向阳无暇感慨,追问道。
  “这……也许吧?谁知道呢!”刘文静犹豫道。
  “也许?也许当时你们其他老师都视而不见吧?难道你们一点迹象都看不出?”钱进激动地说。
  “我们……那么多校园暴力事件,你以为老师们什么都清楚?”刘文静咳了一声,把头转向一边。
  “对他们的相关处罚,怎么判的?”钱进问。
  “处罚?他们当时都不满十四岁……”刘文静闷闷地说。
  秦向阳心里颇不平静,这事要不是真发生过,他是绝不会相信的。到底什么原因,导致那些孩子们的心理发生了逆转?秦向阳不想琢磨,也琢磨不透,那是教育工作者和心理专家的研究范畴,此刻,他只想弄明白所有事情的内在逻辑。他长出一口气,想,看来要查找当年常乐一案的卷宗,了解具体情况。

  这时,下课铃响了,不知觉间几十分钟已经过去。
  这几十分钟里,秦向阳像是看了场电影,主演是几个孩子,演绎了人性的善恶,赤裸裸的,令人心情沉重。
  刘老师也叹了口气,站起来说:“情况基本就是这样,我还有课,你们看?”
  直到秦向阳点头,她才离开。
  走到门口,她突然停步,回头道:“对了!还有常乐他爸……”
  她看了看表,急道:“别的你们自己了解吧,我走了!”
  “常乐他爸?”秦向阳重复了一遍,未阻止刘老师。

  逻辑上,现在基本能确定,张海涛和郭震的案子,跟十年前常乐被害有关,毕竟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有说服力的关联点。他们返回市局,立刻整理相关情况。
  一、张海涛,郭震,林贝儿,杨志杰,李敞亮,陈恬恬,这几个人对常乐的死,负有间接或直接责任。可是,因孩子们当时不满十四周岁,并未受到任何刑事处罚。至于张海涛,虽说在刘金莲出事后,对常乐的态度急转直下,甚至涉嫌精神惩罚或体罚,但他跟常乐的死并无直接责任,只是在事后主动辞职了事,那么,法律也拿他没法子。
  现在张海涛和郭震已经出事,显然,这是仇杀,其性质,关联到十年前的常乐被害事件。凶手会就此罢休吗?逻辑上不会。余下的几人,林贝儿,杨志杰,李敞亮,陈恬恬,应该即将或已经处于危险之中,而且从规律上看,这个危险,应当也跟暗网有所关联。这是一场时隔十年的复仇盛宴,暗网,似乎是凶手最有力的工具。不管怎样,当务之急,是立刻联系余下的人,确保他们的安全。
  二、凶手身份,目前无从推断。
  三、常乐母亲杨金莲当年那个所谓“窝案”,是怎么回事。
  四、刘老师所说的常乐他爸,发生了什么事?
  整理完毕,他们联系分局,很快找来了常乐的卷宗。

  待续。麻烦大家多顶帖。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