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农村小学教师(真人真事,经历)

  回692楼,
  所言甚为有理,先手头没有这方面资料,只能大致回答下.
  小时,听老人讲新四军攻打庆云寺,撤退时新四军一小号兵被敌人所捉而杀害,如真是新四军,那敌人就应是日伪军.
  如敌人是国军,那攻打庆云寺的应该是解放军才对.
  然而也未必,因为老百姓习惯称我方军队为新四军.后来教育局牵涉到新四军小号兵一案时,仍称其为新四军.总之,这次战斗非常惨烈,待以后回家时,查一查有关资料可以明白.
  再次感谢楼上各位的支持:)
  今天有论文答辩,要晚上回去才能更新了。。。
  答辩刚刚结束,他们解放了呵呵。多谢三月夜微凉提供的观点和资料。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趟着自行车出了门,母亲说,你怎么不换件衣服呀?我说,我这样蛮好的。我上身穿着一件称之为海魂衫的汗衫,那还是上学的时候穿的,一条母亲纺纱织的粗布自家染成宝蓝色后请裁缝做的长裤,塑料凉鞋,没有穿袜子。母亲不放心,追出了门说,对人家要有礼貌,大方点。不知怎的,我有一种预感,认为这次肯定谈不成。
  因为时间尚早,我骑着自行车,在小镇上转了一圈,然后去了我那远房亲戚家。远房表嫂待人热情,将我让进屋打了盆水给我揩脸,然后拿出梳子和雪花膏。看我剪的是高平头,不需要梳子,又将梳子送回房间,只将雪花膏瓶递给我,我摆了摆手说长这么大从没搽过,她也不强求,给我倒了杯冷茶,说估计也快来了。
  时间早过了八点,远房表嫂早已出门看几次,仍不见人影,一边安慰我说快到了,一边又在埋怨,昨天讲好了的八点。我说没关系,再等十分钟,如不来,说明人家后悔不同意了,那就拉倒吧。正说着话,门外响起了自行车的铃声。远房表嫂连忙迎了过去,我从椅子上也站了起来。远房表嫂领进了一位女人,头上梳着两个短辫,辫梢上扎着红绸的蝴蝶结,果然比较胖,上身穿一件鹅黄的的确良衬衫,半透明的衬衫看到里面小衣下鼓鼓的乳房,下穿一条深蓝色绸子喇叭裤,圆圆的臀部将喇叭裤绷得紧紧的,脸上带着墨镜和口罩。她进了屋,脱下了口罩,裂开鲜红的嘴唇嫣然一笑,露出两颗银牙,胖胖的圆脸上露出两个酒窝。不知怎的,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血盆大口这个词来。那个女人见我站着,边笑着边说,你坐呀。自己倒先坐了下来。远房表嫂连忙倒了茶说你们先谈谈,我出去一下马上回来。说着出了门,并顺手将大门带上了。这种场面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我额上开始流汗,浑身不自在。还是那女的打破了僵局,你怎么不说话呀。做先生的人不是会说的吗?我是个小学教师,我也不会说。
  
  我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镇定了一下,我认为她好像也没什么诚意,不然怎么连墨镜也不摘呢,或许眼睛有什么问题。反正谈不成,也就不感到有什么拘束和紧张了,我看着她的脸,问粮管所的工作忙吗,算账是不是很辛苦呀,今年多大啦,工作几年啦?这下倒使她感到惊讶起来。她摘下墨镜,这时我才看清,其实她的眼睛没什么毛病,只是小了些,只要一笑,两只眼睛都成了一条缝。她笑着说,你审犯人呀,粮管所忙不忙,每天给称粮食。我懂了,凡是在粮管所工作的人们都称之为会计,而并非是真的会计。她说是属龙,今年正好二十岁。从小就是定量户口,父亲是某公社供销社主任。家中就这么一个女儿,说每天找她父亲的人比较多。她正滔滔不绝的讲着,只听门外我那远房表嫂大声说,今天真热,接着听到了敲门声。我们都站了起来,远房表嫂说喝茶呀。那女子说,不喝了,我走了,今天我还要上班呀,明天我才是星期天。原来粮管所的职工是轮休的。远房表嫂说那我送送你。她叫我在屋里坐一会儿,马上就回来。
  远房表嫂出了门和那女子在墙角叽叽喳喳了好一阵,这才回来,一进门就笑着说让你久等了,不过还好,姑娘是同意了,只是她提了个要求,她说她爸妈也是这个要求.我问是什么要求,远房表嫂说她要你该行,不当小学教师.改行?我摇了摇头,我不想该行,再说即使想改行,我没关系,没后台,怎么改得了行?再说改行后我做什么?远房表嫂说,这没你的事,人家姑娘既看上你了,人家就有办法.说实在的,我年轻时长得可也算是一表人才,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小伙子长得帅呆了.难怪那女子一眼就相中.远房表嫂说,女方父母认为当小学教师没什么出息,如果姑娘相中了的话,就由姑娘的父亲出面,将我调到供销系统,他们有个下伸点还差人,该行的手续也由姑娘的父亲找县人民医院的熟人,出具有病不能继续当教师的证明.所有这一切都不成问题的.我听着听着,不由心中冒火,又是一个看不起小学教师的人,说自己有病不能当教师,简直是胡扯,如果真用这种方法该行,我看倒真是有了病了.
  我对远房表嫂说,我不改行,也不想有病,远房表嫂很惊讶的看着我说,怎么,你不同意?
  
  那天下午我又来到了庆云寺后的河岸草地上,坐在那里想理清那杂乱无章的思绪.庆云寺的大殿在大跃进那年已经拆除,那时人们根本不知道对文物的保护.庆云寺的其他殿宇还在,原来大雄宝殿的地方已建起了一座三层楼的房子,门口挂着县革委会第二招待所的牌子.据说其他殿宇都要陆续拆掉,并要将大门从南边移到北边.我百无聊赖中拿出女友的照片,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我何不去巷中找人问问,这里有无此人.如果她确实在巷中,肯定有人见过.于是我趟骑自行车走向市利巷.刚进市利巷迎面走来两个小女孩,看样子是那个小学的学生.我停下来说,小朋友,向你们了解点儿事.那两个小孩子站住了,向我说,什么事?我从口袋里掏出女友的照片,说,你们见过这个人吗?两个小女孩接过照片认真的看了一会儿,突然两个人抬起头看着我的脸,异口同声的说了句,神经.将照片向地上一扔,拔腿就跑了.我愣在当场,看样子这两个孩子队照片中的人很害怕.难道我真的见鬼了,我这样想着,心中升起了一股寒意.但我总是不死心,我在巷中徘徊.时间已经不早,我还得赶到学校参加周前会,我怀着满腹狐疑离开了市利巷.
  
  
  回到学校后, 看到了县文教局下发的通知, 全县所有完小以上学校校长在夏忙假期间集中到我县的第二大镇举办学习班. 这两年县文教局长换了几个, 新上任的局长是原师范学校的书记, 这期学习班是他到任的第一件大事. 他想在全县的文教系统拨乱反正,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他到任没几天, 夜里常带上一两个文教局工作人员骑着自行车到县城外沿公路的中小学检查了解教师的夜办公情况. 有一次, 他竞骑着自行车到了我所在的学校, 不过, 那不是在夜里, 而是在一天的下午. 当时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 他只是说是文教局的工作人员路过这里, 他在办公室里看了学校的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及一些簿册. 因这些东西都挂在办公室的板壁上, 还随意翻看了学生的作业本. 他自言自语地说: 嗯, 还不错. 我说, 现在每个孩子都能上初中, 上高中又不考试, 靠贫下中农推荐, 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差也看不出, 教师只能凭良心工作. 他说, 学校工作校长很重要, 教学工作教师很重要. 人们应该尊重教师, 教师的地位应该提高. 讲这样的话我愿意听. 临走时, 他告诉我, 他姓张, 有事到文教局找他. 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文教局新上任的局长.
  我县的第二大镇在县城东, 距县城约四十余里, 我们都集中食宿在镇上的中学里.
   这是一座古镇, 过去全县就流传着县城不如古镇这样的话. 古镇历史悠久而且战略位置重要,.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镇人文辈出, 被人们称之为我国地质之父的丁文江和人们称颂的文理通才丁西林都是古镇人. 战争年代陈毅元帅和粟裕司令在这里指挥过许多次战斗. 镇上的丁家花园就是当年新四军的指挥部. 虽然前几年陈老总在中央被喻为右派代表, 但老区的人们仍然不断的讲述着当年新四军在陈老总的指挥下与躲在兴化的国民党省主席韩德勤斗智斗勇的种种故事. 兴化, 古时又称昭阳镇, 在战国时就有此城, 那里是水网地区. 从来就有自古昭阳可避兵之说. 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韩德勤从当时省政府所在地的镇江躲进了兴化城. 躲避着日本人的进攻, 而积极准备消灭进入苏北的新四军. 在那敌强我弱的形势下, 城外炮火连天, 陈老总仍在丁家花园谈笑风生陪国民党元老朱履先老先生下棋. 朱先生心神不定, 棋至中局, 陈老总让警卫员通知炊事班准备千名俘虏的饭. 朱先生感到共产党的将军是不是有点太牛. 一盘棋局终, 陈老总邀朱先生外出看看, 至洗马池, 果见上千俘虏. 洗马池, 传说是岳飞手下大将牛皋当年曾经常在这小池洗马, 故而得名. 现已成了中学校园里的一个景点. 县志记载南宋建炎四年, 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在柴墟大败金兵, 斩敌数千. 那时岳家军常驻在这兵家必争之地的古镇. 后来朱老先生逢人便讲: 新四军有如此军事天才, 似诸葛武候, 岳武穆再世, 区区倭寇岂能奈何我泱泱中华.
  
  
  今天到这里结束了,明天继续:)
  一条小河从古镇中间穿过, 数座小桥横跨小河两岸, 见证着古镇的历史沧桑.
   原来河的两岸有数十座石砌牌坊, 一座接着一座接连不断, 气势十分壮观雄伟. 据说在全国少有. 可惜在大跃进的年代, 大部分牌坊被毁, 文革开始后, 乘下的所有牌坊均被破四旧的造反派和红卫兵全部拆除. 数十座牌坊, 历经数百年, 现竟荡然无存, 不由不令人感叹.
   关于这河两岸的数十座牌坊的来历, 有这样一个传说. 乾隆皇帝数次下江南游玩, 听说古镇猪行的小猪活泼可爱, 惹人喜欢, 十分好玩.( 过去有我县特产猪油酒, 外加佛指大白果之说) 乾隆决定到古镇去看小猪. 这一天, 他未带随从, 微服来到古镇, 可惜那天并未逢猪集. 据说逢集的这一天各地的猪商和当地养母猪的农夫都将小猪带到集市上, 供乡下到街上来买猪的养猪户选购. 有人专门做贩卖小猪的生意, 其中的生意经也是五花八门. 如何选择好的小猪也有很多诀窍. 既然未逢猪集, 自然未看到小猪, 乾隆当然十分扫兴, 所谓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他一个人在大街上默默行走, 思量着要不要到一住户家中去是否有小猪可看. 这时, 对面走来了一个人. 走到近处两人对视了一眼, 来者不觉大吃一惊, 想不到竞在大街上碰上了皇上. 原来来者竞是本镇刚告老还乡不久的何御史. 何御史一见乾隆, 连忙俯伏在地说: 不知圣上驾临小镇, 微臣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恭请皇上移驾敝府. 乾隆随何御史进了御史府. 乾隆今天没有看到小猪, 心中本来就不快活, 谁知竞在大街上碰上了何御史, 何御史又在街上自已跪拜, 这不是揭露了自己的行藏吗? 这等于告诉别人我是微服私访的皇帝, 这对自已的安全极为不利. 难道这何御史对我有不臣之心, 乾隆越想心中越气. 这时何御史亲自给皇上跪献上参汤. 乾隆心想, 你暴露了我的行藏, 目的尚值待怀疑, 现又献上参汤, 如在汤中下毒, 我岂不是正中你之计. 他接过参汤, 一句话不讲, 将一小碗参汤全泼在地上. 何御史见皇上将参汤泼到了地上, 已知皇上对自已起了疑心, 即使百口也难辩. 何御史也一句话不讲, 膝地而行, 到乾隆泼下参汤的地方, 将地上的参汤用舌头舔得干干净净.
   乾隆出了御史府, 没再在古镇上看小猪, 随即返回了京城.
   自皇上离开了古镇, 何御史一直惴惴不安. 想不到自已已告老还乡还遇到了这等麻烦事. 这真是身在家中坐, 祸从天上来. 皇上对自己起了疑心, 这非同小可. 皇上回京后, 无圣旨来便罢, 如有圣旨来即是我的大限到了. 于是和夫人商量, 如有圣旨到, 请夫人代他外出接旨, 他即在内室自尽. 以免自已接旨后随即被拿获进京, 既多受多少路途之苦, 最终仍落得名节不保.
   再说乾隆回京后, 一天闲遐无事, 和娘娘在御花园饮酒, 酒毕, 内侍奉上参汤. 乾隆一见参汤, 忽然想起最近这次下江南去古镇看小猪, 路遇何御史之事. 于是就和娘娘谈起了何御史. 乾隆将如何去古镇, 未逢猪集, 路遇何御史, 何御史又如何献上参汤, 一长二短讲给娘娘听. 并在最后加了自巳的想法: 这何御史定是怀了不臣之心, 否则怎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拜见寡人. 娘娘听了皇上的叙述后说道, 这是皇上多心了, 我看何御史是天下少有的大忠臣. 他如有不臣之心就不会将皇上请至御史府, 皇上也不可能便利的离开古镇. 何御史最后将地上的参汤用舌舔尽, 一是说明他极其聪明, 知道皇上对他起了疑心, 二是说明他极其忠诚, 对皇上绝无二心. 乾隆听娘娘如此一说, 想起何御史在朝为官时清正廉洁, 也认为自已对何御史产生了误会. 这时娘娘又说, 象何御史这样的忠臣现在朝中太少了, 现正用人之际, 皇上何不将何御史重新启用, 委以重任, 以保大清江山社稷. 乾隆听娘娘说得有理, 第二天上朝时即下旨并派钦差去古镇宣何御史重新还朝, 准备委以重任.
   钦差日行夜宿, 不日已到古镇. 何御史听说钦差将到, 即长叹一声, 命夫人到大厅焚香候旨. 自已进入室, 一根白绸悬梁自尽. 夫人悲切切备好香案焚好香, 钦差巳到. 当圣旨宣读完毕, 原来并不是皇上派人来拿解何御史进京问罪, 而是重新启用何御史准备重用. 夫人连呼, 快进内室救老爷. 家人赶到内室, 何御史早已口气无存, 驾鹤西游了.
   钦差见何御史如此无福, 只好回京复旨. 乾隆得知何御史尽忠身亡, 不胜感叹. 想不到自已一时疑心却送掉了一大忠臣的性命, 心中颇为内疚, 随即下了一道圣旨: 令工部为古镇尽忠尽节的何御史建造一千里的牌坊. 以表彰何御史的忠诚可佳.
   圣旨一下, 急坏了工部尚书. 建千里的牌坊, 如此浩大的工程尤如重修万里长城, 不知要花多少人力财力, 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工. 工部尚书在府中急得坐卧不宁, 寝食难安, 正在无计可施之际, 家人忽报: 吏部尚书天官张玉书来访. 工部尚书一听, 大喜过望, 心想, 如此浩大工程, 如何准时完工何不求教于天官张玉书, 于是连忙出迎. 两人进门堂坐下, 家人奉上茶来. 张玉书见工部尚书面露倦色, 即问何故? 工部即将皇上圣旨限期给古镇何御史造千里牌坊之事告之. 故而发愁. 谁知张玉书听后大笑说: 区区小事, 大人不必担心. 工部即向张玉书求教. 张玉书问: 古镇有河否? 一句话提醒梦中人, 两人相视一笑, 不约而同的说出了一句话: 隔河千里远!
   于是为表彰何御史, 工部奉旨在古镇小河的两岸建起了数十座牌坊. 气派庄严, 巍伟壮观.
  
  按规定,农村中小学每年要放两次忙假,每次十天,夏忙假从五月二十五日开始,秋忙假从十月二十五日开始。这次的夏忙假我们都在学习班度过,我们每天上午听报告、学习、讨论,下午到县农场帮助麦收即拔麦。在这方面,我们农村的中小学校长占了优势,我们每天分的拔麦任务结束后往往还得去支援城镇中小学校长们。两三个公社的中小学校长集中睡在一个大教室里,晚上无事,大家轮流讲故事,以清除晚上的无聊。除了几个样板戏电影就是新闻简报,要不就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的三战,即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人们私下里传阅着一些手抄本,什么第二次握手,一只绣花鞋,女尸腹中的甜瓜籽等,这些无疑成了晚上的精神大餐,此外也讲述一些发生在本公社的真实故事,其中一则颇耐人寻味,故写出。
  说某公社某大队,利用冬季大搞平田整地,以加强对低产田的改造。一天在平整土地时,在一座平常的土坟下,挖出了一具棺木,棺木已经腐朽,平整土地的人们将以朽的棺木挖了出来,并将里面的骸骨连同散开的棺木一起扔放在来往的大路旁。谁知那骸骨中的骷髅头一下子滚到了路中间,这本来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因为骷髅头是球体形状,其他骸骨就不会滚动。奇就奇在骷髅头滚到路中间后自己竟然动了起来。平田整地的人们轰动起来,说大白天的骷髅头作怪呀。这么一闹,那骷髅头就又不动了。这时,有人上去用铁锹拨动了一下,谁知那骷髅头又动了起来。围观的人们越来越多,大队干部也来了,看到这种情景,就让人报告了附近的治安派出所。派出所所长听说骷髅头自己会动,不相信,就带着几个民警来到了现场。一看,那骷髅头真的在路中间自己在动。
  所长和民警他们是不相信有鬼怪的,对骷髅头自己会动也不理解,上去用平田整地的大铁锹动了那骷髅一下,那骷髅反而动得更加厉害。所长是唯物主义者,看那骷髅头动的利害,这简直是对自己唯物论者的挑战,不由心头火起,对准那会动的骷髅头就是一铁锹砸了下去。那骷髅头被砸破了,原来里面竟藏了一只大青蛙,冬天本来冷,青蛙本应藏在河里水底过冬,能钻进这骷髅头骨里本身就比较奇怪。但这骷髅头会动的答案终于找到了,人们正在议论纷纷时,派出所所长却从砸破的骷髅头骨上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骷髅头头骨的后脑里却发现了两根生了锈的铁钉。这说明这死者说不定生前是被人用铁钉从后脑勺活活钉死的,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一桩谋杀案。
  嗯,今天先写这么多,明天接着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