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加强版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BourneFang 回复日期:2009-11-3 21:15:00 998#
  
    那个说楼主不伦不类的,你一定是预备党员。楼主,请你一如既往的不伦不类下去。我也会继续一如既往的跟你一起不伦不类下去,谢谢~
  
   此回复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我也要用手机回复此贴!
  
   作者:peed 回复日期:2009-11-3 21:16:00 999#
  
    板凳
  
  
   作者:xielinwen520 回复日期:2009-11-4 10:47:00 1000#
  
    耶~~~就要翻咯!
  
  
  作者:xielinwen520 回复日期:2009-11-4 10:49:00 1001#
  
    
     跳跳,你得感谢我了。
    
    
     一千零一夜啊~~!!!!
    
     hia hia hia hia hia~~
    
  
   作者:静_心_斋_主 回复日期:2009-11-4 15:08:00 1003#
  
    谢谢跳跳对我的意见的意见(感觉有点乱哈),支持,加油!
  
  
  
  ----------------------------------------------------------
  
  感谢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和鼓励的朋友!感谢给我意见和建议的朋友!感谢看贴做记号和不做记号的朋友!
  
   昨天由于气候的原因没有更新~今天补上~
  
  
  
     ●巨盗齐舜庭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俺们献县的传奇黑帮大哥齐大不?就是那个一直通缉在逃到死也没归案的那个齐大。咱们今天讲他的一个同族,齐舜庭。
    
     这个齐舜庭比齐大更为剽悍,武功更为高强。也不是在哪个杂技团学的啊,这小子拿绳子绑刀柄上,这个杀伤范围就大了,十米以内,拿刀一撇,你就受伤了。撇不准也没事,不是有绳子吗,他往回一扥(读den一声,猛地一拉的意思),扥回来接着再撇你。
    
     所以跟着这个齐舜庭混的小孩都管他叫“飞刀”,嗯,齐舜庭嫌这个绰号太平庸太OUT太没神采太缺乏辨识度了,自己给改成了:
    
     “鎶翫啇丆煶騛朷媞漃瘼”*。
    
     齐舜庭有个邻居叫张七(张七:配角的名字都这么惨吗?),这个齐舜庭没事就欺负这个张七,把他当孙子使。齐舜庭的车没处停,就看上张七家的房子了,强行低价买来要改成车库。
    
     张七不愿意啊,你想想啊,一平米给16块钱……不愿意,不愿意你也得搬,齐舜庭手下那些小混混成天上你家连唬带吓的,说是不赶紧搬走你家里人指不定谁要倒霉。这张七有老婆孩子啊,跟这伙人还能纠缠得起吗,不得已只能是带着老婆孩子搬迁到外地去。可这究竟往哪搬啊?外地也无亲无故的,这张七啊,来到土地庙跪在土地公公的像前,含着眼泪儿说:
    
     “小的让齐舜庭这伙黑社会逼得走投无路啦!我把这拖把里在这儿,往哪边倒我就往那边去吧!一切听天由命,希望老天能给我指条明路!”
    
     拖把倒了,指向东南方向。张七对着神像磕了三个头,拉扯着一串老婆孩子,噢,就一个老婆,一串孩子,迈步朝东南方向出发了。
    
     咱回头说齐舜庭,以齐舜庭为首的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在四年以后终于被打掉了。要说齐舜庭一伙被打也是活该,整的太大扯了,连运钞车都劫,中央都震怒了,一卡车一卡车的武警解放军往献县地区秘密开进。
    
     要说这个齐舜庭能当黑社会老大那是真有乃祖齐大的遗风,政府拉那么大架势可还是让这个齐舜庭逃脱了。
    
     咱也不知道是咋跑的,特警武警解放军把献县围个水泄不通,别说是个活人,就是条狗想出去没身份证都不行啊!
    
     齐舜庭逃出献县后,记起来有几个狱友是在北方沿海混码头的,他琢磨着现在对他这个打击力度在国内是没法混了,就想找那几个狱友偷渡到国外去。
    
     要说人家齐舜庭人家这专业素质:昼伏夜行,不坐车不乘船,一抹儿步行,遇到有人烟的地方就翻山越岭地绕行。这一路全靠摘野果偷老乡的玉米马铃薯生存。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这天晚上,总算挨到天津地界了,齐舜庭远远的似乎看到地平线闪着一条白色的亮线,那是海洋啊!这一下子看到了自由和希望就近在眼前,可饥渴交迫的齐舜庭终于瘫倒了地上再也走不动了。
    
     不远处,似乎有一处灯光,齐舜庭挣扎着爬了过去,拿脑袋撞门。一个少妇出来开门,一看齐舜庭吓得吗呀一声,一身的长毛这什么动物啊!噢,是胡子和头发啊,打哪来的野人啊?
    
     齐舜庭挣扎着说:
    
     “大姐,我不是动物也不是野人,我我,我其实是个精神病……现在又好了……总之,我一个多月没吃正经东西了,求求大姐给我点吃的,给口水也成啊!”
    
     少妇心还真好,说那你就到屋里歇会吧,我去给你弄点东西吃。
    
     说实话,这时候齐舜庭都感动了,心说这世间还是好人多啊,我下辈子也不他妈当黑社会了……齐舜庭在少妇家的屋子里正感慨呢,就听房门砰地就被踹开了,一下子干进来五六个小伙子,后面跟着那个少妇,指着他高声说:
    
     “就是他,齐舜庭!”
    
     这要是搁平时呢,这五六个人根本也不是齐舜庭的对手,可现在这齐舜庭都快饿死个屁的了,哪还有还手的力气?
    
     齐大被大伙捆了个结实,少妇徐徐走过来瞪着齐舜庭,眼神跟刀子似的:
    
     “齐舜庭,你看看我,认识吗?”
    
     齐舜庭看了半天,摇摇脑袋:
    
     “有点面熟,想不起了。”
    
     少妇厉声……嗨,我就别卖关子啦,其实大家早都猜出了,这少妇就是张七的一个女儿。当年齐舜庭逼走张七,张七一家不是往东南去了么,这一来二去就到了天津了,张七的这个女儿呢,就嫁给天津某国营盐场的工人了。张七在盐场干点零工,这一家人也就在这儿维持生活了。
    
     要说这个事啊,真是天意。
    
     当时齐舜庭的通缉令虽然全国贴得满大街都是,可就齐舜庭当时的野人模样,不是和他特别熟的人都认不出来他。张七女儿家的这个地方啊,距离海口小码头也就是三五里地远了,一旦齐舜庭到了海口小码头,他的狱友就在那儿搞偷渡黑客运呢,估计他真就能逃到国外去了。
    
    
    
    
    注释:
    
    *“鎶翫啇丆煶騛朷媞漃瘼”,齐舜庭给自己起的外号是很炫很华丽的火星文,翻译成汉字就是:哥玩滴不是飞刀是寂寞。
    
    
    
    
    
    原文:
    
     齐舜庭,前所记剧盗齐大之族也,最剽悍,能以绳系刀柄,掷伤人于两三丈外。其党号之曰飞刀,其邻曰张七,舜庭故奴视之,强售其住屋广马厩,且使其党恐之曰:不速迁,祸立至矣。张不得已,携妻女仓皇出,莫知所适。乃诣神祠祷曰:小人不幸为剧盗逼,穷迫无路,敬植杖神前,视所向而往。杖仆向东北,乃迤逦行乞至天津,以女嫁灶丁,助之晒盐,粗能自给。三四载后,舜庭劫饷事发,官兵围捕,黑夜乘风雨脱免,念其党有在商舶者,将投之泛海去。昼伏夜行,窃瓜果为粮,幸无觉者。一夕,饥渴交迫,遥望一灯荧然,试叩门一少妇凝视久之,忽呼曰:齐舜庭在此。盖追缉之牒,已急递至天津,立赏格募捕矣。众丁闻声毕集,舜庭手无寸刃,乃弭首就擒。少妇即张七之女也。使不迫逐七至是,则舜庭已变服,人无识者。地距海口仅数里,竟扬帆去矣。
    
  
  
     ●河间荡妇
    
    
     俺们河间府这种彪悍淫荡的传奇人物还真不少。
    
     还有有这么一个娘们儿,叫啥我就不说啦,多少积点口德。
    
     这娘们咋说呢,用句古雅一点的词儿形容,就是“太TMYD”了。用日本话说就是个“痴女系熟女人妻”。
    
     你说你要是长得好看点多少还有点看点,你说这娘们儿吧,长得跟车祸现场似的,完了成天把那个大脑袋捯饬得跟新疆核桃糕似的,靠在他家大门上摆各种反性感的造型。
    
     也学FRJJ摆S,可一会儿摆出个D一会儿摆出个O一会儿又摆出个H……
    
     就这么个主儿,得多大的胆子多勇猛顽强的意志的人敢照量啊?——跟本就没人敢瞅她,都宁可绕河南去也不从她们家门口过。
    
     他老公是个政府小职员,瞅她也眩晕。后来,献县地区的大贪官高叶飞调任安徽天长县当县长,她这个老公说啥也要跟去。
    
     他老公跟高叶飞到天长后啊,高叶飞念其忠心,对他很是重视,提升他到重要部门任职——他哪知道这小子啥忠心啊,他是躲着他家那个核桃糕老婆呢!
    
     老公怕他那个老婆到安徽找他——这一路得造成多少车祸啊!——就把贪污受贿的钱毫不吝惜地大部分寄给他老婆。
    
     这娘们儿也他妈想得开,有钱就行,啥老公不老公的。
    
     你们原先不都躲着我么,不都看都不看我一眼么,靠大门口等了六七年连个盲人老头都没等来,这回阿姨有钱了,阿姨使钱!一次2500,包宿15000!
    
     我靠,这全国各地的鸭子闻风而动,咸集河间,一时门庭若市。
    
     后来高叶飞就被双规了,她丈夫从安徽跑回河间老家,寻思回家把取出赃款再潜逃。这回家一看啊,郁闷了,家里啥都没有,翻箱倒柜一分钱也找不出来。这实在是没招了,才敢睁眼睛看他老婆想问问把钱都藏哪啦?
    
     这一瞅不要紧,差点没吓死——她老婆一身的梅毒大疮跟一块腐败掉了的草莓起司似的……
    
     “败家娘们儿!钱都哪去啦?!”
    
     “还钱啥钱啊,一天好几个2500,这还欠人不少钱呢……”
    
    
     你说,他丈夫要是不贪污受贿那么些钱,他老婆也就只能是倚门摆D,想淫乱堕落也没那个资质吖,万万没有梦想照进现实的可能。可他丈夫这一贪,这就有了淫乱的条件和资本了。
    
     这难道不是天道玄妙报应不爽吗!
    
    
    
    
    原文:
    
     河间一妇性佚荡,然貌至陋,日靓妆倚门,人无顾者,后其夫随高叶飞官天长,甚见委任,豪夺巧取,岁以多金寄归。妇藉其财,以招诱少年,门遂如市。迨叶飞获谴,其夫遁归,则囊箧全空,器物斥卖亦略尽,唯存一丑妇,淫疮遍体而已。人谓其不拥厚赀,此妇万无堕节理。岂非天道哉。
     
  
  作者:xielinwen520 回复日期:2009-11-6 0:09:00 1007#
  
    面首还挺多啊~
  
  --------------------------------------------------
  :-D
  
  
  
   作者:SQTMYD 回复日期:2009-11-6 16:01:00 1008#
  
    崇拜楼主啊,太牛了
  
  
  ----------------------------------------------------
  
  言重了,大家一起学习,嗯,天天向上~
  
  
  
  
     ●巨人立墓
    
    
     乌鲁木齐城西有个大土堆,那些姜毒分子宣称这个大土堆就是他们的祖先突厥人的坟墓。
    
     是不是他们祖先的坟墓待考,不过这个大土堆的确有些奇怪之处,乌鲁木齐喀什地区的姜毒分子暴乱之前的几天啊,每到太阳落山,天要黑下去的时候,都能看见一个巨人站在这个大土堆上。
    
     巨人的脸就能有一尺(30厘米多)宽,那么大个脑袋跟台21吋的CRT显示器似的。巨人每次都是仰着他的大脑袋面向东方,眼巴巴地好像在看着什么。
    
     顽固的姜毒分子被剿灭,暴乱平息之后,就再也看不见这个巨人了。
    
     有的人说,这是姜毒分子的祖先知道他的后代们要遭殃了,所以出来等着收他子孙的灵魂呢。
    
     有的人说呢,这帮号称突厥后裔的姜毒分子的老家在西面啊,他们的老祖宗却面向中原,那是告诉他的子孙要坚定地团结在中央的周围,千万可别叛乱。
    
     这都是事后胡乱瞎猜,到底是啥意思谁TM知道!不过这个巨人是乌什部落那帮姜毒分子即将灭亡而出现的妖孽则是确信无疑的。
    
    
    
    
    原文:
    
     乌什回部将叛时,城西有高阜,云其始祖墓也。每日将暮,辄见巨人立墓上,面阔逾一尺,翘首向东,若有所望。叛党殄灭后,乃不复见。或曰是知劫运将临,待收其子孙之魂也。或曰东望者示其子孙,有兵自东来,早为备也。或曰回部为西域向东者,面内也,示其子孙不可叛也。是皆不可知。其为乌什将灭之妖孽,则无疑也。
    
  
  
     ●黑影扑人
    
    
     新疆的巴里坤、鄯善(即文中的辟展)、乌鲁木齐地区的那些上里面啊,都盛产狐狸。然而奇怪的是,这里从来没听说过有狐狸精出来作祟祸害人的事情。
    
     只有一件事,根克忒地区(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有一个小孩,晚上跑山里面抓狐狸去了,结果让一个黑影给扑倒了,从山崖上摔了下去,把脚给摔骨折了。大伙都说这是狐狸成精了干的。可这个事呢,也许就是这个小孩害怕了,眼睛也花了,不一定就是狐狸精干的。
    
     咱们前面讲了那么多的狐狸成精的故事,在中原地区,狐狸精们坟头厕所,屋里屋外,床上床下,几乎无处不在,可这新疆地区山上那么多的狐狸,咋就看不见它们出来玩呢?
    
     这个事吧,我分析是这么回事。很早以前,就有突厥、回鹘等游牧民族在这里活动了,这些民族都以打猎放牧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到了今天,来这里逃荒的、屯垦的、戍边的、开荒的、旅游附带找对象的,等等等等。把这里的山石洞穴都翻腾遍了,狐狸被捕获杀害的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
    
     狐狸们总是被捕获伤害,能够长寿的几乎没有了(因为总是年老行动不便的狐狸更容易被伤害)。所以是因为狐狸们不能活得时间足够长无法修炼成精吗?
    
     要么就是这原始荒僻的地方,文化落后,人都不知道什么健身修炼这些玩意,所以狐狸也不懂?
    
     由此可见啊,这个边疆地区的教育是个大问题,必须要提高这里的文化教育水平。要让这里的人也上网泡吧健身休闲哈韩哈日婚外恋ONS……这个人学会了,狐狸也就会了。
    
     人家道教的学者都说了,要“化性起伪”。
    
     啥意思?
    
     嗯,这个大概意思就是说要改变咱们的天性,就要接受教育,要接受和学习先进的现代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总的来说就是要学会装B*。
    
     看来他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啊。
    
     我老爸就说过,云南南部那些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就连鬼都挺淳朴善良的,就是这个道理啊(意思是就是因为那里的鬼没有受过教育啊)。
    
    
    
    注释:
    
     *化性起伪,这不是道家的话,这是荀子说的话。纪晓岚都敢这么张冠李戴,我在故事里也就胡乱解释了,嘿嘿。
    
    
    
    
    原文:
    
     巴里坤辟展乌鲁木齐诸山,皆多狐,然未闻有祟人者。惟根克忒有小儿夜捕狐,为一黑影所扑,堕山崖伤足。皆曰狐为妖,此或胆怯目眩,非狐为妖也。大抵自突厥回鹘以来,即以弋猎为事,今日则投荒者,屯戍者,辟垦者,出塞觅食者,搜岩剔穴,采捕尤多。狐恒见伤夷,不能老寿,故不能久而为魅欤?抑僻在荒徼,人已不知导引炼形术,故狐亦不知欤?此可见风俗必有所开,不开则不习;人情沿于所习,不习则不能。道家化性起伪之说,要不为无见。姚安公谓滇南僻郡,鬼亦癤良,即此理也。
  
  作者:我是云中锦书来 回复日期:2009-11-7 20:54:00 1013#
  
    好,顶一个
  -----------------------------------------
  
  谢谢支持!
  
  
  
  
   作者:xielinwen520 回复日期:2009-11-8 0:01:00 1014#
  
    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狸精
  
  -------------------------------------------------
  
  你咋又变狐狸精了呢?你不说,还真没看出来,哈哈~
  
  
  
   作者:悠悠人间82 回复日期:2009-11-8 14:09:00 1015#
  
    很好的帖子,为什么不火爆呢??
    超级困惑中
  
  -----------------------------------------------------
  
  悠悠认为好就可以啦,火爆不火爆管什么用的吖~
  
  
  
   作者:跳跳糖使劲儿跳 回复日期:2009-11-9 10:47:00 1016#
  
    
    作者:悠悠人间82 回复日期:2009-11-8 14:09:00 1015#
      很好的帖子,为什么不火爆呢??
      超级困惑中
    
    ====================
    
    因为跳跳欺负人啊,把粉丝都气跑啦
  
  -----------------------------------------------------
  
   哈哈,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啦!原来我一直以为是我长得太磕碜,导致看贴的人都跑了呢~嘿嘿~
  
   你不许跑,要跑,你也得把跳……把那个糖留下……
  
  
     ●天生梵字大悲咒 
    
    
     总理大臣伍弥泰*讲,他在西藏做驻藏办事大臣的时候啊,曾经在一个悬崖峭壁上看见一块大石头上生有天然形成的《大悲咒》*的经文。每个字都清晰可辨。
    
     这绝对不是人工所能做出来的,因为那个地方跟本就没有道路可通,绝非人类所能到达的地方。
    
     伍大人讲这个事情的时候,还说了那个山的具体名称,不过藏语那种叽里咕噜唐古拉喜马拉雅的一大串名字实在是难记,今天我给忘了。
    
     伍大人这一生功勋卓著,言行磊落。从来没说过一句假话。没有不相信他的道理。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宋朝的理学家们对于理论上说不清楚的东西,就断言它们不存在。可这个“理论”,本身就是不完备的有局限的,因为理论也是人总结归纳出来的,人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
    
     有所知,有所不知,这才是唯一的真理。
    
    
    
    注释:
    
    *伍弥泰(?—1786)伍弥氏,蒙古正黄旗人,清朝大臣。曾经在新疆、西藏地区担任过重要职务。曾护送班禅额尔德尼来京觐见乾隆皇帝。还担任过理藩院尚书、吏部尚书、镶白旗蒙古都统、东阁大学士等等职务。死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文端。
    
    
    **《大悲咒》,这个不是那个著名的济公总念叨的那个“唵嘛呢叭咪吽”,这字也太少了,呵呵。六个字的叫《大明咒》。《大悲咒》有84句好几百个字。所以伍弥泰和纪晓岚才会那么惊奇。
    
    
    
    原文:
    
     大学士伍公弥泰言,向在西藏见悬崖无路处,石上有天生梵字大悲咒,字字分明,非人力所能,亦非人迹所到。当时曾举其山名,梵音难记,今忘之矣,公一生无妄语。知确非虚构,天地之大无所不有。宋儒每于理所无者,即断其必无。不知无所不有,即理也。
    
  
  
      大悲咒 (八十四句)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大悲咒中的观音化身像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
    
    说实话啊,这玩意念上几遍还是很有效果的:
    
    我念了两遍,第二遍没念完呢,我饿了。
    
    真的能排毒减肥或增肥呢~
    
    
  
  黄教即藏传佛教(喇嘛教)里的格鲁派,兴起时间比其他派别要晚,但势力和影响最大。纪晓岚说黄教与禅宗同源,这只是相对那些吃荤练欢喜禅更加肆无忌惮的其他派别而言,其实黄教与其他藏传佛教一样,主要是密宗和显宗。
    
     大家熟知的达赖和班禅,就是格鲁派的活佛。而黄教之所以后来居上成为最大教派很大程度上就是开始于清朝雍正、乾隆皇帝对达赖和班禅的重视。在统治者的大力扶植下,达赖和班禅成为藏传佛教大多数教派的宗教领袖。
    
     红教即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这个派别是藏传佛教里历史最悠久的,所以它参杂了很多当地原始宗教(苯教)的一些东西。很多僧侣不学习佛经,就靠祖辈传下来的咒语法术什么的为生,也没有佛教理论。这一点,纪晓岚在故事里说的还是挺对的。当然红教的喇嘛也不都是不懂佛法,也有很多高僧精研佛法,也有他们本派的佛教经典传承。而且,你别看纪晓岚瞧不上红教,人家因为更具有“原生态”性质,现在在西方国家更吃香呢。
    
     红教的宗教领袖现在不丹,有“国师”的称号。
    
     除格鲁派、宁玛派之外,现在藏传佛教还有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等。
    
  
  
  
哪些是黄哪些是红自己看吧


  图~

  作者:跳跳糖使劲儿跳 回复日期:2009-11-10 11:24:00 1025#
  
    
    哇塞!
    抓住活的跳跳啦!!
    快来人那!!!
    别让他跑啦!!!!
    更别让他跳啦!!!!!
    
  
  
   作者:跳跳糖使劲儿跳 回复日期:2009-11-10 11:26:00 1026#
  
    
    上面那个不会就是跳跳的照片吧?
    码人来围观……
    跳跳,你准备火吧,大火啊……
  
  -----------------------------------------------
   我还大火,我上火我!
  
   我带那么个帽子,我还咋跳?一跳帽子就得掉下来!
  
  
  
   作者:xielinwen520 回复日期:2009-11-10 17:42:00 1027#
  
    对对,跳跳变公鸡了
  
  --------------------------------------------------------
  
   咋看出像公鸡来啦?
  
  
  
   分明更像火鸡!
  
  
  
     ●八蜡祠道士
    
    
     乌鲁木齐有个八蜡祠,这庙里啊有个老道,八十多岁了,这一天晚上这老道把他搜肠刮肚攒的那么七千块钱铺到他睡觉的褥子下面,完了往上一躺,死了。
    
     老道也没个遗嘱留下来,又无儿无女的孤身一个人。这庙里和咱们宗教局的人一合计,就用老道那七千块钱给老道办丧事吧。
    
     没成想这老道晚上就给宗教局负责给老道办丧事的科员叫邬玉麟的托梦了。气哼哼地跟邬玉麟说:
    
     “八蜡祠是国有的寺庙,我是宗教局人事局都在册的正式在职的道士,丧葬费用应该由公家出啊。我这辈子口攒肚挪地攒了这么几个钱,给我放棺材里我下辈子用的不行吗?”
    
     邬玉麟一听,心说得了,你别为这七千块钱再没事总来找我,公家出就公家出吧。就按老道说的把这七千块钱给他放棺材里了。
    
     老道的丧失办完啊,这个邬玉麟还跟我磨叨呢:
    
     “这寺庙不早就和行政部门分离,按企业管理自负盈亏了么?怎么还让咱们出钱,要出也得是庙里出啊。
    
     再说这老道也真是糊涂,您说这钱放棺材里,埋在这荒郊野外的,这不是擎等着让盗墓的拿去吗?他还不得暴尸野外啊?”
    
     我就跟他说了:
    
     “呵呵,小邬啊,你想想,你拿他的钱给他买棺材他都不干直给你托梦上访,你说谁要是开他的棺拿走那钱,他还不得和那人拼命啊!谁会为了那七千块钱不顾性命和一个鬼争抢呢?指定没事,呵呵。”
    
     大伙听了也都笑。
    
     我呢,就是顺嘴开个玩笑,邬玉麟其实说得没错,现在那帮盗墓的,全都是利欲熏心的亡命之徒,什么事干不出来呢!
    
    
    
    原文:
    
     乌鲁木齐八蜡祠道士,年八十余,一夕,以钱七千布荐下,卧其上而死,众议以是钱营葬。夜见梦于工房吏邬玉麟曰:我守官庙,棺应官给,钱我辛苦所积,乞纳棺中,俟来生我自取,玉麟悯而从之,葬讫,太息曰:以钱贮棺,埋于旷野,是以胔蒐敛也,必暴骨。余曰:以钱买棺,尚能见梦,发棺攘夺,其为厉必矣,谁能为七千钱,以性命与鬼争?必无恙。众皆冁然。然玉麟正论也。
    
  
  
  
  P.S.我是说喇嘛像火鸡,不是说我……
  作者:xielinwen520 回复日期:2009-11-11 0:15:00 1030#
  
    就是你 就是你 还是车站边30块小旅馆里的.... 嘿嘿嘿嘿~~
  
  -----------------------------------------------------
  
   30块钱的小旅馆?汗,你去的地方还真多……
  
   嘿嘿~
  
  
   作者:静_心_斋_主 回复日期:2009-11-11 11:09:00 1031#
  
    加油!
  
  
   作者:静_心_斋_主 回复日期:2009-11-11 11:12:00 1032#
  
    以诙谐之笔法,说古代之故事。寓教寓乐,很有现代感。虽然我懂古汉语,但也很喜欢你的现代式翻译。
  
  --------------------------------------------------------
  
   呀,斋主鼓励我啦!
  
   非常感谢斋主的支持和勉励!我会努力滴!
  
  
  
     ●乱山归途
    
    
     1771年的春天,我从新疆乌鲁木齐返回北京。途径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时候,一个叫咸宁的老仆人骑着马扒着马鞍子呼呼睡上了。这大伙看他那么大岁数了,跟着这一路颠簸,谁也没忍心叫醒他。
    
     这时候起了大雾,这老头就跟大伙失散了。原来这老头睡醒了大雾中看不见人就按着路上的马蹄印往前赶,结果他看见的那些马蹄印都是山里的野马留下的。
    
     老头就进山了。也不熟悉地形啊,这就出不来了。老头也合计了,这地方,公路上都得几个月才能过一回人,更别说这山里了,估计他都是第一个进来的人类。
    
     老头也不报什么生还的希望了,反而放松了,骑着马溜达上了。不经意就看见有个山崖下面有人!老头这个惊喜,心说这是哪国来的探险家啊,跑过去一看,啥探险家啊,穿的衣服上有字:“乌2监”
    
     ——敢情是新疆监狱里越狱的逃犯冻死在这儿了。
    
     老头还感叹呢,你说这自由的力量真他娘的强大哈,这主儿就敢一个人腿着从新疆往内地跑!
    
     要知道那是什么年代,罪犯发配到新疆都是没有监舍的,都没人看着你,你想跑往哪跑?纪晓岚回京,三十多辆车的车队都丢了人死了狗!
    
     别看这个咸宁年纪大心眼可不慢,转念一想这追求自由的主儿敢腿着往内地跑必然也得有所准备,要不不是缺心眼吗?他就翻这冻死逃犯的衣服,还别说,衣服里面绑着一个大口袋,里面全是军用的压缩干粮!
    
     老头当时就给这逃犯的尸体跪下了,连着磕了两个头说:
    
     “哥们儿,我把您的尸骨埋了,您就引导着我的马把我带出去,我到了家给你烧香上供!”
    
     咸宁拜完尸体,先吃饱了,然后把这个逃犯的尸体搬到一个石洞里,外面再用石块堵死。做完这些,老头上了马,闭上了眼睛,轻轻把马一打,就听凭马儿在山林里漫游了。
    
     得亏那袋子压缩干粮,咸宁骑着马在山里足足漫游了十多天。这一天忽然就发现出山的道路了,咸宁出了山,发现已经到了哈密市的境内了!
    
     哈密军分区的徐大校徐旅长是我在乌鲁木齐时候的老朋友,咸宁也认识他,就跑去找这个徐旅长。徐旅长说纪大人的车队还没到这儿呢,你在我这等他几天吧。
    
     我们的车队两天之后才到达哈密,见到咸宁的时候啊,真的就恍惚如同隔世一般了。
    
     这真是不知道是那个死人真的有灵引导着他的马出来的还是天上的神明因为他给那个人收尸的善行保佑他出的山呢?当然啦,这也许就是个偶然事件,瞎猫碰死耗子侥幸出来的。
    
     徐旅长却坚定地说:
    
     “我宁愿是天神佑护他出来的,这也算是对那些掩埋无主尸体的好人们的一种劝勉吧!”
    
    
    
    
    原文:
    
     辛卯春,余自乌鲁木齐归至巴里坤,老仆咸宁,据鞍睡大雾中,与众相失。误循野马蹄迹入乱山中,迷不得出,自分必死,偶见崖下伏尸,盖流人逃窜冻死者,背束布橐有糇粮,宁藉以充饥,因拜祝曰:我埋君骨,君有灵,其导我马行,乃移尸岩窦中。遇乱石紧窒,惘惘信马行,越十余日,忽得路出山,则哈密境矣。哈密游击徐君,在乌鲁木齐旧相识,因投其署以待余,余迟两日始至。相见如隔世,此不知鬼果有灵,导之以出,或神以一念之善,佑之使出,抑偶然侥幸而得出。徐君曰:吾宁归功于鬼神,为掩甃埋骼者劝也。
    
  
  作者:xielinwen520 回复日期:2009-11-12 0:11:00 1035#
  
    30块钱的小旅馆?汗,你去的地方还真多……
      
       嘿嘿~
    
    -------------------
    
    
     叔这叫体验生活~
    
  ------------------------------
  
   也叫实践出真知,哈哈~
  
  
   作者:跳跳糖使劲儿跳 回复日期:2009-11-12 10:13:00 1036#
  
    
    先说句昨天想说的:那个帽子是怎么戴得稳的,低头的时候不会掉么?
    
    再说今天想说的:谢兄这种亲身体验生活的精神真是让我有些汗……
    
  ----------------------------------------------------------
  
   先说句你昨天想说的,那种帽子是有机关滴,帽子的后部有一个带子,戴的时候,带子固定在僧袍上,上面那两个图不明显。
  
   再说一句你今天说的,表扬!看贴这么仔细啦,连回帖都看得这么细致,表扬表扬~~~
  
  
  
   作者:mos000 回复日期:2009-11-12 12:55:00 1037#
  
    呵呵,跳跳的暴雨梨花体写的也忒好了~!~!
  
  --------------------------------------------------
  
   谢谢鼓励~
  
   人家那叫“狂风暴雨梨花体”,哈哈~
  
  
  跳跳糖啊,这回清楚了不?

  
     ●梦神示诗
    
    
     东光县的霍易书先生,雍正甲辰(1724)年,高中毕业了,可在北京参加高考却落榜了。霍同学在北京混了几年,也没混出啥名堂。彷徨无奈的他各种神佛也都拜了,都不老管用的。
    
     逼没招了,跑邯郸拜吕仙祠*去了。这吕仙祠是黄粱美梦故事的发生地,哎,拜好了能让你美梦成真,起码能让你美个梦。
    
     霍同学在吕仙祠祈完美梦还真就梦上了,梦里面人家神仙神神秘秘地给他整了一首诗:
    
     六瓣梅花插满头,
    
     谁人肯向死前休。
    
     君看矫矫云中鹤,
    
     飞上三台阅九秋。
    
    
     诗意朦胧晦涩,我跟大家一样看不出个子午卯酉。可这玩意不整朦胧点咋能显得神仙跟咱们凡人不是一个层次呢,神秘神秘的么,就是说神仙都是秘密秘密滴~
    
     霍同学得到这首神的朦胧诗,这顿分析研究:
    
     “六瓣梅花插满头”——这啥意思呢?我插一脑袋的梅花,我要花痴啊我?——不对,梅花都是五瓣的,这六瓣的梅花指定另有所指,指啥呢?
    
     ——千度搜索:“六瓣梅花”。
    
     哦,是这样的啊:
    
     清雍正年间,政府初步确立官帽帽顶的级别体制——各种宝石制的顶子都要镶嵌在铜制的顶托里。那个铜质的顶子托呈盘状,分六瓣,像朵梅花的样子。
    
     霍同学恍然大悟,这头一句是说我能考上公务员啊!那么这句“君看矫矫云中鹤”也好理解了,清代一品官员穿的官服上的补子图案是仙鹤啊!
    
     呵呵,这玩意上哪说理去,我不但能当官,还是个大官呢!
    
     再看这句:“飞上三台阅九秋”,飞上三台,这个更不得了啦!“三台”指尚书台、御史台、谒者台,按唐以前的官制,这三台的长官都是总理级别的高官。所以“三台”也就代指宰相。
    
     霍同学一想到这儿,差点没兴奋到吐血,心里琢磨这神仙的话只要第一句灵验了,那这后两句也一定应验,所以我只要能考上公务员,那我就能当一品官,就能当总理!
    
     这个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自我认同”还是啥玩意,反正意思就是说当别人都“那样”看你,你也就会不直觉地“那样”做。
    
     霍同学梦到神的启示,自己也就摆脱了彷徨和迷惘,坚定了信念,也就考上公务员了。
    
     一开始呢,是在国务院做秘书工作*,后来就升任奉天(沈阳)市市长了。
    
     此时的霍易书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眼看着这仕途一片光明,就等着应验梦里那“仙鹤”官服和“三台”的高官呢!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啊,后来和他设想的就不一样了,在沈阳市长的任上因工作不利,被下放到边境地区的一个情报站,这种地方清代叫“军臺”。霍同学下放的那个军臺在葵苏图地区,全称叫“国防部第三军臺”。官方的文书用的是简化字,臺都写成台——可不就是“三台”么!
    
     霍同学在这个“三台”工作了九年之后就退休回家了——连诗句里的“阅九秋”都应验得这么准!
    
     有的同学可能要问了,那仙鹤呢?诗里不是还有“君看矫矫云中鹤”这句呢吗?不是说能当一品官吗?嗨,这霍同学也纳闷这个事儿,后来都快退休了,一看也他妈鹤不起来了,一气之下,自己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云中鹤”!——这是跟吕仙祠的给他托梦的神仙赌气呢~。
    
     呵呵,你说这人也够倔的了。
    
    
     后来,霍易书同学退休之后啊,跟我老爸唠过这个事儿,老爸乐了,说你跟神仙较什么劲啊,还给自己起名叫云中鹤。其实你仔细想想,你这姓,“霍”,不就是云(雲)字的头,加个鹤字的左半边嘛!人家神仙这句也不是瞎胡说的。
    
     霍同学听了喟然长叹说:
    
     “唉,老纪啊,别说啦,眼泪哇哇地啊!何止这句啊,我退休之后才想明白,我年轻的时候啊心高气盛,自己就认准能干到总理级别的位置,什么人际关系啊面子工程啊这些都不管不顾了,一心就知道锐意进取,得罪了不少人啊。后来被下放到边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人家神仙诗里的第二句‘谁人肯向死前休’就是告诫我呢!可惜我当时未能领悟啊!”
    
    
    
    
    注释:
    
    
     *本文涉及很多古代文化常识,也没啥故事性,有的同学可能不大爱看,我也不知道我讲的明白没?再多注释点,和大家一同多学习点哈~
    
     **吕仙祠,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黄粱镇,始建于宋代。就是依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而建,故称卢生庙又称邯郸古观。
    
     这个行为现在各地纷纷效仿,拼命发掘当地的历史名人、故事,然后建主题公园什么的。而吕仙祠建于近千年前的北宋初年,是已 知的世界上第一个以“梦”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我国宋代的经济文化之发达令人惊叹!
    
     《枕中记》问世以来,这个梦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有《南柯记》,宋代有《南柯太守》,元代有马致远的杂剧《黄粱梦》,明 代有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邯郸记》,而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还有个《续黄粱梦》。
    
     这个故事的大意大家都知道,可我还是忍不住想再给大家讲讲这个《枕中记》的故事,嘿嘿~
    
    
     ***原文为“中书舍人”,清代的中书舍人指中书科中书,是专司缮写册文、诰敕等文书的秘书一类的七品小官。
    
  
  原文:
    
     东光霍易书先生,雍正甲辰,举于乡,留滞京师,未有成就。祈梦吕仙祠中,梦神示以诗曰:六瓣梅花插满头,谁人肯向死前休,君看矫矫云中鹤,飞上三台阅九秋。至雍正五年,初定帽顶之制,其铜盘六瓣如梅花,始悟首句之意。窃谓仙鹤为一品之服,三台为宰相位,此句既验,末二句亦必验也。后由中书舍人官至奉天府尹,坐谴谪军台,其地曰葵苏图,实第三台也。官牒省笔,皆书台为台,适符诗语,果九载乃归。在塞外日,自署别号曰云中鹤,用诗中语也。后为姚安公述之。姚安公曰:霍字上为云字头,下为鹤字之半,正隐君姓,亦非泛语。先生喟然曰:岂但是哉,早年气盛,锐于进取,自谓卿相可立致,卒致颠蹶,职是之由,第二句神戒我矣。惜是时未思也。
  
  作者:xielinwen520 回复日期:2009-11-13 2:07:00 1043#
  
    像个玉蒲团,哦不对,是蒲扇...
  
  --------------------------------------------
  
   呵呵,是啊。这个西藏地区气候特殊,你没看藏民穿衣服都是露半拉膀子嘛。
  
   这个帽子我估计也是天冷的时候戴头上,天热了呢,就摘下来当蒲扇。
  
  
   作者:此马甲专骂士兵 回复日期:2009-11-13 16:22:00 1044#
  
    还是奇怪那个喇嘛的帽子,往后仰头或者左右摇头不会掉吗?
  
  ---------------------------------------------------------
  
   嗯嗯,我瞅着也玄。能戴这种帽子的喇嘛都是高级别的。估计专练这个的。呵呵~
  
  
    **吕仙祠,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黄粱镇,始建于宋代。就是依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而建,故称卢生庙又称邯郸古观。
    
     这个行为现在各地纷纷效仿,拼命发掘当地的历史名人、故事,然后建主题公园什么的。而吕仙祠建于近千年前的北宋初年,是已知的世界上第一个以“梦”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我国宋代的经济文化之发达令人惊叹!(现在我们看到的吕仙祠的基本格局和建筑,都是明清时候重修的)
    
     《枕中记》问世以来,这个梦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唐代有《南柯记》,宋代有《南柯太守》,元代有马致远的杂剧《黄粱梦》,明 代有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邯郸记》,而清代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梦》。
    
    
    今天呢,就讲讲这个“黄粱一梦”的故事。
  
吕仙祠全景


  
   《神经跳跳版三起三落枕中记》
  
  
    上、
    
    
    
     说在唐朝的开元年间啊,有这么大学刚毕业没多久的卢同学,这也没找着工作啊,回农村老家种地去了。可你想想,这大学生能消停在家种地么,没干两天半就跑出来了。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市才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卢同学向着大城市向着他的梦想进发,中途就在河北邯郸郊区的一家小旅店住下了。天近傍晚,卢同学坐在小旅店的前堂里,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一天了就啃了根儿火腿肠儿,这就等着旅店晚上那顿饭呢。
    
     闹心巴拉百无聊赖之时,就看门外面啪嗒啪嗒地过来一个骑驴的道士。
    
     骑驴的道士来到小旅店门前,把他那头老得都没几颗牙的毛驴儿栓好,迈步进来了。
    
     “老板,还有房没?住一宿多少钱啊?”
    
     老板其实就是当地的农户,腾出两间屋子做客房,根本就没有在工商局登记注册过,含含糊糊。
    
     “啊,有啊,住单间就30块钱,住通铺就15块钱。”
    
     “那通铺都睡几个人啊?”
    
     “有多少睡多少——能挤下就行。”
    
     “噢,那15块钱还管饭不?”
    
     “嗯,是不俺们做啥您要不嫌弃就跟着吃呗……”
    
     “好好,那就给我来15块钱的通铺吧。”
    
     老道办完入住手续,也来到卢同学坐着的桌子对着卢同学坐下了。先咕嘟咕嘟喝了好几碗不要钱的茶水,完了从包里拿出张干干巴巴的烧饼,刚要吃,寻思寻思又收包里了,冲着旅店老板喊:
    
     “老板啊,晚上吃啥啊?这都要黑天啦,我这且饿着呢~”
    
     店老板说了:
    
     “嗯,这就做去了,熬的小米粥。”
    
     老道吧嗒吧嗒嘴儿,自言自语地说:
    
     “那玩意也不管饱吖……”
    
     店老板一边舀米一边说:
    
     “不错啦,俺们这儿老娘们儿坐月子才能吃上这个!”
    
     卢同学其实对吃小米粥也挺不满意,那玩意稀了逛荡地,能不能挺到明天早晨都不好说。可人家毕竟是大学生,有涵养,啥也没说,还对这个老道挺瞧不起的:什么素质啊,小脸埋了八汰地,穿的那件道袍都看不出来是啥色的,完了还带个破鸭舌帽——跟个逃荒要饭的也没差多少。
    
     卢同学本来就惆怅着呢,心说人家一般小说里这时候往往都来个美少女——还得带个丫鬟什么的,到我这儿可好,整这么个败家老道出来!这越想越压抑,不禁轻叹了一声:
    
     “唉,生不逢时啊,我咋混到这个地步呢!”
    
     老道耳朵还挺好使,接过话茬:
    
     “哎,这位小兄弟儿,看你仪表堂堂气质不凡,一看就是个大学生啊,这不错啊,怎么这么消极呢?”
    
     卢生一听,心说这老道行啊,能看出我是大学生,还是有点职业素质的啊——这刚想跟他客套客套让他帮着看看相算算前程命运啥的,低头一瞅,他可不知道自己是大学生么,自己穿着的那件鸡屎色的T恤还是大一那年发的呢,上面印着明晃晃的四个大字:
    
     长安交大。
    
     卢生这个郁闷啊,没好气地说:
    
     “啥叫不错啊?我现在连个工作都没有!想我从小就是个刻苦用功的好学生,十年寒窗啊,可算毕业了。家里都盼着我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呢。可我现在居然还得回家种地,这他妈也叫不错啊!”
    
     老道把他拿破帽子摘了在里面抓虱子,不在乎地说:
    
     “你们这些大学生啊,心都太高,挑工作挑得太厉害,非国家机关不去,你想想……”
    
     卢同学心说你懂个屁吖,马上打断他说:
    
     “《论语》上都说了,学而优则仕。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公仆为国家为老百姓奉献我的才学奉献我的青春。我在大学那是品学兼优的拿全额奖学金的学生、优秀团员、学生会干部……我哪点儿不够当公务员的条件?!就这样我都没怪社会,我怪我生不逢时咋不对了?”
    
     老道乐了,说:
    
     “嗯嗯,行了行了,别浪费那热量啦,那小米粥得煮一会儿才能烂糊呢,要不你歇一会儿?”
    
     卢同学心说你当我爱跟你说话呢啊,我这要不是饿得闹心我才不希得跟你废话呢!我还真得睡一会,晚上和这么一位也不知道是几个月没洗澡的睡一起,我能不能睡着觉都不好说。
    
     卢同学就气哼哼地往桌子上一趴,闭上眼睛不搭理老道了。
    
     老道看他要睡觉就在包里翻了半天翻出个青瓷的枕头来,推了推卢生说:
    
     “哎哎,这么睡能舒服嘛,来,给你个枕头你枕着……”
    
     说着,就把枕头塞卢同学的脑袋底下了。
    
     卢同学睡得熟练,这都是在学校上课的时候睡惯了的,迷迷糊糊地就觉得枕到了枕头上,脑袋一阵清凉,还真挺舒服的……
    
     哎?这枕头两端的圆洞怎么越来越大呢?而且,洞里面不再是黑咕隆咚,越来越明亮了,卢同学好奇啊,略一低头,进洞去了。
    
  
  
    中、
    
    
     卢同学穿过了洞口,抬眼一瞅,咦——怎么回家了呢?正纳着闷呢,就看他娘领着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乐颠颠地迎上来了:
    
     “儿子啊,你这是上哪去啦,让你王婶等了你大半天!——你王婶来给你介绍对象来啦!”
    
     卢同学心说什么就王婶啊,我看她像王婆!
    
     “我现在这样子,给我介绍啥对象啊!不看不看……”
    
     王婶还夸卢同学呢:
    
     “你看,这孩子就是有志气,人家催家都说啦,他家这女婿,要的就是人品和才学,工作收入什么的无所谓。”
    
     “崔家,哪个崔家?”
    
     “嘿嘿,还能是哪个崔家啊,说话这么气粗的,当然是清河崔家咯!”
    
    
     故事讲到这儿呢,咱们还得荡开一笔,说说这个清河崔家是怎么回事。
    
     这个崔家是所谓的门阀士族。在科举制度实行以前,当官是要地方的名门望族(士族)推举,这个叫“九品中正制”。
    
     这个人家自然要推举自己家族的人,所以国家政权就掌握在这些士族的手里,这些士族的经济势力政治势力都极大。而这些士族之外的叫“庶族”,也叫寒门,想当官十分不易,想当大官除非造反,不然基本没有可能。
    
     唐代尽管实行了科举,但那些门阀士族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庶族想要出人头地还是十分困难。
    
     这个清河崔家,汉朝至隋唐时期都是北方著名大族,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家族。
    
     南北朝时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今山东武城西)崔氏,如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经学家崔灵恩,史学家崔鸿,书法家崔悦。唐代有诗人崔国辅,崔灏,崔护,而且崔姓曾任宰相者多达27人,地位显赫一时。
    
    
     好了,咱们再拐回来讲故事。
    
     卢同学听说是清河的名门望族崔家的姑娘看上他了,你说他该咋办?——搁你你咋办?对喽,这时候你还管她那个,就算这姑娘长得跟外星人似的你也得应喽。
    
     结果啊,结婚那天啊,这崔姑娘的模样大大大大超出了卢同学的预期。人家崔家小姐的模样——人是不能去干演员麻豆这种低档次的活儿,不然那帮人估计都得失业。
    
     催姑娘不但模样好啊,关键人家那真叫有钱,就她家给她那第一期的嫁妆就能把卢同学他们县买下来!
    
     卢同学娶了这崔姑娘那算是如鱼得水了,也自信了,第二年就考上了社科院的公费研究生。然后啊,先是在地方各地任职。
    
     什么县政法委书记啊,县长啊,副市长啊什么的,都干过。
    
     再后来被调到监察部当官。
    
     卢同学志向远大啊,咱听他跟老道唠的那套嗑就是个要干大事业有野心的人。小小京官岂能让我们的卢同大展鸿图实现他的鸿鹄之志?
    
     这就让他的岳父大人跟朝廷打了一声招呼,就给派到陕西当省长去了。
    
     这下,那叫个鱼入海洋任遨游,鸟归山林凭展翅了。卢同学在陕西大施拳脚,首先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修运河修高速修机场修啥啥——反正让他岳父跟朝廷打声招呼财政部就给拨款。然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再然后提高居民福利改善生活……
    
     陕西老百姓能不对这位年轻的省长感恩戴德嘛,老百姓们不光是口碑赞颂了,干脆刻一石碑盛赞卢省长的政绩民声。
    
     这卢省长要学历有学历要年龄有年龄要政绩有政绩要后台有后台,顺风顺水地就调到北京,嗯,是长安,反正就是首都当市长去了。
    
     在长安市市长任上没干几天,这个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
    
     发生了啥变化呢?当时,唐朝正在北方和当地的少数民族作战,咱不能说唐朝是侵略啊,人家是想建立北亚新秩序,在北方推行我们中华先进的封建制度,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共和共荣。
    
     可就在这个时候吧,你说吐蕃,也就是现在的西藏,你说都没稀得统一你,你就消停呆着得了呗。可这吐蕃一看大唐对北方用兵,西部防御空虚,他他妈还乘机兴兵侵略来了。
    
     这一侵略不要紧,一下子就打到甘肃西部了,离着长安可就不远了。
    
     这把当时皇上愁的啊,你说这兵力都在北方呢,分兵乏术啊,派谁去先顶一下呢?这个注定要失败的活儿没人愿意去干,皇上环顾了一下朝中的大臣——这帮人你瞅谁谁把眼神儿挪移到别处,完了假装在哪思考对策。
    
     正在这时,忽地站出了一个人,大声对皇上说:
    
     “臣愿只身前往,组织军民抵抗吐蕃,收复失地!”
    
     皇上一瞅,正是刚调任首都市长的卢同学。皇上也嘀咕,心说卢市长在陕西干得有口皆碑,当行政官那没问题,可他也不是学军事的,没领过兵打过仗啊,这玩意能成么?
    
     正合计呢,身旁的总理说话了:
    
     “皇上,卢市长年轻有为,有安邦定国之能,微臣以为让卢市长前去定会扭转乾坤马到功成……”
    
     这总理是啥意思呢,总理出身于另一个望族,跟清河崔氏那是死对头,早就瞅卢同学升迁过快不顺眼了,让他去打仗,他一个白面书生会打个屁啊,不让吐蕃那帮人打死我也能治他个作战失利撤职查办的处分!
    
     皇上一看既然总理都这么说了,那就让他去试试吧。于是任命卢同学为西北军区司令员兼西北前线总指挥兼中纪委常委,全权负责对吐蕃侵略军的作战。
    
     卢同学我都怀疑是不是天涯的哪个网友穿越回去的,这军事思想就比吐蕃那帮原始人先进了好几十代,啥发动群众军民一体闪电战信息战地道战地雷战围城打援短促突击孙子兵法立体打击……
    
     反正就是把那帮吐蕃人打得屁滚尿流根本就找不着北,没几天就把吐蕃人赶出边境了。卢生深谙不可沽名学霸王痛打落水狗的解放军作战思想,追着吐蕃人的屁股打,又给大唐拓展了近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而且啊,卢司令治军严谨,那都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套,军民鱼水情深啊,西北的老百姓那是当神话里的人物那么崇拜,都说是岳武穆下凡……汗,那时候还没岳飞呢,那就霍去病下凡,反正就是个颂扬啊,又弄了块石碑,比陕西的那块大好几倍去,这个往上刻啊,刻完就给立边境上那大山上去了么。
    
     得胜还朝之后,人家卢司令也乖巧,自己先把军职辞了——要不皇上还不得猜忌你啊。
    
     皇上这个高兴!握着卢同学的手就说了一句话:
    
     “你办事,我放心。”
    
     这话多大分量吖!
    
     直接提拔卢同学任人事部副部长,没几天就又升任民政财政部部长兼中纪委主任。
    
    
     可就在卢同学春风得意意气风发发奋图强前途不可限量之时,他万万想不到,他的背后,一伙人正在暗中密谋策划——搞掉他!
    
     卢同学哪里知道 这官场的水且深着呢,且黑着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