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之——好吧,那我们来说说原著···[已扎口]

  新版红楼梦第6集
  
  找茬(10)
  
  原著:
  
  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呜锣,亲来上祭。贾珍忙接着,让至逗蜂轩献茶。贾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的话。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贾珍忙笑道:“老内相所见不差。”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昨日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贾珍听说,忙吩咐:“快命书房里人恭敬写了大爷的履历来。”小厮不敢怠慢,去了一刻,便拿了一张红纸来与贾珍。贾珍看了,忙送与戴权。

  
  
  
  
  原著——“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呜锣,亲来上祭。”
  
  电视剧——礼单上写:大明宫掌宫内相。
  
  汗一下。
  
  “内相”这个东西吧,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这么个官职的。
  
  但是明朝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一直被称俗作“内相”,这是和朝堂上的“外相”相对。
  
  但是“内相”,也始终只是个俗称罢了。
  
  所以我很不知道,原来有把民间俗称写在礼单上做正式官职姓名的。大概也算新红的一个创举了。
  
  

  找茬(11)
  
  原著: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後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拐踱了进来。邢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贾珍一面扶拐,扎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邢夫人等忙叫宝玉搀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来。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

  
  
  
  第一条。
  
  原著——“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拐踱了进来。”
  
  电视剧——手脚矫健的就一路冲进来了。
  
  本来书里说贾珍有病在身,过于悲痛,就是点出他和可卿之间的感情。
  
  “拄拐”是说他力气不支,“踱”,说明他步伐很慢。
  
  再加上后文的“挣扎着要蹲身”,无一不点明可卿之死对贾珍的巨大打击,以及贾珍的病态。
  
  电视剧里是一概全无。
  
  贾珍同学要跑要跳要跪要站,都便宜得很,哪有半分行动不便的样子呢。
  
  
  
  第二条。
  
  原著——“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
  
  电视剧——王夫人说:“她一个女孩子家。”……
  
  
  本来书里,王夫人说王熙凤是“小孩子家”,是因为王熙凤年轻。
  
  虽然在荣府管了些日子的家,但是终究没有打理过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
  
  因而才说“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
  
  是怕凤姐年轻,不经事,压不住人,料理得不够仔细清爽的缘故。
  
  这和“女孩子”不“女孩子”有什么关系?
  
  正因为是女孩子,才能轮到她来操持这些呢,要是个男的,哪有在内宅操持内务的道理?
  
  其实我更郁闷的是。
  
  就算你们不学无术分不清“女孩子”和“小孩子”的区别。可是那么多本抄本都在那里摆着。
  
  每一个都是白纸黑字的“小孩子”,你们做什么非要给改一个字?
  
  还改得如此不通。
  
  可见规划院K说的是对的。新红这个电视剧,凡有编剧自己修改发挥的地方,不过不失者,其一二,莫名其妙者,其三四,狗屁不通者,其五六。
  
  真是非常形象的描写。。。
  
  
  
  第三条。
  
  原著——“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电视剧——看见贾珍作揖了。没看见凤姐还礼。
  
  
  贾珍是凤姐的哥哥。
  
  长幼有序。
  
  哥哥给你行李你居然不回礼?这是什么地方教出来的家教?
  
  就在前一段,书中原文还说——“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後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
  
  凤姐为什么要“款款的站了起来”?
  
  因为进来的是她的哥哥,没有哥哥进来请安她还大喇喇坐着的道理。
  
  平日见面或许礼数上还可以疏忽几分,但是如今邢夫人王夫人两位长辈都在,就需要格外小心。
  
  所以这样的凤姐,后面贾珍以兄长身份对她行礼,自然是要“还礼不迭”,才合她的身份。
  
  
  
  第四条。
  
  原著——“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
  
  电视剧——第一,没有宝玉帮忙传递,是贾珍亲自交到凤姐手里。第二,“对牌”,竟然是单个的。
  
  
  汗死我了。
  
  为什么贾珍要让宝玉帮忙传递?
  
  因为男女有别。贾珍是一个成年了娶妻了的男子,凤姐是一个成年了嫁人了的女子。
  
  两个又不是亲兄妹,还隔了一府,没有手对手递东西的道理。
  
  尤其是当着王夫人邢夫人两个婶子的面,贾珍更加不可能这么做。
  
  要不,就让使唤人送过去给凤姐的使唤人。要不,就让宝玉这种小孩子家给拿过去。
  
  电视剧里这种做法,真是。。。什么体统也没有了。
  
  
  再说对牌。
  
  什么是“对牌”?对牌是一对的牌子,可以从中间分开,可做信物,办事的时候,两边各拿一半,办事好了再回来对合。
  
  这才叫做对牌。
  
  那么贾珍给凤姐的这个单独一块的牌子就很有趣了。
  
  你给这么个东西,是你自己手里还扣了一个,跟鸳鸯剑似的,打算勾搭一下凤姐,做个定情信物呢?
  
  还是如此不小心把好好的对牌丢了一个?
  
  当然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剧组又弄错了。
  
  

拄拐呢?没了。踱步呢?没了。病态呢?没了。。。很矫健的贾珍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