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之——好吧,那我们来说说原著···[已扎口]

  找茬(12)
  
  原著:
  
  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第一条。
  
  原著——“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
  
  电视剧——“次日,凤姐卯正二刻便起来,过到宁府来,一路想到:头一见,是人口混杂……”
  
  本来凤姐这次包揽应承下来帮贾珍料理,就是为了卖弄才干。
  
  书里原文也明写了的——“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伏,巴不得遇见这事。”
  
  既然有这个意思,凤姐当然要在管事前做足功课,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何况她本没有料理过婚丧大事,更不可能轻慢以待。
  
  所以后来,王夫人要回荣府,她也不跟着回去,却留在宁府自己思索一应人口事务。
  
  揽下事务——思索对策——管家严明。这是这件事情里,王熙凤展示出来的层次。也才不枉了后头的“裙钗一二可齐家”一句赞语。
  
  可是电视剧里的凤姐,揽下了事,也不做功课,也不做思索,居然要等第二天起床了,到人家家去的路上,才开始想对策。
  
  这也太临阵抱佛脚了吧?
  
  这是安心大展才干压服众人的王熙凤么?明明是更像我们如今的学生,都是上午要考试了,早晨才在公共汽车上背书。。。
  
  
  
  第二条。
  
  电视剧——“至次日,凤姐卯正二刻便起来”,纯粹胡说八道。
  
  明明书里写的是——“卯正二刻便过来了”。
  
  后头更有明写——“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
  
  可见卯正二刻,凤姐已经端坐宁府,要料理一天的事务了。
  
  “便起来”?那等到了宁府,黄花菜都凉了。
  
  

马上要管事去了,路上才想对策。。。这是神马管家奶奶啊。。。

  找茬(13)
  
  原著: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擅入,只在窗外听觑。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茶供饭,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人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人描赔。这八个人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人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戍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第一条。
  
  原著——“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电视剧——彩明是个成年男人。
  
  其实都不用查书。
  
  稍微用点常识想一想,凤姐一个年轻媳妇,身边随手用的小厮怎么可能是成年男子?
  
  给别人看见了成什么样子?传出去,体面名声还要不要了?
  
  何况书里脂批还单独说这件事,说了几次。
  
  甲戌批:凤姐用彩明,因自识字不多,且彩明系未冠之童。
  
  庚辰眉批:彩明系未冠小童,阿凤便于出入使令者。
  
  都说明彩明还是小孩子。
  
  好吧,就说剧组用的是通行本,没有脂批。
  
  那么书中原文也不是没有交代的。
  
  书中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时候,王夫人带了她往贾母院子里去吃饭,路过王熙凤的院子,书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
  
  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
  
  着意看“才总角的小厮”这几个字。
  
  总角,是古时候的一种发式,是指儿童把头发分左右两边,各扎一个发髻,状似羊角,称作“总角”。书上还特意说了“才总角”,更是说明年纪小的意思。
  
  可见凤姐平日用的小厮都是些小孩子,怎么可能会有电视剧里这么高大的成年男子跟在凤姐身边贴身使唤的!!!
  
  
  
  第二条。
  
  凤姐在上面差使训话,下头的丫头婆子就叽叽喳喳说成一团。
  
  就这,还是前头总管来升嘱咐过了说凤姐“脸酸心硬”“不认人的”。让大家“比往日小心些”“宁可辛苦一个月,不要把老脸都丢了”。
  
  就这么嘱咐了,还是这个样子。凤姐也不闹?管事的也没人来管一管?
  
  所以说么,新红里的奴才,脸面一贯是大的。
  
  

书里本来该是“未冠小童”的彩明。我说新红剧组啊,你们就稍微有点男女大防,体统廉耻之类的概念,成不成???

  找茬(14)
  
  
  本来这一集的找茬已经结束了。
  
  但是有一件事让我非常不吐不快。
  
  是关于宁国府的布景。
  
  有一个十分十分熟悉的水上汉白玉栏杆圆形平台 + 水上亭子的布景。使用频率堪称令人发指。
  
  我统计了一下。
  
  1,老太太带宝玉去宁府赏梅,宝玉因而去可卿屋子里睡觉游了太虚幻境那一次。是在这个地方。
  
  2,尤氏输了戏酒东道,于是老太太带了宝玉黛玉过去宁府看戏的那一次,是在这个地方。
  
  3,贾敬做生日,贾珍尤氏接待邢夫人王夫人,是在这个地方。
  
  4,凤姐去探可卿的病,回来和王夫人邢夫人一起在天香楼看戏,是在这个地方。
  
  5,可卿死了,宝玉奔丧哭灵,是在这个地方。
  
  6,贾珍痛哭,众人劝解,是在这个地方。
  
  7,可卿停灵,请僧人道士念经祈福,是在这个地方。
  
  8,贾珍去求邢夫人王夫人,让凤姐过来帮着料理事务,是在这个地方。
  
  于是,这个地方,集请客和办事于一体,融做寿与居丧于一身。真堪称园林奇葩,景点模范了。
  
  我也是头回知道,有哪家的大府第,连个正房正厅,或者像样的花园子也没有,不管是宴请宾客,还是请长辈看戏,过生日,或者停死人,居然都在同一个地方的。。。。。
  
  最后当然其实我纠结的是。
  
  不是号称布景宏大么?
  
  不是号称光布景就花了9000多万么?
  
  看看这不管死活反复使用的场景,那传说中的几千万,到底花到了哪里???
  
  (PS,据说,再往后看,这个水上亭子的场景,还客串过大观园里惜丫头住的藕香榭。。。于是,宁荣两府和大观园,终于华丽丽的。。。合体了)。
  
  
  下面我们来看图。按顺序贴。
  
  

老太太带宝玉来宁府赏梅,宝玉游太虚幻境的那次。

  继续贴图。
  
  

可卿死了,宝玉连夜来哭丧的地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