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茬(8)
原著: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叩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不在话下。
第一条。
原著——“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
电视剧——宝玉回身把念珠给贾政瞧了一瞧。。。然后又自己揣起来了。
抹汗。
“奉与贾政”,原来是“奉与贾政看一看”的意思。
于是,后头老太太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那边,林妹妹“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大概就是把茶端过去给贾母看一看,然后就自己喝了的意思。
= =||||
我估摸着,这里编剧做这种改动,是因为后头有宝玉把念珠送给黛玉的情节。
编剧们多半是这么想的——奉与贾政了,日后还怎么给林妹妹呢?所以,不能奉与贾政!!坚决的不能!!
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奉与贾政看一看就收回来”的诡异桥段。
好吧,那我们稍微说一下这个。
北静王送给宝玉的,是“鹡鸰香念珠”。
鹡鸰是一种鸟,用以比喻“兄弟”。
诗经小雅棠棣中有这样的句子。
棠棣之花,鄂不炜炜。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红楼梦书中第二回也有脂批做“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之语。
所以说,这串念珠,本是皇帝赐给北静王,自然是表示爱宠兄弟的意思。
北静王又转送了宝玉,也就是要与宝玉交好,做兄弟亲近的意思。
贾政如何能不明白这个?哪怕宝玉奉与了他,自然也是不会真的收下,还是要还给宝玉的。不然岂不辜负了王爷的一片心。
当然我理解电视剧里,不能把这些前因后果都一一拍到,毕竟要照顾观众。
但是,其实你们真的,完全可以把“奉与”这一段,掐了不拍的。何苦要拍出宝玉给贾政看看,然后又自专收起来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第二条。
原著——“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
电视剧——贾政说:“王爷久立于此,我等于心实在不安。还是请王爷回舆安歇才是”。
又汗了。
“回舆”。
是指让轿舆回头。不是指让人回到“舆”上去!!
编剧们啊。。。我真的很想送你们一本词典啊!!
原著里,贾赦等三人拜见北静王,北静王是在“轿中欠身”
宝玉前来拜见,也是“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可见人始终都在轿中,并没有出来的。
后来贾赦等人来请王爷“回舆”,是请王爷轿舆先行回府,贾家的灵车不敢僭越在王爷轿舆之前,是这个意思。
所以北静王才推脱,说“小王虽上叩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也”。
就是说,他一定要等可卿的灵柩过去了,自己才肯回舆,不肯行在死者之前,是以死者为大的意思。
电视剧里,居然给改成了,因为北静王站在轿子外头说话,贾政怕北静王累着,劝他回轿子休息。。。。
让人情何以堪啊!!!
PS,电视剧里,贾政说“还是请王爷回舆安歇”,我反复听了很多次,我确定演员说的是“安XI”。
当然其实从这一点上我还是赞同这个演员的。
北静王,真个的,您还是回去“安XI”了吧。。。别出来吓唬我们了。
第三条。
原文——“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
电视剧——锣照鸣,号角照吹,排场照摆,照旧缓慢而行。
就说王爷谦逊,要以死者为大,我说你们贾家是不是也适可而止一点?
王爷的仪仗就在边上,先给你们的灵车让路,你们还敢大张旗鼓的吹吹打打的过去?
作死的么?
书里写的何等清楚——“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
“滔滔然”三个字,可见其阵仗之大,同时也可见其速度之快,就是不敢耽误王爷,使王爷久等。
本来可卿出殡的这一场。
写贾府富贵。
写贾珍无度。
写北静王人品风流。
写北静王与宝玉相交。
写贾政对北静王的应对。
写贾府执事的分寸。
书里写了这么多,电视剧里,倒是体现出来什么了?
宝玉把念珠给贾政看了一看。。。

原著: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叩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不在话下。
第一条。
原著——“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
电视剧——宝玉回身把念珠给贾政瞧了一瞧。。。然后又自己揣起来了。
抹汗。
“奉与贾政”,原来是“奉与贾政看一看”的意思。
于是,后头老太太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那边,林妹妹“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大概就是把茶端过去给贾母看一看,然后就自己喝了的意思。
= =||||
我估摸着,这里编剧做这种改动,是因为后头有宝玉把念珠送给黛玉的情节。
编剧们多半是这么想的——奉与贾政了,日后还怎么给林妹妹呢?所以,不能奉与贾政!!坚决的不能!!
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奉与贾政看一看就收回来”的诡异桥段。
好吧,那我们稍微说一下这个。
北静王送给宝玉的,是“鹡鸰香念珠”。
鹡鸰是一种鸟,用以比喻“兄弟”。
诗经小雅棠棣中有这样的句子。
棠棣之花,鄂不炜炜。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红楼梦书中第二回也有脂批做“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之语。
所以说,这串念珠,本是皇帝赐给北静王,自然是表示爱宠兄弟的意思。
北静王又转送了宝玉,也就是要与宝玉交好,做兄弟亲近的意思。
贾政如何能不明白这个?哪怕宝玉奉与了他,自然也是不会真的收下,还是要还给宝玉的。不然岂不辜负了王爷的一片心。
当然我理解电视剧里,不能把这些前因后果都一一拍到,毕竟要照顾观众。
但是,其实你们真的,完全可以把“奉与”这一段,掐了不拍的。何苦要拍出宝玉给贾政看看,然后又自专收起来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第二条。
原著——“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
电视剧——贾政说:“王爷久立于此,我等于心实在不安。还是请王爷回舆安歇才是”。
又汗了。
“回舆”。
是指让轿舆回头。不是指让人回到“舆”上去!!
编剧们啊。。。我真的很想送你们一本词典啊!!
原著里,贾赦等三人拜见北静王,北静王是在“轿中欠身”
宝玉前来拜见,也是“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可见人始终都在轿中,并没有出来的。
后来贾赦等人来请王爷“回舆”,是请王爷轿舆先行回府,贾家的灵车不敢僭越在王爷轿舆之前,是这个意思。
所以北静王才推脱,说“小王虽上叩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也”。
就是说,他一定要等可卿的灵柩过去了,自己才肯回舆,不肯行在死者之前,是以死者为大的意思。
电视剧里,居然给改成了,因为北静王站在轿子外头说话,贾政怕北静王累着,劝他回轿子休息。。。。
让人情何以堪啊!!!
PS,电视剧里,贾政说“还是请王爷回舆安歇”,我反复听了很多次,我确定演员说的是“安XI”。
当然其实从这一点上我还是赞同这个演员的。
北静王,真个的,您还是回去“安XI”了吧。。。别出来吓唬我们了。
第三条。
原文——“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
电视剧——锣照鸣,号角照吹,排场照摆,照旧缓慢而行。
就说王爷谦逊,要以死者为大,我说你们贾家是不是也适可而止一点?
王爷的仪仗就在边上,先给你们的灵车让路,你们还敢大张旗鼓的吹吹打打的过去?
作死的么?
书里写的何等清楚——“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
“滔滔然”三个字,可见其阵仗之大,同时也可见其速度之快,就是不敢耽误王爷,使王爷久等。
本来可卿出殡的这一场。
写贾府富贵。
写贾珍无度。
写北静王人品风流。
写北静王与宝玉相交。
写贾政对北静王的应对。
写贾府执事的分寸。
书里写了这么多,电视剧里,倒是体现出来什么了?
宝玉把念珠给贾政看了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