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新版红楼梦》之——好吧,那我们来说说原著···[已扎口]

  找茬(6)
  
  原著:
  
  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王府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性情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
    
  一时只见 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贾珍道:“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水溶笑道:“世交之谊,何出此言。”遂回头命长府官主祭代奠。贾赦等一旁还礼毕,复身又来谢恩。
    
  水溶十分谦逊,因问贾政道:“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几次要见一见,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是来的,何不请来一会?”贾政听说,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领他前来。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今日反来叫他,自是喜欢。一面走,一面早瞥见那水溶坐在轿内,好个仪表人才。不知近看时又是怎样,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条。
  
  原文——“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王府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
  
  其实这个也不算找茬的,就当是我吐槽好了。
  
  就电视剧里这一溜小矮窝棚,哪里就配得上“彩棚高搭”这几个字了?
  
  更不要提“设席张宴”,“和音奏乐”。就这种小棚子,地方够用么?
  
  好说歹说也是四家王府,就搭出这种路祭棚来,也不觉得寒酸的?
  
  当然其实我的雷点还不是这里。
  
  我的雷点是——明明是东平、南安、西宁、北静,四家各自来搭的路祭棚,为什么都跟一个模子弄出来的似的?
  
  从里到外,从尺寸到高度,从颜色到规格,就跟穿着制服似的那么整齐。
  
  这玩意还带统一要求的?
  
  新红剧组不是有那么多钱么,当然,我知道你们那些钱有“用处”,可是可卿出殡啊,几乎是书中仅次于元春省亲的大场面,也别太俭省了,该花咱们得花啊!!
  
  
  
  第二条。
  
  原文——“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
  
  电视剧——手下各官呢?两旁拥侍呢?我光看见一个四人抬的小轿子,和后头几个打伞的。这王爷出行,是不是也忒寒酸了些?
  
  这里要格外提一句。
  
  看图的时候请同学们不要误会,北静王的轿子左边那一大排依仗,不是北静王的队伍。是可卿送葬的队伍。
  
  两相对比,越发显得北静王人单势孤,可怜见的啊。。。
  
  
  
  第三条。
  
  原文——“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
  
  于是我非常好奇,电视剧里为神马出现了四个人。
  
  多出来的这个,是怎么混进来的?
  
  莫非赞助交得比较多,于是可以时时混个镜头?
  
  说到这里,还有个奇怪的地方。
  
  贾赦贾政贾珍三人,一起拜见王爷。
  
  起身的时候,贾珍忙着去扶了一把贾政,十分殷勤的口称:老爷。
  
  这是神马意思?
  
  一来是书上并没有这一段。
  
  二来是,如果论身份,贾赦才是袭爵的,且是长兄,就算贾珍做小辈的要搀扶,也是该去扶贾赦而不是贾政吧?
  
  这时候元春又还没加封贤德妃,贾珍如此逢迎贾政是为什么?
  
  希望有明白的同学帮我扫盲。不胜感谢之至。
  
  
  
  第四条。
  
  原文——“贾政听说,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领他前来。”
  
  电视剧——宝玉仍是穿着孝服就过来了。
  
  北静王是王爷,宝玉要来参见,自然是要脱了孝服,是不使唐突冲撞了贵人的意思。
  
  包括前面,贾珍给贾蓉捐官的时候,面对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也是说:“待小犬除了服,带他去府上叩谢”,里头的“除服”,也是这个意思。
  
  电视剧里却全然不管不顾,其实换身衣服而已,很难么?
  
  想来是剧组艰难,衣服不够脱换的缘故。。。
  
  

几家王府,孪生兄弟似的,一模一样的路祭棚。。。

  在这一段,我们的新红中首屈一指的美男子,电视剧界的奇葩,演艺圈中的瑰宝——北静王同学,隆重登场。
  
  大家掌声欢迎!!!
  
  
  找茬(7)
  
  原著——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的答应。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叩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 切欢 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不在话下。

  
  
  
  第一条。
  
  原文——“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
  
  电视剧——北静王拿着玉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然后问:“果灵验否”。
  
  我汗。
  
  我们都知道,通灵宝玉是有两面的。
  
  正面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反面的字是—— 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书里虽然没有明说明北静王念的是正面还是反面,但是联系上下文,看后面北静王问的“果灵验否”,就可以得知,他念的应该是反面的“除邪祟”“疗冤疾”“知祸福”。
  
  所以才会问“是否灵验”。
  
  如果是念正面,为什么要问是否灵验?宝玉才几岁?难道你要问他“是否仙寿恒昌”???
  
  这说得通么?
  
  再一个,这里也是为后文宝玉和凤姐遭难,僧道齐来解救按下伏笔。
  
  可惜到了电视剧里,又给完全弄拧了。
  
  
  
  第二条。
  
  原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
  
  电视剧——北静王:“好奇妙,好异宝啊!”。
  
  请容我在这里真诚的为北静王默哀。
  
  因为这一段,书里没有明写北静王究竟如何称赞,只是写了“称奇道异”四个字,所以没有原文可以照搬,只好让编剧自己发挥。
  
  于是我们看见。
  
  北静王问起宝玉时,说的是:“哪一位是衔玉而诞者?”
  
  北静王见到宝玉时,说的是:“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北静王称赞宝玉时,说的是:“令郎真乃龙驹凤雏,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更不要说谈及读书时一连串的“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之类的文雅措辞。
  
  这么一个措辞文雅的王爷啊。这么一个言谈清爽的王爷啊,偏偏就到称赞宝玉的玉时,就跌落到了台湾乡土爱情剧的水平了——“好奇妙,好异宝啊!!”
  
  。。。
  
  。。。
  
  。。。。。。
  
  扶额。
  
  所以说,这个剧,千万不敢让编剧们自己发挥。
  
  书上原来有的,照搬,还要搬错个3,5,7,8,9处。书上没有的,让他们自己来,简直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来对观众表达他们究竟有多么不成器。
  
  
  
  第三条。
  
  原文——“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
  
  电视剧——贾政陪笑我是没看见了。从头到尾一幅严肃脸孔。
  
  我就纳闷了。贾政对宝玉管教是严格些。但他事母至孝,门客众多,看夫妻也算和睦,在官场上也明明是极知道进退的一个人。
  
  且他年轻的时候也好吟风弄月,就是如今年纪大了,按原著所讲,听见小厮讲了笑话也要撑不住笑,看了姐妹们给大观园的题词也忍不住欢喜,本是一个有意有趣的人。
  
  为什么到了新红这里,天天就是一张晚娘脸孔?
  
  你在宝玉面前这个脸孔也就罢了,为什么连见了王爷都这个脸孔?王爷招你了?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读这个还能问“果灵验否”?这个要怎么验证灵验不灵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