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茬(11)
原著: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还是照旧,一条条来。
第一。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
电视剧给改成了“宝二爷回来了。”
大概又有好多同学该说我抠字眼了。那么为什么挑剔这个呢?
先来引一段后文。
后文52回:
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
这一段是麝月说的话。说明了两件事。
1,宝玉小的时候,老太太怕他养不大,使下面人都直呼宝玉的名字。不称“爷”。
2,老祖宗跟前,没有宝玉称“爷”的余地。
从第1条来说,黛玉进府的时候宝玉肯定还是小孩子。所以照理丫头应该称呼“宝玉”而不是二爷。
从第2条来说,丫鬟进来禀告,是禀告给老太太听的。老太太跟前,宝玉算是哪一门子的“二爷”?
就好比说刘姥姥进贾府那一次。贾蓉来见王熙凤。下面人通报的就是:“东府里的小大爷来了”。什么是“小大爷”?就是旧时候,奴才对辈分小的主子的称呼。不然王熙凤这个长辈跟前,哪有贾蓉称“大爷”的理?
贾蓉出去以后,阿凤又叫贾蓉回来,这时候下人叫的变成“蓉大爷回来”。因为这一次,叫的对象是贾蓉本身,而不是长辈王熙凤,这才能用回平日的称呼。
所以说,在老太太跟前,丫头禀告说:宝二爷回来了。是非常不合礼数的。
第二,说宝玉回来了之后,房间里乱成一团,姑娘丫头们交头接耳,商量着:宝玉来了?在哪儿呢?我们看看去……
于是郁闷了。
你说,说这话的,是丫头?还是三春姐妹?是丫头,就敢围观贾宝玉了?是三春姐妹,平时日日在一起厮混的二哥哥,给老祖宗请个安来,原来也需要围观?李少红你加这个台词,难道是想说明宝玉其实很少来看老太太,于是看一次都需要围观么?
第三。宝玉的容貌。说好了不讨论审美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我个人起码认为,“中秋之月”不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横竖我们每个年要看一次,而且知道,那是圆的。
所以看到宝玉这张如“中秋之月”的脸,我决定以后当我夸赞范冰冰的时候,我要说:啊,你这张彷如中秋之月的面庞……
衣服头发不说了。说了也是闹心。
宝二爷来了。

原著: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还是照旧,一条条来。
第一。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
电视剧给改成了“宝二爷回来了。”
大概又有好多同学该说我抠字眼了。那么为什么挑剔这个呢?
先来引一段后文。
后文52回:
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
这一段是麝月说的话。说明了两件事。
1,宝玉小的时候,老太太怕他养不大,使下面人都直呼宝玉的名字。不称“爷”。
2,老祖宗跟前,没有宝玉称“爷”的余地。
从第1条来说,黛玉进府的时候宝玉肯定还是小孩子。所以照理丫头应该称呼“宝玉”而不是二爷。
从第2条来说,丫鬟进来禀告,是禀告给老太太听的。老太太跟前,宝玉算是哪一门子的“二爷”?
就好比说刘姥姥进贾府那一次。贾蓉来见王熙凤。下面人通报的就是:“东府里的小大爷来了”。什么是“小大爷”?就是旧时候,奴才对辈分小的主子的称呼。不然王熙凤这个长辈跟前,哪有贾蓉称“大爷”的理?
贾蓉出去以后,阿凤又叫贾蓉回来,这时候下人叫的变成“蓉大爷回来”。因为这一次,叫的对象是贾蓉本身,而不是长辈王熙凤,这才能用回平日的称呼。
所以说,在老太太跟前,丫头禀告说:宝二爷回来了。是非常不合礼数的。
第二,说宝玉回来了之后,房间里乱成一团,姑娘丫头们交头接耳,商量着:宝玉来了?在哪儿呢?我们看看去……
于是郁闷了。
你说,说这话的,是丫头?还是三春姐妹?是丫头,就敢围观贾宝玉了?是三春姐妹,平时日日在一起厮混的二哥哥,给老祖宗请个安来,原来也需要围观?李少红你加这个台词,难道是想说明宝玉其实很少来看老太太,于是看一次都需要围观么?
第三。宝玉的容貌。说好了不讨论审美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我个人起码认为,“中秋之月”不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横竖我们每个年要看一次,而且知道,那是圆的。
所以看到宝玉这张如“中秋之月”的脸,我决定以后当我夸赞范冰冰的时候,我要说:啊,你这张彷如中秋之月的面庞……
衣服头发不说了。说了也是闹心。
宝二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