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登临注视着百里追星,想发掘出百里追星隐藏的玩笑之色。
百里追星轻吸一口气,望向星光下的荒原,幽幽道,“天之将倾,山河鬼哭,追星生于这片山河,深爱这片河山和这些质朴的百姓,不想看到山河鬼哭的样子。”
晚安啦,祝书友们双十一购物愉快
兀那之略
龙堡,这座坐落于帝国北疆之西的城池,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因为,这里将进行一场旷世之战,帝国无双少帅领一万精锐,挑战羯人大将兀那所率二十五万大军。
兀那号称“人屠”,作战手段残忍,所率大军攻城略地,每遇抵抗,动辄屠城,且羯人喜食人肉,其双手沾满了汉人的鲜血。
北疆之中,兀那大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城池空荡。这并非兀那劫掠所致,而是半天云坚壁清野的缘故。不过,对于已经击溃汉军主力,基本坐拥天下的五胡联军来说,提供兀那大军粮草等物资并非难事,只是补给线拉得有些长而已。
兀那大军像一只巨型怪兽,向龙堡进军。古人行军全靠双脚和牛马驮载,正规军队之旁,往往还跟随着民夫。兀那大军可战力二十五万,所跟随的民夫就两万余,这些民夫大半是汉人,也有许多番人。
民夫队伍愁云密布,不时传出哭声,因为,在羯人眼里,民夫既是出苦力的人,必要的时候,也可转化为食物。
二十五大军在北疆大地铺开,延绵数十里,他们的行军路线,每日都会被送达至龙堡。二十五大军,目标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想隐秘行军都做不到,更何况,兀那也不打算隐瞒。大军大摇大摆的压过去,可以对敌人的心理造成极限威慑。
龙堡,城墙之上,登临与龙思思、司马鹰等一干将领肃立于此,遥望广漠的荒原,一万战士则各各守岗位,刀剑出鞘,紧张注视着前方。
城墙之上,密布各色守城武器,滚石、床弩、金汤等等,刺鼻的沥青气味随风飘过。半天云及其先祖称霸西疆数百年,好东西着实不少。
这些守城武器,一半就是半天云所存,一半来自沿途各个城池。
一万精锐经过近一个月操练、磨合,战力飙升,矗立于各自的岗位上,士气高昂,气冲斗牛。
登临身着重甲,在他身侧,还站着两名身着重甲的战士。一名战士身材纤细,所穿重甲构造与其他战甲不同,彰显女性身体特点。这套重甲原本是半天云为自己打造,现在则属于刘玉娟。
另一名身着重甲的战士则以铁甲覆面,看不清容貌,只能透过面甲,看到一双亮若星辰的双眸,他就是百里追星。堂堂五宗雷灵强者甘愿沦为普通战兵,于俗世战场厮杀,恐怕会让无数人间仙界修者惊掉眼珠子。
因为五宗信约,百里追星将不能使用雷灵仙术,全凭肉体厮杀,他是元力修者,肉体虽然比普通人强,那也只是肉体,不是铁躯,就算是精铁铸造,在残酷的大军厮杀中也不够看。
这可不是百姓们敬仰的强大之仙应该干的事。刀剑无眼,若被那些凡俗的敌军士兵杀了,那可就真的死了。
然而,每一个人均有心中坚守,登临有之,龙思思有之,百里追星亦有之。
元帝那句“天之将倾,山河鬼哭”,深深打动百里追星。他热爱这片山河,因为这里也是他的家乡,堂堂帝皇,敢为此山河付出生命,人间仙界一修者,不该做些什么吗。
既被百姓尊称为仙,对百姓之苦难无动于衷,只顾追求长生,这又与破庙中那些烂木头有什么区别。
没有国的仙,即便实力在强大,也只是不知来处,没有归处的可怜虫罢了。
“啾——”天空中传来嘹亮的鹰鸣。
“启禀少帅,兀那先头部队已到达十里之外。”司马鹰报告。
龙思思闻言,轻轻放下手中一张破旧羊皮制作的信笺,这是探子刚传回来的情报。她的嘴角弯起一抹好看的弧度,说道:“兀那太小看咱们了,不吸取无定河一战之教训,不改变军略,依然让骑兵护送攻城辎重部队做先导,”她看向登临,“登临君,如此大礼,我们是否收呢。”
“怎可无视。”登临的眸子闪过冷光,“传令,重甲军于南城门集结。”
一个时辰后。
地平线处传来隆隆之声,仿佛闷雷,目力所及,可见尘土飞扬,接着,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乌压压的骑兵从地平线冒出来,如洪水一般卷向龙堡。
这支骑兵部队全是匈奴骑兵,——皮袍、亮晃晃的马刀、短弓以及高大的匈奴战马,他们就是匈奴将军拓跋赤虎所率领的三万匈奴骑兵。
这支骑兵部队虽不如拓跋博斤的匈奴王帐骑兵精锐,但随五胡联军南征北战,纵横中原,战斗经验更丰富,气势也更加彪悍。
匈奴骑兵当然不会傻乎乎来撞龙堡城池,而是结成军阵,驻足于距离城墙两里许的平原,对龙堡形成压力。此等距离,即便是最强的床弩也不能射击,却又是骑兵最佳的冲击距离。
一炷香后,另一群黑压压的军队出现。这只军队数目不到一万,士兵不是手持刀剑的战士,而是鹰鼻短须的西域人,他们驾驭着由牛马牵引的车子,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从高空俯瞰,就似蚂蚁搬家。队伍中还有许多衣衫褴褛的奴隶,随车步行,他们都是苦力。
这只部队,就是五胡联军中大名鼎鼎的工兵部队。西域诸国的工程技术领先中原,尤其制造的攻城武器,非常犀利,五胡联军的工兵部队就是源于西域。
汉帝国军队大多为步兵,擅长守城,五胡联军使用异域工程技术制造的武器,在攻城战中造成巨大杀伤,也是汉帝国在中原战事中军事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兵部队的防御力几乎为零,除去他们制造的工程武器,其战力也可忽略不计,为何兀那会让他们与骑兵部队组成先锋部队?
这是兀那应对攻城战时常用的战术,让匈奴骑兵护送工兵部队做先锋,先期抵达计划攻打的城池。工兵就地制造攻城武器,骑兵守卫在侧。
那么,城池中守卫的守军只有两种选择,第一,就是冲出城池,攻击工兵部队。这无异于以卵击石,出城的突击部队,均会成为匈奴骑兵的屠戮对象。匈奴骑兵擅长平原作战,不擅攻城,如此,可以将之战力发挥出来。
如果守军不选择突击,那只剩下第二个选择了,就是眼睁睁瞧着无数狰狞的攻城武器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打造,这种慢慢步入绝望的状态,对士气的打击极大。
在过往之战中,帝国守军将领均可看破此战术,却又无计可破。兀那使用此战术,攻城略地,战无不胜。
楼主的话:最近,有书友对一些细节提问,例如,龙思思如此聪慧,为何燕京城汇聚如此多难民,没有让他们开荒?
首先,感谢书友的热心,能看得如此细,提出如此细的问题,证明是真正看了本书,关心本书的。
接下来,楼主来回答问题吧。帝国初创篇的历史背景是五胡乱华天下大乱之时,因为五胡联军攻伐中原,北疆得以保全,也仅仅是保全,并不算太平。三害肆虐、流民蜂拥,就是北疆写照。书中介绍过,燕京中的难民由中原流民和北疆失地农民组成。注意书中的两个细节,第一是登临和百里追星初次相见的那个荒村;第二,是登临和龙思思从燕京逃出时露宿过的荒庙。这两处就是难民汇聚原因的缩影。
本书力求写的精彩,就不想在民生方面多费笔墨,着重玄幻、史诗战和人物刻画。后面还会有楼主自认不错的新元素出现。
本书历时两年,目前已有160万字,如此速度,楼主无数此汗颜,但着实无奈。因此,书中存在一些不合理或遗漏的地方,也欢迎各位书友继续指正。
最后,楼主携登临、天天、龙思思等谢谢书友们的支持,特别感谢每晚坚持签到鼓励楼主的书友,没有你们的支持,楼主走不到现在。
兀那这次攻打龙堡,当然不会舍弃此战术。通过五胡联军的情报网,他也知悉龙堡的实际军力,仅仅是匈奴骑兵数量的三成。如果那位少帅够蠢的话,率军出城突击,拓跋赤虎绝对会让其有来无回,如此,大军未至,龙堡之战就结束了。
如兀那所料,登临会率部突击,但结局绝不是兀那料想的那样,因为,他始终认为,无定河之战是拓跋博斤中了汉人诱敌深入的圈套,对那支神秘的重甲步兵嗤之以鼻。
重甲再现
三万匈奴骑兵列于工兵部队的西侧,排列成整齐的冲击阵型,三万人马刀剑出鞘,在阳光下闪着光,连天接地,就如无尽海洋。
匈奴骑兵的军阵非常整齐,三万双眼睛虎视眈眈注视着龙堡。
匈奴骑兵甲天下,尤其是这支骑兵部队,跟随兀那南征北战,屠戮无数。骑兵部队随羯人出战,受羯人嗜血习性感染,许多人都吹过人肉,双目中流转的光芒,就似蛮荒凶兽。
工兵部队在距离龙堡两里半的荒原从容展开,如此距离,是在龙堡配备的床弩射程之外。龙堡之外的荒原地势平坦,不但有利于骑兵突击,也利于工兵架设攻城武器。
工兵部队扎下营寨,燃起一堆堆篝火,一柱柱黑色的烟直冲天际,人嚷马嘶间,无数物资被逐次搬下车子。工匠和苦力们忙碌起来,或挖土坑,或搬运材料,或抡锤搭建,乒乒乓乓敲击声如雨。
这些来自西域的工匠对搭建工程武器非常熟稔,不到半个时辰,十余座远程投石机便显现雏形。投石机旁,无数小型工程器械就似一只只奇形怪兽,也正在被构建。
是时候了。登临对龙思思点了点头,将铁质头盔戴在头上,扛起两把巨型横刀,与刘玉娟、百里追星大步走下城楼。
“传令,开城门,诸位将军各归司位,弓箭手与城防军做好准备,防止敌人偷城。”龙思思果断的下达军令。
“遵军令。”将军们飞奔而去,将军令火速传达。
城墙上的士兵或持弓立于城垛之后,或聚集于城防武器之侧,紧张戒备着。许多人的目光投向城墙内伫立的一个个重甲战士。
重甲战士静默无声,手持战刀,仿佛一尊尊铁铸雕像,唯有一股股呼出的气体在虚空中凝结成雾,显示其为活物。
“咚咚咚——”龙堡响起战鼓之声。龙堡拥有三座城门,随着战鼓声,三座厚重的城门发出令人牙酸的轮轴转动声,被军中力士缓缓推开。
两千重甲战士从三座城门中整齐步出,铁质战靴踏地,发出整齐的哗哗声,声传数里。
匈奴骑阵处。
“大将,我们该如何做?”一侧的副将问拓跋赤虎。他们身后,三万大军的呼吸逐渐粗重,士气正在升腾。两千汉人步兵与三万骑兵相较,无论是队伍规模还是视觉冲击力,都相较甚远。在匈奴骑兵眼中,这支汉人步兵不过是披着铁皮的羔羊。
羔羊就是羔羊,就算长了一身龟壳,依然是草原野狼的食物。
拓跋赤虎眯着眼,遥望无双重甲军,前些时日听到的流言在他脑海中掠过。拓跋博斤率两万王帐精锐,被一支汉人军队杀得全军覆没,汉军主力,就是一支人数不多的黑甲步兵,统帅亦是无双少帅。
流言,都是流言!汉人项来诡计多端,拓跋博斤喜功冒进,中了汉人的圈套!拓跋赤虎强烈的匈奴自尊心自动寻找答案,此答案,也是五胡联军统帅给出的官方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