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


  由于93团为者阴山拔点作战的主攻团,何其宗在检查战前准备时对该团就非常关注,多次到该团各营视察,其中3月23日到93团3营检查工作时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很值得回味。

  当检查组一行人刚到3营时,副营长张学奎一见面就对何其宗突然冒出一句:“‘三号’首长,这次打者阴山,我们是死定了!”

  因1979年对越还击作战中何其宗与该团干战生死与共,建立了很深的信任度和感情,现在虽然已是副军长,但大家对他还是敢讲真话,再加上副营长都是要带主攻连打冲锋的,这些把生死都置之度外的人说起话来往往口无遮拦。

  何其宗马上反问:“为什么这么没有信心?”

  张学奎说:“这次我们营是打助攻,而助攻方向往往是敌人的主要防御方向,是强点。上级把炮火支援全部放到了主攻方向,我们只有自己的那几门小炮,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了。不过,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发扬不怕死的精神,完成战斗任务!”


  何其宗认为张学奎说得有道理,虽然我军进攻作战强调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与主要攻击方向,但也应兼顾次要方向。他又想到很多越军指挥员都在我国受过培训,对我军作战方式方法都比较了解,特别是进攻作战冲击发起前的炮火准备的规律更是了解得很准。和对手作战既要斗勇,更要斗智,我们何不利用敌人的这个特点打破常规,巧妙地计划炮兵火力呢?

  于是,他向31师指挥员建议,在对主要进攻方向的目标实施火力急袭两次后,炮群火力转移到助攻方向,实施一次火力急袭,而后转向主攻方向再次火力急袭。这样,就可能形成在主攻方向上敌人以为我军火力准备两次就要冲击而占领阵地,我军回头火力可以大量杀伤敌人。而在助攻方向,要求3营在一次火力急袭后马上发起攻击,敌人则可能以为我军还要二次火力急袭,不敢出来占领阵地而利于我军突破。

  正是这一神来之笔对实战取胜起到了很大作用。进攻发起后,步兵第3营在我军炮火急袭后立即发起冲击,在主攻方向受挫的情况下,大胆向纵深发展,使助攻方向发展顺利,不仅攻占了敌指挥所,而且从侧后接应1营拿下1250高地,实际上起到了主攻营的作用。

  根据昆明军区指示精神,“两山”作战应以炮火打击和兵力攻击也就是“拔点”的两种方式进行,并规定:为了隐蔽企图,进行炮火打击的行动代号为“14工程”,兵力“拔点”的代号为“17工程”。


  1984年4月2日上午10时40分,我军同时向“两山”的越军开炮,各种不同口径火炮开始怒吼,大地在颤动,一团团烟雾腾空而起,一发发炮弹“哧哧”地飞向越军阵地。“14工程”开始了!

  “14工程”持续近一个月,有点儿像1958年的金门炮击行动,目的是以炮击的方式打击敌人阵地,消灭有生力量,牵制敌人行动,支援柬、泰斗争。

  为保证“14工程”奏效,11军作战指导小组组长何其宗非常关注炮击的效果。下面有他亲笔写的几篇日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工程的概况及何其宗对“14工程”的指导。
  
  【何其宗作战日记手稿】


  何其宗日记(1984年4月2日 晴)

  “14工程”今日开始,按计划实施,效果看来不够理想,但也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好的方面,100毫米以下火炮比大口径火炮效果好,给敌以一定的打击,如摧毁了房子,给对方人员一定的杀伤。特别是16号高地效果更好。同时也摸索了敌人防御火力计划的一些规律,发现了一些炮兵阵地,为下一步炮击提供了一定条件。

  今日不足之处:一是观察。一方面受天气影响,一方面协同差,没提供什么情况,相反还干扰了指挥员一些决心。二是对敌反炮击研究不够。应了解到敌早已有炮火反击的思想,我一射击,敌二至三门迫击炮就反击,这样反映了他们利用我炮击声音,使我不易发现他们的阵地的心思。三是我炮兵反应慢。常发现一个目标准备歼灭时,由于反应慢,目标消失了还没打出去。四是炮击不准。大口径火炮上午大多数都未击中预定目标。这些问题都是明日炮击分队要注意的问题。

  我还感到:没从“巧”上打出水平来,到底是以什么为主?是以歼灭敌人还是摧毁房屋工事为主?重点不明确。我认为还是以歼灭敌人为主,压制敌炮火,主要与敌人炮兵做斗争。最好虚实结合,单发试射,而后集中火力压制。总之,要在“巧”字上下功夫。但这基本条件是要准,没有准也就打不了巧。这是方法问题,若执行时走了样,也达不到目的。这同我们做工作一样,要有一个基本条件,才能谈其他。这是需注意的问题。


  何其宗日记(1984年4月3日 晴)

  炮击第二天,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昨日炮战情况,根据敌用炮的规律,改善了我观察配系,采取了新的打法,即单炮“引”(可打出诸元数据)诱敌炮射击,而我大部炮兵预先标定好射击目标,发现敌反击的炮兵立即射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战果比昨天大,弹药还减少了。

  这一战术的运用,一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对我有利时(精度好、可视度好)统一组织协同好,发挥整体威力,既准又巧又快。二是在打得准的情况下,才能打得巧。准是巧的基础,巧是准的发展。只准不巧,收效不大。只巧不准,达不到目的。三是炮兵观察配合协同好。四是指挥果断、及时、正确,不能盲目打,要掌握好时机。五是分片包干,实施责任制,没有大的变化各自对责任区域射击。任务明、精度高、效果好。

  这些我们都要认真总结,研究提高。敌也在变化,我们要随时分析研究,掌握新情况,而量敌用兵,就能在炮战中掌握主动权。


  何其宗日记(1984年4月4日 晴)

  今是炮击第三天,双方根据两天的战况,敌方使用了大口径火炮、冰雹2式火箭炮和75加农炮。我们今天在组织形式上没昨日好,主要是轻敌。以为昨日击毁敌人较多,虽也估计敌会以大口径回击,没想到这样快。加之敌炮击中我通信线路,使指挥中断了一些时间。由于前观和阵地及指挥方面不足,效果没有昨日大。

  从今天炮击看,我必须知道以下几点:敌使用何种炮?以便知其性能。敌炮阵地在什么地区?多大兵力?敌采取的是什么战术手段?指挥员只有了解这三个问题,才能量敌用炮、用弹。作为指挥员,一定要头脑清醒,要分析各方面情况,做出结论,才能为下一步定下正确决心。

  一名指挥员,尽管要让部队少伤亡,但不等于应该做的而不努力去做。如前观问题,它与炮击有直接关系。炮前观所距敌越近,观察越清,指点炮击越准。前观要最大限度地靠前到应该的位置,观察敌情,指示目标,以完成任务为前提。

  另想到一个问题,如在拔点作战时,是否可采取提前两至三天炮击,打我拔点的计划目标,造成敌麻痹,达到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怎样来组织指挥好这种形式?还需要探讨。


  何其宗日记(1984年4月6日 晴转阴)

  今再去杨万了解炮击情况,由于天气雾大,无法观察敌情目标,故用游动炮击进行射击。效果基本还可以,但其具体方法还需研究。通过几天炮击看,必须注意两方面问题:

  一、对敌情的了解。必知敌使用哪些炮种,可要知炮的性能、使用原则、射击的地域,必尽全力查明敌炮阵地位置,这是能歼敌炮兵的关键,并要认真研究敌炮兵战术特点,从而摸索其规律,以便采取对策。

  二、我炮兵必须加强侦察、观察力量,努力查明敌炮阵地、弹药库,这是打好仗的前提。

  三、构筑好阵地,提高射击精度。

  四、有一套缩短指挥程序的指挥方法,集中与分散指挥要解决好,才有利于快速反应、不失战机。

  五、协同要解决好。总之,我们要在“准”和“快”两字上下功夫。“准”是观察目标准、打得准,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要求快,使准产生更大效果。


  何其宗日记(1984年4月7日 阴)

  今又去杨万,炮击规模小,敌反击弹数比昨日少。从技侦得知:越进入高度戒备,可能与越侵柬有关。如果是这样,一是炮击要加大,二是可能要拔点。我们需做些准备,需抓紧步兵进攻训练和方案的修改。
  
  【越军炮兵部队使用的BM-21火箭炮】


  从1984年4月2日开始,我军向老山、者阴山地区的越军发起猛烈炮击,代号“14工程”。在持续近一个月的炮击中,我军火炮怒吼,大地颤动,可谓万炮轰越军。

  从何其宗的战场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对“14工程”非常关注,不断了解作战情况,并认真分析,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对执行作战任务的部队进行指导,并在指导中能抓住关键点。

  一是炮兵观察问题。

  部队开始由于担心人员伤亡,不敢让炮兵前进观察所太靠前,但在时常浓雾弥漫的山岳丛林地带,观察所是炮兵的眼睛,距敌太远肯定难有好的观察效果。所以他在日记里提到:没有提供什么情况,相反还干扰了指挥员的决心,是有所指的。

  “14工程”开始后的一天晚上,大约9点,31师报告在敌方纵深内一个地方发现敌人一个车队的灯光,疑似兵力调动,请示炮群火力集中打击。何其宗觉得,夜间灯光大开的集群运动,不符合越军作战的特点,加之从敌情通报中得知,越军为了与我军炮兵做斗争提出迷惑作战的指示,其897团就曾指令25营在离实际炮兵阵地1公里外的地方,用地雷爆炸形成的假炮击声音,使我军造成误判。因此,何其宗要求31师要在确实把情况弄清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集群火炮。
  
  炮兵部队前沿观察所,是炮兵的“眼睛”


  但31师还是对该地域采取了覆盖式的火力打击。者阴山打下来后,何其宗派人专门找到这个地方,却没有发现任何车队被打击的痕迹。后来,炮兵观察所不断靠前,观察哨推到距敌阵地很近的地方,才使我炮兵的眼睛由远眺变为近观,大大提高了我火炮命中精度。

  二是打击目标以什么为主。

  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还是以摧毁敌人的阵地工事或房屋为主?何其宗认为,为给下一步攻坚拔点创造条件,可以对一些观察清楚的敌人阵地工事进行摧毁,但更主要的是要打击敌人的炮兵,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三是要善于“巧”打。

  何其宗提出,我军虽在炮兵的质与量上都对敌占有优势,是“杀鸡用牛刀”,但也不是光靠蛮力,牛刀杀鸡也要讲究“巧”。要做到巧打,就要研究敌情,掌握敌人的作战规律,敌变我变,因敌用巧。

  他不仅在指导“14工程”中要求部队处理好“巧”与“准”的关系,考虑到即将实施的“17工程”,他也提出设想,就是在日记里提到的:“另想到一个问题,如在拔点作战时,是否可采取提前两至三天炮击,打我拔点的计划目标,造成敌麻痹,达到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31师师长廖锡龙也有这样的思路,于是就导演了一出好戏!

  1984年4月17日晚,在接敌路线的新寨至长田的公路上,汽车灯光忽明忽暗,马达声震耳,山间手电闪闪发光,附近大小村寨的狗群更是狂吠乱叫。4月18日5时,炮兵对者阴山敌人阵地开始轰击,山下枪声大作,步兵吹响了冲锋号。引起山上越军的惊恐,慌乱地占领阵地,炮兵也开始还击,各种枪炮声响成一片。闹腾了一阵,我军又偃旗息鼓,没有了任何动静。

  实际上,车灯和手电筒灯光都是部队派出人员来回跑动故意显示的,马达声是一台柴油发电机发动的声音,狗叫则是把狗拴住用棍子打的。过后得知:越军指挥官在我炮击时忙向后方请求炮火支持,遭到上司的训斥,责怪山上的越军过早地暴露了火力。
  不规律的炮火打击和一定的兵力佯动,对迷惑和麻痹敌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1军炮兵群对者阴山守敌进行炮击


  “14工程”实施近一个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共毙伤敌208人,摧毁敌57加农炮三门,82迫击炮3门,12.7高机3挺。摧毁敌地堡7个,掩蔽部1个,军车23台,营房13栋,弹药所2个,地雷120余枚,观察所1个,通信机、电台、电话机20余部,军需物资30余吨,发现并压制敌炮兵阵地8个,观察所1个,破坏掩蔽部3个,坑道1个。

  炮击作战消耗了越军,打击了者阴山地区越军的嚣张气焰,也进一步查明了越军防御部署特别是炮兵阵地位置等情况,为拔点作战创造了条件。

  “14工程”取得预期效果,“17工程”也箭在弦上。但在只拔老山,还是老山、者阴山都要拔的作战目标上,因与大局相连,军委和昆明军区的决策一直没定。这让准备已久的11军官兵心怀忐忑。
  
  者阴山主要阵地示意图


  从1984年4月2日开始,我军向老山、者阴山实施持续近一个月的炮击,代号“14工程”。“14工程”取得预期效果,拔点作战“17工程”也箭在弦上。但在只拔老山,还是老山、者阴山都要拔的作战目标上,因与大局相连,军委和昆明军区的决策一直没定。这让准备已久的11军官兵心怀忐忑。

  1984年4月下旬,军委根据国际斗争形势,指令昆明军区进行边境拔点作战,老山、者阴山一起拔!

  4月25日,昆明军区张铚秀司令员到31师93团视察,传达军委实施拔点作战的指示,亲自给93团官兵做战前动员。
  
  昆明军区张铚秀司令员作指示


  4月27日,昆明军区谢振华政委到92团视察并作重要指示。副军长何其宗向谢政委汇报了当面敌情和31师拔点作战的决心部署:

  者阴山地区有越安明县独立第3营、县队第6连、105公安屯、887团5营(欠6连)、特工第21营一部及安明县军事指挥部侦察队、青年冲锋队等重兵据守。1052.4高地、1142高地、1250高地、11号、41号高地为越军主要防御支撑点,均筑有三至四米堑壕,部分有掩盖,并有100余个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工事和土木结构地堡、掩蔽部,均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

  1142高地北侧有一道宽两米深一米八的交通壕直通1250高地,可机动兵力、兵器和通行骡马。在各据点设有种类多、密度大的防步兵雷场,一列桩铁丝网及陷阱,构成了多层障碍区,形成坚固的阵地防御体系。

  越军在者阴山各高地均配置了82迫击炮、60迫击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40火箭筒、苏制冰雹单管火箭等轻重武器。形成了正倒、侧斜、远近、明暗相结合的多层次火力网。


  针对者阴山之敌情况,陆军第31师的进攻决心部署是:师配属军炮团(欠3营)、军坦克团一个排、军炮兵指挥连气象排,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从1250高地和1052.4高地北侧突破。主力向1250高地、1142高地、新寨方向实施主要攻击。

  一部兵力向1052.4高地、929高地攻击。一个营向1171高地、1242高地、1185高地实施穿插。采取两翼突破、向心攻击、穿插分割、边围边歼的战术手段,首先攻占1250高地、1052.4高地、1185高地,而后依托三点,居高临下向1142高地、柴山堡、新寨攻击。
  

  具体部署是:

  步兵第93团加强91团100迫击炮连、师工兵连(欠一个排)、师防化连第3排(欠9班)、4排、喷火第14班、15班、军坦克连1排,担任主攻。在1250高地北侧树林至11号高地西北侧无名高地占领进攻出发阵地,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在9号高地和1250高地东北侧突破敌防御,主力向1250高地、1142高地、新寨方向实施主要攻击;

  一个营沿1171高地、1242高地、1185高地向柴山堡方向穿插,依托1185高地,占领有利地形,形成对内对外正面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一部兵力在26号高地展开,向24号高地、柴山堡方向攻击,在92团协同下全歼1250高地、1142高地、柴山堡、新寨地域之敌。
  
  1984年4月30日,92团4连3排向929高地机动途中


  步兵第92团(欠1营1连、3连和机枪连,3营7连、8连、9连和机枪连)加强师防化连4班、喷火13班,担任助攻。在995.5高地西南侧、12号高地西北侧占领进攻出发阵地。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在995.5高地东北侧突破敌防御,向1052.4高地实施主要突击。一部兵力沿12号高地、14号高地、15号高地向1052.4高地、929高地攻击。

  一个连沿1047高地、863高地向662高地、39号高地穿插,占领有利地形,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一个连在929高地北侧展开,沿36号高地向918高地、柴山堡方向攻击,配合93团歼灭柴山堡、新寨之敌。

  92团1营(欠2连、炮连)、3营(欠炮连)为师预备队。配置在牛山坡、龙牛地区。攻击发起后1营沿那社、204号高地路线向前机动,随时准备支援93团和92团2营战斗。3营准备担任防御作战或执行临时作战任务。


  师炮兵群由两个炮兵分群编成。第一炮兵分群由师炮兵团122榴弹炮1营、2营,85加农炮一个连,107火箭炮一个连,130火箭炮一个排编成,在新寨、安拉、西牛堡公路地域占领发射阵地,群指在1120高地开设。

  第二炮兵分群由军炮兵团(欠85加农炮营)编成。在西牛堡、光浪地域占领发射阵地,群指在1120高地开设。


  高炮营第1连分别在西牛堡、1120高地、桂林占领发射阵地,负责师指挥所、炮兵群和后指的对空安全。

  师指挥所在1118高地,观察所在1043高地,师后方指挥所在铳选开设。

  何其宗在汇报完决心部署后对军区首长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战前的各项工作都做得比较充分,部队士气高,求战心切,能打一个漂亮仗。无论哪方面我们都占绝对优势。兵力兵器对比:炮兵4︰1;82迫以上我160门,敌40门;兵力对比6︰1,我40多个连,敌8个连。”

  1984年4月28日,陆军第14军发起了老山拔点作战,只用了5个小时,便攻占了老山主峰,取得了毙伤敌人800多人的战果。但我方伤亡也较大。

  昆明军区指示11军,者阴山拔点作战在4月30日实施。


  昆明军区指示11军,者阴山拔点作战在1984年4月30日实施。

  11军作战指导小组立即会同31师召开作战会议,在会上,首先传达了军区的决定和首长指示,研究确定了者阴山拔点作战开始时间。会上决定:

  1.炮火准备时间:5时50分开始,6时40分部队发起攻击。

  2.决心部署、攻击方向按原方案不变。

  3.进一步做好战斗准备。

  何其宗最后说:“军区首长的指示和14军的战斗对我们是一个鼓舞,对部队开进动员时,把军区首长的指示传达下去,向14军学习。
  
  何其宗(左四)在前线与侦察兵研究敌情


  “协同问题再次进行明确,通信线路要再次好好检查,炮兵攻击当天能不能不试,你们考虑。要加强组织纪律。炮火准备情况军炮团参谋长要亲自检查。阵地管理要特别强调按规定办事。今天晚上一定把前运物资运上去。

  “从现在起,必须强调‘服从命令听指挥’,凡规定什么时间完成的任务必须按时完成,没有按规定办事的,要追究责任。

  “老大哥14军5个小时拿下老山,你们要和14军比速度、比战果,要向他们学习,打一个代价小、战果大的歼灭战、漂亮仗,打出国威、军威,为祖国争光,为军旗添彩增辉!”

  在军指挥所里,何其宗看着外面的天气若有所思。自部队来到杨万地区近一个多月以来,很少有晴天,大多时候作战地域都被浓雾笼罩,雨天也很常见。根据天气预报,杨万地区这几天都有雨,这对部队接敌运动肯定会造成麻烦。

  特别是主要方向上的部队,因要开辟通路,战士的携行量都很大。为隐蔽作战企图,部队要在夜间接敌,如果遇上雨天,会不会出现意外情况呢?能不能让部队提前接敌,在白天利用迷雾做掩护一样可以做到隐蔽行动。想到这里,何其宗马上把作训处处长郭伟涛找来,让他去和31师师长廖锡龙协商。廖师长考虑计划已定,不宜再做调整。


  1984年4月29日19时40分,步兵第93团从包包上、铳选、红朝洞出发;步兵第92团从中铜厂出发,分别向进攻出发阵地开进。

  这天从早晨到下午,者阴山都笼罩在大雾之中。晚上,天果然下起了大雨,在能见度很低的夜晚和泥泞中,负重潜行的部队行动缓慢,到了4月30日5时50分,很多分队都没能按时到达进攻出发阵地。31师指挥员不得不请示炮火准备推迟30分钟。30分钟后,仍有分队没有到达指定位置,有的分队指挥员甚至用明语报告了困难情况,炮火准备只有再推迟20分钟,11军均回复同意。

  6时40分,随着一声“放”的口令,两个炮群不同口径的火炮对着者阴山山上各自区域的目标射击,万炮怒吼,大地在颤动,一团团火光映红了天空,一发发炮弹落在越军头上。

  93团1营利用我炮火准备的掩护开始开辟通路,由于雨天路滑夜暗,部队行动不便,部分开辟通路器材没能到位,1营只在1250高地北侧开辟了一条通路;92团2营在995.5高地北侧和1052.4高地北侧各开辟了一条通路。两翼穿插分队分别从1171高地、1047高地向预定目标穿插。7时10分,92团2连攻占39号高地。7时20分,93团4连攻占1185高地和1216高地,5连沿1185高地向26号高地攻击,基本达成了对越军安明县独立第3营的合围态势。


  7时22分,我炮群在对93团主攻方向实施两次火力急袭后,向93团助攻方向的敌阵转移火力,3营副营长张学奎发现我军炮火压制效果非常好,敌人障碍物设置不多,当机立断,立即指挥9连变破障队为突击队,利用我炮火急袭的效果,踩着炮击后的弹坑对敌发起冲击,很快就突破了敌人阵地。

  93团1连,92团6连、5连也利用炮火准备效果发起冲击,先后攻占1052.4高地、14号高地、9号和8号高地。

  7时30分,我炮火延伸,各部队全线发起攻击。93团1营由于只开辟了一条通路,攻击兵力展不开,最前面攻击的兵力只有3人,在敌人猛烈火力的阻击下,进攻受挫。

  7时40分,敌105公安屯、877团5连及青年冲锋队约一个连的兵力,在其炮兵和高机、重机火力的掩护下,沿41号高地西北侧山脊、680高地东北侧山脊两路向39号高地连续发起两次攻击,企图增援者阴山地区守敌,均被92团2连依托39号高地有利地形击退。92团打退敌人反扑后,进入662高地西南侧,并向41号高地发起攻击。


  8时46分,93团5连攻占26号高地,对柴山堡、新寨之敌形成了四面包围。

  9时整,敌约三十余人,从42号高地成两路分别向662高地、29号高地攻击,企图从右翼解柴山堡之围。92团以猛烈的火力粉碎了敌人的增援企图。93团3营加快了向1142高地的攻击速度,9连和8连一部于9时15分攻占该高地,摧毁了敌营指挥所。92团4连攻占918高地,彻底切断了柴山堡之敌的退路。

  10时30分,93团5连攻占柴山堡、新寨。8连攻下1142高地后,见1营还没攻下1250高地,便主动从侧后向1250高地发起攻击,该高地此时已成为敌人最后的据点。

  敌877团一部进至26号高地东南侧公路一线,企图增援1250高地。93团6连一部占领26号高地,4连一部占领1185高地西南侧无名高地,前后夹击增援之敌,毙敌54名,俘敌两名,粉碎了敌人的增援企图。
  
  【31师93团二连突击排向10号高地北侧发起冲击】


  93团1营经过调整进攻部署,在3营8连的配合下,突破了敌人阵地。12时15分,9连首先攻上了1250高地主峰。至此,我军已全部攻占越军骑线据点。而后,部队进入搜剿残敌,进一步扩大战果阶段。至16时,转入稳定防御态势。

  
  【1984年5月1日16时15分,93团2连向江利运动】

  5月1日,为进一步打击敌人,稳定防御态势,经报请军区批准,步兵92团以两个连的兵力对越南江利105公安屯屯部发起攻击,经一个多小时战斗,干净利落地摧毁了105公安屯。

  者阴山拔点之战,共毙敌大尉以下550人,俘敌18名,缴获60毫米以上火炮19门,各种枪支151支及大批弹药物资,实现了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战果,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攻占者阴山后,何其宗副军长在一线部队了解情况】

  1984年5月2日,何其宗按照他一贯的及时抓第一手资料的理念,踏上了硝烟未烬的者阴山。他用了四天时间,几乎走遍了所有的重要高地,在战壕里和一线部队的官兵座谈。

  在93团1营,为了搞清主攻方向发展慢的原因,他既和营指挥员了解情况,又和战士、班长开座谈会,听取了7个班长的意见。从这些第一线的指战员口中了解到,之所以发展慢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在接敌运动时对困难估计不足,在雨天夜暗负重的情况下没能及时进至进攻出发位置,在开辟通路时器材也没到位,以至于仅开辟成功一条通路,而要实施有利的进攻,一个连在一个方向上至少要有三至四条通路,兵力才能展开(注:杨占祥参谋载《阵中日志》载:全营只开辟了一条通路,进攻部队都挤在这一条通路上,最前面只能展开3个战士战斗)。

  二是步炮协同不好,步兵冲击没有充分利用炮火袭击的效果。何其宗听了几个班长的发言后说:“冲击时,要充分利用炮火效果,抓住时机冲击,那天就差那么几分钟,要是快三五分钟,可能不至于被阻那么长时间,战斗也不至于拖几个小时。”

  三是伴随的直瞄火器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虽然炮火准备时,我军大炮对敌造成有力的打击,但冲击发起后敌人的火力点对我冲击部队造成很大威胁,由于大雨和迷雾,直瞄火器基本找不到瞄准点。何其宗最后鼓励大家时说:“在阴雨雾天的恶劣气候条件下,直瞄火器没有用上,全凭冲锋枪、手榴弹冲击突破敌阵,这是一个英勇的攻坚仗!”


  在93团2营,听完营长汇报后,何其宗充分肯定了93团2营穿插的成功。他说:“2营在这次拔点战斗中圆满完成了穿插任务,这是2营全体同志积极努力的结果,你们的穿插行动对全歼者阴山地区之敌起到了重要作用,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但不能骄傲,要谦虚谨慎,打得好更要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者阴山8号高地,93团以机枪火力支援步兵分队】

  在93团3营,何其宗肯定了营长杨长路、副营长张学奎根据战场情况,果断变破障队为突击队,充分利用炮火掩护发起冲击的灵活指挥。也赞扬了9连连长张海银率部英勇战斗,连克敌人几个山头的不俗表现;对8连能主动策应团主攻方向战斗,从侧后攻击1250高地的大局意识更是大加赞赏。他说:“把助攻打成主攻,张学奎那个牢骚没有白发!”


  在92团1营,何其宗对2连在进攻者阴山战斗中如钢刀一般最早突破敌人阵地39号高地,打退敌人反扑;穿插到位,合围柴山堡之敌;干净利落地消灭越军105公安屯的连续作战作风给予极大肯定,鼓励他们好好总结作战经验。

  5月10日,何其宗召集者阴山作战指导小组开会,要求对这次拔点作战做出总结,找出经验和教训。他根据自己的总体把握和这几天下部队的调查座谈,提出此次作战的10个特点。

  1.进攻这样的敌人属对山岳丛林地坚固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敌工事构筑完备,障碍设置完善,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敌人的防御设施比较坚固。因此,战斗比较艰苦,是一次硬仗。

  2.作战中我们贯彻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我与敌之兵力对比为3比1,一线攻击分队达到4比1,火器特别是大口径火炮对比更具优势。这样的绝对优势从哪方面讲都具备了打漂亮仗、歼灭战的条件。


  3.进攻是在有较充裕时间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

  4.攻击手段采取多点突破、穿插迂回、达成合围,速决全歼。战斗中不墨守成规,助攻发展快,主攻速度慢,助攻当主攻打,审时度势,灵活机动。

  5.炮击与拔点相结合。充分利用了“14工程”的成果,这是此次拔点作战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经验,要很好地总结。

  6.密切协同。不仅步炮、友邻、通信协同都比较周密,长时间的准备也是密切协同的一个重要条件。
  
  【收复者阴山后,92团在18号、20号高地做好防越军反扑准备】


  7.组织指挥正确。战斗中师、团、营、连各级指挥、各时节的重心把握得好,指挥果断、灵活,情况处置正确。

  8.战斗作风顽强。战斗中,部队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献身精神。有物质而无精神是不能发挥优势的,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

  9.政治工作有力。政治动员,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搞得深入扎实,激发了广大官兵爱国热情,鼓舞了部队士气。

  10.后勤保障有力。作战物资充足,准备充分。
  
  【收复者阴山后,何其宗到阵地一线调查情况】


  何其宗认为,者阴山拔点作战的胜利,军事指挥上固然起主要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因为者阴山之战既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31师政委喻忠贵狠抓战前战中的政治工作也是可圈可点的。
  
  【11军31师93团5连二排排长马平(左一),在1984年4月30日者阴山拔点作战中壮烈牺牲,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在战前,由于作战受大形势制约,部队长期处于备战状态,但又不知仗会不会打,什么时候打,致使部队产生焦躁和懈怠情绪。喻忠贵政委就多次召集部队政工干部,研究部队干战的思想情绪情况,有针对性地在部队开展国际主义教育和军人责任教育,讲清形势,明确责任,提出要树立“养兵千日不懈怠,用兵一时当英雄”的观念;

  大战在即,喻政委更是紧抓部队的战前动员工作,指导部队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爱国教育和仇敌教育,激励官兵的军人荣誉感,鼓舞部队作战士气;在战中,喻政委也密切注意部队的作战动向,了解部队士气,要求政工干部、党员在战斗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正是因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部队才能在作战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奋战,涌现出很多英雄集体和个人。


  例如,步兵第93团2营,在作战穿插中,排除万难,边打边插,插得神速,打得勇猛,先后攻克17个高地,毙敌167人,为配合主力全歼者阴山守敌起了重要作用,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5连被授予“者阴山穿插英雄连”称号。

  93团9连,在进攻中猛打猛冲,快速穿插分割,连续攻占四个高地,直捣敌营、连指挥所,毙敌66人,其中上尉教导员、中尉、少尉各一人,战后被授予“者阴山英雄连”称号。

  92团2连在战斗中,克服各种困难,闯过敌人雷区,像钢刀一样,穿插到预定位置,切断了敌人退路,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守住了阵地。彻底摧毁了敌105公安屯,毙敌大尉以下19人,战后被授予“者阴山钢刀连”称号。

  
  【1984年9月4日,昆明军区授予92团2连“者阴山钢刀连”荣誉称号】


  93团8连排长周在才和5连排长马平,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指挥灵活,率领全排英勇杀敌,身负重伤,仍然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战后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93团6连战士康玉明,在消灭3名敌人后,头部中弹3发,见敌人向他扑来,他猛然站起来拉响手榴弹向敌人冲去,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92团5连9班班长安忠文在敌人阵地前开辟通路时,踩响了地雷,右脚掌被炸断,两眼被灼瞎。为了保证连队能按时发起冲锋,他竭尽全力,强忍疼痛,横着身子向雷场滚去。一直滚进了13米,用身体引爆了一枚枚地雷,打开了通路,自己却昏倒在血泊中,战后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11军31师92团2营5连班长安忠文,在者阴山拔点作战中以身滚雷,身负重伤,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图为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右)为安忠文佩戴军功章】


  何其宗认为,虽然者阴山拔点作战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但也并非十全十美,还有一些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教训需要看到,这样才能利于部队战斗力提高,使仗打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
  
  【1984年4月30日,31师在者阴山拔点作战中活捉越军少尉排长】

  军作战指导小组成员,作训处处长郭伟涛和参谋杨占祥在研究此战总结时有一段对话,很有意义。

  郭伟涛:“杨参谋,仗打得好,总结出经验来应该没问题。但也要找出不足,找出确实值得注意的教训,这才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态度。”


  杨占祥:“93团1营主攻方向打得不顺,应该找找原因。我负责记录《阵中日志》,一直注意着部队的每一步行动,直接的原因是开辟通路不顺,全营只开辟了一条通路,进攻部队都挤在这一条通路上,最前面只能展开3个战士冲击,怎么不受挫呢?”

  郭伟涛:“是啊!对越作战中,战士们在进攻战斗中最讨厌,也最惧怕的就是地雷,很多战士宁可冲锋时被子弹击中‘光荣了’,也不愿被地雷炸伤腿成为残疾人。”

  杨占祥:“其实,战前在开辟通路上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准备了多种器材,关键是由于接敌运动中遇到大雨能见度低等困难情况,战士负重大,在炮火准备时很多器材没能到位,才影响了通路的开辟。”

  郭伟涛:“看来还是对困难估计不足啊,战前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很细了,但还是百密一疏啊!”


  我军历史上的“两山作战”,实际上是以老山为主的。


  老山(越南称之为1509高地),位于云南文山麻栗坡县天保镇船头村以南的中越边境上,横跨原中越12号界碑和13号界碑。老山地势西高东低,北陡南缓,海拔为1000至1400米。

  其中,主峰海拔为1422.2米,巍峨矗立,与其山脚下的船头地区比高相差达1260余米。整片地区山陡谷深,平均坡度为40度左右,接近主峰坡度为六七十度。老山地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特征,山高坡陡,峰险谷深,原始森林茂密,竹木高大,茅草没人,藤葛交织,道路稀少,雾大潮湿,温差显著,毒虫出没。当地人中流传着“猴子难上老山顶,山羊难攀老山岩”的谚语。
  


  老山地区的战略价值在于,它是12号至14号国界碑间几十公里长的中越边境线上的重要制高点,其势如两扇大门,牢牢控制着麻栗坡至越南河宣省的通道,可向东、西、南、北通视两国边境纵深20余公里地区。占据老山,向东可封锁麻栗坡通向越南清水、河江的交通要道,向西可监视扣林山方向,向北可观察中国境内纵深25公里地域,向南可通视越南老寨、清水至河江纵深27公里地域,是船头地区的西侧门户。

  占据八里河东山,向西可观察老山、船头地区,向东可控制老邓弄地域,向北可通视三转弯和交趾城地域,是船头地区的东侧门户。松毛岭主峰662.6高地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如一道门槛从两山之间横断,成为过往通道的必经之地。

  根据1885年清廷和法国签订的《中法界约》及其附带的《界务专条》规定,老山是中越边界的骑线山,国界线中分老山各高地,并从主峰顶部中线通过。也就是说,老山不全属中国,也不全属越南,而是一国一半。按照国际惯例,骑线山上双方都不驻军。1979年我国从越南撤军后,越方却趁机占领了老山,驻扎兵力,构筑工事,对我国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1984年4月28日,我军第14军实施了老山拔点作战,经激烈战斗,一举攻克敌阵,夺回老山。

  越军不甘心失败,于6月11日、12日、19日和7月12日,对老山我军阵地进行了多次不同规模的反扑。特别是7月12日的进攻,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自6月11日、12日、19日反扑失败后,越军在北光召开会议,在苏军顾问的策划下,决定在7月12日组织一次师级规模的加强反击,这就是越军“84―MB―北光”计划。

  越军从多地调来8个团共1.8万人的兵力(一线兵力1万余人),以松毛岭为主攻方向,向老山我军阵地发起疯狂进攻。我14军依托阵地,依靠优势炮火,经过浴血奋战,挫败了敌人的进攻,给越军以沉重的打击。我14军40师也在老山作战中遭到一定程度的伤亡。


  越军仍不死心,准备聚集兵力再次进行反扑,并扬言:要拖垮昆明军区!据说我军高层对此针锋相对:你想拖垮我昆明军区,我就拖垮你的国民经济!

  军 委认为我军大部分部队已经几十年没经历战争磨炼了,正好借此机会锻炼部队,便做出在“两山”地区继续保持对越军的强大军事压力,实施部队轮战的决定。

  陆军第11军为老山作战首战部队之一,接替14军老山地区防御。在7月12日越军对我老山地区662.6高地、那拉诸阵地实施大规模反扑,老山前线吃紧时,昆明军区紧急指示:91团立即向战区开进,增援老山方向防御;32师迅速做好随时向战区机动的准备。

  随后,昆明军区又依据军 委指令对11军发出指令:11军率领32师、91团和33师一部(师炮团三个营、98团3营、师工兵营、高炮营、师侦察排和各团通信分队共1800人)开进到战区,准备接替14军老山防御作战。


  此时,陆军11军党委和机关正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进行整党教育,军领导班子便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大理军部参加整党,一部分组成前方指挥所,指挥部队参加“两山”轮战。

  由于何其宗当时正在前方的西畴县,马秉臣军长便委派他组建军前方指挥所,负责指挥与14军的防务交接和31师者阴山防御作战。何其宗马上赶到军部大理,组成了一个精干的军前指,并率领前指人员日夜兼程,于7月20日赶到麻栗坡落水洞,开设了11军前方指挥所。
  


  何其宗首先对军前指人员明确了任务分工:

  各项工作要包干负责:对上级,由翁万良(严边云协助),负责每日综合情况上报(我情敌情),协调战区几个师(团)工作,严参谋负责阵中日记,协调司令部工作、通报情况,负责录像。

  杨占祥参谋:负责联络协调32师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工作,掌握该师从开进到防御的全部工作情况。

  兰长林参谋:负责联络协调31师者阴山防御作战工作。

  李祥义:负责联络协调41师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工作。

  张宇洁:负责战区地图资料、工作资料、标图,掌握三部通报的情况。

  郭伟涛、马路祥副处长管总(马兼管边防15团工作)。

  侦察处长赵宗岐:负责加强与各侦察分队联系,掌握分析当面敌情。


  何其宗首先对军前指人员明确了任务分工:

  各项工作要包干负责:对上级,由翁万良(严边云协助),负责每日综合情况上报(我情敌情),协调战区几个师(团)工作,严参谋负责阵中日记,协调司令部工作、通报情况,负责录像。

  杨占祥参谋:负责联络协调32师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工作,掌握该师从开进到防御的全部工作情况。

  兰长林参谋:负责联络协调31师者阴山防御作战工作。

  李祥义:负责联络协调41师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工作。

  张宇洁:负责战区地图资料、工作资料、标图,掌握三部通报的情况。

  郭伟涛、马路祥副处长管总(马兼管边防15团工作)。

  侦察处长赵宗岐:负责加强与各侦察分队联系,掌握分析当面敌情。


  明确分工后,何其宗又提出了工作要求:“现在我们来接替友军防御,又要指挥者阴山防御作战,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大家要按分工尽快进入情况。抓紧一切时间了解各自方向的当前情况,特别是友邻部队的防御部署、当面敌情,并指导协助部队做好换班的各项准备,为首长组织指挥提供准确的依据。

  从现在开始,按防御作战要求开展工作。节奏要快,要加强请示报告,战场上发生的什么事都要有记录、有报告、有落实,特别是部队报告的情况,要及时向首长汇报。大家既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又要胆大心细,情况要明,头脑要清醒,不能误事。战区部队多,既有14军的部队,也有边防部队,还有我军大量部队,要协调处理好各部队之间的关系。

  “方向参谋按分工,25日前了解各自方向的当前情况,为接替防御做好准备。

  “每日交接班,值班参谋汇报当天各方向阵地上发生的事、怎么处置,都要记录清楚。汇报按:32师、31师、41师顺序。军领导每天都参加交接班。”


  1984年7月,老山前线吃紧时,昆明军区命令11军率领32师、91团和33师一部(师炮团三个营、98团3营、师工兵营、高炮营、师侦察排和各团通信分队共1800人)开进到战区,准备接替14军老山防御作战。

  7月21日,为尽快进入情况、了解敌情,何其宗带领作训处处长郭伟涛、侦察处长赵宗岐和相关参谋人员赶到陆军第14军指挥所,了解敌情和友军防御情况。

  
  【14军军长刘子波(右)向谢振华(中)汇报作战部署,左为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黄德懋】




  时任14军军长的是何其宗的老领导刘子波,也是当年四野的一位战将,因脸膛长得黑,人称“刘黑子”。何其宗在军作训处当参谋时,刘子波任军副参谋长。当时何其宗也因脸膛黑被称为“黑子”,二人被戏称为军司令部的“大小两黑子”。

  当两个“黑子”在老山前线的坑道指挥所再见面时,刘子波军长自然是既高兴又欣慰。指定作训处处长杨金山尽可能详尽地介绍14军当面之敌情以及部队防御作战情况。何其宗他们听完14军防御作战的整体情况介绍后,又要求到40师前指和敌人反扑的重点、118团的那拉(662.6高地)防御阵地勘察地形,了解敌情。

  恰在此时,几发敌人的炮弹落到了我方阵地上,刘军长毫不掩饰对老部下的关爱之情,厉声劝阻:“你们现在不能走!到现在为止,我这里没有牺牲一个正团以上干部,必须等炮击过去,我同意了,你们才能去!”


  一直等到观察所报告,情况比较安全时,刘军长才松了口。何其宗带领勘察人员,采取乘车分段开进的方式到达40师前指,师政委陈培忠见面就说:“从早上到现在,就只见你们11军敢在这个时候开来几辆吉普车啊!”

  从40师指挥所到118团,何其宗他们又是采取分段跃进的方式进入那拉地域。通过对防区军、师、团三级防御情况的了解,何其宗总体上掌握了作战地域的地形情况,当面之敌的进攻规律,对下一步11军接替防御的兵力部署做到了心中有数。
  
  【通往老山前线阵地的“三转弯”】



  1984年7月23日,11军前指召开作战会议,先由蒙进喜副参谋长传达昆明军区前指班会议精神,宣读昆明军区命令:

  陆军第11军组成前方指挥所,率31师(欠92团、师炮团)、32师、41师(欠122团1个营)、边防15团、19团、炮兵4师、213团、5团、南京军区炮兵16团,接替14军在老山、662.6高地、八里河东山地区防御。

  32师与40师换班,40师红箭73雷达站隶属32师指挥。31师91团和93团配置在新街、弯刀寨地区,为军预备队。

  32师与40师换班从7月28日夜开始,8月5日零时结束。换班按先步兵后炮兵,先前沿后纵深,先部队后指挥机关的顺序进行。两军换班中要注意隐蔽,换班中若发生战斗,应立即停止换班,由交班部队指挥。换班期间要加强敌情侦察,保持不间断指挥。


  8月6日前发生战斗,由14军指挥,8月6日后发生战斗,由11军负责指挥。

  两军换班前,11军要组织军、师、团首长机关到交班部队防御阵地现地勘察,熟悉地形,了解敌情,明确防御任务。换班前三天,军、师、团组成联合指挥组协调交接班。

  换班期间,两军要加强战区交通调整,通信联络不能中断,交接手续要清楚,要交出风格,使双方满意,上级满意。
  
  【何其宗在现地观察地形情况】


  为执行军区命令,何其宗在会上做出具体指示:为完成第一步换防任务,部队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交接工作要计划好、组织好。要按顺序换班,机关要严密组织,指挥部队按时进入阵地接替防御。各级要控制好部队,一级控制一级。要周密计划,加强指挥协调,特别是与友军14军的协调。

  2.道路交通要保障好。各个方向设好调整哨,特别是那拉方向,防止换班部队走错路。一是主动与14军联系,请他们帮忙路上调整。二是94团、96团先换的两个营,利用明天再协调组织一下,把任务明确落实到班、排。

  3.要严格换班纪律。搞好保密教育,防止失密、泄密,严格执行命令,不执行命令的执行纪律。要加强伪装,换上去的部队要使敌人不知变化。向前运动时要多梯队运动,最好在出发前编好组,按编组行动。


  4.侦察分队要加强对空隙地、接合部的警戒侦察,防止敌特工渗透袭扰,保障部队换班。要准备打大仗、恶仗,要准备敌人更大规模的反扑,准备敌两个师的进攻,32师做好敌使用空军、坦克向船头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的准备。要充分估计敌小股到我后方袭扰,也要估计到敌炮兵集中炮击我方几个主要山头的可能。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打敌反扑的方案,计划好炮兵火力。要坚决守住阵地,14军交给我们的阵地不能丢掉一寸!

  为了保密,司令部发个通知,通信联络用代号,不用代号的,总机有权不转接。

  换班中要教育部队向友军学习,请他们介绍防御情况和作战经验。

  交接要清楚,交接出风格、交接出团结,交多少接多少,不要计较,体现出我们的作风。军要组织检查组对换班、交接情况进行检查。

  要拟制换班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处置预案,保证换班工作按计划实施。


  7月25日,何其宗又和蒙进喜副参谋长到换防主力部队32师,参加该师的作战会议。会上,何其宗明确了这次轮战的初步决心和32师的防御范围,要求32师按上级规定的时间、地域、组织好换防行动。

  经过1983年步兵第94团的战备拉动演习和陆军第32师的南涧实兵检验性演练,何其宗对32师的战备意识和作战能力是充满信心的。
  
  【1984年7月,32师抵达老山地区,准备接替40师老山防务】


  本来32师也是准备执行庙皇地山拔点作战任务的,师长刘玉尊、参谋长杨子谦已经率司政后相关人员和各团指挥员于7月初到富宁县的田蓬、董干等各点进行多次现地勘察,并已经定下了拔点作战决心。

  但当接到何其宗副军长“32师立即收拢到马关,准备支援40师打敌反扑,而后接替40师担负老山地区的阵地防御”的口头指令后,迅速进行作战动员和各种准备,所属部队分别从滇西的临沧、保山、昌宁、双江等地出发,于7月22日全部到达集结地域。
  
  【32师师长刘玉尊(中)在曼棍洞指挥所】


  为了使两军能够顺利有序地对口换班,根据军前指指令和安排,32师师长刘玉尊及机关22人到40师指挥所跟班作业;94团团长率各级骨干130人到达120团指挥所跟班作业;96团团长率各级骨干186人到118团指挥所跟班作业。

  从7月26日炮兵首先开始换班,至8月4日,所有部队都完成了交接班的任务。换班期间没有发生大的战斗,部队换防工作比较顺利。

  但也发生了由于初上阵地,精神紧张,师炮团9连哨兵与3连战士误判,开枪互伤,造成二亡一伤的事故。


  1984年7月底至8月初,11军32师接替14军40师老山防务。换班从7月28日夜开始,8月5日零时结束。

  在组织32师与40师换防的同时,作为“两山”防御作战下一阶段的实际最高指挥员,11军副军长何其宗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敌方情报,认真进行分析,并在此前提下考虑防御作战决心。

  当面之敌为越南二军区第313师和316师及部分地方部队。自“7.12”大战惨败后,他们正在调整部署,补充弹药物资。在敌指挥官武立关于“稳定思想,加紧准备”的指令下,敌人暂时不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但为了挽回政治上、军事上失败的面子,他们仍有可能于8月中下旬对我发动大规模反扑,战术上采取在猛烈火力支援下,集中主要兵力向我那拉、662.6高地和八里河东山实施主要攻击,同时运用特工渗透,袭扰我炮兵阵地、指挥所和后方目标,疲惫消耗我有生力量。


  根据对敌情的分析判断,何其宗确定了老山防御作战的决心:陆军32师接替40师防御后,在17号高地、1073高地、142号高地、152号高地地域组织防御。

  主要防御方向为那拉、662.6高地。

  主要防御要点为老山、那拉、662.6高地。
  
  【那拉口子俯瞰,这里是老山防御作战中争夺最激烈、战场环境最艰险的地区】

  兵力部署:步兵第94团担任老山方向防御;步兵第96团担任那拉方向防御;步兵第95团为师预备队。陆军第41师担任八里河东山防御。

  32师炮兵群由炮兵第5团,南京军区炮兵16团(130火箭炮)组成,配置在交趾城至天六地域;94团炮群由军炮团152加榴炮营、33师炮兵团122榴炮营组成,配置在坝子一带,一个火箭炮连拉到老山。


  96团炮兵群由师炮团、边防15团152加农炮连组成。

  8月2日,在落水洞11军前指会议室,召开作战协同会议,昆明军区张铚秀司令员等首长,11军及参战部队的师以上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传达了军委关于下一步“两山”防御作战原则:寸土不丢,不主动出击,不主动炮击,侦察分队不主动过境,争取战场相对稳定。军区首长要求部队正确处理“三个不主动”和积极打击敌人的关系,绝不让敌人占领我方一个阵地,确保防御稳定。

  8月4日12时,11军正式接替14军执行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

  部队按决心部署通过换班进入阵地后,作为军前指负责人的何其宗根据军委和军区的指示精神以及下一步作战任务的性质,确定了“两山”防御作战的指导思想:稳住阵脚,坚守阵地,视机歼敌,减少伤亡。


  96团炮兵群由师炮团、边防15团152加农炮连组成。

  8月2日,在落水洞11军前指会议室,召开作战协同会议,昆明军区张铚秀司令员等首长,11军及参战部队的师以上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传达了军委关于下一步“两山”防御作战原则:寸土不丢,不主动出击,不主动炮击,侦察分队不主动过境,争取战场相对稳定。军区首长要求部队正确处理“三个不主动”和积极打击敌人的关系,绝不让敌人占领我方一个阵地,确保防御稳定。

  8月4日12时,11军正式接替14军执行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

  部队按决心部署通过换班进入阵地后,作为军前指负责人的何其宗根据军委和军区的指示精神以及下一步作战任务的性质,确定了“两山”防御作战的指导思想:稳住阵脚,坚守阵地,视机歼敌,减少伤亡。


  稳住阵脚,坚守阵地。何其宗着重抓了四个问题。

  第一,要求部队进入阵地后,抓紧时间抢修、加固防御工事,尽快完善防御阵地体系,要强化支撑点阵地构筑。

  为此,要求32师组成了一个专门的班子具体抓,统一计划,合理布局,专人负责。具体的阵地要求一个班修好一个观察工事,一个掩蔽部,对暴露的工事要加盖伪装。先搞一个班的标准,组织大家参观,由点到面,形成互相联系、互相支援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做到打不烂、摧不垮。据战后统计,11军在老山防御作战中,共计修整和改造掩蔽部1366个,防炮洞1538个,堑壕、交通壕58公里,道路12公里。此外,还设置地雷3万余枚。

  第二,加强阵地管理。何其宗认为,“两山”轮战是军委做出的一个较长时期作战的决策,部队要做好长期驻守阵地的准备。首先就是要对部队进行教育,使干部和战士认识到阵地管理的重要性。

  本部队初上阵地时,师炮团9连哨兵和3连几名战士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发生误判互伤的事故,特别是初上战场的新战士,由于恐惧心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会出现有一点儿动静就开枪射击的举动,以致有的基层干部到了夜晚都不敢去查岗查哨。这都要靠加强思想工作,依靠老兵骨干进行传帮带,熟悉和适应战场氛围和阵地情况。


  部队还要以友邻部队辛柏林炮位侦测雷达被越军特工炸毁事件为鉴,严格阵地管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堵塞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漏洞。

  辛柏林炮位侦测雷达,是我军在老山作战中,为了对付越军迫击炮,花费当时算是巨资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装备,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坊间传越军对之恨之入骨,专门派遣特工袭击炸毁了我军辛柏林雷达。

  实际上是敌人小股特工利用14军和边防15团的间隙向我军渗透侦察,回撤时恰好经过雷达阵地,要命的是我军这么重要的阵地上竟然没有哨兵站岗,越军见机发起袭击,炸毁了雷达,打死打伤我军干战多人。敌人回去后上报的是炸毁了我军的通信站,可见敌人并不是刻意而为。

  辛柏林雷达被炸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震动了军区和军委领导。昆明军区张铚秀司令员、谢振华政委指示:“告诉第14军要把情况搞清楚,要追究干部的责任。多次强调克服麻痹思想,防炮击防特工,为什么不落实?要采取措施,要执行纪律。”
  

  总参杨得志总长指示:“这个问题十分严重,关键是思想麻痹,很值得总结吸取教训,不然还要吃大亏。”

  军委杨副 指示:“这个动态值得注意,前沿部队要有随时作战的确实准备,不得松懈。否则敌人钻空子,我军吃亏。”

  调查的结果很简单,就是我方站岗哨兵在交班时并没有叫醒接班战士就去睡觉了,值班干部又没有按规定带班带岗,致使哨兵缺位,让敌人钻了空子。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要以防袭扰、防触雷、防误伤、防炮击为主要内容,制定一些阵地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以后要狠抓落实。

  何其宗要求各级机关要下到基层,进入阵地检查、督促、落实。他强调说:“阵地管理的问题,要落实到班,落实到人,规定的事一定要执行,出事要逐级追究责任!”


  第三,要注意对付敌人特工。

  何其宗对防敌特工做出专门指示:

  一是阵地上要加强防范,加强接合部、间隙地等薄弱部位的防守,夜间的带班换岗、查哨勤务要组织好,完善障碍物设置,严格阵地管理,控制单个活动。各级制订各种反偷袭的作战方案;

  二是侦察分队要认真研究敌特工的作战特点,掌握其活动规律,积极开展袭击、伏击和捕俘活动;三是防止敌特工渗透抓捕我方人员,不能吃亏,如被敌抓走,是哪个单位由哪个单位火力追击,其次由炮兵火力歼灭。
  

  1984年8月4日12时,11军正式接替14军执行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接防老山后,11军副军长何其宗着重抓了四个问题。第一是抢修加固防御工事,第二是加强阵地管理,第三是对付敌人特工。第四是要密切注意敌人动向,坚决打击敌人反扑。

  关于第四点,何其宗要求部队进入阵地后,“要加强侦察,细心观察,切实掌握当面之敌的动向,做到敌动我知、敌行我晓,甚至做到敌未动我就知晓。要特别判明敌人可能对我军实施反扑的主要方向、时机和规模。敌人一冒头,就要坚决打击,各方向出现敌情要力争歼灭或压制下去,做到寸土不失”。

  也许是“7.12”大战敌人损失惨重,或是敌人知晓我军已有新锐力量加强了老山防御,在很长时间内,敌人未敢大规模地轻举妄动,但不断对我阵地进行炮击或时常搞些小动作,都被我军挫败。


  例如,96团2营4连防守的那拉142号阵地,就是著名的“李海欣高地”。因其地处要冲,敌人对该地区的炮击一直都没停止,尤其是8月11日后,平均每天都要承受敌人七八十发炮弹的轰击。

  最凶的时候,表面工事被毁达95%,142号阵地就像被炮火翻了一遍。96团4连指战员,顶住了越军1300多发炮弹的轰炸,抵御了敌人的偷袭,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同时主动还击,毙敌33人,牢牢守住了142号阵地。

  8月27日,越军从968高地、黄泥坝、933高地使用炮兵火力和高机火力对我军射击,掩护一部兵力沿41号、43号阵地发起多次攻击。我军41师123团4连依托阵地,在上级炮火的支援下抗击敌人冲击,经55分钟的战斗,挫败了越军进攻,毙伤敌人62人。
  



  9月27日凌晨2时,坚守在那拉142号阵地的96团7连4班班长胡单国听到阵地前的树丛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他马上提高警惕,发现敌人正在向我方阵地摸来。胡单国立即命令全班做好战斗准备。

  当敌人进至距我方前沿约30米时,踩响了一颗地雷,胡班长马上向敌人投去了一颗手榴弹,全班战士也立即对敌开火。胡单国连续投出七八颗手榴弹后,胸部也被敌人投来的手榴弹炸伤。2排排长李琳赶到接替了4班班长的指挥。

  敌人稍作停顿后,在炮火掩护下,分多路再次发起进攻。7连干战一面以火力抗击敌人的冲击,一面呼唤团营炮火对敌射击,毙伤越军十多名,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企图。

  何其宗对4班班长胡单国能在凌晨两点钟还能及时发现敌人偷袭的高度警惕意识,以及抢先制敌的战斗作风表示赞赏。军前指专门做出决定,表扬96团7连2排打得好,号召参战部队向他们学习,百倍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打击敌人的进犯,用老山战场上的胜利向国庆35周年献礼。何其宗还专门指示96团,给此次及时发现敌人的胡单国班长记功。


  何其宗认为96团7连的防守作战英勇可嘉,专门指示军宣传处罗际明处长写一个通令嘉奖,以表彰7连和配合作战的单位。

  视机歼敌,减少伤亡,是何其宗指挥“两山”防御作战指导思想的另一个方面。何其宗认为:在拔点作战后的“两山”防御作战,还应该贯彻“积极防御”的作战思想。虽然受其它因素的制约,我方不会采取大规模的反攻行动,但也不排除在有利条件下,采取一些主动的歼敌行动。

  在“两山”防御作战中,我军的主动歼敌行动,采取的是以火力歼敌为主、以兵力出击为辅的策略。以火力歼敌就是发挥我军火力上的优势,摧毁敌人浅近纵深的工事、火炮和人员,主要是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9月1日,11军前指在落水洞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如何执行军区前指关于炮兵作战问题。何其宗传达了军区前指关于炮兵作战的指示。军区总的要求是:不进行大规模炮击作战,但只要锁定目标,就要坚决打掉。只要能打出战果,炮种、炮弹不限,无需请示。原则是以大对大,以小对小。下一步任务,主要是粉碎敌人小规模炮击和偷袭,同时做好敌人大规模反扑的准备。


  关于下一步炮击作战问题,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对当面之敌观察、指挥所等目标,只要发现,判断准确,可实施单炮或排炮摧毁,判断不清的进行压制。

  二、对敌单炮可实施破坏射击摧毁。

  三、对浅近纵深的迫击炮,用辛柏林雷达发现,以小炮对小炮,必要时可用122榴炮打,对纵深敌炮兵一般情况下不打,但位置准确的目标,花几百发也要打掉。

  四、对集结的炮营或连,只要能看见,就狠狠打。

  五、对敌步兵五到六人可开炮,一般用小炮打,若人多可用130火箭炮射击。

  六、对敌汽车等目标可运用狙击等办法射击。


  1984年8月,11军接替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11军副军长何其宗在考虑如何用火力歼敌时,回忆起曾经研究过的我军抗美援朝时在后期阵地战阶段采取的“零敲牛皮糖”战法,这不是和目前的情况很相似吗?何不号召部队也采取这种有效的歼敌手段呢?

  9月8日,11军前指发出了《关于开展神枪手、神炮班杀敌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参战部队广泛宣传、积极实施“零敲牛皮糖”战法,积小胜为大胜。

  该通知对神枪手、神炮班给出了具体评比标准:

  射手歼敌五人以上者,可评为神枪手,授予“战场神枪手证书”并记功;歼敌三人以上者,给予记功或嘉奖。

  火炮直瞄射击首发命中,超直射距离和放列观察射击三发命中目标,摧毁敌火力点、重机枪、迫击炮、暗堡、汽车、坦克等三个以上者,可评为一等功神炮班;摧毁两个以上者,可评为二等功神炮班。


  间瞄射击的压制火炮和迫击炮,平均五发炮弹歼敌一人,歼敌总数30人以上者,可评为一等功神炮班;歼敌总数25人以上者,可评为二等功神炮班。

  可能观察的师属以上火炮、高机行破坏性射击,弹药消耗量每门(挺)不超过100发,对敌桥梁、仓库、雷达、观察哨、指挥所等目标实施破坏性射击,平均50发炮弹命中一发,歼敌目标总数三人以上者,可评为一等功神炮班;歼敌目标总数两人以上者,可评为二等功神炮班。

  凡达到一等功神炮班标准者,可记一等功。超过一等功神炮班标准者,上报军区授予荣誉称号。凡达到二等功神炮班标准者,可记功;次于二等功神炮班标准者,给予嘉奖。
  
  【79式7.62毫米狙击步枪,是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仿制于从越军缴获的苏制德拉贡诺夫(SVD)半自动狙击步枪,1981年试产,1984年部分列装于老山作战任务部队,成为我军第一款投入实战的狙击枪。该枪后于1985年改进定型,即“85狙”】

  该通知要求各级要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严格掌握标准,实事求是评议,凡达标者,必须落实到位。对作风不实、谎报战果,因管理不严造成自伤、误伤者,一律不准参评,还要批评教育,严重者追究责任。

  在积极防御的作战思想指导下,我军采取以火力歼敌为主,以兵力出击为辅的战法,积小胜为大胜,取得了不小战果。

  在火力打击上。11军前指所指挥的军、师、团炮群,在完成各自防御火力计划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协调,对敌人的炮兵实施火力打击,32师对25个目标,41师对10个目标进行炮击,有效地压制和打击了敌人的炮兵力量。
  
  【我军迫击炮阵地】


  8月20日,越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我天保农场,91团100迫击炮奉命还击,首次群射就覆盖目标,歼敌数人,摧毁越军一个观察所。

  8月28日,该团100迫击炮对正在对我阵地炮击的敌人实施压制射击,先以急速射覆盖了目标,而后用单炮进行间瞄射击,在炮兵观察所引导下,直接命中敌人一个弹药库,引起大爆炸。

  9月5日,按照32师统一部署,94团炮群对74号高地越军观察所实施炮击,95团、96团100迫击炮,对533高地和清水河之敌进行了炮击,共毙敌40多人,摧毁敌装备物资一批。

  9月10日,为压制敌炮火,我炮兵使用一个榴弹炮连连续9小时对敌阵地的四个目标轮番射击,歼敌70余人,摧毁敌榴弹炮两门、弹药库一个。此日,32师号召前沿部队开展狙击活动,毙敌十多人。


  在兵力出击上,一开始,何其宗要求部队在做好阵地防御的前提下,各部队也要考虑进行一定规模的出击作战。为此,步兵第94团做好了出击968高地的方案,步兵第96团做好了662.6高地阵前出击的方案。

  何其宗亲自参加了作战方案的研究和协同动作的演练,指示在662.6高地前开辟一到两条通路,以便于我适时出击。后来由于作战指导思想的调整,大的出击方案没有实施,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小规模的出击行动始终没停。

  8月16日19时40分,坚守在142号高地上的96团2营4连观察员发现,在距我方阵地1000米的敌411高地上,有十多个越军正聚集在山崖上,不时对我方阵地指指点点,便立即报告了指导员。该连指导员当机立断,马上指挥高机占领阵地,一个长点射过去,就有七八个敌人应声倒下。

  一会儿,又有十多个越军从山洞里出来,大概是想抢救伤员,我高机再次扫射,又有几个敌人倒下。指导员判断敌人会马上对我军火力报复,令高机转移到预备阵地。果然不一会儿,敌人的双联高射机枪子弹雨点一样打在我军刚撤离的高机阵地上。敌人在其高射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再次抬着担架出来抢救伤员和尸体,我军的高射机枪第三次开火,炮兵火力也应声而至。此战,我军共毙敌20余名,我方无一伤亡。96团4连和高机班受到32师通令嘉奖。


  8月23日,陆军41师123团侦察排和121团8连,经过精心准备,从八里河东山阵地出发,对1088高地越军出击,相继占领了1163高地、1169高地和37号阵地,并对1088高地和1169高地设置地雷700余枚,而后迅速撤回。

  在越军方面的1175.4高地,敌人凭险建立了一个东山观察所,能够俯瞰我老山地区及其纵深几十公里范围,对我军防御造成很大威胁。11军前指决定把它作为一个出击目标,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31师91团。

  该团提出“打下东山观察所,挖掉越军一只眼”的口号,于8月27日对敌发起攻击,在三分钟火力急袭后,出击分队动作迅猛,一举突破敌阵,经过一番激战,占领了1175.4高地及其南侧16号、22号阵地和913高地,毙敌15人,摧毁掩蔽部一个,地堡五个,而后就地转入防御。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