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


  贴一份四九四团后勤保障总结,从后勤保障这个视角,看打仗并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战争是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前方打胜仗,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步兵第494团班庄、巴别进攻战斗后勤保障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1日)   

  越南当局在苏修的支持下,猖狂反华排华,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制造流血事件,侵占我国领土。为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和四个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我团奉命于1979年2月17日参加自卫还击作战,经23天战斗,先后攻占了班庄、巴别地区各要点,炸毁了巴别桥,胜利完成了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保障兄弟部队歼灭同登、谅山之敌的作战任务。共歼敌597人,缴获各种枪支120支(挺)、火箭简3具、火炮3门、电台2部、汽车2台、各种弹药30余吨,其他军用物资一批。此次战斗,后勤由于保障任务明确,准备充分,在广大民兵的支援下,较好地完成了后勤保障任务。  




  一、一般情况   

  (一)敌情   

  班庄、伯良地区之敌为越军十二团第五营,其部署:那龙、那内、渊骨北侧无名高地为敌第一连;327高地、嘎盖、亚布为敌第二连;那左东侧无名高地、昆塔东侧无名高地、班庄为敌第三连;迫击炮阵地在那内以西800米处,无后坐力炮在那龙东侧无名高地。敌阵地内构筑有较完善的土木质工事,并有断续堑壕、交通,壕和能相互掩护的散兵坑,构成环形防御,其火力配系采取明暗结合,形成直射、侧射、斜射、倒打的交叉火力网。   

  巴别东南无名高地之敌为越军第三二七师一个加强步兵连,班杀、郭歌、班轻附近地域有敌盘据扼守。敌防御阵地内构筑有土木质工事的火力点和隐蔽部,并能相互掩护。敌防御方向主要是面向公路,控制交通要道和防守巴别桥,保障谅山侧翼安全。   


  (二)我情   

  步兵第494团(加强一个85加炮连)奉命歼灭班庄、伯良、巴剔地区之敌,就地防御、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战斗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占领班庄、伯良,阻击脱浪方向的援敌,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同登之敌。具体部署:二营在14号界碑附近,一营在埔寨,三营在会梅集合待命,三营为团预备队。   

  第二阶段任务是在555高地、559高地组织防御,并攻占巴别东南无名高地、炸毁巴别桥,控制同登、谅山至太原的公路,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防敌向我侧后迂回包围和威胁我后方安全。具体部署:二营在波纽、三营在三卡、一营在559高地。   

  后方保障力量编成:团后勤机关、卫生队、军马所、修理所、汽车排、勤务排、担架排。加强团轮训队、配属民工2个连(100副担架、411人)。   


  (三)地形   

  班庄、伯良位于同登西北、脱浪东南约8公里:地形复杂,多是高山,山上杂草丛生,同(登)脱(浪)公路纵贯其间,是同登通往脱浪的咽喉。   

  559高地位于谅山以西约6公里,巴别东南无名高地在559高地西南约500米处,高地西侧为同太公路,南面为奇穷河,河南岸有一条谅山通往巴别的公路,在高地西南侧攀同太公路相接。河上有一座利用自然石作桥墩的钢筋混凝土桥(巴别桥),构通同登与太原的联系。该高地和巴别桥地位十分重要,我夺取可与55分高地互为依托,控制西南两侧和巴别桥,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保障我军主力歼灭谅山之敌。因此,是敌我必争之地。   

  团后方地域内,山岭连绵,沟深谷窄,河溪纵横,地形十分复杂,人烟、道路稀少。团后勤通往各营、连后勤均是山路,完全依靠人力运输。2月28日至3月8日连日下雨,道路泥泞,气候寒冷。   


  二、战前准备   

  (一)勘察地形,制定方案   

  根据部队担负的作战任务,三次组织后勤有关人员进行后方勘察,熟悉地形、道路,明确上级、本级后方配置地域和前送后运道路。   

  在勘察地形的基础上,根据首长作战决心,先后五次研究、修改后勤保障方案。在制定方案时,重点研究了后方部署和力量使用、物资携带、医疗救护和运输保障等措施。为了适应战斗中突然多变的情况,对一个营单独作战的保障,同时对两个方向的保障,对营、连攻坚战斗和穿插战斗的保障等都做了充分准备。   


  (二)健全战勤组织。

  为了适应这次战斗后勤保障的需要,团后勤几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了战勤编组。首次先在二营进行编组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召集有关人员反复研究,统一思想。以后勤机关为主,司、政派人参加,组成后方指挥所,由一名团副政委领导。下设六个保障组:指挥组由团副政委、后勤处领导、政治处副主任、战勤参谋、军务参谋等人组成;军械保障组由军械股和修理所组成,军械股长为组长;军需保障组由军需股和仓库保管员、修补工组成,军需股长为组长;卫勤保障组由卫生队和担架排组成,卫生队长为组长;运输保障组由车管助理员、修理技师和2名修理工、汽车排组成,车管助理员为组长;接转站由团轮训队负责。营战勤组在副教导员领导下,由营部管理员、书记、军医等12人,机枪连勤杂人员8人,全营驭手20人,共40人组成,分生活、弹药、救护三个保障小组。连战勤组在副指导员和司务长领导下,由连部战士、各排卫生战士共16人组成,分弹药、生活、救护三个保障小组。



  (三)抢修装备,储备物资   

  战前团后勤机关组织人员深入连队,对各种装备器材逐件进行了检查维修保养。修理轻武器465支(挺)、火炮24门,修理保养汽车216台、光学器材1l件,补充各种附件360件、装护具51种1625件,使部队武器齐装配套,技术状况良好。

  团储备的物资达到:   

  弹药:枪弹1.5基数,炮弹2个基数,高射武器弹3个基数,手榴弹2.5个基数。   

  给养:大米10日量,干粮5日量,油盐15日量。   

  油料:1.5个基数。   

  战材:团4个基数,营2个基数,急救包战斗分队每人2个、团直分队每人l令,止血带每班4条,侦察分队每人1条。   自筹扁担800条,麻绳4000条,麻袋600条,面袋300条,塑料袋170个,40斤装扁铁桶100个,塑料桶50个。为前送物资准备了足够的工具和包装器材。   

  作战期间,军需、财务各留一名助理员在国内,负责申请筹措部队所需物资。   


  (四)结合实际,抓紧训练   

  该团进入集结地域后,由乙种团扩编为甲种团。干部新、业务生疏;新兵多、技术力量薄弱。为了尽快适应后勤保障的需要,狠抓了临战应急训练。后勤机关干部针对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和越军作战特点,学习了山地进攻战斗的后方组织指挥和识图用图;专业干部着重学习专业勤务和专业技术,汽车司机主要进行闭灯驾驶和快速通过泥泞路、蛇形路驾驶;卫生人员突出野战外科和战伤救治训练;炊事员主要练野炊,烧湿柴和热食前送;修理人员结合检修武器车辆提高修理技能。此外,部队普遍进行了40至50小时的自救互救训练,约有80%的人员基本掌握自救互救技能。通过训练,后勤组织指挥水平和保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五)深入进行战斗动员   

  战前,联系干部战士思想实际,反复进行了思想动员,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教育中,采取多种形式控诉揭发越修忘恩负义、投靠苏修、***排华的罪行,认清其反动本质,明确我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正义性。讲清搞好后勤保障与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性,了解完成这次后勤保障任务的艰巨性。从而激发了厂大后勤人员对越寇的刻骨仇恨,坚定了完成保障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三、战中保障   

  攻占班庄、伯良战斗阶段(2月17日至26日)   

  2月17日6时25分,我实施炮火准备15分钟,6时40分,二营从l4号界碑至141高地一线发起攻击,主力向那楼、那汉、班头实施攻击。一营搭乘坦克沿埔寨至班庄公路实施穿插。团指带三营沿卡防、渠历进至会梅。团指挥所在会梅,后指在马毛。   

  为保障二营战斗,由副处长带一个由救护组、担架队、修理组、4台运输汽车组成的综合保障组,携带一个营的0.5基数弹药,1日量给养,跟随二营实施保障。   

  9时30分,我二营攻占那楼、那汉、班头后,班庄、伯良之敌凭借其有利地形和各种工事死守,二营与敌展开激战,时至日终,前进受阻,与敌对峙。我发生伤员56名,经全体救护人员努力,均及时抢救后送回师救护所。   

  原估计班庄、伯良地区,只有敌一个加强连,但从其火力密度判断,敌可能不止一个连的兵力(后来查明该地有越军一个营)。因此,团决定调整部署,决心以三营从敌侧后穿插迂回围歼该敌。   

  在调整部署的同时,军械股组织力量对各营消耗的弹药迅速进行补充。团后指根据任务的变化,也迅速调整后方力量,把跟随二营的保障组收回,把保障重点转移到三营。  


  22日7时三营在那布、波沛一线占领进攻出发阵地。8时50分进行炮火袭击。9时,三营七、八连从正面和右翼发起攻击。九连从左翼沿郭灵向那龙实施穿插,9时20分进至郭灵附近,发现有敌一个班的兵力,一排迅速将敌歼灭后,继续向那龙穿插。此时,八连已进至国部东南侧,七连已攻占了4号高地。九连于10时58分进至渊骨北侧无名高地,发现山脚简易公路交叉口有敌20余人,经30分钟激战,毙敌25名、战马一匹。而后,勇猛向前穿插,于11时18分到达那龙,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此时,七连已攻占了5号高地及其西侧无名高地,八连攻占了班庄东侧无名高地。12时战斗发展顺利,我伤亡甚少,但天气炎热阵地缺水。   

  10时20分,团指电话指示:要给三营前送步枪弹14400发,接电后,军械股长立即带领民工组织前送,于1l时30分到达营弹药组。   

  10时30分,团100迫击炮连副指导员带民工到团后勤自领炮弹120发,凉水80斤、苹果40斤。   为给战士解渴防暑,保持体力,团后指决定派军需股助理员带领民工,用扁塑料桶装水1200斤(放消毒片)和300斤萝卜前送给三营,于11时50分到达各连阵地。   

  11时30分,七连分多路向6号高地之敌发起攻击,八连向8号高地之敌展开激战,12时10分,九连奉命向10号高地攻击。   

  自13时起,战斗逐步激烈,敌对我进行疯狂反扑,用猛烈火力阻我前进。此时我弹药消耗大,伤亡增多。13时50分,三营要求团后勤给该营加强救护力量和迅速前送弹药。



  14时50分,团长给处长电话指示:   

  (1)团决心一定要在天黑以前全歼该敌,令后勤给三营补足弹药。   

  (2)对已发生的伤员烈士迅速抢运回国。   

  接团长指示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贯彻,为实现首长决心,研究决定:   

  (1)由军械股、军需股各派一名助理员带民工分别给3营和团炮兵阵地送去步机弹15000发,53式枪弹5000发,40火箭简弹20发,60迫击炮弹40发,82迫击炮弹170发,82无后坐力炮弹30发。   

  (2)为加强三营救护力量,再派出一个军工担架班由担架排长带领,于l5时10分到该营报到并归三营指挥。   

  (3)由军需股通知三营,在18时前做好晚饭待部队全歼守敌后,给阵地前送热食。   

  三营经四个多小时激战,到17时,七连已攻占6号高地,八连已歼灭8号高地之敌,九连已占领10号高地主峰,守敌大部被歼,剩下残敌龟缩在伯良顽抗。此时,我发生伤员40余名。为使伤员迅速脱离火线,得到及时救护,减少伤残伤死率,三营所有救护人员,在残敌冷枪冷炮的威胁下,不顾个人安危,那里发生伤员就到那里去包扎抢救,并及时转移到隐蔽地点,防止再伤。   

  为使部队全歼守敌后,不挨饿不受渴,16时20分,后指又派军需股一名助理员带民工给三营送去凉水1200斤、猪肉300斤、萝1300斤、水果罐头700瓶。   


  三营为实现团长关于在天黑以前全歼守敌的决心,又迅速调整部署,严密组织火力,于17时40分再次向残敌发起攻击,经一小时激战,于18时40分全歼班庄、伯良之敌。当天,共发生伤员61名、阵亡9名。全歼该敌后,已快天黑,除要迅速组织部队吃饭外,还有很多伤员急需寻找抢救后送。   

  19时15分团政委给后指来电指示:   

  (1)迅速了解部队弹药消耗,并要尽快补充,防敌反扑;   

  (2)要集中力量,抓紧抢救伤员,力争阵地不留一名伤员过夜。   

  (3)后勤要提高警惕,加强防护,防敌偷袭。   

  接政委指示后,立即研究确定:把团后勤掌握的一个军工担架班和15付民工担架,由卫生队一名军医带领,到三营参加寻找抢救伤员;由军械股长负责给部队补充弹药;由战勤参谋和勤务排长共同布置警戒。   

  经全体救护人员的努力,当日24时前将49名伤员后送回国,占80%;因天黑和地形不熟,剩下12名到次日4时才后送完毕。23日部队主要任务是肃清残敌,打扫战场,因而仅发生伤员7名,阵亡1名,均及时后送。战斗结束后,团后勤抓紧给各营补充各种物资,为保障下阶段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攻占与防守巴别东南无名高地战斗阶段(2月27日至3月11日)   

  2月27日围歼谅山之敌的战斗已全面展开,494团奉命进至巴扁、那门、别列地域集结待命,次日进至波纽、555高地待命,团指挥所在555高地北侧,后指进至339高地西南侧山沟展开。   

  2月28日16时30分,团后指派副处长、团轮训队长、军务参谋各带一个组(每组45人)分别给一营、三营、团直送去大米1000斤、白菜500斤、猪肉300斤。23时,二营从昆匡出发到波纽待命,团后勤利用这个机会,对二营实施拦路补充,发给干粮3000斤(每班2桶40斤)。   

  3月1日2时,师令494团派出一个营到559高地组织防御,团决定由一营(加强团100迫击炮连)担任。16时,师又令迅速攻占巴别东南无名高地,相机炸毁巴别桥。团决心以一连(加强团工兵排、营82无后坐力炮排、重机枪一个排、侦察一个班)完成此项任务。   


  一连于16时30分接受任务后,边搜索前进边组织战斗,于18时50分攻占1号高地,随即迅速调整部署,并向2号高地搜索前进,经一夜激战,曾占领2号高地顶端,但遭敌炮火猛烈袭击,我伤亡大,在2号高地站不住脚,被迫回撤坚守l号高地。   

  2日拂晓,敌由3号高地进至2号高地,并向我l号高地反扑,企图夺回1号高地,我一连以火力压制敌人,采取分组跃进方法向2号高地接敌,但敌火力猛烈,前进受阻,与敌形成对峙后经多次争夺,于19时30分歼灭2号高地之敌。在攻占2号高地激战中副营长负伤、指导员牺牲,伤亡35人。此时,一连阵地弹药快要打完,一营一边向团申请补充,一边从二、三连抽部分弹药先补充一连,及时解决了一连的急需。   

  3日14时30分,在军、师、团炮火支援下,一连向3号高地发起攻击,于l5时05分全部占领巴别东南侧无名高地,三天来共歼敌280余人,俘敌3人。部队奉命转入防御。根据上级指示,于6日炸毁巴别桥。



  几天来,与敌多次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激烈,消耗了各科弹药13.5吨,人员伤亡110人,前运后送任务十分艰巨。三营后勤自3月1日8时起在芒当展开,一连后勤配置在巴别东南无名高地北侧山沟。从一连后勤到一营后勤,要翻越一坐500多米的高山,完全是崎岖的山岗,草高林密,坡陡谷深,在这段路上运送伤员,一天只能往返两次。一营后勤距团后勤11公里,因同登至太愿的公路被敌在龙会严密封锁,不能利用,只能绕山路通行。加上连日下雨,道路泥泞、坡陡路滑,前送物资往返一次要一天,后送伤员需8至12人抬1名,运送物资每人每次只能负荷40斤,运输是当时的最大困难。为解决好运输问题,团后方指挥所于2月28日晚根据战斗发展和后方地域内道路少的实际情况,对运输问题专门进行了研究,采取如下措施:   

  1.以人力运输为主,充分发挥民兵的主观能动性,周密计划,妥善安排,合理使用。   

  2.干部模范带头,力争每次前送物资,后送伤员都派干部带队。   

  3.如有紧急任务,人力不足时,请示团批准,将担任机动任务的高机连加强给后勤,担负前送后送任务。   


  3月1日8时,处长带部分机关人员和民工给各营送去1日的大米和干粮,当行至波纽附近时,遭敌炮火封锁,当即采取分组分批的方法,跑步通过封锁线,于11时40分到达各营。返回时,把当天发生的伤员抬回团救护所。   

  激烈、持续的战斗,伤亡不断增加,仅3月2日就发生伤员71人,救护任务十分繁重。一连救护组在副指导员的带领下,不顾敌人的炮火威胁,跑遍整个阵地,把一个个伤员包扎好,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域。卫生员吴世童不顾个人安危,那里有伤员就往那里跑,这天他一个人就包扎了24名伤员。营救护所对伤员十分关心,有的伤员衣服被雨淋湿,就把衣服洗净烤干再给穿上,有的重伤员自己不能吃东西,就一口一口地喂。担架人员为了早日减轻伤员的痛苦,昼夜翻山越岭后运伤员,遭敌炮火袭击时,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伤员,各级救护人员,就是这样日夜抢救伤员,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随着战斗的发展,后勤保障任务更加繁重,每天都要给各营阵地送去给养和弹药。由于连续奋战了五个昼夜,体力消耗大,大家十分疲劳,加上连日下雨,衣服终日不干,气候寒冷,病号逐渐发生,保障人员开始减员。针对此情况,后勤于3自召开党委扩大会,吸收民工的营连干部参加,总结了前一段工作,研究下一步的保障,通过研究统一了认识,采取了如下措施:   

  (1)对全体后勤机关干部、战士及民工,再次进行思想动员,树立连续作战的思想,克服困难,战胜劳累,坚持到最后胜利。   

  (2)号召党团员在最艰难的时候,一定要起先锋模范作用。   

  (3)大力表彰好人好事,对完成任务突出的个人,及时给予记功。   

  (4)关心民工生活,注意解决民工的实际困难。   



  由于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大大激发了广大后勤人员的战斗热情。3月4日20时,团长指示后勤,要迅速给一营前送枪弹80000发,经计算需170余人才能完成,当时民工刚从一营阵地回来,没有吃饭,大家十分劳累。再去一营天黑路滑,完成此项任务困难不少。可是当把任务交给群众后,大家情绪高昂,一致表示:为了保障前线胜利,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弹药送到阵地去。于是很快就由机关干部、炊事员、汽车司机、勤杂人员和刚回来的民工组成了l80多入的运输队,而后编为三个小队,分别由副政委、副主任、副处长带领,经一夜行军,按时把弹药送到一营阵地,保障了战斗需要。   

  为了支援一连炸桥,团指于3月5日18时又令后勤给一营炮阵地前送100迫击炮弹200发,82迫击炮弹100发,这批弹药于20时田军械股助理员和修理所技师带领民工如数前送。   

  3月6日一连奉命炸桥,但缺少炸药400公斤,团令后勤迅速请领前送,保障一连按时炸毁了巴别桥。

  3月7日师后勤部姜副部长指示:迅速组织力量打扫战场,把战区内散失的各种物资和战利品,收集后送,寻找我烈士遗体。   



  接指示后,由军械股助理员带领60名民工进行打扫战场,收集弹药40余箱,找回烈士遗体3具。   

  由于“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想阵地所需,急战士所想已成为后勤人员的自觉行动。军需股的同志考虑到部队上阵地已经六天了,战士们一定缺烟少火,于是他们就主动派人回国内买来香烟火柴,打火石给阵地送去。同时还想到连日下雨,气温很低,战士们的衣服又被淋湿,大家一定很冷。他们又回国买来生姜、辣椒、辣酱给连队送去。深受干部战士欢迎。   

  此次战斗后勤保障,由于上下之间、新老之间、军民之间、机关各业务部门之间能紧密配合、团结协作、不分彼此、心往胜利上想、劲往阵地上使,有力地保障了各项任务的完成。   



  四、主要经验   

  (一)搞好战斗动员,是完成后勤保障的思想动力

  战前,对全团后勤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战备形势教育,明确了我被迫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伟大意义,树立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信念。团后勤处95人中有45人向党委写了请战书,有70多人定了立功计划,有26人写了火线入党入团申请书,决心在自卫还击作战中狠狠惩罚越南侵略者,为保卫祖国边疆安宁,保卫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广大后勤人员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思想指导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斗志昂扬,日夜奋战,胜利地完成了保障任务,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单位和个人。一连卫生员在火线上包扎救护伤员50多人,荣立二等功。团后勤处、军械股、军需股荣立集体三等功;一营卫生所荣立集体二等功;二、三营卫生所荣立集体三等功;有15个班(炊事班、勤务班、担架班、司机班)、3个排(勤务排、汽车排、担架排)荣立三等功。全团立三等功以上的个人有2l9人,占后勤人员的43%。


  (二)做好战前准备,是完成后勤保障的基础

  战前,根据任务、地形,结合部队实际,对各项保障做了多次研究,主要抓了如下几点工作:一是组织机关和修理人员深入连队对参战的所有武器装备进行检修,保障部队齐装配套投入战斗。二是抓了物资储备,保证战斗中部队有弹打、有粮吃。针对到异国作战,难以利用当地人力、物力的特点和战区多为山岳丛林,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情况,在物资储备上采取请领与自筹相结合的方法,除弹药、干粮必须请领外,其他物资以自筹为主。在物资保障上,采取充分储备,加大携行的方法,如加大弹药0.5基数,给养1日量。在工具器材准备上,采取购买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前送物资后运伤员所需的一切工具和器材,发动指战员就地取材自行制作,自己不能制做的就设法购买。据不完全统计自编自制背篓、背囊、背架、扁挑、简易担架等500多件,既保证了作战需要,又节省了作战经费。三是抓了临战训练,提高了机关的组织指挥水平和分队的保障能力,为搞好战中保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正确选择后方位置,是实施后勤保障的重要条件   

  战前,多次组织后勤机关干部进行现地勘察,对可能利用的地域都反复进行比较,为了适应进攻战斗既要靠前配置又要使后方有一定稳定性,经勘察确定第一阶段后指在马毛,该地域有三个石洞,便于隐蔽,靠近公路,便于运输,有一定地幅后勤展得开。   

  战中情况千变万化,后方配置也要随着战斗的发展和情况变化而进行合理部署,第二阶段因后勤原定在昆匡,2月28日当团后勤推进到昆匡时,该地受敌炮火威胁太大,交通不便,隐蔽程度差,当即派副处长带参谋重新勘察,改在339高地西南侧山沟。该地靠近公路,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又是敌炮火死角,比较安全,自2月28日进至该点,直至战斗结束,未移动位置,没有发生伤亡,与团营的通讯联络也从未中断。因而,在此地实施后勤保障比较安全、稳定。实践证明,只有正确选择后方配置地域,才能实施不间断的组织指挥,顺利完成保障任务。   



  (四)突出重点,是搞好后勤保障的基本指导原则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作战的指导原则,也是实施后勤保障的指导原则。   

  战前,对如何实施重点保障专门做了研究,在人力物力的分配使用上.做到突出重点,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方向,如第一阶段首先重点保障二营突破敌前沿,由副处长带一个强有力的保障组跟随二营实施伴随保障。后来团决心以三营歼灭班庄、伯良之敌,团后勤迅速把保障重点转到三营,加强给三营一名军医,二名卫生员、二个军用担架班、一个民工担架连(50副担架),加强弹药0.25基数。这样从人力、物力上都使三营得到加强。   


  (五)充分发挥民工作用,是完成前送后运的主要力量   

  在山岳丛林地带作战,交通不便,汽车运输受到极大限制,团到营、连主要靠人力运输。因此,做好民兵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完成战中后勤保障任务十分重要。主要做法:一是加强民工组织领导,团派政治处一名副主任和一名群众干事负责民兵管理工作,战斗中同民工一起吃、一起住、一起执行任务,及时掌握民工的思想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同时吸收民工连的干部参加有关会议,共同商量研究问题,合理使用民工力量,调动民工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民工的政治思想工作,针对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认识,及时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提高民工的高度政治责任感。三是利用缴获武器加强民工自卫能力,在运输物资时,派军队干部带队和警卫力量保证民工安全。四是关心民工生活,对民工的实际困难在可能条件下尽力解决,有的民工鞋子烂了、水壶丢了,就从缴获中给予解决,共解决鞋子40双、水壶50个、雨布70块。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对支前民工做到了工作上有人抓,生活上有人管,安全上有保障。从而充分调动了民工的积极性,涌现了许多动人事迹。有的把自己的干粮罐头让给战士吃,有的把雨布和自己的衣服盖在伤员身上,有的在遭敌人炮火袭击时用自己身体掩护伤员,有的带病坚持前送后运。在这次作战中,民工共运输物资52000斤,占总数70%,后送伤员烈士382名,占90%。   


  五、存在问题   

  1.后勤干部同共课目训练不够,识图用图知识较差,对完成前送后送任务影响很大,有的常走错路,有的不能按时送到。   

  2.后方力量使用不够合理,如战斗第二阶段,一连坚守559高地时,连阵地距营救护所13公里,团又没有给营连加强救护力量,影响伤员及时救护与后送。   

  3.战场管理不妥,战中伤员携带的武器没有及时收交,共丢失轻武器120支。   

  4.后方通信联络困难,团后勤与师后勤、团后勤与团指挥所之间,营连之间,由于通信器材没有保障,了解掌握情况比较困难,后勤保障比较被动。


  附:班庄、巴别进攻战斗后勤保障战损表

  一、步兵第494团班庄、巴别进攻战斗减员情况表

  第一阶段

  一营参战人员624人,伤36人,亡5人,失踪1人,病1人,

  二营参战人员679人,伤79人,亡10人,失踪0人,病2人,

  三营参战人员635人,伤66人,亡10人,失踪0人,病2人,

  团直参战人员716人,伤10人,亡20人,失踪0人,病1人。

  第二阶段

  一营伤101人,亡41人,失踪0人,病9人,

  二营伤4人,亡5人,失踪0人,病7人,

  三营伤0人,亡0人,失踪7人,病7人,

  团直伤18人,亡2人,失踪0人,病8人。

  二、步兵第494团班庄、巴别进攻战斗弹药消耗表

  每一阶段 54式手枪弹700,56步机弹30100,53式7.62枪弹5000,59式40火45,82无1082,60迫80,82迫453,100迫288,木手榴弹120。

  第二阶段 54式手枪弹0,56步机弹51600,53式7.62枪弹63200,59式40火30,82无174,60迫720,82迫282,100迫524,木手榴弹1300。


  @批量马甲 2019-02-22 15:14:22
  你这资料太详细了点,看得出来是很用心收集整理的。
  我想你弄这些资料,也坚持了很多年。。。[d:赞]
  -----------------------------

  我对这个有兴趣,平时注意收集积累。


  连长陈耀明牺牲后,被亲属带回老家广东三水安葬。

  当年的参战老兵,每年都会自费去广西边境的烈士陵园为战友扫墓,因为连长安葬在老家,我们从没有为连长扫过墓,这对于炮连的参战老兵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2018年4月21日,在几位班长的组织下,494团一营炮兵连部分参战老兵,齐聚在广东三水市,为连长陈耀明扫墓,了却了我们多年的心愿。

  




  血染的风采、永远的怀念

  



  连长亲属摆放祭品

  



  


  为连长上香
  

  为连长敬茶

  



  


  对越自卫反击战距今已整整三十八年了,在短短的一个月中,八千多名年轻的生命长眠于祖国的南疆。他们的父母失去了心爱的儿女,我们的祖国也失去了忠诚的战士。对越反击战,我军历史上不可触摸的痛,至今,仍挥之不去。

  三十八年前,我国正值内忧外患,百废待兴。用一场惨烈的战争,用那么多年轻的生命,换来了全国上下同心,换来了国家的稳定,换来了东南亚的和平,才有了改革开放的政治环境。


  本老兵作为入伍仅仅五十天的一名新兵,也随着二十万大军参加了那场战争。虽然战争只打了二十八天,而我参战人员(支前民兵)却有八千多名将士永远留在了南疆。

  中越边境一线的凭祥、宁明、龙州、靖西以及文山、屏边、河口、麻栗坡等等,那一座座烈士陵园里的一排排墓碑,都在诉说着当年那场战争的惨烈,本老兵的战友就安葬在这些陵园中。

  



  三十八年了,本老兵无时不在思念着南疆的战友。三十八年,魂牵梦绕;三十八年,牵肠挂肚。多少次想去南疆,看一眼烈士长眠的地方,为他们扫扫墓,上柱香,亲口告诉他们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多少次想回板布村,拜访视我们如亲人的众乡亲,还有可亲可敬的房东陆大哥全家。

  然而,总会为工作生活中的事情所牵绊,总也无法成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思念愈加强烈,常常对着屏幕流泪,经常是吃不香,睡不着,寝食难安。

  终于下定决心,推掉一切羁绊,于2017年2月26日启程赴南疆。





  老兵选择在桂林下车,不单是去游览桂林山水,主要是取道桂林去平南看望与我同生死共患难的老班长,他是我到军营的第一领路人。到部队第一天开始就跟着他,带我站队列,教我学打炮。训练中耐心指导,生活上悉心照顾,就像老大哥一样关心着你,爱护着你。特别是带我们走上战场,奋勇拼杀,完成任务,立功受奖,又安全的把我们带了回来。

  与我同行的还有一辆单车,我决定骑着单车去看班长,骑着单车去扫墓。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