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车驾驶员陈文新利用高超的驾驶枝术,忽而前进,忽而停车原地转向,调整机枪扫射角度,011车驾驶员蔡永强是个老兵,也采用各种规避动作,保证火力交叉,306车驾驶员霍建洲在车长葛学理指挥下将车不断调整方向,使车辆与303车始终构成新的倒三角战斗队形,011车排长贺小捧呼叫306车,掩护受伤的303车,在011车贺小捧指挥下快速冲出了火力封锁区。
011车在前,301车在他后,303车在301后,在中间一线展开,306车葛学理车长回答他断后,相互配合,经过两小时激战,终于冲破敌人火力封锁, 刚刚冲入公路,发现309车早已在前方爆炸翻在稻田里,营长刘晓堂在电台中命令,左侧发现敌运输车辆,011、303、306辆三发装填集火射击,予以消灭。
三辆坦克迅速捕捉目标,展开战斗队形,两前一后,同营长车301一齐集火射击,快打快攻,几分钟结束战斗,催毁敌11辆运输车辆,消灭敌司乘人员,战后才知道是敌345师教导队孟康守敌准备撤退的载兵车辆,这就断了敌的退路,为步兵全歼敌人创造了条件,保证全歼孟康地区之敌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里要说的是,三辆坦克不是一个排的,在逆境中自发组成的战斗集体,配合默契,演绎了惊心动地的战斗过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三辆坦克一路掩护至仙人山转弯处,形成防御。在此地停近两小时时左右,听到连长的呼叫返回待机地域归建,归建后同连队二次出征,先后过扣周,战郭参,防御栋光。英勇作战,圆满完成任务,战后三辆坦克都荣立了战功,根据战场表现303车荣立集体二等功,车长焦德平荣立二等功,一炮手胡引来也荣立战功,昆明军区授予功臣车荣誉称号。
三、英雄坦克手贺全利
坦克驾驶员贺全利,参战前就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工作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处处走在前面。他参军早,驾龄长,枝术娴熟,在应急训练中仍然一丝不荀地钻研驾驶技术,并根据不同地形、不同天侯和敌情变化设想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为全连战前训练起了带头作用。
右三是贺全利
1979年2月17日坦克3连支援步兵团攻打孟康,贺全利驾驶着311号坦克配合步兵冲锋,时而规避,时而占领有利地形,充分发挥坦克火炮的优势,有效地消灭敌人火力点和有生力量,边走边开火,当行至炮台山下,坦克刚一调头,他发现305车在炮台山下中弹,并不断受到敌人交叉火力袭击,他急忙报告一炮手李仁杰给予支援,掩护305车转移。
就在他们车先敌开火,吸引敌人转移目标、与敌人交锋时,他猛然感到左侧车体一震,车内火苗乱窜,他的左胸和左腿剧烈疼痛,昏晕了过去。坦克中弹后发动机熄火,停在了道路中央。当他醒来时,发现驾驶室左侧被敌人火箭弹击穿,炽热的金属流和金属碎片击伤了左胸、腹部和左腿,肋骨外露,鲜血直流,衣裤被鲜血浸透,他意识到如果不止血和包扎,会有生命危险。
可是,战斗十分激烈,周边敌人疯狂射击,后面有3辆坦克被自己车所阻挡,为了战场全局,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就是自己牺牲了,也必须让开道路,叫后面的坦克迅速投入战斗。于是,他不顾伤痛,咬紧牙关,振作精神,紧握操纵杆向右转动,同时松开离合器,驱车移动,由于用力过猛,伤痛袭来,立刻又休克过去,失控的坦克一下子冲进公路右侧的深沟里。
瞬间,后面的坦克呼啸而过,迅速投入战斗。当他被战友刘小全唤醒后,听到敌人的炮弹不断炸响,他想到此时此刻,敌人的反坦克手还在附近,随时都危险存在,保存车辆及车上战友安危,只有迅速离开此地,才能生存。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在公路深沟里,操纵着坦克前后冲碾几次,终于冲跃上公路,继续投入了战斗,正当向前冲锋,一炮手开炮狠狠打击敌人时,坦克第二次中弹,左边第三负重轮被打坏,坦克失去平衡,坦克再次冲进了稻田里,因地面松软不平,履带深陷,极难操控。他凭借平时练就的硬功夫,在稻田里摇摇摇晃晃地跑了几米,终于又开上公路,参加战斗,同大部队取得了控制孟康县城的胜利。
在坦克三连奉命撤出战斗,他又忍着伤痛,将坦克开了十三公里,返回到部队待机地域。由于失血过多,脸色苍白,语音微弱,浑身无力,一到目地他就瘫了架,再次昏厥,被副指导员仝吉祥组织战友们抬下车送进医院,经过医生的抢救,才从死亡线上把他救了回来。他醒来后诙谐地说,阎王爷不收留,又捡了一条命。战后总结时,部队党委根据他作战中顽强拚命精神,保护坦克车辆的英雄事迹,决定为他记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坦克手”荣誉称号。
四、誓与坦克共存亡
一个战士爱护自己手中武器,就像爱护自己的眼晴一样,坦克乘员把战车当成自已的第二生命,在战场上为保卫自己的坦克,演绎了无数惊险悲壮的故事,仅举三例。
三连二炮手候传军,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入伍的战士,聪明伶俐,掌握军事技术快,战前曾在应急训练中,担任二炮手训练组长,带领大家反复练习装弹技术和技巧,当攻至炮台山时,遭到敌人交叉火力拦阻,他们的车中弹,不能机动,为了保护坦克和车上的战友,他迅速下车用冲锋枪与敌人一拼杀,当冲锋枪子弹打完后,他手持匕首冲向敌人,与敌展开肉搏战,不幸中弹牺牲。
连长任建民为他收敛遗体时,掰开他的手取下匕首,擦干血迹,欲将匕首插入刀库,突然发现刀库上有他亲手刻的字“誓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表明了他为祖国和人民战斗的决心。一颗赤子之心,感召日月,他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若言。连长眼含热泪把匕首揣在了怀里,后来记者采访连长,请求连长把匕首让她带到军事博物馆存放,连长舍疼割爱的把匕首交给了她,并意味深长地说,让人民永远记住这个为国捐躯的英雄。
坦克一连驾驶员王中社,是一名忠厚老实,勤奋刻苦,善于帮助别人的共产党员,不仅自己驾驶技术娴熟,而且带出了不少新驾驶员。2月17日他随坦克1连攻打仙人山和炮台山时,攻击马店地区,前方两辆坦克互相交替掩护,陈宝法尖刀车和毛基永所在的坦克,两台车勇闯反坥克交叉火力网,直往向前快速通过,毛基永车辆中弹情况,自己腰部受伤仍坚持射击,战后荣立三等功。排长乔社锁车被敌火箭筒发射,引起车辆弹仓殉爆,全车乘员光荣牺牲。战后乔社锁被追授三等功。
王中社沉着冷静地驾着坦克左躲右闪,做着规避运动,躲过了敌人多发炮弹,突然一枚火箭弹穿过前装甲板和潜望镜,他眼前一黑,坦克冲进了沟里,被一快大石头卡住,坦克不能行动,车上其他乘员迅速下车投入战斗。王中社知道坦克并没有损坏,心想决不能让它落入敌人手中。于是,他背上冲锋枪,从车上取下多枚手榴弹,悄悄地隐蔽在一个山洞口,距坦克十几米处,观察敌情动静。他想,坦克是我的第二生命,人在车在,誓与坦克共存亡。
天黑以后,一小股敌人摸上来,他和敌人展开拼杀,凭借着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敌人退去,硝烟弥漫,横尸遍野,夜深人静,他孤身一人,不吃、不喝、 不睡,像铁人一样,硬是坚守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清晨,增援步兵上来,他急忙打听到消息,听说后面还有坦克部队上来,激动的流下了热泪。直等到张继宗副营长,修理连白根元排长,李班长后勤抢救组到来,把坦克拖上路,他才高兴地驾驶坦克顺利归队。
坦克1连2排长李爱国,2月17日上午他按连队战斗队形指挥全排猛打猛冲,进展顺利,就在他和全排继续冲锋时,他的车不幸被反坦克火器击中离合器失灵,使坦克无法驱动,他只好带领全车乘员下车战斗。经过30多分钟的激烈拚杀,消灭了附近之敌,但三名战友都壮烈牺牲,他的右膝也被打伤。
就剩他一个人了,他想,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坦克,决不能让車辆落在敌人手中。他手提冲锋枪,又从车上补充了一些手榴弹,在一个小山包后隐蔽起来,即便于观察战场情况,可以看到自己的坦克,又便于发杨火力,消天敌人。他也不顾伤痛、口渴、饥饿,守卫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傍晚,他发现步兵向炮台山发起进攻,心想为战友报仇的机会来了,要和步兵战友一起狠狠的打击敌人。于是,他找到步兵团一位副连长,坚决请求参加战斗,被编入二排五班。他忍着伤痛和步兵战友共同作战,猛打猛冲,迅速攻下了越军占领的山头。胜利的喜悦让他忘记了伤痛和疲劳。他这种团结友军,主动杀敌的精神,受到了那位副连长的表杨,并对他参加战斗给以高度赞颂。
他说,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消灭敌人,不分彼此,我应该感谢你给了我杀敌的机会。说完,他急忙返回守侯坦克的地方,又熬了一夜,直到第三天中午才顺利归队。
五、两次进攻老街的战斗
老街是越南黄连山省原省会,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与中国河口县隔江相望,前有红河屏障,后有群山做依托,有公路,铁路直通首都河内,是通向越南纵深的咽喉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老街守军是254团和地方部队,经常对我国边境进行骚拢和侵犯。
根据老街的地形和越军的部署,部队首长采取避开正面,迂回小曹地区,打开突破口,尔后在坦克的支援下从东西两翼夹击老街的打法。坦克1营2连单独配属步兵团攻打老街,该团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团,说明这一仗非常关键,叫做好钢用在刀刃上。
坦克2连连长蔡久刚、指导员席瑛奇受领任务后,立马向全连作了战前动员,全连上下群情激昂,摩拳擦掌要打赢这一仗。2月18月17時,步兵打开小曹突破口后,坦克2连经小曹重舟渡场过南溪河,直插老街,攻到老街火车站时,连长发现与步兵脱离,已经孤军深入,又是黑夜,没有步兵掩护,容易遭到敌人袭击,经向上级请示决定撤离。
他指挥全连刚转到百货大楼,突然受到越军反坦克火器袭击,先头205号坦克中弹起火,全车乘员牺牲。连长急忙指挥全连用高射机枪扫射敌人,互相掩护,交替前进。尽管是有组织的快速撤离,返回途中204车还是被敌人火箭筒击中。这次战斗,虽然顺利的攻进了老街,坦克在老街来了一次大游行,震慑了敌人。但是,由于失去步兵掩护,又是夜间、目标不明确,因此进攻失利,牺牲了排长高阁生和6名战士,被敌打坏了两辆坦克,付出了相当重的代价。
第二次进攻老街,吸取了第一次失利的教训,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连长,指导员进一步侦查了地形,和步兵研究了作战方案,周密做了协调,做到了敌情明、地形明,目标明,决心大。19日11时10分,坦克2连奉命发起进攻,11时30分进攻221高地时,遭到178、172高地之敌交叉火力拦阻。
连长蔡久刚机智果断,命令全连集火射击。很快消灭了敌军7个火力点,支援步兵抢占了附近7个高地。连长率领全连猛打猛冲,于12时第二次冲入老街市区,尔后,迅速占领谷柳、老街大桥发射阵地,及时支援步兵攻占136、172高地,居高临下,全歼老街市区之敌,为大部队向纵深发展进攻扫除了障碍。坦克2连第二次攻打老街,支援步兵获得全胜,步兵首长深受感动,亲自为他们请功。战后,坦克2连荣立集体三等功。
六、看火光判断歼敌目标
坦克2营和装甲步兵连由2营长郑福生、 教导员殷文华率领,配属某步兵团,向谷珊进攻。谷珊是越南柑塘市的屏障,柑塘市区不大,但附近有盛产磷肥的矿区,是越南当年重要的经济资源地。所以,黎笋亲自下令,要越军“死守柑塘地区”,由此引发了一场大战,恶战。”
2月17日12时坦克2营在洞坪渡过红河后,奉命前出果沙与步兵汇合,搭载步兵向谷珊进攻。营长按地图带队前进,因地图与实地不符,几经辗转,延误了到达果沙的时间。到达果沙后找不到步兵,看到有越军的尸体,判断战斗己结束,继续向前跟进。追至132高地东侧也未发现步兵。此时,指战员都有些心急,忙于捕捉目标歼灭敌人,提出哪里有枪声哪里就有战斗,哪里就有步兵,应该迎着枪声前进。
营长指挥全营向着有枪声的方向追击。可是,坦克一跑起来就听不到枪声了,失去了攻击目标。行至177高地北侧,突然遭到敌人火力袭击,但没有发现步兵与敌交火,证明步兵没有到达这里。营长一面指挥还击177高地之敌,一面指挥原路返回至136高地附近。刚一停下来,教导员从电台里听到步兵团在210高地,遭到敌人三面火力夹击,首长命令坦克火速支援,抢占205高地。
营长、教导员立即指挥全营,快速冲到了205高地,决心狠狠打击敌人。然而,战斗已平息,没有步兵按应和指示目标,又一次令人失望。坦克2营在山岳丛林地带浩浩荡荡奔袭,连续三次扑空,全营指战员非常懊丧。这一天的空跑,暴露出了三大缺陷:一是地图阵旧,用的是抗美援越时的地图,二十多年的地形变化,面貌全非,图上标志与实地相差甚远,按图行进吃了大亏,不仅找不到目标,反而走错方向,贻误了战机。二是通讯落后,坦克和步兵形不成联络网,战场上情况千变万化,不能及时沟通,不仅会失去战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配合不当,还会误伤。三是让坦克找步兵是不可取,步兵在山岳丛林中目标小容易隐蔽,坦克在山岳丛林中行动受限制,步兵能到的地方,坦克有时过不去,而且容易遭到敌人伏击手和散兵游勇近距离攻击,此举乃是兵家大忌。
2月18日2时,坦克2营奉命支援步兵攻打282、332高地,虽有了步兵带路,但步兵不熟悉坦克性能,有的路坦克过不去,仍然进不到预定地点。营长郑福生吸取了第一天的教训,不再肓目瞎跑,指挥全营就地占领有利地形,朝着前进方向,布置好发射阵地。
营长自己亲自用坦克瞄准仪搜索目标,看到山头发出的火光,根据射击方向,判定敌我,根据火光强弱,判定目标大小,指导一炮手试射。命中目标后,听到步兵在电台里叫“打得好!”然后他下定决心,指挥全营集中射击。命令5连、6连向332高地射击,命令4连向282高地射击,35门坦克炮速射,两个山头顿刻间成了一片火海,让指战员出了一囗恶气,再也看不到敌人还击的火光。营长命令停止射击,步兵很快攻上山顶,夺取了阵地。此次战斗受到了步兵首长充分肯定和表杨,全营指战员平复了怨气、士气大振,继而支援步兵攻下了谷珊,获得了胜利。
七、步坦协同作战的典范
坦克部队在山岳丛林地带作战,受地形的影响,其机动性、冲击性受到一定限制,而且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在盘山道拐弯处和丛林中,隐藏伏击手,近距离用反坦克武器攻击坦克容易得手,坦克不能充分发挥威力。
战争初期我们吃了不少苦头,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失较大。随着战争的深入发展,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逐渐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即步兵和坦克必须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交替掩护,才能发挥各自优势。
坦克3营(欠7连)在营长柳现增,教导员来秋生的带领下,配合步兵某师,攻克谷柳,合围柑糖后,又奉命向沙巴方向进攻。沙巴是越南黄连省的一个县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只有10号公路通往老街,公路两侧坡陡林密,山峦起伏,地形险要。防守10号公路及其西侧高地的是越军316A师174团和148团,攻打沙巴无疑是一场硬仗。
3月2日18时,坦克3营营长柳现增带领坦克9连连长冯庄子受领任务后,营长和步兵首长认真研究了协同作战方案。步兵3营7连在前面负责搜索目标并消灭敌人伏击手和散兵游勇,为坦克扫除前进障碍,步兵8连成战斗队形掩护坦克开进,60米以内不能让敌人靠近坦克,并用信号弹或曳光弹给坦克指标目标,步兵9连搭乘坦克跟进。
9时进攻开始,9时30分坦克9连攻至4号桥东侧,占领了有利地形,全连形成包抄态势。坦克2排排长发现步兵给指示的目标,命令全排先敌开火,压住敌人火力。尔后,连长冯庄子命令全连集中火力向敌目标交叉射击,消灭了敌人14个火力点和大批有生力量。于12时20分支援步兵迅速夺占了4号桥两侧及右前方高地,打通往沙巴第一囗子。15时30分,坦克9连进至6号桥北侧时,遭到敌人伏击,连长急令各车以火炮,高射机枪和并列机枪、航向机枪组成三层火力,分别摧毁路、山坡和176高地顶部火力点。越军经受不住猛烈炮火的袭击,纷纷溃逃。步兵趁机发起 冲击,并于17时10分夺占了6号桥。
越过6号桥后,连长又令坦克1、3排占领发射阵地,向公路两侧的敌人火力点猛烈射击,坦克1排负责打击左侧目标,坦克3排负责打击右侧目标,支援步兵向前推进。17时40分,步兵占领了1796高地,完全控制了10号公路两侧制高点,打通了前往沙巴的道路。考虑坦克9连弹药消耗较多,营长柳现增命令坦克8连接替坦克9连,继续支援步兵向8号桥进坟,并包围了敌人。
在夺取8号桥战斗中,805车在车辆受创情况下仍顽强战斗,支援步兵夺取8号桥的战斗,在坦克8连支援下,步兵于3日上午攻占了沙巴县城,打垮了越军“沙巴防线”,截断了越军316A师的退路,胜利完成了自卫还击作战第二阶段的任务。战后总结时,坦克9连2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坦克9连荣立二等功,连长冯庄子个人荣立二等功,805车荣立集体二等功,营长柳现增深有惑慨的说,由于吸取了作战初期的教训,这一仗打的好,应该说是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战果,太珍贵了,永远不能忘记。
战后,军事科学院认真研究了这一战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山岳丛林作战,根据地形和敌情,步坦协同至关重要。坦克9连部署在步兵战斗队形之后,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任务明确,配合默契,步兵在前面扫清障碍,规定了明确信号,给坦克指示目标,准确的打击了敌人,充分发挥了坦克的威力,是较好的山岳丛林地带步坦协同作战的范例。此战例写进了装甲兵指挥院校教科书,为全军今后在山岳丛林地带作战起了示范作用。
八、两次攻打658高地
我坦克7连配属边防14团在金平方向发起进攻。2月17日7时开始,坦克7连用炮火压制敌军662高地火力点,支援步兵占领巴楠棍及附近无名高地,全连向658高地开始进攻。658高地是越军封锁从那发通往封土公路的一个制高点,火力配备很强,敌人企图在此拦截住我军的进攻,是我军金平方向对面的第一颗“硬钉子”。
坦克7连第一次向658高地进攻,前进不到一百米,就遇上敌人强烈炮火拦阻,并误入了雷区,前进受阻。连长王国军命令坦克1排用火力支援工兵排雷,其他排占领有利地形,原地待命。此时他想,没有步兵掩护,因周边环境不熟悉,目标也不明确,不能盲目进攻。为了做好下一步战斗准备,他决定派人前去侦查,要摸清658高地附近敌人设防情况,火力配置情况,以及步兵埋伏情况。
他让1排长刘英辉选派人员,刘英辉经过认真思考,决定派702车车长贾七一执行侦察任务。贾七一胆大心细,思维敏捷,头脑灵活。他受领任务后,全副武装,18时10分,在其他乘员的掩护下出发了。根据越军布雷特点,大路中间布有反坦克地雷,路两边布有防步兵地雷。他时而走大路中间,踩着反坦克地雷前进,时而走山间小路,隐蔽绕行。不知不觉走出好几公里,摸到了越军边防检查站附近,又走到了老虎村的女炮兵阵地附近,他潜伏下来,仔细观察658高地的地形特点,周围道路走向,目测了山顶距离,一切牢记在心,又悄悄地返回我军阵地。
19时40分贾七一返回后向连长详细做了汇报。连长听了以后很满意,对如何打击敌人做到了心中有数。2月18日10时30分,7连奉命第二次支援步兵向658高地进攻。因熟悉敌情,连长果断地命令全连(欠1排)占领附近有利地形,构成坦克发射阵地。先用高射机枪点射测距,尔后指挥全连坦克火炮,集火射击658高地火力点。与此同时,坦克1排已经排除了道路上的地雷,连长命令支援步兵向前推进。坦克1排边冲边打,迅速摧毁了敌人边防检查站和女炮兵阵地,进入到巴楠棍敌人营房附近,并占领有利地形,构成环形发射阵地,向658高地猛烈射击。
全连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消灭了敌军19个火力点和大批有生力量,为步兵扫除了障碍。步兵勇猛冲锋,于12时许夺占了658高地。步兵战友欢呼跳跃着,向坦克7连表示感谢。连长王国军激动的说,多亏了贾七一头一天侦察敌情详细,让我做到了情况明、决心大、能够稳准狠的打击敌人,打的非常漂亮,应该给贾七一记功。战后,部队党委给贾七一荣记三等功,给702车荣记集体三等功。
九、踩上地雷的技术处长
技术处长陈本煜,曾当过连续十年被评为四好连队的修理连连长,1968年9月29日,他代表修理连出席全军双代会,受到了毛泽东 的亲切接见和握手,让他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给部队写下了光辉一页。《天津日报》刊登了他的事迹。一晃十年过去,他己经到了不惑之年,他知道第三批转业干部名单有自己的名字,但一接到参战命令,他全忘了。
战斗打响以后,他随指挥部前进。坦克3营冲过红河后,突然遭到敌军炮火猛烈拦阻,并误入了雷区,有几辆坦克被地雷炸坏,营长立刻向指挥部报告了情况。他得知消息后向首长请战,登上牵引车,带上修理班长郭清水等抢修人员冒着炮火快速奔赴前线。牵引车渡过红河,规避绕行,几经辗转来到了坦克受损现场,他立刻下车勘察地形,边走边寻找抢修坦克的隐蔽处,同郭班长商量抢救方案,走着走着,突然右脚下沉并感到有弹性,他意识到踩上了地雷,稍微镇静了一下,告诉身边人员,我踩上地雷了,赶快疏散隐蔽。
然后,他调整身躯,看准方向,铆足劲向前猛扑侧滚,滚到了牵引车另一侧,地雷随即爆炸,弹片和石块带着尖叫声四处纷飞,他当场被震昏,泥士盖面,双耳失听。醒来后,他抖落身上的泥土和石块,掏了掏耳朵,急忙召集郭班长等抢修人员抢修坦克,抢修人员冒着枪林弹雨和炮火,先后抢修好32辆坦克,使其继续投入战斗,并奉上级命令,限时拖回所有报废车辆,他亲自组织拖回了10辆报废和应该大修的坦克。
他与修理人员三天三夜到处奔跑,不得吃,不得睡,高度紧张,致使疲劳过度,突发心脏病,郭班长及时处置,使他缓过劲来,第二次险些丢了性命。他这种无私忘我,不畏艰险,为祖国和人民英勇奋斗精神,深受战友们称赞。战评时,修理连荣立了集体一等功,他也立了三等功,郭清水班长战场抢修战车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他们都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十、烈士墓碑前
2月17月凌晨,坦克3营渡过红河向老街进攻。8连攻至112高地,803车车长葛春生发现排长车触雷受损,堵塞了道路,他沉着冷静,指挥本车绕过排长车继续前进,很快跟上了战斗队形。由于道路被破坏,全连受阻,他指挥本车冲到了前面,承担了开辟新通道的任务。他和驾驶员不顾敌人炮火的袭击,一边还击,一边下车寻路,几经勘探,很快就开辟了新的通道,为全连和大部队消敌人,创造了有力条件。在而后支援步兵的战斗中,他带领全车始终冲在前面,有效的压制了敌人火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由于他的车冲锋在前,目标明显,被敌军炮弹击中起火,二炮手身负重伤,他不顾个人安危,和驾驶员奋勇抢救战友,在抢救战友的过程中,葛春生不幸中弹牺性。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为他追记三等功。
在烈士任润根的墓碑前,围满了他生前的战友,有的给他点烟、有的给他敬洒,有的叫着他的名字絮絮叨叨的祷告着。可见战友们对他的感情非同一般,他是坦克团33名烈士中入伍最早,年龄最大,資格最老的战士。在1979年2月17日,坦克1连攻打孟康战斗中,任润根同志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密切配合全连支援步兵,一直冲锋在前。
8时37分支援步兵控制通往县城的孟康桥及孟康县城以西的五星桥,并占领了有利地形。8时58分,突然遭到敌人炮台山火力猛烈拦击。他驾驶的坦克不幸中弹起火,身负重伤。在紧要关头,他首先想到的是战场全局,为后续坦克让开道路,他不顾个人安危。忍着伤痛,奋勇驱车,驶离道路,使后续坦克顺利通过,冲向敌人。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坦克内炮弹爆炸,任润根同志壮烈牺牲。他牺牲前的千均一发之际,用他的生命换取了部队打胜仗的机会,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祖国和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价值。
对越反击战, 他用火箭筒和越军对轰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翻开战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英雄们都有自己的一门绝技,有的是神枪手,有的是神炮手,有的是神弹手……,要是放到现在,把这些战士组合在一起,一支特种部队就组建起来了,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火箭手,他凭借一支火箭筒,9发火箭弹,敲掉敌人多个火力点,且弹无虚发,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就是甘在和。
甘在和,1957年出生于四川资中,1977年参军入伍,是14军41师123团8连班长,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甘在和随部队奔赴越南前线参与作战,开战之后,甘在和所在的连队奉命在扣周地区歼灭逃跑的越军。
第二天八连在贵都芳的村庄追上了一部分残敌,8连接到的命令就是干掉这部分残敌,这个时候几名敌人借助草房为工事,架起了2挺机枪和4支冲锋枪开始抵抗,我军的战士一时之间难以冲上去,这个时候排长命令甘在和用火箭筒轰掉他们。
甘在和在接到命令之后,并没有盲目的拿起火箭筒就射击,而是潜伏到房子对面的一颗大树下,在找到最佳的射击位置之后,一发火箭弹打了过去,正中目标,几名越军被一次性就结果了。甘在和从接受任务到摧毁敌人仅仅只用了一分钟。
在夜间转移的时候,甘在和的右腿不小心受伤了,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要随部队继续战斗,这天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水洞的山村附近,部队突然之间遭到了越军的伏击,越军一共设置了4个火力点,这一次甘在和再一次展现了他那神乎其技的射击技巧,10分钟的时间敲掉越军4个火力点,他一共打出了5发火箭弹,除了一发没有爆炸之外,其余4发全部命中目标,一举将敌人全部歼灭。
随后,甘在和随部队攻打十七号高地,此时的敌人早已架好了高射机枪、重机枪、轻机枪等火力,一时之间8连进攻受阻,甘在和拿起火箭筒,对准越军阵地的3个火力点,连续发出3发火箭弹,全部命中目标,将越军的3个火力点全部摧毁。
在之后的战斗中,敌人发现了甘在和所在的位置,于是敌人打过来几发火箭弹,甘在和被两块弹片击中,但是他拒绝战友们要他下火线的要求,又带领战友们坚持了5天,最后在撤下阵地的时候只能依靠拐杖走路了。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甘在和先后发射出了9发火箭弹,除了一发没有爆炸之外,其余全部命中目标,真正做到了弹无虚发。尤其是在部队进攻受阻的时候,他凭借一支火箭筒,将火箭弹一发一发的精准的送了出去,迅速而又精准的摧毁了这些火力点,为夺取战斗的胜利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战后,甘在和荣立一等功,被授予英雄火箭手的称号。
一、大比武归来
1978年下半年,作为军、师、团的训练尖子,我先后参加了四十一师在贵阳、十四军在开远、军区在昆明组织的军事训练大比武竞赛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
特别是78年11月在昆明参加军区组织的全区军事训练通信报话兵专业大比武竞赛中,我沉着冷静,技压群雄,过关斩将,以密明码翻译看密读明、看明读密56秒、机上密语通话、行进间无纸化密语通话个人全能第一的优异成绩,夺得了冠军,为军、师团争得了荣誉,并受到了军区参谋长孙干卿和兵部程玉宝部长的接见。
军区大比武结束后,通信部组织获得团体和个人前两名的单位和个人在宜良汤池昆明军区通信训练大队集训,备战翌年的北京第四届全军运动会,期间,队里突然通知全体学员开会,军区通信部胡学琛副部长在会上通知说:“要打仗了,军委决定要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现在一切服从打仗,到北京比赛的事取消,你们先回去打完仗再说,以后还有机会”,第二天全体参训学员离开了汤池军区通信训练大队,各自回原单位。
二、开进边境
我从军区大比武回到安顺营区也是12月18日,到了连队,见好几个老兵都提升为干部,81台70年老兵秦炳海直接提升为台长(战后任参谋转业)、75年兵管奎弟提升为报务主任(战后任台长转业)、75年兵骑兵班班长蔡循启提升为二排长(战后任指导员转业)、75年兵技工室蓝忠诚提升为技师(战后任政治处书记转业)、73年兵两瓦班班长薛彪(战后任参谋,后调昆明军区通信部处长转业) 提升为三营通信排排长,挎上了手枪,一个个精神抖擞,好不威风。
大家忙前忙后,整个连队的人都在紧张的准备忙碌着,我也随班里按作战要求在短时间内就做好了三分四定工作,并清理好通信器材,第二天晚上就配属到二营随大部队出发了,记得营长是杨文团(战后任边防团副团长、团长)、教导员是李瑛(战后住校)、副营长是张甫根(战后住校、副参谋长转业),督导二营的是副团长王树昌(战后转业)、副政委余华周(战后任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
从贵州安顺出发,是摩托化开进,几十辆汽车延绵十几公里像一条长龙,蔚为壮观,70年代的公路大多是砂石路面,大车队行进,尘土飞扬,车队每到一地休息,战友们都是满身尘土,只见一双黑溜溜的眼睛,要是不讲话,很难认得出对方是谁,我从小就会晕车,出门最怕坐车,从贵州安顺到云南马关几百公里路程,一路颠簸,受尽了折磨,头痛胸闷,翻江倒海,呕吐不断,到了开饭时间,看见别人吃得很香,我却没有一点食欲。
部队经过好几天的摩托化行军,于12月24日到达集结地域——云南文山州马关县,我随二营驻训马关梁子寨,期间,通信连一分为二扩编为通信连和特务连。已确定转业的李寿先继续任特务连连长,警通连副指导员田荣泉提任指导员,侦察排长曲伦斌(战后住校、后任青岛警备区副司令员退休)提任特务连副连长、有线排班长孟庆广(战后任保卫股长转业)直接由班长提任特务连副指导员。通信连变化不大,警通连指导员李宗富(战后转业)提任直政股长、主要协助通信连工作,通信连排长朱继清(战后调昆明军区通信部任参谋、昆明陆军学校通信训练大队训练处处长、副大队长、成都军区士官学校校长)提任通信连连长,副指导员李炳建(战后住校、任边防团教导员、武装政委转业)提任指导员、81台台长李昌(战后任连长、参谋、后调安顺军分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任副连长,已确定转业的通信排长陆文香(战后住校、任边防团教导员转业)提任副指导员,司务员吴明清(战后任财务股长转业)提升为司务长。
三、临战磨刀
在马关梁子寨二营住训期间,师里决定集中全师无线电报话员在文山原124团驻地临战应急训练,根据通信连通知,我和两瓦班的全体同志参加了全师组织的为期半个月的无线电报话员战前临战应急训练。上午报到,下午就进行开训动员,军通信处孙仕华处长作了动员讲话,随后,各单位按计划展开训练。
我们两瓦班共27人,在无线排长邹仕碧(对越作战荣立一等功、后任指导员、教导员转业)的带领下,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练习,晚上十一点才休息,星期天和中午时间也抓紧训练。老兵重点练习在各种地形上天线的架设,听译密语,行进间密语通话。新兵重点学习了机器调整使用和专向、网路通话的工作方法。每天乘汽车拉开距离进行通话,顶烈日,冒风雨,强化基础训练,一会儿在山洞里、一会儿在陡壁下,一会儿又钻进树林里,在各种不同地形、天候条件下,使用不同天线摸索规律。在夜间干扰大、信号小的情况下也坚持训练,以提高机上工作能力。
跟据我团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师临时加强4部10瓦全新的单边带电台到我团,为了尽快熟悉10瓦单边带电台的操作使用,中午别人都休息了我们还抓紧练习,经半个月的集训,全班都学会了单边带,硅两瓦和884步谈机的调整使用及地形地物利用。
通过临战应急训练,老兵在原有的基础上,行进间专向密语通话时效达到一千二百字,新兵明语通话可达到七百字左右。我们还对战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全班展开了讨论,设想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应急措施。
俗话说“临阵磨刀,不快也亮”,全师组织的临战应急训练,时间虽然不长,但成效显著,为我们后来圆满完成战中的通信联络保障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火线入党
文山临战应急训练结束回来后,团里作战计划,三营担任主攻,通信连又将我配属到三营,两瓦台是延晋昆。记得营长是胡述安(战后住校,任138师参谋长、师长、26军参谋长、河南、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教导员是钟玉林(战后任122团政治处主任),督导三营的是副团长陈满(战后转业)、副政委李天保(在发隆战斗中牺牲)。
有一天,连队通知我回去开会,到连队后指导员李炳建对我说,连队党支部决定吸收你为预备党员,下午要召开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你的的入党志愿书,你下午参加会议,当天下午在连部的帐篷里我经秦炳海(战后任参谋转业)、华振东(战后住校已病故)二同志介绍加入了党组织,正式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里程碑,为我今后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我踏上了为党奋斗终生的道路,内心无比激动和高兴。
在三营呆了近半个月,团里作战任务又发生变化,一营负责打穿插,连队又将我配属到一营,副班是丁壮生,两瓦台是郭大春。记得营长是庄华山(战后任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武警云南省总队参谋长、副司令员)、教导员是杨时胜(战后任政治处主任转业)、副营长是马朝培(战后任营长、参谋长、团长),督导一营的是副团长陈国富(战后转业)、副政委张志高(战后转业)。
战前在三营和一营驻训期间,为了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做到“拉得出、冲得上、打的赢”,部队每晚都进行全副武装超负荷、超强度的紧急拉动,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夜地墨黑,全程灯火管制,数不清摔了多少次跤,双脚磨起了不少血泡,每晚都是大汗淋漓,衣服全部湿透,回到驻地也是疲惫不堪。
我还记得,战前在一营驻训期间,营长前后挑了两个通信员,身材都高大英俊,但是在紧急拉动当中体力不支随时掉队,两人先后都被营长换掉了,最终才从二连挑到一个合适的。
五、穿插潜伏
一营负责打穿插,迂回包围,断敌退路。
1979年2月15日上午全营集结作战前动员,大战的气氛越来越浓,各自紧张地准备着,等待出发命令。晚上6点30分全营再次集结,7点钟从马关梁子寨出发,经小坝子,顺着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前行,不时会听到有人摔倒和装备与路边乱石撞击发出的声响,经过近4个小时的行进,晚11点左右到了边境的一座山梁,借助月光往山下看去是一条细细的河流,部队顺着丛林间陡峭的小路直插山脚,路很滑,一不小心就有随时摔下山底的危险,大家都悄无声息地前进,只有偶尔传递“小心,路滑”、“跟上”、“注意,不要发出声响”的口令声,大家都很疲倦了,眼皮直打架,但谁也没叫一声苦,经过一夜的艰难行进,于16日凌晨4时40分到达隐蔽地域,大家既紧张又兴奋,部队就地休息待命。
春天的夜晚是寒冷的,由于大半夜的行军,大家浑身都已湿透,莫说睡觉,就是坐在地上也是浑身打颤,还在迷迷糊糊时候天已经大亮了,战士们各自开始吃头一天带来的饭菜和干粮(面粉疙瘩)。在树林里潜伏是很不好受的,到处都是蚊虫,随时都在叮咬着大家,但又不能随意发出声响、大声说话,大家只有静静地等待着……。
上级规定,战斗打响前无线电保持静默,特别规定配属一营的10瓦单边带以每30分钟用吹风或按长码的方式向团指挥所报告一次潜伏情况。一整天的潜伏总算平静地过去了。
2 月 16 日 18 时部队开始从潜伏地域出发,向梁子河方向前行,晚20点左右我开机收听主台没有任何动静,直到10点左右才断断续续听到主台呼叫,“616、616、606呼叫!……!我赶快回答,“606、606、我是616! 606、606、我是616!……!”
但由于山高林密,我们又是在山脚谷底,信号非常弱,且断断续续极不稳定,我回答主台也听不到,10时30分左右,主台说这里有话,请抄收,随即开始盲发,为防止暴露目标,部队实行灯火管制,也不允许发出声响,我一听情况紧急,赶快向营长报告,营长说你找个背静的地方联络吧!我们就在附近找到了一个草棚里面是一个马厩,架起斜天线,在马槽下面盖上雨衣和主台保持联络,后面跟了一个班,我开始断断续续的边收边译,疏通话稿以后,内容是:“你营务必于17日6时前穿插到位,断敌退路”。我随即将电文报告营长,营长接到团命令后,下令各连加快行军速度,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行进,部队到达梁子河渡口,河水深近两米,搭的独木桥很滑,一不小心就有摔到河里的危险,由于每个人背负的都是好几十斤的弹药、装具、干粮还有大米,行动缓慢。
营长看到过河速度很慢,迅疾下令,“放下背囊,轻装前进”,指战员们随即放下背囊,轻装渡河,有些战士是扶着独木桥过去的,浑身湿透了,全营很快就顺利通过梁子河,抬头一看前面又是一座高耸的大山,坡度在60°左右,然后就开始爬山,山坡陡峭而险峻,每行进一步都十分艰难,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队伍越拉越长,营长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着急,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很难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断敌退路。于是命令二连组织精干力量迅速抢占有利地形。
二连接到命令后,指导员罗维俊(战后任教导员转业)身先士卒,亲自带着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士、两挺轻机枪直冲向 1301 高地,终于在凌晨 5 点35分占领了有利地形 1301 高地,比上级规定时间提前 25分钟到达指定位置,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六、发隆激战
发隆是越南的一个镇,位于黄连山省孟康县东北22公里,其东面和北面都与云南省马关县接壤,国界线弯向中国,形成一个突出部。发隆地区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200-1600米,山高坡陡,局部地区为悬崖峭壁、蒿草丛生,道路较少。
防守发隆地区的越军是黄连山省省军事指挥部下辖的省独立第3营1连、1个机动公安连、1个公安屯、2个青年冲锋大队和部分武装民军,共约500人。越军主要控制发隆周围的1561、1523、1609、1336高地等制高点,防守各高地的兵力一般为1个班至1个排。
越军在主要防御阵地构筑有2-3道堑壕和A形掩蔽部,并以交通壕相连接。沿壕的防御工事除利用少数当年法军构筑的永久性工事外,多为野战工事,从而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经过多年苦心经营,越军将发隆建设成了所谓的“净化”边境模范区,成为一个顽固的反华桥头堡。守敌曾狂妄的叫嚣“中国来1个师,3个月也打不下发隆!”
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发起时,昆明军区就决心以一部兵力迅速打下发隆,保障14军主力沿红河东岸向纵深发展进攻。任务交给了14军41师121团。
受领战斗任务后,团首长就组织班以上干部、骨干多次到边境进行现地侦察,开设观察所昼夜对敌观察,还派遣侦察分队多次越境侦察地形、道路和越军前沿阵地的兵力部署情况,并通过边民的跨境亲族关系获取越军情报。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121团首长最后形成决心:集中四倍于敌的兵力和九倍于敌的火器,从西北方向对发隆守敌侧翼实施主要突击,并以一部兵力从东南迂回到发隆背后,断敌退路,割裂越军的防御体系,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从西北、东北、东南三个方向发起攻击,首先消灭1561高地、老道寨地区之敌,再围歼发隆之敌。
2 月 17 日凌晨6时40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我军向发隆之敌实施炮火准备,晨幕中三颗信号弹飞向天空,顷刻间,雷霆之怒,万炮齐鸣,只见一排排炮弹呼啸着飞过我们的头顶,狠狠地砸在越军的阵地上,炮火震撼着大地,映红了天空。
7时战斗打响后,即将被我军围歼的发隆之敌,疯狂向我军反扑,夺回了我二连已抢先占领的1301高地、1307高地,战斗非常激烈,部队伤亡较大, 8时开始就有伤亡的人员陆续从战地上抬下来,一个个流着鲜血,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到营指挥所的烈士和伤员越来越多,我记得第一个抬下来的脖子被打断了,一串串血泡从喉管处吹出来,有一个头被炮弹炸掉了半边,满头都是脑浆,还有一个腹部被炮弹炸开,肠子流了出来,有一个是被迫击炮击中的烈士,遗体用雨衣包裹着,长度比正常人的身体明显短了许多,两名战士用竹竿抬着,软绵绵的。
没有多会儿功夫,营指挥所附近就摆满了一地的烈士和伤员,不是断腿就是断胳膊,有的被炮弹削去了整个脑袋,一个个身上都冒着鲜血,一具具用白布裹着的烈士遗体表面渗透着红红的鲜血,大家才顿时感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这时教导员杨时胜站起来讲话,他说:“大家不要害怕,有战斗必然有牺牲,我们要把这笔血债记在越南鬼子的头上,化悲痛为力量,英勇杀敌,报效祖国,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是英雄是狗熊就在战场上见”。教导员的一番动员,扫去了战士们心里的阴霾,群情激昂。
由于战斗的激烈,瞬间通话量猛增,不是战斗命令的下达,就是请示上报战况,应接不暇,营指挥所也不时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头顶上子弹“嗖嗖”乱飞,只能不停地转移,我和新战士丁壮生紧随营指挥所,在敌炮火下一边通话一边快速跟进,利用地形地物隐蔽前进,做到指挥员走到那里,就工作到那里,一刻不停地随时接收和上报战况。
8时15分,我正用10瓦单边带电台向团指挥所报告情况时,机器突然发生故障,营长和我都很着急,我与刚入伍的新战士副班丁壮生迅速高架天线用两瓦台接替工作联络,但两瓦台信号不好,工作十分困难,好在技工聂晶很快就将10瓦单边带电台故障排除恢复了工作,没有延误战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与敌人形成了对峙,夜幕就降临了,硝烟散去,激战的一天暂时恢复了平静,但空气中仍然弥漫着浓烈的弹药气味,偶尔还听见一两声枪响。
经过一天连续不断的工作我口渴难忍,脖子也开始疼痛,声音也嘶哑了,人也十分困倦,但随时都有电文要接收和上报,只能振作精神坚持下去,天黑了,敌我双方都不敢冒然行动,我们就爬在堑壕里各自坚守阵地,在敌人的心脏里过夜,这还是第一次,周围村子里、营房都住着敌人,务必提高警惕……夜晚非常寒冷,由于大家都只穿了一件雨衣,一个个冷得瑟瑟发抖,一晚上就没有合过眼,冷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想着在白天的激烈战斗中牺牲和负伤的战友,特别是看见营指挥所附近躺着的若干个烈士遗体和伤员,心情十分难过。
2月18日天刚一亮,阵地上就枪声大作,激烈的战斗又开始了。各连对兵力部署稍作调整,战士们又向敌阵地发起了进攻,但在进攻途中遭到1301、1307、1336等高地各个不同方向敌火力的压制,进攻继续受挫,伤亡很大,营长叫我向团指报告,请求炮火支援,当时枪炮声大作,指挥所四周浓烟滚滚,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我在敌火下冒着生命危险,用嘶哑的声音,向团指挥所报告敌人的火力位置,呼唤我军炮火,并不断为我炮兵指示射击目标、修正偏差、报告情况,由于我的情况报得及时准确,炮火打得准、打得狠、连续摧毁了敌人二十多个火力点或目标,炸得敌人尸横遍野,鬼哭狼嚎。
我步兵迅速夺取发隆后山各阵地有利地形,两天的战斗毙敌90余人,俘敌14人。下午副政委李天保在进攻途中中弹壮烈牺牲,我的心情非常难过,78年部队在贵州野营拉练和住训期间我都一直跟随他,李副政委年轻有为,平易近人,有时团里政治学习,他还会来两瓦班参加我们的讨论,他在营区走路总是习惯背着双手,每次路过营门见我站岗,都要与我打招呼,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怀念他。与李副政委同时牺牲的还有二连排长李良优,五连连长赵军生(师长兼政委赵琴之子)等……。
2月19日,激烈的战斗已持续到第三天,发隆守敌已被我军围困得水泄不通。敌妄图作垂死挣扎,战斗打得十分激烈。营长叫我向团指挥所报告:“我一营先后拿下了1410高地和1301、1307高地……现在正向1410高地北侧无名高地发展进攻,遭到了羊角山方向敌炮火,和1336高地敌火力点的猛烈压制,请求炮火支援!”1336高地东侧无名高地有法国军队1911年修筑、又经越军加修的碉堡群,山高坡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发隆南侧的主要支撑点,1336高地攻克不下,夺取发隆战斗的胜利就无希望。
电台兵既是指挥员的耳目,也是部队的神经,在战场上,电台兵虽然不像步兵一样直接扛枪参加战斗,但指挥员运筹帷幄的决心和意图都必须通过电台兵上传下达才能实现。所以电台兵的工作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工作量大,常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战斗间隙,冲锋陷阵的步兵可以就地休息睡觉,但这个时候的电台兵正是最忙的时候,必须正确接收上级电文和向下级发送指令,还不能出任何差错。
由于连续几天几夜的工作,体力消耗过大,身体十分困倦,人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站在身旁的副班丁壮生看见我困倦的样子,便把我头上的耳机取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想让我休息一会。
可是,才几分钟,他就听到耳机里传来了呼叫:“616、616、我是606,有话请抄收!”,丁壮生是才入伍的新战士,战前只进行了很短的训练,业务还很生疏,密语也不熟,无法上机工作,他只好把我推醒说:“快,团里来报要抄收。”我听说有报,就迅速接过耳机,开始抄收,电文内容是:“命令所有部队暂时后撤四百米,用炮火摧毁敌人工事!”,根据团指命令,部队迅速撤出阵地,营长叫我向团指报告“一营攻击部队已撤出,可以开始炮击”,不一会儿,炮击开始。顿时炮声隆隆,炸得发隆变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占发隆,消灭了残敌。
2连在打扫战场时,看见一个负了重伤的越军女中尉军官坐在地上拿着一颗定向地雷,叽哩咕噜朝大家大喊大叫,大家也不知道她在说什,就叫来了翻译,翻译说:“她说只要我们再往前走,她就要拉响定向雷,和我们同归于尽。” 有人请示连长怎么处理,连长说:“毙了她”!随后几个战士端起冲锋枪就是一梭子,结束了这个拒不投降的越南女军官的性命。发隆战斗结束后连队党支部通过主台通知我已报请团里为我火线记三等功(团党委批了二等功)。
七、南征栋光
发隆战斗结束后, 部队进行了暂短休整,奉命南下。
2 月 21 日下午向勐康县城挺进,沿途都是腐烂发胀的越军尸体,腐尸臭气熏天,我穿的是防刺钢板鞋,又硬又厚又滑又笨重还不合脚,走的又是砂石路面,双脚磨起了若干血泡,疼痛难忍,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但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不掉队,好不容易到了勐康县城,已经天黑,夜幕下所看到的是经过激烈战斗留下的痕迹,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路上一颗颗直径几十公分的大树被炮弹拦腰劈断,有的树干上还欠着一块块硕大的弹片,路边还看见有好几辆被越军击毁的我军坦克(注:17日在攻打猛康的战斗中,坦克1营参战的19辆坦克,在进攻途中因与步兵脱节,被击毁5辆,被击伤11辆),据说我们的坦克兵死得很惨,一个个都被烧焦了,县城上空烟雾迷漫,偶尔传来“哒、哒、哒”的机枪声和炮弹的爆炸声。
上级通知原地待命,部队搭帐篷开始埋锅煮饭,由于县城已被炮火摧毁,没有水源做饭,炊事班只好就地在水沟里取水煮稀饭,稀饭煮出来了,但味道实在难闻,连续几天的激烈战斗,大家都是啃干粮,又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行军大家都已口渴难耐,饥肠辘辘,大多数人还是吃了,但有部分人闻到那个味道就实在不想吃,到了天亮才看见水沟里竟然泡着几具越军已经发胀腐烂的尸体,实在想吐!
2 月 22 日上午,部队稍作休整,中午又继续前行,队伍浩浩荡荡, 行进队伍除了我团的主力,还有运送弹药物资的车队、炮兵兄弟,车来人往,一路上还见几个越军的伤兵在路边鬼哭狼嚎,大部队也无暇顾及。路边有几门152榴弹炮和130加农炮正在炮轰远处的敌阵地,隆隆炮声,震耳欲聋。
经过一个下午的行军!,部队于晚上21点左右到达了坂甘一个隐蔽的山谷,旁边有条小河,部队就地待命,由于长途跋涉和连续不断的工作,非常疲劳,我背着电台躺下就睡着了,人睡着了但电台一直顶在腰部,天亮后无法起身,新战士丁壮生把我扶起后,腰部不仅疼痛而且只能直立不能弯腰,症状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后才恢复。
第二天整整一个白天都在小河边休整,下午营指挥所旁边突然听见枪响,营长问“是谁开枪?”竟无人回答,随后得知是一枪连班长、我的老乡王某银冲锋枪走火打死两匹骡子,营长拔出手枪追上去吼道:“老子枪毙了你!你把骡子打死了,我的重机枪怎么办?”教导员等上前拉住营长,营里当即召开会议,给王以留党察看处分,骡子驮的一挺重机枪交给其扛着走,戴罪立功,将功补过。
24 日上午部队又开始前行,走的是林间小道,一路上枪炮声不断,途中路过122团头天晚上遭越军伏击的东家的一个山谷,一大片竹林和树木被炮弹和高射机枪扫射拦腰劈断,地上一片狼藉血迹斑斑,到处都是残肢碎肉和我军遗留的行李和装具,血肉横飞的场面还清晰可见,现场惨不忍睹,旁边还有一辆被越军摧毁的救护车(注:2月24日,41师122团奉命向郭参发展进攻。
先头3营于当晚进至东家东南,突遭三面越军火力袭击。由于夜间情况不明,3营行军队形拥挤,遭到较大伤亡。全营与越军顽强奋战7个小时,因地形不利,始终未能扭转被动形势,先后伤亡90余人。直到25日凌晨,3营才在本团2营掩护下撤出战斗),由于一个水壶装水不够喝,我还随手捡了一个水壶背在身上,沿途的路上还见到几辆被越军埋设的压发雷(反坦克地雷)炸毁的我军解放牌汽车和嘎斯车。
下午五点左右到达目的地栋光,营指挥所附近有一幢比较好的竹木房,营部的兵很想住在里面,营长不允许,命令大家挖猫耳洞住,驻地一大片都是菠萝地,我们这些内地人,大多都没有见过新鲜菠萝是啥样,也不知怎么吃,由于口渴难耐,我和好多兵一样听说是菠萝,在地上掰起来就开始啃吃,当时觉得很解渴,没有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整个牙龈全部肿了起来,十分难受,营长看到后说:“我看你们一个个都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傻瓜,哪有这样吃菠萝的,你们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想吃,我让炊事班明天好好整一锅给你们吃”,晚上郭大春、丁壮生我们三人同挤在一个猫耳洞里,既热又焖,十分难受,夜晚炮声及冷枪不断,只能偶尔才能迷糊一下。
第二天早上营长叫炊事班的把菠萝砍来削了皮,切成条状,煮了一大锅,叫大家都去“享受”,营指挥所驻地有一大个水塘,出境作战已近十天,每天汗流浃背,日晒雨淋,穿在身上的衣服和打在腿上的绑腿,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上长满了虱子,随手一抓都是好几个,奇痒无比,第二天休整待命,大家就脱下衣服抖虱子,并下水塘洗澡,我贴身穿的是一套蓝色腈纶衫,脱下来一看,整套内衣裤都布满了虱子、虱蛋,弄了好一会也没有办法洗干净,随手就丢弃了,以后,一直到回国我就只穿一套外衣裤。
在栋光休整的时候通信连遭到越军炮击,幸好只伤了一匹马。
八、拉色东搜剿
部队到达栋光后,我团转为师预备队,奉命组织防御,待命歼敌,并准备掩护友邻部队撤离战场。
3月2日,敌情报告,勐康附近有一股几百人的残敌活动袭击我后方运输线,因此上级决定必须将其彻底清剿干净。我团随后奉命返回勐康地区清剿残敌,下午部队原路返回,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于深夜到达了南下时的宿营地板甘。
3 月 3 日凌晨 4 时,部队就开始往满是原始森林的大山上爬,细雨绵绵,冒雨前行,山路又陡又滑,雄关漫道,举步维艰,行动十分艰难,全身都被汗水和雨水浸湿,一个个像落汤鸡。爬山途中路过一条小溪,大家口渴了就在小溪里面接水喝,我还满满灌了一水壶,往前走了几十米才看见小溪里面泡着几具已经腐烂的越军尸体,那种恶心难以形容。
8时左右在爬山途中要上报情况,通信联络突然中断,我和新战士丁壮生,两瓦台的郭大春迅速寻找开阔地带高架天线,终于与主台沟通了联络,没有影响部队行动。
经过近11个小时的艰难爬行,好不容易才接近山头,大雾弥漫,笼罩着整座大山,视线不足两米,听见前面有人说话,霎时枪声阵阵,先头部队三连与敌遭遇,战士们动作神速,先敌开火,毙敌人 13名,重伤2名,活捉女俘虏4 人,男俘1人,重伤的两人都是女的 ,其中一个中尉腹部受重伤,坐在地上,肠子掉了出来,营部医助上去给她包扎,她挣扎不配合,另一个是耳朵下沿和胸部受伤,躺在地上呻吟。满地都是越军散落的行李和食物,还有一锅没有煮熟的玉米饭。遭遇战持续了近半个小时,缴获轻机枪一挺,冲锋枪5支,半自动步枪9支,望远镜1具,部队押上俘虏又继续上山追敌。
部队到达山顶后发现到处都是敌人遗弃的掩体和工事,偶尔听到枪声,在搜查掩体和工事的过程中,有战士被敌人冷枪击中或被敌人埋设的地雷炸伤或牺牲,搜剿活动一直持续到天黑,部队就地宿营,由于一整天都没有吃上饭,大家已饥肠辘辘、筋疲力尽。深夜下起了大雨,无处躲藏,一个个都是水淋淋的,冷得大家浑身发抖,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
3月4日,部队继续搜索前进,二连报告发现了一个藏在山洞里的简易弹药库,内有各种弹药数十箱,营长命令将其炸毁。
下午,继续搜索,傍晚,又是大雾弥漫,部队开始下山,路过了昨天与敌遭遇的地方,看见被击毙的若干个越军和重伤女军官的尸体,听见茅草棚里有人呻吟,营长庄华山、三连连长段汝林(战后转业)等前去观察,看见是昨天受伤的另一个女兵,营长叫翻译上去问那个女兵能不能和我们一起走,翻译问后告诉:“她说走不动了”,营长叫随行人员、负责营部警卫工作的三连排长、我的老乡同年兵周兴举(战后任连长转业)和特务连配属1营的侦察班长陈云坤(战后任指导员转业)分别拿来两合压缩饼干和装满水的两个军用水壶,放在那个女兵的头部大家就离开了。
连长段汝林一边走,一边对营长说:“营长,不要留她了,我去把她毙掉算了。”营长不置可否,段汝林连长端着冲锋枪转身就过去了,正好碰到从迎面走过来的副团长陈国富,陈副团长说:“段汝林,你要去哪里?”段连长说:“我上去把昨天负伤的那个女兵毙了”,陈副团长说“你给我站住,要优待俘虏,传话过去,叫收容队的上来把她抬走!”。
收容队抬的还有在剿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和伤员,在这种恶劣环境条件下山高林密,独自行走都很困难,更何况还要抬烈士和伤员,收容队的几个战士上来后,听说是抬俘虏,嘀嘀咕咕扭头就走了,后来就通知民工上来抬,民工上来后知道是俘虏,担架也没有用,直接从茅草棚上取下一根木头,用铺单将女俘绑在上面抬起就走了,走了还不到一百米民工报告,俘虏已经死了。
返回的路是一片原始森林,里面没有像样的路,我们上山的时候有的路段是靠四肢攀爬上来的,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陡峭崎岖的山路,又是下坡,天上还下着细雨,地上很滑,夜晚的森林里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只有枯木发出的闪闪磷光,阴生恐怖,不时还听见“哒哒哒”的枪声,被打散的越军散兵游勇都藏了起来,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随时都有可能出来袭击一下,森林里面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好在当晚没有出现敌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部队严格实行灯火管制,每行走一步都十分困难,随时都有摔跤的可能,一溜就是十多米,当晚没有摔跤的人很少很少,我的腿被摔伤,手被划破,电台也摔得变形,特别是那些抬着烈士和伤员的战士更是吃尽了苦头,部队天黑下山,直到天亮才好不容易走出森林。
九、高缸剿匪
3 月 5 日,从拉色东搜剿残敌回到公路边后,部队原地待命,经过两天艰难的长途跋涉,大家都精疲力竭,很想好好休息一下,中午又接到团指围歼残敌的命令,部队南下时,有一股敌人串到我国境内偷袭,烧杀抢掠,上级决定将其歼灭。接到命令后,大家不顾两天来的疲劳,又继续投入战斗。
部队经过几个小时的穿插行进,到达了高缸的一座山头,发现对面山底下数百米处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下面有一个村庄,营长用望远镜往下看,发现我们追剿的敌人都在山脚下活动,部队又不能下去,几个连队的指挥员问:“营长,怎么办?”营长说:“给我架上三挺重机枪,用曳光弹给我打!”,重机枪架好后,营长亲自上阵操枪,只听见“哒哒哒”、“哒哒哒”的机枪声,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整个村庄浓烟滚滚,燃烧了起来,我们在山头看见村庄里的敌人一个个抱头鼠窜。
营长又叫我呼唤师炮团107火箭炮支援射击,不一会儿只听见“乌尔!乌尔!乌尔!”一排排火箭炮弹狠狠地射向敌群,覆盖了整个村庄,近两个小时才结束战斗,毙敌41人,俘敌13人,缴获各类枪支30余支,打扫战场时发现半山腰有个山洞,外面有罐头盒等生活垃圾,一个排长带着几个战士搜索着进去看,刚到洞口,就遭到敌人的射击,一个战士当场牺牲,排长负伤。
营长说:“用82迫击炮和火箭筒给我射击”,打了十几发炮弹,没有动静了,进洞一看打死了7个,有一个竟然没有死,但也伤得不轻,打扫完战场已近天黑,部队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上一顿热饭了,经营长批准各连枪杀满山跑的猪牛改善生活,肉煮熟后虽然没有盐巴作料,但大家吃起来还是很香,当晚,部队就地休息。
十、凯旋归来
3 月 6 日起,部队开始后撤,工兵断后。撤军前,为了保证越军不能对我形成偷袭和骚扰,所有的应该摧毁的建筑物、桥梁、关键性道路,都实行了毁灭性的摧毁。
部队向越南纵深挺进时一路上看见的越军尸体,现在都成了骷髅骨架,满地蛆虫。
部队到达发隆后进行了两天休整。期间营领导分头到各阵地巡视战场查看战斗痕迹,我随营长庄华山陪团领导到发隆后山查看两天一夜才攻克的1307高地和已被我军摧毁的敌军工事等遗迹(为攻克此高地我军付出了10余名干战宝贵而年轻生命),并在阵地上照相留念,副营长马朝培查看阵地时发现堑豪里有一具我军战士的半截不成形已腐烂的遗体,叫人搬出装烈士袋,阵地上充满浓烈的尸臭味,遍地都是越军腐烂的尸骨,满地蛆虫,令人作呕。
3 月 12 日中午过境马关老卡,回到了祖国的环抱,出境作战以来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踏上国境线的瞬间,大家的话一下子多了。我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大家心里觉得安全了,人的精神状态从战争中解脱出来了,人们的情绪又回到了和平时期。人心理上的这种感觉在瞬间变化,只有从战场上归来时才能真切的感受到。
3 月底移防河口县,我随一营驻守水果场二队马多依下寨, 没过几天连队就通知我归建,一到连队就收到家里面发来的"母亲病故速回!”的电报,得知母亲病故的噩耗,我悲痛万分,很想回去看母亲最后一眼,但因部队才撤到河口不予准假,我只好强忍悲痛,母亲患有心脏病,据说母亲得知我上战场,天天为我担忧,茶饭不思才去世的。我归队才一个星期,连队又通知我配属三营(记得营部好像是住马革电站)七连在蚂蝗堡农场夹马石4号界碑国境线一带防守,防止敌人的渗透、破坏和偷袭。
记得连长是王文义(战后任营长转业)、指导员是罗茂辉(战后调昆明陆军学院),连部就住在山头斜面的一间简易草棚里,晴天还好一点,雨天外面下大雨,草棚里面下小雨,被子褥垫潮湿发霉,夜间难以入睡,夜晚不是地雷爆炸就是冷枪响,每晚睡觉都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好不容易熬到部队移防马关县马鞍山水库心里才踏实。
这场战争,使我们的军队和我个人都经历了实战的考验。这场战争,对于我们个人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会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审视生活。
十一、参加庆功会
通过战评,我们两瓦班荣立集体一等功,其中,1人(单边带主台排长邹仕碧荣立一等功)、5人(战士朱芳旺、邓声杰、孙鲁贵、史贵明、侯明祥)荣立二等功、7人荣立三等功。这么大的立功比例,在当年的作战部队里是绝无仅有的。
在马鞍山水库驻防期间,作为对越作战英雄模范先进集体立功代表,我先后出席了41师、14军、昆明军区的庆功大会,军区政委刘志坚、副司令员张铚秀等领导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 7月至8月又出席了北京英模会和总部召开的全军“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通信工作经验交流会议”。
记得我们昆明军区代表团是下午5点从昆明军区第四招待所乘车前往巫家坝机场的,在机场待了不一会儿6点开始登机,与我们一同登机的还有十来个个子不高,皮肤较黑的外国人,乘坐的是一辆三叉戟客机,第一次乘坐飞机心情不免有些激动,飞机起飞时阳光明媚,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晚7点左右飞机在成都机场降落加油时,天气突变,大雨滂沱,飞机冒雨起飞,很快就穿越云层,云层上面蓝天明月,云层下面电闪雷鸣,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景象,感觉似人间仙境,好不稀奇,不一会儿就飞过了云雨地段,映入眼幕的有时是一片漆黑,有时是一片片璀璨的城市夜景,有位首长对我们这些第一次坐飞机的人说,你们的运气真好! 看到了别人坐一辈子飞机也看不到的景色。
飞机从成都机场起飞,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飞行,于当晚10点降落北京机场,马上就接到通知,说机场有重要外事活动,飞机上有外国贵宾,让我们在机上等候,只见由若干辆轿车和大巴组成的车队向机场疾驰而来,不一会儿整个机场就站满了欢迎的人群,此时大家才知道与我们从昆明同机抵达北京的十几个外国人是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缅甸总理、国防与安全委员会 吴貌貌卡一行,当晚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机场主持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缅甸贵宾,我们在机上近距离观看了整个欢迎仪式,华国锋总理高大魁梧的形象和严肃的表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欢迎仪式结束后,我们才下飞机随总部的接待人员乘车前往住所,报到当晚住的是北京校尉胡同总参第一招待所,第二天一大早会务组的同志通知说,接副总参谋长杨勇电话传达军委副 兼总参谋长邓小平的指示说,我们的军队30年没有打仗了,英雄们为国争了光,要让我们的英雄住好一点,享受一下,人员不多京西宾馆住得下,同意大家住京西宾馆,但要把相关的纪律要求给大家讲清楚(因为宾馆里住的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务组的同志简单的介绍了住京西宾馆的注意事项后,大家就乘车前往宾馆了。
京西宾馆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主要接待国家、军队高级领导,并设有国家主要领导人套房,是中央军委、国务院举行高规格大型重要会议的场所。军委领导曾作出指示:“北京是核心,京西是重点”。京西宾馆的安保工作十分严密,安全措施极其严格,用戒备森严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对人员出入检查十分严格,没有会议证,任何身份证、工作证都不准通行,只有会议保卫人员通知,会务组或宾馆工作人员到门口迎领才能进入;就算进了大门,同样不能随意自由行动,也不允许随便拍照,围墙内三栋高楼的每一个出入口,还是有卫兵严密守卫,而且“每层楼都有警卫巡逻执勤”。 长长的过道铺着厚厚的红地毯。
整栋大楼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宾馆大门、地下室、楼道、会议室都有解放军战士守卫,一个岗哨按8小时工作制,轮班值勤。个别房间还有专人值守,出入必须获得中央警卫局认可,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带人进入。宾馆里的服务员很有礼貌,一见客人就立正行礼。宾馆后面的花园可以休闲散步,偶尔也会遇见中央领导人。
会议分别在京西宾馆、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礼堂等地举行,我在会上作了题为《电台紧跟首长走,指挥及时不间断》的交流发言,受到了总部首长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赞誉,并瞻仰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 的遗容,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我从北京开会回来已是8月中旬,部队已移防建水,8月底我被任命为步兵第121团直属通信连正排职报务员(报务主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普通战士,我只是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但组织却给了我崇高的荣誉,光荣属于祖国和人民,属于全体参战将士,属于对越作战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昆明军区后勤部第二十三分部参战老兵村官撰写的文章《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后勤分部是总后勤部或军区后勤部派出划区保障机构。根据保障任务编有若干医院、仓库以及运输、工程、修理等勤务部队或分队。分为一线分部、二线分部和总后直属分部。
1964年7月"北部湾事件"发生前夕,中央军委审时度势, 预判越南战争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中国援越部队数量会急剧增多。1964年7月15日,鉴于形势需要,昆明军区根据总参指示在云南开远专门成立一个保障越南方向的新分部(原来由普洱的二十二分部负责保障,二十二分部1978年调昆明)---后勤第二十三分部(一线分部),隶属昆明军区后勤部领导,主要任务是保障从云南方向出境的援越部队。
二十一分部成立之初,从全军二十多个师以上单位紧急抽调了近万名官兵组建了第二十三分部机关、直属队、四个兵站、四个野战医院、两个汽车团和基地仓库。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发生后,美空军开始轰炸越南北方,越南战争升级扩大,战火波及整个越南北部。
新成立的二十三分部本着"边组建、边训练、边执行保障任务"的原则,一边准备部分部队(主要是医院)待命入越,一边抓紧基础设施建设,仅用4个月就开始担负我抗美援越部队的后勤保障任务。在越战期间,为了支援越南的抗美斗争,保证援越物资运输线的畅通,我军派出大批高炮部队和工程部队担负重要桥梁的防空任务和道路桥梁抢修任务。
分部当时下辖的部队有一一三兵站(文山),一一四兵站(屏边)、一一五兵站(个旧)、一一七兵站(砚山)和草坝油库(蒙自)、开远第一、二油库、开远综合库、开远军需库(开远)、建水弹药库(建水)、砚山军械库(砚山)和野战第六七(文山)、一三八(蒙自)、一四O医院(建水)共14个团级单位以及1个通信连、1个警卫排、2个军修连、2个汽修连、4个野战库和3个管线中队等共15个营连(排)级直属分队(注;后勤分部设通信连编制且有无线分队是内地分部没有的)。
由于战事来的突然,边境地区的战场建设差,昆河铁路(米轨)速度慢,运输能力有限,公路等级也低,山路崎岖,运输时间长,加之大批部队短时间向战区地域开进集结,第一批的部队刚刚进入待机地域,第二批昆明军区驻大理的第十一军和驻四川的成都军区第五十军一四九师又将进入新的集结地域。
分部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河口、金平、马关三个方向全方位的保障几十万部队,原有兵站及仓库的设置,作战物资运输及转运,人员数量及机构等方面都出现问题,为了按时把作战物资保障到指定地域,分部一边增设野战供应站点,一边向上级请示报告,军区后勤经请示军区报军委总部,紧急从济南、福州、武汉等军区抽调人员补充到分部各部队,由于河口方向有2个军的部队集结,军区后勤前指又在个旧以二十二分部的名义组建了一一六兵站,紧急保障河口地区的部队,加强该地区的后勤供给。
当时在前指担任警卫任务的同排同年入伍的战友李玉金回忆道:"分部前指设在河口南溪农场七分场卫生所。场部是军区后勤前指。2月16日下午我跟随石全禄副部长去军区后勤前指开会。会上军区后勤部部长赵跃忠传达总后勤部张震部长的指示,会后分部前指又召开分部会议。石副部长要求全体前指人员今晚不要休息。17号凌晨战斗就打起来啦,我们周围有很多炮,打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停了。首长们说这些炮要往前推进了。"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是后勤保障部队的口号也是承诺。分部的军械库把各种武器装备补充到担负作战任务的部队,军需库把被服、压缩干粮分发到各部队,最为忙绿的要数弹药库和油料库,他们把成吨的枪弹和炮弹装运上车送往前线,送到部队出发阵地。战斗打响后,弹药供应量剧增,仓库搬运人手缺乏,分部直属队还抽调人员紧急驰援,帮助搬运弹药。一箱箱沉重的弹药运走了又补充进来,天天重复着这项工作。各种运油车穿梭往来与油库和前线之间,野战加油站(点)上,加油的车辆排着长长的队,由于油料消耗巨大,转运距离长,仅靠道路运输难以满足前线的需要,分部紧急派遣野战输油管线队架设输油管道数百千米,保障着前线巨大的油料需求,这是野战输油管线队自成立以来首次用于实战。
2月17日战争打响,弹药消耗极大,特别是大口径炮弹,出境作战第一阶段就消耗了近三个基数的炮弹。为保证连续作战,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张震紧急下令从兰州、济南军区战备库中调拔到广西、云南前线。"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前方弹药消耗量大,尤其是大口径炮弹消耗快,刘华清同志一到总参谋部上任就亲自跑工厂抓生产,督促开足马力供应前线,有力保障了作战需要。"
军委、总部和军区领导在作战期间非常重视后勤保障工作,前方作战部队的推进速度甚至战场上的胜败直接取决于后勤保障工作的好坏,分部各部队深知自已肩上的责任重大,实行全天候24小时保障,不管任务有多急,也不顾任务有多重,都能按时完成保障任务,做部队的坚强后盾,解部队的后顾之忧。
在保障任务中,分部各医院和配属医院为了及时救治伤病人员,在前线开设了多个临时包扎所、救护所,争取第一时间抢救从战场上转运下来的伤员,尽最大努力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担负公路、铁路后送伤员任务的医院制定了周密计划,千方百计地减轻转运给伤员带来的痛苦。白衣天使们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的感情,用精湛的医术和精细的护理,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有两个79年底入伍到分部的昆明女兵,虽未参加79年的对越作战,护训队毕业后就随野战医院参加了老山防御作战,救治伤员。其中一个后来调到了空军昆指,又参加空中救护,随救护直升机往返于前线和昆明,其他人无法在颠簸的飞机上处置伤口,她仍能快速准确的工作,称得上身经“百战”的老兵。在分部有许许多多从79年一直参战十年的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