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巴基斯坦籍护卫KhanZafarIqbal立刻举枪与匪徒对峙,并以广东话对匪徒说:“做咩事?唔好乱黎!”(干什么?不要乱来!) 匪徒步步进逼,向护卫大喝两声:“放低枪!”(把枪放下!) 护卫不为所动,劫匪于是朝他开了两枪,随后攀上柜台的玻璃屏风,但是此时的巴籍护卫KhanZafarIqbal虽中枪,但仍企图还击,他强撑着身体,举起枪杆瞄准劫匪。 劫匪见状,迅速从窗口跃下,绕道到护卫身后,将其按在地上,然后对着护卫的后颈近距离再开一枪,护卫当场倒下。
杀了护卫后,劫匪又返回柜台,抢走了49万2880港元及1091美元,然后迅速离开,从劫匪闯进银行到他离去,整个打劫过程仅1分18秒,等警方赶到的时候,劫匪早已逃之夭夭了。
劫匪打劫的影像
虽然没有及时抓住劫匪,但是警方还是从这起劫案中找到三个有价值的线索:其一是警方从银行监控里找到了劫匪打劫的影像,虽然劫匪戴了头罩,但是经过专业人士进行轮廓勾勒,很快犯罪嫌疑人的样貌被画了出来;
根据监控影像,警方专家画的嫌疑人素描,打劫者具有兜风耳特征。
其二杀死护卫的弹头经过检验发现是来自梁成恩丢失的枪支,由此看见,劫匪跟荃湾石围角邨抢枪杀警案凶手是同一人,警方因此将案件合并梁成恩案处理; 其三警方在现场找到3个劫匪的鞋印,后调查发生是27号半(日本尺码)的美津浓运动鞋,这款鞋在香港一共卖了800对,其中130对是27号半尺码。重点是这款鞋警方内部可以买到,荃湾石围角邨抢枪杀警案警方本就怀疑是内部人所为,恒生银行的鞋印让警方更确信是内部人犯案,于是通过警队内部刊物《警声》及在各区警局张贴海报,以用旧鞋换领300元赠券为名,呼吁购买该款鞋的警员前来更换,以此来寻找凶手,不过遗憾的是前来换券的12名警员,调查后发现都不是凶手。
当时巴基斯坦籍护卫KhanZafarIqbal立刻举枪与匪徒对峙,并以广东话对匪徒说:“做咩事?唔好乱黎!”(干什么?不要乱来!) 匪徒步步进逼,向护卫大喝两声:“放低枪!”(把枪放下!) 护卫不为所动,劫匪于是朝他开了两枪,随后攀上柜台的玻璃屏风,但是此时的巴籍护卫KhanZafarIqbal虽中枪,但仍企图还击,他强撑着身体,举起枪杆瞄准劫匪。 劫匪见状,迅速从窗口跃下,绕道到护卫身后,将其按在地上,然后对着护卫的后颈近距离再开一枪,护卫当场倒下。
杀了护卫后,劫匪又返回柜台,抢走了49万2880港元及1091美元,然后迅速离开,从劫匪闯进银行到他离去,整个打劫过程仅1分18秒,等警方赶到的时候,劫匪早已逃之夭夭了。
监控画面中的劫匪。
虽然没有及时抓住劫匪,但是警方还是从这起劫案中找到三个有价值的线索:其一是警方从银行监控里找到了劫匪打劫的影像,虽然劫匪戴了头罩,但是经过专业人士进行轮廓勾勒,很快犯罪嫌疑人的样貌被画了出来;
根据监控影像,警方专家画的嫌犯素描,具有“兜风耳”特征
额...以为没发成功。。。我居然同样内容发了两次。。面壁去了
从2001年到2006年,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就是港片里常说的那个“O记”)在警队秘密进行大规模调查。O记每天向3名警务人员问话,最后一共调查了3667人,但是依然没有找到凶手。 至此之后,凶手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出现,直到五年之后。
3、尖沙咀警员枪杀案
2006年,凶手再次出手了,动手的地方选在了柯士甸道行人隧道,而对象则是巡逻警察。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柯士甸道行人隧道的情况,它是尖沙咀警区及油麻地警区的警员巡逻交界,两区警员巡逻时都会经过隧道,但经由不同出口离开,路线不会重叠;香港405条行人隧道之中有7条隧道有警员签到簿, 而柯士甸道行人隧道是其中之一,另外它还是尖沙咀区内4条同类隧道之中,当时唯一没有安装上闭路电视行人隧道。
案发行人隧道
凶手事先通过行人隧道的警员签到薄摸透了巡警到达时间,并找好了退路,于2006年3月17日凌晨开始动手了。动手之前,他把隧道里的凸面镜都偷偷移动了位置,这样警员在隧道里就没法看到转角楼梯埋伏的他。 1时12分,久候多时的凶手等来了巡警冼家强和曾国恒二人,他们签完到后准备离开,走在前头的冼家强正准备沿隧道楼梯拾级而上时,突然在梯间左边靠墙的位置看到了戴着假发的凶手,他正想盘问,凶手已经从腰间拔出了枪,向他的头部就是两枪,而后又给了尚未来得及作反应的曾国恒一枪。
推断过程
冼家强当场中枪但是没有倒下,他拔出枪进行反击,对着凶手开了两枪,但因受伤,并没有打中凶手,不过将他的枪打掉了,冼家强还想继续开枪,但是凶手已经跑过来抓住了他的手,二人顿时扭打在一起,双方互相拉扯,凶手试图屈曲冼家强的双手,令枪管指向冼,冼发力还击将枪管指向凶手。二人就像警匪电影里曾经演的那样子,你来我往,相互胶着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原先中枪倒地的曾国恒并没有死,移到了他们身边,对着凶手开了五枪,干掉了凶手。
当时枪击现场情景。
案发后,随后赶到的警察将三名伤者送往了医院,凶手和曾国恒送院后被确认死亡,只有冼家强最终生还,很快凶手的身份被确认——他就是香港警员徐步高!在这起案件中使用的枪支就是梁成恩被抢夺的配枪以及子弹,至此,6年中3起命案的关联终于解开,原来徐步高就是这三起案件的幕后真凶。 2007年2月26日,死因裁判法庭将上述三宗案件的死因研讯合并审理,聆讯共进行36天,在4月25日审结,陪审团一致裁定徐步高非法杀害梁成恩、巴籍护卫KhanZafarIqbal及曾国恒,而徐步高则被裁定被合法杀死。
4、徐步高其人
徐步高于1970年5月17日在福建出生,上世纪80年代从福建移民到了香港。来自内地的他广东话并不太标准,中学时,常被同学们取笑,为此他变得有些孤僻,不爱与同学们来往,毕业后也没有参与同学重聚。
徐步高本人
1988年毕业后,徐步高成了一名股票经纪人,本希望能借此发大财,结果却亏了许多钱,他一气之下辞了职,跑到希腊讨生活,靠洗碗洗碟赚取生活费。一年之后,他从希腊回到香港,并于1993年考入警队,因为体能和射击等表现出色,他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毕业证书和奖状。 离开学校后,他先后驻守地区、机场、机动部队等,虽然他在体能表现上确实突出,但他的人际关系却非常差,经常和上司吵嘴,兼不喜和同僚交往。到2000年,他报考警长升级考试,在两千多考生中,他以68分的成绩成为男警员最高得分者,徐步高本以为自己必能升上警长一职,但上司基于他的性格问题,先后两次拒绝推荐他面试。
徐步高警队时的照片
升级做警长梦碎,2003年徐步高再欲考入机场特警队,无奈年龄是硬伤,时值33岁的他输给了其他年轻警员,愿望再次落空。
到2005年,他再申请到偏远的迪斯尼乐园执勤,这次终获批准。与徐步高一同驻守迪斯尼的9名警员,每个人对他平日的印象都还不错,说他是一个阳光男人,喜欢运动且工作认真。 事实上,徐步高除了给警员同事印象是正义的好警察之外,在邻居眼中,也是一个好好先生。每逢假日,徐步高都会与家人到酒楼饮茶。附近邻居也表示,时常看见徐步高赤裸上身一个人跑步,有时还会带着妻子女儿到公园玩耍,是别人眼中的好爸爸、好丈夫。
然而,这个在外人眼中一切正常的徐步高,却在这次审讯中,被揭发出多重人格的特点。 徐步高生前密友、前警员李艺就透露了徐步高“又嫖又赌”的另一面。据他说已婚的徐步高自1999年起就定期在深圳及香港嫖妓,有时候每星期光顾一次。 徐步高偶尔也赌博,且下注都很大,包括2004年拿出7.5万港元现金下注亚洲杯足球赛事,最后赢得21万港元。另外他很自大,曾扬言要做“孙中山第二”,尤其对希特勒的书感兴趣,更视其为偶像。
对于徐步高这类性格复杂的人,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别调查主任、犯罪心理学国际权威麦克纳马拉(J.MCNAMARA)在死因聆讯时指出,徐步高可能患有分裂性人格障碍症,9项人格障碍特征中,徐占7项,而此障碍只会在全球3%的人口身上出现,可说是世界罕见。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找不到警员杀害同事,企图抢枪的案件。 至于为何专门针对警员犯案,麦克纳马拉分析了3起凶杀案认为,凶手犯案是为了将幻想付诸行动,无论危险性、刺激性及暴力程度都不断升级,当中看不到有金钱的诱因。凶手利用自己对警队的认识,精心策划暴力罪行。凶手选择在两个警区交界点犯案,可见是选择地点,而非选择受害人。
别说这素描跟本人其实还挺像的。
另外回头来看,银行劫案后的素描已经接近徐步高的样子,但因为警方记录徐步高是右手射击,而且个人照片看不出“兜风耳”特征,所以他一直没有被怀疑。另外徐步高从从梁成恩手上抢走的快速上弹器一直没找到,以及还有人根据隧道枪击案的现场状况分析当时有第4个人在场,不过,这一切随着徐步高的死亡,恐怕永远也无法解开了。
讲到第几个了?哦,第六个:荔景邨情杀案 1980年代香港轰动一时的杀人案,案发地成著名闹鬼凶宅! 荔景邨情杀案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轰动一时的杀人案,案发于1984年5月9日,当时22岁的退役警员叶少文因与女友梁雪诗感情破裂,持刀到女友居住的葵涌荔景邨家中,斩杀梁雪诗(22岁)、其妹妹梁雪雁(18岁)及其母杨惠群(53岁),造成梁雪诗、梁雪雁身亡,杨惠群重伤。
案中凶手叶少文与案中其中一名死者梁雪诗原为尖沙咀一间英文书院的同学,毕业后,梁雪诗在布政司署任职文员,叶少文则投考警队,并当上机动部队成员。在1981年至1983年,两人渐渐发展成情侣,经常通电话及外出消遣。
叶少文对女友言听计从,为女友戒掉烟酒及赌博习惯;叶少文随后离开警队,有说是因女友不喜欢他这份工作,另一说指他因纪律问题而被革职。案发时,叶少文在酒店当从业员。 不过,梁女家人一直不喜欢女儿与叶少文交往。1983年10月,梁父因病入院,五天后不治身亡,叶少文召来一群朋友为丧事尽心尽力。他们的关系一度转好,叶少文亦搬到女友家居住。 同住两个月后,梁女妹妹梁雪雁抱怨叶少文在家发声过大,影响她学习,叶少文听后挥拳殴打她,牙齿也飞掉而出,梁家事后报警,叶少文亦要搬离梁宅。纵然如此,同年12月叶少文的姐姐结婚时,梁母等人亦有出席婚礼,两家人的关系仍颇密切。
梁雪雁
1984年5月,案发前四天,梁母接到叶少文电话,指梁雪诗患病,被送往伊利沙伯医院治疗,她于是立即带同幼女雪雁赶往医院,事后始知受骗。当梁母返家后,看见女儿雪诗赤裸上半身,胸围散在沙发上,梁母一度指她看见女儿被捆绑,嘴巴被塞上东西,但她事后却改口说没有亲眼看见此情况,事件令叶少文与梁家关系完全破裂。梁雪诗原本“雯翠”,妹妹梁雪雁原名“雯绍”,事后才正式改名。
1984年5月9日下午5时30分,叶少文突然到梁家位于葵涌荔景邨乐景楼3楼寓所门外,双膝跪地,当时屋内只有梁母及梁雪雁,梁母纵然多番喝斥,叶少文仍不愿离开。当梁雪诗正要回家时,家人在阳台大声喝止,并打手势示意她不要回家,她见状立即报警。 警方接报后,派两名军装警员到场调查,叶少文仍长跪在单位门外,他哭着向警员说要恳求梁雪诗原谅。此时,梁雪诗从屋内对他说,永远不会宽恕他,如他不离开,就会向警员揭露他的“污秽骗局”。警方把案件列作男女纠纷案处理,警员劝喻了近20分钟后,叶少文假意离开,警方亦收队。
不过,叶少文不久后折返回案发现场,梁母唯有致电叶少文的父母寻求协助。至晚上7时40分,叶父母从沙田禾輋邨康和楼家中赶抵现场,叶母斥责儿子不顾尊严,其父则劝儿子不要把男女感情看得太重。叶少文只说:“回家没有问题!但我回去后会立即自杀!”梁雪诗此时隔着门说:“即使你死了,我也不会流下一滴眼泪!” 之后,叶少文表示要上洗手间,转身走到二楼梯间小解,未几再又返回现场。梁母此时从单位走出,将叶氏夫妇二人拉到楼梯间倾谈,并指叶少文或要看精神科医生。
此时叶少文说自己有点头晕,定睛凝视三人谈话,突然拿出一把约8吋长的利刀,贴在梁女士颈侧,并挟持她走到单位门前,对两姐妹说如不开门,马上会杀掉梁母。 梁母力劝女儿不要开门,惟女儿因救母心切仍把铁闸打开,叶少文即时扑向梁雪诗,向其胸部直刺,再斩向她的颈部。妹妹梁雪雁上前企图相救,叶少文以刀刺向她的脸庞,又直插她的咽喉。梁母赶忙相救,叶少文亦向她挥刀,梁母在命悬一线中逃入厨房。
此时叶少文说自己有点头晕,定睛凝视三人谈话,突然拿出一把约8吋长的利刀,贴在梁女士颈侧,并挟持她走到单位门前,对两姐妹说如不开门,马上会杀掉梁母。 梁母力劝女儿不要开门,惟女儿因救母心切仍把铁闸打开,叶少文即时扑向梁雪诗,向其胸部直刺,再斩向她的颈部。妹妹梁雪雁上前企图相救,叶少文以刀刺向她的脸庞,又直插她的咽喉。梁母赶忙相救,叶少文亦向她挥刀,梁母在命悬一线中逃入厨房。
居住在313室单位的赵先生,目睹凶手入屋的情景,并听到梁母呼救声,立即打电话报警。警方及救护员来到时,急忙把梁家三母女送往玛嘉烈医院抢救。梁家两名女儿已证实死亡,梁母则送往深切治疗部。三人最严重的伤口均是颈部大动脉。梁母住院一个月后,保住性命。
叶少文父母目睹事后经过后大惊,既不报警也没有施以援手,返回沙田禾輋邨康和楼的住所;叶少文行凶后亦返家。当晚凌晨警方大举掩至其住所,将之拘捕,于同年10月20日提堂。他被控两项杀人罪,加一项严重伤人罪。
当案件开审时,凶手并不否认杀人,其律师主要提出凶手是在被挑衅下行凶,以此成为减刑理据。初审时,法官并没有把此问题留给陪审团商议,10月26日陪审团商议45分钟后,法官裁定被告谋杀及伤害他人罪名成立,依例判处死刑至被港督特赦为止,但当时香港已停止死刑多时,他实际是被判终身监禁,而伤人罪则判入狱18个月。 上诉庭开审时,辩方律师集中以“挑衅”一点作理由,指出雪诗曾对被告说,即使他自杀,她也不会流一滴眼泪,有可能导致被告受刺激而失常性,杀人时已不受控,但法官没有把这一可能性交由陪审团决定。
上诉法官当时引用案例,指出法官有权决定,被告在犯案时有否被挑衅,不一定要交由陪审团讨论,所以原审法官并没有犯错。在普通法案例中,法官德夫林勋爵(Lord Devlin)曾指挑衅杀人必须是“突然和短暂”(sudden and temporary)失去自控能力,若说叶少文受雪诗之言所激怒,却过了近半小时才动手,途中又曾上厕所,其行为已不符合挑衅杀人之定义。 而且,他准备了利刀,并胁持死者母亲,这些举动都显示行凶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显示他杀人前的一刻仍有思考能力。翌年3月12日,上诉遭驳回,维持原判。
传闻自单位发生凶案后,单位多番发生闹鬼事件,房屋署虽多番转租,住客都未住满一个月便急急搬离。邻居经常每日凌晨三时,都会听到走廊有高跟鞋声,由楼梯一直步行到事发单位附近便消失。
凶案单位已被封死
最后,房屋署决定把这个单位密封,不再出租,将凶案单位及相邻单位的大门、气窗及露台以砖头封闭,并髹上漆油,从外观看就像是下层电表房的顶部。不过,已被截断水电的密封单位内,夜半时分仍时常传出电视声、开关水喉声,甚至有街坊声称听到单位内传出两位女士交谈的声音。
事隔多年后,于2012年初,再有居住在乐景楼三楼街坊,声称在垃圾房外看见女子黑影,使渐被人遗忘的闹鬼事件再成为网民热话。 。
(七)六国大封相凶杀案 冷嘲热讽,无名怒火,烧死全家,大小不留 该案行凶者朱盛才,香港人,曾于国民政府军队服役。1950年代来港住于兄长位于湾仔骆克道的家中,疑因受不住家人的冷嘲热讽,利用早已预备好的砍柴刀,斩死兄嫂及其家人,将一名侄儿从4楼住所抛出街外,并以电油焚烧单位,酿成3死3伤,案件轰动香港,他被判以缳首死刑。 朱盛才行凶前不久曾向兄嫂表示要上演“六国大封相”,自此该词被用作形容发生激烈争执,直至现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曾当过国军军官的朱盛才当时约25岁,带着一笔小财,从中国大陆到香港投靠哥哥朱醒材。其时他兄长在美国经商,他与大嫂关月娥居于湾仔骆克道359号4楼(今湾仔鸿图大厦)。当时的香港,业主常把家中一隅分租以帮补家计。
朱盛才所住的地方亦住了三户: 朱醒材是单位业主,与妻子育有一子,居于尾房; 关月娥胞妹关月美及丈夫黄子骧,育有3名年幼子女,包括4岁儿子黄世荣及3岁女儿黄小纶,居于头房; 关月娥的弟弟关鸿生及妻子陈肖,居于中房; 家中另有女佣黄美,住宅内亦有床位分租予给寡妇吴三姑及黄绮文,黄绮文为黄子骧之妹。
朱盛才初来港时,身上财富本足够经营小生意,但他却长期不事生产,不消一年已花光,常向大嫂要钱,关月娥、关月美及陈肖三名女子,开始对朱盛才冷嘲热讽。 朱盛才和吴三姑之间的暧昧关系,亦引起大嫂不满,并不再财政上支持他,不久,吴三姑搬出单位。朱盛才与吴三姑其实并无暧昧,反而他与黄绮文感情要好,黄其后搬往九龙石硖尾居住;朱为了避开家人冷嘲,不久亦搬往黄家同居。
在一次吵架中,盛怒的朱盛才表示迟早要上演一场《六国大封相》,但仍被三名女子奚落;家中的工人亦站在同一阵线,对他加以嘲讽。这段期间,朱盛才悄悄买下一把砍柴刀及电油,放在家中。(悄悄买刀,根本就不是怒火上头没控制住情绪,就是有预谋的恶行啊。。。)
1951年11月5日,朱盛才返回骆克道单位收拾物件,三名女人骂他“生人霸死地”,双方发生争执。他即时冲入厨房,抽出砍柴刀,冲回屋内,将门锁上。
朱盛才对关月娥表示:“你们不是渴望看我的《六国大封相》吗?我早已准备好,这把刀也给你们买下个多月了,今天我就要大开杀戒!”说罢便先向大嫂挥刀狂斩。关月美上前制止时,头部及双手被砍中,负伤奔出单位求救。 朱盛才此时冲进头房,一刀劈向关月美年仅3岁的女儿,脑浆四溅,当场毙命。陈肖正欲逃命,但被乱刀砍死;欲奔下楼求救的老工人黄美走避不及,身受重伤。
朱盛才在自己的床下,拿出一罐预备好的电油,倒满一屋,纵火焚烧。当他准备逃走时,4岁男童黄世荣吓得呆站,朱盛才随即将他抓起,从4楼抛出街外。 当时街上已有大批逃避火灾及围观的街坊,黄童跌在人群中,头破血流,左足折断,身受重伤。有目击者事后表示,以为那是朱盛才为逃避火灾的权宜之计,故当他逃走时,并未有人拦阻。 消防员未几抵达现场灌救,最终发现三死三伤,死者为陈肖、关月娥及黄小纶,伤者则为关月美、黄世荣及黄美。其余住客因为外出工作或上学,避过一劫。
此伦常谋杀案轰动香港,当时香港报章报道,朱盛才因借钱不遂而杀人,警方大加搜捕,以防他逃离香港。
1951年11月8日清晨6时50分,即事发后3天,身穿白花短袖夏威夷恤、间条西裤、白饭鱼鞋、肤色黝黑的朱盛才到中环荷李活道中央警署自首。警员立即将他押往报案室,侦缉人员严阵以待,向他进行警司警诫。 由于案发地点乃毗邻的湾仔,当时管治湾仔的香港岛东区警署,旋即派人“接犯”。警员向朱盛才搜身时,他身上有一个1角硬币、一封信和三条手帕。信件抬头为“探长和记者先生”,内容反驳报章的报道不实,并声称为了将谋杀的动机和真相公诸于世,才不甘与仇人同归于尽。
插个楼。。。啥心理才能把自己的家人当做“不甘与仇人同归于尽”的仇人啊,不能理解。
据朱盛才的供词,他当时本想跳楼同归于尽,但见街上站满途人,于是趁乱逃走。逃亡时,他曾跑到女友黄绮文及友人的地方暂避,但由于案件极为轰动,没人愿意收留,只好向警方自首。 法庭首先审讯他谋杀女子陈肖一项控罪。现时香港法庭为对死者公平,多会审讯所有控罪,但当时法庭为减省司法资源,常以这种方式审讯谋杀犯,因为只要一项谋杀罪成立,即会被判缳首死刑。
辩方指,朱盛才受过度刺激,在神志失常的状态下杀人,但控方反驳,精神报告指被告没有精神问题,而且犯案前有部署,犯案时刻意锁门,反映有预谋犯案,行凶时亦神志清醒。最后,陪审团一致裁定罪名成立,判处缳首死刑。
他在一封写给警方的自白书中,剖白自己受家中女人冷嘲热讽,又指原本只想放火烧屋,但大嫂大力反抗,才令事件一发不可收拾,自己前往自首无非是想“抵命”以作为补偿。他又指,最痛恨的是关月美,因她赶走了女友黄绮文。 此发生于1950年代的凶案已被人遗忘,但案中提到的《六国大封相》,已成为香港俚语的一部分。
坐吃山空完了在自己哥哥家吃软饭,吃着软饭受不了别人嘲讽搬走了,还伸手跟自己的大嫂要钱......受不了气就又是杀人又是放火的,这巨婴也太可怕了。
第八个,又到了起鸡皮疙瘩引起不适的描述环节了......
香港花槽双尸案:珠宝商被人诱杀并藏尸花槽,尸体下方还有奇怪的符咒
“老伴啊,你不觉得最近房子里有股臭味吗?”
1984年的春天,住在铜锣湾伊利沙伯大厦26楼A3室的林氏夫妇,对近来屋内的异味深感困扰,而且那股臭气越来越烈,让人难以忍受。
案发大厦
两人在屋内寻找气味的来源,却发现味道是自窗外飘来、方向正对邻居A2室的阳台花槽。A3室的花槽,与A2室的花槽中间虽然有墙壁相隔,但仍有个小水渠连接两边,严格来说是可以互通的。莫非臭味是自邻居那边而来?话说回来,他们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住在A2室的人了。 林先生走向臭味最浓烈的阳台边,他移开挂在窗边的毛巾,却赫然惊觉,白色的毛巾竟然被染成了黑红色。一股剧烈的腥臭,从自A2室渗入的暗红液体扑鼻而来……
被染血毛巾吓坏的林氏夫妇立即报案,警方也尽速赶到现场,发现臭味与血污的来源,果然是来自隔壁A2室的水泥花槽。
神秘滴血的花槽
据房东所言,26楼A2室在三个月前被租给一位印度尼西亚籍男子,这位租客宣称还会有两位印度尼西亚同乡搬进来。不过,警方在人去楼空的A2室,却找不到这三位印度尼西亚人的踪影,只留下那毫无植被生机,还不断渗出血污的水泥花槽。
是什么原因,会让一个高楼大厦的水泥花槽流出血来?不管怎么推论,都只能指向最恐怖的答案。 警方请了建筑工人前来协助开启被封闭的花槽,花槽相当巨大,长2.5公尺、宽0.3公尺、深达1公尺。显然有人意图把甚么东西掩埋在花槽中,还多盖了一层水泥跟三合土上去。 在开凿的过程中,浓浓的恶臭不断扑鼻,负责开挖的工人意识到里面可能是尸体,抗议不干。
后来警方只好找来消防队员协助,才终于在3月31日下午3点,从水泥花槽中挖出一具由床单包裹的腐烂尸体。
更惊人的是,这具尸体下面竟然还压着另一具以同样手法处理的尸体,同样腐烂肿胀不堪。两具尸体皆为男性,约30岁左右,但已经难以辨识。
两具尸体摆放示意图
他们被以69式的头脚相反方式迭在花槽中,双手被铁链反绑,其中一具的口中含有四根钥匙,下面压着一把铁锤,警方怀疑这就是谋杀两人的凶器。除此之外,尸体下方还有奇怪的符咒、娱乐杂志等物,令人不寒而栗。
这两位死者是谁?他们为何葬身此处?租下这间房的神秘印度尼西亚华侨阿布都‧卡利姆先生(Abdul Karim)又去了哪呢?调查人员开始推测,消失的卡利姆与他口中的另外两人,与这桩案件大概脱不了关系,可能是卡利姆杀了另外两人逃之夭夭,可能他就是尸体之一。不过要能证实上述推论,唯有等警方追踪到卡利姆下落,跟验尸结果出来才知道了。
案发房间布局示意图
在等待鉴识结果时,警方也没闲着,盘问了伊利沙伯大厦的住户们,才发现原来除了报案的林氏夫妇,注意到26楼A2室有问题的人还不少。一位女士声称,在3月19日深夜,曾听到两名男子的呼救声,还有一名女子惨叫;另一位住在案发现场楼下的邻居,则听到楼上有人出入施工的声音,这显然是水泥花槽被密封的时刻。 尽管这些邻居都注意到了A2室发生了奇怪的事情,不过众人还是等到藏在里面的尸体都发臭了,警察都来了,才愿意通报异状,这就是都市文化的弊病吗?
到了4月3日,死者身分辨识有了突破:原来两位死者都是新加坡名珠宝商谢美卿(又名谢美兴)的儿子,谢顺发与谢顺成(又名谢顺丞),而不是神秘失踪的印度尼西亚人阿布都‧卡利姆。谢顺发是大哥,32岁,已有家庭;谢顺成则排第三,年约28岁,仍然未婚,两人近年都接手了父亲经营许久的金庄生意。
遇害的珠宝商兄弟:大哥谢顺发(左)与三哥谢顺成(右)
为什么年轻有为的新加坡富商兄弟,会惨死在香港大厦的水泥花槽里面? 根据香港警方在港、星、印度尼西亚等地辗转奔波的调查结果,谢氏兄弟在遇害前三个月,几乎是一个月来一次香港,就算说生意真的做很大,这频率也有些不寻常。另外,两兄弟在家乡新加坡也是花名在外,时常流连声色场所,识尽花红酒绿。两人惨遭谋杀,会不会是结交了不该结交的人物,迷上了不该迷的烟尘女子呢? 除了桃色纠纷,新加坡警方提供的消息还透露了另一种可能性──老三谢顺成可能在香港与人纠纷或遭人设局,结果惨遭绑架,绑匪向其父谢美卿索求大笔赎金。谢父派大儿子谢顺发带钱去救弟弟,没想到却双双惨遭撕票,魂丧异乡。
在香港,警方调查出几个说法。其中之一,说两兄弟近年在港设了一家公司,用来炒作黄金,结果公司却突然结束营业。另一个消息指出,两兄弟遭人诈骗,惨赔500万新加坡币,导致他们在香港生意失败。
气炸的两人杀到香港来要找诈骗者算总账,想不到,被清算的却是自己的老命。第三个消息则恰好相反,在这个故事里面,兄弟两人才是诈人的一方,结果被迫用命抵债。
当时警方从大厦里抬出尸首时候的情形
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案发原因呢?遗憾的是,尽管香港警方努力想查出真相,但找到这些线索之后,接下来就像针入大海,不知要去何方追踪。
神秘失踪的印度尼西亚租客卡利姆,依然无影无踪;警方访谈了诸多可能涉案的女性,却也无法确定是否其中有人发出那夜的惨叫。港、星、印度尼西亚的跨国合作追凶行动,由于缺乏引渡条例等司法协议,也有相当的困难,调查逐渐就此不了了之,成了一桩悬案。
尽管多年来,花槽藏尸案依然没有任何突破,但在死者故乡新加坡,倒是发生了一桩怪奇的案外案。 谢氏兄弟死后26年,他们的弟媳张妹娘,突然在自家洋房三楼,吞药、烧炭自杀身亡。从普通人家嫁入金庄豪门的张妹娘,对自己的儿女成就非常满意。唯一的缺点就是她沉迷赌博,在死前还曾经上赌船狂赌六天不归;但即使如此,她并没有负债或破产的经济压力,这使她的死亡略显蹊跷,没有一个强力理由足以解释她的弃世之举。
张妹娘突然自杀的原因,或许永远无人知晓。不过,她生前对“四”这个数字的执迷,倒是非常奇异。张妹娘的车牌、门牌都是四号,家中三楼有四间空房,看来是把这个华人社会痛恨的不祥之数,看成自己赌博的幸运数字。更令人遐想的,则是她26年前惨死香港的大伯,尸体被发现时口中也含着“四根钥匙”!
新加坡知名珠宝商:百万金庄
这两者之间会是巧合吗?或许,这只是好事者的无端联想。但死者的口中为何被放置四根钥匙?为何尸体下面又会有符咒?一切异状都令人很难不从神秘的方向推想。这是否代表当初杀害两兄弟的主谋,有某些禁忌或迷信呢? 这时候,就不得不谈谈案发时的一些风声。据说,谢家有八位兄弟姐妹,为了父亲的金庄事业分配问题,彼此有些龃龉。虽然这个流言并没有实证,但对应当年命案发生之际,香港警方为了调查真相,在港、星、印度尼西亚三地拼命奔波;相对地,被害的谢家却异常低调,对案情发展冷漠以待。
这就让人不禁怀疑,这个命案之中是否藏了许多不单纯的真相。谜样印度尼西亚人阿布都‧卡利姆为谢家大哥与三弟设下的骗局,背后是否还有幕后黑手? 然而,这些说法都不足以作为指控任何人的证据,也不足以揭晓命案真相,空为孤悬大厦高楼上的水泥密棺之谜,再添更多恐怖氛围罢了。(就这么烂尾了,恐怖还是挺恐怖的。)
插个楼啊插个楼~
http://img3.laibafile.cn/p/m/305185849.png嗨够直播,陪你一起看更美好的世界
今天没出太阳,感觉要靠表情包来提升好心情了~
(不知道第几的排序了,懒得往回翻了) 德福花园五尸命案 1998年在德福花园发生的五尸命案,令“迷信害人”这四个字再次获得引证。三名迷信妇人,因误信一名内地假“风水师”,进行“添寿法事”,结果被诱骗喝下“符水”送命,而其中一人的两名女儿更无辜陪葬。
发生于1998年的德福花园五尸命案,曾经轰动全港,由于涉及五条人命及曾传与邪术有关,令警方大为紧张,出动东九龙总区重案组接手处理。经过接近一个月的时间,终查出事件与一名“神棍”有关。 “风水大师”李育辉来自汕头,他的妹妹在位于九龙城侯王道的住所设坛。该坛吸引大批已婚妇人祈福,为家人驱除魔鬼、赶走二奶、添福添寿,家宅平安。一次机缘巧合下,李育辉认识到案中其中一名死者徐顺琴的女儿,并替她算命。
事后对方认为李某很灵验,遂回家告诉母亲,及后其母在找李某算命后也感觉对方灵验,之后再将他介绍给另外两位好友。之后三人便成为李某的常客,时常找他算命。及后在1998年6月的一次算命过程中,李育辉声称可为3人作“添寿”法事,并提出以祈福人的年龄来计算,每岁提供一万元现金作为贡品。
1998年7月21日,李育辉到徐顺琴家中作法时,借机将携带的氰化钠与矿泉水配制成“符水”,并哄骗众人喝下。最后5人中毒死亡。李育辉其后掠去135万港元后与妻子潜逃到湖北。他在离开前更故意留下在“法事”进行中,要求各人写下的带有遗书意味的字条,企图混淆警方视听。
1999年3月23日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育辉故意杀人、抢劫一案,公开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李育辉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于1999年4月被枪决。 自五尸命案发生后,传闻不少居于与案发凶宅同座的住客,精神都备受困扰,更有多份报章报道指出,有住客无法面对命案的阴影而纷纷迁出。
据当时其中一名女住客表示,自案发后,一连三日她都难以入睡,经常疑神疑鬼,结果要到其姊家中借宿才能安眠。
案发后的心理压力愈来愈大,令她即使在白天也不敢返家,要等丈夫放工,才可一起回家休息。更严重的是她在晚上不敢踏出家门,在家里连洗澡或上洗手间也不敢关门。结果在强烈的心理压力下,该女住客终在数日后举家迁出。
除有住客在案发后迁出暂避之外,传闻不少清洁工人也在遇上怪事后辞职。其中有传闻指一位清洁工人表示,自案发后,每晚到凶宅所在楼层倒垃圾时,都会听到阵阵急促的拖鞋脚步声, 同时有女人声说道:”等我呀,我今天还没倒垃圾呀!”
另传1979年7月22日,兴建中的”德福花园”C座曾经发生工安意外,有电梯突然下坠,导致6名工人死亡,而回到这五尸命案,法医官证实死者都是在7月22日下午死亡,两宗分隔十九年的命案,竟然同地点、同月同日发生! 由于太巧合了,当时街坊都议论纷纷,指可能是六名男死者想找鬼新娘,于是同时同地索命夺魂! 2013年2月7日,德福花园五尸命案凶宅被拍卖,开价300万港币,较市价低约35%,最后在未到底价的情况下,被拍卖单位收回。
我再悄悄地,更一下~ 王嘉梅命案 王嘉梅命案,发生于2008年4月27日的香港,17岁女死者王嘉梅被杀害后遭残忍肢解,并且部分人骨被混入街市的肉档出售,事件在香港社会引起了极大轰动。 凶手归案后,曾详细交代分尸肢解全过程,由于太恐怖了,这里只是简单讲述了一下
2005年,来自湖南的14岁少女,因母亲改嫁港人,移居香港。她曾在东莞寄宿,到香港后与继父、母亲及姐姐同住公屋单位,本来成绩优异,却与继父不和,又疑她不想母亲靠拾荒维生,故主动于2008年1月(就读中三期间)辍学求职养家。 嘉梅的姐姐称她个性固执,与同学关系较差,又指遭师长针对。但有不少校外朋友,平时也喜欢网上交友,喜欢结交年纪大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