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粟异闻笔记》

  @李砍刀和金大锤 2018-09-29 01:19:31
  在这个论坛也快一年了,陆陆续续也看了不少帖子,无奈记性不好,看过就忘。不过裂辰纲三个字好熟悉啊,却又记不起来在哪看别人提起过
  -----------------------------
  笔误,是《裂臣纲》,一部教人造反的书
  @李砍刀和金大锤 2018-09-29 01:19:31
  在这个论坛也快一年了,陆陆续续也看了不少帖子,无奈记性不好,看过就忘。不过裂辰纲三个字好熟悉啊,却又记不起来在哪看别人提起过
  -----------------------------
  这本书被历代上位视为必禁之术,不得提及,但每到朝代更迭,就显露一下
  @夜渐浓 2018-09-29 09:12:31
  学习了!
  -----------------------------
  ^_^
  @hhx5888888 2018-09-29 15:07:17
  白蛇有灵性
  -----------------------------
  万物有灵
  各位版友,楼主没有存稿,每天要花数个小时打字,如果觉得好看,看完麻烦顶帖、点赞,回复“好看”两个字即可,你的顶帖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大家。
  ----------------------------------------------
  10、金苗子(上)

  民国十二年春,陕西渭南洛县石门镇发生了一件大事。

  镇上第一大户,张家老奶奶八十大寿岁。

  这张家自清朝起就有人做京官,宣统退位后,张家老大张汉元改旗易帜,一转身就成了民国功臣,转眼间张家声望别说在镇上,就算是在县城,也能排的上号。

  老奶奶八十大寿,张家自然不会轻视,召告亲朋,寿日大摆流水席。

  日子到的那天,老亲故旧,再加上攀交情的,是络绎不绝,光是寿礼就堆满了东西厢房。

  这些寿礼中,最引人的,就是张家长孙,前两年在陕西靖国军做旅长的张汉元送上去的金寿桃。

  金寿桃刚刚亮相的时候,宾客很是不解。

  张家老奶奶最疼爱自己的长孙,这众所周知,但张汉元送上去的金寿桃,却只有小拇指肚大小。

  还是镇上的老学究瞿先生带着老花镜颤颤巍巍的上去观瞧,才大呼巧夺天工。

  原来这小小的金寿桃上,竟雕刻了整整一百个寿字,这真真是做到了“拜寿”。

  有几个跟张家关系近的,也凑上去看,果不其然,祝寿的场面立刻就进入了高潮。

  看到老学究一面捋着山羊胡,一面摇头晃脑,赞叹着技艺精良,孝心独具,刘汉元也觉得自己今晚真是太有面子了,于是又大声的说着祝寿词,祝老奶奶福如东海,延寿百年,末了还对着宾客大声的说,这金寿桃是特意请了省城有名的金店“祥瑞麟”的头把师傅“铜锤李”花了九九八十一天打造的。

  这一说,场面更加沸腾了,在场宾客无不赞叹刘旅长的孝心,张家老奶奶也笑的嘴都合不拢嘴儿。

  宾客一边吃着流水席议论,一边听着请来的戏班子唱着《五女拜寿》,当真是一个热闹非凡。

  转眼到了亥时,拜寿的宾客已经走的差不多了,府上佣人就开始张罗收拾,但满院的灯火却是万万不能熄的,这在当地有个说辞,寓意“高堂长明”。

  摆寿席是个累人的活,人一走张家人就回到内庭洗漱,不多时,张家老小就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刚用过早饭,张家老奶奶想起昨天的小金寿桃,真是和自己的心意,就想拿出来把玩。一打开檀香的盒子,赫然发现金寿桃不翼而飞。
  @李砍刀和金大锤 2018-09-29 19:39:13
  你们多顶贴,楼主才有动力更啊
  -----------------------------
  今天硬是抽了个把小时,更新了点,希望喜欢。
  @泡菜坛子2010 2018-09-29 23:25:24
  写得好,能让人看进去。
  -----------------------------
  谢谢
  @可合 2018-09-30 07:35:18
  好看,已经收藏
  -----------------------------
  谢谢
  @李砍刀和金大锤 2018-09-30 11:21:06
  顶帖1吃饭去了
  -----------------------------
  非常感谢,我会加油更新的。
  @CC是希希 2018-09-30 12:24:31
  好看
  -----------------------------
  ^_^
  @ty_夕颜753 2018-09-30 13:18:38
  棒棒的哦!
  -----------------------------
  你也帮帮的
  这百福金寿桃是张家老奶奶亲手放在匣子里的,虽然没有锁,但断不会无缘无故的就没了。

  很明显,家里招贼了。

  张老奶奶听说金寿桃丢了,就好像是自己的寿真被人偷了一样,眼泪吧嗒吧嗒就掉了下来。

  这贼胆也太大了,竟然敢到了张府上。

  张旅长是带过兵的人,立刻就反应过来,先是叫人关了大门,然后把巡夜的喊过来,带着府中仆役在内堂就审问起来,巡夜的赌天誓地的说,晚上巡了一夜,也没见个人影,更别说这庭院整晚都灯火通明了,最后,在内堂里硬是把巡夜的腿都打断了,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大家就都明白了,这是遭到外贼。

  张旅长在放寿礼的厢房转了几圈,发现这两房的寿礼,一件都没有少,单单丢了这小金寿桃,看到这儿,心里就有了主意。

  他先是下令府里人等封锁消息,然后发了拜帖,叫人递话给附近几个镇上的汉留兄弟,让他们多加留意,一有消息,必有重谢。

  张旅长带兵时入的汉留,按照字辈,算是大爷了,袍哥大爷“开金口露银牙”,下面的兄弟自然要“拿得摆”。

  怎奈这金仙寿桃实在是太小了,如果刻意要藏,真可谓是大海捞针。

  谁想到没过两天,竟真有了消息。

  石门镇东北靠大黑山有一个叫碾子沟的地方,这日一名汉留兄弟路过碾子沟办事,正巧见到村口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正拿个黄澄澄的镏子抛着玩儿。

  他心思一动,就借故凑上去看,仔细一瞧,可不正是张旅长家丢的那个金寿桃,这名兄弟留个心,旁敲侧击问清了这是谁家的孩子,当下事儿也不办了,急急的回堂口报给了龙头,又匆匆的往镇上张府赶。

  张旅长一听,立刻就点齐人马往碾子沟赶去。

  张旅长一行人到达碾子沟的时候,天已有些擦黑了,按照那汉留兄弟做的记号,他们摸进了碾子沟的莫家。

  莫家老汉刚去世不到一年,老屋里还是莫氏兄弟两个人住。

  莫氏兄弟一个叫莫大,一个叫莫二,莫大媳妇是血崩没的,兄弟俩平时靠打猎赚生计,白天见到的那小娃子,正是莫大的孩子。

  来到莫家门口,张旅长一声令下,大家伙是破门而入。

  闯进去的时候,赶巧莫大和莫二都在家,还没来得及挣扎就被捆了个结实,张旅长这才最后走进房间,房间里简陋异常,一股子土腥味儿,值钱的物件儿除了几张挂在墙上的皮子,就是墙角笼子关着的几只不知道是什么的小野物。

  当下张旅长叫人在房里上下一翻,就在睡觉的土炕上找那个金寿桃,这正是人赃并获。
  张旅长叫人喊了村里的保正过来,这保正哪儿见过如此阵势,看情形也只能由着张旅长怎么发落了。

  金寿桃是找到了,但张旅长心里还有一个疑问,这莫大莫二,一看就是庄户人家,张府里守卫森严,整晚又灯火通明,他们是怎么把金寿桃偷出来的?

  是不是还有家贼做内应,这才是紧要的事情。

  一想到这儿,张旅长就叫人搬来了太师椅,把莫家两大一小绑在院子里的门柱上,就要开堂断案。

  无奈是软硬兼施,莫家兄弟闭口不言。最后,还是张旅长发话了,命人在三人脚下堆满了干柴,淋上赤油,扬言再不招供,就按照汉留规矩“点天灯”。
  @ty_李小晃 2018-10-01 00:01:06
  好看
  -----------------------------
  谢谢
  @像花儿一样的虾米 2018-10-01 14:52:55
  好看好看
  -----------------------------
  谢谢
  @欢聿 2018-10-01 16:44:41
  好看!帮顶!
  -----------------------------
  谢谢小美女,国庆快乐。
  @ty_137227051 2018-10-01 16:52:52
  大家国庆节快乐,楼主继续啊!
  -----------------------------
  没有存稿,楼主码字中,持续更新。
  @宁静水淡泊云 2018-10-01 17:05:04
  不错
  -----------------------------
  谢谢,祝国庆快乐

  楼主没有存稿,每日打字上传,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觉得好看,就顶顶贴。
  祝各位国庆快乐
  ------------------------------------
  莫氏兄弟虽是山野村夫,听不懂什么是“点天灯”,但见到脚下的堆满了干柴,又见到明晃晃的火把,心里已是惊得不成样子。

  莫家老大还好些,莫家老二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要不是因为有绳子捆着,必定是瘫软一团。

  自古有言,慈不掌兵,张旅长是真正上过战场凶狠毒辣之人,见到莫氏兄弟仍在犹豫,夺过手下人一个火把直直的朝着莫大和小童脚下干柴抛了过去。

  火把一落在干柴上,先是低低的蓝光,然后只是瞬间,便是熊熊的大火,小童眼看着就就被卷入火中,不过片刻已是奄奄一息,只是条件反射般间或的嚎叫几声,身体无意识的抖动几下,其实,人是已被活活烧死了,样子恐怖异常。

  莫大眼见也是活不成了,见到自己的儿子被活活烧死,嘴里已不像最初被烧的哀嚎,而是呜呜嗷嗷的有节奏的叫喊着,没过多时,也被烧得焦黑似碳,只剩人形。

  再看莫二,眼见着兄长和小侄子活活烧死在自己面前,吓得已是失了心智。

  张旅长又拿过一个火把,做势要点,莫二却大声讨饶起来。

  张旅长叫人把莫二从门柱上放了下来,解去捆绑的绳子。

  莫二瘫软在地下,过了好一会儿才能说得清话。

  莫二说,几个月前,他和兄长上山打猎,在大黑山边发现一个坠落山崖的道士,那道士看样子是上山采药,失足落崖的,虽然伤得重,但还有口气在,兄弟俩轮流背着道士下了山。

  猎户人家金疮药总是有些,但这道士伤的太重,虽然清醒过来,但坠崖时伤了五脏六腑。

  道士也自知命不久矣,弥留之际,告诉莫氏兄弟,自己是道家山门一脉,悬崖采灵不慎坠崖,眼见时日无多,为保法脉不绝,愿收莫氏兄弟为徒,授以道门山术。

  道士言罢,又从怀里掏出两册卷轴,一册《禁山断虎狼》交个莫大;一册《百里召虫蚁》传给莫二。

  兄弟俩知道遇上了奇人异士,立刻纳头拜倒,按照道士所言,赌咒发誓,“师密在身,绝不外泄,有违誓言,不得善终。”

  《禁山断虎狼》和《百里召虫蚁》为山门秘术,源自上古巫道,一本是讲述如何召狼唤兽,禁山服林;一本是讲述如何驱虫役蚁,制鼠困蝇。

  那道士又弥留几日,但师密尚未传完,便羽化登仙,驾鹤西去。

  莫氏兄弟安葬完道士,莫大便按照册上所记和师傅传授,依法而行,一试之下才发现,禁山断虎狼之术确是神奇,不几日,莫大狩猎所获已超过往时数倍。

  这一来,兄弟二人便对书册中记载更感兴趣,于是自己对着书册摸索起来。一摸索,莫二就发现,在《百里召虫蚁》中记有一门法术,唤做“五鼠运财”,习之可召鼠搬金卸银。

  书册中所言“五鼠运财”之鼠,并非普通的家鼠或田鼠,而是及少见的鼣鼠,具体施法是在山中捕捉鼣鼠,自幼养大,加以训练,在喉处塞入银管,银孔大小只能饮水,无法进食。这鼣鼠视觉和嗅觉异常灵敏,对黄金的颜色和味道最是敏感。

  施术者先是丢下金粒,如果鼣鼠将金粒拾回,那么施术者便拔去银管,喂以肉糜,鼣鼠便可饱餐一顿。如此往复,不断增加距离,长此以往,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利用鼣鼠习性,盗得金器,若能训练五只鼣鼠,使之配合,那么所盗金器可如金条大小,此种法术,便是“五鼠运财”。那屋里角落笼中所养,便是偷盗张府金寿桃的鼣鼠。

  这种法术真是闻所未闻,令人匪夷所思,张旅长一听,来了兴致,便问道:“两册卷轴现在何处?”

  莫二看了一眼兄长的尸体,戚戚然道:“两册卷轴日常都由莫大随身携带。

  张旅长叫人拨开莫大尸体,再去看时,发现莫大衣服内侧确有两册卷轴,已然被烧成灰烬。

  张旅长大呼可惜,正懊恼自己下手太快,竟烧了两本异书时,却见瘫软在地上的莫二诡异的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胡言乱语;“今晚,没有人能或者出去”。

  看情形,是失心疯了。
  @素僮 2018-10-01 17:32:35
  无意中点进来的,非常好看!!楼主国庆快乐!
  -----------------------------
  国庆快乐
  @liumei1225 2018-10-01 18:32:34
  支持,点赞
  -----------------------------
  谢谢
  @佛曰不可说哦 2018-10-01 19:17:03
  mark
  -----------------------------
  国庆快乐
  @5BA 2018-10-01 19:45:47
  盖楼
  -----------------------------
  国庆快乐
  @CC是希希 2018-10-01 21:26:24
  楼主终于更新了,国庆快乐
  -----------------------------
  国庆快乐
  @李砍刀和金大锤 2018-10-01 21:12:48
  国庆快乐!楼主勤奋,我们也将顶帖不断
  -----------------------------
  谢谢。^_^
  @liny燕燕 2018-10-02 00:24:00
  。。。。想看下文
  -----------------------------
  每日更新,我本是想把长辈说的事儿写成个短故事,预计着三千字,可是越写细节越多,看样子,怕是“金苗子”这个故事写完,要过万字。
  正想着如何处置莫二,却听见门外的兄弟突然发出惊呼。

  此时,莫二的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异样。

  张旅长知道事情有变,立刻提起枪推门而出,就看见夜幕下的远处,无数只碧绿的眼睛正在向村子靠过来。

  原来莫大目睹儿子活活烧死,自己也必死无疑,兄弟更加不能幸免,生机已绝,便发了狠心,临死之前,按照《禁山断虎狼》里的法门,用了狼语,召唤山里群狼下山掠食。
  早春刚过,狼群本已在山上捱了一个冬天,早就耐不住了。

  张旅长今天带来的人虽不少,但配枪出来确没有几个,看到突变,他心知要遭,正想着,狼群就压了上来。没有经历过人绝对想象不出狼群的恐怖,场面一下子混乱起来。
  混乱中,不知是谁打翻了屋里的笼子,笼中的鼣鼠立刻四下奔逃出来。

  这时哪儿还有人顾得上莫二,莫二爬起身来,趁人不备抓了一只鼣鼠塞到怀里是夺路而逃。

  这一夜,碾子沟是群狼屠村,遍地尸骸,惨不忍睹,只有两个人侥幸活了下来。

  张旅长随身带着枪,又有府中仆役保护,回到张府时,也已是浑身伤痕累累,遍体的牙伤爪印。

  莫二自小在大黑山打猎,山里路熟,又早有预计,所以一路向山上跑去,反倒没有遇上狼群。

  张旅长这次是损失惨重,伤还没好,就调动关系,发誓要将莫二抓回千刀万剐。

  莫二也知道自己惹了大麻烦,带着仅剩的一只鼣鼠,沿着山脉,一路向西,逃出洛县。
  他自是知道陕西境内遍布汉留,一路上不敢暴露身份,乞讨度日,一直走到了西安。

  莫二在西安露宿街头,偶尔做个力工,混口饭吃,直到一日在西安街头看到海捕文告,才知自己已经成为通缉要犯,狠心之下,便驱虫入面,改了体貌,混入陕川马帮,当了一个“背背子”,随着马帮队伍便蹚了古道,想着入川后便逃出马队,再不回陕。

  莫二入的马队走的是“子午道”,这条古道起自西安,一路经万源、平昌入川,直到涪陵。

  “茶马古道”本就崎岖难行,其中“子午道”更是凶险万分,有些山路完全就是宽窄半臂,靠山而行,再加上那年月兵荒马乱,不定就遇上什么。

  马帮队伍少部分靠骡马驮运,大部分靠人力搬抬,搬抬的人称为“背背子”,行程按轻重而定,轻者日行四十里,重者日行二十里,途中暂息,背子不卸肩,用丁字拐支撑背子歇气,杵头为铁制,每杵必放在硬石块上。

  从西安到涪陵,除跋山涉水之外,还要经过人烟稀少的草原,翻越陡削的岩壁。有时两条马队相逢,进退无路,两边带队的掌柜需出面“盘海底”,要么协商作价,要么各出一人,在险处互斗,败了的葬身崖下,马队也要翻身退回,让出道路。

  莫二这一路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吃尽苦头,好在,从碾子沟带出的鼣鼠一直陪伴左右。
  @u_113752595 2018-10-02 16:12:34
  顶帖,好帖子,楼主加油
  -----------------------------
  谢谢
  @李砍刀和金大锤 2018-10-02 15:03:20
  国庆第二天,宅在家逛天涯
  -----------------------------
  国庆第二天,宅在家码字
  @灵隐子g 2018-10-02 13:05:59
  楼主挺有文采,羡慕有这么多会术法的朋友。
  -----------------------------
  谢谢
  @欢聿 2018-10-02 11:58:03
  帮顶,不过那个莫大的儿子实在是有些可怜
  -----------------------------
  谢顶
  @鼻孔刺挠 2018-10-02 22:49:46
  马
  -----------------------------
  黑龙江的?
  @李砍刀和金大锤 2018-10-02 23:04:37
  笑:-D
  -----------------------------
  ^_^
  @阳光灿烂白云飘 2018-10-02 23:06:23
  楼主加油
  -----------------------------
  谢谢^_^
  @王二小在放牛 2018-10-02 23:50:45
  不能不信,不能全信!!
  -----------------------------
  ^_^
  @佛曰不可说哦 2018-10-03 09:11:11
  才更这么点儿。。。。加油啊楼主
  -----------------------------

  涯友催更猛如虎
  楼主累死一千五

  @zxz1157869295 2018-10-03 06:36:37
  好看
  -----------------------------
  谢谢
  @茶中奇葩 2018-10-03 11:46:14
  楼主加油,期待更新!
  -----------------------------
  谢谢
  @宁静水淡泊云 2018-10-03 15:03:40
  记号
  -----------------------------
  谢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