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粟异闻笔记》


  12、无题

  1984年1月27日晚,还有5天便是春节,北方天气仍然凛冽,岭南的枝杈却已露出绿色。

  广东中山温泉度假宾馆一号别墅内灯火通明,两位已经满发斑白的老人正亲切的交谈着什么。

  他们一站一坐,站着的老人身形消瘦,双目炯炯有神,他说话时操着带有香港口音的蹩脚普通话;坐着的老人身材矮小,但面色威严,浓重的川音中尽是沉浮留下的沧桑。

  三妹山中隐隐传来他们交谈的内容,国家经济。。。崩溃边缘。。。同胞同祖。。。鼎力相助,而最后结束的那句传的最远,那是站着的消瘦老人说出来的,“我们最值钱的,就是脚下的这片土地”。

  之后,他们谈话的声音,压得很低,但不久,一项制度改革在全国铺开,从那一天起,至今影响着中国每一个人。


  2002年,我大学毕业,那是并轨前的最后一批毕业生,说的直白一点,我们是最后一批包分配的学生。

  接收我的企业是一只巨无霸一样的国企,当时这个国企的高层框架里制定了一个精英计划,从每一所“211”院校招收一名毕业生,经过三年基层锻炼,充实到中层领导岗位。

  那一年9月,我们100人从全国各地奔赴深圳,参加岗前培训。

  四眼儿是我在整整一个月培训期中认识的唯一一个朋友。

  在签入职合同时,我们就被告知,通过岗前培训后,每个月的工资是4700,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高的收入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努力,希望顺利通过岗前培训。

  其实岗前培训更多的是一种企业文化渗透和增强仪式感,考核内容非常简单,但一个月后,全班99人通过考核,一人退出,退出的那个人就是四眼儿。

  四眼儿是自己主动放弃的,公布结果那天晚上,我和他在宿舍楼下谈了很久。当然,我说的更多的是劝导,希望他不要放弃这样一个高工资的机会。

  但是四眼儿却神神叨叨劝我跟他一起辞职,在当时看来,四眼儿的理由天马行空,“从我进入深圳那天起,我就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嗅到了金钱的味道,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宝藏,难道你毫不动心吗?”

  当时的我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对他的说法嗤之以鼻。

  岗前培训后不久,我们这批人就被分到各个分公司。而我,很幸运的,仍被留在深圳。
  再次知道四眼儿的消息,是他主动打过来的电话,这时他已经成了一名房地产中介,打电话的目的简单明了;“如果有房地产相关的需求,可以找他。”

  我当时只是觉得可惜,武汉大学2002年毕业那一届本科生,可能四眼儿是唯一一个一毕业,就投身房地产行业最基层的人。

  之后的两三年里,我们仍保持联系,但不论电话或见面,都不谈工作,所以沟通上非常轻松。

  2005年的时候,我们两个相约去了一趟三亚,去的目的主要是休假玩乐,计划是游玩三天,但是天公不作美,整整三天海南暴雨,我们两个只好在宾馆里聊天打发时间。

  这三天里有一段让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的对话。

  那时我们正好聊到深圳的房地产,四眼儿突然没来由的对我说:“现在深圳不买房的都是傻逼。”

  我对他的这种说法非常反感,就回道:“有钱的人可以买,没有钱的人又怎么买?”

  四眼儿竟愤愤地道:“有条件要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买,现在买房,是真正跨越阶层和实现财务自由的唯一途径。”

  四眼儿说这话的时候,是在2005年10月三亚的一个暴雨天。

  这十几年里,我每每回忆起这段对话,就觉得自己就是四眼儿嘴里那个傻逼。
  @依米1129 2018-10-13 18:02:27
  大家都是傻逼,哎
  -----------------------------
  估计在这事儿上承认自己是傻逼的,不止你我。。。
  其实这十来年我也买了一套房,但那是自住,跟四眼儿的投资自然没法儿比。

  既然动了买房的心,找四眼儿帮我参谋再合适不过,于是我约了他,两个人找了僻静一个小饭店,既算是聚一聚,也算是帮我拿个主意。

  这几年虽然我们经常电话联系,但是上一次见到他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这次再见到,四眼儿已经跟以前完全不同了,一身名牌,挺直的衬衫下摆绣着一个“陈”字,那是他的姓。

  我倒是没跟他说钱是怎么来的,只是说手上有四五百万,想投资一套房产,让他给我点建议。

  他一口答应下来,然后不回答,却反问:“黎粟,你知道我现在的身价吗?”

  这是一个我一直很想问的问题,但毕竟是敏感的隐私,所以从没提过。

  现在他主动提起来了,我当然顺着他的话头往下说,他笑了笑说:“A9。”

  看我一脸不解,又说:“这算是行话吧,净资产九位数的意思。”

  我楞了一下,然后伸出巴掌,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的数,算了半晌才算清楚,这是资产过亿啊。

  看我确实有些惊呆,四眼儿又说:“今天难得有空聚在一起,就给你讲一讲这十几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原来2002年四眼儿辞职后,做了房产中介,按照他现在的说法,那时他就意识到深圳的土地面积太小,但沉积的人口过多,房价的上涨不过是早晚的事。

  当初深圳购房还没有首付几成的严格说法,很多问题都可以内部操作解决。只要你愿意,甚至可以零首付购房,全额房款用按揭,所以在他入职的第一个月,就自购了两套新房,用申请到的信用卡套现还住房按揭贷款;再然后,手法更加纯熟,先是卡接龙,然后是消费贷,不断收笋。

  四眼儿说:“我是属貔貅的,这么多年,在房产上只买不卖,那时候深圳的购房政策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又是限购,又是限贷的,最近甚至还出了个限售。”

  直到2009年,四眼儿的名下已经有十几套房产的,再然后就是大家熟知的限购政策,严格控制购房资格,但这也难不住四眼儿,他在购买房产这事儿上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偏执。于是他翻遍政策,竟找到了一处漏洞,那就是用公司购房。四眼儿先是自己名下注册了几间公司,通过公司购买房产,避开购买的限制。

  现在,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只要他把自己持有的最贵的那套房产卖掉,就可以还清他名下所有房产的贷款。中介?我早就不做了,现在成立了个民间投资团队,叫‘地主会’。”

  这事现在看来顺理成章,但在当时没有精准的眼光和惊人的胆识,是没有办法做得到的。

  我除了敬佩,实在说不出什么。

  我又问:“如果现在投资深圳房地产,还算不算是一个好的决定?”

  四眼没有正面回答:“前一段时间,有人请我去参加了一个民间研讨会,会上一位房产中心的研究员问,未来深圳的房价上限在哪里?当时我就回答,未来20年,深圳每平米30万的小区将不是特例。”

  这例子一说,我就知道,四眼儿还是看好,这是间接的建议我投资房产。

  看我对投资房产实在是没什么概念,最后,他又建议我:“深圳的城市更新将遍地开花,买旧楼,中心区的旧楼,最好是建筑年份有30年以上的,棚户区改造必将制造出一批千万级的富翁。”

  之后几天,我按照四眼儿教的踩盘路子,确定下来的一套,是华湖村的一套顶楼,87平,原业主报价470万,我还到450万,算上佣金税费,刚好花掉了黄老太太给我的这笔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