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探讨楼市趋势,以政策为依据,以数据为论据,以事实为佐证,不多不空

  6月M2增速创历史新低 央行:低增速或成新常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7-13 05:38

  



  
  现在的房子,哪个老百姓没有2套以上?放眼望去,举国上下,遍地是房子。反过来,看钱呢?有多少老百姓穷得只剩下2套房子了,外加一屁股债,连100万现金都没有?『物以稀为贵』,如此看来,到底是房子值钱,还是钱值钱,还有疑问么?
  
  北京多数在售楼盘均存滞销现象 特价房或重出江湖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17-07-13 12:09


  
  通货紧缩!货币供给再创新低 楼市丧钟敲响?

  

  齐俊杰看财经

  这次M2跌出了新低,对于房价来说,意味着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即将到来。

  昨天,央行公布了6月份的金融数据,再次震惊了大家,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创新低,比5月份的9.6%还低了0.2%;狭义货币(M1)余额5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5%,也是进一步下降。

  上个月我们就说过了M2下降到个位数,绝对是宏观金融收紧的一个重要标志,历史十几年M2从没有这么低过,说明我们现在的货币创造能力严重下降,不单单是央行的问题,而是跟经济活动也有很大关系。我们已经不能通过信用创造太多的货币出来了。有人说看绝对数字,货币供给还是增加了3万亿。基数大了所以才会增长慢了,这根本就没什么关系,因为货币创造是按照乘数进行的。只要有信用在,货币转动的快速,那么就会是按照百分比的增加。而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也都是按照百分比计算的,没有人会按照绝对增加值来计算。反过来说货币如果收缩,那么就意味着缩减资产负债表或者经济陷入绝对的通货紧缩。

  我们经常把M2和房价的走势拿给大家,M2其实基数早就大了,在2008年的时候,就有巨大的基数了,但还是遵循这个规律,只要M2涨,房价就迎来暴涨,M2跌资产价格都会跌。房价也不例外。所以这次M2跌出了新低,对于房价来说。意味着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即将到来。钱就是拖着房价这艘大船往前行驶的水,船的膨胀速度比水快,很快会出现的情况就是搁浅触礁。

  昨天还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那就是人民币新增贷款超预期,达到了1.54万亿,超出市场预期1000多亿,这个月企业贷款多了,再加上6月份本身就是贷款高峰,说明还是投资拉动经济为主,只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企业就会贷款。另外还有一点因素,金融强监管,让其他的融资途径封闭,所以只能回到贷款的渠道上来。而房贷是这个月也有所反弹,但跟房地产销售的数据却并不同步,也就是说房贷反弹了,但销售仍然在下滑。所以房贷的反弹可能就是短暂现象,经过半年的消耗战,基本上各家银行的贷款额度都差不多了,下半年估计房贷还是仍然会继续向下。可能会越来越一贷难求。

  对于M2低于10%这个事,大家明显很不买账,还是认为央行放水了。但其实央行现在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的维持经济稳定运行,健康减肥而不是直接饿死。央行有序的减少货币供给,特别是7月上半个月,基本上就没有任何投放,回收货币的决心相当大。之前欠的债,需要一点一点还。逐渐让货币回到常态。现在我们索性在正确的道路上。其实大家不用管M2到底印了多少,只要看清市场利率,这就是现在的水位,今年上半年水位一直在上升,就说明货币的方向是趋紧的。而未来几年,可能都是坚持这个方向不会变化。所以我们之前习惯了花钱大手大脚,习惯了低利率借钱,习惯了银行有的是钱可以给我,现在要赶紧转变思路。以前慷慨的银行,正在变成讨债的债主,以前宽松的利率,正在变成上吊绳,在每个负债者的脖子上越勒越紧。而央行现在只能提供必要的流动性,也就仅仅保证大家饿不死而已。想要再像以前那样过挥霍无度的日子,基本没可能了。

  巴菲特说过,利率就是资产市场的重力,属于最基本的法则,利率将会改变各类资产价格的估值方法,而市场利率才是各个资产市场的领先指标,只要利率上涨,各类资产价格都是会往下跌的。所不同的是,从10楼往下跳,还是从1楼往下跳的问题。股市就是在1楼,而长久期的高息债务,以及更长久期的房子,现在已经站在了10层的跳板上。这是一个只能向上爬,没有退路,要下来只能往下跳的游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心的是他还能不能继续向上爬到12层,或者20层。但其实从10层跳下来已经粉身碎骨了。所以他继续往上爬与不爬,已经没什么太多的意义。结果已经注定了,过程还重要吗?就好比给你一个日息5%的理财,理论上你投10000块钱,一年时间财富超过马云,也许你投了一段赚了很多钱,但人性就是这样,你收不了手,只想赚更多的钱。最后被骗光的结果注定了,谁又在乎你是不是中间是否真的财富超过了马云呢?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靠炒楼让人民发财国家富强的,所以梦的再好终究是要醒的,现在已经到了凌晨6点,央行货币的闹钟已经响起,只是你蒙住了头仍然沉浸在美梦之中,不想醒来而已。


  
  经济学家:楼市非常不健康,普通人买不起,主要是没房产税

  

  楼市旁观者

  2017-07-13 11:12

  有人说房子肯定不会降,未来三十年都难说,因为农村城市化,农村的年轻劳动力会蜂拥进入城市,而农村会形成大农场机械化,这样城市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房子需求其实也会很大!现在大部分人还是看涨为主,所以房子真的很难降,想降的基本都是无房的,根本撼动不了!

  

  人们不想租房 偏向买房根本不是所谓房价没有很高,而是买来的房子会给人们有归属感和安全感,那些所谓父母给孩子看对象的势利,结婚贵,找对象难,都源于我们内心深处渴求安稳安定,抗拒不稳定性因素和风险!

  笔者认为买房无可厚非的,同样其他生活类产品人们也是需求大,为什么不见得暴涨?说白了,就是投机炒作的人太多了,而又无成本!这点不改变,房价难以降下来!

  

  经济学博士袁钢明就曾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非常不健康,暴涨、泡沫、普通人买不起,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征房产税。一旦房子成为投资性、投机性商品,房价越高人们越买,如果政策不加以调控的话,价格只会越来越高。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基本是靠投资投机性需求支撑的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谈到房地产税时也表示,大家都知道,卖地给财政带来了滚滚财源。但土地一旦卖光,就不会有后继收入了。因此,必须找到一个替代的财源来填充这部分的收入。这就是房产税。所以,房产税的推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了,不可更改。之所以迟迟不出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压力太大,来自既得利益者们的压力。


  
  楼市正在变天 央行罕见透露信号

  Wind资讯 (www.wind.com.cn) 2017-07-13 08:58

  最近万达融创的世纪交易刷了屏,但最终话题还是落到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房子上——首富主动要求降杠杆。

  这一则新闻看起来好像很普通,但再把这些新闻串起来看,就颇有深意了:M2增速创历史新低、任志强称限购政策一年半后可能收回、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银行贷款利率持续走高……

  央行新闻发言人阮健弘昨天称,抑制房地产泡沫见成效。

  楼市真的变天了。

  一、M2增速创历史新低,央行称抑制房地产泡沫见成效

  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下, 6月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继续保持个位数水平。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狭义货币(M1)余额5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个和9.6个百分点。

  

  针对6月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只要实体经济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M2增速放缓实际上反映了存量货币周转效率的提高,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常态,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解读。基数效应拉低6月M2增速约0.15个百分点。若考虑基数效应,6月末M2增速与上月末基本持平。

  不过M2同比增长创下新低,还是引起诸多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业的震动。有业内解读称,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以及加强金融监管效应的显现,近期商业银行一些与表外产品相关的资金运用科目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这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客观结果。

  虽然增速放缓,但M2还是在增长,为什么区区一个涨幅变化就激起了偌大波澜?

  我们通常用M2/GDP的比值来衡量一个国家货币的超发程度,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的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供给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换言之,正常情况下,GDP每增长1元,货币也相应增长1元。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2在一定范围高于GDP增长也算合理,但M2过高就会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1.26。如上图所示,2016年美国M2/GDP比值为0.74,日本为1.71,目前中国已经超过了2.0。

  

  也就是说,本次堪称为历史新低的M2涨幅其实也是释放一个信号,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稳定货币政策,降低金融杠杆的表现,这或许也是全民炒房的房地产经济时代的终止符。

  阮健弘称,相关数据表明,去年年底以来,随着我国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房地产信贷增长势头回落,抑制房地产泡沫见成效。

  天风证券认为,6月M2同比继续下滑至9.4%,再创新低,金融去杠杆导致银行存款派生能力大幅下降,未来M2增速维持低位或成常态。

  业内人士称,楼市泡沫终究是要萎缩了。

  二、一线城市房价松动

  最近,关于房价下跌的新闻有点多,似乎楼市降温这才刚刚开始。不少新闻里指出,从北京东西城多个“学区房”市场发现,“学区房”成交量急剧下滑,不少房源价格跳水近百万元。虽然我们知道这都仅是个例,但我们可以看到,大家的心理预期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调控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从去年“十一”前后以来,楼市调控不断升级加码,到今年3月以来,楼市调控升级至2.0。此后,在高强度的限购、限贷、限售组合拳之下,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闻风而动”,不仅成交量下滑,房价也出现松动,甚至是曾经一天一个价的北京学区房市场也遭遇了“极寒”。

  下图是4个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情况,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从去年8、9月份一线城市的房价环比到达顶点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

  

  三、银行卡住楼市的脖子

  融360六月房贷市场报告显示:6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89%,为基准利率的9.97折,环比上升了3.38%。

  533家银行中,超八成的银行无利率优惠,有32家银行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5-1.2倍不等),全国仅11家银行提供9折优惠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49%,创下了历史新低。但在此后,银行开始上浮房贷利率,5月平均利率为4.73%,环比上升4.64%、6月上升到4.89%。

  房贷大有全面回归基准利率的势头,甚至是重回5.0。

  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上一次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5.0还在2015年,当时8月份的房贷利率为5.15%。2015年是去库存大年,当年很多城市都下了成交量纪录,而房贷成为银行的香饽饽,那一年是房价出现大涨趋势的元年,当时平均房贷利率是5.0%以上。

  

  从2015年9月以后,利率就持续走低,到2016年,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基上保持在4.5%左右,2016年是房价暴涨的一年,也是近年来、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最低的一年。房价上涨、成交大量大增,房贷仍然是银行的主流业务。

  

  而到今年,随着政策高压线逐渐收紧,加上银行资金紧张,银行和楼市开始撇清关系。银行开启房贷议价模式、价高者得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来看,全民炒房的时代已经结束,入市门槛已经提高,对于大部分热点城市来说,这个时候进场楼市的人,要么是刚需,要么是改善型住房,炒房成本已经相当高昂。

  四、万达主动降杠杆

  这两天,首富王健林借钱给融创孙宏斌收购自己优质资产的消息,刷了屏。

  大家都知道,融创花631.7亿元收购了万达王健林的万达文旅和万达酒店,可蹊跷的是,有295.75亿是王健林借给孙宏斌的。

  业内对王健林的行为作出多种解读,但根据王健林的表述,万达卖掉资产,回收资金全部用于还贷,万达商业计划今年内,清偿绝大部分银行贷款。这也就是媒体常说的去杠杆。万达这个中国地产业的标杆企业之一,终于开始了去杠杆。

  数据显示,2014至2016年万达剔除预收账款后负债率分别为65.17%、63.25%和63.51%,而行业平均负债率约73%。从这一点来看,其实近三年来的负债率水平要低于行业平均值。

  不过地产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看起来负债率在地产业内并不算高,但是,万达主要从事商业地产,采用“现金流滚资产”模式,部分社区商业出售回款,核心商铺只租不售,“以售养租”模式实现租售平衡所需的时间也较长。考虑到万达文旅名下巨大的国内二三四线土地储备,万达如果不卖的话,意味着未来必须借更多的钱,才能开发,这一增一减的对比,未来减少的杠杆规模,起码是在千亿以上。

  实际上,这是当下金融收紧大时代下,房地产开发商的一个大缩影。现在的房企,都面临着债台高筑、求钱若渴的压力。现在的房企负债已经搞到马上就还不起的地步了,按照媒体日前的披露,内地142家地产企业负债接近3.4万亿。

  这段时间以来,李嘉诚、潘石屹等大佬先后收缩自己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上的杠杆,则有异曲同工之处。不难看出,大佬、富人们正在有步骤地退出国内房地产市场。

  五、全球央行货币宽松政策进入尾声

  而事实上,从国际上来说,全球主要央行货币宽松政策,也都进入了尾声。美联储已经制定好了加息与缩表时间规划,另外一个全球便宜资金提供地,欧元区也开始逐渐露出掉头的迹象。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上涨,意味着欧洲央行结束零利率的时刻,不久将会来到。昨天晚上,加拿大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75%。

  需知,在美元加息的时候,之所以全球资本市场似乎还很滋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便宜的欧元,弥补了全球资金的渴求。不过,这个美元之外的最大水源,很快也将慢慢关闭。

  一叶落后,是天下叶落。


  
  环京楼市"掉头"降价 64平米一房从225万降到160万

  澎湃新闻网 2017-07-13 09:14

  进入7月,环京楼市限购加码的发酵继续。在燕郊和固安,楼市就像掉入了冰窟窿。这让开发商坐不住了,而二手房中介和业主也已经出现明显分化。数据显示,燕郊可售新房为1784套,均价在2.7万平方米左右,相比3月份破3万,奔4万的房价,环京楼市普遍下跌了2成以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