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以为月亮是自然天体?而不是"人"工所为?本贴在于探讨“常识”之外的一切“非常识”

  今天下午和晚上更新两次

  那么,为什么人们将其称为“太阴”,这个名字又代表什么意思?这个名字是否与月亮的“出生地”或作用有关?

  那么?人们称为的“太阴”星,长时间一直呆在哪儿?或者说,她是被从哪儿“调来”的?

  太阴二字,到底能不能给世人更多线索。

  史料中世人能看到部分线索?

  《淮南子·道应训》:“ 卢敖游乎 北海,经乎 太阴 ,入乎 玄阙 ,至于 蒙毂 之上。” 高诱注:“太阴,北方也。”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 颜师古注引 张揖 云:“太阴,北极。”

  北方,北极,这些信息,能不能帮我们确认“月亮”到底曾经在哪儿?不能。最多,可以作为旁证,到这儿,线索似乎断了。别急,别急,还有。


  《易经》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是,上面的这句话算什么线索呢?能帮我们找到月亮所在的地方么?四象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各位同学们说,啊,是啊,我们看到有“太阴”这几个字了,可是,这也不能告诉我们月亮最早在哪儿啊。

  西汉时的孔颖达同学当时跑出来了,喊着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

  编写《吕氏春秋》的那帮同学也没闲着,他们在《大乐》中说,“太一出,出阴阳”

  其实上面两帮同学喊的,都是在说“两仪”,现在人将“两仪”,等同于“阴阳”,大多认为是哲学层面的“阴阳”,然而,在上古时期却不是。上古时期的两仪,则是指“两种星球仪容(器)”,实指的是星球。

  也就是说,太极生两仪中,其中的一仪,其实代指一个星球,即太阴,也就是我们说的月亮。

  总结一下上文,我们知道,两仪,其实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星球仪(容)器,其中一个是月亮,但我们并不知道它在哪,那么,如果我们能找到“两仪”中的另一“仪”,会不会更容易找到“月亮”之所在呢。

  前文中的孔颖达同学,还有《吕氏春秋》编委会的同学们,都提到了“太一”,借助于“太一”,世人能不能找到“太阴”最初之所在呢。

  “太一”指什么?在中国古代, “太一”共有三种含义:一为神名;一为星名,即北极星;一为哲学太一,即道。

  如果“太一”指的是北极星,与“太阴”有没有关联。我们继续扒。

  《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春秋纬元命苞》曰:“北者,极也;极者,藏也。言太一之星高居深藏,故云北极”。

  太一、天一,都为主气之神,且都居于北。那么,上文中所说的天一,会不会就是太阴,就是月亮呢?

  这时候,《史记》帮上了忙。

  《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

  这次位置已非常清楚了,如果你要是觉得不清楚,还有同学在帮你”《晋书·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战鬭,知人吉凶者也。”

  但,天一星,到底是不是月亮,或者说,是否与月亮有关?

  《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於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太阴所居,不可背而可乡。”

  书中之言,不一定要全信。但如果天一就是太阴,它呆在太一附近干嘛呢?也就是说,它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作用,这种作用,又与地球,与能止息那次“洪水灭世”有什么关联呢。

  “太阴”的文献资料太少,为方便更为同学理解,我们就从“太一”入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

  首先要说,上述思想成形成与距现在5000年的轩辕氏时间,当时,北斗很靠近北极星(可自行查看当时的星象资料),因此,那段时间的是将北斗和北极星混为一谈的,但后来斗转星移移,北斗远离北极,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仍将北斗和北极星,有时习惯性的称为“太一”。以上当说明,我们继续深扒。

  在中国古代的修道者心中,北斗是宇宙化生(请注意,是化生,不是进化,也不是生育,也不是产生)的中心,并认为北斗藏布元气。前文说过,当时人们将北斗与北极星当作一个整体来看,称为“斗极”,并认为,化生天地之元气皆聚于北斗之中,北斗按八节布藏生气,故将其称为“元斗”,有生化万物的作用。

  《春秋元命苞》中有言“故曰北辰,以起节度,亦为紫微宫。此之言北,宫之言中,灭神图法,阴阳开闭,皆在此中。“

  《后汉书》中有言“夫五音生于阴阳,分为十二律,转生六十,皆所以纪斗气,效物类也.”

  《黄帝内经》中有言“九星县朗,七星周旋-------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古人认为,可以从北斗生化之根本中吸取元气。但我想问的是,这是普通人的想法么?普通人会想着从北斗中吸取元气?

  在罗列前文之时,我加了个“在修道者心中,北斗是宇宙化生的中心,并藏布元气”,他们眼中的宇宙,指的是真的全宇宙么?他们看中的是什么?是“元气”,他们认为,有了元气,使可“化育万物”。

  那我们在后面,就可以看出更多内容了。道家《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说“万法皆从斗出,万律皆从斗役。”

  这句话,有份量么?我们再看:

  “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为造化之枢机,作人神之主宰,宣威三界,统御万灵”《太上玄灵北斗长生妙经》。

  看到这儿,我们仿佛看到了“天神”动怒的原因。

  道家的内丹修炼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想着如何从北斗之中获收力量。“凡暮卧,先存斗争九星在所卧席上--------益我三精,强我三魄“

  太一主生气,故生八风(八种频率),是为八卦相察。

  当时的人,不但把北极星和北斗都称为太一,有时将“天一”星也称为太一。

  可以试想,地球之上,有一批“人”在通过北斗修炼法术神通,甚至在以后还有着“作人神之主宰,宣威三界,统御万灵”有野心。或许,前面讲的另一个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天神”为什么会发怒,想着要灭掉特定群体有了答案。月亮当时在哪儿,仿佛也有了答案,那月亮的作用呢,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它到是“纯神工天体”,还是“改造”之后的天体。它到底受多大控制?

  我们晚上半夜再更新,但可以提前爆料一下,《金史·天文志》中记载 “太宗天会十一年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

  意思是,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而去,不一会,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你还觉得我们眼前的月亮,还只是“月亮”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