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空同揭密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你所不知道世界之中国传统文化

  很多人一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被侵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更多的人进行弘扬,然而奇怪的是,任何一种优秀和先进的文化,都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自我复制性,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处于弱势地位了呢?其实,很多现今已传统文化名义得到弘扬的,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伪传统文化。如果人们连自己的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何谈弘扬?


  一、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指某个特定区域内特定群体的生活、行为方式及思想价值标准。它是对某一特定群体相对固定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的表现,并最终成为其特有的思想方式和价值标准。

  它通常是通过外在的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对不同群体形成影响,并以此实现自我复制和传播,最常见的思想文化的物化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雕刻、建筑、绘画、音乐、文学、舞蹈、娱乐活动等。

  我们将由此引发的相关社会现象,称为文化现象,并将某种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的对不同文化的冲击和侵占,称为文化影响力。

  2.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也称中国古文化,是指从神州大地上的先民开始有自己稳定独特的思想方式和价值标准开始,而孕育的文化。

  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更多指的是秦汉以后儒家文化,然而,秦汉以后的中华文化,在本质上来说,是与此前的中华文化背道而驰的。也就是说,秦汉以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实是伪中华传统文化,除非人们认为,中国文化的源起,是汉代,而非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更非周文化,亦非更早的华夏文化。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中国大地上存在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
  一个群体有着什么样的共同记忆,便有着什么样的群体性格,由这种群体性格所延伸出来的行为和思想,我们称为这一群体文化的起源。

  (一)、有关水的记忆(12000-9800年前,古昆仑)

  1、盘古开天辟地的真相

  距今12000—9800年间,昆仑山,为人神共居之地,共有神明近百,族人近万,与外界鲜有往来,被后世称为天都,昆仑之名,也称混沌,是距今6300年左右才给他起的名字,为浑然一体,未曾分貌之意,是为强调以前人与神都居天都之中,不曾有天地之分。

  盘古氏,原名盘,原龙马氏水器幻化而成的灵物,后人又称浑沌氏。

  古时极地之冰消融,昆仑山中,连续降雨九十余日,大地震动,水有中出。天地昏暗,难分昼夜,灵兽鸱鴞口中喷火,四周皆明,众族人得以外逃。而开路的,为昆仑智者的贴身护卫,为纪念他,称为混沌氏,也就是所说的盘古氏。

  众神离开昆仑山后,迁到了青海湖边、倒淌河旁、日月山下,再未能举族回迁,那座当初被毁的故地天都,被称为昆仑之墟,墟者,被毁之故都也。

  2.八卦中的坎

  水曾给他们带来了极度的灾难和困境,因此,伏羲在创研八方八风之法时,用坎来代表水,代表失去故土支撑的困境。


  后众人依水而居,取水围猎而生。人们在青海湖边取水后,用土陶来装水,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水土都有着包容承载万物的本性。而这些本性,在秦汉以前,一直在存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中。

  同时,中华先民第一次在平静的大海(青海湖)边,看到了山峰倒立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孕育着清静为天下之本的思想,更孕育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3.被误解的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不是人肯定能战胜大自然,而是说,人在保持内心如水般安宁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到地认识到自然规律。

  “定”是保持内心安宁的意思,“胜”是能够的意思,“天”是指一切规律。人定胜天四个字中,很多人理解错了三个。从这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秦汉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曲解与肢解。

  4.择低而就,不与万物相害

  那整整1000年中,人们还和水学到了“择洼而居,万物莫有比其位者,以成大河,顺势而行,万山莫有阻其途者,以达江海。是故心清者不弃形浊,道远者不计迂回,识浊而持清,行躁而心静。”的思想。

  这些思想,成了后世几千年中,中华人对自己和世界,最朴素的价值观。



  (二)有关火的记忆(12000——9000年)


  如果你问一个人,为什么火能生土,那人会咽一下口水,说,火把东西烧完了,便变成了灰土 ,所以,火能生土。

  我们都知道,现在说的火不一定代指真的火,土也不代指真的土,但在以前是。

  1.燧人氏钻木取火

  在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中,我们遗忘另一位牺牲者。昆仑山中燧明国曾有一鸟,名叫鸱鴞此鸟来自万明国。

  此万明国,有日无月,四时为昼,那鸱鴞数千年来吸收太阳光华,无有始终。
  后因有人用神力挡住太阳光华,天地昏暗,数月不开,天阴地冷,极地生冰。鸱鴞逃离万明国,欲来昆仑山中问一究竟。

  鸱鴞来到昆仑山,落于燧明国,是时燧明国皆为昏暗,鸱鴞啄燧木枝而生明火,该族人皆以火为尊,以鸱鴞为圣灵。后来众神离开昆仑时,鸱鴞耗尽了太阳光华,隐于昆仑之涧,后不知所终。这只鸟后世的名字,叫毕方,这个故事中还隐着一个故事——燧人氏钻火取火。

  2、制陶取水,火能生土

  人们在日用山下取水后,水储存多有不便。

  后有一日,有泥土被烧动物的火烤烤多日,其质地坚硬非常,从此后他们学会了烧制陶土,用来盛水。而这之后,人们的意识里才产生了火能生土的意识概念。这里说的土,代指陶土。

  而这时候人们对陶土制品的要求是,宽厚、沉稳、承载接纳。

  而这些相应的思想,也成了最早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一部分。而陶土,那时候成了整个部落最珍贵的东西。


  (三)有关风、土、金的记忆

  1.依水而徙,风所致止,皆为沃土(9000年左右)

  伏羲时期,人们在猎狩的同时,学会了饲养家禽和采集储存食物。

  采集食物时,人们无法直接看到更远处的食物,但他们有一条特别简单的规律,即——风所致止,皆为沃土。意为顺着水流,去发现那些凡是风能到达,但又能停留下来的地方,肯定是适合人停歇驻扎的地方,并且那些地方肯定能采集和猎狩到食物。

  如果将上面的字简化处理,只余下两个字的话,便是风水。如果把以上原则展开的话,便是国人一直重视的风水堪舆术之要义。



  (四)、女娲补天与阴阳四时思想

  女娲生活在距今8800年左右,她生活之时,中国人用的是太阳历,那时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十个月,每个月分为36天,一年合计360天。

  你只要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个历法是有问题的,每年比实际少了五天。

  太阳历,本来是伏羲用来测四时变化的,当时他将石柱立于地上,观察日影,有一日表影最长,将此日定为冬至,日影最短,则定为夏至。冬至与夏至日确定后,夏至到冬至中分,则为秋风,冬至到夏至的中分,则为春分。此为四节,为北南东西四方,再加中间,为五,

  最早的太阳历是五时,一个时长为72天,因这一计算周期太长,他们就采取一个办法,按阴阳的原则就对应一下,一年就变成了10个天干(月),这是最古老的太阳历一年是10天干(月)。

  因是观察太阳而来,所以叫太阳历,十天干便出自于太阳历。

  但这个历法是有问题的,用的时间越长,误差便越大,在他们认为是冬天的时候,天已经变得暖和了,在他们认为还没到汛期,放心地到渭河边上打猎的时候,洪水的到来淹死了很多人。

  更多的人觉得肯定问题出在了天地失序的问题上,女娲决定重修四时(春、夏、秋、冬)、重定四极(东南西北),他们发现了更巧妙更不容易错的方法,那就是在寒暑易节的过程中,观测月亮。

  他们发现每一次寒暑易节,月亮会出现十二次,这十二次的天数加起来,是365天。因是以观测月亮得来的历法,所以叫太阴历,一年十二个月,另有5天,作为过年,从而产生了十二地支。

  女娲为为了测四时,定四极,她在山顶上按照伏羲的身高立了一个表(石柱子),这个有七尺高(1.61米)(今天为什么是堂堂七尺男儿,就是按照伏羲身高来算的,当时伏羲真正身高是1.61米)。

  女娲重新修定好四节方位后,为了更好分辨,在象征伏羲的柱子旁边,又立了四个柱子,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并用五种不同颜色的土,铺在地上,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五色土。

  当时立的四个柱子,都是石质的,为了方便区分,便用不同色彩的土,在柱子上安放了人形的头,像征着其他的人。让大家一下子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都能认出来这是东南西北。

  女娲每个方位用不同的色彩的土来表示。被后世说成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将立四根石柱说成是断螯足以立四极(立四极其实就是四个季节)

  这个故事发生以后,一直是口口相传。有人传女娲定了四极,后世就想成了天尽头,立天塌了,她拿四根柱子把天给顶起来,这样就不塌了吗于是出现了断螯足以定四极,还有一种说法,说女娲在山顶安了一个可以通天的梯子,可以到达天上。

  其实那个梯子叫齐天表木,其实,表木在古代指计量用的石柱,叫齐天表木,是指此物能够于感应上天时间变化,与其同步。

  这之后,中华先民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明确的阴阳互生,天人合一、一年四季,生长收藏的思想。


  (四)、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四个时期

  (1)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从秦汉时期,便已断了。

  第一时期:孕育期,孕育期为至今天12000年至6300年间,中华文化一胎三育,形成了以终南山脉为主线的伏羌文化,以岷山山脉为主线的岷羌文化,以及以昆仑东脉形成的苗羌文化。合称远古文化。

  第二时期:长成期,长成期为至今4300年至6300年间,以文化融合为主要形式,主要是指神农氏族、轩辕氏族及三苗氏族的文化融合发展期,各个原本相互独立的族群文化得以融合,产生了中华古文化的雏形。也称上古文化。

  第三时期:繁盛期,繁盛期为至今2000年至4300年间,为上古文化的开花结果期,主要是以渭河、黄河、长江流域为文化形成地,并且以建筑、绘画、音乐、文字、娱乐等方式加以展现,称为中古文化。

  秦汉之后的主流文化,并非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它跟此前中国近10000年的文化不是一脉相承关系,而是截然相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