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依然无忧,逆向思维让你找到真实

  中国人有过年回家的习惯,连我移民北美的同学朋友,大部分只要经济上可以承受,一般春节也会回国。国内就更是这样,在北京上海发展的济南人一样回到济南过春节,济南这样的中型城市更是这样,过年时很多父母不在济南的人都会选择回家过年,连不够用的车位都够用了。
   拉高房租,不是把城市人口往农村赶,而是挤压他们向雇佣单位要求提高劳动报酬,这和拉高粮价异曲同工。中国很多低端加工行业都是建立在剥削劳工工资上的血汗工厂,中央要求下一个五年计划将产业向高端转移,高端不是空喊出来的,而是要有真实的效益支撑,产生的效益要真实的向人工成本倾斜,这是大势所趋。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站在足够高的战略高度上去思维,不是简单的掠夺。
   央行连续30年超发货币和P民们商量了吗?中央把刺激政策着力于央企和P民商量了吗?政府高价卖地低价收地和P民们商量了吗?有些官员搞权钱交易中饱私囊和P民们商量了吗?垄断企业提价和P民商量了吗?有了这些没商量,拉高房租也没什么好商量的。谁低价出租房屋那是在学雷锋,如果房价不涨,谁再去学雷锋,那绝对是雷锋标兵。利益链条和成本压力都是这样传递的,从最高端向最低端转移,如果各位看客发现链条到了你这里传不下去了,那你绝对是最底层,那么就像那位问我手里有几万存款该怎么办的兄弟一样,好好检讨一下为什么链条到了自己这环就断了哪?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要事到了你身上再去考虑怎么这么难,努力不去做最后一环是人生努力的最基本要求。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房价和房租的关系,一般条件下,如果房价上涨迅速,那么房租上涨的趋势就会被弱化,因为房价上涨时,刺激资金买入新房,利润主要体现在资产升值上,对房租的要求则不高。当房价停止上涨,那么资金就不会追逐新房买入,此时手里拿了房子的人,则会好好想想如何变现资产,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卖出房产,但是卖的出去吗?如果房价不涨,是不会有人去接受你的房子。于是另外一个出路是选择长期出租。这时才会去考虑出租收益比的问题。你们会发现这个市场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涨价快的房子租金水平低,不涨价的房子,出租收益比高,就像商铺租金高,但转手率低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那么供应量也会相应减少,地方政府依靠高价卖地补贴廉租房的如意算盘就会被打破,廉租房从何而来哪?地方政府会用其它税收来保廉租房吗?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幼稚。你们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我也就不说了。事实上,房地产,专指住宅来说,09年以后买入的现在还在风险区域,这部分占总房产存量总额有多少?不足5%。所以,我一直在说房产投资依然无忧,看你的成本是多少了。而对于那些08-09年短线资金来说,则非常安全,人家倒腾5套,即使每套只赚了20%,最后留下一套,它的成本也基本等于零,怎么会不安全,你看到有好多房产是成交后退给开发商的,然后开发商又卖了一遍,这些房子,大部分都是短线资金倒腾的。接手的人,钱被赚走了吧。
  楼市去杠杆化、成交量萎缩,民营资本能否出逃楼市,问题一。
    土地成本、工人工资、人民币汇率全在提高,民营资本在实业已无立锥之地,问题二。
    股市萎迷不振,大型IPO不断,粮食炒作受压。问题三。
    民营资本出国投资之路被堵。(国家叫停温州民间资本出国)。问题四。
    产业升级算了吧。
  
  问题一: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有些人终究是要当楼主的,只有他们的不安全才能体现你的安全。这就是风险的相对性。只有更多的人为你站岗,你才会睡的安全。
  问题二:成本高是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谁也没法回避,有效的手段是顺利把成本转到下一链条。国营经济大部分是垄断行业,有更低的资金成本和政策成本,可顺利将成本向下转移。民营企业只能面对去产能过剩的过程,一旦去过剩结束,成本也将顺利向后转移,死人是一定的,民营经济努力的方向是坚持到别人先死。
  问题三:这个底部波动的进程就是在进行产业调整和去过剩产能,这个过程很痛苦,没有几把刷子还真是不好熬,就是拼谁的成本低,拼谁的转移能力强。现在搞很多IPO,就是国家要去保想让他活下去的企业,这些企业也许是真的有效生产力,也许是权钱交易的结果,总之,活下去才能谈得上未来。
  问题四:被堵的一定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中国,社会关系背景和权钱交易许可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你还别不信。
  
  楼上你知道美国人在做什么?没人存款没关系,钱不够用没关系,可以向美联储发债啊。发了债,就拿得回钞票。有了钞票就可以往外放贷了。国内不是这样吗?你看那死贵的高铁,是赚钱还是赔钱啊,你看那没几辆车跑的新建高速,是赚钱还是亏钱啊。你看哪死贵死贵,贵到2块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到底是便宜还是贵啊。你看哪比普通车贵三倍的新能源车,一年卖几辆啊。你看哪到处都有的所谓给智能交通安装的摄像头,路该堵还是堵吧。
   总是要有买单的,自从中国决定促进农村消费率开始,我就知道粮食涨到你吃不起是终究要发生的,现在的所谓智能电网,早晚电价给丫的涨1毛结账。现在的水利工程,早晚拉高城市生活用水2,3块埋单。一切早就命中注定,我们只不过在等待兑现的哪天而已。
  打工倒逼企业提薪,这已经不是预言了,你现在去珠三角,长三角看看,工人找得到吗?如果长年缺工,提高工薪阶层工资就会不可逆的发生。另外变态的高等教育过剩,是目前尚待解决的最突出问题,这得等农民工的工资起薪大大超越高校毕业生起薪之日,当一个普通工工资也高过大学毕业生时,一定会挤压大学入学率,这时才谈得上解决中国变态的三座大山。
  如果是政府的预期,那么好,先来解决一下土地财政收入的缺口,如果是用发债来解决,基本就等于恶性循环,还得再恶性发钞,CPI高企,当大伙明白过来,还得一窝蜂杀回楼市。本来股市可以吸纳流动性的,可惜中国股市根本就不打算给你回报,对一个十几年一贯欺骗你的东西来说,它已然成为职业骗子,大家进去炒炒,无非是赌一下而已,万一赌出点东西来,一般是赶快买房子置地,放在里面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楼上,投资房地产不是随时随地的买入一种,持有也是投资,观望也是投资,甚至卖出也是一种投资,只要你把房地产放入你的投资组合,何必在意今天手里是否有,或者明天是否没有。好像今天看多,就是投资,明天看空就是不投资,不要走极端,房地产投资只是篮子里最重的一个,因为它是P民的核心资产。
  统计局的数据里,根本就不包括民营经济就业人口的收入统计,连收入都不统计,更别说是就业了。
  之所以在众多投资品种中,要独尊房地产投资,就是因为房地产投资是目前经济结构总体错位和各种经济矛盾冲突的核心问题,它直指管理层对目前经济走势虽然可以强力控制,但却无法根治和转向的两难和无奈。只有死死抓住房地产投资,一切围绕房地产进行攻防,民企资金即可牢牢抓住管理层的缺陷,揪住对方的弱点绝不撒手,即可自保,也可对冲管理层释放的巨大流动性,避免资金被稀释,引导主流资金最终回到该去的地方,博弈双方的在博弈过程中,谁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战略主导权。其它所有品种的攻防都是为了这个核心服务的,粮食算个P,那只是虚晃一枪而已。
  调整是存在可能的,但要看如何调整,管理层给民企指的路根本就是套而已,那些所谓高新产业,有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持,大家心里都和明镜似得,能搞还用管理层出什么政策,早就一窝蜂杀过去了,我努力的方向是靠出租收益即可满足自我循环,调整不正是增持的好机会吗?涨的快,其实对长期投资者来说是灾难性的。
  关于房价高涨问题,只是一切经济现象纠缠在一起最终形成的结果,而不是由于房价高涨,才形成了如今经济乱象的原因。核心问题是货币失去了价值衡量工具的职能,为什么货币会失去价值衡量工具的职能,就是因为货币在过去30年在国内贬值超过了95%。那么房价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加速上扬的,而且是在全国范围内加速上扬,这个时间节点是2006年底。我在前面已经告诉大家了,中国的黄金创业期早在2006年底就结束了,这个时间整整持续了10年。而且你看到公务员考试热是什么时候变得依然热闹,也是这一年开始的。中国的高考扩招又是从哪一年开始提速的,没错2001-2002年,一切时间节点都指向2006年。中国股市又是什么时候突破上一轮最高点,没错2006年底到2007年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看似巧合的必然。建议大家好好研究一下郎咸平的理论,虽然他比较能忽悠,但是他对中国经济有两大贡献,第一:二元化论。第二:国家计划经济回潮的时间点判断。其它忽悠的成份多,这两点是我所认可的。另外一个我自认为我首先发现的就是,2007年开始,权力寻租出现了重大的模式变迁,就是权力持有人,开始自行操作,而不是向以前那样通过寻找代理人来间接操作了,这是因为通过10年的民企发展,权力阶层已经交换并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可以自己玩了。
  美元放水并不是民企主导的,美元不放水就没有10年的黄金发展期,97年,可能你还没从事实体经济,那会可真是国企的走麦城时期,那会如果没有民企“挺身而出”,中国熬不到今天。国营体系依靠10年民企发展期,为自己建立了稳定的市场容量,并在2006年开始从各种资源的政策性垄断入手,逐步把利润源头掌握起来,自2006年开始,民企发现已经沦为国企的后端链条。其实1997年-----2006年,就是国企去产能化的10年,我预测,接着的整整10年,都是民企的去产能过程。没有美元储备的大幅增长(初段),央行哪里有800亿美元外储去核减对冲银行体系的坏账。不能只看到现在美元多的用不了,那会创汇经济可是三驾马车的头马,只是到了2003年后,在我们财力逐步充沛后,投资才取代出口成为头马。
  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中国经济的结构已经不可逆转的由二元结合转向二元分立,而主导地位已经彻底的被计划体系所掌握,这就是大家都觉得生活越来越艰难,大米越来越难赚,希望成了奢望。而经济数据根本不支持你的感觉,因为你的篮子没有增加什么东西,而“别人”的篮子里越来越丰富。
  说的复杂点,央企的成本可以顺利的向你转移,你的成本则没法向其它什么人转移了,因为作为P民的我们的后端比我们还穷,你还别指望管理层给你点什么政策,比如价格听证之类的,呵呵。
  在我听到你说的这些所谓成功人士后,我禁不住嘿嘿一乐,我问一下,这是特例哪?还是范例哪?万象(那是浙江私营的一面旗帜)、娃哈哈(不要掩饰哇哈哈成长过程,因为它是管理层收购的典范)、吉利汽车(我一直没搞明白这个企业)、马云的淘宝是我研究最多的企业之一,淘宝寄居于广大小零售商阶层,依靠吸取小规模零售商的血汗生存,淘宝的存在虽然让广大贫穷阶层暂时享受了低价,但更长久的看,淘宝会导致更多的人陷入贫困,它的规模将导致国家税收减少和对其它行业支撑力度减弱,C TO C的模式将在今年达到登峰造极后开始走下坡路。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澳洲零售商协会要求对网络销售商征收10%的特别商品税。民企现在生存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是一致追求规模化,我感觉如果都去追求规模化,当风险来临时,反而丧失了转身的机会。但同时也有好处,用规模绑架政府政策,这叫尾大不掉。
   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考虑西迁,但仅限于一部分企业,规模稍微大点的可以西迁,大部分企业仍会受限于成本和规模问题而被消减,升级只是一种无奈的说辞而已,最终的结局是大部分民企被从实业领域挤出,形成博弈性资金群,这为实体资金的投机化迁移创造了绝佳的机会,目前挺房价的资金主要是这部分资金,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少依赖金融杠杆。
  在国家强力调控的一月份,全国重点监测的100个大中型城市样本均价涨幅0.91%(环比),本城市涨幅1.19,已达9116元,这还仅仅是众所周知的统计数据,百姓实际的感受价格远远不止这点,在新国八条发布后,特别是春节前后,全国成交量大幅萎缩56%,预期2月成交量将继续下滑,很可能出现同比上的大幅萎缩。
   同期PMI亦开始呈现走低,其中非制造业PMI首次出现下滑,滞胀是什么?是杀人不见血的钝刀,“不要犯错误”,实业经营者今年的警世箴言,没有人不会在心中经常默念几遍,在成本压力渐增和维持市场占有率的平衡中,民营企业的血肉之躯正在被豪华列车拖行在一条不甚平整的煤渣路上,一切都按照符合逻辑的过程演绎着。
  房地产行业当然是最佳的蓄水池,但是中间隔着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还有中国极度变态的房地产开发制度,房地产行业已经不再是蓄水池,而是资金多方博弈的战场,是公权名义下掠夺弱势阶层的抽血机。
   早几年,大家还曾天真的讨论过房地产的土地问题,发现这个问题是个死结,因为理顺房地产市场的最佳手段就是土地私有化,只有在土地私有化前提下,才能甩开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才能甩开开发商对成品房产的垄断,但我们的建国基础就是土地公有制,一旦私有化,将导致解放前的地主阶层对政府展开大规模的诉讼。这就上升到了政治高度,P民,还是莫谈国事吧。
  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我是这样理解的,经济发展对于我们所处的阶层,构成的影响已经趋弱,即使经济有所发展,也不会带来更多的利益,但如果不幸走低,则会产生致命的打击。房地产投资是在进行积极的防御,而不是更有进取性的对策,如果非常非常多的人持有这种观点,那就构成了一种势力,是对目前经济发展方向的一种反击,起码会构成强大的牵制。因为目前经济发展的方向不符合我们利益所指,与其消极的用脚投票,不如积极的履行自己的经济责任,所以我说房地产投资归根到底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手段。
  现在给大家计算一下中国百座大中型城市的房地产市值,我估算每个城市大约平均常驻人口大约120万人(城区人口),人均住房面积大约30平米,即使按照国家的统计口径,总资金涉及:120万*30*100*8600=31万亿,这是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地带,其中房地产的死库容大约80%,大约活跃在里面的投资不少于6万亿。
  西客站地区投资量很大,是政府的重点工程,城建的基础非常好,有后发优势,但是由于济南的居住格局是住东不住西,向南不向北,加上军用机场长期不能迁移,严重制约了济南的西部发展,目前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它不像东部,东部的价格是绵延向上的走的,基础走势非常好,且有较强的承接能力,这是由于济南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大部分实业体系都在东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商业资源都在中东部,2002年--2004左右,东部楼盘的价格基本是西部的一倍左右,那会还是有相当投资潜力的,从最近两年的价格走势上看,西部的价格由3500左右直线上窜至7500-8000附近,基本已经添平了价格洼地,北部也存在这种现象。所以,西部目前没有特别强于其它地域的投资潜力,在调控加码的前提下,选择功能性房产机会更大,具有更强的安全边界。另外,济南最快可于今年公布轻轨+地铁的建设计划,关注一下轻轨站旁的边远房产。
  在一个城市长期投资,必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济南的中心在几千年前,是接近章丘的(龙山文化),以后逐步西移,在元朝基本到了现在的老城区。这是因为大运河和小清河修建交叉所导致,房地产是跟着经济走的,在古代也是这样,一个城市的中心甚至会上千年不会发生转移。济南在1904年开埠设立商业区,就是经纬路那片,是内陆城市中开埠最早的城市。解放后,由于西部有军用机场和耕地,北部是黄河,向北发展缺乏足够的建设资金,城市发展一直偏于向东发展,因为向西是长清县,向东则是历城区,早期的经济政策是倾向于城市内发展,在改革开放后,济南新设开发区,导致了发展方向的严重不均衡。这就是济南城建的发展史。
  有一定的参照意义,都是内陆城市,都是省会城市,都是中型城市,都是交通枢纽,都属于房地产后发城市,鉴于郑州的编组站地位在国内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我在郑州会有相当一部分地产会投向物流服务相关行业,也由于郑州商业已经相当繁荣,我不会投入郑州的商业零售地产,地产投入要考虑城市主业,紧紧跟随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还要考虑主业的发展程度,应该在主业发展期投入,跟随主业共同成长,而不要去投和经济联系不那么紧密的或者已经处于成熟期的房产。
  作为企业跨市场投资的一部分,我先做个图。

  又做了一张解释中国经济目前的困局形式曲线

  由于我国经济体系结构的问题,企业产品增值能力不强,技术含量低,企业汇聚成的经济运行安全区间越来越窄,通胀和通缩距离也越来越近,达到极端就会形成通胀和通缩并存,由于通缩和通胀的距离越缩越短,政府的调控也陷入尴尬境地,通常是刚刚刺激起来,就冒顶了,刚刚压制下去就疲软,这就是政府一直在强调的两难。
   这一切原因都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存在重大问题,突出特点就是以数量替代质量的生产运营方式。在我国难以在短期实现经济结构再造前提下,主动缩减产能应该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缩减的产能变现后,缩的越早,变现溢价越高。
  目前政府采用提高大型企业技术含量(不惜以市场换技术),以大幅增加IPO培育新企业来带动结构转型,为的是这个目的,见图。

  事实上哪?我们P民需要的是这种模式。通过市场规律,公平公证的解决经济结构问题,我们不需要一个成本快速抬高的发展模式,更不需要一个由国家主导的体系再造。

  我对小城市和城镇房地产一贯是看空的,城市的最大功能就是商品经济的聚集功能,从资金,信息,物流的商品三要素上看,都是集中于城市的。在古代,大城市体现的是物流集中的功能,在商品化的近代,随着金融业的兴起,城市作为汇聚资金的功能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随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城市又成为信息的中转,交换和展示聚集地。中国的城市形成无不经历漫长的演化,大部分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在历史上多是军事交通要塞,这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人类尽管可以改造世界,但利用的成份居大。
   小城市和城镇有一种房产是功能性的,就是休闲和度假房产是值得关注的,但这种房产和普通居住/商业房产有着巨大的差异,并不能支撑所有小城市和城镇房产获得普遍的溢价。小城市房价最近非理性上涨,可以说是跟风和货币贬值因素所导致,他们相当于房价链条的最后一环,你的下家在哪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