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依然无忧,逆向思维让你找到真实

  商铺租金水平目前承压很大,不跌已经不错了,越来越多的空置商铺将妨碍租金的走高(供应量太大),所以,偶不建议以前配置过商铺的人增持商铺,配置过多的今年甚至应该减持商铺,帖子前面已经提醒过了。
  济南的规划是,容积率2.5以下,楼层不足7层的多层,将是未来改造的重点,回迁率高的位置,应该继续持有,如果被规划为商业片区的,注意风险(补偿水平将很难达到同面积回迁的水平)。
  两个问题请楼主回复
    1。白银价格下调,为什么白银的手镯等还是以前的价格?不是同步的吗?时间差能有多少?
    2。为什么您说如果被规划为商业片区的,注意风险(补偿水平将很难达到同面积回迁的水平)?请您详谈,谢谢
  ---------------------------------
   首饰作为原料的下一环节,尽管价格会跟随原料变动,但其附加值添加了加工费环节,有比原料更强的抗波动能力,如果短期内白银不能回到高位,首饰也会跟随下跌,这时,销售商家的盈利会缩减或者为负,这时商家就会减少进货,市场的需求就会超过供应(小型白银销售商家是没有保价的,这点和黄金产品是不同的,国内大部分直营的黄金联锁店,都是有保价的,风险已经在公司层面在期货市场做了对冲)。
   商业片区被规划后,一般会导致区片房价大幅上升,在给你的补偿中,是不会计算这个提升幅度的。等你拿到钱,这个地方的房价用原来的补偿肯定是回不去了,所以,回迁是最好的选择。一旦不能回迁,损失是意料之中的。
  楼上的话,哥整整听了10年,一种腔调。
  那么手里的现金完全可以投资其它方面,收益率会更高。
  ------------------------------------------------
  来说说,有啥可以超过房产的。第一条:全额资本金收益率超过10%,我说的是全额,不是5%资金收益100%。就这一条,基本把所有的创业项目全干掉了。因为要对抗通胀,10%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能达到,肯定是具有资源属性的,资源属性的投资品,根本就不对我们开放了。对于成熟行业,投资早就过剩了,进去也是凶多吉少,你把风险控制算进去,成活率就更低。
  如果把大量资本金投入房产,其它行业就更没机会,现在国内基本是所有行业把利润拿出来补贴房地产,即使有微弱的盈利,也会继续投向这个行业。
  你会发现这个现实,本城市,只要规模稍微大点的企业,可以支撑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都在做房地产,规模小的不是不想进,是进不去。
  列一下本地大企业介入房地产行业的名字:鲁能,济南钢铁,鲁信,中烟济南,浪潮,重汽,山东黄金,济南铁路局,山东高速,银座集团,渤海(被重组),三联(资金链断了),济南百货(天业),鲁银,出版集团,中石化济南炼厂,石油济柴,济南军区(靠,这个不算,虽然自己在建楼),有点规模的全部在做房地产,这还没算有建筑业务的,偷偷合作开发的(大部分财力许可的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都在盖,连街道办事处这种基层机关都在盖)。
  牛市也不是一竿子拉到顶,本来就预判在突破83年高位时会有巨幅波动,下探底部就是上一波的行情的高位31-34之间(均值32),正在准备增仓现货白银。(对应国内投资银条标价为7000-7500之间)
  纸白银无法保持淡定的心态,投资领域大部分波动是剪投机者的羊毛,实物虽然和虚拟有直接因果关系,形成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如果把房产虚拟化,我想房价的波动会加大,最终涨幅也会缩减,正因为房产是实物,持有现货的投资人基本都规避了波动。既然看好,就是持有等待价值到位。
   我之所以敢于持有白银现货,开始的目的就不是卖给投机者,我的目标是自己定制银器,进行销售(最笨最稳健的兑现方式)。或者卖给白银的加工厂商,比如家具厂,银器首饰厂,服装小饰品纪念品加工厂(渠道中的囤积)。
  楼主,在网上看到一个地方的商铺便宜,香桔市的,前几年因为住宅还是公寓的问题闹过一阵子,现在问题解决了,不过跟商铺没有关系。现在价格8200,两层,典型的社区商铺,应该是出于起步阶段,现在租金很低,但以后应该有潜力的,你评价评价?
  -------------------------------------
  价值低估,如果是商铺产权证,在社区位置较好位置,可拿下。连锁洗衣店,餐饮,多士店等均可
  社区商铺的好位置:人流量大的地方,不是车流量大的地方。小广场周边,人行道主干周边都是好位置。
  中国的股市啥也不是,就是一堆筹码,是一个标准的投机市场。想捞点赌资,你就得揣摩政策底,政策顶和市场底,市场底的机会,在国家鼓励进入股市时,你就可以准备资金了,如果持续低迷,逆政策而行,机会就到了。国家喊停,你就得随时准备套现,通常这时还没到顶部。政策顶底的预判,新股发行速度越快,打压的意图越明显,新股停发,降低印花税,大力鼓励机构入市,都是政策看多信号,这时通常底部近在咫尺。在国家多次含停后,市场交易量持续攀升,人人谈论股票,通常都是长期顶部的标志。股市的底部反转触发,通常是由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所致,即使是假的,你也得信,因为中国的股票市场比赌市还不如,赚到钱,也别高兴,不固化在地产上(强行退出),早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投资海南的房产,五指山脉以南才是热带气候(海南房产精华尽在三亚附近),五指山以北仍属亚热带,和北海区别不大。北京房价下跌空间有限,是中国的“权力中心”,只是北京炒作非常严重,并被政策严格限制,否则我会建议大家继续买入。海口的房子我看过,旧房子建筑质量不好。投资房产一定要把风险置于首位,如果有高额贷款,一定要有稳定的资金持续补入(或者是出租,或者是实业,或者是其它资金)。对于体系外人士,不要用明天的钱去投资,因为未来是不稳定的。你可以用手里的钱一部分买入房产,其它相当于银行贷给款做稳定收益的实业(如果能超过贷款利息)。
  比亚迪过会成功,明日股市又成重灾区。呵呵,以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管理层的既定目标,可为啥中国的企业非要上市嘞?因为不用付利息,一个企业连利息都去省,感觉也没啥远大前途了,哦,且慢,因为上市后可以持续“贷款”,持续的不用付利息,这就NB了。所以,股民们,长远的来看,你们的收益是跑不过银行存款的。看看94年后的股市发生了什么,再次回到520点,现在吗?2300在招手哪。不是太多,20-30%,有的品种可就要拦腰斩了。
  东环国际广场有硬伤,周边无高档消费群,单边铺,进入不便,不扎堆不集中,发售时偶想了半天,决定放弃。关于返租,不要太当真。
  呵呵,现在很多银行分红率都不错。
    如果从长周期看,比如民生银行,买入一直持有,现在不到10年,8,9倍收益另加一倍左右分红应该有 了。
    我感觉,做股票不能太贫富,长线持有,并设定一个止盈点和买入点就好。
    比如说,分红率低于1年期存款利息就跑,市净率高于多少也跑。跑了就不要再回头看了。
    反之,低于一定的数值可以再买回来。这样,一年,甚至几年都不会操作几次。
    大行情,人这一辈子能遇到几次?
   --------------------------------------------
  你知道代价吗?那就是穷人会更穷,富人会更富。
  如此高的利差,如此的贷款政策,金融体系就是二元体系最重要的推手。
  你知道国内银行占据了国内企业总利润的百分比吗?
  你知道金融系统的收入吗?
  你知道国外的金融企业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垂涎吗?
  体系的纽带就是金融,不打掉中国的金融垄断和现行金融制度,P民永无翻身之日。炒作房产就是打在金融体系的痛处,如果用房地产可能的崩溃换取金融体系的崩溃,很值,非常值。看问题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房产是打击体系内基础的先锋,也是最重要的主力。
  金银价值重估打击的不仅仅是美元,同时也打击了人民币,期望央行增持黄金的想法的确犯了幼稚病,美元和人民币在互相撕扯并希望自己站在上面的同时,也牢牢的粘在一起。
  这个问题很复杂,简单的分析:从事生产的人在城市不足2成,从事商贸和服务业的占6成左右。虚拟销售在带来效率的同时,造成了商贸特别是零售行业的快速去产能化,这是历史造成的,也是政策的短视造成的,各个城市都强调商贸化和商品流通功能(在1993年开始至2004年至大约11年),以解决城市的就业率。造成中国流通业的分散布局,规模小,效率低,导致商业零售门槛低,就业基数大。随着生产部门的效率提高,零售行业的效率并未提高,但由于小型零售企业占据了早期商业的最重要资源:商业地产,造成生产和销售的匹配不均衡。在2003年后,商业流通行业开始进行整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化和进行市场细分(标志是连锁超市向全国蔓延)。同时商业地产在政策主导下(商业地产的成本比住宅高很多,土地贵,使用期限短,审批难),开始同类型的升级,由于商业要背负巨大的商业地产成本,所以发展速度缓慢。截止2007年,整合尚未结束,规模化和低效率零售在行业中并存,并开始争夺商业地产资源,导致商业地产(零售地产)火爆,更加提高了零售行业的成本。于此同时,网络销售在外资无法顺利中国零售市场的条件下,外资转身大规模挺进网络销售,外资的介入导致网络销售运营商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打击实体销售为目的,事实上:自2007年后,绝大部分正在转型的商业零售和大部分小型零售企业就被迫进行去产能化了。很多网销企业都同时在做实体销售,同时更多的水货供货商和无任何资质的非零售商行业从业人加入了这个市场,一方面在去产能,另一方面则是无度的增加产能。实业中的产能加入虽然门槛低,但还是有一定门槛限制的(高昂的商业地产租金,证照,税收,人员雇佣等等),虚拟销售的门槛则几乎降低为0.这并不是优胜劣汰的竞争,而是拼0成本的竞争,和中国的加工业是一样的结果,销售形势越好,贫穷的人会越多。
  工业地产的价格非常低,有时算上开发费用,政府事实上是要倒贴的,政府用什么补贴工业地产哪?首先就是商业地产,其次是住宅地产,中国的工业化不是为了自己配置的,因为大部分工业产能加入了全球一体化的工业产能,而非对内的产能。
  工业地产的价格非常低,有时算上开发费用,政府事实上是要倒贴的,政府用什么补贴工业地产哪?首先就是商业地产,其次是住宅地产,中国的工业化不是为了自己配置的,因为大部分工业产能加入了全球一体化的工业产能,而非对内的产能。
  -------------------------------------------
  在住宅地产价格很低时,商业地产的成本就非常高,工业地产一直长期保持在底位,当住宅土地价格不高时,主要是商业地产来补偿工业地产的,由此造成商业成本一直高居不下,在成本难以下压时,低效率的零售通路只好化整为零各自为战(中国早期的零售商贸都是政策主导下的集中市场模式,看起来大,组成份子都很小,小且不强,政府主导下的创业模式,也是鼓励重商主义,低门槛造成进入零售行业的主体都是小型且素质较低),以此来降低管理成本,获去低效能下的简单盈利,由此导致中国零售通路的低效能长期存在。加工业的朋友们,在你们把量做大的同时,在你们低成本使用资源的同时,不要抱怨零售业的低效能,没有他们的低效,就无法补贴你们的高效能。
  包括中国的证券市场,直至中国的行业资源配置,一直都无法摆脱政策的禁锢,一直都是后端链条补贴前端链条,有时这种补贴是非常直接的掠夺,比如证券市场中的IPO对一级市场的掠夺,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掠夺,大资金对小资金的掠夺,比如垄断性资源行业对制造业的掠夺。还有让普通人搞不清怎样就产生的掠夺,比如工业地产对商业地产的掠夺,外贸行业对内销行业的掠夺,投资对消费的掠夺,在自由化市场前提下,这种掠夺是不会长久的,因为资金永远会涌向利润较高的部门,用不了多长时间,前后产业链的利润率就会由市场自由流动的资本所对冲掉,在我国这种二元化体系条件下,则严格限制资金的跨界流动,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而对冲中国这种奇观的另一面则是美国的奇观:美元对外贬值,对内则升值(体现为美国CPI根本没有强烈的上升欲望,消费指数走平)。
  如果照你所说现在的政策是在挤压过剩产能和低效能的零售业,通货膨胀是假象,紧缩才是真面目了?但你又认为商业地产有上升空间?这不是矛盾吗。
  -----------------------------------------------
  中国的紧缩是体系外的紧缩,中国的行政和政府消费比例一直在上升,由政府主导的大型投资项目也一直如火如荼进行中,从中国的经济数据上看,中国的经济在整体上,没有紧缩,紧缩被牢牢的限制在体系外。
  商业地产的上升空间是由政府主导的项目计划,产生的库存则由体系外承担,同时给体系外制造了永远不可能消化的产能,我前面说过:商业地产在投资阶段,是政府的投资,在建成阶段则成了P民的消费。
  所以,今年我看到本人居住城市有政府主导的大量商业项目正在进行建设,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GDP数字,而在零售的微观领域,则呈现一片萧条之色。
  我看不到中国转型的前途,转型是由政府所推动,是体系内的事,没有政府资源的支持(资源:包括资金,政策,准入,技术及技术许可,成交指向都是政府和准政府组织--------垄断行业所把持),转型对于体系外仅仅是空谈。
  美元升值尚未到位,就是我说的1:4-4.5,达到这个区间,将有大量的资金离开中国。
  我指的资金离开,不是简单的换成美元,而是将资产变为他国资产,利用货币比价套现价值,开始另一种生活,人的生活,而不是资产的生活。
  楼上,这种资源再配置,有明显的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套现而上市,非市场化为主导,是权钱交换的结果,打着转型的名义进行财富掠夺,这和市场化主导的转型完全是南辕北辙。
  美国的目的已经多次通过各种渠道摆给你看了,在6.8基础上升值40-50%。就是4-4.5这个区间。目标已经明朗,就看怎么走过去了。
  美国人的意图是扭转逆差,只有你的货币升值到这个位置,它计算才能满足扭转逆差,当然还有间接实现的方式,就是你的成本提高1.4-1.5倍,,你的资产价格提高50%(也许更高),结果就是房价再涨50%,也包括股市,这样你的成本就会提高50%,顺便你还得放开你的资产准入限制,让我美国也赚到50%,这样逆差就被消除了。
  美国不管你中国的外储形势,它只要求你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管你人民币对其它货币是否升值,这里面是否存在套利机会哪?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