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依然无忧,逆向思维让你找到真实

  @66端午88 2011-06-28 15:45:22
  @franck_xp 2011-06-28 10:01:42
  楼主,前些日子90周年1、5元纪念币的,16晚看到新闻,当日下午就卖光了,说是涨了10倍呢,怎么老早不公布出售消息呢?
  -----------------------------
  新币集中度不足,不适合炒作。
  核心位置房产,非卖品,仅供想买者眼馋。
  -----------------------------
  @香花庄严 2011-06-28 16:20:28
  端午先生,核对心位置房产如何确定?
  -----------------------------
  一线城市以中心点位置15公里为半径,二线城市10公里为半径,三线城市以5公里为半径,大致上就是这个范围,还要参考一下具体情况。
  
  @单色的手镯 2011-06-29 15:33:00
    发改委:企业可发行债券融资建保障房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9日01:40 京华时报
  楼主,您是怎么看的?
  -----------------------------
  
  有钱盖保障房的都是强势企业和单位,没钱盖的都是穷棒子,P民大部分都属于穷棒子,政府有钱,钱不是盖保障房用的,是向权益阶层输血锦上添花用的,雪中送炭在词典上有,救济一下饿不死的问题是有可能的,救济买不起房子的夹心层,不但不够也不敢救济,所谓动员金融系统补贴保障房,金融系统是赚钱的行业,不赚钱,没人去投,赚钱了,保障房的成本就会高的离谱。总要有人埋单的,谁有钱又不懂钱,那么一定就是埋单的,银行储蓄就处于这个尴尬的位置。
  所以结果是这样的,有钱的单位赔钱补贴给权益阶层,解决一部分搭车赚米的利益。公积金,社会储蓄,高价接盘的刚需承担绝大部分保障房亏空,以后有公积金的人会损失一部分金融功能,社会储蓄承担利率负差额,高位接盘的刚需承担一部分利益转移。社会储蓄如何向保障房提供补贴,那就是保持足够的负利率,地方政府发行抵押债,利率会比储蓄高一点,对比实际通胀仍然是负差额。如果储蓄用户觉醒:保障房抵押债将走向中国式次级债之路,储蓄用户懵懵懂懂,就会助长通胀。
  @xlghrb 2011-06-29 17:37:48
    楼主怎样解读"成都规定购买经适房5年后出售须上缴60%收益"?
  -----------------------------
  
  
   部分产权,这种说法早就有,15年前开始房改时,房改房就有两种模式,完全产权和部分产权,不过共享产权单位没有这么高的利益分享,私人有60-70%的权益,而且这部分不完全产权房产在2002年就已经解决了。
   现在再搞这种房子,有国家与百姓争利之嫌。
  房租已飞,别的城市现在不知道怎样,济南这个介于2,3线之间的,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城市,住宅房租水平不再是可忽略不计的成本了。本周1,2,3类地域住宅房租环比普升10%左右,我说的是环比。同比涨幅大约30%左右。写字间和商住两用涨幅不低于住宅租金水平,商铺租金水平继续低迷,开始有空置现象,商铺的大规模滥造立刻显示出其恶劣本性,给予济南各类商铺投资C--评级,5年内不予考虑增持商铺。
  一头鹰受伤,生气了。
  本行业实体开始出现大量拖欠,均为垄断行业和政府项目所产生,大家都留神吧,有账期的项目尽量不要做了。
  哥偶彻底被廉租房给雷晕了,济南最早的一处廉租房小区,共有420套单位,共居住了957人,其中五保户(老人)占35%,有病不能自理的占50%,其中还有20多个神经异常人士,该小区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接管后,据工作人员讲:工作很繁杂,忙不完的事,该小区没有物业管理费,经常有20%的人不交电费和水费,由于垃圾处理费收不上来,小区的垃圾站积压了大量的垃圾,已经溢出到了路面,街道办事处人员说,只能等周末,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非物业人员)义务劳动来解决了。存在的其它问题还有子女上学解决不了,要是回到原迁出地上学,由于该廉租房距离市区较远,来回非常不方便,加上最近济南一个小学学生陈尸黄河,家长也非常不放心,更由于在此居住的五保户和保障户还得回迁出地领取救助金,更增加了生活的不便。
   看来贫民区以后真的成型了。
  最近媒体报纸广播都在喊流动性枯竭的问题,那只是对于银行系统来说,P民已经不愿意把钱存到银行去了,每年净亏7%,存银行纯属傻帽。新增的流动性都跑到体系外的循环去了(信托,理财,私贷),流动性没有枯竭,只是对政策的失望和现实存在的体系内外融资成本极度失望,导致流动性暂时脱离了金融监管,如果长期保持这种态势,中国金融体系的公信力将遭到重大打击,同时如果上述三种理财方式能够在行业自律的前提下,快速成长,体系内下的金融秩序将发生颠覆性的变革。
  这波豫光金铅仓位只有40%,没赚多少,分仓买入了些超跌股,华芳纺织和烽火通信,还有点五矿发展,这个票,有可能是未来的大牛股。
  关于政策解读:其实你从头到位看完了这贴,完全可以自己解读。
  1.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体系外向体系内供血的抽血机,由政府发布错误的通胀率,为金融体系提供低成本融资的依据,然后通过金融企业向体系内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在我的资源链条中,土地和金融是一切资源的基础。
  2.目前的货币短缺问题:由于利差巨大,且融资成本低到不可想象,每年7%的固定贬值,P民对这种过于直白的掠夺彻底失望,逐步增大资金转移的力度,就是我前面说过的民间金融,集中体现于三种方式:信托,委托贷款,私募民间贷款。目前货币流动性并未枯竭,而是体系内的金融体系和政策由于过度贪婪,抱着赶尽杀绝的态度对待P民资金,最终导致P民资金大搬家,脱离金融管控。
  3.管理层的态度:高层人士对目前形势心知肚明,不好把事情做绝,只要体系内金融体系能维持,暂时不会对民间金融采用绞杀手段,另外也在观察:民间金融是否能够自律,不惹出大乱子。一旦出现两个条件:a.出了大型诈骗案。b.影响了体系内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即会痛下杀手。另外目前民间金融对小型微型企业资金救急有一定正向意义,可短期利用一下。
  作者:小散闯天崖 回复日期:2011-07-04 17:45:36 
  
    端午兄,你担心的事可能成为现实,这几天跑银行,每天柜员机提供的现金越来越少.我跑了几个机器,不是限额就是没钱.
    今天一储户要往上海汇款20万,银行硬是压着不汇,说有储蓄任务,顾客很生气,与银行理论,闹得不可开交,我公司也遇到此类要求,即使同意汇必须通过主任和行长
  --------------------------
   股市一旦产生赚钱效应,流动性又会返回体系内,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拉高股市的确很危险,不过没有更好的手段可以使用,放开流动性,那是不可想象的,继续紧缩,也是为难,一个木桶的装水量,不是取决最高的板子高度,而是最低那块板子的高度,小型微型企业就是最短的那块。
  黄白二将,持续在波动位置进行缓慢筑底(位置已经说过了),积累上涨动力,等待美元撕去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面具,脸皮撕破之时,既是黄白二将再次雄起之日。
   关于IMF 被陷害的闹剧,早被业内人士所知晓,这个内幕我想大家也都知道,美国无法为了提振本国经济长期压制金银价格,美元再次放水是迟早的事,待经济增长缺乏持续实际面支撑,货币大潮不期而至,黄白又怎能甘心做暗室中的箱底货,璀璨照人总会应有时。
  1万的写字间,位置良好,自用为前提,可以投资。商铺风险巨大,需要有大幅度调整后再行决定。写字间的位置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最好是依附于某类稳定行业的定向写字间,风险较低。二手的商业地产税费较高,想好处理的办法。
  可以公证,费用都约定好,暂时无法过户,的确有一定风险,就是上家犯了事,房产很有可能被查扣。
  全国1977-2008高考录取人数
  
  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9∶1。约4.8%。
  附:1977年高考录取通知书一份。
  入学须知
   在全国人民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大好形势下,经过统一招生,你被录取到我校学习,我们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表示热烈欢迎!
   凡我校录取的学生,毕业后都要服从党的需要,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工作。
   学生来校途中,应提高革命警惕。
   新生报到时,必须带户口迁移证和粮油关系转移证及商品供应关系,必须每人一张,要注明原地区停止供应时间,从三月份开始由学校供应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新生当年秋入学。
  
  1979年,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进行,共有468.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当年高考共有259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1982年,高考共有187万人报考,共录取32万人。
  
  1983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当年高考共有167万人报考,共录取39万人。
  
  1984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当年高考共有164万人报考,共录取48万人。
  
  1985年,共有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6年,共有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
  
  1987年全国高考共有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8年,高考共有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
  
  1989-
  
  1990年:60万
  
  1991年:录取62万人
  
  1992年:75万
  
  1993年:92万
  
  1994年:90万
  
  1995年:93万
  
  1996年:97万
  
  1997年:100万
  
  
  1998年:录取108万人
  1999--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按当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2000年:录取180万
  2001年:录取260万人 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02年:录取320万人
  2003年:录取382万人
  2004年:录取420万人
  2005年:录取504万人 考生867万
  2006年: 录取530万 考生880万
  2007年,高校计划招生567万人,与30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但是录取比例约为2:1。
  2008年,高考招生人数创新高,计划录取599万人,考生1050万。录取比例57%。
  
  
  
  2009--依然是全国高考人数高峰年。教育部部长周济预计,今年全国高考人数仍将超过1000万。据悉,这一数字是第3次超千万。招生人数629万
  
  2010--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657万人,比上一年度增长3%,其中本科生339万。这一扩招幅度是12年来最小的一年,也是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规模增幅连续第11年下降。2010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46万人,比2009年1020万的考生减少74万人。其中河南省遥居第一,山东、广东居二、三位
  
  
  
  2011--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往届生报名较去年减少28万名,减幅15%。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75万名。由于计划增加、考生人数减少,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
  高考就像房产的发展进程,早买当然如同早考,早考早买都很难,是保值的,现在考大学也容易了,买房子说实话比以前也容易了,因为现在大学容易考了,房子盖的更多了,内因是大学注水了,货币也注水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