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is2012 2012-09-30 22:37:49
黄大哥中秋节快乐!!
-----------------------------
中秋快乐,兄弟!
@372986293 2012-10-01 07:11:26
国庆快乐!黄老师.小弟正在坚难创业中.总是控制不好仅有的一点现金流,是不是很致命的问题呢?我在自家家里做办公,没有房租这项压力.
烦请黄哥抽空指点迷津!无以为报.
-----------------------------
具体情况请说明,否则,实在无以为言!
=============================================
动工的困局
=============================================
辛苦的劳作换来丰硕的果实,令人欣慰的创业画卷开始展现在眼前。虽然创业不是做算术,但创业者总免不了在闲暇时刻利用已知条件算算未来的远景。一天1700,一周7天11900,一个月4周47600。也就是5万左右的利润,25万的投资5个月就可以收回,一年盈利60万。这对于刚退伍没有社会工作经验的陈耀喜来说是一笔巨款,即使对于数度经商折戟沉沙的肖锦丽,这也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数字。
惊喜还在继续,销售额随着附近学校新学期的复课而日益攀升。特别是午餐,常常是整个店里人满为患,许多客人根本找不到位子坐。人多,销售额就高,但相应的问题也就一一暴露。
第一、蝴蝶效应
餐饮的内部流程很透明,就是客人下单,后厨生产,客人消费付款。这几个步骤看上去简单,在餐厅低速运转时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可一旦生意全速运转,问题会立刻显现。首先是由于繁忙,服务员点餐开始出现纰漏:菜名写错、餐桌写错等等。其次还是因为繁忙,上菜不及时,厨房和客户之间出现脱节。厨房菜做好了,却没人上。客人坐半天,等不到菜。服务员忙晕了头,上错菜。再次,是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置能力不足。常常有这样一幅情景出现在店里:由于人太多,服务员太忙,小丽点单时写错了一个菜。厨房陈耀喜,忙得不可开交,总算把菜做出来了,放在取餐台却没人来端,只好自己亲自上菜。客人坐了好久却发现上来的不是自己要的东西,于是要找人理论。服务员太忙,厨师火气太大,于是客人就找收银台。因为一般来说,坐着收钱的都是老板。这时的收银台有很多人在买单,这一吵有可能导致有些单会算错,甚至是有的客人溜掉了。于是,一盘写错的菜名演变成几条账单到下班也没人来买。
“蝴蝶效应”,是的,餐饮业的“蝴蝶效应”就是这么来的。
世界上所有的优秀团队之所以优秀,表现在对抗强大压力下的工作品质。如果这时候服务员能够减少出错率,如果厨师发现出错后即使安抚并补救,如果收银员能够立刻给出一个处理办法。这样的事情都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并造成经济损失。但对于没有配合过的团队来说,一开始就“顾客盈门”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啊。
第二、内耗
店虽然小,但事情却不少,由于人手并不很多,因此每人分摊的事情其实很明确。这种心照不宣,各司其职的分工模式很适合“街头餐饮”的经营模式。但是,由于生意好了,肖锦丽和卢军明开始对未来勾勒更美好的画卷。
如果将来开分店,规范管理很重要,总不能每家店都亲力亲为吧?因此,卢军明和肖锦丽认为,授权管理以及规范制度很重要。麦当劳几千家店啊,人家如果不是靠制度化的操作和规范化的管理,怎么做到世界第一。
虽然现在已经做得不错了,但为了将来着想,还是应该尽早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于是,巨细靡遗的考核目标被肖锦丽从酒店照搬了过来。
对于这一点,陈耀喜并不非常热衷。他觉得如今大家各司其职已经很好,能不能做大他不知道,但对于那些复杂的考核项目他感觉非常压抑。是的,不仅仅是他,店里所有的人,除了没有“被考核”的卢军明和肖锦丽,都感觉很压抑。
正是这个看似深谋远虑的举动,将三人之间的关系压出了一道裂痕。
第三、裂痕
陈耀喜作为厨师长,担当了从买菜到晚上收店几乎所有的工作。员工和战士一样,总喜欢那些亲力亲为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将军。渐渐地陈耀喜在员工中威信也越来越高。
卢军明是这个店真正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另外两个股东也是基于他的缘故而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他思维活跃,为人和善,虽然在餐馆上轨道后常常隔三差五没来上班,可这不影响他在餐馆的核心地位。
说肖锦丽是餐馆的中轴线一点也不过分:钱,她出最多;经营模式,是她的主意;能够开张,是她用关系跑下来的。从出资到运营都是她出力最大,难道不是中轴线吗?
尝到了创业成功的喜悦的卢军明,多年来打工的压抑情绪一扫而空。如今,他早上睡到10点再慢慢晃悠到店里,有陈耀喜把所有准备工作打理好。他可以随时溜出去找朋友泡茶聊天,有肖锦丽看紧店里的营业款,姐姐的算账功夫他有绝对的信心。
当肖锦丽和他讨论推行考核制度的时候,卢军明一百个赞成。在他的心里,这个店已经成功了,作为策划人他应该高瞻远瞩,寻找自己事业的大方向。将来,开连锁店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先期制度建设是不可或缺的。
肖锦丽这个“中轴线”优越感无比强烈,如今最重要的“收银”在她手上握着,弟弟出现在店里的次数越来越少,这餐馆眼看实际控制人就是她自己。推行考核制度对她来说不过是变着法子强化自己对于餐馆的实际控制。
以前,大家刚开始创业什么事情都是商量出来的,谁也没比谁高一头。如今,餐馆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再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的话,将来遇到事情怎么办?
员工都是些农村小青年,根本不懂得什么考核细则,原本清楚明了的工作方式突然被繁琐的细节束缚当然是一大堆牢骚。比如,迟到一分钟扣十块钱,点错单一张一百块。面对这些制度他们不敢和肖锦丽顶嘴,就去找陈耀喜诉苦。陈耀喜几次找卢军明和肖锦丽替员工说情,一开始处罚还会不了了之,到了后来不仅员工被处罚,肖锦丽还会批评陈耀喜。特别是第一个月的结余7万多出来以后,肖锦丽口气更硬,气势更加磅礴了。
@黑猫咪咪2012 2012-10-03 12:46:37
老师好:朋友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已快退休,老家在山村,村子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剩不多的老年人,很多地荒了无人种。朋友一心想退休后回村养羊,现在每天专心学习养殖经验,每每和我们谈起规划都兴奋不已,他计划先少量有经验后再考虑多养,虽是朋友但我们都是门外汉,还请老师给他参谋参谋。
-----------------------------
养殖看似简单,其实太多问题需要解决。小批量现实先行是可以的,也只有这样才适合初学者。
反正退休了,自己做闲云,放养些野鹤也是不错的一道风景!
祝您朋友退休幸福,祝您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
@面朝前 2012-10-05 23:29:31
黄老师你好,祝你国庆快乐
有件事想请老师指导指导。我现在在一家公司上班,月薪5000,搞机械制造的,今年26岁,在上海工作,原本高中毕业,家里没钱,考了个专科没去上,现在想想没学历不行,又在读网络专科,本想读了专科后读本科的,想向IT方向发展的,可以找个好点的工作,而且IT是新兴行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还有就是我妹妹是搞IT的,公司待遇是挺好的),可跨行业很难呀,现在26岁学起来也挺困难的...........
-----------------------------
您好!
首先确定一件事,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想规避风险最好的作法就是使自己真心实意地全情投入。我相信当初项羽“破釜沉舟”的背后是他毫不惧死的决心,也就是说他根本不怕死。想通了这个别说是“破釜沉舟”,不带干粮拼一场都可以。
你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你舅舅的邀约你其实没有很大把握,也就是你说的舅舅说话有“深意”,不够“明了”,使你无法判断他到底愿意扶持你到哪一步。其实,这个不怪舅舅,亲戚之中共事最难。他自己也没有把握,不确定你到底合不合得来,所以不便把话说清楚。
这就需要你自己衡量,到底你适不适合和舅舅这样的人共事。要考虑他的为人处世,行事哲学,价值取向,甚至舅妈的为人也很关键。否则,你最好还是好好磨练自己的手艺,争取找个好一点的工作。
@拖鞋的流浪 2012-10-07 10:53:12
哦。。。厦门的啊。。顶个。。
-----------------------------
确实,思明区一带。本来住在鼓浪屿,十一无比多人来,怕被踩沉,赶紧逃命!
@黑猫咪咪2012 2012-10-09 15:53:32
谢老师的回复。也希望老师写一篇农村养殖的文章,给有意从事养殖的朋友们参考。
-----------------------------
当年我把网吧赚来的钱(具体见《贺岁篇》)投入养殖业,那才叫不幸。不过后来也有不错的结果,峰回路转,我慢慢和大家交代吧!
@该记的不要忘记 2012-10-16 21:24:44
LZ我是刚看您的帖子,还没看完,但是已经给我很大的启发了。现在我正准备开一家银饰店,店面已经租好了,是在大学城旁边。而且我的店面旁边已经有两家饰品店了,我想您能给我点建议。这是我第一次开店,谢谢。
-----------------------------
店面旁已经有两家?希望你能以这两家为样板进行详细调查,然后再动手!
@stock1783 2012-10-17 01:20:37
恩,最近有点冲动,看了楼主的文章冷静了不少
-----------------------------
如此甚好,冷静之余有没有找到一些可循之道呢?
@不喝咖啡会死的人 2012-10-17 19:31:08
黄老师的帖子看了一部分,先把自己的情况说一说,请老师帮忙看看,如果方便,也为后辈提提建议或者忠告吧。
首先我非常认同您珍惜资本的观点,本钱就是能量,如果不省着点用,当boss出现了,怎么打得了呢?本钱就是生命,如果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如同战场的商场中,被左一刀来友一刀去,又还怎么活得了?
但是,我也无限的希望,能够在2000多块的工资之余,8个小时的工作之余,做点什么。
小本创业,可能...........
-----------------------------
关于小本创业我有一些建议:
第一、由于“小本”定义了它门槛低的特点,造成了竞争激烈的趋势。特别是你这样的流通环节,没有特别强劲的保护壁垒,一旦生意兴隆很容易被对方复制。这就要求对于“货源”方面投入的精力要比较多。掌握永远优于对手的产品来源。
内衣项目,是一个低总价销售项目。售卖品价格较低,需要靠大量来产生抵消租金和人工的成本。因此,密集的人流量是不可或缺的考察因素。这就是我们项目不可回避的一个环节,必须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点。
第二、鉴于“创业”的概念,创业者一般对于这个行业没有太深厚的背景,对于许多关键环节没有清晰的概念。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把握不是很到位,造成进货环节发生过多的浪费,进而影响本已有限的流动资金,从而产生经营困境。
对于您说的商业环境考察要素,我无法一一告知,只能提供大概的方向,请您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大道理虽然放之四海皆准,但具体到单个项目还是需要详细区分对待的。
感谢您的关注!
@2012清明之夜 2012-10-21 19:37:45
黄老大,最近忙啥项目呢,连背影都看不到了呢,呵呵.
-----------------------------
我出差十天,刚刚回来!感谢您持续关注!
@心又土了 2012-10-20 18:59:24
楼主,一共46页,但是目前我只看了一页,我就受益匪浅,我是一个大学生,充满冲动,但是谢谢你能够说这些,谢谢你,我能够得到你的联系方式,哪怕qq都行,谢谢你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您好!我的QQ是2511054544,谢谢您的关注!
@ylrnie 2012-10-13 23:44:19
你好,黄老师,您两边模块的创业失败史我都看了一下,让我很深受启发,尤其是您非常用心解答每一个人提问。
说一下我的情问吧,望黄老师帮我分析分析。
我97年出来,在东莞镇上一家电脑公司工作过6年,期间也就01年接管一个电脑培训,从十几台的小规模慢慢做到6-70台的规模,由于刚开始我还在上班,培训那边主要是由我老婆在管理。03年我正式辞工后,在电脑市场租了一个小柜台做起电脑组装销售的业务(由...........
-----------------------------
您的问题我看了,我希望您能客观评估一下您目前的情况。
第一、既然便利店能够提供您有房有车还有生活的日常需求,就说明它的盈利能力还是可以的。像便利店这种东西只要能生存下去,租金水平不出现太大变化,基本上属于不败行业。因为,人口数量在增加,而你手头的事业能有效抵御通胀压力,单这点就比打工强很多。
第二、您确实不该随便放弃已有的电脑业务。这点不得不说,在该坚持的时候你放弃了,的确是个错误。因为这不是一个有关对与错的坚持选择,而是延续一个能盈利产业的坚持抉择。希望您能花点时间把它捡起来。
第三、关于拓展,从便利店方面你要拓展一些货源和经营方式。计算机方面,既然没有柜台就尽量往企业客户靠拢,先从维护做起,慢慢切入销售环节!
谢谢您的关注,很抱歉现在才回复您!我自认对于计算机行业和零售行业有一点浅薄的经验,如果您需要我们可以QQ联系,在我不忙的时候我会尽力为您解答!QQ2511054544,谢谢!
@okiuky 2012-10-14 22:57:03
楼主您好,看了第八页我也忍不住向你发问了
现在我25岁打工三年多了,存了十万左右
现在想创业,打算是开墙纸店或者卫浴五金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一直有在网上留意这方面的讯息
虽然没有经验,但是这一年我一直都在慎重的谋划创业这件事,想过很多种事情。。。......
-----------------------------
没有任何经验就切入建材行业,后果恐怕不太妙啊!
@猥琐的小鸟 2012-10-22 02:29:52
想跟老师您聊聊可真难...我是陈胖子..还记得吗...老师
-----------------------------
您好!
最近怎么样?
我最近出差十几天,刚回来!谢谢你啊!
@念勾践 4535楼
黄大哥您好:
发的邮件(QQ)不知收到没有?
-----------------------------
收到了,晚上回复您!
@ding1991as 4537楼
黄哥,我和朋友计划开个现代风格的灯具店。现在所具备的为。不到二十万的资金,有灯具行业从业经验,以及我们彼此的足够信任。现在面临的问题,第一为是选择省会,还是选择老家的县城。省会的优势是市场庞大,有足够的消费人群,劣势是其他商家都有工程批发等其他方面的利润点支撑,而我们前期只能依靠零售。并且后续运营资金紧张。 老家县城则是资金足够我们运营撑很长一段时间,劣势是我不熟悉市场,对消费群体是否足......
-----------------------------
市场选择如生存环境选择,您或者团队对于哪个市场的熟悉程度高就选择哪个。能在创业中活下来的企业都是顺应市场的企业,而不是以领导者自己好恶为选项。
如果仅仅依靠零售的话,我相信是做不起来的。您可以参看我第一个故事的内容,大概就能了解一二了!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