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vinia 6444楼 2013-05-08 13:09:02
黄老师,您好,先在这里祝老师早日康复!然后在这里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我弟现在在做安利,安利里面的那套模式太煽动人了,导致他现在还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做了大概有4,5年了,一直没赚什么钱,还拿他做电脑赚了点钱补贴那边,我也一直劝没什么用,我最怕的是他投入他的青春,却一无所获,完了还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所以我想请教一下黄老师,安利真的可以做么,如果不可以,怎么让他不做了,先谢谢了!
-----------------------------
安利可以做,但不是小老百姓做的,他们那种大规模浪淘沙的进员/裁员模式,只为安利留下客户而淘汰营销人员。对自己百害无一利,自己三思吧!
商势
====================================================================
许多年轻的网友们纠结于无法把握身边的机会,而一旦机会真的降临,他们又无所适从。等到一切悄然远去,才追悔莫及地捶胸顿足。“临机善断”是《唐书》对少年李世民的评价,如何把自己、项目、环境融合在一起,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是每个创业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以下这则故事,同样是一位年轻人创业的故事,他独特的思维方式,让他在人生第一场“遭遇战”中脱颖而出。他的故事还会继续,人生的道路注定不平凡。
====================================================================
前言
中国的东南沿海,有着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湿润的季风带来一年里长达9个月的夏季。由于这里多为丘陵山地,耕种不便,仅有的水稻种植也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而显得非常艰辛。虽然农业不甚发达,但近海的地理环境还是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找到了出路。出海捕鱼只能养活海岸线的人民,而包括走私在内的海洋贸易则成为“富裕”一大片沿海地区的捷径。自明代以来,虽然朝廷因倭寇之患不断而下达了“片帆不许下海”的严格禁海令,可还是有不少人往来琉球、暹罗、吕宋之间进行走私,由此赚取了巨额利润。
巨盗汪直利用走私活力,拥有了抗衡明朝和日本朝廷的精锐武装。当时日本各地大名的常备兵力一般在3000人左右,而定居日本的汪直拥有5000以上装备精良的陆海军。长期袭扰中国沿海,明廷屡次围剿未果,连抗倭名将俞大猷也一筹莫展。最后,兵部尚书、闽浙总督胡宗宪,不顾大国身份,利用“诱捕”的手段才将其制服并斩首杭州城。
晚明时期的郑芝龙更是横扫一方,将大量走私收入用于其个人武装。仔细看《明史》,就会发现郑芝龙和汪直发家途径如出一辙,依然是东南沿海出生,日本发财致富。所赖根本仍然是中日之间的走私贸易,利用国内的瓷器、茶叶、生丝以及艺术品等资源,在日本换取大量西洋火器和高质量的日本武器。一时间,“一官党”横行南中国,连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都被其击败。由此西方文献中出现了一个单词——“Iquan”(一官),足见其影响力之深厚。
其子郑成功更是拥兵自重,一度成为南明朝廷借以对抗清朝的军事基础,康熙年间凭借一己之力竟然将荷兰人盘踞的宝岛台湾收归己有,民族英雄是真,但绝不是唯一诉求,获得充足的周旋空间和军事割据地盘恐怕才是当时国姓爷的真实意图。但无论如何,强大的军事实力来源于充盈的经济基础,而海外贸易无疑是这一收入来源的主要途径。
以管中窥豹的心态,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在福建东南部的人们世代以来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思想,这种浓于血液的商业意识来源于严重欠发达的农业基础和高度发达的交通条件。当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打开一扇窗。
=================================================
第一章
张家在厦门已经历4代,祖上为了躲避义和团的动乱,从天津迁徙到厦门,在鼓浪屿定居。到了张晓阳的爷爷辈,有几个兄弟纷纷渡海去了南洋。靠着南洋汇款的支撑,张家的孩子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书读,鼓浪屿上的“美华中学”是他们大多数人的选择。学贯中西的教育背景让张家许多成员具备国际视野,当日本人登上“万国租界”时,又有一部分张家亲属离开中国前往澳大利亚。等到中国解放,当初从天津迁来的一大家子人,只剩下张晓阳的爷爷还守在老宅子里,他最小的弟弟去了香港。
随后的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有海外背景的张老爷子被批斗得死去活来,年轻时酷爱篮球运动的他,走起路来不得不佝偻着高大的身躯,那曾经挺拔的未按身姿被生活的动荡生生压弯了。但即便是这样的境遇,张老爷子仍然坚持将仅有的微薄薪水用于孩子们的学习支出。老天不负有心人,张老爷子的两个儿子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
1978年,与张晓阳出生共同来临的是海内外联系的渐渐升温。许多漂泊海外的亲戚不断回国探亲,张家渐渐从破败的瓦檐间看到了一丝曙光。1985年,张晓阳的二叔凭借自身优异的学习成绩和丰富的海外关系,成了令人羡慕的“留学生”。说起留学的儿子,念过7旬的张老爷子喜笑颜开,他常常抚摸着张晓阳的头说道:“长大了,也留学去,像你叔叔。”。
====================================================
张晓阳从小聪明伶俐,读书成绩非常优秀,一路从小学到高中都在“重点”之列。更难得的是,张晓阳并不是一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不仅文化课优秀,体育方面也非常有天赋。他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左后卫,身体健壮,速度飞快,常常在场面陷入僵局时,助攻得分。足球是一项团体运动,参与其中的人必须像在战场上打仗的战士一样,不仅要靠自身过硬的“武功”更要懂得依靠战友之间的配合。张晓阳从那时起就学会了依靠团队,依靠各有所长的战友来夺取胜利的锦标。
面对高考,张晓阳早已成竹在胸。父亲和舅舅是复旦同班同学,两人关系很铁,后来老张竟然将兄弟的妹妹也混回了家。舅舅也是个非常有经济头脑的人,复旦化学系毕业后留学马里兰大学转投该校优势学科“商学院”,后来一直在美国发展。带着对父亲和舅舅的崇拜之情,张晓阳从小就立志一定要延续他们的荣耀,考入复旦。
1997年张晓阳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复旦,这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承载着包括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内,众多国人的期盼。孙先生“努力前程”的题词,激励着莘莘学子走进校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个栋梁之材。
进入复旦后,张晓阳的学习步伐并没有丝毫放松。和全中国的优秀学生一样,他不仅要考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还要为出国准备托福、GRE、雅思等等。但这些都难不倒天资聪颖的张晓阳,他仍然有大把时间泡在足球场和计算机房。
重点大学的理科男生几乎都是计算机狂人,原因很简单,实验室要靠它分析数据,宿舍要靠它打游戏,连泡妞都要靠它黑女生的QQ。所以,不能精于此道简直在学校混不下去。张晓阳也不例外,家境不错的他,早在中学时期就已经拥有自己的PC。到了大学后,他的计算机水平在众多同学中也异常突出,常常连计算机系的同学都对他的电脑水平佩服有加。张晓阳本来是想报考复旦的计算机系,但家人一致认为舅舅已经在美国打下了基础,如果他能够研读化学相关行业,对未来在舅舅的帮助下成就事业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他就这样选择了化学专业,但心里一直没有放下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
在那时的校园里,受到硅谷网络新贵纷纷上市的刺激,搜狐的张朝阳和网易的丁磊成了男生们的偶像,个个梦想着靠手中的键盘和墙上的网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虚拟王国。男生的生活大抵如此,每周必买的报纸有两份:周一的《电脑报》和周四的《体坛周报》;每天必去的两个地方有两个:下午的体育场和晚上的机房。
张晓阳在机房里认识了计算机系的同学杨玉峰,两人很合得来,一来二去成了好朋友。那时杨玉峰正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做准备,他的创业项目叫做“校园水果配送”。
某天中午,食堂,一位长着青春痘的女同学抱怨水果难买的牢骚让杨玉峰灵机一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杨玉峰仔细一想,觉得这里面有一定的商机。时刻准备创业的他立刻着手进行详细的调查,并真的发现了需求热点:
虽然食堂的一日三餐可以解决温饱,但是营养却并不均衡。是的,同学们缺少水果。校园附近不是没有水果店,只是位置比较偏,因为位置好的店面租金高,都被服装和餐饮占据着,利润相对较低的水果店哪里有能力拿下这种店面。这样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要买水果得特意跑一趟才行。其实这个距离也不会非常遥远,不过是走过天桥再拐几个弯而已。但为了打游戏可以跑十条街找网吧的男生和那些为了一条裙子可以逛一下午的女生,不会为了几颗水果特意如此“大费周章”地跑几百米。同样的道理,水果店老板也不愿意为了赚一点点小钱而劳心费力地把水果送到学生宿舍。
@zyfhyp 6462楼 2013-05-10 11:24:01
上新作了!很好看啊!我也是厦门的!太有感觉了!!!!!!!!!!!!
-----------------------------
我在思明区,您呢?
@donald305 6489楼 2013-05-12 23:16:26
真知灼见啊~~~~~~~~~~~~
-----------------------------
感谢您的关注,谢谢!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最快捷的回复吧!?
@ming949316166 6494楼 2013-05-13 15:07:43
黄大师要火了
-----------------------------
明显是被转载了,你可真细致!
@mshome1988ABC 6410楼 2013-05-03 11:26:32
一直跟着黄老师的贴子读来,真使我受益很多。说一下的情况我是名快四十岁的下岗职工,之前工作在外地,目前回到本地家中,是属于无技术特长,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的那种人,出去打工很难找到工作。无耐只有走上创业这条路。对于做何种项目我也考查了很多,汽车美容业要找到好的位置,而且必须要有固定的单位客户才能生存,好的位置房租这方面太贵,算一下根本无法赚钱。其它如便利店、特色饮食店都考虑过。始终无法确定要做......
-----------------------------
这种产品只能走“保健品”的擦边球,并且以您的条件只能在小范围内“私相授受”。可是,您别小看这种“私相授受”很多赚了大钱的都是走这种渠道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改变性别不知道有没有产后的后遗症出现,这点需要您仔细论证才好!
@QQ小小的太阳 6454楼 2013-05-09 14:00:36
楼主您好!您的文章以及思路一直让我回味无穷,我想楼主如果出本书的话一定会创销!最近好迷茫。我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唯一有的只是以前在地下赌场做过事剩下十多万和朋友开的小餐厅,谁都知道黑场的这行长做就是死路,很多以前所谓的兄弟老板现在大多都坐牢要不就是有家不能回的,好在我收手的快吧……打从告别赌场后和一朋友开了个快餐厅,可做了半年来一直都赚不到什么钱有时还亏损,每天的生意都有1000左右收入......
-----------------------------
餐厅能够“咬牙”说明还有坚持的可能,您注意一下附近做得好的餐厅一般都是什么菜色出众,是川菜\粤菜\闽菜还是徽菜?是晚上还是宵夜?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这些数据的收集完备,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我是老黄不是鬼谷子,无法千里传音和预见未来,我只能通过详细而艰辛的调查,发现属于事实的蛛丝马迹,然后根据这些线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仅此而已!
@ecuador2013 6507楼 2013-05-14 02:45:50
黄老师你好!算算我们还真有缘分,我也姓黄也是福建人,有个问题请教下老师,先说下我的情况,我一直在国外做一点贸易生意,前几年还好,不过最近两年贸易真心不好做,一直有留心别的行业,最近回国发行很多城市的出租车上有一种LED的车顶和后窗的广告屏,而我在的那个国家在这片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有在那边发展出租车广告传媒的想法,现在关键的问题有3点,一是这个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是否允许在出租车上安装LED广告......
-----------------------------
您好,感谢您对我帖子的关注和对我本人的信任。
先说第三个问题:“是否有人投放广告”。这个问题是作为一个传媒从业者对自身素质的本质追问。传媒业,无论是平面媒体或是网络、新闻媒体。它们的共性就是“曝光率”的高低,一家报纸,一个电视频道甚至是一个门户网站,要吸引广告商的投入,必须有大量的观众“捧场”才行。将这个思维转换到您的项目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取决于该地区出租车上街行驶的曝光率和百姓的搭乘率。一个城市,如果出租车不多,那么就没什么打广告的必要,只有出租车密度满足一定程度,走在街上几分钟之内必然能看到一辆,那么它才有作为传媒载体的功能。
一旦这个问题解决,那么前两个问题属于政策性障碍,咨询当地经营出租车公司和相关工商管理部门即可。
天下事,万变不离其宗,在海外漂泊多年,您是否一直从事比较单一的工作?这是我的疑问.。
@jy19850920 6520楼 2013-05-15 00:18:16
回个贴慢慢看
-----------------------------
这么晚了,早点休息!
商势《二》
=========================================
杨玉峰觉得如果自己做个网站,在学校内销售水果,或许是个不错的创业模式。谁知,当他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同学时,有人觉得点子不够“劲爆、颠覆”,有人觉得劳动强度太大收入却太少。总之,没人觉得这是个好的创业模式。杨玉峰家境非常优厚,他不在乎能赚多少钱,只为了检验自己的商业眼光。不曾想还没开始创业就遭到这么多人的不削一顾,但是他并没有灰心,决定一边筹备网站一边寻找合作伙伴。
当他把自己的创业思路告诉张晓阳时,两人一拍即合。虽说这个“校园水果配送”的项目,真的操作起来不仅包含大量体力劳动,而且利润也确实不高。但是,有时候富家公子们就是很愿意去尝试一些普通百姓看起来没有什么“利益”的事情。他们看重的是创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杨玉峰和张晓阳两人决定各出1000元启动这个项目,可是要卖哪些水果?怎么卖呢?
杨玉峰之前做过调查,发现女生购买水果的频率是男生的4倍以上。而众多水果中,最受女生欢迎的有以下5种:橙子、苹果、柠檬、梨和葡萄。这几种水果里出了梨以外,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酸!
据说水果里含有的酸性物质能使它自身保持新鲜,于是女人们就打算用它来保持自己皮肤的“新鲜”。她们不仅吃这些水果,还把它们切成片、捣成泥、拌成汁,或贴、或敷、或一口喝下。水果用量当然比男生们囫囵吞枣式的吃法大了许多。
男生们最喜欢的水果只有一个:西瓜。不仅因为它水分多,口感好。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不需要去皮,切开直接吃即可。男生总是懒的,而且是个懒到家的聪明人。不信你问他:橙、苹果不也是切开直接吃吗?他会回答:同样是切三刀,橙多大一个?西瓜多大一个?要吃过瘾,还得是西瓜。
这样,销售的商品算是选定了,只有六种:橙子、苹果、柠檬、梨、葡萄和西瓜。
怎么销售?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品决定销路”,从产品结构来看,女生无疑成为了消费者的主要群体。经过几次深入的讨论后,他们决定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工作重点:
第一、网站设计
由杨玉峰完成,整个网站采用女生喜欢的粉红色基调,有一些简单的水果介绍,主要是当日水果价格。
第二、海报设计
由张晓阳完成,用来推广他们的网站和联络方式,务必做到活泼鲜艳,引人入胜。
第三、货源组织
由张晓阳完成,先从附近水果店少量进货,如果项目可行再从批发市场拿货,以减少投资风险。
第四、找人帮忙
由于人手不够,他们决定各自回去说服舍友帮忙送货,一开始大家不情不愿,但听说是往女生宿舍送,一个个精神劲都上来了。通过这第四条,他们算是懂得了项目选型的重要性,好的项目竟然可以如此轻易地揽到免费劳力!
=======================================
三天后,关于一个名为“果香裹色”的网站宣传海报贴到了复旦光华楼前的宣传栏上。粉红底色上一颗大柠檬紧紧抱住一个女孩的纤腰,后面跟着香橙、葡萄、苹果等一众兄弟。海报的下半部用彩云体写着“好神气,要吃水果哦!”,右下角是两个电话号码和网站地址。校园BBS上也同时出现了关于学校水果配送服务的公告,双管齐下的广告效果开了好头,陆陆续续开始有一些小订单。第一天5单,第二天8单,第三天20单,到了第一个周末竟然达到100多单。寝室的所有男生满打满算15个人平均每人跑6趟,繁忙过后的讨论会上,舍友们一反过去对这个项目不削一顾的看法,转而纷纷主动提出想要加入项目。张晓阳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分配工作,有的负责客户服务,有的负责网站维护,有的负责进货,更多的则负责送货。
因为人太多,无法实现单个股权分配,可要照顾到大家的“主人翁”精神,于是,张晓阳提出给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同学一个“共同股权”激励。他和杨玉峰拿出40%的股权作为参与者的“共同股权”,无论这些参与者处于什么工作岗位,这些股权由他们共有,所得收益大家共同分享。这个结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大家心里都清楚,卖水果其实赚不了多少钱,要的也就是一点参与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这个“抱团”计划的推出无疑从内部凝聚了创业团队,大家纷纷为这个项目献计献策。面对逐日增长的订单量,擅长数据分析的同学利用计算机总结出了校园送货的热点地区,并制定出了最佳送货路线。负责客户接待的同学提出,从咨询内容来看,大部分同学不喜欢吃水果是因为讨厌削皮带来的麻烦,我们是否可以提供已经切片包装的水果盘。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觉得是进行“增值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他们就把水果切片、剥皮后用快餐盒包装,然后用保鲜膜覆盖。这种包含“橙、西瓜、猕猴桃、葡萄等许多水果的“综合水果盒”很受“懒惰”同学们的欢迎。一盒10块钱,每天要送出100多盒。相比单纯卖水果,“综合水果盒”的利润高出许多,也成了这个项目的主力利润增长点。
有了利润,创业团队上下一片欣喜,对于这些第一次创业就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年轻人更是如此。但能赚钱的项目总会引来无数的模仿者,先锋的时间优势已经丧失,如何保住自己的胜果成了下一个重要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