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路的情况
今年的情况依然不太乐观,在我们之前,很多的店铺都已经转让了,包括我此前提过的老酸菜锅,九维火锅,川宴府(原阿伟火锅),超越考道,另外,童德来生意因为翠峰苑的挤兑也大不如从前,一些原来火爆的饭店生意也在下滑,这些主要是北侧的情况。南侧封堵的情况比我们要好些,易手的也并不少,但是我关注的就比较少了。
虽然,我至今认为因地铁修建而产生道路封堵对于我个人的项目的打击是巨大的,但是这也多少让我能够生意的真实与残酷之处,这样一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或许会更加小心,不会过于盲目,过于乐观。另外,尽管我对大连的政府项目的扰民现实表示过愤慨,也曾内心支持过山东路中段商户被围挡之后的维权举动,但从大义上来说,地铁的修建对于大连发展的战略意义是正确而且巨大的。
我相信,困难和波折只是暂时的,短暂的牺牲毁在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我期待着那一天,并将继续为此准备着...
...
@一个吃货1979 1960楼 2013-05-03 17:29:33
楼主,人的一生能把一件事干好,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家庭优先,事业其次
有机会看看一部电影《神奇遥控器》真好
好好钻研医术吧!你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我看好你哟,哈哈哈
-----------------------------
好像是看过这个片子,是国产的么?
...
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这个帖子了,饭店兑出去之后,我计划着做点后续工作,内容大概就是几个方面:
一个是将饭店后期的情况作一些介绍,分享一些经验;一个是将一些数据上传,让资料更加客观,方便创业的朋友参考;另外一个是将饭店的项目经验总结归纳为一般性的商业经验,建立一个可能有点幼稚的模型;最后一个是模拟再开一家店,捋顺思路。
这是一点小小的心愿,我可不想虎头蛇尾的做事情,好歹对自己对大家有个差不多的交代。
...
...
饭店后期的情况这部分内容,我已经完成了,虽然有点笼统,先将就着看吧,等有时间再补上一些细节,有疑问的朋友也可以提问,我会努力回想当时的情形的^_^。
数据这一块内容,我就比较头疼了,财务后期交给母亲来管理,整理的内容是太太完成的,但是女人么,你知道的,不能太指望她们了O(∩_∩)O哈哈~。不过,我想我还是会上传这部分内容的,因为这些数据是最为详实和珍贵的资料,对于以后的事可能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模型一块内容,我这两天在努力去总结,发现难度很大。生意是一个很庞大的事物,很复杂,想短短几段话说清楚看来是够呛。今天下午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些思路,总结了一些内容上传到微博上作为草稿,但是到了晚上又觉得不太对,抽了几根烟憋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总结...这样的话,我想就没有必要强求自己了,零零散散的建立一些局部模型或许也可以交差,说不定这些局部情况捋顺清楚了,到时候整个模型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最后关于这个假想“若再重新开一家店将如何操作”,这我觉得也颇有意义。只是我原以为这个问题在经过一次之后能够有很大的进展,但真的进入角色的时候,我发现也并不是很好回答的。我只能说,第二次的回答会比第一次好些,但这并不能保证它一定能够成功。
...
...
上段我说提到了做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型总结,也说了可能会比较幼稚,算是总结给自己看的,大家就别笑话我了。
商业,或者说是做生意,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是好”产品”么?还是“市场”?都是,也都不全面。我到以为最重要的是产品能被市场接受,从而引发“购买”行为的发生。简单的说,若我再做生意,会把视角放在“购买”这个问题上,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围绕着它来考虑。
...
...
类似餐饮的生意,推广到绝大多数生意当中,我们在谋划之初,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手里有好产品,接下来去寻找和开辟市场;另一个是发现了某个市场中的需求或者空白,接下来去找寻这种需求对应的产品。
PS:我原来的项目应该是第一种情况,牛肉锅是一个不错的产品,接下来,我应该去找一个认可它的市场,或者是去开辟这样一个市场。实际的情况,已经“认可”的市场是不存在的,我只能去开辟它。但是开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低估了这个过程的难度。
从无到有,这个过程又可能分为三种情况:一个是很顺利,没费多大劲,运气不错,这种情况貌似不常见;第二个是,很费劲,不但费劲而且费银子(饭店要坚挺,宣传要开销),这个情况是我们遇到的大多数情况;第三个是,不可能,如果产品不对路的话,这种情况就发生了,事倍功半,下的是竹篮打水的工夫。
这三种情况并不是撞大运的,放在一些人手里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问题要回到刚才说的“购买”上来。明白生意的人,对于“好”产品的“好”,是有一个基本定义的,是一种基于“需求”的“好”。从我的牛肉锅来看,我这个产品所谓的“好”的结论的来是基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它在其他地方有成功的经验,这就隐含着曾经被某种需求认可过;一个是我认为好吃,而身边的朋友也“这么认为”。当然,若是你看到你将要布局的市场中,这种产品已经大受欢迎了,那将是证明它是“好”产品的最具说服力的铁证。但是,这就意味着你是在模仿经营,打擂台,参与竞争,而不是独一份了。
总结一下,产品的“好”的定义可循的证据在于:类似成功的案例;小部分人表示认可:还有一个,我刚才没提的,就是“市场调查”。
...
...
关于市场调查,我想特意把它单列为一段来白话下,因为我觉得它是在是太重要了。这里插一句,有些人可能会这样问,为啥我看到有人做生意没做市场调查咋也成功了,生意火爆呢?我的回答是,这里有一点运气的因素,前面谈到了两个比较简单的考察产品是好产品与否的方式,一个是同项目其他地域的成功案例,一个是你自己喜欢,你周围的人喜欢。那么没做市场调查而成功的情况,我的解释就是,恰好“那个地域”的需求习惯与你经营该项目的新地域习惯相类似,恰好你和你朋友的饮食喜好可以代表新地域市场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这样一来,你运气很好,省去繁琐的市场调查,直接就确定了一个产品的好坏了。
PS:这是后来检讨的内容,通过这个饭店我后来发现我吃东西的习惯是蛮特别的,我所在餐饮圈里那些火爆的饭店我基本都不去,不是觉得没有特色和新意,就是觉得性价比太低...那些火爆的饭店,干锅鸭头,专业酱骨,旅大印象,童德来,都被我无视了...我吃火锅的时候,一般都要开车到较远的德庄火锅吃最辣的“过把瘾”,我觉得那才是地道的四川味道,而且基本不涮羊肉什么的,就是和四川的好朋友学着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吃...
囧,看起来一个人太有“个性”,确实不是什么好事。看起来我当时很糊涂,一个少数派错误以为自己是大多数,而实际上,我的喜好在市场看来根本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好吧,这不过是一个笑话罢了,顺带也让我认清了自己,可我总不至于总是这么悲催吧,这次是运气不好可以么!反过来说,这样也有好处,倒是让我格外的体会到了市场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我必须跳出来作为局外人来考察市场的需求,这就指向了“市场调查”。
我不大清楚,是否有这样的书籍来介绍“如何进行市场调查”,我想如果有的话,我一定要认真拜读一下,若是朋友们有的话不妨介绍给我看下。不管有还是没有,做生意这个调查是很必要的,方式并不拘泥,我所接触到一些做生意的人的一些做法,虽然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是“市场调查”的范畴,但是结果是指向这里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要在某商圈开一家湖南菜馆,你可能要到附近的川菜馆看看,因为它们有一点相似就是比较辣,如果川菜馆生意冷淡,那么你的湖南菜项目也恐怕凶多极少;再比如,你打算经营特色火锅,你到附近的火锅店看看,那些家生意好,那些家生意差,什么原因...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产品是否能够被认可仅仅是市场调查中的一个部分而已,还有很多的调查分支,比如饱和度,若你看到某街上两家火锅店都爆满排队,客人都在排号等待就餐,那你开一家火锅店,客源自然就分流过来了,若是那两家的客人都不满,而他们的产品又没什么问题,则说明需求客源不足,这样的情况,你要开一家多好的火锅店才能够生存下去呢?
常常会看到一些餐饮达人们,蹲点数人,预测计算营业额,观察这,观察那...我觉得这样都挺好,值得我学习,虽然打法有点像游击队,但总归聊胜于无。多希望,能够有达人能够总结出这方面的经验,帮助那些创业者们掌握基本的市场调查方法,从而少走弯路,提高成功率。
好吧,我许个愿,等我再琢磨琢磨,看能不能找到这类的天书,到时候再回来和大家介绍下。
...
@一个吃货1979 1966楼 2013-05-06 17:42:55
楼主,看你分晰经济形势很独道!
家在盘锦,周围的最火的几家火锅店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每天路过都会看一眼,就几桌,去年还天天爆满,火锅店最明显,其它的烤肉,中餐的外兑的太多了,就指店附近
像你所说,萧条先从一个行业开始蔓延吗?
这次萧条会有多严重?
-----------------------------
有时间,朋友可以关注下“经济论坛”,那里关于“萧条”的说法已经很久了,从理论上讲这种情况是必然要发生的,最简单也是当下最时髦的说法是三驾马车的思路,外贸下滑,内需不足,政府拉动被老百姓骂,没人花钱,自然就没人能够赚到钱了。
不过上来之后,我到转向稍微乐观了点,不是说不会萧条了,而是应该会好些吧,中国的经济走势受政治影响很大...
前两天和太太的姐夫吃饭还唠起来呢,他那个家装行业在零八年最辉煌,很多初次试水的人都能赚个百万,不过这些人不懂经济,误把这种政策红利当成自己的天资聪慧了,所以在后来的经济下滑中,仍然在坚持开分店,去年一年整个又都赔回去了,回到原点。
我最近很少关心时事,不过还是举得近段时间生意会很不好做,中低端的行行业业都包括在内,部分高端行业也受影响。
但这换个角度来看是好事,能把暴发户洗牌出局。
...
...
好吧,我是如此认为,做生意心中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购买”的问题,而这种购买是两个方向来达成的,分别是产品和市场。然后,我提到了市场调查的重要性。
第二个我觉得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利润!
产品与市场达成的“购买”行为带给我们的数量的问题,一个好产品深受欢迎,那么会带来大量的客源。可是光有客源是不够的,数量后面还得乘上一个利润,“购买数量*利润”这看起来才更像是我们能够赚到的钱啊。做生意不为赚钱,还为什么,难道是为了聚一大堆人热热闹闹的好玩么?
PS:说起来现在中端的餐饮很难做,这个应该是行内的共识吧,成本太高,利润太薄,翻台又翻不起来。前段时间,有一次机会在同事湖南老乡开的饭店里吃饭,生意爆满啊,可是咱看了看就看出来也不赚钱,问问老板,确实如此。这老板开了好几家店,但开这种中端店是头一遭,前面都是快餐店,火车站附近几平米那种。结果呢,是用小店养大店。题外话,不过玄武一眼就看出来他为啥不赚钱还开这家中端店了,为啥呢?身份被,几平米的作坊小贩是啥身份,一家特色餐馆的老板是啥身份啊?
话题收回来,利润真的是需要考虑的东西,像我们做“手切牛肉”就很不容易,成本高,而且不能掺假。不像烧烤店,最赚钱的是那种号称是羊肉,其实是最近报道的那种鸭肉,猫肉,耗子肉混杂羊油的东西。客源上不来,东西也不敢加价,弄得利润很薄,当然不赚钱了。
至于如何提高利润,方法很多,我就不介绍了,还是留个OOOO,等有机会再总结吧。我只说,选择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利润,仅次于购买数量的东西,作为第二条来考虑。
...
...
购买作为第一条考虑,利润作为第二条考虑,第三条是啥?我觉得是成本。
其实呢,购买数量*利润之后并不是我们真正赚到的钱,还要考虑投入的成本,至于成本又那些,像餐饮行业,主要的是前期的固定投入和后期的周期性投入,固定投入中有装修,证照,转让费什么的,周期性的有租金,人工和杂费什么的。
...
...
我觉得做个生意,要非要简单化的话,就是考虑这个“购买数量*利润-成本”。写到这里,我就纳闷了,原来也是这么考虑的,怎么干完了还是这个东西。恩,大概是能够比以前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吧,算是自我安慰下,省的别人说我没啥长进。
这玩意和读书一个道理,先读厚了,再读薄了。开始就这么点东西,干着干着接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就混乱了,最后想明白了,还是那点东西。不同的是,从前对这个公式的理解很简单,现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唠出很多内容和案例了。
...
...
另外,这公式里的几个参数,会随着项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往往调整一个参数其他的参数也会随之变化。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若是提高购买数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扩大市场规模,总量增长,这个要靠宣传,但是宣传会带来成本的增高;一个是提高现有市场的认可度,这个可能就要从菜品和服务入手了,而提高菜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最简单直接方法就是雇个好厨子,增加服务员人手,这也是成本。
还有,有时候降低利润,带来低于市场的价格,使得产品更有竞争力,从而扩大客源,提高购买数量。而反过来看,若是达成的购买数量较高,生意火爆,排队等待会提高顾客的价格心理预期,你又可以提高价格,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
最终,我觉得有时候生意并非我们最初想象的那样,并非投入更多产出就更多,再三个变量之间的调整中,会得到一个收益最大的情况,像那种小饭店养大饭店的情况并不是奇葩。
...
...
前段时间,医院打算搞一个合作的“疼痛科”项目,我看了下合同,新技术业务多达二十种以上。院长问过我的看法,你知道单纯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结论肯定是高精尖方向的。但是,我知道院长要的不是这个。
于是,从市场的角度给他分析了一下:一样的道理“购买*利润-成本”,二十多种技术虽然都是新技术,但并不一定都是好技术,就算是医生眼里的好技术,也未必是大连医疗市场需要的技术。当然,我希望能够找出那些存在着需求潜力的项目,也同样要考虑这些项目的利润情况,还有必要的成本问题。
你看,这都是想通的。
有人可能有疑问,你管那么多干嘛,看病就是了。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这是一回事,医院手里的资金也是有限的,为啥不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老百姓更需要的技术上呢?
...
@新屋熊不是熊 1965楼 2013-05-06 00:10:09
楼主,继续更啊。我追了好几天的帖子,一页一页慢慢看。看到你问统计数据怎么用时本想回复你,于是翻到最后一页,发现你已经将店转让了。
sigh。。。
但是这个经验一样很宝贵,甚至更重要。我继续慢慢看。
-----------------------------
别sigh啊,介绍下经验,数据统计方面的。
...
@robotlee 2039楼 2014-06-17 21:38:52
为什么好文章总是没下文~
-----------------------------
亦褒亦贬的评语啊...
...
时隔一年多了,有几次我曾经准备再写点东西,但每次都没有如愿。原因说起来并不复杂,但也许有人会不信,是因为每当我坐在电脑前准备写一些“结尾性”的内容的时候,总有一种莫大的压力,我感到这将是一个非常虐脑的过程,耗损元气...虽说记录这段创业史,在最初就有“老照片”的意味,为将来某一天重新翻看,但实际的情况却是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感到力不从心...
...
...
诸位都能看到,不论这段餐饮创业史中所展示的内容,思路,效果优劣,好坏,但态度是极端认真的...也就是说当初就不是一件“闹着玩”的事,打个不大恰当的比喻,就好像你认真的对待过一个人一样(展开想象力,可以视为你的初恋),虽然那段感情刻骨铭心,但你也许真的不那么想总去回想那段往事...
...
...
抛去感情上的层面,抛去我的一些借口和托辞,一种时有时无的责任,一种不愿意“虎头蛇尾”的自重感,却常常会催促我写点结尾性的东西。
尤其,是在本贴的第二楼,那里有我孩子的照片,也有我当初就承诺的“为了这张照片,玄武以为故事应该会写完”...
怎么办呢?
既然不想写的太沉重和严肃,又想对旁人和自己有个交代,我只能“降个音儿”来随便写写,所以,下面的记录,可能会缺乏条理,也不大严谨,时间也不会规律,随着心情,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吧。
但总体上,我希望能对打算创业的朋友和正在创业路上的朋友有点帮助...
...
...
跳出餐饮,咱们天马行空的写吧...
...
...
搞笑,电话急诊,看来是不让我写,呵呵
...
...
“明月千里”大概是去2013年5月份左右出兑的,至今一年多了。
我们的下家是一个做“户外广告”发家的夫妻,男人做了多年广告生意,据他自己说做广告行业有将近十年了,生意步入正轨之后,就不怎么操心了,自己只需要跑跑客户,维系关系就可以盈利。他的小舅子是这边一所大学的财务科副科长,仕途差不多就这样了,就琢磨着想做点生意,因此,找到他们夫妇一起开家饭店,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学点经营的东西。
这些背景情况中的大部分是我们后来了解到的,最初我们见面,是因为饭店出兑的信息挂挂在网上被他们看到联系我们的。头一次见面,给我的印象是男人非常豪爽,在价格谈判一环,女人显得很谨慎,小舅子他们两口看起来不太懂,谈判的态度虽然很认真,但谨慎的非常外行,透着那种知识分子的秀才劲儿,很有意思(这让我联想到最初的自己)。
不得不提,他们夫妻俩,准确的说是这四个人是我们当时兑店时,碰到的有意向的一组,另外还有一对夫妻来谈,感觉就大不相同,三言两语就能看得出是老江湖,应该做饭店的时间不短了,很有经验,对于我们店铺的硬伤也看的很准。就像我从前说的那样,谈判本身是不是简单的价格拉锯,而是基于价值的谈判,如果对方能够正确指出你店铺存在的问题,而你不得不承认的时候,店铺的价值就下降了,你不得不在价格上做出让步。至于说他是如何和我谈的,高明之处在哪里,我就不详细介绍了,并不是什么玄虚的东西,既然他做这个行当很久,看的出门道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总之,价格被他压得很低就是了。
而前面讲到的这对夫妇给出的价格相对要高,而且不怎么呢讨价还价,尤其是男人,显得非常豪爽。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这样的人,是不是觉得他们有点傻呢?
我到觉得并不意外,市场上做生意的的确有这种人。相比较那种精打细算的生意人,这类人线条粗了很多,似乎不大适合做生意,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尤其在中国,生意多半是讲人情的,豪爽的,能够吃点亏的人,往往后劲十足。另外,我想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做了多年广告设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没觉得有什么压力,一直以来就是靠的为人实在,坦诚豪爽聚拢客户,这正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之所以在这里交代一笔对方的性格特点是因为玄武觉得这样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适合经营饭店的,能够“舍得”,并且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融入性格的特点,是经商人一种难得的商业特质。在这一点上,玄武觉得自己是认得清的,但是坦率的说,我是做不到这种舍得的境界的,就算是刻意去做,也不能做到他那样的浑然天成。经营饭店的那段日子里我曾经参悟过这一点,也做个努力,但有点不伦不类的,我知道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来。
这种观察的价值就在于,我曾经做个这样的思考,创业人的性格本身对于饭店的成败究竟能够占到几分重要性。我的饭店经营之所以未能获得成功,是否和这些个人气质有一些关系。
一个热情的,笑容满面的,招呼客人的,容易熟络的,颇有人缘的老板,是不是经营饭店的众多关键要素中的一个?
...
...
真正沉下心来,我才恍然觉得能够碰上“他”算是我的一份幸运。
这幸运并不是说这位老大哥以一个较高的价格接了我的盘,让我较为轻松的出仓。而是,他身上所展示的商业特质及后续的一系列“大手笔”行动,正是我所渴望,却不敢去行动的内容。
诸位知道我是一个谨慎的人,所以在花钱这个问题上显得格外谨慎,那里可以花,哪里不应该花都考虑的十分细致,甚至细致的有些犹豫不决,拖泥带水,不够爽气。
相信帖子跟到最后的朋友,能够体会我的一种特别的心情:基于成本与结果,精打计算的尺度,是我自以为是的如此认为。这样的情况,尤其是不尽如人意的经营状况,让我时时在质疑自己内心所认为的“恰到好处”是否真的正确,是否在某些方面再多投资一些,就会量变到质变,出现根本性的扭转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宣传上我花了多少钱?假设不到一万吧,是否多投资一些,譬如说多印些传单发放,效果就会发生改变呢?....不单单是传单,宣传的其他方面呢,比如广告短信,比如又会政策,比如电视什么的,也不单单是宣传,在装修档次上,抑或是在人力资源上雇佣一个有经验的领班经理......
而老大哥呢,真的是很有“大哥”的范儿,后面我会简单讲讲他是如何“花钱”的,他经营的历程正好弥补了我的遗憾,而结果则更有意味
改天再继续...
...
...
下午有点时间继续...
恰如上面所说,如今回想起来,在自己做餐饮的一年中,面对经营情况欠佳的状态,除了一些刚性的,无可扭转的局面(譬如说地理位置,譬如说产品类型)之外,在某些我本可以改变,通过追加投资来改善状况的方面是否应当有所行动,自己从前的做法过于谨慎和拘泥了呢?
当然,这仅仅是想象而已,我当时不确定,如今也不敢胡乱说在那一点上应该多投资一些。在我看来,事情本身就有主干和旁支,而刚性的局面是主要方面,决定主流,其他的方面是旁支而已,即便做的更多也难说能够有所改变。假如,你发现一场博弈或者赌局,你注定是要输的,那么少投一些资金,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在我不太长的炒股经历当中,我就有如此体会:止损,是理性操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我还是很乐意抽一点时间大概的回忆下,有那些令我感到“遗憾”的旁支:
1、宣传的投入不够:传单的发放不够,尽管附近的华南商业区发放了,但数量不多,次数也较少;周围的住宅楼也扫发过了,但就是一次;三院等大型优质客户聚集地的发放也不够,没有重复发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帖子里和身边曾经有朋友建议我在传单方面多投资一些,而实际上我除了考虑资金之外还有人力的考虑,你知道我的员工其实并不多,占用他们过多的休息时间去发放传单,我以为并不妥当,有人可能觉得我有些妇人之仁,但我相信当初那些员工的忠诚和在店内积极的表现是和我对他们的善待分不开的。
2、门面宣传的投入不够:一个我很喜欢的韩式门面,对面地铁栅栏上挂的宣传画布,侧面墙体上的大块不粘胶,在主道旁不远的废置共建上的另外一块不粘胶宣传贴,还有后来的一个很不容易获得的侧灯箱位置,一个由员工每日定时抬出去的灯箱......大概就是靠这些来让别人知道饭店在这个地方的,虽然是杯水车薪,但也试图努力改变过。
3、装修投入不够:按照最初的计划,应该是一个风格雅致的韩式餐厅,借鉴了一些韩国餐馆的内饰图,尽力模仿,比如在布局上,比如在色调上...然而实际上,虽然效果还不错,但由于选材属于中低档,初次装修毫无经验,色调上出现了偏差,还有房间的装饰品品过少缺乏层次感,使得其实际的感觉和计划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打个比方,看到人家100分的作品,我天真的以为依靠自己所谓的“用心”,可以用50分的材料做到90分相似,而真实的情况是将近70分就不错了,有些效果差了钱是不行的。
4、店内的设施投入不够:比如说,老地砖考虑色调和主色调一致没有换,但是火锅水汽沉降下来,地面就非常的湿滑,给了顾客负面的印象;比如说,没有暖气,我们也没改装,也没有增加空调,只是请工人来修理了一下将就着用,使得冬天店里很冷;比如说,没有更换老的排烟管道,导致水汽排出不畅,厨房的温度过高等等...
5、前期的促销优惠的力度不够:一是没有经验,二是没有过财大气粗的经历,精打细算惯了,做买卖也不知道爽气。但是,在饭店经营的中后期,我们的优惠力度其实也不小,尤其团购一块,真的基本上不赚钱,还有赠券的活动,也是买一送一,按说也可以了,只是和整个山东路商圈其它商家的普遍杀价优惠状况比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耀眼的的地方罢了。
6、店内的人员投入不足:你知道我们在人员开支上是极尽压缩的,在公平和奖惩的基础上,我们尽力根据顾客的多少来调整人员数量,甚至在那段经营惨淡的日子里将人员限制在了最少的数量,交叉工作。当然,不论有何等能耐,这样的压缩对于服务的品质上无疑会造成影响。
7、人力成本压缩过低:和上一条差不多,只是这段我指的是聘用有经验的人来管理饭店的意思,比如说经理什么的。当初没有雇佣这样一个岗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压缩成本,还考虑到我自己就是做生意赚经验的,如果顾了,虽然不用这么操心,但能够了解的东西也就少了,最后还有一点自以为是的成分,以为自己和家人在,用点心的话,这个岗位没有也不是不行的。
8、加盟投资:这个扯得有点远,不过还是要说一下,按说加盟的话,很多问题,比如管理、装修、宣传等等都可以化繁为简了,现成的经验拿来,按照标准化去做的话,除了钱袋子疼一些之外,其他方面是省心多了。
啰啰嗦嗦这么多,当然还有其他的,就不劳神去想了。不过,你可以看的出其实我是有一些遗憾的,而这些遗憾的产生很大的缘由都是来自于成本,也就是资金投入的考虑的...
...
...
在写这一段之前,我需要大概交代一下我们的下家的情况。我们的下家在我们接触之初,饭店的实际老板(因为记不得姓什么了,姑且称为X老板吧)是非常爽气的一个人,性格方面我前面有所介绍,看起来经济实力也是蛮雄厚的,再加上是和小舅子一起平摊费用,所以从转让费谈判环节,就给我一种“不差钱”的感觉。另一方面,这人非常的诚恳,说话也很直爽,那时我们很谈得来,鉴于X老板本人没有餐饮经验,他的小舅子更是毫无商业经验,我曾经心里默默的打算帮帮他们,而我所能得到的好处就是可以跟踪这家饭店在他们手上的经营情况,积累一些间接的经验。
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天真了,一面我兑店之后工作较忙,除了多带朋友去饭店捧几次场之外,也无更多的时间来了解饭店的深入情况。另一面,人家有自己的经营思路,开始信心满满也不用你的指点,后期经营似乎不佳也碍于面子不愿意和咱多说,我也不好细问。总之,我想说的就是,我对他们的饭店后来大概将近一年的经营状况只是了解各大概罢了。
...
...
虽说了解的情况只是表面的,一知半解的,但无碍像我这样细心观察的人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O(∩_∩)O~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他们竟然得到了旁边无限极墙壁上的一个很大的灯箱位置。尽管当初X老兄和我自豪的夸耀自己的战利品的时候,我只是客套的表达了钦佩之意,但在内心里,我是极为震惊的,而且这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我做不来的事情,人家能做到,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记得那时,无限极的大姐和我们相处的也不错,我们也有所表示,仅能换来一个侧灯箱的小位置,而这个地方人家拒绝我的说法是“担心压了它家的生意”,我当时的感觉是除非非常的手段或者某个大的交换人家是肯定不会同意的。可X老兄怎么就搞定的呢?是我判断失误,还是他有什么厉害的能耐呢?
当然这个问题我是不会放过的,X兄的回答是他和无限极大姐处的非常铁,还和她描绘了他这家饭店辉煌的未来,经营步入正轨,规模扩大之后还打算要把两家的二楼打通,合伙云云的...
面对他给出的回答,我这样考虑:首先,他本人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那种爽朗的生意人气质,是我不能比肩的,所以,他说和无限极大姐谈的很好,我丝毫不怀疑;第二,而接下来,什么规模扩大,合伙经营之类的,这个大饼,我个人觉得不大稳妥;第三,从他此前和我说过的和附近公安局打交道的时候,一次性就给他们送了很多钱的做法来看,他可能还是花了一些钱的,只是不和我说罢了、第四,无论如何,我感到有些问题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难以解决,只是付出的成本你能不能接受罢了。
后面,有时间我会发个照片上来,这个灯箱位置是非常赞的,我可以这样说,他这一步所达到的效果远远超过我在局部地理上调整的所有努力之和。
...
...
第二个,是关于门面的宣传布置。
这个环节是很有意味的,记得我说过这个X老兄是做宣传,门牌匾,灯箱之类的项目起家的吧,可想而知,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如果不考虑其他对餐饮的理解的话,但就“噱头”和“晃眼”,夺人眼球的工夫那真是一流的。
具体怎么个情况,我就不描述了,本该上个照片啥的,一目了然,但是在他经营的那段时间我没有留照片(呵呵,懈怠了是吧?对我而言是无所谓,因为我看过了印在脑子里了,但是就没法给大家看了),总之,是这个帖子里很多朋友建议我的样子,整个山东路就属他家的门面最吸引人了,霓虹灯一样,五彩缤纷的...
这里略带一笔,他的店后来定位是“羊”的概念,名字叫“时尚全羊”,店里是各种羊为主料的菜品,夏天门口是烤串...以我和旁人不大相同的眼光看来,尽管俗套了一些,但是和产品契合还是不错的,看起来挺热闹的
...
...
第三个,内部装修和设施改造
这个是我多少有些诧异的地方,因为最初我曾经多嘴劝过他们不要在内部投资太多。为什么说是多嘴呢,因为这里有潜台词就是提醒他们这里目前的情况不是太理想,而且他们也不是很有餐饮经营经验。这话本不该是一个出兑店铺的人和下家说的话。不过,你看我们还是很善良的,对吧?(跑题了)
实际的情况是,他改造了排烟管道,改变了厨房结构,内部的装饰也做了较大的改动,除了保留了二楼的格局和我们的桌椅(其实,我到觉得既然都变动这么大了,那个咖色的桌子真应该换掉。大概是因为他们也有炖羊锅的原因,才保留了我们的桌子和电磁炉吧),其他的基本都换掉了,看看崭新的排烟管道,看看一楼的玻璃门面,看看黄色皮沙发,我就不用继续看了,钱肯定是花了不少的...
...
...
第四个,饭店员工
饭店开业之初,他们的主打菜品是店内的各种羊主题炒菜、凉菜、炖锅,当然还有大众菜品,我看到他们的后厨力量是非常雄厚的,多少人我没有数,但是主厨就有两个,佣金是5000多每人,俩人加一起就是1万多。说是在试营业期考察下,最终留一个,但这种状况好像持续了很久,可想而知他们的人工成本有多高。
他还雇佣了一个大堂领班,除了服装不同,从接受服务的角度来看,我没感觉到和普通服务员有什么差别,至于薪金我没打听。
饭店经营当中,X老板的太太是一直在吧台的老板娘,而且小舅子每天下班也会赶过来,我想大概领班也没什么可领的吧。
我对这种人力雇佣过剩的情况不大敢苟同,但是毕竟人家做过生意,所以应该自有原因的吧,何况,我后来想这样的一个和我们鲜明的对照是很有意思的。
...
...
第四个,产品定位
这个是对我而言,最有意义的部分。
他们的产品我的感觉是以“羊”为主食材的各式各样的菜品,味道我觉得还好,不算专业,因为刚刚开业么,不能太挑剔。我很喜欢他家的红焖全羊锅,个人觉得味道不错,而且量大实惠。
但是,开业的一段时间我们的感觉,似乎并不是很受欢迎,客流量和我们当初大差不差,我想大概和一些炒菜的品相和味道有关(个人观点)。
后来,有几次我到他们家吃饭的时候,X老板和我说起打算在门口架一口锅,里面就炖羊肉,他觉得羊肉馆就应该有种大快朵颐的感觉。
再后来,夏天的时候他们家门口圈了一块地,开始做烧烤,那会看起来生意好了一些,我个人觉得他家的烧烤做的不错,价格稍贵一点,但是味道很正,食材我也放心。
...
...
刚才我说了,产品这个环节,他们的做法是让我思考很多的:
第一,这是个传统的项目,和做的不同,羊产品是有前期市场铺垫的,不像我们是要自己开拓市场的。
第二,全说不创新也不对,我想任何一个经商的人也会考虑到“尽可能和别家有所不同”的问题,而他们的着眼点是放在了中端偏上的“羊”菜品定位上,从他们的装修和后厨投入等等环节足以看出这一点。另外,我想他们起初是不考虑主要做烧烤的,不然在排烟的环节不会只考虑后厨(要么是烤好了上?),他们是想在“羊”的其他做法上下功夫,以有别于烧烤店和羊汤馆。
第三,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当时周边有为数不多的烧烤店,有一家全羊馆,可以说有避开竞争的意识。
第四,市场定位上,在这一点,我觉得他们有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有所计划避开传统羊菜品,搞点创新;一方面,又在考虑既有市场习惯,不断的绕回去,从后来的大锅炖羊,烧烤可以看出。
第五,上面一点的考虑不无道理,前者,考虑的是经营方的同业竞争问题,如果没有特色,很容易被模仿,分流、超越,从今天的山东路来看,后来的康哥,康姐、街烧....还有几家,我就不一一例举了,结论就是如果仅做传统羊菜品,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前一刻还宾客满棚,下一刻自己的客源就被瓜分殆尽。
后者,考虑的是市场方的选择问题,我曾经略带情绪的批评过山东路商圈人们饮食的口味是如此单一和乏味,但这种批评在经营商来讲就毫无意义,市场的规矩就是,人家喜欢什么,你卖什么不会错,但是你卖别人不一定喜欢的东西,能不能赚钱就得赌一把了。那么从我赌的经验来说,我觉得这里的顾客的口味很单一,很传统,很顽固,所以,如果我是经营者,考虑产品的市场青睐度的话,更倾向于大锅炖羊和烧烤之类的“俗”产品的。
...
...
第六个,其他的方面
当然了,还有其他可以对比研究的方面,例如经营者的经营气质问题,X兄的豪爽和仗义,X嫂的精明,能干...相比之下,他们在这两个方面都超过了我们,但是,我也不好说这种气质结合的结果是浑然天成,点水不漏,还是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只是,我会得到一个不太能确定的结论,如果我当初像X兄一样的呼朋欢迎,慷慨的招待顾客,我的饭店也许会怎样怎样的....
这些问题就不深究了,可信度不强,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不说了!
...
...
最后,我告诉大家的是大家都已经在前面知道的事情“X兄最终把饭店转让了”,导致这个结局的原因按照可能性的大小先后排序,我妄自猜想是这样的:
1、入不敷出
2、合伙矛盾;
3、太累了,索性不干了
4、...
5、综合以上因素
当然,我的坦白说,我个人更倾向认为是经营状况的问题,也就是说不赚钱,如果赚大钱的话,其他问题应该都不是问题,而不赚钱的话,其他方面的小问题也会演变成大问题的。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有一点“阴谋逻辑”的感觉呢?玄武在用下家的情况,来证明一点,帖子前面诸位朋友建议过的东西,这位X兄都做了,投了这么多钱进去,结果也是这样,甚至比我还惨,这充分说明了玄武不听大家的意见追加投资是正确的,玄武所声称的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时运不济,这事怪不得人只能怪天的说法成立了呢?
好吧,不管你们咋想的,总之,X兄的情况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这就够了,剩下的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
后来的时尚全羊,看看他们的门面还有侧灯箱、牌匾
...
地铁间断被拆除后,门脸不在被遮挡了
...
山东路恢复通畅了,这是北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