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各种纪实类小说还是史料类的书籍,都把巴格达的建城时间定位在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统治期间。但可惜的是,西方人在奥斯曼帝国时代绘制的地图并不承认这点,在他们绘制的地图上,当时的巴格达在古塞尔萨尔湖东边,这里有好几张地图可证:
a、《土耳其帝国地图》约1500-1550年
b、《土耳其帝国的描述》1570年
c、《从阿拉伯海岸到……》1596年
d、《土耳其奥斯曼苏丹在亚非欧的领土》约1650-1667年
上面这张图,从a-d,时间从1500-1700年,跨度约为200年。这200年的地图见证了"巴格达"这座城市的变迁。当时尚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巴格达这座城市还在塞尔萨尔湖的东岸。而相应的底格里斯河边并没有"巴格达"这座城市的标注。大约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时候,塞尔萨尔湖东岸的旧"巴格达"消失了。随之而起的是在底格里斯河边出现了一座新"巴格达"的城市,也就是现在伊拉克的首都。从地图上不难看出,巴格达曾经发生过一次迁址,时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
由此可见,巴格达的迁徙并非学界主流所说的762年阿拔斯王朝兴建的,而是16-17世纪,奥斯曼帝国时代从古塞尔萨尔湖迁徙到底格里斯河边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新巴格达城市,顶多只有300来年,并非传说中1000多年。
《阿拉伯帝国》一书中写到"巴格达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背后有深深的运河,可以顺利抵达波斯湾"。而在我上面的图三一、图三二中,这条运河才刚刚出现,而之前的地图上也是不存在的。伴随着巴格达的迁址,运河也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一点可从地图上得到佐证。后人写的著作未必能真实地反应前朝历史,但时人绘制的地图是不存在造假的。对照地图绘制的年代,可以判断运河开凿的年代,我前面特意在地图上标注出运河来,其用意也在此,大家可对照参考。
从上述的考证来看,由此也可以证明:巴格达城市的迁址,也曾经被修改过。他们将明朝时期奥斯曼帝国的历史篡改到唐朝时期的大食国。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迁址,这还涉及到大量相关的文献篡改。比如阿拉伯人伊本·白图泰就写作一本游记,这本游记很明确地写到巴格达的情况,而且游记中所描绘的巴格达很明显是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地址。书中是这样写的:
只有底格里斯河,像一面明镜,或像一串挂在胸前的珍珠。它灌溉着巴格达,使巴格达不虑干渴。P177
--《伊本·白图泰游记》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第一版
根据目前所查到的资料,伊本·白图泰的生卒年为1304年2月24日-1377年。如果按照这个说法,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的人,那么,从《伊本·白图泰游记》上清楚无误的文字可以说明,他看到的巴格达是建在底格里斯河边的新巴格达。而我们通过好几张地图可以看出,14世纪的时候,巴格达还在古塞尔萨尔湖边。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幼发拉底河分为几条河道,而旧巴格达所处的位置是最左边的一条河道,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计入底格里斯河的流域去。至于现在的新巴格达,在当时只是一片浅海湾,根本不可能有城市。(新旧两座巴格达城的具体位置,我在下面图三四的谷歌地图中有直观的体现。)
综上所述,《伊本·白图泰游记》上所说的绝非14世纪的旧巴格达,只可能是十六、七世纪的新巴格达城。如果他看到的巴格达是现在这座新巴格达城,那么关于伊本·白图泰的生卒年就涉嫌造假。如果他的生卒年没有问题,那么这本游记中的内容就涉嫌造假。在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与我上面所列举的地图无法兼容的情况下,伊本·白图泰的生卒年或者《伊本·白图泰游记》二者必有其一造假。
至于另外一些关于提到巴格达这座城市的书籍,比如说宋朝赵汝适著的《诸蕃志》、周去非著的《岭外代答》等,我将会另外写文章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