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史诗级的伪史——十七世纪才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3、步进对比,还原演化历史

  通过上面选取几张代表性地图做了粗略的整体对比和局部对比之后,这里终于到第三个环节:步进对比了。所谓步进对比就是将最开始展示出来的9张地图按照排列的顺序进行逐步对比分析,并且对此进行逐步的细节解读,将两河流域的变迁过程呈现在大家眼前。

  (1)、图一和图二的比对:
  
  解说:这是上面列举的旧地图中的图一、图二的局部。为了方便述说起见,这里简单称之为图一、图二,下面的以此类推。这两张地图的绘制时间应该都差不太远,一张16世纪上半叶,一张下半叶。因为时间跨度不大,所以地形地貌没多大变化。估计图二可能参照了图一,所以,两张图都出现了同样的误差。

  1、三角洲过大。
  2、浅海湾过窄。

  变化:有相同点,也开始有了不同点。图一中幼发拉底河下游中有四河道河网,在图二中最上面那块陆地变小,四条河道变成了三条河道。这是第一步变化。
  (2)、图二、图三的比对:
  
  解说:从图三开始,图一、二中夸大的三角洲消失之后,图四也是一样,看来,那个小河湾确实变成了陆地。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交汇处,图四的描绘情形跟图三并不接近,反而跟图一、二更为接近。可见,图四在绘制过程中大量参照了图一、二相关的地图。

  从地图上的标识可以看出,原来的浅海湾现在已经变成了可供人居住的沼泽地,应该有部分地方有人居住了。这就是考古界所谓的"苏美尔人"。
  (4)、图四、图五的比对:
  
  这里略微画一下,比上面的效果图要好一点。这张图里可以看到,古塞尔萨尔湖消失了。从上游来的河流变少了,之前的众多河流现在只剩下塞尔萨尔河等,所以,上游的河流线条也改变了。

  至于幼发拉底河这边,虽然古塞尔萨尔湖消失,但幼发拉底河并没有改道为现在的河道,它依然还是以前那块区域。只不过由以前绕个圈流入古塞尔萨尔湖变成了顺流直下。因为抄近道,所以更多的水顺道而下,而流入古塞尔萨尔湖的水量减少,导致古塞尔萨尔湖的干涸消失。原来整片的水域现在变成了几条河道。
  (5)、图五、图六的比对:
  
  解说:看图七,跟今天的地形地貌已经很接近了,就是说,两河流域的地理状况大体上已经定型了,再有什么问题,都只是细节上的调整。

  变化:图七也只是一个大体上的描述,很多细节都没有绘制出来。同时,这张图表达也不够准确,图中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比例过小,看起来有点滑稽的感觉。

  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地方是这两张地图所标注的时间。这些地图找得到已经算不错了,到现在,很多相关信息都缺失。比如我上面标注的时间是能够找到的出版时间,并不是绘制时间。同时,还存在着能查到的某些地图出版时间并不是出版,有的是二版、三版甚至更靠后。所以,这些时间并不怎么准确。

  如果光看这两张地图的出版时间,图七似乎应该在图六之前。但我通过反复比较和分析之后认为,图六的时间应该在图七之前。我的理由很简单:图七所描绘的地理形貌跟后来一系列的地图很接近,同时,图七所表现出来的绘制精度也比图六高出不少。图六不但在绘制精度上不如图七,同时,所展现的地貌也与后来地图相去较远,与以前的地图反而较为接近。如果图六在后,他没理由不借鉴图七先进的测量、绘制技术以及其图样。所以,在综合种种分析之后的结果,我把这两张图按照这个顺序排列。同时,我个人认为图六的绘制时间大约在1620-1650年之间。
  (7)、图七、图八的比对:
  
  解说:跟上面一样,这两张图也没有什么关键处不同,之所以列出来,是为了增强说服力。

  变化:从图九中可以看到,除了图八中标识出来的运河外,图九中有好几条直线,那自然也是人工开掘的运河。不难想象,18世纪的两河流域曾经有过大规模的运河开掘工程。

  步进比对到这里就结束,整个两河流域两百多年的变化大家应该已经都明白了。从图一到图九,从浅海湾到沼泽地再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个形成过程已经一步步呈现给大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的因素我这里在做个总结:

  形成时间:大约16世纪初--17世纪末。
  形成原因:1、上游河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陆地增多。2、围湖造田,开垦荒地。浅海湾的流水被堤坝围住,变成河流,大面积沼泽地变成陆地。

  根据分析所得的结论,注入浅海湾的水量减少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的原因。当我们充分了解其中的细节之后,真相自然浮出水面。当真相浮出水面之后,伪史就原形毕露,无处藏身了。
  (9)、巴格达城的迁址时间考证

  除了上面两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比对,这里还有一个重点说明的地方,那就是关于巴格达这座城市的地点问题。按照本人上面图三四所描绘那样的话,巴格达这块地方当时还处在海水当中,并不存在。而实际上,巴格达这座城市却出现在更早的一点古代文献史料当中。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矛盾:巴格达到底存不存在?

  这座城市是存在,至少在目前的史学界主流是认为存在的,比如这本书这就这样写道:

  现在的巴格达是伊拉克的首都,座落于底格里斯河流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处。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巴格达城兴建于公元762年,由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迁都建城。当时的阿拉伯都城在现在的伊拉克的安巴尔省,但曼苏尔认为安巴尔不安全,所以在底格里斯河边找了一个叫做巴格达的小镇兴建新都城:

  战场的阴云渐渐消逝之际,曼苏尔回到新都巴格达的建设工地。它在前几年就奠基了。当时拉旺德人的攻击造成的危险使曼苏尔感到有必要选择一个更为安全的王宫驻地,哈希米叶的王宫离善变不安分的库法太近,库法和巴士拉的不忠会影响到哈里发近卫军的信仰。把摩苏尔作为候选地之一的同时,曼苏尔在底格里斯河右岸,麦达因上游15英里处,即穆萨纳战役中提过的"古老的巴格达"发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这里的附近有一所修道院,部落族长和修士们都盛赞这里的气候、水文和环境,因此,曼苏尔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新的伊斯兰都城。

  ……

  巴格达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背后有深深的运河,可以顺利抵达波斯湾、阿拉比亚、叙利亚、亚美尼亚和东方。p348-349

  --[英]威廉·穆尔《阿拉伯帝国》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这是一本通俗类的历史小说,虽然是通俗小说,但其中对巴格达的描述并不是凭空想象,是有学术界的认定为依据的。比如,严肃的历史研究类书籍也持这样的观点,比如:

  阿拔斯时代前期(公元749-868年)大事年表

  753.7.7 艾布·加法尔·曼苏尔任哈里发
  762.4.1 建巴格达城 p384

  --[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第二册》 商务印书馆 1982年10月第一版
  无论是各种纪实类小说还是史料类的书籍,都把巴格达的建城时间定位在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统治期间。但可惜的是,西方人在奥斯曼帝国时代绘制的地图并不承认这点,在他们绘制的地图上,当时的巴格达在古塞尔萨尔湖东边,这里有好几张地图可证:
  
  a、《土耳其帝国地图》约1500-1550年
  b、《土耳其帝国的描述》1570年
  c、《从阿拉伯海岸到……》1596年
  d、《土耳其奥斯曼苏丹在亚非欧的领土》约1650-1667年

  上面这张图,从a-d,时间从1500-1700年,跨度约为200年。这200年的地图见证了"巴格达"这座城市的变迁。当时尚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巴格达这座城市还在塞尔萨尔湖的东岸。而相应的底格里斯河边并没有"巴格达"这座城市的标注。大约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时候,塞尔萨尔湖东岸的旧"巴格达"消失了。随之而起的是在底格里斯河边出现了一座新"巴格达"的城市,也就是现在伊拉克的首都。从地图上不难看出,巴格达曾经发生过一次迁址,时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

  由此可见,巴格达的迁徙并非学界主流所说的762年阿拔斯王朝兴建的,而是16-17世纪,奥斯曼帝国时代从古塞尔萨尔湖迁徙到底格里斯河边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新巴格达城市,顶多只有300来年,并非传说中1000多年。

  《阿拉伯帝国》一书中写到"巴格达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背后有深深的运河,可以顺利抵达波斯湾"。而在我上面的图三一、图三二中,这条运河才刚刚出现,而之前的地图上也是不存在的。伴随着巴格达的迁址,运河也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一点可从地图上得到佐证。后人写的著作未必能真实地反应前朝历史,但时人绘制的地图是不存在造假的。对照地图绘制的年代,可以判断运河开凿的年代,我前面特意在地图上标注出运河来,其用意也在此,大家可对照参考。

  从上述的考证来看,由此也可以证明:巴格达城市的迁址,也曾经被修改过。他们将明朝时期奥斯曼帝国的历史篡改到唐朝时期的大食国。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迁址,这还涉及到大量相关的文献篡改。比如阿拉伯人伊本·白图泰就写作一本游记,这本游记很明确地写到巴格达的情况,而且游记中所描绘的巴格达很明显是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地址。书中是这样写的:

  只有底格里斯河,像一面明镜,或像一串挂在胸前的珍珠。它灌溉着巴格达,使巴格达不虑干渴。P177

  --《伊本·白图泰游记》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第一版

  根据目前所查到的资料,伊本·白图泰的生卒年为1304年2月24日-1377年。如果按照这个说法,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的人,那么,从《伊本·白图泰游记》上清楚无误的文字可以说明,他看到的巴格达是建在底格里斯河边的新巴格达。而我们通过好几张地图可以看出,14世纪的时候,巴格达还在古塞尔萨尔湖边。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出,幼发拉底河分为几条河道,而旧巴格达所处的位置是最左边的一条河道,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计入底格里斯河的流域去。至于现在的新巴格达,在当时只是一片浅海湾,根本不可能有城市。(新旧两座巴格达城的具体位置,我在下面图三四的谷歌地图中有直观的体现。)

  综上所述,《伊本·白图泰游记》上所说的绝非14世纪的旧巴格达,只可能是十六、七世纪的新巴格达城。如果他看到的巴格达是现在这座新巴格达城,那么关于伊本·白图泰的生卒年就涉嫌造假。如果他的生卒年没有问题,那么这本游记中的内容就涉嫌造假。在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与我上面所列举的地图无法兼容的情况下,伊本·白图泰的生卒年或者《伊本·白图泰游记》二者必有其一造假。

  至于另外一些关于提到巴格达这座城市的书籍,比如说宋朝赵汝适著的《诸蕃志》、周去非著的《岭外代答》等,我将会另外写文章考证。
  (10)、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前的状况

  最后,我们来还原一下17世纪前,也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形成前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吧:
  
  这里特意将这片区域整体展现,通过展现,我们就更清楚地看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前阿拉伯半岛跟亚洲大陆之间的关系。从上图来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之前的浅海湾宽度跟南边的波斯湾是差不多的。这个宽度也跟阿拉伯半岛西边的红海相映成辉。从这里不难看出,之前的地图在绘制上的误差还是挺大的。而通过这张地图,也更能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提到这个地区的史料上所记载的情况。

  之前是一片水域,才形成四五百多年,竟然被西方考古专家硬是吹成六七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历史。凭空多出这么多年的"文明厚重感"来。如果要在某个领域找一群不要脸的人,我认为没什么比这个领域更容易了。你能闭着眼睛,一抓一大把。

  西方的文献原本就充满着谎言,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一直以严谨著称,号称科学手段检测的考古界,也到处充满着不可信的谎言。一代又一代的人靠修改着数字来满足他们虚幻的"悠久文明梦"。当谎言被拆穿之后,简直就像是看到一堆冒着钢筋的"古老文物"一样可笑……
  
  五、两河流域文明史--秒杀玄幻小说的"考古成果"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于17世纪上半叶。在此之前,这里曾经只是一片浅海湾区。后来,随着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河水被筑堤围坝,于是,这片浅海湾的水量变小,逐步变成了沼泽地,进一步变成了适宜人居住的陆地。于是,大约从16世纪开始,这片区域就应该开始有人居住,一直到17世纪最后成型,终于形成了拥有众多各类城市的大平原。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形成过程中,迁移到这块土地上居住的人们经历了从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裕,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形态。而在这不长的两百多年历史当中,整个平原演绎了一个文明社会形成的精华浓缩版。于是乎,在历史的见证下,亲爱的西方考古专家竟然将这两百多年的社会形成过程解读成了七八千年乃至上万年的的历史,而且还是引领人类文明进程的那种骚操作。这拨骚操作我给32个赞!

  能够将两百多年的历史拉扯成七八千年,我敢说,即便是起点中文网加上创世纪中文网等所有网络小说网站的所有玄幻小说作家也都不敢这么写。一方面是没这么大的胆子,另一方面,即便是脑洞大开的玄幻小说作家,人家也是有良知,有操守的!

  下面,我带领大家来一赏两河流域地区从"史前文化"到"最早的人类文明"吧:
  
  从表格中不难看出,根据目前考古界和历史界的主流观点,牛气冲天的两河流域史前中石器文化时期都已经突破上万年了。还亏得他们低调,新石器时期被压制在万年以内。要是不低调的话,我简直不敢想象两河流域的新石器时期会突破到一个什么境地。

  不过好在作为一个理智的现代文明社会,理智的西方考古人并没有沿着这条路一路自我放飞下去,而是保持了足够的理智,将两河流域的史前文化时期有计划地控制在九千多年前,这个可供追溯的陶器新石器时期被定为乌姆·达巴基亚文化时期。不过大部分有廉耻的人还是感到有点羞愧,所以这个文化时期避而不提。而是从后面一个文化时期开始,这就是两河流域早期的、著名的--哈苏纳文化。

  从新石器时代到文明的诞生,从扎格罗斯山麓不起眼的村庄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大型高度文明的苏美尔城市的转变,整个发展过程我们已经知晓,但了解得并不全面。根据目前掌握的大量考古资料,用放射性碳测年,两河流域的史前文化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时期:

  哈苏纳时期:约公元前5800-前5500年
  萨迈拉时期:约公元前5600-前5000年
  哈拉夫时期:约公元前5500-前4500年
  欧贝德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750年
  乌鲁克时期:约公元前3750-前3150年
  杰姆代特奈斯尔时期:约公元前3150年-前2900年 p15-16

  --李海峰《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波斯等古文明探研》科学出版社 2014年3月第一版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一一呈现这串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吧:
  1、哈苏纳文化(约公元前5800-前5500年):
  
  继哈苏纳文化之后,是同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萨迈拉文化时期。萨迈拉文化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中期为盛期。这一时期的遗址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底格里斯河支流小扎卜河沿岸及以南地区,年代约相当公元前第6千年后期至第5千年。这时已形成了规模宏大、有农业灌溉设施的定居村落和别具一格的泥砖建筑,同时还发现了精美的彩陶。

  这时期的建筑遗址主要有两个,均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冲击平原的边缘;一是底格里斯河中游东岸的索万;一是接近伊朗边界的乔加马米。此外,还有幼发拉底河畔的巴古兹等。

  索万遗址(1964年由伊拉克学者苏夫主持发掘)Ⅰ、Ⅱ是早期(公元前5500-前5300年)的典型代表。索万Ⅰ(公元前5500年)居址呈长方形,四周有壕沟。遗址内有用日晒砖简称的住宅和奇特的"T"形建筑三座。P28-30

  中期(公元前5300-前4800年)与前期相比,村落规模更加扩大。乔加马米遗址占地350米×150米,估计已有上千人口。索万遗址第Ⅲ已出现了神庙遗址……这种建筑方法在索万的聚居地里进一步得到了改进,采用了矩形砖,平均尺寸为80厘米×30厘米×8厘米。这种模制砖使人们有可能在建筑内部或墙角上系统地设置扶垛。P30

  后期(公元前4800-前4000年)仅乔加马米尚存,但提供的材料很少,其他遗址渐被废弃。P31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o西亚古代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说到板砖,又是板砖,这是我最乐意看到的地方。但凡一看到西方某个建筑是板砖建筑和穹窿造型的话,我简直就像是苍蝇见到了血一样兴奋。像这种明晃晃、亮晶晶的足以击碎一万个谎言的证据,还不是我饭碗里的菜!
  3、哈拉夫文化(约公元前5500-前4500年):
  
  a、b: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1984年6月 p159
  c: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1984年6月 p161
  d:潘谷西《中国建筑史》1984年6月 p147

  比较一下,看是不是似曾相识?不要怀疑,就是这么来的。你看那个甬道,是不是跟教堂前的通道如出一撤?

  关于这个渊源,以后有空另外在写文章考证。这个教堂,你看那个圆顶,原本就是一个坟包,这个坟包,最早起源于中国,后来印度学了去,然后就是这个样。教堂,如果没有估计错误的话,最早应该是供奉先祖或者圣人的骨骸、牌位的地方,也就是坟墓。大家都在坟墓前面祭拜、祈祷,这是最早的起源。后来随着物质的丰富,灵魂安放的呼吁,就修建了的房子来祭拜。当时中国已经发明了穹顶建筑技术,像印度佛塔本身也是板砖砌成拱顶的方式修建。所以,修建房子的时候,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无限敬仰,房子也修建成拱顶的模样。再然后,随着宗教势力的扩大,作为祭拜先人的公共场所因为社交的便利性就转变成了传教的好地方。于是,这里就逐渐演变成了传教场所: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或者东正教的教堂。
  4、欧贝德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750年):
  
  --[英]S·劳埃德 [德]H·W·米勒《远古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 p15

  关于乌鲁克,各种资料如山一样海量的堆积,我都看花了眼,不知道摘抄哪里的才好。想必大家对这个很熟悉了,既然很熟悉,让我偷点懒吧。这里截取一张图片,你看看看这图片上的人穿的是什么?没猜错的话,他们的身上披的是芦苇叶编织成的服饰。都什么年代了,还披着芦苇叶当衣服,这地方之贫穷也可见一斑了。这种穷山恶水的地方还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之地,那些肆意吹捧的专家学者真是一个比一个坏。
  6、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约公元前3150-前2900年):
  
  六、从楔形文字看过来--伪史的集体崩塌

  看完了上面的考证,这次终于要轮到苏美尔文明了。说到苏美尔文明,就被各种光环笼罩,就这个不足五百年的历史,存在时间不足两百年的文明,竟然被吹捧为人类第一个文明,人类文明起源。因为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形成到人类社会建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生活的人在短暂的一百多年当中经历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大部分环节。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类文明形成过程的浓缩版。因为其中所经历的过程比较全面,所以能够从这片土地的发展中看到人类文明形成的各个时期的状况。又因为形成时期非常晚,所以保存情况很好。所以,只需要给这个形成过程注入水,就可以用来蒙蔽不明真相的群众。

  因为出于某种心理的需要,这片土地上第一个出现有文字的文明遗迹也就是苏美尔被欧洲人刻意定义为人类第一个文明--苏美尔文明。从此,伟大、光荣、正确的人类文明史就从这里轰轰烈烈开始了。
  
  在过往的从前,这些楔形文字被披上了太多的赞美,人们用世间一些带着流光溢彩的词汇来形容、描述这种文字,用数不清的,如同珍珠坠玉盘的语言来赞美它。它的身上笼罩了太多太多的光环。总之,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就是从它开始,只因它是人类文明的发端!

  但虚假的光环毕竟是虚假的,它本身其实并不愿意承受如此之多不属于它的赞美,它其实只想做个安安静静的文字,诉说历史的过往。奈何它不会说话,所以,只能接受这些不属于它的荣光。而今,本人就要还原他原来的面目。
  1、第一轮的坍塌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被成功伪造的"人类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不仅仅其自身的的伪造,因为它还涉及到一些周边的相关事务。就是说,伪造了苏美尔文明的同时,还伪造了其他诸多的文明,包括与之相关的整个系统。所以,我们不妨来做这么一个推理:

  随着对两河流域地图的考证,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形成历史就这样被完美的推倒了!
  随着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形成历史被推倒,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建立的苏美尔文明自然也就被推倒!
  随着苏美尔文明被推倒,由苏美尔文明发明的楔形文字自然也就被推倒!
  随着苏美尔文明发明的楔形文字被推倒,由苏美尔楔形文字演化出来的其他楔形文字也跟着被推倒!
  随着其他楔形文字被推倒,与其他楔形文字相关的文明也跟着被推倒!
  随着与楔形文字相关的所有文明被推倒,那我们看到所谓的西方早期文明有几分是真实的?
  
  好吧,与楔形文字有关的所谓早期文明有哪些呢?下面,我不妨带各位来奇文共欣赏吧:
  (1)、苏美尔文明--第一座牌坊之推倒!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o西亚古代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p156 p163

  被史学界、考古界吹捧为人类社会第一部成文的法典,原来也就这货色。我很想用一万只中手指来表达我对这部"最早的法典"的敬意:

  路人甲:嗯,最早的法典,早到什什么时候?
  路人乙:早到中国明朝时期。
  路人丙:我的天,真是太早了。明朝,我大明王朝可没有这么牛的法典哦。
  路人丁:真是太早了,我大明王朝皇帝都还披着树皮呢,更别提成文的法典了。
  ……
  (3)、亚述文明--第三座牌坊之推倒!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o西亚古代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p212

  又是一个伪造得极为滑稽的文明,这个号称比古希腊、古罗马还要早的文明,这个被号称人类社会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文明。他们的铁器竟然在随后的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中丝毫不见踪影。在他们这个铁器文明消失之后,古老的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又重新回到青铜器时代。面对这种重大的 bug,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5)、波斯文明--第五座牌坊之推倒!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o西亚古代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p624

  这是一个被西方看起来抬得很高,但实际上处处被打压的文明。说到领土之多,它比不上马其顿帝国;说到荣耀,也比不上古罗马帝国;说到武力,一支30万人马的军队,竟然被希腊联军一支300人的小分队狙击了一个多月,牺牲了2万人的惨烈代价,你们说,这样的文明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那么,这个说起来很牛的文明为什么会遭到这种歧视呢?说起来很简单,因为西方所有文明当中,波斯离欧洲第三远。第一远是中国,第二远是印度。为了抬高靠近欧洲的文明,当然要打压远离欧洲的文明。而同时为了打压更远的中华文明,所以又适当地提高它的地位。古文明的地位就是以离欧洲远近来衡量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按照这个逻辑,苏美尔文明应该也在被打压行列啊。别看苏美尔文明的地位被捧得这么高,这是欧洲人找祖宗时万不得已的做法。因为他们当初误认为两河流域是他们的文明发源地,所以才摆了这个乌龙。但要说到实际历史地位,有谁比得上欧洲本土的古罗马文明呢?至于苏美尔文明的地位,按照目前西方考古界的做法来看,有逐渐被他们重新追捧的安纳托利亚取代的趋势。为何会有被取代的趋势,我的《一块板砖揭开西方考古造假的谎言》一文中有简略分析和推测。

  当初这些"文明"是何等的光彩夺目,何等的荣耀加身。甚至,苏美尔文明被称之为人类文明起源。由此,苏美尔文明所包含的很多文明内容被冠上一顶又一顶的"人类之最"的称号。一堆伪造的东西被冠上如许多的荣誉,而让真正的文明在角落被人鄙视,这是何等嚣张的气焰,这是何等猖狂的姿态!

  而可笑的是,伪造的毕竟就是伪造的。伪造的东西是经不起时间的冲击,经不起人们的质疑,更经不起真实资料的分析。终有一日,这些伪造的东西要被揭露于大庭广众之下,被铭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多完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当初喧嚣尘屑的众多"早期文明",当初无比耀眼的"楔形文字"被揭穿了身世,一夜之间,全部坍塌了。他们从高高的云端轰然倒下,就跟烂泥一样不值钱了。
  2、第二轮的坍塌

  说完了上面这些使用楔形文字的文明,另外还有一部分没有使用楔形文字,但与使用楔形文字相关的文明该如何处理呢?

  很简单,只要与使用楔形文字的文明发生过联系的文明,就自然与之同时代;既然与这些使用楔形文字的文明同时代,那就自然就可以列入作为一列了。这是我们最常见的推理方法,尤其在研究历史问题上用得最多。比如,我们研究某个记载不详的历史人物时,第一就是要确定他的生卒年月和出生地点。生卒年月的研究方法一般就是看在与他相关的文献记载中,与他发生联系的人当中,有哪些人是历史上已经知道时代的。比如历史上某人曾经做了点事让人有研究的必要,但他没有在史书上记载,也就不知道他生活在哪个朝代。结果有人从浩如烟海的笔记小说中找到一条有关于他的生活年代的记载,在这条记载中提到他跟史书上记载的某人有过联系,比如辛弃疾。那么瞬间,我们就能把他的生活年代锁定在南北宋交替的那段时间。同样的逻辑,但凡有哪个西方文明跟上面使用楔形文字的文明产生了交际联系的话,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锁定这个文明的年代了。这样的推理,大家应该没意见吧?

  所以,我们自然可以做如下推理:
  
  西方历史学上大名鼎鼎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写了一部西方人的历史经典《希波战争史》,又名《历史》一书。这本书很详细记载了古希腊跟波斯之间的战争,其中让我们最为熟悉的片段有著名的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温泉关之战。该故事讲述的是希腊联军一方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亲率300名斯巴达勇士在温泉关与30万波斯军展开了血腥的殊死搏斗。最终,这300位勇士全部战死,但同时也让波斯军队在攻破温泉关一战中付出了2万人死伤的惨痛代价 。

  既然古希腊跟波斯有着如此深厚的血脉般的联系,即便我要撇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想必主流学界都不答应吧。
  (5)、古罗马文明--西方文明的标杆之推倒!
  
  七、一个难以破译的谜题:两河流域考古与地图的矛盾

  看完前面的系列章节之后,有没一种吃屎的感觉?呵呵,有就对了。被人骗得如此神奇,吃屎都形容不了这种被欺骗的程度。那么,西方人又是如何制造这场骗局呢?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这可不是本人一篇文章能说得清楚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更多的热情仔细认真地挖坟,我相信,挖着挖着,真相就会挖出来的。

  既然挖坟,第一件事当然是涉及到欧洲的专家学者去西亚考古发掘了。目前国内出版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能找到的也就简单几本书而已。比较出名的有拱玉书的《西亚考古史》。另外比较出名的还有《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先就《西亚考古史》的内容来看看当初欧洲人是如何在西亚考古的吧。

  关于两河流域的考古,说起来,那是一个令人心生无限敬仰的壮举!一两百年来,无数欧洲考古界的先驱不断地奔赴这片"古老文明的神秘之地"进行考古挖掘。他们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将这片土地失传已久的古老文明再一次用考古的方式呈现在大众视野当中。这种科学的精神和执着的职业精神让无数后人热泪盈眶!
  关于西亚考古的书,比较出名的就是拱玉书先生著的《西亚考古史》。这本书较为全面地述说了欧洲人在两河流域考古的全过程。我这里就不妨引用一些片段供大家欣赏:

  1271年,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前来中国,途经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波斯等地。他在其游记中提到摩苏尔,但对这些地方的古代遗址却只字未提。

  1394-1425年,德国巴伐利亚的骑士席尔特贝格尔成为战俘后,滞留西亚。这期间,他游历各地,曾到过美索不达米亚。返回家园后,著游记,于1475年出版。

  1472年,巴尔巴罗作为威尼斯派往波斯的使节到达波斯。他到过波斯波利斯、帕萨尔加德和纳克什-卢思坦,对那里的遗址和古迹进行了考察,成为第一个描述波斯古迹的欧洲人。不过他对某些古迹的解释不正确,如把纳克什-卢思坦的沙普尔雕像解释为参孙的雕像等。

  15世纪时,许多英国人和意大利人都经美索不达米亚到过波斯和印度,他们大都是商人,对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的古物古迹没有发生兴趣。

  从16世纪后期开始,访古求知的游客多起来。其中主要有意大利人弗雷德里克,德国奥格斯堡的医生劳沃尔夫、英国人牛百利。英国人埃尔德雷德、菲奇、珠宝商李兹和画家斯托里于1583年同乘一艘"老虎号"游轮,破浪向东。P32-33

  --拱玉书《西亚考古史》文物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
  在这一段中,拱玉书所述说的情况跟我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早先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没有提到两河流域文明遗址,而紧接而来的一些游历过两河流域的人也没有提到过两河流域的古迹建筑,去波斯必须经过两河流域,但这里给人的感觉是他们路过两河流域跑到波斯看到一堆古迹。当然,他们在波斯看到建筑是不是今天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迹建筑又是一说。但这里很明显的是,两河流域没有可看的东西。根据我这篇文章的考证,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还是一片浅海湾,矗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各个遗址建筑更不存在,他们当然看不到。实际上,别说这些人,其实在以明末到中国来的传教士艾儒略名义写的《职方外纪》中,也同样没有提到两河流域。这本书花了大量的笔墨对地中海东岸,也就是如德亚进行描述,但中间直接跳过两河流域写印度。由此可见,各种版本的著作都没有提到两河流域,实在是当时没有这个地方,自然也无从提起。

  1602年,修道士、果阿学院的神学教授德·古维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派往波斯的使者来到波斯。她利用机会遍访古迹,发现楔形文字,成为向欧洲报道楔形文字的第一个欧洲人。他说:"没人能读懂它(指楔形文字铭文),因为其文字既不是这个地区使用的语言中的波斯文字,也不是阿拉伯文字、亚美尼亚文字或希伯来文字。"不过,他对估计的描述多有疏误,如错误把波斯波利斯遗址当成了设拉子古址。

  1611年,卡特赖特也发表他的《传教士游记》,描述了他的波斯之行。他也错误的认为,设拉子是建立在波斯波利斯遗址上的现代城市。

  1617年,顿·加西亚来到波斯。他纠正了前人的错误,正确指出,塔赫提-贾姆希德就是波斯波利斯。这样,他便成为第一个正确辨认出波斯波利斯遗址的人。P33-34

  --拱玉书《西亚考古史》文物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

  对这一段,我是真心理解不了。按照西方人绘制的地图,十六、七世纪两河流域形成,楔形文字也开始流行,并且传播的地区从现在的伊朗高原一直到小亚细亚这一片广阔地区。这段时间,不断有欧洲人在这个地区怎么可能是在十七世纪初就变成了无人读懂的死文字呢?一边是他们绘制的地图,一边是他们著述的游记,都是同时代的产物,怎么可能产生如此大的矛盾,难道他们各自存在不同时空的平行宇宙?
  接下来再继续看:

  1616-1621年,一位名叫彼特罗·德拉·瓦莱的意大利古董商和学者游历了西亚,到了两河流域的巴比伦(1620年)、乌尔和比尔斯-尼姆鲁德等地,后经波斯到过印度。他不但熟悉《旧约》,更精通希腊古典著作。所以,他很快就会把他见到的古迹与《旧约》或古典作家的某些叙述联系起来。他仔细地考察了巴比伦塔庙遗址,并把它与斯特拉波描述的贝鲁斯陵墓联系在一起。他没有提到比尔斯-尼姆鲁德,还值得怀疑。他搜集了一些带有楔形文字铭文的砖,托人带给他的意大利朋友。在信中提到楔形文字,并随意从波斯波利斯的古波斯铭文中抄写了5个古波斯楔形文字符号,第一次把楔形文字形象地展示给了欧洲读者。他在其《游记》中还首次做了解读的尝试,即根据组成文字的楔形笔划的走向,猜测这种文字是从左向右书写的。他的这个正确猜测可被视为人们在漫长的楔形文字解读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一步。不过他从未提到他在巴比伦搜集的刻字砖上的楔形文字,这颇有些令人不解。

  1626-1627年,英国的赫伯特游历了波斯的帕萨尔加德、波斯波利斯和纳克什-卢思坦,临摹了一些楔形文字铭文,并较详细地描述了楔形文字……他的游记于1634年发表。

  1638年,德·曼德尔斯罗仔细考察了波斯境内的遗址。他是由德国东方学家厄尔施莱格派往波斯进行考察的。他的考察结果由厄尔施莱格于1647年发表。

  17世纪后半叶,罗马天主教传教士皮埃尔·埃马努埃尔详细考察了巴比伦和巴比伦塔庙遗址。他离开巴比伦时越过幼发拉底河南下,随身带了几块在巴比伦塔庙遗址上发现的刻字砖。不久,他又来到一个"山丘",在这里他也发现了刻字砖,几乎和他带在身边的那些刻字砖一模一样。

  也是在17世纪后半叶,另一位意大利学者文森佐·玛丽亚考察了两河流域:从摩苏尔到巴格达,又从巴士拉到希拉。他否定了杜尔-库里加尔祖的塔庙就是巴贝尔塔的说法。

  1664年,年轻的法国画家德朗德陪同塔韦尼埃考察波斯古迹。这是塔韦尼埃第六次到波斯。不过,那里的估计并没有引起他的特别注意,他甚至认为,波斯波利斯的断壁浮雕是次品。

  1666、1667和1674年,法国的夏尔丹到波斯的波斯波利斯和其他地方访古,他的游记于1711年发表,成为到那时为止最好的遗址记……夏尔丹仔细地研究了波斯楔形文字,确信它们是铭文,而不是装饰。

  1667年,东印度公司代理弗劳尔在波斯的诺克图雷斯坦的一块大理石铭文上临摹两行楔形文字,于1694年发表。这是第一次在欧洲用英文发表楔形文字。

  1686年,肯姆普夫尔到波斯考察,他很重视铭文,并临摹了一段较长的巴比伦语铭文,他成为第一个发表巴比伦语铭文的人。

  17世纪末,威尼斯商人本波游历波斯,见到贝希斯敦铭文和雕塑,成为最早发现和记述贝希斯敦铭文的欧洲人之一。

  17世纪最后一位考察过波斯并著有游记的欧洲人是施特劳斯。但他的游记没有为人们提供什么新信息。P35-38

  --拱玉书《西亚考古史》文物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

  认真看一下我上面引用的文字,看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觉?
  别人有什么感觉我不知道,而我的感觉就比较奇怪了。在17世纪初到下半叶之间,从我上面的地图考证来看,这段时间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后成形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断有欧洲人来两河流域和波斯考察古代遗址。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列举了当时比较出名的欧洲人游历、考察亚洲的遗址,但那个时候,欧洲人似乎对较近的两河流域没什么兴趣,倒是对较远的波斯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我将上面游历、考察亚洲的欧洲人信息做了个简单的梳理:

  年份---考察人员---------目的地

  1472年,巴尔巴罗---------波斯
  1602年,神学教授德o古维阿----波斯
  1611年,卡特赖特---------波斯
  1617年,顿o加西亚---------波斯
  1616-1621年,彼特罗o德拉o瓦莱---两河
  1626-1627年,赫伯特--------波斯
  1638年,德o曼德尔斯罗-------波斯
  17世纪后半叶,皮埃尔o埃马努埃尔--两河
  17世纪后半叶,文森佐o玛丽亚----两河
  1664年,塔韦尼埃、德朗德-----波斯
  1666、1667和1674年,夏尔丹---波斯
  1667年,弗劳尔----------波斯
  1686年,肯姆普夫尔--------波斯
  17世纪末,本波----------波斯
  17世纪末,施特劳斯--------波斯

  上面列举了16个游历、考察亚洲的欧洲人,其中去两河流域的只有三人,其他13人全部去了波斯。这还不包括多次去波斯的。比如其中提到的塔韦尼埃是第六次去波斯,可见,当时的波斯对欧洲人的吸引力有多大。从前面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去波斯,必须要经过两河流域。他们对眼前两河流域的各个遗址建筑视而不见,反而穿过两河流域平原去波斯考察,有没有觉得奇怪?
  不单是这批人,即便是后来到亚洲游历、考察的欧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目光大多集中在波斯,尤其是以波斯波利斯为中心的地区。当然,也不乏有部分人在两河流域游荡,但整体上而言,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发现。从《西亚考古史》第38-46页这个章节完结,整个17世纪,包括整个18世纪,欧洲人对两河流域的考古的兴趣不是很大。一直到19世纪开始,人们的目光才慢慢从波斯扩张到波斯-两河流域。而具体的挖掘工作则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这里我将《一块板砖揭开西方考古造假的谎言》中整理的挖掘信息贴上来:

  尼尼微遗址 挖掘时间:1842年 主持人:P.-博塔(法国)
  乌尔城城址 挖掘时间:1850年 主持人:W.K.洛夫特斯(英国)
  埃利都遗址 挖掘时间:1855年 主持人:J. E. Taylor
  特洛伊遗址 挖掘时间:1871年 主持人:海因里希o谢里曼(德国)
  迈锡尼遗址 挖掘时间:1876年 主持人:海因里希o施里曼(德国)
  拉格什城址 挖掘时间:1877年 主持人:E.de萨尔泽克(法国)
  克诺索斯遗址 挖掘时间:1878年 主持人:阿瑟o伊文思(英国)
  巴比伦城址 挖掘时间:1890年 主持人:德国考古队
  尼普尔城址 挖掘时间:1890年 主持人:美国考古队

  对比一下时间,两河流域的考古挖掘整整推迟了200年,这也是令人奇怪的事。

  从文章最开始列出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出,从16世纪开始,实际上确切地说应该是十五世纪开始,西方人已经开始大量地绘制地图。这些地图包括亚欧非三个大陆,它们如实地记录了从十五世纪到今天的地理地貌变化。并且,这些地图的记录是几百年来连续不断,很真实地反应了几百年的历史变迁。

  地图一:《Map of the Turkish Empire》
  出版年代:约1500-1550年
  地图二:《Representation of the Turkish Empire》
  出版年代:1570年
  地图三:《Map Outlining the Maritime Coasts of Arabia Felix……》
  出版年代:1596年
  地图四:《Turkish Empire》
  出版年代:1635年
  地图五:《Arabia》
  出版年代:约1610-1638年
  地图六:《Arabia Agreeable to Modern History》
  出版年代:1709年
  地图七:《Lands of the Emperor of the Turks or the Ottoman Sultan in Asia, Africa, and Europe》
  出版年代:约1650-1667年
  地图八:《Map of the Empire of the Turks in Asia and Africa》
  出版年代:1719年
  地图九:《Map of Turkey, Arabia and Persia》
  出版年代:1721年
  这是选取了西方人绘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过程的9张地图。通过这些地图,我们知道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初处最初是一片浅海湾,并且知道它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

  通过这些地图,我们知道了幼发拉底河最初是绕道从古塞尔萨尔湖向南流入波斯湾,直到十六世纪末才改道为现在的河道。

  通过这些地图,我们知道了巴格达最初是在古塞尔萨尔湖的湖边,直到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才搬迁到如今的地方。

  通过这些地图,我们知道了所谓的《伊本·白图泰游记》所记述的内容并不是之前所说的十四世纪的历史,而是十六、七世纪的历史。

  真实、连续的资料就是有这个好处:它可以形成一个证据链,通过这个证据链能够将伪造的历史识别出来。它就是一道光,一道电,所有伪造的牛鬼蛇神必然要在阳光下原形毕露。

  翻阅《西亚考古史》,因为所叙述的欧洲人去西亚考察的部分太过于简略,不过看起来,去中西亚的欧洲人当时挺多,流下来的游记也不少。但像这种游记跟地图有冲突的情况,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若两者不能兼容的话,那地图是不可能作假,倒是游记有可能不实。但那么多游记作者众口一词,倒也不像是作假。在资料证据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这事已经陷入无法破解的境地。假如为了某个目的,我坚持要以地图为真,指责游记作假造假,固然可以获得一部分人的喝彩。但这样的结果终究经不起深入的分析,也不可能说服所有人。而实际上,我在前面进行地图分析时,就是认为欧洲人的游记在撒谎。但真正面对这些资料时,我又回到了理智的层面。如果不能说服绝大多数人,还不如保持怀疑。所以,这一节写到一半,我竟然改变主意了。于是,回到上面把小标题给改了。这事还是等以后有条件做个深入的考证吧,希望到那时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所以,目前需要做的事是需要提出一个方案能解决,哪怕是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基于所存在的事实,这个方案必然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两河流域以及西方其他相关的"早期文明"的时间不可能早于南北朝。之所以有这个条件是因为这些"早期文明"的建筑物都采用了板砖。而我考证出板砖起源于中国。而板砖从中国传播到西方,不可能早于南北朝。且除印度,其他西方文明更晚,不早于唐宋。

  2、当发现的西方文献记载的内容跟西方人绘制的地图有抵触、冲突的时候,绝对不得以文献以往的地位来否定地图真实性,或者对地图做出歪曲、背离事实的解读。除非提出第三方案可调节两者之间的矛盾。

  3、有鉴于西方文献资料一而再、再而三所呈现的不可靠性,中国文献所呈现的可靠性。在两者之间的记载出现抵触、冲突的时候,首先必须确立中国文献不可动摇的真实性,不得以西方文献来否定中国文献。除非提出第三方案可调节两者之间的矛盾。

  4、有鉴于西方考古界严重的造假行为,但凡涉及到西方人的考古成果,所有以往的考古结论一律作废,必须对考古遗址重新作出检测。在重新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所做的解读必须合乎中国史书记载、合乎事物发展规律、合乎人类常识。

  只有厘清了这些先决条件,才能让我们冲破伪史造成的历史迷雾,重新认识真实的历史。也只有让世人了解真实的历史,才是我辈今天所能尽力作出的一些微薄贡献。
  八、奥斯曼帝国的杀戮--古文明灭亡新解

  在谈论西方若干古文明灭亡之前,我这里先给大家讲一件事,就是2019年12月1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一项决议认定奥斯曼帝国在1915年"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种族灭绝"。那么,这"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种族灭绝"是怎么回事呢?这个种族灭绝行为又称为"亚美尼亚大屠杀",指的是1915-1917年间,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对其辖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基督徒进行有预谋有计划的屠杀。这次大屠杀受害者数量达到150万之众。关于这次种族大屠杀事件,留下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记载。
  
  据相关权威研究人士研究,被屠杀的亚美尼亚基督徒大约有100-150万人之多。这场大屠杀既是一场种族大屠杀,同时又是一次宗教大屠杀。面对如此灭绝人性的行为,土耳其政府至今还不肯承认。
  在以往的考古和历史著作中,因为被伪史遮住了真相,学界对西方诸多古文明的消失一直有众多的解读。这些解读,有的纯粹出于个人的脑洞猜想,有的则是想掩盖某些真相。正是因为这些行为使得我们一直不知道历史的真伪如何。这次通过对地图的解读,破除了西方人伪造的历史,将历史的真相逐渐浮上水面。

  西方人以往对这些"早期文明"的灭亡解读是千奇百怪。他们在伪造历史之后,却又无法圆这个谎言。他们对所谓的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赫梯文明等消失的现象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只能提出一个"来历不明的海上民族"的调解方案来圆谎。

  海上民族:指青铜器时代末左右,特别是公元前13世纪入侵安纳托利亚东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和埃及的任何航海者群体。他们摧毁了诸如赫梯帝国等古老的强国。由于古代近东屡遭入侵,以致记录突然中断,这种大动乱的确切范围和根源现在已经无从确定。埃及人曾与海上民族两次交战:第一次是在迈尔奈普塔王(公元前1236-前1223)在位第5年,第二次是在拉美西斯三世(约公元前1198-前1166)在位期间。p161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5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4月第一版

  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实际上从来都没有什么所谓的"海上民族",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没有任何依据的猜想。如果不编造这些子虚乌有的猜想,那么他们以前伪造的历史就变得很尴尬了。而问题在于,他们编造所谓的"海上民族"本身又无法自圆其说。最后变成一笔糊涂账。

  就目前而言,我无法判断前面那些游历西亚地区的欧洲人有没撒谎。他们的游记是他们真实地记录所看到的事物,还是在使用某种方法掩盖某些真相。这两者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我也无法了解到真相。但目前我也没有证据推翻欧洲人游记中记载的这些内容的真实性,所以,也就以他们记载内容为真的前提下进行一个合乎常识的推理。当然,无论这些欧洲人是否撒谎,都不影响我对苏美尔及其相关文明的消失所做的推断。
  在本人依赖西方人绘制的地图找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的真相后,一切与之相关联的"古文明"真实年代就浮出水面了。从各种资料和建立在资料上的推理来看,这些所谓的古文明最后存在的时间是中国明朝时代。而这些古文明大部分地区处在当时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之下。在这些文明消失之后,奥斯曼土耳其依然存在。一堆处在一个帝国统治之下的文明短时间内消失殆尽,那么,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无法回避的。而要让如此繁荣的一堆文明在短时间内从地球上消失,从人类文明史上消失。也只有强权政府才能办到,而办到的办法无非也只有一个--实施灭绝性的大屠杀,就像当年蒙古帝国对西夏政权、花剌子模进行掘地三尺的屠杀一样。人类历史上,也只有这样的行为才能做到。所以,导致这些文明消失的原因就不难找到了--来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该地区的的种族灭绝行为!

  所以:

  古埃及文明的消失--被奥斯曼土耳其屠杀!
  赫梯文明的消失--被奥斯曼土耳其屠杀!
  古希腊文明的消失--被奥斯曼土耳其屠杀!

  这几个文明的消失一直被人认为是来历不明的"海上民族"所摧毁,结合上面所说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来看,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奥斯曼帝国--残暴的土耳其人。

  事情远远不止于此,因为还有诸多文明的消失也是个谜题。但自我破解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的真相后,其他文明的消失也可以一并归到一起了。不管是以往有结论的,还是没有结论的,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原因--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屠杀:

  苏美尔文明的消失--被奥斯曼土耳其屠杀!
  古波斯文明的消失--被奥斯曼土耳其屠杀!
  古印度文明的消失--被奥斯曼土耳其屠杀!

  我为什么用"屠杀"这种极端的词来描述奥斯曼土耳其的行为?他们就不能制定政策对历史、文化进行改变吗?
  事情回到最初的话题上,那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形成。这个形成我已经考证在十六、七世纪。但开始形成大概是在十五世纪前后。这个时候大概发明了楔形文字。对,就是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一个很好的证据。因为这种文字曾经以美索不达米亚为中心,遍布了大部分西亚和中亚部分范围。其分布的范围大致情况如下:
  
  这是本人根据所知道的资料绘制出当年楔形文字使用的广大地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形成约200多年的时间内,楔形文字使用的地区一度占领了如此大的广泛范围,其使用效果也是惊人的。但即便如此广大范围使用的文字竟然也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消失殆尽,最后变成了西方人眼里的"死文字",这股力量实在是来得恐怖。为什么说恐怖呢?我们来个很简单的推理:

  如此广大面积使用的文字,所使用的人必然很多。要让一种文字变成死文字,光禁止使用这种文字是不够的,因为只要有使用者,文字就不会灭绝。灭绝该文字,其配套的行动自然是杀光使用该文字的人。即便不全部杀光,杀掉大部分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能让楔形文字短时间内消失,只有来自强大的不可抗力,这股不可抗力自然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使用该文字的人实施恐怖的定向屠杀行动。看上面的地图可以很具体地了解,即便如此大范围使用楔形文字的地区,但依然还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内。帝国要是实施什么行动,比如上面所说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那也是很容易做到的。同时,奥斯曼帝国还可以使用政府的力量隔绝这些地区跟外界的联系。如果来自奥斯曼帝国外部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奥斯曼帝国了。所以,楔形文字的灭绝就有了一个很合理的推理结果了:楔形文字的灭绝,使用楔形文字的文明的灭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实施大屠杀所为!
  这次恐怖的大屠杀究竟杀了多少人,摧毁了多少古建筑,具体无法统计了。他们的铁蹄所到之处,非穆斯林全部消灭殆尽。他们使用的手段就是屠城、屠村。只要盯上的对象,全部包围,一个不留。不仅仅是奥斯曼帝国版图内,包括奥斯曼帝国版图之外的古埃及、古印度也是一样。这种情况,在英国人渥德尔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着很生动的描述:

  穆斯林的毁灭精神:

  "城市中央有一座寺庙,比其余的更高大更坚固,既描写不出,也不能图画。苏丹写了这些话来赞扬它:'如果任何人想构造与这个相等的建筑物,不花费十万赤红的第纳尔(古波斯金币),他就休想做成,而且得花两百年功夫,即使雇用最有经验能干的工人'……苏丹下命令所有的寺庙应该拿石油和火来烧掉,把它夷为平地。"

  "这个地方许多居民逃亡,散布国外……他们许多人如是逃脱了,那些未逃脱的都被处死。"

  "伊斯兰或者死,是马穆德放在人民面前两条路。"

  "穆罕默德巴哈迪尔以极大的勇猛厚颜无耻地冲进一座堡垒的大门(实际是郁丹陀普罗大学),占领这个地点,大量劫掠品落到胜利者手中。这个地方大多数居民是剃光头的婆罗门(实即佛教比丘)。他们都被处死了。"

  ……

  "默罕默德的武装开始'向右边杀过去,向左边砍过来,毫无怜悯,扫遍了这个不洁的陆地,为了伊斯兰的原故,'然后血流成河。他们劫夺的金银超过可能的想象,还有无数亮晶晶的宝石……他们俘虏大批美貌文雅的少女达二万人之多,还有男女儿童'超过用笔点得清的树木'……总之回教军队给这个国家带来完全毁灭,杀害了居民的生命,抢劫了城市,俘去了他们的子孙,结果许多寺庙废毁荒凉了,神像被打烂放在脚下践踏……"p471-472

  --[英]渥德尔《印度佛教史》商务印书馆 1987年4月第一版

  这是渥德尔从伊斯兰文献中摘抄出来的,描述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对印度地区的佛教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还不是全部的文字,想要认真了解的可以去查阅这本书。
  一直以来,因为没找到真相,所以,诸多文明的消失都不知何因。现在,本人通过考证,终于可以查实这些"古文明"的消失的真正原因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这些文明的灭绝性摧毁。这些被摧毁的文明当中,有佛教,也有东正教、犹太教等其他宗教。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系列的文明毁灭行动,给人类历史上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这些文明被摧毁,导致西方很多地方出现千里无人烟,遍地废墟,文明断代的现象,其罪行罄竹难书,以至于给现在诸多的历史研究造成无法挽救的领域空白和错位的研究结果。是时候应该对此进行认真的整理和清算了,还原历史真相,清除伪史!

  从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到本文研究的古代西方各大文明之灭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此可见,土耳其人对人类、对文明所造成灭绝的行为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种惨烈的历史需要各位牢记。

  说句题外话:不知历史的小青年,这就是你们眼中"浪漫的土耳其"!

  回到文章的主题,经过这一番的分析、研究只会才发现,我们看到的所谓的五六千年前、七八千年前乃至上万年前的遗址,其实真正的年代不过是近古时代的建筑而已。那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西方文明被严重注水,将一堆近古建筑注成文明起源,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注水,而是被注到扭曲的地步了。

  扭曲的历史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他扭曲的不仅仅只是历史这么简单。同时扭曲的还有你的历史观和文明观。一个扭曲的历史观必然是扭曲的思维造成的,所以它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扭曲了正常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扭曲的同时也带来人格的缺失。有不少人因为思维的扭曲和人格的缺失,结果导致对西方这种修改数据的"文明"无条件的崇拜和敬仰,同时反过来对目前落后的华夏文明无比的轻贱。这就是扭曲历史带来的极度自卑所造成数典忘祖,自私自利的扭曲人格。这种人格缺失无论放到哪里都不是合格的。所以,厘清历史,还原真相,以正视听也是我辈当前的重要任务。
  九、尾声:看伟哥手把手教你鉴别遗址的真实年代

  看到这里,我觉得众多的皇协军差不要快要崩溃了:

  荒谬!古埃及伪造的,古希腊伪造的,古罗马伪造的,古波斯伪造的……西方所有早期文明都是伪造的。你真行!既然这么多文明都是伪造的,那么西方现代文明难道是土里蹦出来的?

  在这里,我需要重点声明一句:

  本人并不认为这些所谓的古文明、古遗址本身是伪造的。只不过,西方人在考古挖掘、历史研究的时候,将这些历史王朝、考古遗址大量注水,将几百年前的遗址和历史吹成几千上万年的。比如本文所给大家呈现的这些遗址都不过是三四百年前的建筑,但却被西方专家学者吹成六七千、七八千年前。

  我想各位需要明白一个基本常识:篡改历史王朝、考古遗址的年代也同样是伪造!

  西方文明是不是土里蹦出来的暂且放一边,我只问大家一句:我这文章的论证的地方有问题没?我的推理有漏洞没?你们找不出问题来吧。既然找不出问题来,那就说明我的论证本身没有问题。既然没有问题,为什么结果会给你很荒谬的感觉?

  之所以这个结果会给你很荒谬的感觉,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当初编造得太过离谱。我们能接受反差不大的指正,打个比方,比如你说某个遗址是4500年前的,我反对说应该是3500年前的,你可以接受。但我反对说这是2500年前的遗址,你会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因为你接受不了。但我要说这个遗址其实只有450年历史,你就会呵呵一笑,干脆不搭理我了。为什么?因为反差太大,你认为我有神经病。

  为什么我上面的论证结果很多人会认为很荒谬呢?就是上面的道理:反差太大。很多人无法接受,是因为反差太大,给他们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力。正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冲击力有多大,就说明当初伪造的历史有多离谱。正因为当初伪造的历史太离谱,所以,今天被戳穿之后才会越发感到荒谬。

  我完全可以肯定,看到这篇文章还是会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不仅仅限于皇协军,包括众多被伪史洗脑的人也是如此。如果说在"西方伪史论"出现以前大家还不知道西方历史造假的话,那可以理解。但在"西方伪史论"出现之后还死硬扛着不肯承认的话,那么只有两点可以说得通:不是傻就是坏。

  所谓"傻"就是智商不过关,"西方伪史论"已经在很多地方指出西方历史造假的地方,你还依然不接受,那就表示你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正常思考能力,这不是傻还能是什么?

  至于坏,就是那些明知道西方历史造假,但却因为某些利益关系不肯承认。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的历史系专门研究西方历史的老师就是。人家就是靠这个吃饭的,要是西方伪史崩塌,他还吃什么呢?所以,他必须不遗余力地维护西方伪史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利益相关,就顾不得什么人格节操,不必说什么历史真相,哪管他什么民族大义。
  虽然他嘴上说古希腊文明有多古老,但实际上并没有证据支持他的说法。比如前面说"哈拉夫文化"的资料里提到希腊迈锡尼文化就是如此。

  既然提到了迈锡尼,那么这个所谓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迈锡尼遗址是个什么货色,顺便给大家普及一点生活必备常识。我们先来看看迈锡尼遗址中极为出名的狮子门吧:
  
  狮子门上的双狮像自然是重点,大家看到了没有,这完全就是一个由不同的水泥铸件拼合而成的组合品。看图片上分析的文字。狮子门俺是没去过,但看这些东西是不是石头的,光看图片就可以判断了。虽千里之外,亦明察秋毫。要是连这点眼力都不具备,还打什么假!

  下面我给大家逐项解说:

  a、水泥铸模的质感跟石头雕刻的质感是不同的,未必所有的水泥铸件和石头雕刻分得清楚,但这里还是可以一眼看出。

  b、上面倒也罢了,重点是中间下面那两个基座是拼合,这么粗的缝隙不需要我再三提醒了吧?是个人都看得出来了。如果说之前没看出来也就罢了,现在我特意指出来,你还无法分辨?

  c、石头雕刻物的几何图形和图案都是一体的,这么小的物件,不存在多块石头拼合出一个奇怪的景观出来。整个双狮像也才这么大,要是这么小的一个双狮像都需要拼合的话,那这是在对整个石匠行业的侮辱。

  d、这很明显是出自同一个模具的两个铸件,两个铸件一模一样,不需要有什么疑问。

  e、这个所谓的双狮像就是由多个铸件拼合而成,不同的铸件所使用的砂石比例是不同的。其中双狮本体是纯水泥浇铸,所以表面最为光滑。而双狮中间那个立柱相对要粗糙一点,应该掺合了一些细沙。而立柱下面的基座也同样掺合了细沙,不过细沙的比例要高一点,所以表面更为粗糙一点。立柱两边填充空隙的水泥大概也是这个比例。至于周围的砖,掺合的不止有细沙,还有粗砂,所以表面更为粗糙。双狮像要真是石头雕刻的话,怎么可能会出现这么不大的一个雕像不同部位由不同材质的"石头"拼合而成的怪异现象?你见过谁家的石雕像是这样子的?

  f、这是这个遗址最为搞笑的一个地方。当时铸模的时候,工作人员不小心在模具里残留了一块异物,水泥灌进去的时候没注意。等到水泥干透了将铸件取出来之后,车祸已经发生。他们又懒得重新浇铸,于是就清除掉异物,留下这个洞了。这个洞,应该算是与英国巨石阵那块疤一样,是同等级别的车祸现场,都属于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各位想想,如果是石头雕刻的,那么这个奇怪的洞你如何解释?

  g、但凡有不同的部件进行组合,必然会有较大的空隙,这些空隙一般就用水泥直接糊上填充。这里就是典型的一例。

  说实话,这个工程质量很差,随便说这么一些地方,就出现了多处工程不合格的地方。我还没说这个狮子像的背面,那个背面更是草率,随便将水泥涂抹一下潦草完工,其潦草的程度比我们这里的乡下建个猪圈还要厉害。有兴趣的去网上搜一下双狮像的背面照片,目前网上图片很少,去那里旅游的可以多拍点双狮像背面高清大图上来,让大家见识一下这个工程究竟潦草到什么程度。我敢这么吹个牛皮:我们这里乡下的猪圈的墙面都比这个双狮像涂抹得光滑。最能展现工程质量低劣的要算是这个洞。这个洞是做事不不认真,缺乏责任心的典型案例。一个带有如此光环的工程,竟然出现这种车祸现场,我是无法想象当时施工是何等的潦草,施工的是些什么人。这种工程质量也值得你掏钱去观赏?我看你不是去观赏的,你是去交智商税的吧!
  这是狮子门,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阿伽门农墓之葬"吧。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墓室。他有着哥特式风格的尖形穹顶和尖形拱门,所以,这是一个宗教建筑。有这么多建筑和建材上的明显特征,那么这个迈锡尼遗址的年代也可以定下来了。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号称公元前1450多年前的迈锡尼遗址应该是一座宗教墓葬,时间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明清时期。希腊半岛一直是东正教的地盘,虽然奥斯曼帝国曾经占领过一段时间,但东正教文化似乎并没有被完全抹掉。所以,估计应该是一座东正教的墓葬。考虑到这座遗址的建材到处都是混凝土铸模,所以,不大可能是明朝。最后的结论是:这应该是一座清朝时期的带有哥特风格的东正教墓葬。

  一座清朝时期的墓葬,也给说成是传说中几千年前阿伽门农的墓地,还煞有其事地进行地质鉴定,还给进行地质年代断层,还断出了八期。我感觉这根本就不是在考古,这是在一本正经搞诈骗。虽然这座遗址遍地都是混凝土建材,但我这人比较厚道,只给你鉴定成清朝时期的遗址,没给你一棍子下去,打成伪造算是不错的了。不服气的皇协军,你们知足吧!

  不知道这一番分析,各位网友是否服气。

  面对这一系列的古文明坍塌,估计背后依然还有很多皇协军不会服气,正在酝酿着如何反击。你们放心,本人写这篇文章就防着你们的反击,所以,务必做到各个方面面面俱到。你们想得到的,我想到了,你们想不到的,我也想到了。

  文章行文至此,整个西方的早期文明已经崩盘了:

  苏美尔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亚述文明
  赫梯文明
  古波斯文明
  古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马其顿帝国
  古罗马文明
  ……

  所有与之有牵涉的早期文明,全体崩塌,无一幸免。这里,我并不是说这些文明、这些遗址是假的,不存在的。而是说,这些文明、这些遗址并没有西方考古界、历史界编造的那么古老,实际上,他们的真实年代是很年轻的。有的遗址,比如本文的重点--两河流域文明遗址甚至比欧洲文明还要年轻。他们的形成是在欧洲人眼皮底下,欧洲人亲眼见证着一步一步成长的。实际算起来,欧洲文明还要比两河流域文明早几百年,按照文明形成的年代排辈份,两河流域文明少说也应该算作欧洲文明的孙子了。可笑的是,欧洲人竟然死心塌地认这个孙子为祖宗,这种奇葩的行为也是搞得我一脸的懵逼--他们需要这么自我践踏吗?

  这个在欧洲人眼皮底下看着一步步成长的文明竟然在十九世纪被吹捧成人类文明起源,并且一代代积累下来,丝毫不见悔改纠正,反而越吹越大,应该算是学术界最大的学术腐败事件之一了!

  是不是觉得很可笑?

  是的,当初编造得多离谱,今天就坍塌得多可笑!
  后记:关于程碧波指控本文抄袭一事的申明

  本文在发表的几天后,同在一个群内的群友程碧波突然跳出来指责我的文章在两河流域的形成原因上抄袭他的创意而没有说明其来源,并且扬言要去公众号投诉。当天晚上,两人发生了争执,最后达成一个协商,由本人在文章后面附上一个说明。所以,特意在此对此事做个说明

  程碧波在本人发表这篇文章之前,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埃及旧地图研究尼罗河三角洲演化》。这篇文章是论证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这文章在网上发表之后,后来陆续推出了升级版本,一直升级到4.0的时候,集思广益,添加了关于两河流域中的两河平原形成部分。他在这个部分中,提及两河平原在1154年之前是一个海湾,所以两河平原是在此之后形成的。这个观点跟本人此文中的观点有点类似,所以,程碧波对本人提出指控,指控本人抄袭他的创意而不做说明。

  我在这里提出申明,我的文章是原创,百分百原创,无论是创意,还是文章主题、架构等一系列因素,都属于原创,不存在抄袭的情况。那么,程碧波所说的抄袭是怎么回事呢?我这里来说明一下。

  程碧波的《从埃及旧地图研究尼罗河三角洲演化》文章我是看了的,虽然没全部看完,也是看了。但是,此文的后续版本却是没看过,包括后续版本中添加两河流域的章节也并不知情,所以根本不知道有后来添加两河流域的事。但两人同处一群,文章都在网上发表,所以,本人说没看,这也属于空口无凭,缺乏说服力。缺乏说服力的行为是难以服人的,但为了证明本人的清白,本人只有从文章本身去证明了。

  实际上,各位如果细看两人的文章,就会发现,其实两个人的观点本质上是不同的。首先是论点不同,其次是论据不同,其三是论证不同。三者并无任何一样相同或者相近之处。文章三个要素都不同,如何抄袭?

  而且,两人思维方式不同,本人的分析方式是否定他的分析方式的。尽管两人的文章表面看起来都是说两河流域之前是个浅海湾。但程碧波认为两河平原是波斯湾海水退去,海平面下降造成的。而本人则认为是来自上游的河流注入浅海湾的水量急剧减少,造成浅海湾水底显露出来变成平原(就像每年冬季的鄱阳湖)。本人的思维模式并不兼容他的思维模式,所以,自然也不可能接受他的思维模式下的结论,抄袭一说纯属子虚乌有。

  其三,程碧波的结论是撞中的,我的结论是靠严谨的分析论证出来的。因为错误的思维方式,使得程碧波的论证过程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纯属信口开河。看过本人的文章就知道,本人的文章论证过程严丝合缝,全方位封杀各种漏洞,所以论证过程堪称完美。你们谁见过一个思维严谨的人会去抄袭一个信口开河的观点?

  不仅仅如此,对于两河流域之前的存在来源和两河平原的形成原因观点的阐述中,程碧波的观点是错误的,本人的观点是正确。这世上断无正确的观点抄袭错误的观点这种说法。要不然,会被人笑死的。

  本人特此做如上申明。具体情况,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查找两篇文章进行比较,是否如本人所说,公道自在人心。没别的事,我这里忙别的去了。

  申明人:听伟哥讲山海经
  日期:2020年1月17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