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心态变化

  在前面的一些更新中,京叔与各位朋友分享了一点自己对于中近期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也算是自己的一点感触吧。想到哪里便写道哪里,可能有一点纷乱,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发展到今天的中国,以前那种“闷头大发财”式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不管以后的美国由哪一派当政,Zhong.Mei关系大概率会越来越紧张。中国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一个自己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而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最重要的便是俄罗斯与东南亚,其次的发展方向是中西亚,再次是非洲,然后是东欧与南美洲。这一战略可以说是一条新时代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当时机成熟以后,一举超越美国,重回中华世界第一的位置。也只有世界第一,才是中华在世界上应有的位置。
  当然,这只是京叔的一点浅见,并不一定正确,大家姑且一听吧。聊完了这一段题外话,京叔又要回到正题,继续分享自己游走世界的经历,回到前面不小心“迷失”到“题外话”之前的马来西亚之旅。
  其实京叔对于马来西亚的总体印象非常不错,如果一点要让京叔挑一个外国来生活的话,马来西亚一定是京叔唯二的首选之一(另一个唯二的首选之一是意大利。当然,京叔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由于占马来西亚人口绝大多数的马来人的“不思进取”,马来西亚的生活相当地悠闲,与北上广深等中国城市相比,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生活的压力相对较小,生活的节奏也明显较慢(吉隆坡街头行人的脚步也明显比北上广深要慢),倒是与中国一些以宜居著称的二三线城市颇有几分相似。
  可能是由于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多Min.Zu.杂居、马来语、华语、印度语多种语言通用以及马来、中华、印度教多种文化混合的缘故,同时有曾经长期被英国殖民的缘故,使得吉隆坡对于来自几乎整个世界的外国人都比较友好。作为一个外国人,不管你是来自于欧美,还是中印、还是广大M.S.L国家,又或是周边邻国,都可以相对容易的在吉隆坡找到你所熟悉的人群与文化氛围,并融入其中。除此之外,由于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适中。一方面,吉隆坡的城市建设,相较于其它不发达国家更加现代化,具有各种现代生活所必须的要素;另一方面,相交于欧美等国家,生活成本又大大低廉。
  除了生活节奏、生活氛围与生活成本,吉隆坡的宜居还表现在住房、气候、交通、环境等各方面。
  住房,可以说是中国大城市居民心中永远的痛,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很多人奋斗一生似乎就是为了一套住房,所以京叔便首先说说吉隆坡的住房。马来西亚的住房形式十分多样,仅京叔了解的就有酒店、服务式公寓、公寓大楼、老式楼房、联排住房、自建房屋、别墅、独栋住宅等等许多形式,除此之外,还有福利性质的廉价房。
  在吉隆坡期间,京叔住过酒店、服务式公寓、独栋别墅,由于有许多朋友住在公寓大楼,所以对于这几种形式有比较多的了解。酒店就不用多说了,服务式公寓与酒店十分相似,但会带有厨房设施与洗衣机等必要的设备,而且也有比较完善的服务(如房间打扫、洗衣服务等),比较适合短期居住,但由于酒店的气息过于浓厚,不是太适合长期居住。酒店与服务式公寓更多是服务于外来流动人口,而且也不太适合家庭居住,所以并不是吉隆坡常驻人口的主要居住形式。
  常驻吉隆坡的非马来西亚人主要租住公寓大楼与别墅。在吉隆坡,公寓大楼与别墅均是比较高级的房产,除了较少数比较高阶的人士以外,似乎并不是大多数马来西亚普通人(尤其是中低阶层人士)的主要住房形式。
  公寓大楼与中国的高层住宅在形式上基本上一样,一般来说,也是由几幢高层大楼组成的小区形式。小区也会有配套的围墙、安保设施以及保安(与中国不同的是,大部分的马来西亚居民区一般都没有围墙、监控、门卫等安保措施,也没有专职保安。只有较为高档的物业,才会配备安保设施与人员。普通居民的物业一般要靠自己安装防盗门窗、或者监控设备来保证安全)。另外,小区也会有公共绿化,有一些还会配置游泳池、网球场等设施,环境都比较不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寓大楼都会配备充足的停车位,一般来说,大楼的一二层都会设置为车库。京叔的一个朋友居住的小区,每幢大楼地上地下共有四层车库。当业主购买大楼中的物业时,每购买一个单元便可以获赠两个车位。这一点,着实让京叔羡慕不已。
  京叔一个朋友便租住在吉隆坡一个外国人聚居地区的公寓大楼里。这位朋友租住的单元相当宽大,共有一个很大的厅,四间房间,三间卫生间,一间厨房,一间佣人房。按照马来西亚的标准,也算是全装修了,厨卫、家具、家电均有配备。以吉隆坡的标准,应该也算高级住宅了。但是以国内的标准来看,装修略显简陋。比如客厅的地面铺的是一般的小块地砖,既不是地板,也不是国内惯用的石材。厨卫等设备也略显简陋。这样的一套住房,京叔朋友每月要付6000林吉特的租金(当时约合12000人民币,时间久了,不太确定是不是6000林吉特,也有可能是5000)。
  那个小区的住户似乎大多都是外国人(也有不少的华人,不确定是否是马来西亚华人),在京叔的印象中,几乎就没有在这个小区中遇见过马来住户。将公寓出租给京叔朋友的业主是一个马来西亚华人,据她说在这同一幢公寓大楼里,便拥有三套公寓,都用来出租,仅凭租金收入,便可以在吉隆坡拥有不错的生活水平,所以也没有工作,也不需要工作,生活过的甚为悠闲。同时据这个业主说,那栋大楼里,绝大部分的业主都是华人,有不少人都是像她那样以收租金为生。华人喜欢购屋置业的偏好,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改变。京叔在海外遇到的华人,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只要有条件,都会购买物业,几乎没有见到长期租住房屋的华人家庭。
  也许是中国文化脱胎于农耕文化,华人对于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的渴望十分强烈。没有自己的住房,似乎便是无根的浮萍。自有房产对于华人的意义,应该已经远远超过了简单的居住性。老年人也基本上都会在生后将自己的房产留给自己的后代。而欧美人对于自有房产的看法,完全不同。京叔有一个美国朋友,她父母退休以后,就将自己拥有的房屋卖掉,买了一辆房车,然后老两口开着这辆房车整个美国到处“流浪”。京叔很是不解地问那个美国朋友,如果二老以后身体不允许这样四处流浪的生活以后,又没有了自己的家,岂不是很凄惨。那位美国朋友对于京叔的顾虑感到十分不解。对京叔说:“到时候住养老院呀,为什么一定要住在自己的房产中呢?”。这应该便是中西方观念上的差异吧
  别墅或者独栋住宅在吉隆坡是相对高档的物业。京叔曾经租住过一个小区,该小区位于吉隆坡市郊,离吉隆坡市中心大约有40-50分钟车程。整个小区都建在一个缓缓的小山坡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点缀着一些小溪与池塘,环境极为优美。
  与国内常见的由开发商开发的所谓别墅小区不同,这个小区的建筑并不是由开发商统一设计与修筑的。开发商只负责道路、安保设施、水电煤气、公共绿化等公共设施;然后将这个小区分为大小不一的地块(即使最小的地块,也远大于国内的一般普通独栋别墅占地);业主购买地块后,按照自己的喜好,在地块上修建各种不同的建筑。所以这个小区不像国内的别墅小区那样千篇一律,而是各种不同的建筑错落其间。并且由于每一地块都相对较大,建筑之间的间距都比较大,在加上热带地区茂密的植物,建筑之间一般都无法通视,只能看见一些掩映在树丛后的建筑一角。
  京叔租住的一幢独栋房屋,在这个小区里是比较小的一块物业。但就是这样比较小的物业,整个地块占地也有几百平米,居然还有一个不算太小的池塘。地块中的建筑是一幢单层的建筑,整个建筑外表均施以木制装饰,极富东南亚特色,再加上周围高过屋顶的茂密绿树花草,以及门前绿易盎然的池塘,好一幅东南亚风情画。
  京叔要特别提一下门前的那个池塘,这个池塘的水面长宽约有20、30米,水面上有一些星星点点的浮萍,水边是绿茵茵的草地,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灌木,业主还很贴心地在池塘边搭建了一个木制的露台,露台正好在一株大树的树荫里,其上布置藤制的躺椅与小桌。闲暇之时,坐在水边露台的躺椅上,泡上一杯清茶,享受微风轻拂,高天流云,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恍如置身世外桃源,少去了许多的“俗世”烦恼。
  地块上的建筑可能也是整个小区中最小的一栋。但即使这个小区中最小的建筑,三四十平方的客厅、二十多平方的饭厅、另外有四间大小不一的卧室(大的有约二十平方,小的约有十来平方)、一个相当大的厨房、三个卫生间,外加一个佣人间、一个洗衣间以及一个杂物间。如此之大的面积,由京叔与一个同事分享,如果是在国内,真是难以想象。
  由于不是由开发商统一建造的,所以京叔所租住的这个小区中的房屋各式各样,完全按照业主的喜好而大不相同。有像京叔租住的这样的一层“小木屋”,极富田园色彩,也有三四层带游泳池的“豪宅”,共同的特点便是都有极大的绿地面积,房屋建筑掩映在高高低低的绿树花草中。京叔时而会看见有孩童在自家的草坪上嬉戏,或者一家人烧烤野炊。由于地处热带,整个小区植物繁茂,再加上建筑之间的间距较大,每家互相之间几乎毫无干扰,隐私极好。
  与国内中档的小区相比,这个小区的物业管理、道路安保等配套设施其实也比较一般。但胜在每块物业面积巨大(以中国的标准),绿化繁茂(但是管理似乎不如中国小区),建筑风格多样。据京叔的马来西亚朋友的评估,这样的小区在吉隆坡应该属于比较高档的物业,但还不是最高档的,可能算中上水平吧。这个小区的住户,就京叔见到的情况(由于小区内隐私极好,出入也都是驾车,京叔在小区内遇到其它住户的次数不多),基本上都是华人或者外国人,几乎没有看到过马来人(京叔的房东也是华人,据他说,小区的业主绝大部分都是华人。由此也可见华人在马来西亚占据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除了物业本身,吉隆坡的房产最吸引京叔的是,是物业的价格。京叔租住的那个小区中,曾经有一幢物业出售。出售物业的业主正好是京叔一个同事的朋友,便偕同京叔参观了一下这个物业。这栋房产是一栋三层的砖混建筑,据京叔目测,整个建筑的正面有二十多米长(比国内常见的商品住宅的两个单元都要宽)。应该是业主可以模仿,这个建筑的正面略带一点英式庄园的风格(当然也仅仅是“略带”而已,实际上不可同日而语,反而显得有点花猫不成反类犬)。进入正门以后,有一个巨大的门厅,门厅中有一个巨大的扶手楼梯,应该也是可以模仿英式建筑的风格。由于房屋体量较大,京叔都没搞清楚共有多少房间,只是记得光是厨房似乎便比国内的一套普通的两居室还大。与其它马来西亚房产一样,其内外装修远远不如同类的国内房产。这样的一套物业,居然只需要240万林吉特(当时约合480万人民币),还不到中国国内北上深一套小两室一厅的价格。说实话,京叔当时极为心动,差点便成为了马来西亚业主。
  天涯网站好像又不正常,试一下
  说到马来西亚的房地产,不得不提的还有马来西亚的“国民房”计划。被当地人称作“国民房”的其实正式名称是“马来西亚廉价房”,其价格极为低廉,一套70~80平方米的“国民房”售价只有约4万令吉(大约相当于人民币8万元),地点虽然不算太好,但也并不算太偏僻(在京叔上班的公司附近便有几幢“国民房”)。如此低廉的价格,几乎任何有固定收入者均可以负担。
  申请“国民房”的条件也很简单,任何月收入低于150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000元)的家庭均可以申请买“国民房”。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据当地的朋友介绍,马来西亚的“国民房”特意建筑的比较“不舒适“,在房型、内外环境、配套措施上刻意简化,使得这些“国民房”在舒适度上与普通商品房有较大的差距(京叔曾经到访过一幢“国民房”,的确是极其的脏乱差,整幢大楼由于结构不好,采光极差,即使白天也十分昏暗;由于几乎没有物业管理,公共空间卫生状况很差,又各家住户均肆意侵占公共空间,使得公共空间堆满各式杂物,凌乱不堪;京叔没有看到任何公共安保措施,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大楼,可想而知安全堪忧。这样的住房,即使白送给京叔,京叔也不会要。由于京叔仅到过一处所谓的“国民房“,不知道这样的状况是普遍现象,还是特例。但据当地朋友介绍,基本也与此相差不大)。
  初看起来,这样的廉价房似乎与国内的一些保障房有较大的差距。但细想起来,却好像比国内的保障房政策更符合规律。正是由于这些”国民房“的条件与普通商品房有较大的差距,一般马来西亚国民如果不是确有必要,绝不会入住,这便使得有限“国民房”资源,能够真正由需要的家庭获得。同样由于条件极差,无论是拥有还是出租,“国民房”均没有什么价值,所以也不会有人借此牟利。反观国内的保障房小区,由于条件与商品房相差不大,但是价格差异极大。这些保障房,表面上是照顾了保障对象的权益,实际上却使得处于弱势群体的真正的,被保障对象增加了获得的难度。由于一些不可说的原因,京叔便不展开了。
  尽管当时马来西亚的人均GDP远远高于中国大陆的水平,但是吉隆坡的房价却远远低于以北上深为代表的中国一线城市。由于吉隆坡拥有各种各样,不同价位的房屋供给,所以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当然,住房的质量极为悬殊,但起码都可以遮风避雨,能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京叔接触的马来西亚当地朋友,基本上都有房住,而且供房也都不是太大的负担。也许是由于房价增长缓慢的原因,在马来西亚几乎没人炒房,即使像京叔的房东这样拥有多套房产的人士,也是以出租房屋获取租金为目的,而不是等房价上升后抛出房屋赚取差价为目的。回国以后,京叔也不时看到房屋中介,在国内推荐马来西亚的房产,忽悠中国人去马来西亚置业。如果是为了居住,或者有当地朋友打理可以出租,购置一套马来西亚房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吉隆坡房屋租金与房价的比率远远高于国内,所以买房出租是一个较好的投资。但是依靠租金收入获利,时间较长,而且变数太多,对于外国人来说,风险较大)。
  为了便利外国人在马来西亚购房,马来西亚还推出了“第二家园”计划(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吸引外国人买房,但的确对于外国人在马来西亚购房提供了很大便利)。外国公民持第二家园长期签证可以在马来西亚居住、有条件地工作、开办公司或享受退休生活,无须放弃自己原有国籍。一个人申请,全家三代都可以加入,并且没有移居监,可以无限制的出入马来西亚。外国公民获得第二家园长期签证基本上等同于获得了马来西亚永久居留权。“第二家园”计划的门槛相当低,基本上只需要提供护照、无犯罪证明、收入证明、财产证明便可以办理(对于中国人,好像只需要有50万到100万人民币的存款证明,以及大约2万人民币左右的月收入证明就可以了。具体金额记不清了)。申请“第二家园”计划,申请人并不需要亲自前往马来西亚,申请手续也相当简便,一般申请周期也只需要几个月便可以获批。
  理论上,外国人申请“第二家园”计划并不需要在马来西亚购置房产,但是由于在领取“第二家园”计划签证的时候,需要在马来西亚银行存入一笔约30万林吉特的资金。这笔资金将被冻结一年,解冻后也只能用于购房、购车、医疗及孩子教育。所以,大多数申请“第二家园”计划“的外国人,都会在马来西亚购房。
  前面聊到了马来西亚的房价,一时兴起,京叔用目前世界上房价最高的十座城市的现行房价(据某知名机构最新数据)与各国/地区(外国用该国人均GDP数据,中国用城市人均GDP数据,由于数据来源与折合原因,数据可能与细微差距,但不影响结论)。做成下表。

  
  第一:由房价绝对值来看,香港最高。在十座城市中,中国大陆占三席,切除中国大陆的三座城市以外,全为发达国家城市(事实上,前三十城市中除中国大陆三城市外,全为发达国家城市)。这说明中国大陆第一线城市居民的房价负担偏重,但也暗示中国大陆第一线城市的实际发展水平高于人均GDP反映的水平(即中国大陆GDP被低估)。
  第二:房价/人均GDP反映了房价负担的轻重,数值越大,负担越重。由表中数值来看,香港的房价负担最高;中国上海、中国北京、韩国首尔负担相近,略低于香港;中国深圳再次之;除纽约外的其它上榜城市再次之;纽约在上榜城市中房价负担最低。
  以上结论,与京叔在世界各地的直观感受,基本一致。

  前两天有朋友问到有关国外物业税的情况,今天京叔就来聊聊比较了解的美国与马来西亚的情况。由于京叔的了解有限,在加上记忆有点模糊了,仅供大家参考吧。
  美国的物业税英文为Property Taxes,严格来说应该翻译为吧“不动产税”,但中文通常翻译为物业税,以便与交易环节的房地产税区分(这里京叔仅涉及民用住宅的物业税)。但是巧合的是,美国Property Taxes从用途来说,与中国的物业费有一定共同性(与国内讨论的物业税/房产税完全不同),所以也算歪打正着。
  美国的政府组织形式与中国完全不同,各级政府之间基本上没有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州政府并不是联邦政府的下属机构,各郡/城市/区政府也不是州政府的下属机构,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权力与义务。一般来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警察、公共卫生、学校(这个一般是大头)、公共图书馆丶公园和休闲场所等事项都属于郡/城市/区政府的职责范围。通常情况下,联邦/州政府并不会为这些事项提供资金,所以郡/城市/区政府必须自筹资金来提供这些公共服务,而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便是物业税,也是地方政府征收的最主要税种。在美国,物业税并不是遏制房价的工具,而是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与中国的物业费有一定的相似性。
  由于物业税的这一特性,所以美国并没有统一的物业税率,而且同一地区不同年的物业税率也可能不同(如果某年有较大的开支,比如说翻修学校校舍,该年的物业税率就可能较高),与房地产本身的价值也没什么关系。一般来说,比较好的地区,由于需要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所以物业税率会比较高(最高可能接近房产价值的3%);而比较差的地区(比如大城市中的黑人区),由于提供的公共服务很差,物业税率会比较低(有可能低于1%)。如果地方政府拥有的其它收入较多,该地区相应的物业税负担也会较低。
  一般来说,美国的住宅不需要交物业费。 但是有的住宅区可能拥有一些如内部道路,游泳池,网球场等小区公共设施(不属于市政设施),或者由小区负责管理街道整修,冬天铲雪,路灯,游泳池等维护工作,这种情况下,则需要交物业费。
  今天就到这吧,下次再聊聊美国物业税是如何计算的。
  。
  一般来说,美国地方政府确定其物业税税率的步骤为:首先,对其辖区内的财产进行估价,确定应纳税财产的价值,在减去物业税税收减免数额后,确定应纳税财产的总价值;其次,地方政府确定其下一财政年度的预算总额,以及除了物业税以外的其他收入总额,两者的差额就是该地方政府要征收的物业税总额;再次,要征收的物业税总额与应纳税财产的总价值的比率即为该地区物业税税率;再次,在某些地区,还有可能加上州政府制定的税率或其它机构的税率,便是总税率;最后,在地区内按照物业价值征收物业税。
  由以上对美国物业税的介绍中,可以得出几个就按单的结论。第一,美国式的物业税不会也不可能抑制物件的上升。由上述物业税的确定方式便可知,决定物业税多少的决定性因素是地方政府下一财政年度的预算总额,简单说就是地方政府下一财政年度要花多少钱。如果一个地区房产价格下降,而其它条件不变,该地区业主需要缴纳的物业税总额并不会变化,反而会因为房产价格的下降而使得物业税税率上升。反之亦然。这点与一些国内所谓专家所宣称的美式物业税抑制了美国房价上升完全不同。不过这点并不奇怪,因为美式物业税的目的本身也不是抑制房价。第二,美式物业税其实更类似于中国的物业费。由于征收的物业税主要用于为本地区提供公共服务(一般来说,为区内教育系统提供资金都会占据最大的份额),所以较高的物业税一般也对应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消减物业税便会直接降低公共服务的水平,所以区内的居民对于较高的物业税的接受度一般都较高。相对应地,物业税较低的地区,其公共服务的水平便较为低下。一些地区(如许多大城市的黑人区)的公共服务甚至聊胜于无。第三,较高的物业税,对应较高的公共服务,而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一般都会对应较高的房价(在美国,公共服务水平是影响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濒临地区的房价由于公共服务差异而差异悬殊并不罕见)。第四,美式物业税的确会增加房产的持有成本,这对于炒房的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最近的一大热点无疑是中美阿拉斯加会谈。本次会谈的焦点既不是中美之间谈了什么,也不是会谈有什么成果(本次会谈的成果也的确乏善可陈),真正的焦点反而是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杨委员在会谈中多次直接宣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在京叔的印象中,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美之间的交往中,中国在正式的外交场合以如此直截了当、毫不留情面地方式直面两国之间的分歧,好像还是第一次。当在网上看到会谈的报道时,京叔甚至怀疑是某个自媒体“博眼球”的杜撰,直到找到完整的视频,才发现那些“劲爆‘的语句的确出自中国会谈代表之口。
  本次会谈中中国表现出来的立场与态度,明显地表露出中国政府已经做好了与美国正面抗衡的心理准备。中国也不是以前那个在美国面前委曲求全的“受气包‘,而是可以平起平坐的平等玩家,也许我们大家正在见证一个历史时刻。多年以后当后人们回首历史的时候,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很可能是世界的牛耳再次由西方回到东方的关键十年,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大变局”的前夜。
  与某些人的担心相反,以京叔之见,在与美国的交往中,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可能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以京叔多年与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来看,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讲究温婉含蓄,求同存异,不愿意直接撕破脸皮。即使有分歧,也希望给对方留面子,一般以一种委婉间接的方式指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完全无法理解这种方式,会错误地将中国人的“给面子”的态度当成实力不济的软弱退让,从而得寸进尺。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王道“思想不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奉行的是”霸道“思想。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更能理解的是”实力“。只有让对手意识到中国具有足够的实力,以及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而敢于运用自己实力的坚强意志,美国人反而会认真考虑中国的述求与利益,从而避免触碰中国的底线。
  抗美援朝战争之前,美国多次忽视中国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的信息,兵临鸭绿江畔。经过与中国人在朝鲜的交手以后,美国人意识到了中国的实力与意志,在其后越南战争中便严格地避免过度挑衅中国,地面部队绝不越过”十七度线“这一红线。这一对比,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由于中华文明是一个延续几千年的本土文明,所以中国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与人相处比较重情重义,羞于事事处处将各自的利益与权力分的清清楚楚;而美国社会是一个移民社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一起,自然谈不上有多少情义,当然还是将权利义务划分的清清楚楚比较好,所以美国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人与人相处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契约关系(这也是美国律师特别多,也特别吃香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中,当一个人对朋友施以援手时,一般来说并不会期望得到朋友的直接回报,而是相信以后自己如果也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同样会“两肋插刀”。相应地,接受帮助的一方,一般也不会直接回报(如果是直接回报,就变成了交易,而中国文化中,朋友之间斤斤计较做交易,是一个令人不齿的行为。),而是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以后朋友需要时“涌泉相报”。但是在大多数美国人的认知中,由于没有契约约束,某人以前对自己的帮助,并不代表着本人有义务一定要帮助他。
  这种行为处事的方式,不免也会反映到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中去。中国不时会在美国需要帮助时轻易提供帮助而不索取相应的好处(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几乎无条件地支持美国稳定其金融市场,而且事后对于美国金融业的如此大错也基本上不置一词(也不是完全没有索取报偿,但是美国付出的代价明显过低,中国可以说是放了美国一马)。另外,对于支持美国全球反恐、调解美朝关系等等,也都几乎没有索取相应的报偿)。中国希望自己的这种友好姿态,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从而使得美国在相关中国根本利益的地方(例如Nan海问题)能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而在美国人的认知中,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今天的Nan海问题完全是不相干的两件事,中国当年帮助美国度过金融危机,并不是美国今天需要在Nan海问题不给中国捣乱的理由(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并不一定需要将金融危机与Nan海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只是说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关系)。从而,在中国眼中,美国的表现便是刚得了别人帮助,便背后捅刀的“不义小人”。而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中方代表在近日的会谈中说出“把美国想的太好了”的原因。原以为美国起码还是一个恩怨分明的“堂正之人”,却没想到是个“不义小人”。这种文化差异,也的确需要中国正确认识与对待。
  前面聊过了马来西亚的“住”,今天京叔再来聊聊马来西亚的“行”,也就是马来西亚的交通情况。谈到交通情况,主要涉及航空、铁路以及公路交通几个方面。
  谈到马来西亚的航空业,国人首先想到的应该便是马航MH370 事件。H370航班失联事件(2014年3月),以及紧随其后的MH17事件(2014年7月,载员近300人的MH17航班在乌克兰被击落),的确对于马来西亚的航空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得马来西亚航空业的信誉一落千丈。但事实上,马来西亚航空业在东南亚,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应该算是较为发达的。虽然与中美欧等一流强国有一定差距,但是在二流国家中,应该也是名列前茅的。马来西亚有飞往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航班,也可谓十分的便利。
  在以前的帖子中,京叔已经分享过对于马航以及吉隆坡机场的感受,就不重复了。京叔在这里想聊聊的是马来西亚的另一家航空公司,亚洲航空公司。“亚洲航空公司(AirAsia),简称亚航,成立于2001年;是马来西亚第二家国际航空公司,也是亚洲地区首家低成本航空。截止到目前,一共192条国内及国际航线,覆盖20多个国家。亚航一直致力于将低成本飞行带到新的高度,使“现在人人都能飞”的信念成为现实,并连续6年获得“世界最佳低成本航空”称号。”。上面这段话,摘引自百度百科,很好地概括了亚洲航空公司。
  亚洲航空公司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其低廉的票价。与国内那些所谓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不同,亚航的票价低廉的出人意料。京叔曾经乘坐亚航的飞机由吉隆坡前往成都,这段航程的票价竟然只需要300多元人民币,而同行段其它航空公司(例如南航(还不能直达,需要中转))的票价一般都要3000、4000元,几乎是亚航的十倍以上。而且京叔仅仅提前了一个星期购票,如果能够提前两三个月购票,票价甚至可能低至100多元人民币。而且,这样的票价并不是所谓的“特价机票”,而是亚航的“正常”机票。有京叔的马来西亚同事,抢购到“真正”的亚航“特价机票”,由吉隆坡飞杭州居然只要1元人民币(不过这种机票一般需要提前至少半年以上预定)。说实话,京叔实在无法明白,亚航如何能够以如此低廉的票价,还能获得盈利。
  至于亚航的乘坐体验,京叔的主观感觉,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首先,从飞机方面来说,京叔不多的几次乘坐亚航飞机的经历中所乘坐的亚航飞机都是相当好的。无论是机型,还是客舱装潢,其实与主流航空公司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机龄也普遍较新。其次,从座位布局来说,京叔的感觉也与主流航空公司的区别不大(亚航有许多不同的客舱座位,每种不同的座位均有不同的价格,比如说希望落座客舱头排或紧急舱口旁的座位,均需另外加价)。京叔尤其推荐亚航的豪华平躺椅,这种座椅与普通航空公司商务舱的座位类似,可以基本上放平成为一个简易的卧铺。从座位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但是真正“惊艳”的是其“亲民”的价格。由吉隆坡飞往中国大陆大多数城市的航线上,均能很容易以低于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订到这种“航空卧铺”票,如碰上促销活动,甚至有可能低至1000元人民币左右。京叔的一个朋友还以不到5000元人民币的价格订到过吉隆坡往返巴黎的豪华平躺椅机票(作为参考,京叔在差不多的时段订的东航上海伦敦往返商务舱机票几乎要3万元人民币)。京叔也乘坐过一次亚航的普通经济舱,感觉上比较局促,但也还好,约4个小时的飞行中,并没由特别的难受(京叔也乘坐过某国内念家航空的班机,个人觉得其座位的间距应该小于亚航的布局,两个小时的航程令京叔“痛苦万分”。当然,这只是京叔的主观感受,并没有实际测量,也许并不正确)。
  与大多数的廉价航班一样,亚航的许多服务都是需要收费的。比如托运行李,便需要另行收费。而机上的餐食甚至白水也毫不例外也是有偿的。不过价格都还算可以接受,一瓶水好像是5-10元人民币,一个简餐大概也是几十元人民币。印象中,如果要使用机上的娱乐系统(比如看电影或打游戏)也是需要收费的,大概是几十元人民币吧。总体来说,如果需要享受基本上与主流航空公司一样的机上服务,可能需要另外支付一百到几百元不等的额外费用,但如果考虑到其低廉的票价,即使加上这些额外费用,总费用也大大低于主流航空公司的费用。
  聊过来了马来西亚的航空运输,下面再聊聊马来西亚的地面交通。可能是由于地域不大的缘故,马来西亚的铁路交通似乎很不发达,极少听说有人选择火车出行,一般较近距离选择公路出行,较远距离选择航空出行。在马来西亚期间,京叔没有听到或看到任何一个认识的人乘火车出行,京叔当然也没有在马来西亚搭乘火车的经历,甚至连吉隆坡是否有火车站都不太确定(应该是有的吧)。所以,马来西亚主要的地面交通方式毫无疑问是公路出行。
  马来西亚的公路设施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在吉隆坡附近。高速公路网络基本上可以覆盖所有主要的地区,高速公路的道路质量与配套设施也算是达标,与国内主干道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与大多数建成较早的国内高速公路应该不相上下(以京叔的观感来说,除中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的高速公路,都差不多。当然印度除外,关于印度的“高速公路”,京叔在后面聊到印度的时候再来吐槽)。即使是一般的小路,也大多拥有较好的路面铺装,除偏僻乡间外,基本上很少看到无铺装的土路。在马来西亚驾车出行,还是比较方便的。
  由于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马来西亚的驾驶规则是与英国一样的靠左行驶(与中国相反)。不过,京叔在马来西亚驾车的切身感受来看,靠左行驶并不会对于中国司机带来太大的不便。在正常行驶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感到差异,只是在路口转弯是要特别注意,容易不小心闯红灯或转错车道,京叔就曾经不下一次犯过这两个错误(在路口遇到红灯时,中国的交通规则允许右转弯,禁止左转弯;而在马来西亚则相反,允许左转弯,而禁止右转弯。而中国司机在右转弯时习惯于驶入靠近自己的那一侧车道,而在马来西亚右转时需要驶入离自己较远的那一侧车道)。
  当年京叔前往马来西亚的时候,中国驾照是不可以在马来西亚直接使用的,但是可以十分容易地转换成当地的马来西亚驾照,不需要在当地再次考证。一般来说,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备齐相应的文件,获得马来西亚驾照还是比较容易的。京叔仅仅只去了相应政府机关一次,便当场领取了有效期为三年的马来西亚驾照。
  谈完了马来西亚的公路,不得不聊聊的便是马来西亚的家用轿车。马来西亚的家用汽车相当普及,京叔认识的每一个马来西亚朋友都拥有自己的私家车,不少的人家里还拥有不止一辆汽车。马来西亚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远高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在东南亚仅次于文莱),几乎与韩国相等(而韩国的人均GDP几乎是马来西亚的三倍)。即使近十年来,中国大陆汽车市场高速发展,人均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依然没有赶上马来西亚的水平。
  马来西亚的汽车产量在东南亚各国中仅次于泰国,但是与泰国几乎没有本土汽车品牌不同的是(泰国汽车产量主要来自于日本汽车公司在泰国的制造厂),马来西亚的本土汽车品牌具有相当的实力,在马来西亚汽车市场中占有极为可观的份儿。马来西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个品牌,都是马来西亚本土品牌。京叔的马来西亚朋友中,绝大多数都是开的马来西亚本土品牌的汽车。
  马来西亚最有名的本土汽车品牌可能应该算宝腾汽车(PROTON)。宝腾汽车是完全的马来西亚国产汽车品牌,没有任何的外国汽车品牌背景。该公司建立于1983年。是在第4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尔的主导下建立。该公司据有包括整车设计能力在内的完整的汽车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在马来西亚占有超过20%的市场份额。顺便说一句,吉利目前占有宝腾汽车约一半的股份。
  马来西亚在汽车领域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说起来,马来西亚的汽车进口关税并不高,在京叔常驻马来西亚的那段时间,自东盟国家进口整车的进口税为5%,自非东盟国家进口整装轿车的进口税为30%。但是除此之外,马来西亚对于进口汽车,还对于进口汽车征收极富特色的国产税(不论是整车进口,还是散件进口)。不论来源地是东盟还是非东盟国家,统一征收。国产税按车型和排量征收,排量越小,税率越低,轿车的税率介于75%-125%之间。如果统一计算进口税与国产税,同等规格的进口汽车相对于本土汽车,其价格几乎达到两倍,如果是豪华汽车,甚至可能接近三倍。由于巨大的价格鸿沟,马来西亚极少有人购买进口汽车,从而为其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而不至于如泰国一般,空有东南亚最大的汽车产业,但是却几乎没有自己的本土品牌。
  谈完了马来西亚的公路,不得不聊聊的便是马来西亚的家用轿车。马来西亚的家用汽车相当普及,京叔认识的每一个马来西亚朋友都拥有自己的私家车,不少的人家里还拥有不止一辆汽车。马来西亚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远高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在东南亚仅次于文莱),几乎与韩国相等(而韩国的人均GDP几乎是马来西亚的三倍)。即使近十年来,中国大陆汽车市场高速发展,人均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依然没有赶上马来西亚的水平。
  马来西亚的汽车产量在东南亚各国中仅次于泰国,但是与泰国几乎没有本土汽车品牌不同的是(泰国汽车产量主要来自于日本汽车公司在泰国的制造厂),马来西亚的本土汽车品牌具有相当的实力,在马来西亚汽车市场中占有极为可观的份儿。马来西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个品牌,都是马来西亚本土品牌。京叔的马来西亚朋友中,绝大多数都是开的马来西亚本土品牌的汽车。
  马来西亚最有名的本土汽车品牌可能应该算宝腾汽车(PROTON)。宝腾汽车是完全的马来西亚国产汽车品牌,没有任何的外国汽车品牌背景。该公司建立于1983年。是在第4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尔的主导下建立。该公司据有包括整车设计能力在内的完整的汽车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在马来西亚占有超过20%的市场份额。顺便说一句,中国的Ji.Li公司目前占有宝腾汽车约一半的股份。
  马来西亚在汽车领域实行严格的Bao.Hu政策。说起来,马来西亚的汽车进口关税并不高,在京叔常驻马来西亚的那段时间,自东盟国家进口整车的进口税为5%,自非东盟国家进口整装轿车的进口税为30%。但是除此之外,马来西亚对于进口汽车,还对于进口汽车征收极富特色的国产税(不论是整车进口,还是散件进口)。不论来源地是东盟还是非东盟国家,统一征收。国产税按车型和排量征收,排量越小,税率越低,轿车的税率介于75%-125%之间。如果统一计算进口税与国产税,同等规格的进口汽车相对于本土汽车,其价格几乎达到两倍,如果是豪华汽车,甚至可能接近三倍。由于巨大的价格鸿沟,马来西亚极少有人购买进口汽车,从而为其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而不至于如泰国一般,空有东南亚最大的汽车产业,但是却几乎没有自己的本土品牌。
  又被删了两段:
  马来西亚的汽车产量在东南亚各国中仅次于泰国,但是与泰国几乎没有本土汽车品牌不同的是(泰国汽车产量主要来自于日本汽车公司在泰国的制造厂),马来西亚的本土汽车品牌具有相当的实力,在马来西亚汽车市场中占有极为可观的份儿。马来西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个品牌,都是马来西亚本土品牌。京叔的马来西亚朋友中,绝大多数都是开的马来西亚本土品牌的汽车。
  马来西亚最有名的本土汽车品牌可能应该算P.R.O.T.O.N。P.R.O.T.O.N是完全的马来西亚国产汽车品牌,没有任何的外国汽车品牌背景。该公司建立于1983年。是在第4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尔的主导下建立。该公司据有包括整车设计能力在内的完整的汽车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在马来西亚占有超过20%的市场份额。顺便说一句,中国的Ji.Li公司目前占有宝腾汽车约一半的股份。
  前几天有朋友提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现象,“纵观中国的王朝更迭,每个大一统王朝前一百年必然是国力蒸蒸日上,山河呼啸、威布四方。第二个一百年开始走下坡路,内政不修,烽烟四起。第三个一百年山河破碎,外虏入侵,致离乱人不如太平犬”。这一现象实际上便是所谓的“历史周期律”,而这一问题最早是由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提出的。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问毛 ,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以京叔的愚见,中国的王朝为什么会表现出极强的“周期律”,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公平”。一个王朝(其实其它政体也一样),如果要长治久安,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公平”性。毕竟原始人类甘愿放弃一定的固有权力而构建人类社会,其目的便是希望社会能够维持一定的社会公平,使得个体能够避免完全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维持一定的社会公平性,便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目的。如果不能维持一定的社会“公平”,这个社会也就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京叔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公平”,并不是西方政治理论中的那种所谓的政治上“人人平等‘。而是指分担社会成本的公平性,即占有社会资源较多的个体,便需要承担较多的社会成本。这里的”公平“,也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相对的公平。
  古今中外,承担社会成本的主体,都是相对底层的民众(这里的“底层“是与”权贵“对应的概念,其实应该包括所谓的中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而不是单指”赤贫“的社会成员,其实也就是社会中的生产者)。权贵阶层一般都会有合法或不合法的方式避免或转嫁社会成本。所以,公平性便体现在限制权贵占有社会资源的程度,让社会资源向底层民众倾斜。
  中国历史来看,一个朝代,如果能够维持200~300年长治久安,几乎都是从打破原有社会结构,通过“均田”实现相对公平开始的(其实王朝更替时的社会变革,从效果上来说,也是一种“均贫富“的过程)。在农业社会里,“田”即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如同今天的资本。所谓“均田”当然是没有土地的人均豪门的田,而不是有钱的豪门均穷人的田。相对公平的社会结构,使得国家可以调动利用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多;相对公平的社会结构,也使得作为承担社会成本主力的底层民众的负担相对较轻,从而国内矛盾不突出,社会相对安定。内部安定了,国家可以支配调动的社会资源也相对较多,只要王朝度过了刚建立时的困难期(也就是一两代人的时间),就必然表现出蒸蒸日上的状态。
  果然又被删了
  前几天有朋友提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现象,“纵观中国的王朝更迭,每个大一统王朝前一百年必然是国力蒸蒸日上,山河呼啸、威布四方。第二个一百年开始走下坡路,内政不修,烽烟四起。第三个一百年山河破碎,外虏入侵,致离乱人不如太平犬”。这一现象实际上便是所谓的“历史周期律”,而这一问题最早是由黄炎培先生向毛泽东提出的。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问毛 ,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以京叔的愚见,中国的王朝为什么会表现出极强的“周期律”,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Gong.Ping”。一个王朝(其实其它政体也一样),如果要长治久安,必须体现出一定的“Gong.Ping”性。毕竟原始人类甘愿放弃一定的固有权力而构建人类社会,其目的便是希望社会能够维持一定的社会Gong.Ping,使得个体能够避免完全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维持一定的社会Gong.Ping性,便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目的。如果不能维持一定的社会“Gong.Ping”,这个社会也就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