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是错的

  真假质能方程
  在科技精度还远远不够的时候,没有大观的哲学造诣,基础理论物理的拓进基本上沦为瞎扯淡。
  ——题记
  感知时间——解开物理学的光束缚
  谢文颂
  摘要: 宇宙存在质心,万有引力实为所有宇宙物质同时向该质心聚拢的效应,由于同时性引力速度无限快,无需传递的介质“引力子”;当所有的宇宙物质重聚质心时,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时间张力冲破万有引力的束缚,引发奇点大爆炸,也即时间大爆炸,“第一推力”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黑洞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就所在宇宙而言,黑洞很多,但大暴胀的奇点能且只能有一个;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小看”了物质所蕴含的能量,超光速普遍存在,宇宙物质的极限速度远超光速,理论上如果距离无限远,引力可以无限加速物质。
  关键词: 宇宙中心;黑洞;第一推力;质能方程;超光速

  导语
  在撰写完成《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后文简称“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正文后,为了进一步说明解构、修正完善,又先后推出附录文章《小学生就可以看明白:爱因斯坦的引力光速论断错了》《论光速不变原理之原理并修正狭义相对论及论时间》《我知“道”——解开爱因斯坦未解的大统一理论》。此文为附录的最后一篇。
  其间,为了刺激网络传播,将《论光速不变原理之原理并修正狭义相对论及论时间》以《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是错的》为题来发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本文基于之前的系列论述而来,为了准确表达并便于阅读理解,先做一个“前情提要”——
  基于论证提出的大统一理论,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论断,那就是爱因斯坦先生大统一理论出错题了——四种基本力中的引力无法统一。
  1.不是“光速不变原理”,而是“光速不变现象”
  狭义相对论基于“狭义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两条具有冲突性的假设推导而来。我论证认为,人类是以光为媒介来看见物体,这导致了光速“看起来”不变;我以“激光炮打靶”的思想实验,证明了如果真的“光速不变”,那么光的传播就会逾越距离;因此“光速不变原理”实为“光速不变现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认为必须尽快对狭义相对论进行重新定位,将之确定为以光速为尺准的应用型理论。
  2.不是“质能转换”,而是“质能一体”
  质能方程是狭义相对论的推导成果,用E=mc²描述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当量关系。我论证认为,宇宙物质在最根源处由自带“心跳”振动的粒子构成,先天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本身结构了质量、储蓄了能量、刻度了时间,因此不是“质能转换”,而是“质能一体”。
  3.不是“物质弯曲时空”,而是“时间弯曲空间”
  奇点大爆炸不仅确定了物质的属性与作用机制,也确定了时间机制,基本粒子的“心跳”及量子特性定义了宇宙时间——物质即时间。据此我提出,引力不是“物质弯曲时空”,而是“时间弯曲空间”的时空特性,其物理属性不同于其它三种基本力,大统一理论无法也无需统一引力;四种基本力可统一为“时间力”“时空力”两种基本力;引力由于同时性而无限快,不存在引力子。在修正了爱因斯坦出错的题目后,我将万物之理用汉字表达为“万物同源、万象同频”,量子纠缠宏观表现为引力关联,而那才是研究实时宇宙的正确途径。
  4.不是“空间折叠”,而是“时间折叠”
  时间即物质,物质自带统一的时间刻度,时间与质量、能量为一体,而时间到哪儿,配套空间自然到位,因而时间与空间在一起。宇宙的真相就是时间拓展三维的空间形成四维时空,但这个拓展无需费力做功,空间对时间随行就位,时间的样态决定空间的样态;甚至可以更激进地理解,空间无所谓在与不在,如同国画里的空气与水,无需笔墨,留白即可——因此,不是“空间折叠”,而是“时间折叠”。
  在此,对之前全部论述中仍然模糊的概念,比如宇宙中心、万有引力、黑洞、第一推力、质能方程、超光速等全部做出终极解答。
  一、宇宙质心与万有引力
  根据“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的论证,宇宙只能诞生于一个具体的奇点——奇点是具体的,因而是有限的,所以宇宙是有限的。
  按照广义相对论,引力由物质弯曲时空所致。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这样的:如果把时空想象成一张巨大而平整的沙发,那么你坐在沙发上,重量自然会导致沙发凹陷;如果在你旁边放一个小球的话,那么小球也会因为你的重量滚向你所造成的凹陷中。其实这个建模不够准确,应该是置于沙发体之中,形成一个“洞”,相对于所有方位都产生凹陷。爱因斯坦得出等效原理,认为引力的速度是光速。
  而如果引力是光速的,其一,空间膨胀超光速,星系团之间就没有引力作用了;其二,宇宙物质是在运动的,距离过远的话,引力还没来及过去发挥作用,物质已经“斗转星移”了,引力就落空了,而距离适中就产生顿挫感……科学观测与实在可感的宇宙活动都证明了引力要想万有,就只能无限快——引力是同时性的,无需传递介质“引力子”。
  因此,广义相对论所言的小球滚向的“凹陷”不是一个局部的孤立存在,而是整个宇宙包含着暗物质共同平衡决定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引力的特性,却不知引力因何而来,其局限性由爱因斯坦先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格局而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爱因斯坦的认知受困于光速,因此只知一隅——目标“凹陷”,而不见全局——“凹陷”同时生成,他成了离引力真相最近也最远的人。
  将宇宙作为一个整体,应用无限域球外辨析法,整个宇宙在围绕着一个运动的质心转动。宇宙存在质心——质量中心,万有引力实为所有宇宙物质同时向该质心聚拢的效应,无需任何传递介质由于同时性而速度无限快。
  二、黑洞真相与三级黑洞
  前些天,《科学》杂志发布评选出来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2019年4月公布的“黑洞照片”夺得桂冠。
  还是关于黑洞,刚刚网上传出消息,国外科学家给我国科学家泼来冷水——
  2019年11月,中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颗质量约为太阳70倍的恒星级黑洞,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黑洞。而且这一恒星级黑洞打破了目前人类对于黑洞所了解的极限,因此在黑洞研究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质疑,重点分别是该黑洞是否真实存在以及该黑洞的真实质量是否真的大于太阳70倍。之所以有人提出对黑洞质量的质疑,是因为目前人类对黑洞的研究发现中,预言黑洞的质量最高只能大于太阳30倍,而恒星级黑洞的发现无疑彻底冲破了人类的现有认知,大于30倍的太阳质量和大于70倍的太阳质量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
  JJ埃尔德里奇、ER斯坦威等五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发表了三篇论文,试图来论证中国科学家这一次的发现是不正确的。在论文当中前两篇主要以二进制计算和黑洞形成理论来论证中国科学家对黑洞的数据没有分析正确,出现了偏差。第三篇论文则通过双黑洞模型理论来证明这一颗恒星级黑洞的质量并没有中国科学家所提出的数据那么大。所以,论文作者认为本次中国科学家所提出的恒星级黑洞的相关数据以及后续假设都是错误的。
  这盆冷水把网络舆论给浇火了,关于学术不端的声讨才稍稍消停,又腾地喧嚣了。对于具体事件在此不予置评,单说现在关于“黑洞的理论”,其实更严谨的表达应该是“理论假设”。而在大统一理论未竟之前,所有基础物理理论的正确性都是相对的,现有黑洞理论的正确性尤其值得商榷——定性都未必准确,更遑论定量。
  基于“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的论证,这次国家队的发现确然比国际专家靠谱、权威——黑洞“有门槛却没有天花板”这一基本论断是可以确信的,其它天花乱坠的“学术论断”,其实目前都应该归结于“学术假设”。
  不能扯远了,就按照广义相对论的“小球掉进了凹陷出不来”,把“小球”换作“光”,“凹陷”就是“黑洞”。基于最基本的论断,黑洞大致可以分为三级:(1)束光黑洞,顾名思义,就是在视界范围内抓住光的黑洞;(2)时间黑洞,就是能够压制光将之“格式化”为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时间因子的黑洞;(3)时寂黑洞,就是把时间的振动——时间弹性或叫做时间张力压制住,使时间停止的黑洞。
  三、时间张力与第一推力
  “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的基本论断就是物质即能量,其最基本的单位是自带“心跳”的粒子,这个“心跳”的频率刻度了时间,波函数塌缩不可逆确定了时间方向。
  我按照单位空间聚集的质量将黑洞分为三级,现在看时寂黑洞的演化——最终,全宇宙自身的引力把自身的能量压缩到一处,可以理解为自身的引力压缩自身的弹性,当最后一个时间因子到位时,平衡被打破,压制遭翻转,最大的时间力突破了最大的时空力的压制,奇点大爆炸了。
  再强调一遍:第一推力就是最大时间力打破最大时空力的禁制,宇宙在自备的“矛盾”中循环往复。现在继续强化、推进“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作出的论断:(1)时间寂灭、宇宙重生,奇点大爆炸的确应为奇点大暴胀,其前传是黑洞大挤压;(2)第一推力是内生力量,容不得包括上帝在内的任何外来插手,在此命名为时间张力;(3)奇点是真正的、完全的致密结构,我的描述是“时间全都被挤死了”;(4)基于引力万有,时间因子的数量必须恰到好处,使得时间张力刚好比引力总和多那么一丢丢,宇宙才能“破壳”而生,否则少了还是爆不了的时寂黑洞,多了此宇宙中就掺杂了非此宇宙的物质(不同频而引力无法完全万有);(5)宇宙大暴胀各向均衡,第一步释放出来的时间力必然各向均衡,“时间因子”的基础模型是“球状膜”。
  (作者注:据科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有空间膨胀与暗能量之说,因此《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将现今所有的基本力归结为时间力、时空力、时空能力,但根据作者的论断,空间因为物质而存在,超光速无处不在,空间超光速膨胀之论实为物质超光速运动。也即,宇宙规律可以由时间力与时空力完全自洽。)
  四、质能方程与极限速度
  狭义相对论建立在狭义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之上,我已经论证提出“光速不变原理”实为“光速不变现象”,同时指出,建立在“光速不变原理”之上的诸多错误的论断是可以看起来正确的。
  1.“光速不变”与“光速不变原理”
  “光速不变”与“光速不变原理”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此进一步解析——
  光速不变(在通行介质不变的前提下)是因为:(1)光子“生下来”具有的能量就使之跑出光速,光速具有先天属性;(2)在自然状态下,光子已经是比较基本的能量单位,难于再吸纳能量“跃迁”,光速不变具有后天条件。
  再看“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1905年9月发表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的那篇著名的相对论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到:“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V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V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这讲的是光速不理会参照系搞相对速度,光速是绝对的——其中蕴含的重要物理内涵是光速是最快的,然后狭义相对论就是光速最快循环论证出的成果,当然质能方程也是。
  2.真假质能方程与反物质炸弹
  一者“光速不变原理”存在着“光速不变现象”的可能性,光速不可逾越存疑;二者光子的频率并不唯一,光子不是时间因子,而引力的同时性确定了时间因子必须存在;因此,光子不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光速也显然不是物质的极限速度,也即光还有“潜能”——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对物质蕴含的能量没有解构到位或者说没有解构到底。
  在此给出真正的谢文颂质能方程——E=mv嘀v嗒,两款方程的结构一样,其中v嘀与v嗒为时间因子“滴”“嗒”的速度,数值一样,均超过光速。
  但特别说明的是,谢文颂质能方程要说明的物理内涵是:物质奔着光速、超光速去,不是质量趋于无穷大,而是分解成的状态趋于无穷小——向着光子、时间因子去了;物质全部分解成时间因子时的能量才是其总能量,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物质最深层次的振动全部释放出来而具有的能量总和。
  这时候就顺便解析一下被少数拥趸所津津乐道的反物质炸弹。据学界称,所谓反物质即与物质的粒子类似、带有相反电性的物质粒子;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其对应的反粒子;当基本粒子与其反粒子相遇时,会同时湮灭,会将近100%的质量转化成能量。按照“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的论断,质量就是能量;据谢文颂质能方程,所谓的“湮灭”是释放了更深度的振动,物质分解为比光子更精微的量子态,此时更强劲的量子隧穿与超光速结伴而行,所发生的“罩不住”“没看见”形成了“湮灭”。
  我把比光子更精微的量子态定义为精微量子域,至于反物质炸弹有否全部分解为时间因子,现在无从判断;显然,物质能全部分解到时间因子的层级的“时间炸弹”威力强劲;而把全宇宙时间因子的底层振动全部压制住的奇点,其爆发的威力超乎想象(人类的对撞机相较而言能量几何?)。
  3.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及能量不守恒
  “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论证提出,质量描述的是时间因子的数量,质能一体、质量即能量,也即时间因子的质量与能量都是确定的;物质不灭,质量当然守恒,质量守恒本质上就是讲物质不灭。
  但寰宇之内时时刻刻作用着的引力无需能量的交互,引力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也即引力的干扰无所不在——一切物质总想在一起,这就产生了受力、加速、做功。因此,能量守恒讲的是物质自身自备、不计引力作用的能量是一定的,这种守恒只存在于完全零重力的情况下,真实的广泛存在的是能量不守恒,只是这个不守恒影响甚微。
  由此,永动机在理论上成立,但客观上难行——现实总有就近的质心让其“永动”的距离过短。
  4.超光速与极限速度
  根据“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及《论光速不变原理之原理并修正狭义相对论及论时间》,“光速不变原理”实为“光速不变现象”,“光速不变”只是基于人类“看见机制”的“看起来不变”。学界被所见之“光影”蒙蔽了,像多普勒效应的红移、蓝移,已然暴露出光速变化的形迹,却被生生误解——物理学界一直把“看到”的光的影像当作了光的本相。
  基于我的体系论断,除了光速遵循狭义相对性原理之外,精微量子域就是一个超光速的世界,直到达到速度之王时间因子的v嘀与v嗒。但v嘀与v嗒却并不是宇宙物质的极限速度——现在假设,除了宇宙边缘的时间因子“流浪”,寂灭黑洞已经聚集了所有时间因子,引力总和刚好压制住全部时间张力。“流浪”在引力的作用下横跨宇宙半径——假定500亿光年,一路加速狂奔……
  但不管如何超乎想象的快,具体物质的移动速度总是有限的。比如,因为同步而无限快的引力,产生的效应作用于具体的物质,移动的速度不可能无限快——因为无限快就是无所不在, 该物质就成了一切,就是全宇宙了。
  在此进一步解释一下使人惊诧莫名的“量子分身术”——量子何以能够同时出现在不同的位置?答案很简单,关键问题出在“同时”上,人类测量时间的刻度尚远远不及宇宙自定义的时间标尺精微,再加上量子自身的振动性,自然可见“量影重重”。而且,如果人类科技能够突破自我设限的光速,进入到超光速的精微量子域,将会习惯这唯一的多处存在。
  结语
  2018年11月的一天,因为一次写作需要明晰意识的来源,由此不断追踪,我鬼使神差地写下了《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及相关附录文章。至此,已经用确证知识、基础事实、基本逻辑加上最少且有来源的假设,完成了大统一理论的建构和自洽。反观基础理论物理学界,一百年来不断地将假设后推、外移,将“自洽”快搞成了“他洽”——难不成真的自洽到只能由数学建模的多维空间里面去?难不成真的超对称到别人家的宇宙去?
  基础理论物理近乎圆谎式的拓展,何时是个尽头?请注意:物理不是无理,更不是无耻!
  1.研究宇宙规律,物理学与数学到底该谁主导
  物理学要求逻辑自洽且符合现实,数学可以作为物理学的语言,但不要求后者。这是物理与数学的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数学建的模、方程求的解,却未必符合现实,也即千万不要把物理与数学划上了等号。比如,宇宙是有限的,除了引力速度由于同步而无限快,宇宙之内不管多大多小、多重多轻、多快多慢,一切都是有限的,但诸多描述物理规律的公式含着极限的解。
  物理内涵必须与物理现象相一致,由是形成的定理、定律是一致的,数学公式服务于物理内涵的表达,物理内涵与数学公式是主从关系。物理内涵如果被数学公式牵着鼻子跑了,甚至用方程的解去套取物理现象,那就本末倒置了。比如,狭义相对论是光尺度物理,用光去看宇宙,把看到的结果代替了宇宙的本然,这从物理内涵上也即根本上就错了。也就是说,狭义相对论及据此建立的描述宇宙规律的理论,不是精度上的偏差,是根本上的立意错误。
  尤其是基础理论物理数学化,难免要催生奇葩。这不是说数学不重要,于物理而言,数学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超级重要,但不管多重要,也不能搞数学迷信,搞模型、方程崇拜。准确洞悉物理内涵才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需要给时间因子数学建模。
  2.研究基础理论物理,科学、民科与哲科谁能破局
  在网上发布“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的系列论证时,很快就被专研人士贴上民科甚至文盲的标签,即使我明确指出了当前理论存在的诸多不能自洽之处。有自称名牌大学在读的物理博士质问我数学建模、实验数据何在。
  这真的很让人无语——
  首先,谁定义宇宙规律一定要由现在的物理学来解决,能说物理学是探索宇宙真理的唯一途径与最好方式吗?学物理的、研究物理的且学历高的就是最佳人选、天定人选吗?
  其次,科学的最重要特性是什么?难道不应该是探索未知吗?尤其是基础理论物理,都看见了,都已知了,那还要理论指引什么!这样其实就简单了,把基础理论物理交给望远镜、对撞机和超算就好了。但能成吗?黑洞照片、星际穿越,科学家们豪迈地侃侃而谈,却不提醒人们,他们拿到的所谓货真价实的观测成果不过是宇宙的影像或者说宇宙的历史影像——“5500万光年的距离”淡化或掩盖着“5500万光年的时差”,那璀璨星河,许时早已陨落——一百年来,相较于浩瀚的宇宙,科学家们拿着极其微量的、严重碎片化的、历史影像资料“搞科学”“建理论”,这科学吗?理论物理学家当是想象的脑在前、查验的眼在后,兴许方能有所建树。
  第三,在科技精度还远远不够的时候,没有大观的哲学造诣,基础理论物理企图染指终极理论,基本上只能沦为瞎扯淡。这一百年来,哲学在科学理论的繁茂生长前胆怯了,撂下一句场面话“科学的尽头是哲学”,退却了,转而去发售心里鸡汤、养生心得。而茫茫宇宙用望远镜又哪里看得过来,对撞机又哪里能够榨出宇宙级的能量,再加上光的“欺骗”,最基础的科学——基础理论物理一边盲人摸象,一边自欺欺人。其实万流归宗,在根源处哲学问题就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就是哲学问题,哲学上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科学上是物质与能量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物质与能量由时间关联于一体,物质意识一体就是质能一体。
  毋庸置疑,研究基础理论物理,要想窥破万物之理的终极理论,唯有哲科方能担当大任。在分工日益精细、壁垒日渐森严的当下,在学阀林立的山头之中,又哪里能够蹦出一位善于学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俱佳并文理交融更又独立思考且想象力丰富的门人子弟?否则,也不用老总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来呼吁“五个不唯”了。
  3.拆穿“西洋镜”,时见今日之宇宙
  在《我知“道”——解开爱因斯坦未解的大统一理论》中,我写道——如果放下礼貌、抱以真诚,我想说的是,西方那高高在上的理论物理,让世界膜拜的不过是一群自以为是的、摸象的瞎子,他们甚至把科幻小说创作的方向都指错了,更遑论统一理论、窥破宇宙了。
  相对论将光作为探索宇宙的尺准,这一理论为人类所采信、采用后,基本上就把人类的认知圈定在了太阳系之内了。看这学术专业,我与它批个“八字”——盲人摸象、水中捞月;再看学术生态及其操性,摸象之外又想到张好古,我再与它批个“八字”——一群混蛋,尽瞎扯淡。
  难道人类永远无法企及昨日之宇宙,更不可能窥见今日之宇宙、现在之宇宙?尽管我们都活在当下!显然不用这么悲观——“认知原理统一理论”已经揭示了开启宇宙秘密的钥匙,那就是时间,微观上是精微量子领域的突破,宏观上是量子纠缠与引力关联的统合。一切都从解开物理学的光束缚开始,由此,量子研究、高能物理目前其实连个门都没摸到,也正因为如此,基础理论物理的前景才是无比遥阔。
  最近网上泛起一股文章,比较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杨振宁及霍金等谁更伟大,而杨振宁先生以“最后的忠告”成功阻止了中科院建设高能粒子对撞机的立项,声誉再度拔高。但是,在此提醒老先生,“光速不变原理存疑”,该是停止晃荡,去拾掇拾掇自己那看起来正确的一地方程去。
  再就是有人撰文称,中国科技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在于欧洲人有“第三只眼”——玻璃,其大意就是欧洲人通过玻璃借助光看得更准、望得更远,而中国人流连于玉的温润而耽于瓷器、注重写意。但是,“那他妈是以前”,“光速不变原理存疑”,“西洋镜”要拆穿了——“标准模型”未必标准的,“超对称”未必对称,“超弦”“超膜”未必有理来论。
  2019即将过去,永无再见:感恩一切遇见,感恩一应选择,感恩一众“巨人之间”!
  祝愿朋友们新年快乐!天天快乐!
  @北国的香蕉树 2019-12-31 17:59:32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瞬间相对静止,你理解错的原因是对激光炮的工作原理和对光的质量有误解
  -----------------------------
  小学生就可以看明白:爱因斯坦的引力光速论断错了
  谢文颂
  摘要: 引力光速与引力作用无限远不能自洽;引力波速度与引力速度不能划等号;爱因斯坦的引力光速论断错了;物理理论不能脱离物理现场。
  关键词: 比萨斜塔实验;引力速度;引力波速度

  爱因斯坦先生曾提出引力是“物质弯曲时空”的表现且其速度为光速的论断,然而,本人论证引力是“物质弯曲空间”的时空特性,其速度由于时间同频所致而无限快。就此与爱因斯坦冲突的论断,本人悬赏税前一百万元人民币,于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9月10日摆下公开学术擂台,并承诺:任何人如将其证伪,则获得全部赏金;一次机会,先证先得。本人还承诺:如若本人的论断未被证伪,在学术擂台结束后的三年之内,如果有检测机构测定引力波的速度恒定为光速,本人将无偿捐赠一百万元人民币,支持没有“帽子”而有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人用于其成果的价值认定和学术出版。
  5月30日,我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术争鸣”发布上述悬赏通告,截止目前两周时间过去了,我的论证文稿被保存、下载共计26次,但无一人向我的论断发起挑战。有知我家底的朋友好奇问我:“你真的不担心丢了一百万?”我答:“我真的一点也不担心,因为爱因斯坦真的错了!”事实上,除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公开指正爱因斯坦的错误并悬赏之外,我私下里还通过朋友关系邀请了国内最顶尖大学的专业人士来拿这一百万,遗憾的是,他们同样没能对我的论证发出“攻击”——一百万之所以对我忠心耿耿,只是因为爱因斯坦对引力速度的论断错得千真万确。
  重温比萨斜塔实验
  在给爱因斯坦揪错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一篇题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文——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在查阅比萨斜塔实验的相关资料时,我发现网络上有不少文章力图论述伽利略并没有做这一公开实验。其实有没有做实验根本就不打紧,当伽利略想到把重球、轻球捆绑到一起时,就已经证伪了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论断——至于实验的功用,则在于寻找正确的论断。
  证伪引力光速论第一击:“光速引力”无法作用无限远
  同样,证伪爱因斯坦的引力光速论也是个小学生就可以明确掌握的常识。
  引力的作用范围无限大(整个时空),而用光年来度量宇宙的尺寸都嫌太小,那么引力如何能够发挥出无限距离的效用?难道引力对着一光年外的星体说,“等等我,我正以光速赶过去,还有一年时间就到”?如果引力的速度真的等同于光速,那么引力就是传导式的,在巨量空间中只能是“掉链子”的表现,哪里能够作用到无限远?空间中的引力处于动态平衡中,如果引力是光速,满宇宙里将因为“换挡”不平顺而充满了“顿挫感”,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也必定被“颠狂”;或者说宇宙只能散架,根本就无法成型。
  再者,空间膨胀超光速,引力如果是光速的就跟不上,“万有引力”就成了“离散引力”。
  因此,引力速度为光速与引力的作用距离无限远相冲突,而引力“万有”已经被确证,那么爱因斯坦的引力光速论连最起码的自洽性都不具备,只能是错了。
  证伪引力光速论第二击:引力波速度不一定等于引力速度
  事实上,爱因斯坦认定引力速度为光速长期以来只能算是一个“预言”,直到2017年10月情况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2017年10月,从天而降的引力波引发了天文学界、物理学界乃至全社会的一片狂欢,无数的人们再一次惊叹爱因斯坦的神奇。尤其让物理学家们兴奋的是,这次准确地探测到了引力波的速度几乎就等于光速,于是他们宣告现代物理学最大的奥秘之一——引力的速度揭晓了——就是光速。
  这是一个滑天下之大稽的错误!
  引力作用下中子星合并引发了时空涟漪——引力波,那引力波的速度必然等同于引力速度吗?要知道答案很简单,去弹一下弦琴就知道了——难道弹琴手指发力的速度必定等于琴弦振动的速度,必定等于产生的声波速度?
  我们再回到中子星合并的物理现场,中子星在引力的作用下加速靠近,激发的空间涟漪越来越剧烈,直到合并的一刹那,引力波达到了最强——这是一个持续变化的物理过程,所以引力波的速度绝非恒定。
  综上所述,无需做“比萨斜塔实验”——重新检测引力波的速度,直接用基本事实和逻辑,就可以证伪爱因斯坦的引力光速论断。而且,即便是小学生,其思考只要不脱离物理现象,也完全可以明白爱因斯坦的引力光速论断的确错了。
  亚里士多德的重物降速更快的论断蒙蔽了人类1800多年,爱因斯坦的引力光速论误导了世界一百年,活生生地分割了量子物理与经典物理,致使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一百年裹足不前——从有人指出他的错误,到他“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获得公认,还需要多长时间呢?
  @及腾飞 2020-01-01 16:22:19
  在牛顿力学中,质量和能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各自领域对应着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牛顿力学动能公式:
  
  上述推导哪里错了?
  -----------------------------
  2.真假质能方程与反物质炸弹
  一者“光速不变原理”存在着“光速不变现象”的可能性,光速不可逾越存疑;二者光子的频率并不唯一,光子不是时间因子,而引力的同时性确定了时间因子必须存在;因此,光子不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光速也显然不是物质的极限速度,也即光还有“潜能”——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对物质蕴含的能量没有解构到位或者说没有解构到底。
  在此给出真正的谢文颂质能方程——E=mv嘀v嗒,两款方程的结构一样,其中v嘀与v嗒为时间因子“滴”“嗒”的速度,数值一样,均超过光速。
  但特别说明的是,谢文颂质能方程要说明的物理内涵是:物质奔着光速、超光速去,不是质量趋于无穷大,而是分解成的状态趋于无穷小——向着光子、时间因子去了;物质全部分解成时间因子时的能量才是其总能量,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物质最深层次的振动全部释放出来而具有的能量总和。
  这时候就顺便解析一下被少数拥趸所津津乐道的反物质炸弹。据学界称,所谓反物质即与物质的粒子类似、带有相反电性的物质粒子;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其对应的反粒子;当基本粒子与其反粒子相遇时,会同时湮灭,会将近100%的质量转化成能量。按照“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的论断,质量就是能量;据谢文颂质能方程,所谓的“湮灭”是释放了更深度的振动,物质分解为比光子更精微的量子态,此时更强劲的量子隧穿与超光速结伴而行,所发生的“罩不住”“没看见”形成了“湮灭”。
  我把比光子更精微的量子态定义为精微量子域,至于反物质炸弹有否全部分解为时间因子,现在无从判断;显然,物质能全部分解到时间因子的层级的“时间炸弹”威力强劲;而把全宇宙时间因子的底层振动全部压制住的奇点,其爆发的威力超乎想象(人类的对撞机相较而言能量几何?)。
  @zhcti 2020-01-03 08:07:34
  学中文的吧?通篇用汉字写论文,没逻辑,没数学公式推导,所以成了民科
  -----------------------------
  1.研究宇宙规律,物理学与数学到底该谁主导
  物理学要求逻辑自洽且符合现实,数学可以作为物理学的语言,但不要求后者。这是物理与数学的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数学建的模、方程求的解,却未必符合现实,也即千万不要把物理与数学划上了等号。比如,宇宙是有限的,除了引力速度由于同步而无限快,宇宙之内不管多大多小、多重多轻、多快多慢,一切都是有限的,但诸多描述物理规律的公式含着极限的解。
  物理内涵必须与物理现象相一致,由是形成的定理、定律是一致的,数学公式服务于物理内涵的表达,物理内涵与数学公式是主从关系。物理内涵如果被数学公式牵着鼻子跑了,甚至用方程的解去套取物理现象,那就本末倒置了。比如,狭义相对论是光尺度物理,用光去看宇宙,把看到的结果代替了宇宙的本然,这从物理内涵上也即根本上就错了。也就是说,狭义相对论及据此建立的描述宇宙规律的理论,不是精度上的偏差,是根本上的立意错误。
  尤其是基础理论物理数学化,难免要催生奇葩。这不是说数学不重要,于物理而言,数学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超级重要,但不管多重要,也不能搞数学迷信,搞模型、方程崇拜。准确洞悉物理内涵才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需要给时间因子数学建模。
  @zhcti 2020-01-03 08:07:34
  学中文的吧?通篇用汉字写论文,没逻辑,没数学公式推导,所以成了民科
  -----------------------------
  2.研究基础理论物理,科学、民科与哲科谁能破局
  在网上发布“认知原理大统一理论”的系列论证时,很快就被专研人士贴上民科甚至文盲的标签,即使我明确指出了当前理论存在的诸多不能自洽之处。有自称名牌大学在读的物理博士质问我数学建模、实验数据何在。
  这真的很让人无语——
  首先,谁定义宇宙规律一定要由现在的物理学来解决,能说物理学是探索宇宙真理的唯一途径与最好方式吗?学物理的、研究物理的且学历高的就是最佳人选、天定人选吗?
  其次,科学的最重要特性是什么?难道不应该是探索未知吗?尤其是基础理论物理,都看见了,都已知了,那还要理论指引什么!这样其实就简单了,把基础理论物理交给望远镜、对撞机和超算就好了。但能成吗?黑洞照片、星际穿越,科学家们豪迈地侃侃而谈,却不提醒人们,他们拿到的所谓货真价实的观测成果不过是宇宙的影像或者说宇宙的历史影像——“5500万光年的距离”淡化或掩盖着“5500万光年的时差”,那璀璨星河,许时早已陨落——一百年来,相较于浩瀚的宇宙,科学家们拿着极其微量的、严重碎片化的历史影像资料“搞科学”“建理论”,这科学吗?理论物理学家当是想象的脑在前、查验的眼在后,兴许方能有所建树。
  第三,在科技精度还远远不够的时候,没有大观的哲学造诣,基础理论物理企图染指终极理论,基本上只能沦为瞎扯淡。这一百年来,哲学在科学理论的繁茂生长前胆怯了,撂下一句场面话“科学的尽头是哲学”,退却了,转而去发售心里鸡汤、养生心得。而茫茫宇宙用望远镜又哪里看得过来,对撞机又哪里能够榨出宇宙级的能量,再加上光的“欺骗”,最基础的科学——基础理论物理一边盲人摸象,一边自欺欺人。其实万流归宗,在根源处哲学问题就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就是哲学问题,哲学上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科学上是物质与能量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物质与能量由时间关联于一体,物质意识一体就是质能一体。
  毋庸置疑,研究基础理论物理,要想窥破万物之理的终极理论,唯有哲科方能担当大任。在分工日益精细、壁垒日渐森严的当下,在学阀林立的山头之中,又哪里能够蹦出一位善于学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俱佳并文理交融更又独立思考且想象力丰富的门人子弟?否则,也不用老总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来号召“五个不唯”了。
  基础理论物理学与三则寓言并附谢文颂“最后的忠告”
  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网络发布了《感知时间——解开物理学的光束缚》。为了刺激传播,该文还用了另一标题《真假质能方程》,在这个版本下增加了题记:在科技精度还远远不够的时候,没有大观的哲学造诣,基础理论物理的拓进基本上沦为瞎扯淡。
  这个题记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危言耸听。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而相对论是基于狭义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而来。如果“光速不变原理”不靠谱,这一百年来基础理论物理的所谓成果就的确是瞎扯淡——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就将连一直被其鄙视、嘲笑的民科都算不上!
  那么,“光速不变原理”靠谱吗?我在《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及附录的系列文章中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1.“光速不变”与“光速不变原理”是两码事
  “光速不变”(在通行介质不变的前提下)是因为:(1)光子“生下来”具有的能量就使之跑出光速,光速具有先天属性;(2)在自然状态下,光子已经是比较基本的能量单位,难于再吸纳能量“跃迁”,光速不变具有后天条件。
  再看“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1905年9月发表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的那篇著名的相对论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到:“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V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V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这讲的是光速不理会参照系搞相对速度,光速是绝对的——其中蕴含的重要物理内涵是光速是最快的,然后狭义相对论就是光速最快循环论证出的成果,当然质能方程也是。
  2.“光速不变原理”可能只是“看起来不变”的“光速不变现象”
  眼见为实的“实”在本质上是光投递过来的“影像”,“光速不变原理”存疑,它可能只是基于人类“看见机制”的“看起来不变”。学界被所见之“光影”蒙蔽了,像多普勒效应的红移、蓝移,已然暴露出光速变化的形迹,却被生生误解——物理学界一直把“看到”的光的影像当作了光的本相。
  由此,建立在“光速不变原理”之上的诸多错误的论断是可以看起来正确的,当然也只是看起来正确而已。
  3.不管变与不变,以光为尺度探求宇宙规律从根本上就错了
  现在假定“光速不变原理”就是正确的,那基础理论物理的拓进就踏实吗?
  科学的最重要特性是什么?难道不应该是探索未知吗?尤其是基础理论物理,都看见了,都已知了,那还要理论指引什么!这样其实就简单了,把基础理论物理交给望远镜、对撞机和超算就好了。但能成吗?关于黑洞照片和星际穿越,科学家们豪迈地侃侃而谈,却不提醒人们,他们拿到的所谓货真价实的观测成果不过是宇宙的影像或者说宇宙的历史影像——“5500万光年的距离”淡化或掩盖着“5500万光年的时差”,那璀璨星河,许时早已陨落——一百年来,相较于浩瀚的宇宙,科学家们拿着极其微量的、严重碎片化的历史影像资料“搞科学”“建理论”,这科学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光为尺度追光捉影看到的宇宙的确是“相对的”“不同的”,但那根本就不能等同于本来的那个宇宙,所获知的规律自然也根本就不是宇宙规律。
  在《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及系列文章中,我明确指出了当前理论存在的诸多不能自洽之处,并以确证知识、基础事实、基本逻辑加上最少且有来源的假设,完成了大统一理论的建构和自洽。在近三个月的陆续更新期间,诸多号称的专研人士前来刁难,却连其间的因果顺序都搞不明白,拿着我否定了其根基的知识来胡搅蛮缠。这让我想到了三个寓言——“盲人摸象”,他们实实在在地运用了触感;“水中捞月”,他们扎扎实实地勾连了猴梯;“皇帝新装”,他们确确实实地装备了织机(望远镜、对撞机、超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盲人摸象、水中捞月都要一百年了,难道还要继续推进假设,钻进多维空间、穿越多元宇宙?望来望去望的是几千万年前,看来看去却永远也看不到现在——请问,基础理论物理还要裸奔几时?
  最后的忠告
  有人说,科学不就是在不断试错中走向正确吗?谢文颂现在告诉基础理论物理学,诸多不能自洽之处依然存在,而他已经走到了终极正确之点——再倔,就不是试错而是坚持错误了。
  有人问,数学建模、实验数据何在?谢文颂现在告诉基础理论物理学,这一百年也不能说是一事无成,作为生产原材料的库房还是有些作为的,毕竟为搭建大统一理论提供了材料支持——还愣,难道连生产的原材料也是伪劣的。
  有人提,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谢文颂现在告诉基础理论物理学,国际顶级期刊与诺奖并不能真正代表最高价值,最高价值自身在哪里,那里才是价值最高点,哲科理论的制高点是万物之理——别傻,“和氏璧”已经破石攻玉了。
  谢文颂忠告:别再扯犊子了,别来瞎扯淡了,追求真理从揭开真相开始吧——重设实验,别再被“光影”迷了眼,抓住“光头”,看看光速不变是原理吗?
  @多多尼 2020-01-04 12:39:49
  楼主你这就是用文科的论证去干理科的事情。写历史,股评,时事分析还可以,想去论断理科根本就是空中楼阁。全篇看不见一个公式,就是不停的用一个个建立在科普读物基础上的玩意去做所谓的思想实验。用经典物理学的现象去反驳量子物理学的现象。
  你明不明白你说的和你要推倒的完全就扯不上关系啊。
  你他娘的就是干着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神学家干的事情啊,用自己感觉的,自己认为认为的正确的想法去解释各种现象。
  ......
  -----------------------------
  @天机佬 2020-01-04 18:54:58
  确实如此。天涯的民科真能恶心死人。大多数连微积分都没学过,就幻想着推翻了相对论。我们知道这些傻逼民科没有实验条件去验证,但你最起码整个数学推导过程呀!!!
  -----------------------------
  按照你的说法,宇宙规律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楼主不能用物理学的确证知识做材料完成终极理论建设?
  按照你的说法,宇宙把其规律文理分科了,只能理科的才能解了?
  你还是你爸你妈合作才产下的呢!只靠你爸,不知道把你撸到哪旮旯——现在出来现世!看来,往头脑里装知识,有时候的确会把人给装傻!
  有本事,就拿你学的那点微积分来证伪楼主的论断,别缩头缩尾的,这阴阳怪气的叫人恶心——公开比正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