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俏佳人》
长空漫飞花,白瑞满京华——
七绝·数雪
六出无数夜袭来,千里江山换一白。
云雾水冰形万象,消融百态付尘埃。
雁去无踪,谁寄飞鸿?独立雪,心念谁——
五绝·立雪
雁去杳飞鸿,相思落寞空。
寒天独立雪,堪裹旧芳踪?
情人节,一女孩风雪里边走边哭,热泪烫冷雪——
五绝·泪雪
风雪俏佳人,晶莹坠点痕。
两情修比翼,一步一锥心。
(分享去年情人节诗作)
把老 的话分享给全世界的学阀
“我们的同志应当注意,不要靠官,不要靠职位高,不要靠老资格吃饭,……要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靠正确,不靠资格。靠资格吃不了饭,索性不靠它,等于还是什么官都没有做,就是不摆老爷架子,不摆官僚架子,把架子收起来,跟人民见面,跟下级见面。”
——在南京市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20日)【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时,题为《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共识共识ABC 2020-01-10 19:46:01
只有固守物质终极存在的理念,才能判定爱氏的质能方程式错了。
但事实上,这个质能方程彻底打破了“物质终极”说。它以能量来取代物质,把物质看作能量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则是把物理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神,一种画蛇添足的存在
……
首先得高起点论证,一切受宇宙法则支配的“神”都不能算作神。理由不用阐释,因为宇宙法则之内的神奇功能都可以由科学的手段实现,暂时不能实现的原因是科技发展的水平没有相应到位。而这一条基本上可以把目前人类所有有点底蕴的神全部排斥掉。不过话说回来,在宇宙之内围着地球这粉末点儿的事,能称得上个“神”?这是把地球看得太大了又把宇宙看得太小了。再者,受人间烟火的供奉,实为私相授受,如果神明接受了信众的祷告插手事物发展以证明其存在,无非遵从宇宙法则和违背宇宙法则两种情况,而遵从宇宙法则就无关神不神的了;违背宇宙法则,只要存在一例,宇宙法则就崩溃了……
所以,第一条结论:在宇宙法则之内、在宇宙之内不存在神,“法”不容神,神无法获得存在感,即无神。
上述推论建立在宇宙存在统一法则的前提条件下,牛顿站在一个时代科学的顶端,在以为穷尽了宇宙法则的情况下,他论断神在望远镜的末端。我在此旁白一下,根据后来的发现,宇宙一直在膨胀,膨胀速度远超于光速,所以就算有牛顿所谓的在宇宙外围袖手旁观的神,通过望远镜也是“看”不到的,“神”远离我们的速度快到没有光影。
其次,在不设置宇宙存在统一法则的前提条件,看看有没有神。如果有神,那么神的存在必须以建立其法则、秩序来刷出存在感。好了,如果神还不能建立统一的宇宙法则,宇宙就是混乱的,连基本秩序都不能维持,或者也在“求生存、谋发展”之中,如此无能焉能称之为神?
所以,第一条结论无需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用基本的逻辑就可以推导出来。我接着在此旁白强调一下,神在宇宙之内也不会有代理人机制,因为在宇宙规律、秩序之下,能够发生效力的唯有宇宙规律,所有先知、圣人的“先”与“圣”只与对规律的领略、领悟有关。
第三,把目光投向宇宙之外,神是不是创造了物质、设定了规则然后置身事外呢?其实说明了宇宙之内神不与我们同在已然足够了,宇宙之外的问题没有意义,我们的一切建构在宇宙的时空之内。而一旦假设了宇宙之外的那个神存在,问题就会向外围无限扩散,那个神又是从何而来呢?这样的问题会无限嵌套下去,那个神自然也就渺小到可以找个“天缝”钻进去了。
所以,总结论:宇宙之内没有神,宇宙之外也没有神——神,一种画蛇添足的存在。
有生于无——空间与暗能量并不存在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两次写到——如果放下礼貌、抱以真诚,我想说的是,西方那高高在上的理论物理,让世界膜拜的不过是一群自以为是的、摸象的瞎子,他们甚至把科幻小说创作的方向都指错了,更遑论统一理论、窥破宇宙了。
既然给基础理论物理贴上了盲人摸象的标签,那就回到“从前”观摩一下故事——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他大叫起来:“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
2020年1月8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宇宙学家Geoff Chih-Fan Chen在檀香山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第235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测量结果与宇宙学的危机相符。”其所言的危机就是哈勃常数不常,几十年来诸多科学家根据各自的观察,计算得出不一样的“常数”。
科学家的争论不休与摸象的盲人如出一辙,摘取我在《感知时间——解开物理学的光束缚》中的三点论述——
1.时间即物质,物质自带统一的时间刻度,时间与质量、能量为一体,而时间到哪儿,配套空间自然到位,因而时间与空间在一起。宇宙的真相就是时间拓展三维的空间形成四维时空,但这个拓展无需费力做功,空间对时间随行就位,时间的样态决定空间的样态;甚至可以更激进地理解,空间无所谓在与不在,如同国画里的空气与水,无需笔墨,留白即可——因此,不是“空间折叠”,而是“时间折叠”。
2.据科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有空间膨胀与暗能量之说,因此《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将现今所有的基本力归结为时间力、时空力、时空能力,但根据作者的论断,空间因为物质而存在,超光速无处不在,空间超光速膨胀之论实为物质超光速运动。也即,宇宙规律可以由时间力与时空力完全自洽。
3.关于黑洞照片、星际穿越,科学家们豪迈地侃侃而谈,却不提醒人们,他们拿到的所谓货真价实的观测成果不过是宇宙的影像或者说宇宙的历史影像——“5500万光年的距离”淡化或掩盖着“5500万光年的时差”,那璀璨星河,许时早已陨落——一百年来,相较于浩瀚的宇宙,科学家们拿着极其微量的、严重碎片化的历史影像资料“搞科学”“建理论”,这科学吗?
盲人能够触摸的部分与全象的比例显然远远大于科学观测相对宇宙的占比,形象一下——人类对宇宙的观测应该及不上一只瞎蚂蚁身上的细菌“摸象”。那盲人能够认识大象真正的样子吗?显然是可以的,即便没人去摸全象,集成、建构即可。那人类能够认识真正的宇宙吗?显然可以,在此给出“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的最后一块拼图——空间的真相:根据宇宙给出的线索、人类获知的情报,撇开科学观测、计算所得(“盲人摸象”)的误导——红移是物质作超光速运动留下的影迹,不是空间膨胀的证据,空间其实是对物质形态的描述,由此推定空间与暗能量并不存在,从奇点而来的宇宙的确可以理解为“有生于无”。
认识宇宙要靠眼睛,但宇宙之浩瀚使得眼睛是不够看的,因此归根结底用的是脑子——人类基本认知原理就是将宇宙一手掌握,采取无限域球外辨析法,或者通称全流程系统研究法,由是洞察“全象”。否则,像爱因斯坦先生,临了把数十年的研究付之一炬,估计是发现自己被光骗了,却是坑苦了基础理论物理,掉坑里一百年了还继续往深里刨——哈勃常数争论不休,其实连“象”都没摸着,因为空间膨胀模型本就是错的;当然了,许多物理学家寄予厚望的标准模型也是错的。
为什么如此笃定呢?其实爱因斯坦错了不打紧,基础理论物理的百年建设错了也不打紧,科学的根基与信仰依然健在!而如果谢文颂的“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错了,那就全盘崩溃了——基本逻辑错了,一切都无从谈起。
闲话打住。既然空间不存在,那么之前我将引力定义为“时空力”就不准确了,按照物理内涵现将其修订为“时聚力”,由此万物之理也相应完善为——万物同源,万象同频,从奇点到宇宙演绎着时间聚散。
彩虹屁振动蝴蝶效应
——感谢徐中民!看了他的论文,老婆终于放心我搞科学理论研究
谢文颂 谢齐风
摘要: 既没导师,又没师娘,还没经费支持,肯定是热爱才会搞科学研究,应该是真的在钻研科学问题;满世界的核心期刊本身都不代表价值高地,价值在价值自身和价值创造者那里,价值搁在哪,那里就是价值高点,诺贝尔奖同样如此;“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人类的重大科学发现都不是‘计划’出来的”;看了徐中民的论文,老婆才审视并接受了上述论断,终于准许我不务正业继续搞科学理论研究。
关键词: 崇高的导师;优美的师娘;蝴蝶效应;核心期刊;科学研究
导语
“老婆,看了徐中民的论文吗?”
“看了。”
“看懂了吗?”
“懂了。”
谢天谢地谢谢徐中民,老婆终于看懂了一篇刊登在核心期刊上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论文。
“他的论文跟我的《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比如何?下一步我准备推广一下我的大统一理论。我想继续研究科学理论,接着把教育的刚性理论建立起来。”
“你的大统一理论我还看不太懂,但徐中民的论文发核心期刊了,他还是博导——你要接着搞科学理论研究,现在我放心了——准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感谢徐中民,感谢徐中民崇高与优美齐飞的论文,感谢徐中民崇高的导师与优美的师娘,感谢慧眼独具的核心期刊,感谢鼎力支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感谢导师与学生父子般的诚挚感情,感谢崇高与优美兼具的教授、院士这般光荣的称号……我激动得语无伦次了,我可以没羞没臊地过科研生活了!
一、江湖救急
我们都知道,严肃与严谨当是科研论文的基本属性,可能有人认为不能在这样的体裁里书写私人感情,而且你的感谢又太夸张、太滔滔不绝了。而执意在这篇研究论文里诚心实意地表达真情实感,我是有不得不谢、不得不写的原因的——
1.我不准备发核心期刊
毕竟我没有导师,师娘自然无从谈起,而就算有导师我也不敢盛赞师娘,因为我怕导师屋里的师娘还没夸好,自个儿家里的婆娘已经掀了桌子。
2.徐中民老师的论文于我、我的家庭恩同再造
爱因斯坦先生曾提出引力是“物质弯曲时空”的表现且其速度为光速的论断,然而,本人论证引力是“物质弯曲空间”的时空特性,其速度由于时间同频所致而无限快。就此与爱因斯坦冲突的论断,本人悬赏税前一百万元人民币,于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9月10日摆下公开学术擂台,并承诺:任何人如将其证伪,则获得全部赏金;一次机会,先证先得。本人还承诺:如若本人的论断未被证伪,在学术擂台结束后的三年之内,如果有检测机构测定引力波的速度恒定为光速,本人将无偿捐赠一百万元人民币,支持没有“帽子”而有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人用于其成果的价值认定和学术出版。
不顾老婆大人的再三劝谏、威胁,我一意孤行,2019年5月30日,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术争鸣”发布上述悬赏通告。老婆也是忍无可忍了,不求上进赚钱买房、不安天伦用心亲子、不事劳作整顿家务都还罢了,现在竟然拿着夫妻共同财产做无谓之争。她对我下了最后通牒:“你知道继续下去的后果吗?”双胞胎儿子是他妈的粉儿,闺女是他爹的铁杆,好分。牙一咬,不管眼泪珠子摔八瓣儿,我回过去四个字——妻离子散。
前景凄凉,冷战开启,如斯之家庭环境对于置身其中的相关人等之身心发展甚是不利。天哪,难道一双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可爱要变成小可怜?“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徐中民老师七年前发表的论文突然横空出世,老婆一瞥之下竟然回心转意,冤家忽地就志同道合——对这拯救了一个家庭三代人幸福生活的江湖救急,写个文章致谢,那谢意是如何澎湃都不为过吧。
3.徐中民老师的论文可能于国于民于地球意义重大
一者,作者攻关了的是大统一理论,如果成果确然,而徐中民老师的论文救我于水火之中,这于国于民于地球岂不是伟大的贡献?古人云,“墙内开花墙外香” “无心插柳柳成荫”,格局不够,又岂能了解到徐中民老师的论文引发了怎样的蝴蝶效应?二者,徐中民老师的大小之论有“研究支撑”,阅读者须当用心体会、虚心学习以体察其“深层含义”,岂能匆匆一瞥就人云亦云将之作马屁论,却对那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举贤不避亲的风骨视若无睹呢?
所谓覆水难收,对徐中民老师这意义重大、内涵丰富的科研成果岂能一撤事了?上十年前的20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的重大项目成果就这样扔了不要?深感遗憾之余,作者于此怎么写也不为过吧。
二、沉默是金
作为搞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外行,作者实是根骨奇佳、天赋异禀、百年难得一遇的科研奇才,危难之处自显大家风范。自宣布突破大统一理论后,家里是冷战开启,外头是冷嘲热讽,这日子还有法儿过吗?那研究还有法儿搞吗?“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因为我无师自通深谙沉默是金。
1.沉默是金是当今时信息代科研工作者的最重要的素质
沉默是金是当今时信息代科研工作者的最重要的素质,我还以为加了“之一”来限定就不准确了——
“我现在刚到上海实验室,要把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我会给大家一个回复。”曹雪涛院士表示,收到质询后,他已将此事列为“最高优先事项”。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武汉大学教授李红良等学术造假的情况,“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效、有胆魄地彻底调查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张胆的造假”。
……
痴迷科学理论研究,能不对这些其实很重大的科技界事件感兴趣吗?但是关注、关心的久了,等着看的下文迟迟不出来,有些相关信息却不断地“404”了。有点郁闷了就放着王天后唱的《闷》,“唯一结局就是无止境的等”。如果还不痛快,就去买只乌龟,一边听曲儿一边敲打它缩在壳里的 。
但终归,“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孰料,徐中民老师的论文爆发了——使得我又想起了像上面一般的一大串人和事,并把这些信息默默转发给我的老婆。
2.徐中民老师的论文描摹了导师制师生关系的良好生态示范
在网上随手一搜,这两年被老师逼死的研究生不是个例:南京邮电大学一研究生不堪忍受导师压榨、侮辱,在实验室自焚;华中科技大学一硕士生被导师“放鸽子”而面临毕业和就业两重困难,选择校内跳楼自杀;同济大学医学院一硕士研究生由于常年被其导师压榨,跳楼身亡;武汉理工大学一名研三学生长期受导师欺压,不堪忍受后选择跳楼自杀……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因导师压迫而选择自杀的往往是男生,那没殒命的女生有什么风险吗?据闻,事发当时,上海财经大学钱教授的“抓奶龙抓手”已在实战中修炼至化境,北京大学冯博导的“劈腿无影脚”更是羞煞传说中的黄飞鸿……
再看徐中民老师论文中展示的师生关系,他早在30岁时就已是博导,脱却了利益关联,对导师的感恩却与日俱增、永志不忘,乃至于在科学研究中心与神会——既然人可以效法天地,环境建设效法他崇高的导师、优美的师娘又有何不可呢?
请问,在导师制师生关系频频爆恶的当下,我们对徐老师论文中展示的师生关系一边倒地武断性的批判,是不是以己度人——因为太美好,我们做不到就赶紧否定,甚至还潜藏着眼红呢?
3.沉默是金往往意味着知耻而后勇、厚积薄发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把这句话从鲁迅先生当时的语境中剥离出来,贴合当代的背景,我更相信前半句。像我,学生时老做检讨,年轻时不学无术,这不也奋而向终极科学理论发起挑战并拿出了全盘自洽的答案嘛。知耻而后勇,浪子回头金不换,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金子暗了擦干净还是会发光的,只要它真的是金子;而低了头,红了脸——只要不厚了脸皮,沉默很可能是在憋大招儿,听老人说“咬人的狗不叫”。
老婆默默地看到了不一样的沉默的我——日以继夜的学习,绞尽脑汁的思考,废寝忘食的写作,与上面的博士、院士的表现两相对比,再加上她也知道不可能有博士或院士的智商能高过她老公(后文有说明)——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专注出奇迹,老婆慢慢有点相信我当是能有所作为的。
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徐中民老师的论文出现的正当其时,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我的老婆应是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并改弦更张了。
我是充分相信徐中民老师的论文蕴含着难以估量的力量,冰川冻土一样冷僻的专业被搞上了热搜,试问天下,除却这沉默了七年的论文,还有什么能够发挥出如此壮大的影响力?
当然,基于学术的严谨性,我必须申明,沉默也绝不尽然是金。在此愤慨地说上一句闲话,当年怎么就没人把徐中民老师的此等论文推送给公众?我一定要写上下面这句与论题相悖的话——这种沉默实在太可耻了!
三、大白天下
而随着事件的发酵,更多的隐情被披露了出来,徐中民的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导师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冻土方面的院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我非常羡慕这个特等奖,但我的名字没有编在冻土英豪集中”。正应了那句“醉温之意不在酒”,有网文指出徐中民的论文对导师很可能是似褒实贬,在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中真正想表达的是导师得奖了,他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
我以为,即便是其论文中没有上述直抒胸臆的那句话,难道读者就不能咂摸出其中的别有风味——公众愤慨的真正焦点是这样的体裁何以能够上得核心期刊,何以能够承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由此,我要问,难道就没有这样的可能——徐中民老师对导师和师娘的感情是真的,委屈是真的,作为领域内的大牛,其科研也是真功夫?受了委屈,不像上文中的逝者去求死,依然感情浓郁地去求真,何其难得!
1.搞科研,不讲情,唯求真是本
在写作《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的过程中,我将爱因斯坦先生视作精神导师,像他的“我相信,单纯的思考足以了解世界观”“自然界应当满足简单性原则”等论述,很有见地,也鼓舞了我。
而在解析了万物之理后,我发现爱因斯坦先生的诸多论断,尤其是狭义相对论,不是错在量度上,而是错在了根本上,成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最大阻碍。在网络的论战中,我曾接着网友的话茬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爱因斯坦就是个笑话——没错,这是楼主的学术结论——他为什么烧了自己的手稿,一个最大的可能是他发现自己错了,但没有勇气大白天下。先是被光骗了——笨蛋;后是将错就错骗世界——坏蛋。这是楼主不断推导最后修正的结论!
所以看到徐中民老师的论文,第一次体会到“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这歌词描写的感觉,我心有戚戚焉,爱恨交织皆是真——带着复杂的情感去追求科学真理没什么问题。徐中民老师的问题只是在于他对导师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一不小心肆掠了淹了“核心期刊”。
2.搞科研,不分科,唯正确不破
公众质疑徐中民老师的论文不严肃,有如儿戏。我想说,作为业界大牛,难道徐中民老师不及我等了解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对于科学研究,是规范或者说格式重要,还是出真成果、获得更正确、最正确的结论重要?
将《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置于网络上公开检测,诸多网友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贴“民科”的标签。“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以“人类基本认知原理”来推出万物之理,只为通达真理,一切皆为我所用,像物理学我将之视作提供搭建理论体系的库房,哪里有什么文科、理科之分?宇宙规律何分文理——文可以述理,理可以成文,而正确的答案只有一套。
所以,作为行业规范、写作规范的通达者,徐中民老师依然坚持不拘一格、形散神聚的研究与写作风格,其创新的精神与勇气,我是自愧弗如、莫敢比肩。
3.搞科研,不迷信,唯逻辑是根
写到这里,该是交代一下老婆为什么对我突然热爱科学理论研究极力抵触、竭力反对。大概原因在于,除了教材,我没读过任何哲学著作;除了教材,再加上一本名不副实的《时间简史》(该书的作者压根儿就不知道时间为何物),我没读过任何科学著作;除了亲子阅读的小图册,近十年我可能一本书都没读过——难道一个英文水平趋于归零、靠着“度娘”、满打满算用上五六个月的时间就把人类的终极科学理论给破解了?
尽管万分的不愿意,这时候还是不得不说智商了。智商是个好东西,网络上也到处流传着像牛顿、爱因斯坦等大咖巨擘的智商传说,博士、院士一众人物也会被理所当然地认定为高智商群体。其实不然,在我敲出以下的文字之前,我以为人类根本就没有了解智商的真正含义,在此重新定义智商:建立离散事物的有机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为智商,事物越离散,建立的联系越有机,智商越高,反之越低。
因此,第一,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掌握的知识多不等于智商高,反之亦然;第二,不读书不等于没学习,更不等于没思考;第三,知识与学知识占有了机会成本;第四,在大统一理论没有解开之前,人类学习的许多知识可能是错的。
在网络上与顶尖名校在读物理学博士的论战中,我眼前似乎浮现出俊秀风流人物,有着水灵灵的大眼睛黑白分明,看上去煞是聪颖,可谁成想其脑筋一转就轴,再看那眼仁眼白,似是搅成一团浆糊。你告诉他/她整个大象的样子,他/她死死抱住象腿喊大柱,因为他/她实实在在触摸到了;你告诉他/她宇宙的样子,他/她紧紧盯住望远镜追光捉影看了宇宙的一抹影子戏就深深的当了真,因为他/她实实在在观测到了。与之比智商,不说甩其一个筋斗云,怎么也得有金翅大鹏雕一扇翅。
打住吹牛,正题继续。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而相对论是基于狭义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而来。“光速不变原理”是一个假定,科学家们不知道为什么——我论证提出“光速不变原理”可能只是看起来的假象,此其一;其二,即便“光速不变原理”是真事儿,理论物理学依然是个扯淡——宇宙的规律不能从宇宙的影像上提取。所以我给一百年来基础理论物理批了个八字:盲人摸象,水中捞月。
现在受徐中民老师的论文的启迪,对《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的推广,我不能只朝着像爱因斯坦一类的“古人”使劲,而应该直接、就近找健在的泰斗会会,公开比正确,要么统一战线找同志,要么打倒哲科理论的洋买办,以早日实现抢占哲学、科学理论制高点的初心。
我得像徐中民老师一样,带着使命感去行动,如果人类的知识需要大改写,那就竭力推进它,一天也不要耽搁,太误人子弟了,而且,要不了两年我的孩子也要上学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我得大声喊出来,终结基础理论物理学一百年的“裸奔”。
结语
“老婆,商量个事儿。”
“说。”
“我的《人类基本认知原理之大统一理论》就要出版了,我想与儿子合著。”
“不太合适吧?”
“原因有三:一,上阵父子兵,写作期间,这个家里也就他与我探讨基本认知原理;第二, 再过三四年,在我的教导下,他应该可以掌握基本认知原理与大统一理论;第三,以我们的家教,咱们的儿子写不出像徐中民老师写的那样的论文,共同署名以后就不用写他爹的崇高、他娘的优美。”
“你自己看着办吧!”
我得寸进尺:“公平起见,下一本给教育建立刚性理论的书,我与闺女合著,原因一样。”
“行了,都随你。不说了,睡吧,别吵着孩子!”
你看,徐中民老师的论文管用吧——久违的祥和不仅回来了,似乎还带着质感充盈满室。
半夜里,我偷偷起床,把这篇文章加注了第二作者。我以为这的确是一篇题材重大、成果丰富的论文,尽管它只是极有限的揭示了彩虹屁振动的蝴蝶效应,毕竟重大效应还需要一定的发酵时间。比如,如果我解析的大统一理论得到实证,那徐中民老师的论文的分量仍是被低估了,当年200万元的项目资助就显得有点抠,而这样的论文竟然让它在核心期刊上沉默了七年,真是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