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寻出版、寻影视剧改编

  感谢所有支持和关注我的朋友们!!
  
  感谢所有支持和关注我的朋友们!!
  
  感谢所有支持和关注我的朋友们!!
  我曾经对天涯以誓,如果有一天,有二十五个以上的帖子来顶我的帖子,我就开始连载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
  以前作为样章,已经把前十章发布了。从今天开始,接着连载,直到完结。也许是每日更新,也许要断更两天。但我尽量作到不断更。因为……
  因为我太爱大禹这个人了,他是道德的楷模,领导的榜样,他不玩心术,更不玩权术,实实在在地作人,踏踏实实地作事。在道德品质似乎有点缺失的今天,我们太需要大禹这样的人了。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
  第11章 女娇遇熊
  快到营地时,大禹把女娇从怀里放下来,他们手拉着手,亲亲热热地往前走,转过一个小土丘,皋陶、姬弃他们带着治水的人们早已迎上来。一片的“噢!”“噢!”“嗬!”“嗬!”声。像是给这一对相亲相爱的人举办的特殊婚礼。有人还特意用野花编了一个花冠,戴到女娇的头上。把女娇衬托得更加妩媚动人。
  在夜幕下,人们点燃起了篝火,有好多人围着篝火跳踏步舞,还不时发出单音的叫声。整个治水营地都沸腾了。这决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人们太兴奋了,尤其在中间休息的时候,女娇对华夏部落的人们说,等这里的水患治好了,就让他们到涂山去,没有女人的,就自由而随便地从涂山氏族中挑选。她说,涂山氏族的女人们,一个比一个勇敢坚强,一个比一个貌美如花。说得治水的人心大动。他们都坚定了一个信念,好好地跟着大禹干,等这儿的水患治好了,就上涂山去挑选自己所钟爱的女人。
  一大早,禹就开始准备干粮,女娇拉着禹的手,问他这是干什么。禹笑着告诉她,由于东山离营地相距十多里,每天来回不方便,所以,他就带上干粮,中午就不回营地了。看来,契说的一点不假。女娇问禹,为什么不多带一些人一同去挖山,也能早一天结束治水工作。禹说,只有先把这边的沟渠挖通,才能再挖山。女娇把禹准备的干粮给收了起来,挎到自己身上。禹想从女娇身上取下来,女娇却有意躲避着。让他没有拿干粮的机会。
  禹不明白地问:“女娇,你这是干什么?”
  女娇语气坚定地说:“我要和你一起去挖山,我也要治水!”
  禹握着女娇的双手,盯着她的一双眼睛,爱抚地说,“女娇,你昨天晚上对我说,你肚子里已经有我的孩子了。你怀孕了,长途跋涉这一路就够累了,怎么还能去干重活?你要为我的孩子想一想啊!我多么希望你早一天生下孩子,等他长大了,我就带他和我一起去治水,到那时,又多了一个挽救天下苍生的人,又多了一个英雄。而你,就是英雄的妈妈!”
  一句话秒醉了女娇,她霎时便沉浸在作母亲的幸福中。她温柔而甜蜜地说,“禹就是那个英雄的父亲!” 看着大禹那满足而得意的笑脸,女娇问,“禹,你说,我们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好啊?”
  大禹不假思索地说:“无论男孩女孩,都叫启吧!有了启,我们治理水患就什么也不用怕了。没有我们开导不了的大水,没有我们挖不通的沟渠,没有我们移不走的山峰。”
  女娇夸张地拍拍肚子,喃喃地说,“启,听到了吗?启!”她一手紧抓住禹的干粮,一手不停地在肚子上轻轻的按摩,微微的闭着眼,尽量享受和品味作妈妈的乐趣。禹会心地笑笑,弯腰拿起耒锸,迈开大步,就要钻出人字庵棚,女娇突然瞪大了眼睛,但却有点睡眼惺忪的样子。她半是埋怨,半是诘问,“你又把我扔下不管了?连干粮也不要了?我能帮你的!”
  大禹为女娇的真诚所感动,他真心不想让女娇去参加那繁重的劳动,只好说,“你若真心帮我,中午时给我送一顿可口的热饭吧!”
  女娇为大禹整理整理衣衫,一直送他走出营地,走出一里多,到昨天傍晚他们相遇的地方,大禹说了几次,女娇才恋恋不舍地和大禹分开。是了,自己的男人怕累着了自己,不让她干重活,他想到的是他们的孩子呀!那就和陪她一起来的族人们,为治水的人们作上一顿热乎乎的饭,也是为治水作了自己该作的,这也是在作挽救天下苍生的大事呀!
  在东山搬石头的除大禹外,还有五个人,不过,他们并没有在一起,而是由大禹划定了区域,在大约半里地的一段距离内,他们也都拉开了距离。大禹说,等他们干出了雏形后,全体人员来时就不至于乱得找不到干活的地方了。
  女娇接受了大禹的建议,在营地为治水人员们作饭。由于东山距离营地较远,需要早一点送去。女娇便准备了六个人的饭,可她自己却带不完。涂山氏族中一个叫基的人,自告奋勇要跟女娇一起去,女娇欣然应允。
  正是金秋送爽,禾稼成熟之时,走在路上,不仅能闻到秋天的清香之气,还有淡淡的果香。到山下,女娇和基往山上观望,不但没有看到大禹的身影,也没有看到另外几个人。他们能上哪儿去呢?虽然暂时看不见人,饭还是要送的。女娇和基刚登上半山坡,透过稀疏的树林,基首先看到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在蠕动。他开玩笑地对女娇说,“姑娘,我们来给姑爷送饭,恐怕他不会吃了。”
  女娇并不明白基在说些什么,看着基站在原地不动,还以为基是累了,想站下休息一会儿,便要独自往上边爬。基一把拉着她,并紧张地说,“姑娘,别动!你看那是什么?”
  这回女娇看清了,一头硕大的黑熊,头拱着地,一边用鼻子嗅着,一边缓慢地往前走着。
  基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慌,仍以开玩笑的口吻对女娇说,“姑娘啊!姑爷咋就变成一头黑熊了?我看哪,这饭我们也别送了,赶紧逃命吧!如果我们不快点离开此地的话,恐怕我们俩就是它今天中午的午餐了。”
  女娇哪还有心说笑话?她忧心忡忡地说,“不知道大禹他们怎么样了!”
  基沮丧地说:“还能怎么样?不早就被这头恶熊给吃了?难道你没有看到吗?那头恶熊一直在地上到处嗅,可能是它吃了人以后,又开始舔食那流到地上的血呢!”
  女娇听基这么说 ,半信半疑地问,“它真的把人吃了?”
  基正要回答女娇的问话,看到那头黑熊一摇一晃地朝他们这边走来,女娇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们现在是躲也没处可躲,藏也没处可藏,一阵恐惧感笼照她的全身,她以求救的眼神去看基,而此时的基也在浑身发抖,女娇硬撑着说,“我们还是快点下山吧,总不能在这儿等死啊?”
  他们小心翼翼地往山下走,真的是亦步亦趋,边走边回头看那头黑熊,那家伙是越走越快,好像已经嗅到了他们的气息似的。女娇和基气喘吁吁地跑到山下,黑熊也快追上他们了。手里又没有武器,单单用山上的石块去反击黑熊的进攻,恐怕是无济于事。
  正在女娇和基身处绝境,已经是进退维谷之时,大禹领着五个人出现他们面前,女娇跑到大禹身边,紧紧地抱着他,指着黑熊说,“禹,我们一定要杀死它!”
  大禹点了点头。
  七个人马上组成了一个捕熊小队,他们手持棍棒和石块向黑熊包抄过去。黑熊掂量掂量自己的威势,看看这些来者不善的人,虚张声势地咆哮起来,连着吼叫了几声,看这些不怕死的人仍然向它一步步紧逼过来,刚才自己的占上风,变成了处于劣势。它不得不掉转头,朝山下的密林走去。其他人要追击时,被大禹制止了。
  大禹说:“既然它已经害怕了,自逃生路去了,我们就网开一面让它走吧!”
  基有点惋惜地说:“这么大个子,如果把它打死,起码够三十个人吃一顿饭了。”
  大禹耐心地说:“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作得太过,更不可作得太绝,有了这一次,它就不敢再骚扰我们了。”
  女娇问起大禹,他们是怎么到山下来的,又是怎么来救基他二人的。大禹说,他正在搬石头时,忽然发现从远处慢悠悠地走来一只黑熊,这东西你不理它的话还好些,你惹恼了它,它会不顾一切地和你拚命。再说,三五个人根本不是它的对手,大禹考虑到附近几个挖山的族人,怕他们遭遇黑熊,发生危险,他便悄悄地躲过黑熊的视线,把黑熊到山上来的消息告诉了那几个人。他们一起躲进山林,观察着黑熊,并商量着如何赶跑它,或者怎样打死它。这时,他们突然发现女娇和基到山上送饭来了,他们往这边来时,基他们俩已经开始往山上爬了。喊是不可能的,这样会惊动了黑熊,女娇和基就更危险了。他们只好快速迂回到山这边,赶快去救女娇他们。就在他们刚刚和女娇他们会合,这时,黑熊也出现了,它发现有这么多的人,可能是先自胆怯了。幸亏没有谁惹恼它,这才免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捕猎。如果有谁惹恼它的话,伤亡是不可避免的。能不能捕猎它,还很难说。不管如何说,大家都平安无事,这全是上神的旨意啊!
  这真是:
  心宽自有天地在,
  量大能容乾坤存。
  欲知女娇在治水工地又遇到了什么奇事,请看第12章《一过家门》。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
  第12章 一过家门
  大禹他们站在岩石上,直到看不见黑熊的踪迹,这才一个个坐下来,女娇和基把烤肉拿出来,一块块分给大家。虽然走了这么远的路,由于女娇把肉包裹得严实,天也不算太凉,拿出来时,还有微微的余热。那肉散发出的香味就更诱人了。另外,女娇和基每人还提了一陶罐的汤。那是用粟米熬的。由于没有更小的陶罐,大家只好轮流抱起罐子喝汤。
  吃过饭,稍事休息,大禹他们便又投入到开山挖石的工作之中。女娇和基一起,帮大禹搬石头。他们一边劳动,一边说笑着,不知不觉地已经夕阳西下。
  当大禹他们收工回到营地后,基他们开始向人们述说在山上遇到黑熊的危险经历。基说,他一直认为那头黑熊就是大禹变的,直到后来大禹带人来帮他们脱离了险境,他才明白,那头黑熊不是大禹。但是,有一个搞笑的版本却很快在治水工地流传开来,说是女娇给大禹送饭,遇到一头黑熊,这正是大禹的化身。因为在治水工地上没有故事,他们的生活就太枯燥乏味了。业余生活还是丰富一点好。大禹每听到治水的人们说他变成了黑熊,他就会爽朗地大笑不止,并很快加入到人们的胡侃海聊的阵营中。谁不想让生活里多一些欢乐成分啊!
  十月的天气,凉意渐浓。而女娇的肚子也越来越大。万一孩子生到治水工地上可咋办啊?大禹命令涂山氏族的四个男人护送女娇回涂山。他们用藤条和细木棍编制了一副抬椅,既可坐又能躺。每次由两个人抬着。女娇就乘坐在上面,就这样,把女娇送走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已经是冬月了,早几天下了一场大雪,河水都结了冰。有些地方已经冻得比石头还硬,而工程就快要结束了。天是越来越冷了,早上起来,天气冷得已经伸不出手了。气温实在太低,冻得人都受不了。只有接近中午时才能开工干活。
  这天上午,大禹、皋陶、契他们几个人正围在一堆火旁边讨论下一步该如何进行,皋陶的儿子伯益领了四五十名手持器械的族人,出现在他们面前。
  皋陶见儿子伯益一行人风尘仆仆的样子,吃惊地问,“伯益,是帝舜派你来的吗?都城出了什么事?”
  伯益凑到他们的火堆边,烤了一会儿火,手也不僵了,脸也不麻了,这才对皋陶他们道出了原委。
  近几个月来,西部边境那些野蛮的部落不断袭扰华夏部族的部落,还有一些边远部落也趁机作乱,帝舜想亲征西夷,但四岳及十二牧,还有丹朱、商均等人一再劝阻,他才决定让伯益上治淮工地来请皋陶回去,进行一番详细的谋划。然后再作征讨大计。另外,自大禹和皋陶他们上淮河治水以来,黄河之水并没有停止它的肆虐,好几个属于华夏部族的部落都遭受水害。再说,禹当初献策就是先治理黄河,偏偏临近三苗的华夏部族到都城来找到帝舜哭诉,考虑到华夏部族通过治水这个机会,正好和三苗以及东夷能结成强大的联盟,这才派禹他们去治理淮河。前些日子,帝舜听那些从治理淮河工地回到都城的族人说,估计到腊月里,天寒地冻之前,所有的渠道都能挖通,特别是那座阻挡水流的大山,业已劈开,余下的也是些结尾的引水疏通的小工程。帝舜一再对伯益说,看大禹的意思,如果大禹认为走不开,就继续留在治理淮河工地。如果大禹能回来,最好让他回都城一趟。主要是想让大禹带人到黄河先去考察一下地形、水势,然后再决定黄河的治理。
  禹认为皋陶对所有事情分析得都比较透彻,皋陶的洞察力也比较强,于是,他就征求皋陶的意见,让皋陶说说他应该怎么办。
  皋陶望着大禹的眼睛说:“现在已经进入地冻天寒的季节了,工期进度想快也快不了。就我们现在的进度来看,必需得等到下一个春暖花开之时,才能正式把这儿所有的沟渠挖好。如果这时撤走治水人员,等明年春天再重新组织,那就费力气了。所以,这儿的治水不能就此结束,就是慢一点,也一定要把这儿的所有沟渠挖通,排走积存的洪水。不过,余下的工作由姬弃和契来完成就行了。你完全可以和我一起回都城去。”
  禹有点儿不放心地问姬弃,“姬弃,我若和皋陶一同回都城,契你们俩能领得好治水人员吗?”
  姬弃拍拍胸脯说:“禹,你尽管放心好了,契我们俩会按照你和皋陶制订的治水方案,坚决地执行下去。再说,契我们俩又不是管理不了治水人员。他们还是很尊敬我们的。我想,只要我们和您一样,对所有人宽厚仁慈,对待所有治水人员都像自己的父辈或者兄弟,那还不行吗?既然帝舜有让你回都城的意思,除了边远部落的骚扰,治理黄河,肯定还有更为重要的事务 。只不过不好让伯益传达罢了。再说,以我们的计算,涂山氏女娇也快生孩子了,你路经涂山时,一定要回家去看看她。作为你的女人,你不能不管她呀!”
  大禹豪爽地说:“那好!你能承担这儿的领导工作,我就放心了。不过,女娇的事情就免了吧!我可不能假公济私,如果那样作了,我还算个什么人?”
  皋陶听着大禹的话,赞赏地微笑着。他拍拍由于木柴燃烧而飘落到身上的灰尘,对大禹他们说,不如现在就走。
  “现在?”大禹看着一脸疲惫的伯益,有点儿不忍心,伯益他们星夜兼程,千里迢迢赶到这里,还没有歇歇脚 ,就让他们再跟着回去,他们能受得了吗?
  伯益听出了大禹的言外之意,豁达地一笑,说,“比起你们在这儿治水,我们多跑一些路没关系。再说,我们有用不完的力气,要回都城,咱们就一块回去。”
  皋陶听儿子这样说,他了解伯益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于是,他便说,“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们这就走吧!”
  不用收拾行装,所有的衣服都在身上穿着,他们也就没有什么行装,来也简便,去也简便。大禹再三叮嘱姬弃和契,一定要管好治水人员,一定要按他们原先的计划去治水,说不定他回都城,办完自己该作的事后,他就又回来了。
  几个人真是雷厉风行,说走就走。皋陶、大禹、伯益和跟他来的几十个族人,在这个冬日的上午,走上了返回都城的道路。经过一天的奔波,到涂山氏族部落聚居区时,已经是入夜了。
  皋陶领着伯益就要往部落里边去,大禹却说:“皋陶,你这是干什么?”
  皋陶回转身,拍着大禹的肩膀说,“禹啊,已经到你的家门口了,也不知道女娇姑娘生没生孩子,你无论如何得去看看啊!”
  夜风吹起来,冷嗖嗖的,几个人不禁打了个寒噤。
  大禹光明磊落地说:“皋陶,我们是奉了帝舜的召唤,才返回都城的。不是让我回家看女娇的。如果我假公济私,因回都城之便,为自己行方便,公义何在?公道何在?以后还怎么去号令族人,以后还有谁会相信我们所说的话?还怎么去取信于民?”
  皋陶也是出于一番好意,他一心二心想让大禹回家看看,尤其是女娇,她从治水工地离开时,肚子已经很大了,说不定孩子已经生下来了。再者说,这一去,又不知何时能回来。可大禹竟然是一片公心,皋陶考虑再三,仍然坚持地对大禹说,“禹啊,再怎么施行公义之心,也不能无情无义啊!公义之心,不是不要情义啊!”
  大禹慷慨地说:“为天下苍生,儿女私情算得了什么?为部族利益,这才是大情大义啊!别再耽搁时间了,我们走吧!”
  皋陶看禹一再坚持,想劝禹动心,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折衷地说,“这样吧,我们从女娇家门口走一趟算了,这总是可以吧?”
  大禹无可奈何地说:“好吧,既然你想从她家门口走,咱们就从那儿走一趟。”
  大禹他们快走到女娇家门口时,看见有人慌慌忙忙地从女娇的棚子里进进出出的,女娇那痛苦的叫声也清晰地传过来。皋陶推着大禹说,“进去看看吧,她这一会需要你!”
  大禹坚定地说:“我们走吧,我不能因为回都城而为自己开方便之门。”说完,自己转身走了。皋陶只好让伯益先留下来,等女娇生下孩子后,再去追赶他们。
  其实,大禹内心中也为女娇担忧,但这毕竟是私事,而不是公事。如果自己把部族的事和家庭的事纠缠在一起,那就永远也作不好部族的事。别说帝舜不再会相信他,天下苍生也不会相信他姒文命真的能行公义。暗夜里,他坚定地向前走着。皋陶跟在他的身后,深深地为大禹的言行举动而感动。天下人如果都像大禹一样,还有什么事作不到?天下人如果都团结一心,还会怕什么?
  这真是:
  华夏圣贤尊大禹,
  克已奉公古来稀。
  欲知女娇生没生孩子,请看第13章《左膀右臂》。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
  第13章 左膀右臂
  大禹和皋陶他们快走出三里地时,伯益一边呼喊着大禹的名字,一边在后边追。听到了伯益的喊声,大禹一边答应着,一边停下来。一追上来,伯益便激动万分地说,“恭喜呀,大禹!你有了后代,你有了儿子!”
  皋陶看上去比大禹还要高兴,他拉着大禹的手问,“禹,在治水工地上,你有没有和女娇姑娘商量你们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禹简洁地说:“启!”
  大伙一阵鼓掌。
  皋陶说:“好名字啊!预示着我们不论作什么事,都非常顺利,都会旗开得胜。”他大声地呼喊,“启!”
  随从的人们也跟着高呼:“启!”
  两个多月后,大禹、皋陶、伯益一行人终于回到都城蒲坂。此时正是寅月中旬的上午。一路上,他们经过无数的华夏部族的大小部落和聚居区时,所有见到大禹他们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让他们转达对帝舜的问候。都城里,那些落叶乔木仍然挺立着枝桠,在料峭寒风中,发出轻微的声音。阳光照射着都城,那些耕田的族人,都在城外的田野间忙碌着。平整土地,修固阡陌,以便大地解冻以后,可以方便耕作。一座座茅棚前边,那些蹲坐在背风处晒太阳的老人和孩子,或安静的闭目养神;或活跃的打逗嬉闹。当他们看到大禹和皋陶他们这一行人时,纷纷向他们问好。大禹则亲昵地抱起那些顽皮的孩子,作出要带他们走的形状。有的孩子便被吓哭了,惹得大人们一片哄笑。有的孩子比较顽皮,紧紧地跟在他们后边,任你怎样吓唬他们,也不起效。
  靠近帝舜议事茅棚的地方,这儿算是华夏部族的行政、经济、政治、文化、交通、军事、祭祀的中心。在这儿进行贸易的人最多。能来这儿进行贸易的,就是那些较有经济头脑的人。或者他生产的产品过剩了,自己又没有储存的必要,所以就到市场上来交易。市场上最多的是陶器。因为烧陶的人也要吃饭,也要穿衣。所以,他们就用陶器换取食物或者兽皮,再不然就是粗葛布。没有谁为他们制订价格,只有他们共同协商,因此上,才有了商人。
  早有人把大禹他们回到都城的消息报告给了帝舜。他带领他的一家人,来到茅棚外的集市上迎接大禹他们。
  当帝舜和大禹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走进议事茅棚后,有许多女子爬伏在茅棚的门口,往里张望。因为好多人只是听说大禹这个名字,而没有见过真人。更多的是,很多女子爱慕大禹,准备着只要大禹一出茅棚,她们就开始向他求婚。如果这样优秀的男人都不嫁,恐怕天下再没有好男人了。女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一些很露骨的话传到了茅棚中。伯益不得不出来对众人说,“都各作各的事去吧!大禹已经有女人了。他的妻子涂山氏女娇可能是天下最漂亮、最美丽的女人了,恐怕就是常常在林中出没的九尾狐都比不上女娇的姿色。”
  女子们嫉妒地互相倾诉着,“我们比不上她?恐怕那女娇说不定就是一只百变的九尾狐。要不,怎么会把英雄大禹给迷住了?”
  大禹的女人涂山氏女娇是九尾狐的不稽之谈,很快便在华夏部族中传开。没有人辟谣。相反,人们还越说越形象。好像那本来就是真的,任谁也勿庸置疑。本来人们刚刚脱离人神杂居的时代,如果哪个伟大人物没有什么神迹的话,这才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皋陶、姬弃他们离开帝舜这十多个月里,帝舜真是觉得缺少了左膀右臂。有好多事情需要和他们商讨,更有好多重大决策,只能等他们回来才敢拍板。纵然有纳言官龙经常陪侍在自己身边,有什么法令,龙马上予以公布,晓喻族人。而龙又勤勉地不断收集族人们的意见建议,及时报告给帝舜,但部族中的许多事务,决不能自己说了算。要征求大家意见。这天下不是哪一个人的,也不是哪一群人的。天下是上神的天下,而人们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为上神服务。所以,还要什么索取?还要什么酬劳?还想贪图什么?还想从中得到享乐?真的那样作了,就是对上神的不敬。也是对天下苍生的无礼。随着部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女人为主导地位的氏族公社已经土崩瓦解,如果还坚持女人作主导,男人作附庸的话,那个部族很快就会被另一个部族所消灭。如今,是男人统领族人的时候了,有了男人的领导,才让部族兴旺发达起来。通过龙采纳的意见来看,族人们最高的呼声便是他们需要管理者。希望有人来管管。但他们更需要有贤德,有才能,大公无私,天下为公的人作他们的管理者。帝尧时代,虽然推举了诸如皋陶、契、姬弃、倕、益、伯夷、夔、龙等一批贤能之人,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才能作他们能作的大事,但并没有给他们确实的职务。这一次,帝舜召集所有人回都城,一是有关边远地区骚乱的事情,一是治理黄河的事情,再一个就是确定贤能之才的职务这件大事。职务明确了,号令天下也就更容易了,也就更能取信于民了。
  帝舜准备举行大型会议,在这次大型会议上要作出重大的决定。皋陶、大禹他们一回到都城,帝舜便让人通知华夏族的各个大部落的酋长,让他们火速到都城来。所谓的大部落酋长,也就是通常说的四岳十二牧。
  等了七八天,还有两个部落酋长没有到来。大禹有点等不及了。他只想着上黄河去治水,跟帝舜说了三四次,他要走。被皋陶他们劝着,他们对他说,等会议结束后,帝舜还要派人和他一同前往黄河,而这次的大型会议,既然他回到都城来了,就和大家一起参加吧。因为在举行这次大会之前,是要先举行祭天仪式的,要大祭祀和上神通话,看看上神对他们有什么新的启示。说到了上神,大禹便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直到十多天后,所有的人才到齐。接下来便是准备大型的祭祀活动了。
  帝舜让伯夷选定吉祥的日子,伯夷根据近几天的天象,推算出丙日辰时大吉。那就是大禹他们回都城后的半月了。
  这一天真是个好日子,晴空万里,湛蓝天空下连一丝云都没有。温柔的阳光普照着大地,都城里的所有人,以及附近部族的族人们都聚集在帝舜议事茅棚前的广场上。等待着祭祀仪式的开始。
  祭祀活动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项便是祭奠先祖列宗,第二项是祭祀上神。这一切都要由大巫师来完成。除了巫师,没有人能和上神通话。也只有巫师才能决断事情是否可行。只有部族最高领导人才可以通过巫师来发布上神的旨意。除此之外,巫师便是一个平常时也和族人一起劳动的普通人。
  说到巫师,不能不说说“祝”这一职业,祝是神庙、家庙里的主持人。人们通过祝,才能和先祖、亡灵通话。祝的最大功能就是“中间人”,他们只是一个传话者。从事不了巫师的工作。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又出现了“卜”这一行业,“卜”是通过预兆来判断上神对发生的事情的指导,也可用来祖先对后代子孙的指教。有人对有些事情琢磨不透时,便去“问卜”。
  “医”是专门治疗各种病症的人,由于“医”的工作也有判断、预测的成分,其中有些事情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像巫师一样,所以,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巫医”。
  巫师、祝、卜、医,他们分工明确,各行其事。只是到后来,他们才乱了行规。可能也是出于人们需要的原因吧?
  帝舜带领众人和大巫师一起走上神圣的祭坛,在大巫师的指挥下,首先向先祖列宗行跪拜礼。
  祭坛下,左右两边排列着两队执事,他们手捧用石头打磨出来的乐器,在乐器队的后边,排列着一队执彩旗的人。只所以说是彩旗,多数是由各部落提供的染过颜色的粗葛布,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兽皮。纵然如此,彩旗仍然是迎风招展,一派非凡的威仪。在彩旗队后边,排列着一队手持火把的族人。一把把向天燃烧的火把,在风中发出“噼啪”的响声,更增添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肃穆。
  大巫师逖,族人都称他为“巫逖”。他手执法杖,在坛上一顿一顿的,每顿一次,法杖上的兽骨和一个小小的骷髅头就会碰撞在一起,并发出有点怪异的响声。法杖顿后,是依仗队的齐声呐喊。数番之后,巫逖突然大叫一声,把法杖弃之于祭坛上,他的双手抖动着,仿佛已经接到了上神的信息。
  巫逖对天狂呼:“坚强勇敢的华夏部族,将统领天下苍生,除却人间祸患,永葆天下太平!你们作你们该作的事去吧!”说罢,径直走下祭坛。这也宣告着所有的祭祀仪式结束。
  这真是:
  祭祀上神心虔敬,
  鞠躬黎民意真诚。
  欲知帝舜他们的高层领导会议将如何召开,请看第14章《帝舜演讲》。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