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寻出版、寻影视剧改编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
  第19章 洛水女神
  当冯夷把宓妃领回到他的部落中时,族人们一看到美丽出众的宓妃,顿时惊呆了。她,她肯定不是凡人。是的,她应该是一个神仙。看她的长相,看她的行走,听她的谈吐,何其优雅,何其美妙,何其超凡脱俗。大多族人真的是羡慕、嫉妒、恨。一个整天不耕种、不渔猎的人,一个被族人们经常当作笑柄的人,竟然能有这艳遇,把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领回来作妻子,也是上神不亏待每一个人呀!看来,什么人都有生活在这个世间的权利。果真是人恨天不恨,天恨没法混。看看自己身边的那些黃脸婆们,都是标标准准的女汉子啊!她们都是刚刚从森林里走出来啊,她们也能叫作女人?也好意思称作女人?她们除了有一个女人的名称之外,看她们那笨拙的身体,粗重的手脚,糙厚的皮肤。这是一个女人吗?但族人们知道,再羡慕,宓妃也只是冯夷的妻子,不顶用的。这已经成了不可更改的事实。出于自我安慰,他们转而是深深的嫉妒。看来,这个宓妃也不是什么正经人。如果是一个勤劳的女子,能跟冯夷这种人在一起?宓妃这辈子算完了。两个人真是没有一个呀!然后就是族人们的恨。但无论族人们怎样,冯夷真心地喜欢宓妃,宓妃爱着冯夷。
  族人们听宓妃说,她的家乡在伊洛河畔,于是,族人们便惊疑这伊洛之滨的女子,怕是洛水之神的化身吧?有可能是洛水之神化成凡人来劝喻冯夷回心转意的吧?有这种可能!而冯夷和洛水之神成亲的事情,随着夏季的风,渐渐地在各个部落传开。在大洪水时代,人们除了相信神灵,不论什么事情,归宿就是神灵,最好的解释也是神灵。除了神灵,便没有正确的、可以信赖的答案。不像现在,谁若遇上了什么难题,去问问“度娘”,一切都明白了。宓妃的事情还用得着问吗?这么质洁貌美的女人,只有神灵才能生长出来,滋养出来。再者说,洛水之神既然是女人,她应该也有七情六欲吧?她也会感到寂寞空虚吧?为什么就不能和凡夫俗子成亲配对?不过,为什么偏偏选中了冯夷?
  冯夷并没有因为宓妃是他的妻子而停止他上黄河去勘察的步伐。一过了蜜月期,他就辞别宓妃,又开始了他绘制河图的工作。他告诉宓妃,他要向大禹献一张比较完整的图,越详细,对大禹治水就越有利。宓妃理解他,当初他们相见、相识并结为夫妻,就是在大河边。她支持他,不过,她对他说,早去早回,她在家等着他。
  开始的时候,冯夷离开宓妃,每次也就是最多七天。后来,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者二十多天。对此,宓妃有点不高兴了。但冯夷每次回家,他都能带回去一些他捕获的珍禽异兽,既能欣赏,又能吃肉,哄得宓妃开了心,这倒也不错。
  深秋的一个黃昏,冯夷从黄河边往家赶时,下起了大雨。他前方是邻近他们部落的另一个部落,同属于华夏部族。再翻过一座山岗,就到自己的部落了。可是,这场雨下得太大了,滂沱大雨形成的茫茫大雾,让人看不清附近物体的形状,也找不到可走的路。这时,一个身挎箭囊,背负弓箭的年轻人正往部落里狂奔,一眼看见了冯夷,问他是哪儿的人,为什么不上部落里来避雨?这一问,冯夷便和那年轻人一起进了他的茅棚。
  互相介绍中,这位年轻人告诉冯夷,他叫大羿,就是被人们称为神的后羿的后人。他说,他们那一氏族的人,只要是箭法好的人,都叫作羿。当大羿听说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冯夷时,他真是大吃一惊。不禁对冯夷上下打量起来,看得冯夷都不好意思了。
  冯夷笑着说:“难道还会有第二个冯夷吗?”
  大羿摇摇头,他听说过冯夷这个人,据说冯夷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浪荡之徒,可就是这样一个被人所不齿的人,洛水女神却成了他的妻子。都说洛水女神如出水芙蓉般美丽,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把男人的魂给勾掉。原来这个人就是冯夷啊!
  大羿诚实地问:“听说你的妻子长得非同一般,是洛水女神转化,有这回事吗?”
  冯夷笑了笑,说,“什么洛水女神啊,她是伏羲的后人,都是咱们华夏部族的。只是她的皮肤细腻些,白晳些,说话比较温柔些,和别的女人相比,没有什么两样。她与别人不同的是,她会弹七弦琴,她弹出来的曲子优美而动听,朋友你若是有兴趣,等雨停以后,你随我到我家去,看看美丽的宓妃,听听她弹琴,你愿意吗?”
  大羿兴高采烈地说:“这是我求之不得的,我希望现在雨就停下来,咱们可以快点到你家去。”
  可是,雨整整下了一夜,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雨才停。一大早,冯夷要急着回家,大羿留冯夷吃了点食物,他们俩才一同上路。
  一路上,大羿也没有闲着,他彻底发挥了他神箭手的作用,不是射一只野鸡,就是射一只兔子,最大的收获是他竟射得一头獾猪。他把这些捕获的猎物全部给了冯夷,作为他拜见宓妃的礼物。
  当大羿终于见到宓妃后,简直惊呆了。天哪!这不是一尊神又是什么?她那飘逸的长发,散发着花一样的芬芳。她的整个身体,都在发散着阵阵奇异的香味。她的皮肤又白又嫩,在她面前你不敢出一口大气,不是害怕她,而是怕自己的呼吸稍重了一点,就把她的皮肤给弹破了。她优雅而雍容,会让人很快认为她就是一个贵夫人。但她却虽高贵而不高傲。待人的亲切,让人觉得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和她是熟人了。她能很容易地被亲近,但不能有不洁的想法。大羿本来就是想看看宓妃后,再听她弹弹七弦琴的。可是,他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他所有的要求,所有的希望,都在这美的氛围中给融化了。这一次相见,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离开冯夷家的,他也忘记了宓妃是怎样送走他的。他的眼里,心里,整个身子里,幻想里,都是这一个女人。他被她完全征服了。
  大羿回到自己家后,把自己关在他的茅棚里整整三天。他想逼自己彻底忘却对宓妃的记忆,几天过去了,不但不见功,反而越发加剧了他对宓妃的思念。他只有一个想法,再见一次宓妃,再见一次洛水女神,即使是只见一面,就是远远地望一眼,他也能心满意足。也就是说,一个意淫者疯狂到准备付诸实际行动了。
  大羿也没有刻意的打扮,背上弓箭,挎上箭囊,离开家门时是兴冲冲的,一股不可遏制的劲头子。可是,越接近冯夷居住的部落,他的心里越没有底气。当他终于看到冯夷家的茅棚时,连一步也走不动了。不是他身体疲劳所致,而是自己没有了正当理由,也就没有了必要的勇气。他便远远的,远远的,朝着冯夷家的茅棚观望。希图能看到宓妃的身影。是啊,仅仅是一个身影,也足以慰籍他饥渴难耐的心灵。他爱她,而没有理由。因为洛水女神毕竟是冯夷的妻子。
  一天又一天,大羿一直在作着偷窥者的勾当。就像一匹伺机而进的野狼,一旦得到了可乘之机,他便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去,直至捕获到他心仪的猎物。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那是冯夷离开宓妃的第四天。大羿肩扛他射杀的猎物,走进冯夷家中。宓妃对大羿的到访颇感意外。但鉴于给她带来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也不好意思把大羿拒之门外。所以,就热情地招待了他。虽然宓妃知道和一个不太熟悉的男人在一起,有点不大合适,但她并没有想到有谁会伤害她。纯洁的她也决不会想到,当她的男人不在家时,会有另外的男人来占她的便宜。她不会往这方面想,也决没有这样的意念。
  其实大羿也没有更多的想法,他只是对宓妃说,算一下你家中的食物,看看够你吃多长时间。如果你存放的食物吃完,而冯夷还没有回来,那我就再给你送来一些,总不能让你饿着肚子。其他的,大羿什么也没有说,甚至连夸奖一声宓妃长得漂亮也没有说,就这样匆匆离开了。
  宓妃已经习惯了冯夷不在她身边的日子,每次冯夷都是说他上黃河边去查看水情,等待大禹到来。每次回来他总是说河图还没有画完整,也没有见到大禹。为了天下苍生,他什么也不怕,别人怎样说他都可以,自己吃苦受辱也算不了什么。
  宓妃对冯夷说,有时,他一走就是十几天,甚至二十多天,如果不是大羿经常给她送吃的,恐怕她就早饿死了。大羿能对他们这么接济,应该好好感谢他才对。为此,冯夷真是万分感动。说他有一天一定要去当面谢谢大羿。
  在冯夷离开宓妃的日子,宓妃只要一想念冯夷,她就会抱起她的七弦琴,轻轻的弹,轻轻的弹。把她的艾怨,把她的忧伤,把她的思念,把她的哀愁,统统融进琴声中。这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冯夷的呼唤。可没有人能懂她,只说她是一个只懂得弹淫曲的女人。在宓妃的极度忧郁中,大羿出现在她身边。那一晚,大羿听她弹琴直到半夜,后来,是大羿把她抱到了床上。一件一件为她解去身上的衣衫,最后,大羿把赤身裸体的宓妃抱在怀中,竟然痛哭不止。她也不去安慰他,任由他随意地发泄自己的情感。也就在这一晚,她才知道,女人不是只可以有一个男人。
  这真是:
  人间情究竟何物,
  天下爱到底啥样?
  欲知大羿和洛水女神能否会东窗事发,请看第20章《劫持神女》。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
  第20章 劫持神女
  让冯夷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每次从外边回到家,总能在家中遇上大羿。而他一回来,大羿便匆匆告辞。问宓妃这是怎么回事,宓妃回答得很坚决,说这都是巧合。你没有回来之前,他就到我们家来了,待你回来,他便走了。宓妃还说什么冯夷你不能作那没良心的事情,应该感谢大羿。是他让我有了吃的,是他减少了我的孤独和寂寞。她差点没说出来,大羿怕你冬天冷,特地送给你一顶绿帽子,你不更应该感谢他吗?
  生活中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貌似很多人都懂得这一浅显的道理。冯夷就不懂。他只能从纯朴的心理出发,只想到最简单的事情。当大羿又来到他家,并要和他交真正的朋友时,他满心欢喜。认为这世间还有人能理解他。再说,成了真正的朋友,那就是亲弟兄啊!他甚至让大羿留宿在家中。但大羿却时时提防,处处小心,生怕冯夷看出他和宓妃有什么不正当关系。由于成了朋友,当冯夷亲口提出要跟大羿学射箭时,大羿一口答应下来。于是,冯夷就和大羿商量,这一次让大羿陪他一起去考察黄河,顺便还能让大羿教他射箭。他认为,这实在是一个最好不过的方法。
  来到黄河岸边的一处密林,翁翁郁郁的树木,层层叠叠的树叶,闪闪烁烁的阳光,还有到处行走的野兽,争相啼鸣的鸟类,把一个远古森林装饰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童话世界。
  大羿让冯夷去寻找猎物,找到后再插上标记,他就可以让冯夷自己去射箭。他要手把手地教会他。掌握了用箭的捕猎方法,也就为自己打开了一条生活之路。
  说完后,大羿便坐在一根粗大的枯树枝上休息。而冯夷已经走进密林中,寻找可以射猎的动物。有好些动物见到人并不知道避让,毕竟那个时候人太少了,捕猎的范围也太小了,那些动物并不了解人是有多么地厉害。当被称为“人”的这种生物饿疯了的时候,他们便会不择手段,残害和他们一样被称为生灵的动物。甚至茹毛饮血。冯夷很兴奋,因为林中有许多射不完的动物,他便欢欢喜喜地往回走,准备把这一消息告诉给大羿,然后从大羿手中接过他的弓箭,对准他要射杀的猎物。
  当冯夷隐隐约约看到仍然坐在那根粗大的枯树枝上的大羿时,大羿已经把弓拉得紧紧的,张得满满的,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冯夷离好远就各大羿挥手,并呼喊着,“到这边来吧,这边猎物多得很哪!”
  大羿手一松,一支箭簇向着冯夷的心口射去。然后大羿转回身,放下手中的弓箭,他等待着冯夷倒地的声音。
  冯夷把大羿射箭的动作看得一清二楚,为了活命,他本能地往下蹲了一下身子,箭簇已经飞过来,并深深地扎进他的眼中,他忍着巨疼,往外拔箭簇的时候,连眼珠都带出来了。一时的疼痛,让冯夷捂住眼睛在地上来回翻滚。
  听到冯夷的叫声,大羿知道他这个神箭手也有失手的时候,便奔跑到冯夷身边,假惺惺地问,“冯夷,你怎么了?”
  只顾疼痛的冯夷哪还顾得上回答大羿的话?他嗷嗷哀号着从地上爬起来,瞪着他那只完好的眼睛,愤怒地说,“你暗算我!”
  大羿仿佛受了委屈,辩解说,“我没有!我不是有意的。我只看到有一只梅花鹿向我走来,怎么变成了你?怎么变成了你?”他紧紧地抱着冯夷,好像这样能减轻冯夷的痛苦一样。
  “放开我!”冯夷厌恶地说,“我没有你这个兄弟!”
  大羿缓缓地松开胳膊,嚅嗫着,“我们应该是好兄弟的,我们应该是好兄弟的!”
  冯夷也不搭理大羿,捂住还不断往外滴血的眼睛,往树林外走去。大羿一直小心翼翼地跟在冯夷后边。冯夷一而再,再而三地赶大羿走。可大羿就是一言不发,陪伴着冯夷到他的部落,到他的家中。
  宓妃一见到冯夷落得个这般模样,一时竟然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当大羿走过去准备帮冯夷让他躺床上时,冯夷愤怒得像一头发疯的狮子,对着大羿狂吼,“你给我滚!”
  大羿只得走出冯夷家的茅棚。宓妃好像看出了端倪,她一直到部落的郊外才追上大羿。大羿惊诧地问,“你怎么跟来了?”
  宓妃已经气得浑身打颤,她手指大羿说,“你,你,你……”她等于什么也没有说,便说不出话来了,只觉得天旋地转,她一头栽倒在地。大羿连忙把她抱在怀里,轻轻的叫着,“女神,女神,我的女神!”
  宓妃渐渐苏醒过来,她睁眼看到自己躺在大羿的怀中,便“哇”地一声哭开了。她挣脱大羿的怀抱,羞愤交加地说,“是你,因为我而射瞎了他的眼!”
  大羿表现出一副被冤枉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说,“是他不小心撞到我的箭上的。”
  宓妃气愤地说:“我知道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想把他射死,以后我就成为你的妻子了。你,你休想!你这么残忍,这么无人性,是我认错了人。”
  大羿突然变了脸色,咬牙切齿地说,“你说的对,我残忍,我没有人性,我是想让冯夷死去,那时,你就是我的妻子了,没人敢阻拦。我就是要他死,你又能怎样?”
  宓妃气得一跺脚,朝地上啐了一口涶液,转身要走,大羿跑上去拉住她,恶狠狠地说,“想走?你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是你跟我走,一是让我去把冯夷射死!”说完,也不等宓妃表态,紧拉着宓妃的手腕,往前走去。宓妃怕大羿真的会去把冯夷给射死,不得已,只好极不情愿地跟他走。
  赶走了大羿,宓妃也出去了。很长时间过去了,宓妃还没有回来。冯夷一激灵,啊!?不好!他们肯定是私奔了。他一手捂住仍然在疼痛中的眼睛,跌跌撞撞地走出门去。一路走,一路呼喊着,“宓妃,宓妃,你不能跟那坏蛋走啊!宓妃,你回来吧!”
  追出部落的郊外,也没有看到大禹和宓妃的人影,冯夷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由此推测,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误,大羿是有心把自己射死,然后他就把宓妃占为已有。可是,他们等不下去了,趁他的眼睛受伤的机会,两个狗男女私奔了。冯夷一路上坷坷绊绊地走着,声嘶力竭地喊着,他们能上哪儿去呢?除了大羿的部落,他们几乎上没有可去的地方。但令冯夷失望的是,当他追到大羿的家时,连大羿和宓妃的影子都没有。
  大羿的族人们对冯夷既可怜又同情,便告诉他,有人看见大羿领着一个天仙似的女人往伊洛河方向去了。冯夷谢过了大羿的族人,哭泣着往伊洛河方向而去。
  宓妃真的不想跟大羿一起走,她一次次地回首往后边张望,但总也看不到冯夷的身影。
  大羿紧紧地攥住宓妃的手腕,威胁地说,“你现在就是回去,冯夷也不会相信你了。他会认为我射瞎他的眼睛,是我们两个共同商量的结果。你就是怎样解释也不起作用,还是乖乖地跟我走吧!”
  宓妃无助地问:“那你让我上哪儿去呀?”
  大羿说:“到伊洛河畔去,我们以后就住在伊洛河畔,如果冯夷真敢去破坏我们的好事,我就对他决不留情。”
  宓妃的心已经乱了,如今,已经走上了错路,再回去真的是不可能了。既然和大羿好过,那就和他走下去吧!虽然是这样想,但她还是仍然不时地回头,她多么希望冯夷出现在她身边啊!她不想跟大羿一起走,她想和冯夷在一起。这愿望恐怕已经不能实现了。冯夷啊,你在哪儿啊!
  冯夷就在宓妃他们后边四五里地的地方,他想不通,他待宓妃那么好,为什么她就听信了大羿的话而离开了自己呢?宓妃离他而去,这都是自己的错。但是,错又在哪儿呢?冯夷越想越是糊涂。不管咋说,这一回如果能把宓妃从大羿手里要回来,如果宓妃真的没有想要离开他,他会问明白她,到底是为什么?他不想失去她。不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这么长时间以来,二人之间已经有了深厚的情感,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伊洛河水汹涌澎湃,奔腾不息,涛声阵阵,浪花飞溅,宓妃太熟悉这里了,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仿佛都和她紧紧相联,仿佛都留下过她的印记。她从小就在这儿长大,每一处景物,她都倍感亲切。掬一捧伊洛河水,让那一泓清流徐徐在脸上流淌,她受着水的滋润,山的蕴养。大羿看到宓妃笑了,这才彻底放开了她,任由她奔跑,跳跃,呼喊,欢笑。可是,大羿一眼没有看见,也是该着出事,宓妃脚蹬一块光滑的石头,一步没站稳,她失身掉入波涛翻滚的河水中。大浪中,她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又沉入水中。当她浮出水面,呼喊救命时,那声音却被浪涛淹没。大羿顺着水流往下游奔跑,试图救宓妃上岸,可是,他脚下没留神,他也一头栽进河水中,即使他会游泳,但浪涛实在太大,他也被大浪卷走了。
  这真是:
  真心实意始无恨,
  迷情乱性终有悔。
  欲知宓妃和大羿性命如何,请看第21章《冯夷献图》。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
  第21章 冯夷献图
  大禹和商均二人到洛水和黄河的交汇处时,已经是午后了。这是他们离开共工部族的第二天。看到深受大水危害的大河两岸,他们二人心情都很沉重。远远地,他们看见在河汊处的一块岩石上,坐着一个人。如果不是有风吹动他身上的衣服,很容易把那个人误以为一尊雕像。走的近了,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头发在风中飘拂。这个人正面对着大禹他们。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有多么地忧伤。他的双眼呆滞,一脸麻木,心事重重。
  怜恤和同情之心,让大禹不能对此漠然无视,他问,“兄弟,你是谁?你怎么了?”
  冯夷眨了眨眼睛,长长地叹了口气,低垂着头说,“我叫冯夷,我在这儿等大禹,已经等了几年了。可是,大禹总是不来。”
  商均觉得冯夷肯定有什么事,便问,“你为什么要找大禹呢?你认识大禹吗?”
  冯夷摇摇头说,“我不认识大禹,也没有见过他。但我知道大禹是治水英雄,他继承了他父亲鲧的事业。据说,大禹上东夷治水去了,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其实,大洪水过后,大河两岸的灾难比别的地方更严重。为什么大禹不治理黄河,而去治理淮河呢?”
  大禹问:“你就是为这件事而闷闷不乐吗?兄弟,我看你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你说的话也很正确。我就是你要找的大禹,我为没能及时来治理黄河,向你道歉!但我敢向你保证,从这个月开始,我就要带领我们华夏部族的族人,联合共工氏族,共同治理大河。再不让大河两岸的父老乡亲遭受这水灾。我要让大河两岸的每个部族,每个部落都学会耕田、种植,学会捕猎、打渔,让他们学会更多的生存的技能。走吧,兄弟,跟我们一起走吧!我们先到都城,我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给我们的帝舜,然后,你辅佐我来治理大河,你看怎么样?”
  冯夷的眼中放出了希望之光,他激动地从岩石上跳下来,紧握着大禹的手,语无伦次地说,“鲧的儿子,我多年的愿望,你终于来了,我等到你了!”
  真诚和善良是装不出来的,所以,冯夷对大禹所说的话一点也不怀疑。大禹看冯夷的要求那么地迫切,便又说,“兄弟,你终于想好了,是吗?那就跟我们一起走吧!”
  冯夷斩钉截铁地说:“不!我只所以等你,是我要送给你一些东西,来帮助你治理大河。”说着,他从怀里取出一张兽皮,在大禹和商均面前,非常珍爱地打开,展现在大禹他们面前的是冯夷亲手绘制的河图。他说,“我知道,我没能力号召人们治水,但我必需为天下苍生作出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花了好几年的心血,跑遍了大河上游,查看了大河的那大大小小的支流,画出了这张图。我知道,你有一天会来到大河边,有一天会来治水的。”说罢,冯夷恭恭敬敬地把河图交到大禹手中。
  大禹手捧冯夷无私奉献出来的河图,内心充满了无限感激,他紧紧握着冯夷的手说,“兄弟,走,你一定要跟我一起上都城去!让我们的舜后赏赐你,给你封地,任命你职位,让你辅佐帝舜,治理天下!”
  冯夷坚决地摇摇头说:“不!大禹,我什么也不要,这些年来,我从没有想过你所说的那些,真的,没有想过!” 说着话,他又从怀里掏出一张兽皮,展开后,上面的符号让大禹和商均都懵了,这是什么呀?
  冯夷说,这是八卦图,一年多之前,他在大河边救了伏羲的后人宓妃的命,于是他们便成了夫妻。宓妃不但会弹七弦琴,也把她先人的八卦给传承了下来。后来,宓妃就把这张图交给了冯夷,让他保管,并教会他怎样运用。如今,他已经不需要这张八卦图了,只有贤德的人,才配得到它。现在,就把这张图和河图一起,一并献给大禹你吧!因为你能用得上。
  大禹想推辞,可是,冯夷的一片真诚,又让大禹说不出拒绝的话来。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纯朴而善良的观点,对冯夷说,“兄弟,我怎能一而再地接受你的珍宝啊!”
  冯夷硬是把八卦图塞进了大禹手中。
  商均关切地问:“冯夷兄弟,你在这里,宓妃知道吗?她又在哪里呢?”
  一句话问得冯夷潸然泪下,他刚开口说了“宓妃”两个字,忍不住痛哭流涕,已经有点泣不成声了。稳定了一下情绪,他才说,为了画好河图,他经常外出不在家,族人们不理解他,说他不务正业,不喜渔猎,背上这样的恶名他也无所谓,反正,总不能每个人都挨遍给他们解释自己的雄心壮志吧?自从有了宓妃,有人支持他了,可他每次外出,总是把宓妃一个人扔在家中。时间久了,她就难免会孤独寂寞。宓妃是个好女人,是的,她是个好女人!但是,她受到了大羿的引诱,他们俩私奔到伊洛河边。就在前几天,宓妃不慎落入翻滚的河水中,真的作洛水女神去了。那个可恶的大羿为了救她,也掉入了怒涛恶浪之中。大羿肯定化身成了一条又黑又丑的恶龙。冯夷就顺着河,一边哭着,一边寻找着他们的尸体。今天,他实在太累了,就坐在这块岩石上休息。他总是认为,宓妃没有死,她也不会死,要死,也是那个可恶的大羿死了。他记得,那时候他把宓妃领回部落中时,族人们都说她是洛水女神,就是她跌入洛河那翻滚的波浪中,她也不会死。在水下,一定有她的洞府。只是,他只想看看她的尸体。这滔滔河水,怎么就这样无情呢?无情得连宓妃的尸体也不让他看到。冯夷不死心,他认为,他能找到她宓妃,他要和宓妃欢欢喜喜地生活在一起。
  冯夷擦擦眼泪,对大禹说:“大禹,希望你能照着你的话去做。治理好大河,让天下苍生从此脱离水患,过上太平而幸福的日子。我是不能辅佐你了,因为宓妃还在等着我。”
  商均心说,冯夷这家伙病得不轻啊!恐怕离疯狂也不远了。要不,他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有必要好好劝劝他了,于是,他说,“冯夷兄弟啊,我听了你说的你和宓妃的事情,我也很是同情,但愿宓妃作了洛水女神,她是应该受到人们敬仰的。”
  冯夷凄楚地笑了笑,面对滔滔黄河说,“大河呀大河,任凭你再凶猛,再无情,终会有人制伏你!我们的治水英雄大禹来了,治理好大河的日子不远了!”说着,他仰天狂笑,然后,又声泪俱下地说,“宓妃,我看见你向我招手了,你等等我,等等我!”
  冯夷纵身跃入滚滚浪涛之中,一会儿就没了人影。大禹和商均在岸上撕心裂肺地呼喊着,“冯夷,冯夷!”
  大河扬波呜咽,苍天含泪低垂。
  大禹对着黄河痛哭流涕,“冯夷,我的好兄弟!”
  大禹和商均默立在黄河岸边,很久很久。
  在他们回都城的路上,大禹对商均说,“冯夷说的对呀,宓妃就是洛水女神,那个可恶的大羿也只能是一条又黑又丑的恶龙。而我们的好兄弟冯夷,但愿他能成为黄河水神,让他作为河伯,协助我们治理黄河,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大禹和商均回到都城后,把商均他们俩和共工订立了共同治水的盟约,以及冯夷无私奉献两张图的事,都如实向帝舜作了汇报。大禹把两张图都交给帝舜,帝舜把皋陶、伯益、契、姬弃、以及四岳、十二牧都叫过来,让他们来欣赏这宝图。等众贤臣看完了宝图,帝舜又把两张图递到大禹的手中,并说,“大禹,这是你得到的宝物,我怎么能要啊!再说,这张河图能帮助你治水,这张八卦图更能帮助你预测更大的事情。你还是都收着吧!”
  大禹双手捺着地,趴伏在帝舜面前,泪流满面,他说,“舜后,冯夷兄弟为画河图把生命都献出来了,我若把冯夷兄弟的珍宝占为已有,就是我害了冯夷兄弟啊!这宝图应该属于天下苍生,应该由舜后你来保管。”
  帝舜果断地说:“大禹,你治水是为了挽救天下苍生,这张河图你必需带在身边。”他转而又对皋陶说,“皋陶,这张八卦图你就替我保存着,你一定研究透彻,能为我们治理天下起到更大作用。”
  帝舜说完,把河图交给了大禹,并把大禹搀扶起来,告诫他一定要以天下苍生的事为己任,一定要以仁德感化天下,然后教化大众。帝舜又把八卦图交给皋陶,又对皋陶谆谆教诲了一番。然后对所有的贤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作到天下为公,虽然肩负治理天下的重任,但是必需把天下苍生视为自己的父母兄弟,在他们面前,没有特权,没有高贵,只有平等。实际上,我们的所作所为,上神看得一清二楚,正所谓,人在作,天在看。只有对民众开诚布公,真诚相待,民众才会欢迎我们,拥护我们。
  这真是:
  为苍生心无所求,
  治天下胸有成竹。
  欲知大禹将怎样治理黄河,请看第22章《皋陶之谋》。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
  第22章 皋陶之谋
  帝舜谈到了治理天下,大禹对此很感兴趣,但对于帝舜所说的,也是一知半解,但又不知道怎样让帝舜解释给他听,于是,他便求助于皋陶,他说,“皋陶,你作为士,一定对治理天下有深入的研究,深刻的认识,你能不能说给我听听啊?”
  皋陶说:“作为一个辅佐后治理天下的贤德之人,就要诚实地履行他的贤德,并把这种高尚的品德发扬光大。只有这样,后才能有英明的决策,还有所有辅助者们的齐心协力。”
  大禹想了想,认为皋陶说的有道理,他便问,“你说履行良好的德行,发扬光大高尚的品德,怎么履行,怎么发扬光大呢?”
  皋陶看看周围的人,都在注意倾听他和大禹谈话,他便对大禹说,“首先要谨慎,从自身开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养。但是,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常常提醒自己,鞭策自己,鼓励自己,然后再让自己亲近的人们淳厚顺从,让他们和你一样,就像舜后把我们集合到他身边一样,让贤德之士勤勉地辅佐后,这样。天下就能治理好。而我们虽然是推举出来的被人尊敬的人,但我们如果没人帮忙,也会一事无成。我们自身正了,我们身边的人也正了,这样就能影响附近的人,如此由近及远,那么,整个天下,不都是贤能之士了吗?何愁治理不好天下呢?”
  大禹一边听皋陶向他讲解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及其实施的方法步骤,一边频频点头,连连夸奖皋陶说得好,说得对。
  皋陶说:“但辅佐者要从自身做起,管好自己,教育好身边的人,影响更多的人。作为后,作为王,作为头儿,作为领导者,更要理解下属,清楚下属,了解下属,更要安定民心,民众才能遵从你的号令。”
  大禹接着说:“皋陶,你真不愧为掌管刑法的士啊!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天下归心,万众一心,恐怕连帝尧都会认为这不是一件容易事。理解下属,明白下属的心,了解他们,能做到这样,那么作为后,作为王,作为头儿,作为领导者,就显得非常明智,能够准确地任用有德有才的贤能之士,安定天下民心。这样就会受到大众的爱戴,就会受到百姓的拥护。这样的好后,好王,好头儿,好领导,天下苍生都需要他。做到了明智和受人爱戴,就不用担心驩兜再作乱了,也不会把三苗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了。对于那些察言观色而试图谋私利的人,对那些能言善辩而又不作实事的人,对那些不行忠义之道而行邪恶奸佞的人,我们还用害怕吗?那就用不着害怕,因为,已经没有了那种种的不仁不义之人。”
  皋陶说:“通过我的总结实践,我发现,就个人行为方面来说,每个人都能表现出九种美德。有时候,仅仅从一个人的言论上,就能判断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检验出那个人有德有才,或者别人一致称颂他有德有才,那么我们就要告诉他,让他开始作一些对天下苍生有好处的事情,最好让他从基层领导开始。”
  大禹饶有兴趣地听皋陶说着,越听越觉得皋陶所说的话句句在理,虽然他说的是任意一个人,但是,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他便问,“皋陶啊,你说的道理越来越深刻了,你说每个人都具有九种美德,到底什么才是九德呀?”
  皋陶说:“你还真问到了点子上,九德就是:宽宏而又紧栗,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洁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又良善。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那些具有九德的人,还要常常表彰那些具有九德的人。对于那些天天能表现出三德,从早到晚都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家庭而经营的人,也要接受他们。那些具有九德的人,最好普遍地任用他们,让他们去辅佐为后,为王,为头儿,为领导的人。如果整个部族从上到下,里里外外,无论是都城还是边远的地区,所有治理百姓的头人,所有诸侯,王,领导,每个人都会是才德出众的人了。所有领导者互相学习,互相效法,相互勉励,让他们在共同进步中,提高自己的才能品德,也就能更好地处理他所管理的部族事务了。让各部族,各部落,都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地顺从最高领导者,我们的舜后。如果形成了这样的风气,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没有!”
  皋陶说:“治理天下,或者只负责治理一方百姓的人,不要贪图安逸,更不要有私欲、谋私利,要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注重自己的言行,给民众作出表率。因为情况每天都在变化,事情天天都会发生,真可以说是每天每天,部族中,部落中的事情变化万端。所以,不能虚设职位。既然设置了一个职位,就要有这个职位的工作职责,就要为部落,为部族作事。只所以我们要为天下苍生服务,作那些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事情,这是上神早已安排好了的。我们无权更改。只有照着上神的旨意去作。谁也不要违背上神的意愿,是上神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常法啊!所以,无论我们到哪里,在教化民众时,都要告诫他们,父义——当父亲的要讲仁义,更要讲礼义。这个义是所有仁义道德的集合,也是所有美德的总承。母慈——作母亲的不但对待自己的孩子要慈祥、善良、温柔、宽厚、体贴,对别人也要一样。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一个母亲的伟大,才能被所有人称颂和赞扬。兄友——作兄长的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就要像对待朋友那样,处处谦卑,互相尊重,互相礼让,敢于担当,时时处处保护着自己的兄弟姐妹,时时刻刻爱护着自己的兄弟姐妹。由已推人,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样,别人也如此,那么,治理天下就要容易得多。弟恭——作为年轻的小弟弟,要时时谦恭,戒除骄傲和浮躁心理,敬重父母兄长,敬重兄长犹如自己的父亲。如果天下苍生都如此行事,难道这不一个和谐的社会吗?子孝——作为儿子要有孝心,要遵行孝道。所谓的孝,也就是遵从长辈,体恤长辈,爱护长辈。不但在自己家中这样,对邻居也是如此,对部落里族人都是如此,乃至对天下人也如此,试想,治理天下还需要我们去作什么?只有搞好教化。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者的敦厚联系在一起,那么,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一个部族就是一个兴旺发达的王国。整个天下就是万众一心。没有争竞,没有打斗,没有阴谋,没有战争。只有一派和平,只有天下大同。上神为了让天下苍生能达到这一崇高的境界,所以才规定了人的尊卑等级,推行了五种礼制,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天子——替天行道的帝王、君主,他们始终禀承上神的旨意,是为天下苍生造福的,而不是为个人谋利益的。诸侯——让他们管理一方,造福一方,代替天子行使职权,也是让天下苍生能过上好日子,才要自己去身体力行的。卿大夫——就是那些在天子周围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贤臣们,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有了这些贤臣,天子就能更好地处理天下大事,更多地为天下苍生谋福利,造福祉,而不是自己去享乐,自己得利益。士——这是天子身边一批责任重大的贤臣,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天子一样。虽然等级高,但他们肩负的任务更重。他们不但要辅佐天子,还要为更多的人树立榜样。庶人——就是一般的民众,知道了这五种礼制,就要经常地思考,经常地躬行,经常地实践,上上下下都要团结一心,互敬互爱,和善相处,互相尊重。只所以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制,这是上神安排这些人为天下苍生谋幸福,求利益的。所以,一切的苦,一切的难,就是要从这里开始,就是要这些领头人,领导者首当其冲。只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把苦难受尽,把困苦排除,才能给天下苍生更多的甜美。所以,上神就安排了五种礼制,让他们吃苦在先。同时,也安排了惩罚恶人的五种刑罚,来制约人们的行为。五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有了刑罚,赏罚分明了,天下苍生也就明白了事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作,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以,大禹呀,你要努力呀,治理天下很不容易啊!”
  皋陶说:“我们的视听通过心灵达于上神,上神才知道我们作没作他安排给我们必需要作的。我们的赏罚也是出于上神的安排,体现的是上神的旨意。如果我们违背了上神的旨意,人世间哪还有分明的赏罚?哪里还有公正,公理,正义,公平?上神所希望天下苍生作的事,和天下苍生希望上神所作的事,是一致的,所以,天人相通。由此说来,我们不谨慎行吗?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洁身自好,为天下谋。不管你是帝王、国君、君主,不管你是臣子或庶民,上神在看着我们,只有天理良心才是惟一的尺度。”
  皋陶问大禹:“你看,我一说,说了这么多,我的话能不能实行呀?”
  大禹赞赏地说:“皋陶,你说的句句在理,真是字字珠玑,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犹如醍醐灌顶。你说的话不但可以实行,而且,一旦实行,就能成功!”
  皋陶谦虚地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让舜后的德行提高,从而我们都跟着有所长进。”
  这真是:
  纵横捭阖治国道,
  叱咤风云平天下。
  欲知皋陶和大禹谈论治国理政的仁德之路后,华夏部族中的众贤德之士会有什么样的惊天壮举,请看第23章《驯兽大师》。
  注释:五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墨——在脸上刺刻符号之后涂墨。劓——把鼻子割掉。剕——砍去脚。宫——(对男人)割掉生殖器。大辟——砍头。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
  第23章 驯兽大师
  大禹和皋陶谈论了遵从上神旨意,以仁德治理天下后,帝舜重新把四岳十二牧召集在一起,和众贤臣再次商讨治理黄河的大计。从治理淮河工地也报来了喜讯,再有两个月,淮河治水工程就彻底完工了。那时候,姬弃和契就能回到都城来,随后再安排他们新的工作。这一次治理黄河,帝舜派伯益、商均、伯夷辅佐大禹。人力布置方面,一是抽调部族中黄河附近部落的族人,一是联合共工,不但要采纳共工治水的意见建议,还需要共工部族的人役。
  当帝舜和皋陶、大禹等人商讨这件事,并作出了最终决定时,伯益并不在议事茅棚中。帝舜要命人去找伯益时,皋陶说,伯益肯定是又在家中调驯他的那些鸟兽。于是,大禹便说,他上伯益家去看一看。由于经常不在都城,也只是听人说伯益已经调驯出了许多鸟兽,总是没有机会去看。皋陶便陪大禹一起,到都城城郊的家中。
  由于良好的教化,都城中全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住宅,一座又一座茅棚紧紧相连,很多部落都搬到都城来了,使得这个地方更加繁华。说是一座城,聚居者们的茅棚却是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散,从规化上来说,还是不太合理。
  在都城蒲坂的西边,再往前就是郊外了,这里是一片开阔地,远远近近地有稀稀疏疏的树林,更远处,便是一片翁翁郁郁的大树林。这也算是城乡结合部了。就在这个地方,有几间茅棚,还有一大片的栅栏。远远地,就能看到栅栏里有许多动物。当大禹和皋陶走近栅栏时,可以清楚地看到,里边有野牛、野马、野驴,还有野猪、野狗、野鸡、野鹅。大栅栏里围着小栅栏,这里边的动物,看起来要温驯得多。这时,伯益和两个族人一起,正拿着一把青草让一头野牛吃。野牛吃完了他们手中的青草,一个族人又捧来一大陶罐水,让那头野牛喝。喝完后,伯益他们又每人拿起一大把青草,试图接近一头野驴。
  伯益他们没有注意到大禹和皋陶的到来 ,皋陶便大声说,“伯益,大禹来看你了!”
  伯益回过头,看见大禹正和父亲站在一起,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向他们走来。走到近前,他便很有礼貌地向二人鞠躬,之后,拉着大禹的手说,“治水的英雄大禹,欢迎你来!”
  大禹笑着对皋陶说:“你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不一般啊!”随后他问伯益,“你这样作,就能把这些鸟兽的野性给驯化掉?”
  伯益指着刚才的那头野牛说:“就说这头野牛吧,刚捉回来的时候,它一直在栅栏里横冲直撞,恨不得越过栅栏逃跑,暴躁得不得了。我就一直饿它,渴它,不给它草吃,也不给它水喝。慢慢地磨它的性子,之后,我再一点一点地给它草吃,给它水喝。现在,它可老实了,别看它野性不褪,但是它也想活命啊!所以,它就渐渐地听从了我的驯化。”
  一提起驯养鸟兽,伯益便有说不完的话。他说,看着族人们经常外出打猎,经受了那么多的辛苦,他总是想着怎样才能不让族人们辛苦。有一天,他突发奇思,为什么不能把那些不太凶猛的鸟兽圈养起来呢?圈养后,让它们繁殖出后代,这样,不外出打猎,也有肉可吃了。比如说那些野牛、野马、野驴,它们并不凶猛,把它们关进栅栏里,时间长了,磨去它们的野性,让它们生出后代,就能为族人造福。如果这方法可行,就让族人们都学会,就减少了多少麻烦啊!除了野牛、野马、野驴,还有野猪、野狗、野鸡、野鹅,都能驯化饲养。
  大禹听着伯益的介绍,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他说,“这实在是一件造福苍生的好事啊!”他接着问,“在驯化过程中,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啊?”
  伯益说,危险无处不在。尤其是关在栅栏里的鸟兽,它们虽然不凶猛,但它们也是野性十足,弄不好被它们咬一口的事也时有发生。说着,伯益掀起上衣让大禹看他的腹部,那是一头野牛死死地顶着了他;他又撸起袖子让大禹看他的胳膊,臂弯前一个很大的伤疤,那是一匹野马咬的。之后,伯益笑着说,“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我们不但可以有吃不完的肉,还有奶喝,还有蛋吃。”
  大禹惊异地问:“你是说喝这些野兽的奶,吃这些禽鸟的蛋?怎么个喝法,怎么个吃法呀?”
  伯益说,为了能找到可以驯养的鸟兽,他常常领族人们往密林里钻,发现有好多兽类的奶都白白地流淌掉了,它生的小兽根本吃不完。像野牛、野马、野羊,它们常常是顺着奶子往外淌奶水,如果把它们的奶收集起来,人一样可以吃。还有许多禽类的蛋,以前总是生吃,后来,在陶罐里煮成熟的,吃着味道更鲜美。但是,如果把这些禽类驯养后,专业让它们生蛋,我们不就有吃不完的食物了吗?说到驯化鸟兽,伯益简直是入了迷。听得大禹都想跟他学习这项技术了。
  大禹感慨万端地对皋陶说:“我们华夏部族真是贤德之士越来越多啊!这也是上神眷顾我们啊!我们的前人神农,他尝遍了百草,为我们找到了治病的良药;谁敢说,这天下的一草一木对我们没有用处?燧皇看见了火,不管钻木或用石块碰撞,冒出来了火,燃烧起来,让我们吃上了熟食。像大巣氏,让我们住上了房屋;伏羲氏教会我们渔猎,华胥氏教会我们作衣。他们真正是功德无量啊!如今,伯益驯化鸟兽,让我们有了更多可吃的肉、蛋、奶。还有姬弃,我们的后稷,教会那么多人种植稼禾,栽种果木,让我们有了粮食和水果。这一个又一个的贤德之士,都是我的榜样。想想我作了什么?真是有愧于华夏族人哪!”
  皋陶拍拍大禹的肩膀说:“哎呀,大禹,你也太低调了。单你治水,就挽救了多少生灵啊!你为天下苍生造福不浅啊!你早就是天下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了!”
  大禹连忙说:“皋陶,你千万别这么说,治水单靠我一人之力怎么行啊?上淮河去,有你和姬弃、契你们三个的辅佐,还有那无数华夏部族的族人,东夷涂山氏族的族人,连三苗的族人都有。这是众多人的功劳啊!我只不过给大家带了个头儿,给大家说说办法而已。实在算不得什么。这次,我们的舜后又派了商均、伯夷,还有你的儿子伯益,让他们辅佐我。你知道,什么是辅佐啊?实际上是互相协作啊!”于是,大禹便对伯益说,“伯益啊,我今天来,一是出于好奇,来看看你如何驯化鸟兽的;二是请你和我一起去治理大河。为了华夏部族和大河两岸的其他氏族,还有天下苍生,我们不能不治理大河了。你若陪我去治理大河,你驯养的这些鸟兽怎么办啊?”
  伯益一听大禹说让他前去辅佐大禹治理黄河,兴奋得简直要跳起来了。
  皋陶说:“这不但是大禹对你的邀请,也是舜后的安排,我希望你跟随大禹,一定要时时处处听从大禹的指挥和调遣。遇事多和大禹商量。”
  能去辅佐大禹,这是伯益想不到的,也是他所希望作的。以前他也只是听说大禹这个人,没有和他共过事。就是在两个月前,他随大禹一起从治理淮河的工地回都城,走到涂山的时候,他的父亲皋陶一再劝说大禹,让大禹去探望一下涂山氏,可大禹一心为公,内心无私,坚决不假公济私,因工作之便去做私事。那一次,大禹的壮举,深深打动了伯益的心。自从那一次之后,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像大禹一样的人。只为天下苍生着想,不考虑个人得失。舜后说得好啊,我们是上神指派到人间来为族人、为天下苍生服务的,造福的,不是来享乐的。我们没有权利贪图什么,只有吃苦在前的份儿。他的父亲皋陶也是常常这样教导他的。听到父亲皋陶说,让他遵从大禹的安排,辅佐好大禹,他当然打心底里赞同。所以,他说,“大禹,除了我,还有谁辅佐你去治理大河呀?”
  大禹说:“舜后指派了你,还有伯夷和商均。我打算今天下午我们共同到舜后的议事茅棚,商量一下治理大河的初步计划。可行的话,我们在三天内就动身,你看怎么样?”
  伯益点点头说:“那好啊!”
  帝舜的议事茅棚,主要是帝舜召集各级官员讨论部族大事的地方,但族人们有事没事总爱来坐坐。所以,这地方也是任何人可以自由出入的场所。当帝舜有大事要和众贤臣商议时,那些族人们就很知趣地离开了。如果帝舜长时间不见哪个族人去了,就会关心地问他是怎么了。无论帝舜在哪儿,只要见到族人们,总是热情地邀约他们到议事茅棚里坐坐。人们很少去的时候,帝舜心里就会很难过,总是认为自己作了最高领导者,疏远了族人,和族人有了距离。
  当大禹来到议事茅棚里时,帝舜正在和商均谈着话。他劝商均要多向大禹学习,远离丹朱。大禹到他们身边,和他们打了招呼,帝舜又教育了商均几句,说丹朱已经无可救药,玩游戏玩得花样百出。如果真不行的话,就不能再让他在都城住下去了,干脆回到他的封地丹溪去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眼不见心不烦。这样的人只能给族人以坏的影响,而不能传递给族人正能量。就在帝舜在商均和大禹面前批评丹朱的时候,伯益和伯夷两个人有说有笑地走了进来。
  在大禹提议下,商均首先给大伙详细通报了联合共工的经过。接着,商均又说了他和大禹在大河两岸看到的情况,当他说到冯夷和宓妃时,几个人几乎就要掉泪了。虽然前天大禹已经对众人说了一遍,但说的不太详细,这一次,商均说的太细了,所以才又一次地感动了大家。
  大禹打开张画在兽皮上的河图,指给大家看,尤其是几个重要河段,他说,只能从上游往下逐步引导。以前堵截的方法不是不能采用,要用对地方,最好是疏堵结合。另外,还要认真听取共工的意见,毕竟他在大河上游已经有十几年的治水历史了,应该积累了一些可以采用的经验。
  大禹对帝舜说:“舜后啊!我看,后天我们就出发,延迟一天,我们的罪孽就加重一天。早一天把大河治理好,我们的罪孽就能早一天减轻。”
  帝舜高兴地说:“你是我们的大司空,我们的治水领头人,你说啥时候开始,就啥时候开始,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一切听众你的安排。”
  这真是:
  誓为苍生谋福利,
  甘洒热血写春秋。
  欲知大禹他们将要怎样地谋划,怎样地治理黄河,请看第24章《治理大河》。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
  第24章 治理大河
  华夏部族的都城蒲坂又一次沸腾了,在帝舜的主持下,召开了治理黄河攻坚战誓师大会,这也昭示着,治理黄河攻坚战拉开了序幕。
  大禹手持耒锸,走在治水大军的最前边,他的身后紧紧跟着伯益、商均、伯夷。治水的队伍浩浩荡荡,他们一路走,一路呼喊着。就像热血男儿奔赴疆场。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精神抖擞,浩气干云。
  距离黄河三十里地的时候,有两个部落头领,带着他们的部落,齐刷刷地跪在大道上。两个头领一个是应龙,一个是群龙。大禹的治水大军一到他们面前,他们便带领族人一同大呼:“应龙、群龙欢迎大禹的到来!”
  大禹连忙搀起他们,并说,“应龙、群龙你们俩怎么学成这样了?还给我施这么大的礼?”
  应龙说:“你是华夏部族治水的英雄,天下苍生都对您无比敬仰,为什么不能给您行大礼呢?”
  大禹问应龙:“族人们都到齐了吗?”
  应龙说:“你派人来通知我们以后,我们就时时打听着你到来的消息。族人们早已到齐了,只等和您一起去治理大河!”
  大禹拍拍应龙的肩膀,又拉拉群龙的手,说,“好!有你们二位的加入,咱们这治水队伍就更大了。”
  在积石山上游五十里开外的地方,这里地势开阔,河水四处泛滥,由于泥沙石块的壅塞,使得河水连山冈都给淹没了,整个成了一个沼泽国。大禹就命应龙、群龙带领他们的部落,在这里开始治理大河。大禹一再交待他们,不管堵截或疏导,只要能把大水引走,看情况而定。一定要灵活掌握。目前的情况是先以疏导为主。实在不行了,就马上报告,再用其他办法。余下的人继续往上游去。另外,在大禹让伯益和伯夷领往族人上游去时,他和商均便去了共工的部落。
  共工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虽然他并没有在部族中。据在家的浮游说,首领共工和另一得力大将相柳一起上遥远的西荒山去了,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敢说。但是,他临走的时候,一再嘱托浮游,一旦大禹来找他们去治水,就让浮游带领族人前去。共工说的很明白,大禹治水,不光是为了他们华夏族,大河两岸,天下苍生都能得到好处。况且,共工也对浮游下了死命令,如果大禹来了,你不领着族人跟他一起去治水,他回来后会重重地惩罚他。浮游当然清楚共工是说一不二的,他说要惩罚,那可不是打一顿,骂一顿,那么简单。至少得少只手,缺根胳膊;或者剁掉一只脚,砍断一截腿啥的。
  大禹领浮游和族人到黄河岸边,就把浮游安排到紧挨着应龙他们的上游,就让他负责这一段。另外的人则在浮游他们的上游。这样全线展开有二十多里地。全部布置完以后,族人们便投入到紧张的治理黄河工程中。开工才两天,就不断有人报告说,正在劳动时,总是有野兽闯到劳动工地上。对于那些不太凶猛的野兽,大家群起而攻之,不一会儿便能把那野兽给歼灭掉了。也让治水的人们有了可吃的美味。这倒是好事一件。但那些凶猛的野兽就不同了,从应龙、群龙、浮游他们的工地上汇报过来的情况看,虽然还没有发生野兽伤人事件,但想打死一只凶猛的野兽,可不是一件说到就能作到的事情。往往百十个人围着一头,得费老半天时间。如果是一只还好些,若是几只一同出现,可就麻烦了。有时候,一天里说不定得有几只呢!这些治水人员们是打野兽呢?还是治水呢?
  野兽总是往治水工地窜,这不是一件小事。大禹便把伯益、商均、伯夷他们召集到治水工地他的临时庵棚,商量解决对策。
  商均问:“大禹,你在治理淮河的时候,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吗?那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们又是如何处理的?”
  大禹说:“在淮河工地,开始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事情,后来是皋陶派出了一百多人的专业队,他们负责工地两边,附近十里地的山岗和沼泽,一旦有密林、草丛,就放火烧掉。野兽们一看见火,一个个都惊恐万状,溜之乎也。那一条条毒蛇,就被大火给烧死了。”
  伯益说:“哎呀,大禹,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继续使用啊!要不就交给我吧!”
  商均、伯夷一致认为,既然伯益会驯化鸟兽,这驱赶凶兽猛禽的工作,交给伯益最合适。大禹便说,“好,从现在开始,伯益就是我们的火正,主管焚烧山林,驱赶野兽毒蛇,保障我们治水族人的人身安全。伯益,你看需要多少人,你就带多少人。”
  伯益从治水人员中抽调了150人,组成临时驱兽队。到工地旁边的山林中,先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又用石头相撞的方法,把一些已经干枯易燃的柴草燃烧,他们有了火种,便点燃了山林。一时间浓烟滚滚,树木烧裂的爆炸声不绝于耳。野兽们起初还能狂嗥乱叫一阵,但随着火势的增大,烟雾的弥漫,它们预感到再嗥叫也没有用了,便上演了真正的豕突狼奔。它们在前边奔跑,大火在后边追赶,就像当年洪水来时一样,滔天巨浪就在它们身后,就算它们拚尽了力气逃亡,但是还有好多鸟兽被大水吞没。如今这熊熊大火,迫使它们不得不逃向远处的山岗。
  经过近10天的驱兽,离治水工地近七八里地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了野兽,远处的野兽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来了。为了做到以防万一,伯益把这150人又分成三支小分队,他们不断在治水工地外围巡逻,一旦发现试图闯进来的野兽,先驱赶它,实在赶不走,就围歼它。尽量减少治水人员的伤亡,也给治水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
  不知不觉已经将近半年了,这一阶段的治水工作很顺利地往下进行着。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再有三个月,就能转移到下游的梁山一带了。
  这天中午,快收工的时候,伯益的驱兽小队有人来向大禹报告,说应龙、群龙带领着族人,和共工族的浮游已经拉开了阵势。恐怕在不长的时间里,两班人就要打起来了。大禹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对驱兽人说,“你们快点去告诉应龙、群龙,就说是我说的,让他们不要胡来!”
  另外,大禹又派人让伯益、商均、伯夷几个人也马上赶过去,务必要制止这场械斗。虽然天上的太阳大得比火盆还有厉害,晒得大禹满头大汗,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当他赶到应龙他们和浮游对仗的工地时,看到应龙、群龙威风凛凛地站在前边,他们身后是华夏部族的族人们。这一会儿都像是一个个战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和共工氏族的族人血战一场。浮游这边也不示弱,浮游威武地站在一块岩石上,身后和周围是他手下的儿郎,一个个虎背熊腰,那劲头,亚赛猛虎下山冈,一场械斗一触即发。火药桶似乎已经在燃烧,如果此时不及时用水浇灭,就会发生大爆炸,死伤难以避免。
  走在路上的时候,大禹就在想,应龙他们为什么要和浮游他们打架呢?恐怕还是自己没有管理好弟兄们。如果不是自己的失误,各干各的活儿,大家团结协作,会有什么事发生呢?大禹一直在深深地自责。及至到了现场,看到应龙和浮游他们剑拔弩张的阵势,大禹心里更是不好受。一边是自家兄弟,一边是伸出援手帮助的兄弟,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非要武力解决?
  大禹先是到应龙和群龙身边,和蔼可亲地说,“二位兄弟,禹在哪个地方没有做到,还是请二位兄弟明说吧!”
  应龙抢先一步说:“大禹,浮游他们不正经干,还不听话。他们的工程被水冲毁了三次,三次都差点把咱们的族人给淹死。他们是故意想置我们于死地呀!”
  大禹拍拍应龙的肩膀,以长者的仁慈口吻说,“你是为着咱族人的生命安危,也是为整个治水工程考虑,难得你有这份仁厚之心哪!总算是没有白白地辅佐我。有什么话,咱们还是坐下来慢慢商谈吧!现在,你让族人们都回去休息吧,休息好,吃饱饭,午后继续干,好不好?”
  群龙气不愤地说:“大禹啊!你看浮游他们,随时都会打上来的啊!”
  大禹耐心地说:“现在就让族人们散开吧!浮游不会做糊涂事的。再说,有我在,你们还怕什么?”
  话说到这份上,应龙和群龙也不好再说什么,就大声吆喝着,让族人们都散开。开始,族人们还真有点不大情愿,不是说过了要大打一场的吗?怎么说不打就不打了?但前边的很多人已经看到大禹在和应龙、群龙谈话,猜测肯定是大禹让他们散开的,这才怏怏而去。
  这边族人们渐渐散开,大禹又走到仍然怒气未消的浮游面前,友好地说,“浮游将军,是我没有管好我的族人们,不应该让你受气,这一切都怪我。有啥事儿,咱们坐一起谈谈好吗?”
  这真是:
  团结一心治水患,
  铁壁铜墙筑河堤。
  欲知浮游将会对大禹说出什么话来,请看第25章《伯益献策》。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