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43章 驱逐三苗
夏六月,正是酷暑之时,淮河下游的两岸,那些被水浸泡的地区,一片片沼泽,里边的腐草枯叶,还有死掉的动物尸体,使得沼泽中的气味让人难以接受。不驯服的淮河水,毫无节制地流淌着,好像它想流到哪儿就流到哪儿。这让人们面对被水淹没的大片土地而兴叹不已。和下游被治理过的河段相比,真是差了很大的悬殊。上游两岸的很多部落已经在开垦田地,有的甚至已经在田里种植上了水稻。可下游,这景象真叫人惨不忍睹。
越过沼泽地,大禹带人进入一片杂树林。林子里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还有许多的藤萝。那些夏季的鲜花总是生长在树和树的较大空隙里。这里和沼泽地边的情景大不相同。树林里没有了烈日的照射,但这树荫,也给人心理上一丝丝凉意。因为没有风,树林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有点让人呼吸不动的感觉。闷热闷热的林间,时不时地,还有一条条带毒的和不带毒的蛇从草丛中爬向藤萝。也有的蛇就缠在藤萝上,稍不细心,人们就会把它们当成藤条或树枝。
大禹他们用了半个多时辰才走出这片树林。刚走出树林,周围顿时响起了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呐喊声。紧接着,有持棍的,有执长茅的,有带弯刀的三苗族人向大禹他们包围上来。三苗族人打的是伏击战,大禹他们打的是遭遇战。多亏大禹久经沙场,处变不惊,他告诫辅佐者和族人们,作好战斗准备,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许先动手。
三苗族人带着腾腾杀气,气焰嚣张到了极点。他们向华夏族人一步步紧逼。形势十分严峻。估计还有三丈地的距离,大禹怒号一声,“族人们,打吧!”
“打死他们 !打死他们!”这呼声惊天动地,华夏族人奋不顾身地冲向三苗族人。
这么近的距离,弓箭是用不上了。人太多了,连棍棒也挥舞不起来了。三苗族人好多人手里都掂着刀,但人围人,人挤人,想举起胳膊都有点困难。只有肉博。或是一个华夏族人对一个三苗族人,或是两个、三个华夏族人对一个三苗族人。他们把对方摔倒在地,然后用石块去砸他们的头。对方的头被砸烂了,在一片哀嚎中,在一片求饶中,鲜血流淌着,脑浆迸溅着,不一会儿,那失败的三苗族人便绝气而亡。开始的时候,三苗族人一点也不示弱,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对付华夏族人,但他们没想到华夏族人超过他们两三倍。
在打斗的现场,喊着,打着,形成了拚命的厮杀声,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恐怕十里地以外都能听得到。这就是古代战争,当他们还没有完全运用冷兵器的时候,肉博、对打、摔跤、互撕、差不多都是肢体冲突。比的是力气,比的是人数,比的是拳头。有人,就有胜利的保障。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场之上人多胜。
三苗部族没有华夏部族人多,领头的看他们总是吃亏,便打一声呼啸,三苗族人便急急撤离战场。华夏族人焉能放过他们?在后边紧紧追赶。大禹下令阻止了族人。庚辰没有打过瘾,他喘着粗气到大禹身边,不满意地说,“大禹,为啥不乘胜追击,把他们全部打死算了。”
大禹宽厚地笑笑说:“庚辰将军,你的勇气可嘉!我知道,在战场上使不得半点妇人之仁。如果那样的话,就是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最终还是要失败的。但是,我们不追三苗族人,就不等于是我们容忍了他们,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华夏族人不是以杀戮为目的。当他们醒悟的时候,就不会来和我们为敌了。再说,我们也不愿意树立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敌为友,结成联盟。他们果真冥顽不化,继续顽抗,我们也不会对他们客气。该杀的一定要杀,决不姑息迁就。”
庚辰释然地说:“我算看明白了,大禹啊!你和伯益是殊途同归啊!伯益驯化鸟兽,让那些凶禽猛兽乖乖地听从人们的指挥,磨去的是它们的野性。而你对待敌人,正像伯益驯化鸟兽一样,你也是在磨他们的野性啊!”
庚辰的话一说完,大家不由得大笑起来。
在大家的笑声还没有停止的时候,族人们押了一批三苗的俘虏过来,请求大禹如何处理。
被俘的三苗族人几乎上都是伤残人员,有的是打断了胳膊,有的是打断了腿。全毛全翅的几乎没有。能跑的都跑了。族人们问过大禹后,庚辰首先说,“这还用来问?全部处死不就行了!”
大禹笑了笑,没有直接回复庚辰,转而问伯益和伯夷“伯益,你们俩说说该怎样处理这些俘虏?对了,伯夷,你先说。”
伯夷看看伯益,伯益像在进行着深深的思考,伯夷便说,“庚辰将军说的全部处死,我看不可取。最好的办法就是等他们伤好了之后,把他们编入我们的治水大军,等工程全部完工了,再放他们回去。”
大禹巡视了一圈,看见了夔,便说,“夔,你说该咋办?”
夔沉吟了一下说:“伯夷说的挺好,就是治水工程完工了,也不能放他们回去。干脆把他们带到都城去,让他们给舜后家干活算了。”
伯益也不等大禹来问,他看该发表意见的人都说完了,就剩自己了,也没有推托处了,便说,“我是这样想的,全部处死固然不对,但他们一次次袭击我华夏部族,骚扰我们进行治水,处死他们也算他们罪有应得。但是,上神有好生之德,我们华夏部族又是以仁德治天下的,以仁德服天下的,全部处死这些俘虏,有点不大妥当。留下他们,全部编入治水大军,帮助我们治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在他们劳动的时候,需要有人监督他们;平常的时候,还要有专人看守他们。治水工程结束后,把他们带到都城去,也是个问题。我们不能不讲一点仁德啊!主要是得对他们进行教化,转变他们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伯益说得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正当大伙在赞赏伯益时,大禹却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尤其是伯益讲得最好。但我只有一个主张,把他们全部放走,一个不留!”
伯夷不解地问:“大禹,你是说等这些俘虏帮我们治理好淮水以后吗?”
“不!”大禹的语气里几乎没有缓和的余地,这让他的辅佐者们很是吃惊,他说,“就现在,全部放走他们。不过,有一个条件,需要伯益来完成。那就是对这些俘虏讲清楚我华夏部族施行的教化制度,更不能忘记了你父亲皋陶讲过的礼法以及人伦纲常。当然,部族之间的团结也是要强调的。以仁去感化他们,以德去收服他们 。等他们完全听明白了你的话,就放他们走。但要给他们一点任务,让他们回去后宣扬我华夏的治国理念,还有拯救苍生的责任。你们要记住,以后只要捉到俘虏,就这样对他们先进行教化,然后放他们走。以后,他们就会由畏服我们,变成顺服我们,并且是口服心服。”
伯益领了大禹的指令,把所的俘虏集中在一起,开始给他们上政治课,搞攻心战术,给他们洗脑。
清理战场的族人们,收拢过来一大堆三苗族人丢弃的兵器。
大禹问:“这是怎么回事啊?”
夔说:“族人们携带到了三苗族人丢掉的物品,他们认为这应该归你。”
大禹说:“给我?我能用得完吗?伯夷,你看这些东西应该咋处理,这就是些什么东西呀?”
伯夷仔细核对了一下,各大禹汇报说,长茅6根,弯刀5把,弓箭7张。
“大禹,”伯夷说,“我想,应该论功行赏。在这次战斗中,功劳最大的,就让他们任意挑选。这几种物品想要什么要什么。功劳小一点的,就让他们任选两种。等大家都挑选完了,剩下的就给功劳再次一点的人。这样,族人们再次和三苗族人打斗时,就会更加奋勇超前 。我这样说行不行?”
“好!”大禹赞赏地说,“就这么办!”
18件兵器发到了18个族人手中,得到奖赏的人, 一个个笑逐颜开,也使得族人们士气大振。都是摩拳擦掌,下定决心,等到了治水工地,再遇上三苗来骚扰,管打得他们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伯益那边,他在对三十多个三苗族人进行教化,伯益最后说,“大禹下了命令,不准我们的族人再伤害你们,全部放你们回家。”
一说完这话,占二十多个三苗族人都哭着说不走了。非要加入华夏部族。他们说,反正都是自己孤身一人,加入华夏部族,他们心里会更舒坦些。伯益说,各部族都是亲兄弟,无论在哪个部族中,只要讲仁德,行礼义,都是一样的。当三苗的俘虏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伯益时,他们纷纷表示,回去以后一定对族人们好好说说华夏部族是个怎样的部族。更重要的是天下苍生的团结一心。
大禹带人到治水工地后,大小战斗又经过了五次,每次都是三苗部族肆意来犯,大禹带人把他们打败。被俘人员受过一番教育后,再放回去。自打第五次后,也就是三个月过去了,三苗部族再也不来骚扰了。又过了两个月,大禹带领伯益、伯夷、夔、龙他们几个,亲自到三苗部族去,联合他们一起治水。开始的时候,他们真的很不愿意,但想到那几次战斗,大禹历次对他们总是以宽厚仁慈之心对待他们,并没有把他们当敌人,而真的像是亲兄弟,三苗部族的首领们,于是便带人加入到淮河入海的治理当中。
这真是:
各族都是亲兄弟,
天下部族是一家。
欲知大禹怎样治理淮河的入海口,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请看第44章《姒启失母》。
第43章 驱逐三苗
夏六月,正是酷暑之时,淮河下游的两岸,那些被水浸泡的地区,一片片沼泽,里边的腐草枯叶,还有死掉的动物尸体,使得沼泽中的气味让人难以接受。不驯服的淮河水,毫无节制地流淌着,好像它想流到哪儿就流到哪儿。这让人们面对被水淹没的大片土地而兴叹不已。和下游被治理过的河段相比,真是差了很大的悬殊。上游两岸的很多部落已经在开垦田地,有的甚至已经在田里种植上了水稻。可下游,这景象真叫人惨不忍睹。
越过沼泽地,大禹带人进入一片杂树林。林子里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还有许多的藤萝。那些夏季的鲜花总是生长在树和树的较大空隙里。这里和沼泽地边的情景大不相同。树林里没有了烈日的照射,但这树荫,也给人心理上一丝丝凉意。因为没有风,树林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有点让人呼吸不动的感觉。闷热闷热的林间,时不时地,还有一条条带毒的和不带毒的蛇从草丛中爬向藤萝。也有的蛇就缠在藤萝上,稍不细心,人们就会把它们当成藤条或树枝。
大禹他们用了半个多时辰才走出这片树林。刚走出树林,周围顿时响起了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呐喊声。紧接着,有持棍的,有执长茅的,有带弯刀的三苗族人向大禹他们包围上来。三苗族人打的是伏击战,大禹他们打的是遭遇战。多亏大禹久经沙场,处变不惊,他告诫辅佐者和族人们,作好战斗准备,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许先动手。
三苗族人带着腾腾杀气,气焰嚣张到了极点。他们向华夏族人一步步紧逼。形势十分严峻。估计还有三丈地的距离,大禹怒号一声,“族人们,打吧!”
“打死他们 !打死他们!”这呼声惊天动地,华夏族人奋不顾身地冲向三苗族人。
这么近的距离,弓箭是用不上了。人太多了,连棍棒也挥舞不起来了。三苗族人好多人手里都掂着刀,但人围人,人挤人,想举起胳膊都有点困难。只有肉博。或是一个华夏族人对一个三苗族人,或是两个、三个华夏族人对一个三苗族人。他们把对方摔倒在地,然后用石块去砸他们的头。对方的头被砸烂了,在一片哀嚎中,在一片求饶中,鲜血流淌着,脑浆迸溅着,不一会儿,那失败的三苗族人便绝气而亡。开始的时候,三苗族人一点也不示弱,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对付华夏族人,但他们没想到华夏族人超过他们两三倍。
在打斗的现场,喊着,打着,形成了拚命的厮杀声,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恐怕十里地以外都能听得到。这就是古代战争,当他们还没有完全运用冷兵器的时候,肉博、对打、摔跤、互撕、差不多都是肢体冲突。比的是力气,比的是人数,比的是拳头。有人,就有胜利的保障。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场之上人多胜。
三苗部族没有华夏部族人多,领头的看他们总是吃亏,便打一声呼啸,三苗族人便急急撤离战场。华夏族人焉能放过他们?在后边紧紧追赶。大禹下令阻止了族人。庚辰没有打过瘾,他喘着粗气到大禹身边,不满意地说,“大禹,为啥不乘胜追击,把他们全部打死算了。”
大禹宽厚地笑笑说:“庚辰将军,你的勇气可嘉!我知道,在战场上使不得半点妇人之仁。如果那样的话,就是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最终还是要失败的。但是,我们不追三苗族人,就不等于是我们容忍了他们,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华夏族人不是以杀戮为目的。当他们醒悟的时候,就不会来和我们为敌了。再说,我们也不愿意树立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敌为友,结成联盟。他们果真冥顽不化,继续顽抗,我们也不会对他们客气。该杀的一定要杀,决不姑息迁就。”
庚辰释然地说:“我算看明白了,大禹啊!你和伯益是殊途同归啊!伯益驯化鸟兽,让那些凶禽猛兽乖乖地听从人们的指挥,磨去的是它们的野性。而你对待敌人,正像伯益驯化鸟兽一样,你也是在磨他们的野性啊!”
庚辰的话一说完,大家不由得大笑起来。
在大家的笑声还没有停止的时候,族人们押了一批三苗的俘虏过来,请求大禹如何处理。
被俘的三苗族人几乎上都是伤残人员,有的是打断了胳膊,有的是打断了腿。全毛全翅的几乎没有。能跑的都跑了。族人们问过大禹后,庚辰首先说,“这还用来问?全部处死不就行了!”
大禹笑了笑,没有直接回复庚辰,转而问伯益和伯夷“伯益,你们俩说说该怎样处理这些俘虏?对了,伯夷,你先说。”
伯夷看看伯益,伯益像在进行着深深的思考,伯夷便说,“庚辰将军说的全部处死,我看不可取。最好的办法就是等他们伤好了之后,把他们编入我们的治水大军,等工程全部完工了,再放他们回去。”
大禹巡视了一圈,看见了夔,便说,“夔,你说该咋办?”
夔沉吟了一下说:“伯夷说的挺好,就是治水工程完工了,也不能放他们回去。干脆把他们带到都城去,让他们给舜后家干活算了。”
伯益也不等大禹来问,他看该发表意见的人都说完了,就剩自己了,也没有推托处了,便说,“我是这样想的,全部处死固然不对,但他们一次次袭击我华夏部族,骚扰我们进行治水,处死他们也算他们罪有应得。但是,上神有好生之德,我们华夏部族又是以仁德治天下的,以仁德服天下的,全部处死这些俘虏,有点不大妥当。留下他们,全部编入治水大军,帮助我们治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在他们劳动的时候,需要有人监督他们;平常的时候,还要有专人看守他们。治水工程结束后,把他们带到都城去,也是个问题。我们不能不讲一点仁德啊!主要是得对他们进行教化,转变他们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伯益说得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正当大伙在赞赏伯益时,大禹却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尤其是伯益讲得最好。但我只有一个主张,把他们全部放走,一个不留!”
伯夷不解地问:“大禹,你是说等这些俘虏帮我们治理好淮水以后吗?”
“不!”大禹的语气里几乎没有缓和的余地,这让他的辅佐者们很是吃惊,他说,“就现在,全部放走他们。不过,有一个条件,需要伯益来完成。那就是对这些俘虏讲清楚我华夏部族施行的教化制度,更不能忘记了你父亲皋陶讲过的礼法以及人伦纲常。当然,部族之间的团结也是要强调的。以仁去感化他们,以德去收服他们 。等他们完全听明白了你的话,就放他们走。但要给他们一点任务,让他们回去后宣扬我华夏的治国理念,还有拯救苍生的责任。你们要记住,以后只要捉到俘虏,就这样对他们先进行教化,然后放他们走。以后,他们就会由畏服我们,变成顺服我们,并且是口服心服。”
伯益领了大禹的指令,把所的俘虏集中在一起,开始给他们上政治课,搞攻心战术,给他们洗脑。
清理战场的族人们,收拢过来一大堆三苗族人丢弃的兵器。
大禹问:“这是怎么回事啊?”
夔说:“族人们携带到了三苗族人丢掉的物品,他们认为这应该归你。”
大禹说:“给我?我能用得完吗?伯夷,你看这些东西应该咋处理,这就是些什么东西呀?”
伯夷仔细核对了一下,各大禹汇报说,长茅6根,弯刀5把,弓箭7张。
“大禹,”伯夷说,“我想,应该论功行赏。在这次战斗中,功劳最大的,就让他们任意挑选。这几种物品想要什么要什么。功劳小一点的,就让他们任选两种。等大家都挑选完了,剩下的就给功劳再次一点的人。这样,族人们再次和三苗族人打斗时,就会更加奋勇超前 。我这样说行不行?”
“好!”大禹赞赏地说,“就这么办!”
18件兵器发到了18个族人手中,得到奖赏的人, 一个个笑逐颜开,也使得族人们士气大振。都是摩拳擦掌,下定决心,等到了治水工地,再遇上三苗来骚扰,管打得他们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伯益那边,他在对三十多个三苗族人进行教化,伯益最后说,“大禹下了命令,不准我们的族人再伤害你们,全部放你们回家。”
一说完这话,占二十多个三苗族人都哭着说不走了。非要加入华夏部族。他们说,反正都是自己孤身一人,加入华夏部族,他们心里会更舒坦些。伯益说,各部族都是亲兄弟,无论在哪个部族中,只要讲仁德,行礼义,都是一样的。当三苗的俘虏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伯益时,他们纷纷表示,回去以后一定对族人们好好说说华夏部族是个怎样的部族。更重要的是天下苍生的团结一心。
大禹带人到治水工地后,大小战斗又经过了五次,每次都是三苗部族肆意来犯,大禹带人把他们打败。被俘人员受过一番教育后,再放回去。自打第五次后,也就是三个月过去了,三苗部族再也不来骚扰了。又过了两个月,大禹带领伯益、伯夷、夔、龙他们几个,亲自到三苗部族去,联合他们一起治水。开始的时候,他们真的很不愿意,但想到那几次战斗,大禹历次对他们总是以宽厚仁慈之心对待他们,并没有把他们当敌人,而真的像是亲兄弟,三苗部族的首领们,于是便带人加入到淮河入海的治理当中。
这真是:
各族都是亲兄弟,
天下部族是一家。
欲知大禹怎样治理淮河的入海口,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请看第44章《姒启失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