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寻出版、寻影视剧改编

  大禹站起来要走,被商均死死拉住,他说,“大禹,我可没有说我愿意的话,这是你自己说的,好不好?”
  大禹说:“你没有说,我替你说还不行吗?我知道,你没法张口说出来。不过,这不要紧,我对舜后一说,什么事都解决了。”
  商均了解大禹的脾气,他松开手说,“好好好,你去对我父说,就说你让我作君主哩!可我还是一个字,不干!”
  正在大禹和商均争执不下的时候,皋陶出现在他们面前。皋陶一进茅棚就对大禹说,“我猜的不错,你果真在商均这儿。你们俩都已经商量好了吧?到底谁要作君主啊?”
  商均说:“舜后不但对所有的贤臣都说了,而且还举行了祭拜天地,通达上神的典礼,连上神都知道大禹就是华夏君主了,还有谁来作?皋陶老哥哥,你也劝劝大禹,让他安静安静,好好想几天,然后再说作不作君主的事。现在你说不作,谁相信啊?”
  皋陶大拇指一伸,连连称赞说,“商均这话有道理,商均这话有道理。是啊,大禹,回家好好想几天,然后再作决定也不迟嘛。舜后又不是让你马上就接替他的,总得有个过渡期嘛!”
  大禹听皋陶这么说,知道再对商均说下去,也只是白费唇舌,便感慨地说,“过去,咱们一同治水患,平土地的时候,你们忠心不二地辅佐我,让我们治理好了大河,疏浚通了淮水,让四渎安澜,天下太平。可今天,你们却一点也不为我着想了。皋陶老哥不支持我,商均兄弟不理解我,还有谁能明白我的心?为什么我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了?上神哪,你可怜可怜我吧!”
  大禹不由得仰天长叹,他也不说告辞的话,独自走出商均的茅棚。此时,天已经黑了,都城中,不时地有人说话的声音从不同的地方传来。有时还会有一两声孩子们欢乐的喊叫。
  当皋陶对商均说他也要走的时候,商均却拉住皋陶的手,说什么也不让他走。非要留他吃晚餐。也是盛情难却,皋陶和商均一同到商均家的另一座茅棚去吃晚餐时,帝舜陪着他的两个夫人娥皇与女英已经快吃完了。老亲家们相见,那感情非比一般。虽然上午的时候,他们同在议事茅棚中,那是为了部族的大事。可今天晚上,这才真的是私情啊!
  不一会儿,商均便把一大块烤肉和一陶碗粟米粥端给了皋陶。也用不着过多的客气,皋陶大口大口地开始啃烤肉。啃几口,便喝一口粟米粥,尽情地享受着食物带来的乐趣。也许是他饿了,所以才吃得这么香吧?
  帝舜和娥皇、女英他们以欣赏的眼光看皋陶在吃食物,一直等到皋陶吃完了,帝舜才问,“举行祭天大典的时候,不见了大禹,也不见了你,你和大禹上哪儿去了?”
  皋陶便对帝舜说,他看见大禹从议事茅棚走出去,他当时也没想什么。但当他走出议事茅棚时,到外边的广场上,他看见大禹朝他家的方向去了,他就跟了去。毕竟大禹年轻力壮,走的也快,一会儿的功夫,大禹就走出了好远。他一直跟大禹到他的家。大禹总说他干不了君主,总想推让出去。实在人哪!后来,大禹他俩一前一后找到了商均,他想把君主的位子让给商均,可商均并不愿意。大禹只好回家了。
  帝舜问皋陶:“让大禹作华夏君主,你放心吗?”
  皋陶却说:“舜后啊,也许这正是上神的安排,一切就随上神的旨意吧!我们只能替天行道啊!”
  帝舜和皋陶就治理天下,尊崇上神的事一直谈到半夜。当皋陶说要走的时候,帝舜就让商均去送皋陶。虽然皋陶一再推辞,但商均还是陪着他一起到了都城西南,皋陶的家。这儿,离大禹的家已经很近了。在朦胧的月光中,依稀可见大禹家那茅棚的轮廓。商均本来想上大禹家去坐坐的,想到推让君主的事儿,还是让大禹安静地想想吧。于是,他把皋陶送到家,自己也回家了。
  也许朋友之间真的有心灵感应,当商均送皋陶到家,心想着去不去找大禹的时候,大禹心里正在想着是不是再去找商均一趟,对他说,自己完全是出于一片真心,他真的不愿意作这个君主。相对来说,商均倒真的比他要好得多。起码来说,商均作事比他要灵活。真的就推托不掉吗?想到此,大禹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
  女嫣在一旁说:“夫君,别想那么多了,我们歇息吧!”
  这真是:
  只求清静不作官,
  坦诚相处无心机。
  欲知大禹又想出了什么样的推托君主位子的办法,请看第53章《舜帝南巡》。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53章 舜帝南巡
  皋陶走了以后,帝舜看着茅棚外天上的明月,不禁浮想联翩。日月星辰的运行,一年四季的变换,都是那么地神奇。难道不是有主宰它们的上神吗?娥皇和女英分别站立在他的左右。她们也在看着天上的月亮,也在想着心事。
  娥皇体贴地说:“舜后,夜已经深了,我们该歇息了。”
  帝舜却拉着娥皇和女英说:“我们还是在这月光下坐一坐吧!”
  娥皇和女英便拥着帝舜,坐在了院子中的石凳上。
  虽然时序已经进入七月,白天的温度依然是那么地高,穿单衣还是一样地燥热。可到了晚上,已经多少有了些许的凉意。不过,他们刚刚坐下来,倒也并不觉得。
  商均送皋陶回到家,看见父亲和两位阿姆在院子中那凄清的月光下坐着,他便说,“你们怎么还不去睡觉啊?坐在这外边,在这大深夜里,小心着凉啊!”
  帝舜挥挥手说:“你该去睡觉就睡觉去吧,我们上了年纪,那有那么多的觉?”
  商均知道再劝父亲也是白搭,就独自走了。
  看着商均走进他的茅棚,女英说,“舜后啊,我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你不把君主的位子传给我们的儿子,非要传给大禹呢?况且,你又不是只商均这一个儿子,就是商均不行,你看不上他,你还有另几个儿子的啊!”
  帝舜没有直接回答女英的问话,而是笑着说,“娥皇啊,你能为女英解释解释吗?”
  娥皇说:“这是整个部族乃至全天下的大事,肯定要传给一个有德行,受人尊敬的人了。想我们的孩子商均,能受到多少人的敬仰,恐怕是屈指可数吧?再说我们那另外的几个儿子,他们恐怕还不如商均。我相信舜后的选择没错,你把位子传给大禹是正确的,也会受到天下人的拥护。”
  帝舜夸赞说:“你说的非常对。看事情就要看开,要往长远看,尤其是关乎部族和天下苍生的大事,不能有半点的私心杂念。至于我为什么要传给大禹这位子,我也是对他考察了又考察,认为只有他才能肩负起这重任啊!”
  女英说:“就算你的选择是对的,可是,皋陶已经告诉你了,大禹并不愿意接替你的后位啊!”
  帝舜深有感触地说:“是啊,当年我们的老父亲尧后把位子传给我的时候,那时我也和大禹一样,坚决不愿意接替尧后的位子。于是,尧后便隐匿于山林之间,部族的事情总得有人管啊,已经指派了我,我再不担起重任,那天下苍生谁来拯救?那个时候,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事情了,我已经不属于我自己了。是上神在我的心中行使他的权柄。我们是在替天行道啊!”
  女英说:“舜后啊,你已经把位子禅让给大禹了,为了让他接替你,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也学我们的老父亲尧后吧?你还要领着我和阿姐去隐匿山林吗?”
  帝舜哈哈笑道:“虽然我把君主之位传给了大禹,但我还有政务没有作完,我不能也让大禹去作啊!”
  女英问:“什么政务啊?”
  帝舜说:“也许你和你的阿姐已经记不住了,但我是忘不了的,每五年我都要到各地去巡行,今年正是外出巡行的年份,我也正好趁这个机会到外边走走,看看山川大河,放松一下心情。难道你和你的阿姐不想看看外边的世界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娥皇说:“舜后啊,你已经70岁了,我和阿妹也已经五、六十岁了,我们的年纪都不小了,我看,你既然已经把君主之位传给了大禹,就让大禹代你巡行吧!”
  “不!”帝舜坚定地说,“是我的事,并且是我应当作的事,我为什么要推给大禹呢?况且,我如果不离开,大禹又怎么能接替我的位子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都城。我们也好出去尽情地游山玩水啊!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吗?”
  帝舜说服了娥皇和女英,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帝舜太坚决了,娥皇和女英姊妹二人又改变不了帝舜的主意,只好顺着帝舜的心思。再一个来说,伴随帝舜巡行天下又不是头一回。以前,帝舜历次巡行天下之时,娥皇和女英姊妹二人都陪伴在帝舜身边。反正是徒步旅游,累了就歇歇,又不是一天非要走多少路,既能游山玩水,游玩散心,帝舜也顺便了解了民间疾苦,查看了各地民情,这也算一举多得的好事。
  静夜寂寂,夜凉如水,凉意渐浓,娥皇便从他们居住的茅棚里拿出一张兽皮,正要往帝舜身上披时,帝舜却把兽皮接到手中,对娥皇和女英说,“把兽皮披在我一个人身上,你们俩不加件衣服吗?我们都进棚子中歇息吧!所有的事情都放到明天再说吧!”
  经过几天的蕴酿和准备,帝舜终于定在七月戊申日要上南方去巡行。住在都城中和都城附近的贤臣们,这几天几乎上是天天往帝舜的议事茅棚这边来。对于帝舜的这次巡行,说实话,支持他的人并不多,只是帝舜非要坚持。皋陶、伯益和伯夷、龙、倕他们都已经劝帝舜几天了。但帝舜总是说,他现在还在任上,作后一天,就要为天下苍生作一天的事。不能因为把位子传给了大禹,自己就推得一干二净,把什么事都往大禹头上推。
  陪伴帝舜的除了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姊妹二人,还有帝舜的另一个儿子,叔均。他是一位体格健壮,孔武有力的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曾经跟随大禹一起到过淮水之源,在生擒乌支祁的那场战斗中,他被大力士庚辰选为投石手。治理淮水,直到大禹又和伯夷他们到淮水的入海口,全线疏浚了淮水,他们才回到都城。有这样一位魁梧的大汉跟随在身边,帝舜是什么也不用怕。
  皋陶几次都劝说不下,他也只得一直对帝舜说,再等等,再等等。有意让帝舜延迟巡行南方的时日。他看谁也扭转不了帝舜的意志,一方面从族人中抽调150人,作为保卫帝舜的力量。一方面,他又去找大禹,希望在帝舜出行的日子,大禹再来劝说一下。也许,有大禹出面,帝舜会改变他的行程的。说来说去,都是为帝舜的安全考虑啊!毕竟他已经是70岁的人了,并且去的又是南方多有瘴疠之地。再一个,一路上狼蟲虎豹、毒蛇猛兽,说不尽的艰难,道不尽的危险。贤臣们把该说的都说了,帝舜却总是微笑着倾听,但最终还是不接受任何人的劝阻。
  其实,最不想让帝舜上南方去巡行的,就是大禹。因为帝舜一走,他如果还在都城中,部族中有什么大事,那就必需由他来处理了。虽然这几天他也天天在议事茅棚这儿,可他看那么多人都在劝说帝舜,希望帝舜能取消他的这次巡行。所以,一向为人低调的大禹,也就不再往帝舜身边围,他总是觉得,凑那个热闹也没什么必要。早上的时候,皋陶亲自来找到他,让他在帝舜走时再劝说劝说帝舜。但大禹却认为,那么多人劝说,帝舜都不听,他再去劝说,恐怕也是一样。不过,皋陶已经说出来了,真的不去劝说帝舜,反倒显得自己太不关心帝舜了。所以,他便一口应承下来。无论如何,他得再去作最后一次努力。
  当大禹进入都城的时候,人们已经簇拥着帝舜走出了他家的茅棚。当大禹走到议事茅棚外的广场上时,正和帝舜走了个碰面。
  大禹拉着帝舜的手说,“舜后啊!难道说你不能再等等了吗?难道说你真的不能取消这次巡行吗?你不为别的考虑,起码也要想想你自己的身体呀?”
  帝舜说:“大禹啊!我能对你们说什么好呢?你们所有想到的,我也一样能想到,可是,大禹啊!我这都是为了你呀!”
  帝舜这样一说,大禹的泪马上就流下来了。他了解帝舜的一片苦心,只有他走了,离开了都城,大禹才能接替他的位子,如果他不走,大禹那好意思就去作君主啊!可大禹并没有作君主的意思。他从骨子里不想作什么华夏君主。这副担子,太重太重了。他怕自己挑不起来。
  大禹哽咽着说:“舜后啊,你还是另外找人吧,我真的作不了啊!”说着说着,他竟然失声痛哭起来。一是因为帝舜的真挚,一是自己对帝舜的一片关怀。他想起来这多年来,为了治水患,平土地,13年没进过家门,及至有时间回家了,女娇却离他而去。这多年来所受的罪,所吃的苦,岂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完的?大禹趴伏在帝舜面前,乞求帝舜收回他巡行南方的成命。
  当大禹痛哭流涕地趴伏在帝舜面前,以期帝舜改变巡行计划的时候,其他的贤臣们也都纷纷叫着,“舜后!舜后!”一个个趴伏在帝舜面前,希望他不要再去南方。
  帝舜真的生气了,他顿足大喊,“你们这是咋回事?我就要远行了,你们给我个好彩头行不行?”
  帝舜一发火,贤臣们只好一个一个地从地上爬起来,大禹也只是还那么拉着帝舜,久久不愿意松开。
  这真是:
  为苍生呕心沥血,
  行禅让举贤任能。
  欲知帝舜能否巡行南方,请看第54章《避嫌阳城》。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54章 避嫌阳城
  帝舜巡行南方,任贤臣们苦苦相劝,他非要作他任上没有作完的事情。贤臣们便送帝舜出都城,送出三里外,帝舜让他们回去,可是,没有一个人有回去的意思,继续往前送他。又送了五里地,帝舜让他们回去,可他们仍然紧跟着帝舜。又往前送了三里地,帝舜不走了,他问:“难道说你们要和我一起巡行南方吗?你们送的再远,前边的路还是需要我自己走。都回去吧!你们不要以为我年纪大了,就不如你们了!我有我的两个好女人,娥皇和女英她姊妹二人陪我,还有我的上山能擒虎,入海能捉龙的儿子叔均在我身边,他一个人也顶得上几十个人,我还怕什么?我烦闷时,有我们的夔来为我创作好听的音乐。我去不到的地方,有我们的纳言官龙为我跑腿。我还有什么不够的吗?回去以后,把部族的事办好,比送我再远都让我心里痛快。你们越送,我心里就越不舒服。你们还是让我高高兴兴地离开都城吧!”
  帝舜如此一说,众贤臣真是觉得如果再坚持陪帝舜走下去,不是让他高兴,而是让他反感了。所以,众贤臣不得不留下脚步,目送帝舜远去。帝舜一行人走进树林,拐过山坳,众贤臣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时,这才一起返回都城。
  一路上,众人热烈地讨论着帝舜的这次南方之行。从这个话题又转移到路边的风景,进而转移到今年的秋收。以前总是一年只种一季庄稼,从去年开始,后稷姬弃他们从东夷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改一年一季变为一年两季,这样,是可以多收获一些。不过,好多人还没有彻底掌握这项技术,认为一年一季已经足亦,何必要种两季?上神安排我们怎样,我们就怎样。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难道东夷人一年两季不是上神安排的吗?这似乎也有道理。
  但不管别人在说什么,大禹总是不参与,他只是闷头走自己的路。心里仍然在为君主的位子优柔寡断。不能接,坚决不能接,就是帝舜走了,这个位子也不能接。也许是他们谈得兴浓,倒是把大禹给忘记了。所以,当他们走到都城边时,要各回各家了,这才想起了大禹,而此时,大禹早就回家了。
  大禹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一头钻进茅棚中,往他那低矮的床铺上一坐,就低下头来想心事。女嫣一连问了他几声“大禹,你饿不饿呀?”他竟然没有听见。无奈,女嫣又提高了嗓门,大禹这才抬起头,一把拉着女嫣,这让女嫣吓了一跳,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好依偎着大禹坐下来。
  大禹沮丧地说:“阿嫣哪,咱们在都城住不下去了!”
  这一句话让女嫣惊慌失措,她双手抱住大禹的双臂,着急地问,“大禹,发生什么事了?是有人不让我们住下去了吗?是谁这么胆大,竟敢把治水英雄赶走?”
  “阿嫣,对不起,是我吓着你了!我没有把话对你说清楚,你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大禹像哄孩子似的的轻轻拍着女嫣的肩头,他先是轻轻叹了口气,这才接着说,“舜后把君主之位传给了我,他怕我不接替他的位子,今天他终于踏上了巡行南方的道路。任谁劝,他也不听,这是明摆着让我接替他。我大禹能趁舜后出行就夺他的位子吗?我不能这样作啊!如果咱们一直在都城住下去的话,人们肯定会认为我是在等着接替舜后的君主之位的。咱们只有离开都城,越远越好。远得让人们能忘记我最好。”
  女嫣愁肠百结地说:“要不我们还回涂山吧!除了涂山,我再也想不出适合我们居住的地方了。”
  看着仁慈善良的女嫣,大禹苦笑了一下,他说,“天下之大,能供我们居住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何必忧虑呢?你准备一些我们路上吃的食物,另外,告诉启娃娃这几天不要乱跑,我们说走就走了。我去找伯益,我们开垦的田地全部给他了,秋收的事就由他来决定了。能收多少谷物都是他的。”
  女嫣却舍不了他们茅棚中的许多东西,对大禹说,“我们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田地送给伯益,那我们家中这许多兽皮和这么多的谷物咋办?也都给伯益吗?”
  大禹爱抚地搂住女嫣说,“舜后把整个天下都传给我了,我都不要,怎么这些许东西挂住了你的心?没有舍,怎么能得啊?物品没有了,我们可以再用我们的力量去换取,但德行丢失了,那就永远也挽救不回来了。”
  正在大禹搂住女嫣,在劝慰她的时候,伯益却走到了茅棚门口。当为帝舜送行的人们回到都城,就要各回各家时,他们这才想起了大禹,没有看到大禹,众人都说,大禹肯定是回家了,也就不再有人关心这件事。可伯益却放心不下,本来他也就想和大禹谈谈华夏君主的事情。他认为,大禹还是接受的好!当然,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但在这时,如果不去找大禹,他肯定在内心中有痛苦。作为朋友,正常的关心是必不可少的。
  大禹一看伯益来了,就放开女嫣,请伯益坐在他那低矮的床铺上。
  女嫣紧偎着大禹,看着伯益说,“这真是上神的意思啊,大禹就说去找你呢,你却先一步来了!”
  伯益惊喜地说:“是吗?你们说我这是来的太巧了。大禹,你也应该去找我了,就是我们不谈很重要的事,叙叙友情也是很必要的啊!你不认为是这样吗?”
  大禹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伯益的说法。接下来,他对伯益说了他要离开都城的打算,并把商均和伯益帮他开垦的田地,全部送给伯益。另外,他茅棚中的谷物啦,兽皮啦,也都转交给伯益,让伯益替他散发给那些部族中最需要这些物品的族人们。
  伯益最关心的是大禹要到什么地方去。大禹对伯益说,他已经考虑好了,他们一家三口就上中岳嵩山脚下的阳城去。那儿远离都城,比较僻静,几次从东夷回都城时,路过阳城,他都想在那儿住下来。可是,每次都是公务在身,事情紧迫,也只是中途在那儿停留停留。现在,终于遂了自己的心愿,能在阳城安安生生,平平淡淡地过日子,是他最大的愿望。他心无所求,如果继续在都城住下去,人们不一定会如何议论他呢!还是远远地避开吧!眼不见,心不烦,耳根清静。
  有好多人既不认识自己,也不了解别人。而伯益是既认识自己,又了解别人。尤其是对大禹,在和大禹一起治水那几年,伯益清楚地了解到大禹的为人,豪爽,侠义,大度,无私。既然大禹说出了要到阳城避嫌的话,就是再说别的,也只是徒劳无益。多说无用的话,不如多做有益的事。
  既然大禹那么实在,把他想说的话,要做的事,全盘说给了自己,伯益也就不再绕弯,直来直去地说,“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呢?走的时候,要不要大家送送你啊?”
  大禹说:“起初我没有打算把我的计划告诉任何人,但我思来想去,如果不言不语,一声不吭地默默走了,对不起朋友们对我的关照。最后我想,还是对你说说算了。正当我准备去找你时,你却事先来到了我家。这也是天意啊!至于我什么时候走,这还没有决定,也许今天晚上我就会离开都城,也许还得推迟三两天。”
  伯益听出了大禹的意思,他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他要离开都城,那就不张扬吧!让大禹安安静静地离开不是更好吗?但伯益心里总有些割舍不下。就冲大禹的为人,又有谁愿意他离开呢?伯益和大禹一直谈到夜半时分,方才回家。临走的时候,他对大禹说,等明天他再过来。
  伯益离开之后,大禹再也睡不着觉了,虽然女嫣催促了他好几次,让他躺下休息,可大禹因为有重重心事,真的是寝食难安了。女嫣一迷糊就又睡着了。儿子姒启早已在原先女嫣住的那间茅棚里入睡了。自从去年伯益和商均他们“逼婚”大禹,从那天之后,女嫣便和大禹名正言顺地住在了一起,两个人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像是一对缠缠绵绵的鸳鸯。明白地说,等于是女嫣和姒启换了换住宿的茅棚,就这么简单。
  大禹上外边看了好几回,终于等到月亮落了,东方的启明星出现了,他这才叫醒女嫣,又到另一间茅棚内叫醒了儿子。姒启迷迷糊糊地问,“弄啥哩呀?”
  大禹告诉儿子,他们不能在都城住了,要离开都城,到中岳嵩山脚下的阳城去。趁早好赶路。
  姒启极不情愿地说:“那就等不到天明了吗?”
  那边,因为大禹有交待,女嫣只准备了一些路上吃的食物,别的什么也不带,所以,很快就准备停当了。她也走进姒启的茅棚,温柔地说,“启娃娃,快点起床吧!别再耽误时间了。”
  踏着苍茫的夜色,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大禹他们一家三口人离开都城,向着中岳嵩山脚下的阳城进发。这一走,不知道又得多长时间才能走到。
  这真是:
  满腹愁怅人难解,
  一片丹心天可鉴。
  欲知大禹他们何时能到阳城,到阳城后又会经历怎样的艰难,请看第55章《云梦泽畔》。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55章 云梦泽畔
  当为帝舜送行的人们都回去了之后 ,帝舜对跟随护卫他的那150人说,都是在家耕田种地的,也都不容易,你们这一出来,陪着我,不知道得多长时间才能回家。家里有老有小的站一边,年轻力壮还没有女人也没有孩子的站一边。护卫人员们很快就分成了两列。帝舜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里边抽出来50个精壮有力的人。对他们说,你们愿意不愿意和我一起上南方去呀?小伙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于是,帝舜就让这50人随他一起巡行,余下的全部让他们回家去了。起初那些人并不愿意离开帝舜,认为既然皋陶抽他们出来作舜后的护卫,就是相信他们。有什么比真诚更重要?但帝舜却对他们说,你们家中有老有小,少了一个能干各种活路的人,家里就像塌了半拉天。我不能因为要你们作我的护卫,而让你们的家人们遭罪呀?帝舜好说歹说,才算把那100人劝回家。
  帝舜的巡行,也就是视察工作,一是到各地调查一下民情,听听各部族的人们都有什么意见,都有什么样的愿望;一是实地对民众生活的考察,看一看民众们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作为天下苍生的管理者,应该怎样去改善民众的生活,让他们过得更好。再一个是对各地部落首领或酋长们的考核,当地民众生活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首领或酋长领的好不好。如果是只在其位,不谋其政,那就进行撤换,不能因为一个不作为的首领或酋长,而让民众受苦受难。还有就是让各地及时发现贤德之人,培养并重用。进而让天下形成一个崇尚贤德的民风。
  帝舜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氏族的热烈欢迎。两个月后,他们一行人来到了广袤无垠的云梦泽(洞庭湖)边。
  昨天,帝舜他们一行人到达这个三苗部落的时候,许多人便把他们给围上了。因为是陌生人,又是这么大的一群,肯定是引人注目。以前出外巡行,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受到这样的礼遇。有时候,他不等人们问他,他便自我介绍。而这些诚实善良的人们也从不怀疑他所说的话。为什么要怀疑呢?有谁无事无非的还敢冒充天下共主?有好多人一说让他作部族首领,就好像是受到了莫大的污辱。人们普遍对当头,对作官持反感态度。认为作官就是要带头吃苦,作官就是要得罪众人,弄不好别人会骂你,对于一个正直者来说,骂一句就会让人受不了。如果再被人议论,那简直就没法活下去了。
  当围观者们听说是华夏君主来到,他们认为这事太大了,他们处理不了,就喊来了他们的部落首领崌。
  五十六七岁的崌有三个妻子,第三个妻子今年才二十二三岁,已经为首领崌生了两个儿子了。至此,首领崌已经有七个儿子,六个女儿。当族人们向他禀报天下共主华夏部族的帝舜来到他们的部落时,他正领着一大家人在田里劳动呢!
  部落联盟的君主能到这千里之阔的云梦泽来,这绝非一件小事。虽然天下有华夏部族,东夷部族,三苗部落这三大部族的区别,但作为部落联盟的君主就是天下的王,民众的后。不管大小部族,统统都是一家人。至于有时候一些地区发生局部的动荡,大多是一些不安份的人所为,很大程度上是那些人私欲膨涨所致。也许是对当地的首领不满,也许是对部落联盟的怨恨,于是,他们就要自立为王,拉帮结派。想成立独立王国。行驶自己绝对的权力。
  崌恭敬地把帝舜一行人接到家中,以最高规格来宽待帝舜。但帝舜却对崌说,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有地位、身份的区分,只有年龄的大小。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卑微,也不要目中无人,把自己看得比任何人都强大。要踏踏实实作人,老老实实办事,实实在在待人。多想自己的过错,多想民众的疾苦。生活上,从廉避奢。不管对待谁,就像自己的家人,不要有高下之分,更不要厚此薄彼,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这样,部族的事没有解决不了的,家庭的事没有治理不好的。
  崌聆听着帝舜的教诲,他认为帝舜所说的真格是字字珠玑,全是金玉良言。让他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他对帝舜就更加敬佩。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真不愧为一代天下君主啊!自己所能想到而说不出来的话,被帝舜一语点破。又为自己指明了管理部族的方法,治理家庭的办法。他心说,舜后啊,你为啥不早点到我们这儿来呢?
  休息了一天之后,帝舜要崌带领他们穿过云梦泽继续南行。
  两个月的长途跋涉,让娥皇姊妹俩精疲力尽,也许是她们的耐力不够。面对湖光山色,青山绿水,面对这旖旎多彩,犹如仙境一般的云梦泽,那起伏的波浪上,驾着一叶扁舟的渔夫悠闲地唱着歌远去。可她们却对此毫无兴致。
  娥皇对女英说:“阿妹,你陪舜后去吧,我实在太累了,我想找个地方好好歇歇。”
  帝舜听见娥皇如此说,看着她那疲惫不堪的神情,再看看女英那憔悴的面容,怜恤和悔恨之情同时从心底升起。是啊!已经两个月了,自己没有觉得多么劳累,可她姐妹二人确实够辛苦了。自己怎么就没有多为她们想想呢?是应该让她们好好休息休息了。
  崌也在一旁说:“舜后啊,我还没有作好准备你就又要走,你的两位夫人跟随你不远万里,奔波至此,也确实够辛苦的,为什么你就不能多休息几天呢?这样,我也能作好充分的准备。”
  帝舜笑着说:“让两位夫人休息我没意见。可是,你要准备什么呀?难不成,你也要和我一起上更南边去吗?”
  “舜后啊!”崌说,“往南去地广人稀,山林无数,我准备从我们族中抽调几十人作你的护卫,另外,还要带足食物。不是说,每一种野兽都可以捕猎的。往南边去,好多人和野兽作伴,人们不但不捕猎野兽,而且还把野兽作为朋友。所以,多备些食物还是有必要的。”
  帝舜欣慰地接受了崌的建议。
  休息了两天之后,帝舜也有了新的打算。他看崌为人和善,心地纯洁,是个能托付大事的人。就对崌说,他有一件事想要托付给他,又不知他愿意不愿意帮忙。崌就问什么事。
  帝舜告诉崌,往南边去山高路险,已入南蛮之地,那儿的人大多是未经过教化,野蛮之极,他怕带着两位夫人多有不便。况且她们再跟随他翻山越岭,受不尽的风霜之苦,他计划让两位夫人就住在崌的部落,等他从南边回来后,再一起回都城蒲坂。他走的这些日子,希望崌能够更好地照料她俩。
  崌听完帝舜的话,也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形容他对帝舜的一片忠心,只是把胸脯拍得“咚咚”响,憋红了脸说,“舜后啊!只要我崌有吃的,你的两位夫人就有吃的,只要我崌知道热冷,我就一定不会让你的两位夫人遭受热,也不让她们感到冷。你尽管放心南行。”
  帝舜便把娥皇和女英叫过来,对她们说,他要再往南边走走,看看那边的情况,然后就回来。至于她们二位,就不必再跟随他去了。他已经对首领崌说过了,让她们二位就住在崌这里。崌也已经答应过了,他会好好地照料她们的。
  娥皇和女英从来没有和帝舜分开过,帝舜这样的安排,她姐妹二人都不大情愿。但帝舜已经说出来了,好像她们俩再不听,那就有点对不起他了。无奈,她俩也只好顺从帝舜的安排。
  第二天,帝舜便带上乐官夔,纳言官龙还有他的儿子叔均。另外,首领崌不但选派了几十个族人作为帝舜的护卫,还让他们带上很多食物,以供他们路上食用。
  在和帝舜分别的时候,娥皇和女英不自觉地便流下了眼泪。帝舜劝说道,“看你们俩,还像不像五六十岁的人?怎么还和年轻时一样啊!我这一去,最多也就是一两个月就回来了,云梦泽的风景如此优美,崌对待你们肯定错不到哪儿去,你们就安心地等待我回来吧!”
  帝舜走后,崌考虑到二位夫人的安全,找自己的两个女儿陪伴着二位夫人,又找了一条小船,把她们送到云梦泽中间的君山上。那上面也也住着几户人家。他们看首领崌带了几个女人过来,不知道是干什么。等他们要问个清楚时,崌告诉他们,这两位年长的是部落联盟,华夏君主虞舜的夫人,这两位年轻的是他崌的女儿,她们是来陪伴这两位夫人的。希望他们好好对待她们,不许出差错。
  交待完后,崌就回去了。把娥皇和女英以及他的两个女儿留在了君山上。
  这真是:
  千古一帝成圣贤,
  至今二女称神灵。
  欲知帝舜何时能回来和他的两位夫人同回都城蒲坂,请看第56章《娥皇女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