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商均心里便一下子明朗起来。看着旁边的那几棵木槿树上灿烂的花朵,他霎时间便精神百倍。明天,他就上阳城去请大禹回来,人们太需要他了。也只有他,才配得上华夏君主的位子。
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商均站起身,他要作一些远行的准备。这时,他的一个弟弟郕走到他的身边。
郕一看见商均就说:“我兄,好长时间了,我都想对你说,可你总是不听。今天,我必需得对你说说。既然这么长时间了,大禹还不回都城,那就是说,他真心不愿作天下君主。为什么我们还要等他呢?你是我们弟兄中最长的一个,这位子就理应是你的。你还有什么想法吗?你作了天下君主,谁敢反对,那就是和我们整个家族过不去。再一个来说,支持你的大有人在。你还怕什么呢?”
商均诧异地看着弟弟郕,他想不到郕竟然能说出这种话来。以前,郕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但那都是浮光掠影,并没有多么地认真。而今天,弟弟倒像是变了一个人。变得有点奸诈和贪婪,变得有点自私和狭隘。商均想对弟弟大发一顿脾气,他先是忍了忍,认为,就是和弟弟吵一架,也不可能马上扭转他的想法。于是商均温和地问弟弟,“别人都对你说了些什么呀?”
这一句话把郕问得一头雾水,他简直不知道如何回答兄长的问话了。他吭哧了半天,才说,“你说的这个别人是谁呀?你是说咱象叔?他没有对我说过什么,我也没有见过他。”
商均笑了起来,这真是贼不打自招啊!他根本没有想到他的叔父象会和弟弟他们串通一气,而却在暗地里瞒着自己。有什么话,他们在私下说,却不和他商量。商均装作没有听懂弟弟的话,故意问他,“近来,咱象叔的身体可好吗?我也好长时间没有见过他了。”
六十多岁的象应声走了过来,他说,“我的身体不好,能年年上九嶷山去为你父亲舜后的祀田耕地吗?”
商均问:“那您今天来,是不是又要上九嶷山去啊?我记得,您每次去之前,总是先到我家对我说说的。”
象毫不客气地往石凳上一坐,以一个长者的身份,用教训的口吻说,“商均啊!在你们弟兄中,我最看好的是你,结果怎么样?你却一点也不争气。还不如在零陵陪伴你父亲的叔均。你应该接替你父亲,挑起华夏君主的担子。可你倒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大禹是什么人?他怎么能接替华君主的位子?你一点也不为我们的家族着想。”
“叔父啊!”商均意味深长地说,“你怎么还是改不掉你的老脾性呢?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想,我和大禹相比,究竟谁更能得到天下苍生的支持?究竟谁的仁德更宽厚,谁的心胸更广阔?我思来想去,我哪一点又能比得上大禹呢?如果我不识时务,接替了天下君主的位子,到时候落骂名,落耻辱的是我。那时候,你还说我们的家族吗?人要贵有自知之明啊!要认识自己啊!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还能作什么?就是作了天下君主,也是个昏庸无能之辈。”
象抖抖索索地说:“三年了啊!是时候出头露面了,你却拱手把天下君主的位子让给别人!以后,我们家族受凌辱的日子就要来到了,不相信,你等着瞧吧!”
“叔父啊!”商均说,“你一年老似一年,不该你管的事你就不要管,不该你操心的事你就少操心吧!你只要把我父亲的祀田耕好就行了。如今你已经老了,如果一年一年地往南方去你觉得辛苦,那就住在南方吧!再不行的话,让我的弟弟们去代替你。”
象哪能听得进这些话?他摇摇头,气呼呼地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那时候,你就等着我的话应验吧!”说完,从石凳上站起来,唉叹着走了出去。
想想也是,啥是生活呀?生活就是各种思想的总和,各种思想的碰撞。总有一种思想要统领另一种思想,也总有一种思想企图成为被大众认知的思想。但最终是要接受检验的。检验思想的不是人,而是生活和时间,还有诸多事情的过程和目的。
商均不再想那么多,他现在就只有一个想法,早一天到阳城,请回大禹,主持部族事务。如今的天下,再也找不到比大禹更合适的人了。临行之前,商均找到皋陶,和他谈论了很久。最后,皋陶建议让伯益和伯夷,以及倕、龙他们一同陪伴着他。这样的话,大禹也不好再推脱了。况且,今年已经是舜后离世的第三个年头了。按大礼说,守孝三年的日期也已经满了。
这是一件关乎部族的大事啊!不能由自己说了算。于是,商均便遵照皋陶的意见,找到了伯益和伯夷,以及倕、龙他们,说明了他决心去请大禹回都城的想法,希望他们能随他一同上阳城。这些贤臣们都为商均的深明大义所感动。他们便约定了日子,去请大禹。
大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并且是商均带来的。他们不但是自己的好朋友,还是一同辅佐舜后的贤臣。在他们相互倾诉这几年间的思念之时,商均打断了大家的话,他说,“大禹啊,从今以后你就是禹后了,我们只所以来找你,就是为了请你回都城去执掌后位的。”商均对大禹说了这几年间都城的变故,自舜后南巡,病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位阿姆为父亲殉情湘江。他心里有无限的悲痛,但是,部族的事情却没有人来管,他一次又一次地想,既然父亲舜后把后位传给了大禹你,那就是说明你有能力作后,更说明你被天下苍生敬仰的程度。如果你再推辞,从朋友方面说,你无视友情;从舜后方面说,你无视长者;从上天方面说,你无视上神。可是,你不是这样的人,你也作不出这样的事。这次,你就和我们一同回去,行使你作后的职权。
大禹被商均的真诚所感动,加之伯益他们都力挺商均,处于这种情况下,大禹若是再推辞,真的会失去大义而显得自己太狭隘。
真的很羡慕他们,不玩心术,没有什么所谓的阴谋,只讲一片真心。用实在的心,对实诚的人。有什么说什么,毫不保留。大禹看实在是推脱不掉了,就一口应承下来。他一答应了作华夏君主,所有人都很高兴。商均一扫面部的忧郁表情,伯益也是兴奋得直拍手。另外,倕和龙他们一个个笑出了声。
大禹最后说:“商均哪,也许我的话有些啰嗦,但我不得不说。其实,我心里边一直想着让你作这个后,我等了你三年,结果,你却带伯益他们又来找我来了。我若再推辞,那会失了朋友们的心。好吧,我接替了舜后的位子,但我也要求你们,我若有什么作的不对,或者想不到的地方,你们一定要及时提醒我啊!离开了你们的辅佐,我认为,我将是一事无成。”
这真是:
顺天应时人和睦,
因地趋利事吉祥。
欲知大禹将怎样去作华夏君主,请看第61章《迁都阳翟》。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61章 迁都阳翟
商均、伯益他们这一群人在阳城大禹的家住了两天,大禹一直不说和他们一起回都城蒲坂的话。只是每天请大家尽情地吃,尽情地喝。当他们和大禹聚在一起的时候,伯益忍不住问大禹,啥时候动身回都城。大禹对他们说,不管蒲坂或安邑都不适合作都城。蒲坂山太多,而安邑则在大河之阴,两地出行都很不方便。也没有这边的气候好。他准备把都城迁到阳翟(今河南禹州)。
大禹对大伙说,在阳城这一带住得久了,他曾经到很多地方去察看,离阳城不足二百里地的阳翟,那儿有山、有丘陵、有平原,一条颍河穿过阳翟。那儿的山雉鲜明亮丽,比其它鸟类更好看。他在阳翟的那些日子里,经常看到山雉有时站立在河边,有时又翔舞于河面,把它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河水中,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鸣得意。这地方不但温度对人适宜,而且,苍松翠竹,比比皆是。另外还有大象,水牛等动物。这地方是一个最好不过的地方,再没有哪一个地方比这儿更适合建都城了。
大禹这一说,倒是让大伙心驰神往。都想去实地看一看,感受感受那美景带给人的冲动。不过,现在好像不是时候。也许只是大禹太喜爱那地方了,他才如此说。也许,他是为了让大家支持他迁都的想法。既然大禹已经作了后,那就听他的。他喜欢把都城迁到哪儿就随他一起去。但是,大伙最关心的还是怎样迁的问题。就这个问题,他们展开了讨论。最后,由伯益作了总结。
让商均和龙一起回老都城,告诉所有的人,禹后迁都于阳翟,愿意上阳翟的就一起搭伴去,不愿意离开老都城的,就继续在那儿居住。伯益、倕、伯夷陪伴禹后上新都城阳翟。因到阳翟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安排。既然是大家共同的意见,他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行动。
商均和龙一起回了老都城。这边,伯益、倕、伯夷他们和大禹一家收拾了必用的物品,就要离开大禹的家。这个时候,阳城的父老乡亲们听说了大禹不但要搬往阳翟,而且大禹还是天下苍生的后,一个新任的华夏君主。他们惊叹之余,要求大禹等待他们,他们要随大禹一起上阳翟去。
劝这些父老乡亲留下,他们也不可能会听。大禹就让伯益他们等着这些父老乡亲收拾好以后,浩浩荡荡的一大批人马离开阳城,向南边的阳翟而去。
一路上,每经过一个部落,人们看到这大批的人,便不禁要问,你们这是去干什么呀?于是,就有人会说,大禹已经是天下君主了,他要把阳翟作为他新的都城。一听到大禹成了天下君主,就要到新都城阳翟去。他们也收拾行装,随着大禹的人一同上阳翟。
当有较远部落的人听到这一消息时,他们也有很多人自动收拾行装,携家带小往阳翟赶。
与此同时,商均他们一回到老都城,就对所有人宣布了大禹迁都的事情。那些往日的贤臣们纷纷聚到商均家,商量怎样去新都阳翟的事情。
老臣皋陶真是老当益壮,意气风发,他那个高兴劲儿,比自己的儿子作了君主都高兴。大禹作君主,这便是众望所归呀!都城中,几乎上每个人都特别地兴奋。互相传送着这个特大的消息。同时,也有很多人询问,是不是随那些老臣们一起也搬迁到新都城阳翟去。所以,有好多人上商均家去打探消息,询问情况。打听他们何时往阳翟去,他们也好跟随着一同前往。
一次部族的大迁徙已不可避免。相对来说,由于大禹他们从阳城到阳翟距离太近,影响的部族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但从老都城到阳翟路程较远,影响面之广,迁徙人数之多,也是空前的。因为人员众多,行进的速度想快也快不了。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稍微快一点,他们就受不了。好在是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上阳翟去,就是支持大禹。所以,没有人埋怨,只有相互的鼓励。
昔日冷清的阳翟,自从大禹他们到了之后,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首先要作的就是基础建设,不需要建造豪华的宫殿,更不需要华丽的皇宫。大禹和所有人一样,只要求一个能住的地方。于是,他们采用阳翟当地的建筑方法,开始用夯土作墙,用到处生长的粗一些的木头作檩条,用细木杆作椽子,上面先铺一层细树枝和荆条之后,再苫上长茎的白茅草或黃陂草。然后再在上面涂上一层厚厚的泥,既能防风又能防雨。当地人说,这样的屋子人住在里边,真的是冬暖夏凉。
在建造房屋的同时,大禹又倡导人们开垦土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农耕是人们生命的需要,单单渔猎已经解决不了人们的吃饭问题。必需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万事开头难啊!大禹想到的不仅仅是跟随他到都城阳翟的许多部族的族人。他想到的是天下苍生,那许许多多的人。而目前,只有把所有人都安置好了,才能再说部族的大事。
三个多月之后,当大禹把所有人都安顿停当了。只等老都城中的众多贤臣们来商议天下大事了。可是,令大禹想不到的是,随着贤臣们又来了比他带来的更多的人。好在是,有老臣皋陶的统一调动,选房址,搭房屋,开垦土地,分别派给伯益,龙,倕,伯夷他们管理,这样,也省了大禹的心。在闲暇的时候,他们又可以聚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为此,大禹对皋陶特别地感激,但又怕把老皋陶给累着,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劝皋陶,能让年轻人们作的事,就让给年轻人们吧!只要你能常常在我身边就行了。
虽然皋陶老了,那雪白的胡子和雪白的头发,让人猛一看,真的和一位老仙翁不相上下。但老皋陶却声若洪钟,底气十足。有时候至甚还要去帮搭建房屋的人们抬粗大的木料。人们怎能让他去干哪?他总是不服老。无论年轻人或年老人,都很喜欢他。偶尔,他还和孩子在一起玩一会游戏。当他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从不因为自己的年龄而破坏游戏规则。弄得孩子们每天都想和他在一起玩耍。
孩子们哪里知道,老皋陶只所以和他们玩,那只是老皋陶排遣内心压力的一种方法而已。因为,大禹和在新都城阳翟的多位贤臣已经商量过了,八月底,大禹要在阳翟召开第一次诸侯会议,所谓的诸侯,也就是各地官员。怎样布置,要传达什么信息,都要事先作好准备。而这繁琐的准备工作,是要由老臣皋陶来承担的。
老皋陶为这个问题,整整两夜都没有睡觉。他翻来覆去地想,在阳翟合适不合适?把开会的消息传达出去,天下诸侯什么时候能到齐?伯益看父亲已经熬了两夜,在这个黎明时分,他走到老皋陶床前,怜恤地对父亲说,“我父,有什么事,为什么不能到禹后那里和大家商讨呢?”
老皋陶幡然醒悟道:“是啊是啊,这又不是不能对大家伙说的事情,我为什么非要一个人在家闷头思索呢?我的冥思苦想又有什么用?还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去,我们现在就去。”
“现在?”伯益笑了,“我父啊,天还没有亮,就是你到了禹后那里,别人会去吗?”
皋陶捋捋胡子说:“那就得辛苦你了。”
伯益一时没有听明白父亲的意思,只是说,“我不怕辛苦,我们家离禹后那儿又不远,况且,你若去了,我也得去。咱俩正好一路。这有啥辛苦不辛苦的!”
皋陶笑了起来,他对伯益说,“我儿啊!我不是让你送我上禹后那儿。也不用你送。我是说,我这边上禹后那儿,你呢,就一家一家地去对众贤臣们传达,让他们快速到禹后那儿集合,因为这是大事,不能耽搁呀!”
伯益也是孝心所致,听了父亲的话,转身就要出门。却被皋陶叫住了,“我儿,你这么慌慌张张地,知道是什么事吗?”
伯益说:“前天禹后说,到八月底,他要在阳翟召开第一次诸侯大会,让你来为这次大会作准备。是这件事吧?”
皋陶轻叹了一声,然后说,“既然你知道,为什么不帮我想想法子呢?多年前,你辅佐禹后治理大河,不也为禹后提出了不少合理的建议意见吗?来,你先别急着走,你对我说说,这次在阳翟召开诸侯大会合适不合适?天下诸侯得到了开会的消息后,他们什么时候能到齐?要提防什么样的不测之事?”
伯益搬了一只笨重的木凳,坐在皋陶身边,这才对父亲说,“我父啊,其实这两天我也在不断思考着这件事,只是和你一样,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所以才没有和你谈起。我的想法还不成熟啊!”
皋陶说:“所以,我们才要合计合计嘛!”
当伯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皋陶一下子抓住了儿子伯益的胳膊,激动地说,“你呀,你呀,谨慎的太过度了,我一听你这想法,我一刻也不能在家停下去了,走!我先去找禹后,你去通知每位贤臣,让他们尽快到禹后那儿。”
这真是:
父子同心兴华夏,
君臣全意创文明。
欲知皋陶父子会向大禹提出什么样的合理化建议,请看第62章《姜茶会议》。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62章 姜茶会议
天还不明,皋陶父子便分头行动。皋陶先上大禹的住处,而伯益则到各家贤臣家通知他们到大禹家,商讨天下诸侯大会的事情。
好在是各位贤臣住的地方相距都不算远,太阳刚一出来,他们便在大禹家聚齐了。大禹先让女嫣烧了一大陶罐姜片茶,由姒启一碗一碗地端给每个人。大禹说是让他们暖和暖和,说这一大早的,喝点热水总是好些。当大家开始喝姜片茶的时候,大禹才说,老臣皋陶老哥为了即将召开的天下诸侯大会,已经两天两夜都没有睡觉了。只所以这么早就让大家来,是想让大家都出出主意,讨论讨论这个会看怎样开最合适。
大禹说完后,客气地对皋陶说,“老哥,你就先说说吧!”
坐在大禹身边的皋陶手捧大陶碗,喝下一口姜片茶后,把大陶碗放在脚边,捋捋他那银白的胡须,清了清嗓子,这才说,“我和我儿伯益已经合计过了,这次诸侯大会不能在阳翟开!”
大伙简直要炸群了。他们不相信这话竟然出自老臣皋陶之口。这可是禹后的意思啊!你老皋陶连禹后的话都不听?
伯夷站起来说:“禹后刚刚迁都到阳翟,正好通过这次诸侯大会让天下苍生都知道阳翟是我们的新都城,以后各州各地进贡物品,也都会自然而然地到这里来。如果不在阳翟召开这次诸侯大会,恐怕对禹后的声望也有损。”
伯益站起来说:“在哪个地方召开诸侯大会都不会有损禹后的声望,难道说除了阳翟真的就没有更合适的地方了吗?”
伯夷却听不进伯益的话,他追问,“既然是你和你老父合计过的,你不妨对大伙说说在阳翟有什么不好,在别的地方又有什么好处?”
皋陶一击掌,说道,“这话问得好!那么,伯益啊,你就对大伙说说为什么不能在阳翟召开诸侯大会,而要在别的地方召开呢?这个别的地方又是什么地方呢?”
伯益不慌不忙,条分缕析,一点一点地对大伙说,新都阳翟虽然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禹后选中的地方肯定没有错。但是,天下诸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这次召开诸侯大会,禹后是要发布重大的策略,为天下大计,能节省一点时间就能让天下诸侯早一天聚齐。而若要他们上阳翟来,毫无疑问,那会耽误许多时日。这是不能在阳翟召开诸侯大会的主要原因。另外,既然禹后发布了号令,就一定要施行。我们在阳翟也只是被动地等待,不如约了天下诸侯,同到一个地方,那时,也能考察出谁对禹后是真心,谁对禹后想反抗。我们就能作到心中有数。到时候,该团结的团结,该打击的打击,直至天下归心,都归属我中原华夏。
伯益笑着说:“这也只是我和我老父合计出来的,但不一定就是对的。希望各位仔细想想,如果我说的可行,我就接着往下说。如果我说的大家伙都不支持,那么,我们再想其他的办法。”
女嫣在旁边轻轻推推伯益,低声说,“快把姜茶喝了吧,要不,一会儿就凉了。”
伯益说了声“谢谢!”端起姜片茶一饮而进。
众人议论了一阵,却找不到反驳伯益的理由。大禹也有点着急了,他说,“嗨!伯益啊,你就别再卖关子,吊大家的胃口了,你干脆就直说吧!这次诸侯大会到底在哪儿开才最合适?”
伯益把空碗双手递给仍然站在他身旁的女嫣,这才说,“我和我父经过慎重考虑,只有一个地方最合适。那就是日益壮大的涂山氏国。恐怕你们还没有听说,如今涂山氏国是一位女首领,至于真假还不敢断定。但那儿肯定是召开天下诸侯大会的最佳地点。因为涂山氏国西边是我华夏部族,东是东夷部族,南是三苗部族,就是共工氏族的北方邦到那儿去也比较方便。我们为什么不选最好的地方呢?”
一听伯益说让大禹到涂山氏国去开诸侯大会,女嫣第一个喜上眉梢。一提到涂山,她就想到了她那年迈的老父亲,还有和她情同手足的姊妹们。她多么希望每个人都支持伯益的提议啊!届时,她也能随同大禹一起回到她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刚才她听到伯益说如今涂山氏族已经成了涂山氏国,并且还是一个女首领,那么,自己的老父亲他怎么样了?这个女首领又是谁呢?喜悦伴随着疑问在女嫣的心中纠缠。她多么想一步就回到故乡去啊!此时此刻,任何人的说话声都能引起女嫣的警觉。她真的怕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来。
另一个听到上涂山去,心里便高兴的就是姒启了。他在那儿生活了13年,出生在那儿,整个童年的岁月都是在那儿渡过的。他的几个姨妈,他都叫妈妈。只不过是在妈妈的前边缀上了她们的名字。即便这样,也表达不尽他对姨妈们的深厚爱意。每一个姨妈待他都像是自己的儿子一样。听伯益说上涂山去,他兴奋得简直就要跳起来蹦几蹦。可是,现在不能这样作了,一是自己已经是17岁的人了。在别人看来,也算是个大人了。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样了。另一个是这么多人在商量部族的大事,他这一咋唬,一喊叫的,成何体统?是应该有点自制能力了。要不,怎么算个大人呢?
大禹则认为,即便伯益说的再有道理,如果众人不赞成,大家伙通不过,他也不能一意孤行,总得以大家的决意行事。可是,众人讨论了很久,也找不出伯益所说的那个地方有漏洞。或者说有应该补充的地方。于是,大禹便微笑着问大伙,“为啥都不说话了啊?你们说说,伯益说的可行不可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和更改?”
也许这就是后世人所说的民主吧?谁有什么想法,马上说出来,谁有什么不同意见,毫无保留地说给大家 ,只要是大家一致认为可行的,就立即采取。众贤臣对伯益的提议慎重地讨论又讨论,分析又分析,认为确实可行,但还有许多细节要搞清楚。
所以,作为后稷的姬弃站起来说,“伯益说的上涂山去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这个消息怎样发布呢?靠纳言官龙一个人跑遍天下去传达,那得等到一年以后了。另外,上涂山怎么个去法呢?是禹后领几位贤臣去,还是所有人都去?这是全天下诸侯大会啊,我们必需要考虑到每一个方面,决不能有半点的疏忽。”
皋陶说:“姬弃啊,你怎么忘记了我们平常传达消息的方法了?只要我们决定了上涂山开天下诸侯大会,就把这消息说给周围的部落首领,让他们快速地传递给他们附近的首领们,估计这样的话,有一个月时间,全天下人都会知道禹后要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了。这不是一个大问题。”
大禹接过皋陶的话说,“今天已经是六月的第二个甲日了,我们就定于八月的第一个午日在涂山聚齐。各地首领,各部族酋长,还有我们的四岳十二牧。这边,我们的每位贤臣都要和我一起上涂山。当然了,由于皋陶老哥已经上了年纪,就让他在阳翟处理一些突发的事务,这政务大权可都交给你了,皋陶老哥,你看如何?”
皋陶沉吟了半晌,手托胡须,有点沮丧地说,“老不中用,老不中用啊!禹后啊,连你都嫌弃我年纪大了,我看,我还是激流勇退吧!我不能阻挡住年轻人们的道路啊!”
大禹一听皋陶说出如此话来,马上醒悟了,他知道自己说皋陶年纪大,伤了他的心,他便紧紧地握住皋陶的双手,对他解释道,“老哥哥,我是一心向着你呀!从阳翟到涂山一去就是一个多月的路程,我是怕累着你啊!再一个来说,咱们都走了,都城中的事也得有人管呀?你说是不是?”
皋陶推心置腹地说:“禹后啊,不是我一心要跟你一起上涂山,而是我实在地放心不下呀!这次诸侯大会非同小可,有好多事情需要处理,我们还要面对许多不测之事,你若把我留在都城,恐怕是我会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稳。禹后啊,说句托大的话,无论到何时,我们都是兄弟啊!不是有人说,打虎亲兄弟嘛!这次诸侯大会甚于打虎千倍万倍呀!”
大禹刚一说不让皋陶上涂山,让他在阳翟主持政务,伯益认为大禹这样安排非常合理,毕竟自己的父亲马上就是八十高龄的人了,上涂山这一路上不知道要吃多少若,受多少罪呢!年轻人真的无所谓,但父亲这样年纪的人,能受得了长途跋涉吗?但父亲却非要跟大禹一起上涂山,作为儿子,是应该出面劝劝父亲的。但作为大禹的贤臣,他又怎能说得出口啊!正在伯益因此而内心纠结时,却听到大禹爽朗的大笑声。
“好!老哥哥,”大禹哈哈笑着说,“当年我们为了治理淮水,在涂山会合,在你的劝说下,老首领戎鬲终于让我们在涂山结盟,刺溜胡啦已经快二十年了。你看,咱们的启娃娃已经都十七大八了,这次我们重回涂山,来他个旧地重游。”
这真是:
老贤臣老当益壮,
新明君新姿飒然。
欲知这次涂山诸侯大会将怎样召开,请看第63章《九州神龟》。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63章 九州神龟
从华夏部族新都城阳翟发出了在这个八月的第一个午日,要在涂山氏国召开天下诸侯大会的消息。三天后,新君主大禹带领他的各位贤臣,前往涂山。这些贤臣以皋陶为首,伯益、龙、后稷姬弃、夔、倕、伯夷、益、契他们,也只能算是文官了。武将自然是庚辰、童律、乌木由诸人。八元、八恺的后裔中执掌部族事务的主要人。当然了,作为君主夫人的女嫣,以及禹后的儿子姒启,都是随行人员。其他的有暂时推举上来还没有给予明确职位的有德有才之人,也受到了邀请,跟随大禹一行。只把尧帝的儿子丹朱,舜帝的儿子商均留在了都城。
可以说,这次大禹是要以此强大的阵容,浩大的声势,亮剑涂山。
大禹头戴斗笠,身披短蓑衣,手执耒锸,一派气宇轩昂。让人很容易就想到了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治水英雄。他在前边领路,老臣皋陶,伯益等人紧紧跟随在他的身旁。一群人真格是雄赳赳,气昂昂,离开都城,一路向东,不害怕山高路远,不在乎跋山涉水,不惧怕狼蟲虎豹,不在意酷暑炎夏。
其实这些文臣武将们,并不知道什么是作官。他们只是认为在自己耕田、打猎之余,为部族,为民众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份内事,这便是他们的天职。一是由于族人们的推选,他们无论如何也推辞不掉了,不得不履行他们的职责。另一个是上神的意思,他们不敢违背上神的意念。这就是顺天应人吧?他们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要从中得到什么利益,即便有时候不免有这样的念头冒出,他们也会尽快打消这种他们认为是不良的思想。一句话,单纯,朴实,善良,这就是他们的座佑铭。也可以说这就是他们的标签。
大禹和群臣们虽然是诸侯大会的东道主,并不是说,他们都特别的严肃,尤其是徒步行走那么远的路程,如果一个个紧绷着脸,那他们肯定会显得疲惫不堪。正所谓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他们中间,就数姒启年龄最小,所以,都爱和姒启开玩笑。而皋陶又是最年长的一个,虽然人们很尊敬他,但也免不了和他说上几句笑话。一路上便也没有了沉寂,多的是欢欣。皋陶便有意和姒启结伴,他们俩总是在一起。已经过去六天了,他们也已经离开阳翟有三百多里的路程了。一天四五十里地,对他们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这样行走的话,预计不到二十天时间就能到涂山。
开始,大多数人对老皋陶担心,怕他受不了在这炎热的天气中还要和他们一样赶路。可老皋陶看出了大伙的心思,便说,“难道从老都城到新都城我不是一步步走到的吗?”说罢,他手拉姒启便健步如飞地往前走。同时,也引来了大家的阵阵喝彩声。
大禹他们出离阳翟的时候,是沿着颍河向东走的,在一望无垠的大平原上,当河流转弯的时候,他们便采取直线的走法,这样下来,走了不少的近道。过了大平原,再往东便是丘陵和山地了。也不能顺着河流走了。到第十五天时,他们又走到了涂河边。
涂河那清凌凌的水,扬着欢快的波浪。河边的鹅卵石闪烁着七彩光芒。在河边有一处清郁的小树林。这正是中午的时候,人们一个个都是满头大汗,有这样的小树林,有这样清澈的河水,真乃是上神的预备呀!他们先是掬起一捧捧水,尽情地喝,然后,痛痛快快地洗洗脸,往河边的石头上一坐,享受着短暂的美好时光。
大力士庚辰和乌木由、童律他几个因为是武将,以有力气著称,所以,背干粮袋子的事就毫无疑问地落在了他们肩上。一开始休息,他们就打开干粮袋子,挨着个儿地给发烤肉。其实,这已经不是从阳翟带出来的烤肉,十天前从阳翟带出来的吃物都吃完了。这些烤肉都是他们一路上边走边打猎,都保持着新鲜。要不,这大热天,还不把那些肉给放臭?
有肉吃,有水喝,有凉甜解渴的涂河水,有遮挡太阳的树荫,这真比得上神仙的日子了。
吃罢肉,喝罢水,大禹和众位贤臣们仍然在讨论着诸侯大会的计划以及需要发布的重大内容。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谈话上。殊不知,从河水中爬出一只乌龟,它探头探脑地张望了一阵,似乎对这些人们的谈话似是而非,便从河中爬出来,一直到大禹的脚边,然后就用头去拱大禹的脚。
大禹觉得他的脚下有点异样的动静,低头一看,哦嗬!好大的一只龟呀!他弯腰伸手把这只龟用双手抱起来。他的这一举动早已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纷纷围拢到他身边看稀奇。这确实是一只少见的乌龟,它的个头很大,单龟背差不多有50cm的直径,体重也就在3到4千克之间。它一直地仰着头,用它那双小眼睛,好奇地注视着围观它的人,它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仿佛要和这些人们交朋友似的。
坐在大禹身边的老皋陶仔细地观察着这只大龟,大禹便问他,“老哥哥,看到这只龟,我想到了当年治理大河时,在洛水遇到的那只大龟,我记得那是冯夷刚刚落水之后。可这只龟和那一只却有很大的不同。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你能说说这是什么龟吗?”
皋陶捋住胡子沉思了一会才说,“据说龟有八种,我说的是名龟。第一应该是北斗龟,因为它背上的花纹好像北斗七星的模样,所以,人们便叫它北斗龟。第二种名龟应该是南辰龟。南辰,即南天之星辰也。可能南辰龟的背上大约有四十五块花纹。由于花纹之多,才叫南辰龟。第三种是五星龟,因它背上有五块花纹之故。第四种是八凤龟,为什么只说凤,而不说凰呢?咱们都知道,凤凰是百鸟之王,只有雄性的称为凤,而雌性的才叫凰。八凤龟背上的花纹近似八只凤鸟,所以才有此名。第五种是二十八宿龟。它的背上正是二十八宿星相图。第六种是日月龟,它背上的花纹一边像太阳,而另一边则像月亮。由此被称为日月龟。第七种是九州龟,你们看,在禹后手中的这只龟,它背上正好是九块花纹。”
皋陶这一说,众人出于好奇,都过来数这只龟背上的花纹,不多不少,正好九块。
皋陶对大伙说:“如今禹后得了这只九州龟,可是大吉之兆啊!普通之人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于手,家必大富,亦有大贵。王者得之,国必昌盛,民必丰阜,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还有,如果得到名龟之时,它一直伸头在外,说明所行之事必成,且必需行下去。若龟把头缩进壳中,那就和龟缩头一样,先停止后再作新打算。你们看,这只龟,一直是仰头向上,这就是向我们预示,涂山诸侯大会能取得圆满成功。”
众人议论起来,是啊,老臣皋陶说的很有道理。禹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便出现了这种神龟,这不正合了天象地数吗?
皋陶说:“你们说的一点不错!禹后把天下分为冀、豫、徐、扬、青、兖、荆、梁、雍九州,另外还有九山、九川、九泽,这都是天象地数啊!”
伯益是个细心人,他津津有味地听着父亲皋陶向大伙介绍八种名龟,可是,父亲只说到第七种便不再往下说了,他便问,“我父啊,你说这世上有八种名龟,可你只说了七种啊!那第八种是什么啊?”
皋陶说:“你若是不问啊,我还真把第八种给忘记了。这第八种名龟,便是玉龟,也有人说是王龟,或者是王者之龟。因为别的龟都是乌黑色的,所以统称乌龟,而这第八种却是玉一样,晶莹剔透,浑身雪白,极为罕见。”
由于意外得到了九州神龟,大禹分外高兴。别人在说什么,他早已不注意,此时此刻,他却陷入沉思之中。他想到了当年在大河和洛水交汇处巧遇冯夷,他不但赠给自己大河水系图,还把他妻子宓妃家传的八卦图也给了他。后来,他虽然把八卦图又献给了舜后,但舜后却不夺他人之爱,说什么也不要,就转给了皋陶。后来,皋陶把那图给了大禹,大禹当时也没心去研究什么八卦,他就让皋陶先保存着。可皋陶也是为了尊重大禹,从不私自去看,只是每当大禹和他在一起时,二人才开始研究和参详。今天遇到了这只九州神龟,大禹忽然内心一动,这九州神龟和八卦有没有内在联系呢?这得和皋陶老哥细细探讨一番。可眼下,不是探讨八卦的时候。他们还要快点到涂山去。到那儿之后 ,有许多准备工作要作。想参研八卦,只有等以后有了时间再说吧!
大禹把九州神龟交给伯夷,嘱咐伯夷要好好地看管,然后喊起众人,继续赶路。他们估算着,再有四五天时间,就能到涂山氏国了。究竟是不是像伯益说的那样,涂山氏国现在是由一个女首领主事,还没有打听到确切的消息。也只有到涂山氏国以后才能见分晓。
这真是:
九州神龟兆祥瑞,
一统华夏耀辉煌。
欲知大禹一行何时能到涂山氏国,请看第64章《涂山氏国》。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64章 涂山氏国
大禹在女嫣和姒启的陪同下,众贤臣紧紧地跟随其后。他们走进涂山氏族的部落中。此时,大禹的心情无比激动,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自己的家啊!他这是正式地回家来了!而女嫣则更是心潮澎湃,终于到家了,如果不是这次诸侯大会,不知道得多少年以后才能回来。姒启也是难捺心中的喜悦,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而又是那么地陌生,那些昔日的小伙伴们怎么样了?老外公还好吗?妁妈妈怎么样了?他多么想快点到家啊!离开这里已经四五年了。
这时,从部落里走出六七个手执棍棒的一二十岁的小伙子,他们拦住了大禹他们的去路。大禹并不为此而感到意外,只是笑问小伙子们,“您几个想弄啥哩呀?”
领头那个瘦高个哈哈大笑起来,他的笑声里分明带着揶揄和嘲讽,笑完后,他说,“你这个人真有意思,不经我们女王准许,擅自进入我们涂山氏国的都城,还问我们要干什么!我倒要问问你,你们这样气势汹汹的一群人,肯定是不怀好意,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女嫣听不下去了,她斥责道,“大胆,你们这群鬼伢子,都是谁家的伢子呀?不去耕田打猎,在这儿胡闹什么?”她指了指大禹说,“他是一统天下的华夏君主大禹,你们也敢对他无礼?”
几个小伙子互相问询着:
“大禹,是不是以前我们部族中那个女娇姑姑的丈夫啊?”
“难道真是华夏君主到了?”
“大禹可是个治水英雄啊!”
“我们的女王说,这几天要来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不会就是他吧?要不先问问!”
正在几个小伙子窃窃私语,拿不定主意时,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走了过来,他们一眼就认出了大禹,便惊奇地大叫起来:
“哎呀呀!大禹回来了!”
当他们看到女嫣和姒启时,又一连串惊呼起来:
“女嫣姑姑回来了!”
“启娃娃回来了!”
几位长者对大禹他们说,自从女嫣随大禹他们走后,不到半年的时间,老首领戎鬲就去世了。这之后的几个月里,涂山氏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族人们推选烜作首领,令人感到惶惑的是,烜在没作首领时,各方面都显得很优秀,族人们也不断地夸奖他,认为他是个能担当大任的人。但他作了首领才一月有余,便强暴了两个女子,这让族人们很不高兴。受害的女子便找到女妁姑姑去诉说。女妁姑姑出于义愤,她便带领族中的几十个男女去找烜理论,开始烜还想和女妁姑姑她们动武,但女妁姑姑她们那么多人,非要打烜,甚至有人出主意,只有把这种人置于死地,才能给族人以最好的警示。烜看自己势单力薄,便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跑了。
烜也算是畏罪潜逃,但部族中不能没有首领,族人们经过商量,便一致推选女妁姑姑作首领。女妁姑姑当仁不让,真的就作起了首领。
女妁作首领以后,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她召集涂山氏族周围近百个大小部落的首领到涂山来,宣布从此以后,他们涂山氏族就是涂山氏国,而她就是一个王,一个女王。她还从族人中抽调出百十个年轻的男女作她的随从,而这些随从是不劳动的,他们每天的吃食要由族人们纳粮供养。她把自己住的地方称为女王室。不经她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入。刚才这几个小伙子,就是女王的男随从。他们主要负责部落中的安全,发现特殊事情必需及时报告女王。
正在几个长者向大禹他们介绍女王的时候,女妁由几个花枝招展的女孩子簇拥着走了过来。女妁的头上戴着一顶似是而非的王冠,那是用竹篾扎编的圆环,上面缀满了鲜花和七彩斑斓的布条,最引人注目的是王冠前边镶嵌的一颗祖母绿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耀人眼目。有点搞笑的是,王冠后边还插着两根长长的雉鸡翎,即使没有风,只要女妁一走动,那两根雉鸡翎就会飘荡摇摆,煞是好看。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女子,长着近1.70米以上的个头,加上她那细腻又白晳的皮肤,匀称的身材,长发飘飘,臀大胸饱,两眼脉脉含情,一笑一颦之间,都能让每一个男人意马心猿。但她那不怒而威的神情,又让你不敢有过多的非份之想,她真是不亚于一位女神降临人间。
女妁一看见女嫣,便疯了一样伸开双臂扑上去,口中还不停地喊着,“阿姐!阿姐!”
姊妹二人紧紧抱在一起,禁不住痛哭流涕。这几年的思念似乎要一下子倾倒出来,加之由于老父亲的去世,更让她们感到悲伤。见到了亲人,才知道亲情是多么地深厚。
姒启拉拉女嫣又拉拉女妁,哀哀地说,“嫣妈妈,妁妈妈,你们不要哭了,我和我父不都回来了吗?”
女妁于是就放开女嫣,把姒启一把搂进怀中,在他脸上亲了亲,拍拍他的脸蛋说,“启娃娃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前后撵着要妈妈的乖宝宝了。”她转而对女嫣说,“阿姐,你为啥不把你的乖宝宝给带来呀?”
女嫣难为情地说:“阿姐现在还没有,我想,以后会有的。”她说,“小妹,你作女王了!连千里外的人都知道!”
说到这里,女王不再和阿姐女嫣拉家长了,她很官方地说,“我很欢迎华夏君主的到来,禹后啊,我已经为你和你的众多随从们安排好了住处,还有你们需要的吃食。天下诸侯大会将要怎样进行,你们自行安排吧!我是没有那个能耐。”
大禹笑着说:“哎呀。想不到,妁妹妹真是了起,你的治理部族和王国的方法,我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回去后要加以利用。”
女妁谦虚地说:“禹后,我记得你以前可不会当面阿谀人的啊!怎么这几年你也学会了?”
大禹坦率地说:“阿妹,我说的可都是真心话。”
女妁调皮地说:“禹后啊,你只有对我阿姐是真心!”
大禹稍一愣,女妁手一伸,作了个请的姿势,说,“华夏君主和夫人以及公子远道而来,我还要为你们接风洗尘呢,快快请吧!”
女嫣和女妁姊妹二人欢快地手拉手在前边带路,大禹引领他的所有辅佐者们跟随其后。
女妁已经把她们家的茅棚进行了彻底修缮,原先她父亲的那个宽畅的茅棚,经女妁修整后,变得更宽大了,门口还站着七八个精神抖擞的女侍从。大禹带来的人有大部分都挤不进院子了。女妁便命她手下的几个辅佐者们把这些远道而来的人引领到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茅棚中。而这边,她把女嫣和大禹以及几个主要的贤臣领到了她的女王室。
室内也说不上什么富丽堂皇,只是比平常民众的茅棚宽畅些,明亮些,最引人的算是专供女妁自己坐的那把由整块木头砍削的大椅子了,上面还铺着一张整块的虎皮。虽然是大热天,她把虎皮给撩到了一边,但仍然透露出一派威严。女妁请大禹往上坐,大禹笑着说,“阿妹呀,你就放过我吧,这大热天的,你让我靠着一块老虎皮,是不是嫌我出汗太少啊?你这王位,我可不敢随便乱坐。”
女妁知道大禹是对她开玩笑,但她却严肃地说,“论家族,你是我们的大哥哥,有哥哥在,没有作弟弟作妹妹的说话权,难道这座你不能坐吗?论部族,你是华夏君主,一个作后的人,更是我们的后,你不坐,谁又敢坐呢?”
大禹也不再多说话,跨了几步,到那把大椅子前,一扭身,坐了上去。他左右看了看,又仔细瞧了瞧大椅子的木纹,原来,这还是香樟木的材料。
在大禹欣赏这把奇特的椅子时,女妁令人把烤得香喷喷的肉给端了过来,另外还有散发着芳草香味的果子汁。
女王和华夏君主共进午餐,这应该是一个历史性的镜头了。
其实女妁对天下诸侯大会也是一知半解,并不完全明白其中的奥秘,她便谦恭地向大禹请教。
大禹便对伯益说,“伯益,你来对女王讲讲吧!”
伯益连烤肉也不啃了,到女妁身边,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了下去,这才开始对女妁讲解召开诸侯大会的意图。只所以要召开这次天下诸侯大会,第一就是要在天下诸侯前树立禹后的威权,让天下人都知道禹后是执掌天下,治理天下的华夏君主。从此之后,就要在全天下推行禹后的政令,让天下归心,更要让天下兴旺发达。
女妁对伯益的话也是似懂非懂,她对大禹说,你没有更多的随从、侍者,没有更多的将帅兵卒,如果有人反对你,你将如何去镇压他们?你要有一支专业听从你调遣的队伍,你有了这一群庞大的力量,就不用在部族遇到危险时,临时从田地里,从牧场上,从围猎的人中集合了。你要训练他们,教化他们,让他们能为你誓死出力。
大禹不断点头称是,认为女妁说的极有道理,他回去后,马上就按女妁说的施行。
这真是:
王者荣耀焕天地,
君主风采贯乾坤。
欲知大禹还要向涂山氏国女王学习什么,请看第65章《今夜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