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寻出版、寻影视剧改编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82章 二试姒启
  姒启、庄禾和田吉他们几个跑了很远的路,又渴又饿,大禹一说让吃食物,姒启就慌着往外拿。刚拿出来,摆放在舞方部落两个首领的面前,起身要给庄禾和田吉他俩拿的时候,仪狄领着五个族长进来了。大禹问他们都吃过食物没有,他们说还没有。大禹就让他们一同吃。五个族长却说,还是先把事情商量好以后再吃吧!他们这样一说,舞方部落两个首领也不好意思吃了,他俩直接把食物又端到了和议事茅屋相连的厨房里。既然已经这样,大禹也只好让大家都坐下来,就怎样征伐山南三苗的事情,开始讨论。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最后大禹作了总结。现在,征伐山南三苗的事情是头等大事。先解决了这件事,别的事随后再说。
  所有外出的贤臣,全部通知回都城。
  趁着贤臣们在外的机会,让他们广泛宣传,大力征集武夫。这次征集和挑选武夫,不是让他们来永久作武夫的,只是为了抵抗山南三苗。所以,尽量发动更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
  让仪狄到昆吾部落,陪着伉伦首领,在都城周围征集更多的民众,加入到抵抗三苗的队伍中。
  姒启和庄禾两人一路往东夷方向;田吉和一个族长往北方邦方向;一个族长陪舞方部落的两个首领到舞方部落,有新消息及时往都城传送;余下的三个族长往西。尽快找到外出的各位贤臣。务必在一个月之内回到都城。
  大禹总结完以后,对大伙说,“大家开始吃食物吧!吃完后马上行动。”
  女嫣说:“早已放凉了,又增加五六个人,也不够吃了,你们再等一会儿,我为大家再作。”
  庄禾对仪狄说:“仪狄大哥,你在做食物上有一手,谁也比不上你,来吧,你来作,我们给你当下手。”
  仪狄也不推辞,袖子一挽,说声,“来来来!”便走进厨房。
  吃过了食物以后,大家便开始分头行动。
  临行前,大禹谆谆告诫姒启,第一次姒启作的非常好,令大禹十分满意。这一次,就算是对姒启的第二次考验,希望他把握好机会。按照大家商定的计划,姒启和庄禾两人一路往东夷方向,为了预防路上的狼蟲虎豹,他俩一人拿了一根随手的大棍。
  姒启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涉世不深,没有为部族作过事。那次外出,多亏伉伦首领的帮忙。庄禾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已经有了社会经验。所以,一路上,都是庄禾一边向族人们宣传大禹的丰功伟绩,一边讲解部族团结的好处,鼓动青年人参加抵抗山南三苗的队伍。很多热血青年纷纷响应,对庄禾和姒启说,等他们东行回来,就跟他们一起上都城去。
  他们二人边走边打听就有哪些贤臣来过,他们往哪个方向去了。之后,他们就按照族人们所说的方向,一路追寻。
  一转眼,姒启和庄禾离开都城已经快有半个月的时间了。
  这天早上,在广袤的平原上,姒启和庄禾迎着朝阳向前行走。
  姒启对庄禾说,他记得那一年他和他的父亲一同离开涂山时,曾经走过一片树林,那也是早上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他们那一大群人便进了树林,一直走到下午太阳快落的时候,才走出树林。他和父亲及众贤臣们上涂山开诸候大会时,也经过了那片树林。现在他竟然忘记那片树林在什么地方了。
  庄禾说,可能在东边的山地那儿。不过,山地离他们正在行走的大平原还有一段路程。最好在没有进入山地之前,就能找到他们要找的人。若不然的话,在一个月之内,恐怕是回不了都城的。
  快中午的时候,姒启问庄禾,还有没有吃的。他说他有点饿。
  庄禾从兽皮囊中取出一块烤肉,说这是在昨天住宿的那个部落人家给的。姒启接过烤肉就要往嘴里填,忽然看到前边不疾不徐地走过来一只他们很少见到的兽,上边似乎还骑着一个人。在那兽后边还有一只兽,好像也有一个人骑在上面。
  姒启低声对庄禾说:“庄禾大叔,我们是不是遇见神了?”
  庄禾不确定地说:“有可能!”
  走得近时,他们看见前边那只兽上的骑者,须发皆白,真有一派仙风道骨。后边那位骑者则是黑胡飘飘,俨然一位美髯公。
  前边那只兽,看上去像是一只绵羊,黑色的毛,油光发亮,四条腿粗壮有力,头上长着一支独角,猛一看去,多少有点令人恐惧。后边那只兽,它的头像狮子、长着一双梅花鹿的角,两只眼睛如虎眼、麋鹿一样的身体、身上还长着像龙鳞一样的甲片,尾巴和牛尾巴没有什么两样,但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尾巴毛状像龙尾,有一角带肉。
  别说姒启不认识这是什么兽,就连庄禾也没有看出来。
  正在姒启和庄禾诧异有时候,那骑在前边兽上的白胡子老汉勒住那兽,停了下来,说,“启娃娃,你们这是要上哪儿去啊?”
  姒启仔细一看,那坐在兽上的像个老神似的白胡子老汉竟然是老皋陶。庄禾也认出来了,虽然皋陶并不认识庄禾,但庄禾却认识皋陶。
  姒启一见老皋陶,他是既惊又喜,他站在原地说,“皋陶伯伯,你终于回来了!”
  皋陶看姒启站在那儿不动,知道他是害怕他的坐骑,便说,“来,上伯伯身边来,对伯伯说,你们去干啥。”
  皋陶说完话,慢慢地从他的坐骑上翻身下来,后边那个黑胡子美髯公也下了他的坐骑。
  姒启试试摸摸地走到皋陶身边,对皋陶说了他和庄禾一同出来的目的,庄禾又补充了山南三苗对舞方部落的侵扰。以及禹后征召武夫,准备进行反击山南三苗。
  皋陶说:“启娃娃呀,你真有福气呀!遇到了我,就不用再费那么大的劲去找他们了,他们呀,就在前边的一个部落。我们刚刚在一起吃过食物。”皋陶回头对后边的黑胡子美髯公说,“走,我们回去!”
  皋陶让姒启和他共骑一兽,让庄禾和黑胡子美髯公共骑一兽。一开始走,姒启就迫不及待地问,“皋陶伯伯,我们骑着的是什么呀?”
  皋陶哈哈一笑说:“我们骑的这匹神兽叫作獬豸(xie zhi),庄禾他们骑的那匹神兽叫麒麟。”
  姒启不解地问:“皋陶伯伯,你为什么说它们是神兽啊?”
  于是,皋陶便对姒启说,只所以称它们为神兽,是因为像它们这些兽很少见。别看它们外表形状凶猛、奇特,可它们并不是真正的凶猛动物。它们通灵性,知人心,特别地驯服和老实。除了獬豸和麒麟,还有其八种神兽,称为十大神兽。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玄武、朱雀、螣蛇、勾陈、凤凰、饕餮(tao tie)。加上獬豸和麒麟,正好十种。
  姒启一听完皋陶的话,便好奇地问:“皋陶伯伯,龙生九子,是真的吗?”
  皋陶说:“一点不假!”
  皋陶说,龙是一种最性淫的动物,它和牛交配后,生出来的就是麒麟,它和猪交配后,生出来的就是大象。
  龙生九子,都不像龙,且性情各异。
  长子囚牛:它平时喜爱音乐,常常伏立在琴头上。
  二子睚眦(ya zi):龙身豺首,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由于它最喜爱杀戮,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子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瞭望,爱好危险的事情。安在殿角屋脊上。用它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的作用。在宫殿安置嘲风,也会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能起到祛邪、避灾的作用。
  四子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旦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五子狻猊:(suan ni)形似狮子。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香炉上。
  六子赑屃(bi xi):又名霸下,形似龟,喜欢负重,力大无穷。霸下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奋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顽强地撑着,努力地向前走,并且总是不停步。
  七子狴犴:(bi an)又名宪章,样子像虎。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侧、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八子负屃:因为它平生好文,故多安在石碑的两侧。
  幺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所以能够灭火。故此,螭吻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之用。
  皋陶向姒启讲完后,姒启说,“皋陶伯伯,我有一个想法。”
  老皋陶饶有兴趣地问:“启娃娃,你有什么想法啊?”
  姒启充满希望地说:“等到有一天,我要建造一座宫殿,在屋脊上安放嘲风和螭吻的雕像,在门口放置一个石头雕刻的狴犴,门外放尊石雕的赑屃,让它上面立一块石碑,记叙跟随我父那些贤臣们的功德。皋陶伯伯,你看怎么样?”
  皋陶鼓励地说:“你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孩子,你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这真是:
  少年不识愁滋味,
  壮志凌云笑傲天。
  欲知皋陶带领姒启和庄禾要去见的两位贤臣究竟是谁,请看第83章《征召武夫》。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83章 征召武夫
  姒启不关心皋陶领他和庄禾要去见谁,他对那个黑胡子美髯公特别感兴趣,当他们还走在路上的时候,他问皋陶那人是谁?
  原来,这位黑胡子美髯公是东夷奇人,名叫关凌氏,他原是一位族长,自从他听说了伯益驯兽的事情之后,专心致志地研究对各种兽类的驯化。经过他驯化的牛,可以帮助人们拉木犁,省去了族人们耕地的麻烦。他驯化出来的马,不但能拉木犁,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它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有一个坐骑,人们远行时,就少了好多疲劳。
  当皋陶见到关凌氏时,他刚刚得到神兽麒麟。他告诉皋陶,在他们附近的大树林里,还有一只神兽经常出没,看上去像是獬豸。他接近过那匹獬豸好几次,虽然它一点也不凶猛,但它却不愿意让他抚摸它,也许,它在等它真正的主人。于是,关凌氏就提议让皋陶去试试。他们就在那片树林里找了三天,终于找到了獬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皋陶和獬豸一相遇,獬豸便主动跑到皋陶身边,像是多年失散的好友,重又团聚。看来,人和人之间,人和兽之间都有着缘份。
  在皋陶的劝说下,关凌氏便随皋陶一同上都城去。皋陶主要是想让关凌氏驯化更多的马,众贤臣们常常外出,有了马,就省力气了。开始,关凌氏还推辞,但经不住皋陶的一再劝说,一定要让关凌氏上都城去为部族出力,为天下苍生谋利益。说得关凌氏热血沸腾,所以便骑上他的坐骑麒麟,又带了五匹驯熟的马,他们二人便一同上路了。越过山地,来到大平原的时候,在商地见到了回到自己封地的商均。真可以说是无巧不成书,皋陶到商地见到商均时,他的儿子伯益和大将童律也在那儿。询问后,皋陶才知道,童律是特地为了组建武夫队,才出来的。而伯益却是身兼双重任务,不但要为组建武夫队挑选武夫,还要选举地方官员。父子见面,本来想在商均的封地多住上几天的,皋陶一听伯益说,众贤臣们都离开都城上外地了,他考虑到禹后身边不能缺少人,他便和关凌氏一起往都城赶。临走时,关凌氏把那五匹马全部留给了伯益他们,说是一旦挑选到武夫,就让他们骑着上都城。没想到,还没走出三十里地,就迎面碰上了姒启和庄禾。
  老皋陶一听姒启和庄禾说,禹后要快速征召武夫,组织队伍,反击山南三苗,他真的是心急如焚,真想一步跨到都城。是应该让众贤臣都招回都城了,对于山南三苗,当仁德对他们不起作用的时候,只有用武力镇压。否则,他们不会明白,天下一统的华夏是不可侵犯的。
  虽然商均是到他的封地来了,但也算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纵然如此,他总算是一方的领主。所以,积极地为伯益他们宣传,同时,尽量招募武夫,以壮大禹后的队伍。
  皋陶领着姒启和庄禾他们又回到商均那里的时候,伯益和商均他们已经招募到了很多武夫。伯益一看见父亲皋陶又回来了,就连忙走到父亲身边。他还以为他的父亲舍不得他,又回来看他呢!
  商均热情地把皋陶他们请到自己新建的家中,待人们坐定后,皋陶看看众人,商均、伯益、童律、姒启、庄禾、关凌氏他们都热切地看着他。虽然皋陶内心十分着急,但他却不表现出来,捋捋银白的胡须,才缓缓地对大家说出山南三苗对舞方部落的侵扰,以及禹后让各位贤臣快速组织武力,提前回到都城,准备反击山南三苗。
  皋陶问童律,在商地挑选了多少武夫?童律说,也就二百多人,不到三百。皋陶说,不管挑选了多少人,现在也没有时间在商地待下去了,他们必需快速赶到都城。不过,在回去的路上,还能挑选一部分,加上其他贤臣挑选出来的武夫,组织一支两千人以下的队伍恐怕不成问题。
  商均一再向皋陶请求,要和他们一起回都城去,参加反击山南三苗的战斗。皋陶对商均说,你能帮伯益和童律积极挑选武夫,已经是对禹后最大的支持了。再者来说,你又刚刚从都城来,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还是先把商地建好,只需你等待胜利消息。
  伯益、童律以及庄禾他们都纷纷劝说商均,他这才不再要求。流着泪送大家离开了商地。
  关凌氏留在商地的五匹马派上了用场,伯益、童律、庄禾、姒启每人各骑一匹。余下那一匹马,关凌氏说要送给商均,但商均却无论如何也不要,他说,反击山南三苗的队伍更需要,你们还是带回都城吧!皋陶他们也不再相强,就带上了那匹马。
  他们这一行六人,骑着神兽獬豸的皋陶在前边带路,紧跟在他后边的是骑着神兽麒麟的关凌氏。这二位因为骑了神兽,也算得上是大神级人物了。后边依次是姒启、伯益、童律和庄禾,他们每人骑着一匹威武高大的马。在他们的后边是那二百多名武夫。虽然衣著各异,手持棍棒和弓箭,武器参差不齐,谁又敢说他们是乌合之众?这分明就是皇家军队呀!
  他们每到一个部落,先是那两匹神兽吸引了族人们的眼球,接着便是那几匹高头大马,还有那一群保卫家园,反击侵略的武夫。加上皋陶人等的宣传,还有姒启和庄禾先前的预约,许多热血青年都加入到了这一队伍中。所以,皋陶他们越往前走,队伍就越发地壮大。当他们到达都城时,他们的队伍已经扩大到八百之众。这不禁让皋陶他们六个人喜上眉梢。对这场战争取得胜利,也充满了信心。
  一进都城,皋陶他们就看到有许多从各部落挑选来的武夫。见到大禹之后,大禹告诉他们,这些武夫是昆吾部落的伉伦首领挑选的,足足有五百人,其中有二百人愿意在反击山南三苗战斗后,随从大禹,作永久的武夫。在说伉伦首领把他挑选的武夫带到都城这事时,他没有提及姒启,但姒启心里却十分得意。这毕竟有着自己的功劳啊!
  随着皋陶他们回到都城,其他的贤臣也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令人可喜的是,所有贤臣带回来的武夫都不少于三百人以下。
  从北方帮回来的贤臣们还向大禹报告了另外一个消息,一直反对华夏部族的共工以及他的大臣浮游和相柳,在和祝融的一场战斗中,全部被祝融消灭了。据说共工因为战事失利,他又孤掌难鸣,暴跳如雷的他,一头撞在不周山上,弄得脑浆迸裂,死得很惨。
  在皋陶的提议下,大禹分派众贤臣清点挑选来的武夫人数。经过一天的清点核对,最后到晚上汇总,武夫人数已经达到三千。大禹和众贤臣忙得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商议到定更天,才作出决定。
  大禹要亲自率领武夫队前去征伐山南三苗。以庚辰、童律、乌木由为大将,以伯益、姬弃、龙为辅佐。其他贤臣和皋陶一起守卫都城,处理部族中的事情。明天选派千夫长、百夫长和十夫长,后天出征。
  伯益向大禹进言,说既然禹后你率领武夫队,那你就是大统率。正好三千武夫,就由庚辰、童律、乌木由三位大将作千夫长,明天只需要分清楚他们三个各统领哪一千武夫就行了。至于百夫长和十夫长,一是由千夫长指定,一是由武夫们推选。真是找不到合适人选时,就由各位贤臣来代管。
  众人合计了一下,认为伯益说的可行。明天就照伯益所说的去作。
  这时,大禹的从人庄禾站起来说,不管选谁作百夫长,但不能忘记了姒启。因为这是禹后亲自说过的。庄禾就把大禹派他去找姒启时,禹后对他说,他已经答应了姒启,只要他能挑选来一百名武夫,就让他作百夫长。实际上,大家也都看到了,伉伦首领送来武夫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三百。重要的是,每个人们都要言出必行,何况禹后你是华夏君主,更要身体力行。否则的话,不只是伤了姒启的心,而是失去了所有人对你的信任。
  其实,大禹答应姒启找够一百人就让他作百夫长的事,那是大禹为了考验姒启,无可奈何说出来的。说这话时,只有女嫣、姒启他们三人在场。后来,女嫣对姒启放心不下,非要亲自去找姒启,大禹也是为女嫣着想,就派了他的两个从人,庄禾和田吉二人去寻找姒启。他们临行之前,大禹对他们说了他许给姒启的诺言。
  此时,庄禾提出了这件事,大禹也不好回绝,也不便发言。只好听他的贤臣们怎样说了。
  皋陶第一个表示赞成让姒启当百夫长,他认为,这是对姒启最好的锻炼。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就到战场上去!不经受血和火的洗礼,一个男人怎么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呢?
  皋陶如此一说,其他贤臣也纷纷支持。于是,姒启理所当然地成了第一个百夫长。
  这真是:
  同仇敌忾抗外患,
  齐心协力保家园。
  欲知大禹如何带领华夏军队,抗击山南三苗,请看第84章《厉兵秣马》。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84章 厉兵秣马
  天一亮,大禹就带领众贤臣们忙活起来。先是为庚辰、童律、乌木由三个千夫长分派了他们所带领的武夫。分完之后,还余下近五百武夫,而这四百多人又都是从昆吾部落挑选来的。
  大禹和众贤臣合计后,庚辰和伯益一起向大禹提议,让这五百武夫作为大禹的亲兵,专业护卫大禹及其从人。
  然后,由皋陶和伯益父子帮庚辰,夔和姬弃帮童律,龙和契帮乌木由,在他们所统领的武夫中选举百夫长。
  昨天晚上已经内定姒启为百夫长了,皋陶向大禹提议,就让姒启在庚辰的手下,听从庚辰的调遣。
  大禹陪着黑胡子美髯公关凌氏带领他的几个从人在到处巡视。有时也会参与到选举百夫长的活动之中。
  西边的天际,乱云飞渡,彩霞翻卷,红火球般的太阳在一点点往下滑落。此时,大禹把众贤臣和新选出的三十个百夫长召集在一起,第一次的军事将领会议就在大禹的议事茅屋外召开了。
  大禹对百夫长们说:“只所以选举你们作百夫长,主要是看你们一个个孔武有力,能打善战。众人又都认为你们具有帅才,可以作他们的头领。如果在部族中,你们早晚就是族长或酋长的人选。这次征伐山南三苗,非比过去和三苗战斗。如今的山南三苗依仗他们靠近丹水的三苗国的支持,气焰非常嚣张。他们冶炼有青铜,精金,他们所用的武器也有了精炼的金钢。但是,他们有的,我们一样有。我希望你们能带领你们的部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成为众武夫的表率。你们和众武夫一样,都是我华夏族的英雄儿郎。”
  打仗是打仗,但饭不能不吃。平常没什么事的时候,大家在大禹的议事茅屋里聚一聚,到该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各自散去。等吃过饭后,大家又聚集在一起。可现在是大战在即啊!能让众贤臣都回家吗?可是,单单指望女嫣一人,她根本就忙不过来。在龙和益的提议下,让大禹的从人仪狄帮忙,给仪狄了一个称呼,叫作膳政。也就是厨师长。这个厨师长的待遇是,自己亲手作饭菜,人手不够时,自己去物色厨师。饭菜作好后,兼职服务员,亲自把饭菜端到饭桌上。
  正在大家兴高采烈地和大禹共进晚餐时,关凌氏向大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禹后啊,你是准备把我编入几个千夫长的队伍中,还是一直就跟在你身边呢?”
  大禹咽下饭菜,这才对关凌氏说,“我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你。伯益已经对我说过了,要你和皋陶老哥哥都留在都城。你也看到了,伯益这些天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的,他的牛、马都能快用了,你这一来,他心里更高兴了,你就专心地驯化马匹。我估计这一战不会很快结束,你加紧时间驯化马匹,一旦可以用时,就送到战场上去。这不比在战场上轻松啊!”
  关凌氏爽快地回答说:“好!我一切听从禹后的吩咐!”
  吃过晚饭后,大禹和众贤臣商议举办祭祀天地的仪式。在出征之前,尤其是这样大的军事行动,誓师动员大会是必不可少的。
  说实在话,誓师大会只是后人的一种说法。那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因为上神在他们心目中是最重要的,誓师不誓师无所谓,但上神不能不祭祀。虽然上神看不见,摸不着,谁也没有见到过,但他们坚信,冥冥之中,不可否认地有上神的存在。谁若不相信上神,那就是逆天。
  今晚,大禹他们的重要议题是祭坛选址和搭建,以及啥时开始祭祀神灵。一旦举行完仪式,那就意为着军队要出发了。
  说到祭神仪式,大禹和众贤臣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大巫师翁难乙。没有他,部族里的所有祭神仪式都办不成。虽然他还年轻,也才四十多岁的样子,但他毕竟是从他父亲那里得到的真传。巫师这把活,不是说谁想作就能作到的。他们能和上神直接对话,然后会把上神的旨意传递给需要的人。
  大禹就问他的从人田吉,“翁难乙现在哪里?”
  田吉说:“前天我已经对他说过了,我们部族要有大的动作,让他准备好,在家等候着,我们随时会找他的。他也答应过了,决不会误了大事。”
  大禹说:“好吧,麻烦你现在再去告诉他一声,这几天千万不要外出,我们明天开始占卜,近两天就要开始祭神了。”
  田吉马上站起来回应了一声,便急忙走出去。
  大禹对伯夷和夔说:“祭神的事就全权交给你们俩了。”
  伯夷和夔点头应诺。
  正在大禹和众贤臣热烈地讨论的时候,有一个男人破门而入。但见此人一副高大魁梧的身材,衣冠不整,头发蓬乱,一身风尘仆仆的模样。再看他脸上,一副焦虑和急迫的样子。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些日子,大禹派去舞方部落的都城中的族长怀笠。
  看到怀笠这种状况,一屋子人都站了起来。
  怀笠喊了一声:“禹后!”
  这边仪狄为怀笠找了个座,让他坐下。正当怀笠要说下去时,大禹却制止了他,“怀笠,你不要着急,你肯定还没有吃东西。仪狄,你先为怀笠弄点吃的,等怀笠吃饱以后,再让他慢慢地说。”
  仪狄领怀笠到厨房,由于人多,作的吃食也比较多,仪狄便把余下的食物又热了热,就端给了怀笠。一路上饥渴劳乏,又渴又饿的怀笠,真是老饥变老渴,连连喝了两大碗稀粥,这才拿起一块烤肉大口大口地啃起来。
  吃饱喝足了,怀笠也有了精神,浑身好像都充满了力量。他对大禹他们说,大江以南的三苗地区发生了天大的灾祸,也可以说天塌地陷。山石崩裂,砸死砸伤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河水暴涨,又淹死了好多人。这是一场令人触目惊心的大地震,其情状让人惨不忍睹。以前,山南三苗仰仗丹水边的三苗国和大江以南的三苗,对华夏部族肆意践踏,甚至几乎达到为所欲为的地步。如今大江两岸发生了如此惨烈的天灾人祸,山南三苗认定这都是他们的王犯了天条,受到了上神的惩罚。为此,山南三苗内部也发生了较大的动乱。有一派坚决支持他们的王,说是在这紧要关头,应该救助受灾的三苗族人。而另一派认为他们是罪有应得,劝族人们及早悔改。两派之间已经发生了好几次大的冲突。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他们的冲突还要持续下去。
  庚辰抚掌大笑说:“天佑我华夏,天助我华夏!禹后,明天也不要占卜了,祭罢上神以后你就直接领着武夫们去攻打山南三苗吧!这么好的机会,可千万不能错过呀!”
  大禹没有回答庚辰的话,他在沉思着。童律等不下去了,他说,“禹后,还有什么好商量的?这机会真是千载难逢啊!”
  伯夷也说:“是的!二位将军说的一点没错!一是趁着三苗受到上神的惩罚,他们必然无力防备。一是趁着他们内部大乱,他们已经无力反抗。这是上神给我们的时机呀!”
  大禹却反常地唉叹了一声,这让所有人倍感诧异。谁也不再说话了,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大禹身上。
  大禹扫视一下众人,这才说:“我们华夏部族。向来是以仁立世,以德服众。如果我们趁着三苗遭受天灾而去征伐他们,我华夏部族的仁德何在?这完全是给他们雪上加霜啊!我们能这样作这不仁义、无德行的事吗?这样对三苗是不公平的啊!”大禹紧盯着皋陶的眼睛说,“皋陶老哥,你说呢?”
  皋陶像是睡着了,他眯缝着眼睛,当他看到大禹的眼睛时,才勉强睁开。干咳了一下,等于给自己提了提精神,他以犀利的目光望着大禹,好像在给大禹传递一个坚定的信念。
  大禹满心期待皋陶说出支持他的话,可是,等了老半天,皋陶什么也没有说。大禹又一次说,“皋陶老哥,还是说说你的想法吧!我考虑的确实有不周全之处啊!”
  皋陶说:“禹后啊!何谓仁,何谓德呀?仁是善良和慈悲,不论弱小或者强大都能适用。仁是对世间的一切怀有的怜悯之情,出发点是好的。这能让一个人不管遇到任何事,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但这不能称之为大仁大义。真正的大仁大义是,要顺天应时,上神的意愿不能有一丁点的违背。没有仁作为基础,也就没有德的存在。
  “禹后啊!你作为华夏君主,你的仁德不能等同于民众的仁德。更不能只看到你自己,你的身边是你要为他们谋福利的天下苍生,假如你违背天意,滥施仁德,是不顾天下苍生,而只想到你自己。
  “如 神降灾于三苗,是上神给他们的警示。而我他们去征伐他们,正是替天行道,要告诉他们上神的旨意。上神已经选定了我们,如果我们还不明白,上神不但会不喜欢我们,同样会降灾给我们。到那时,禹后啊,我们后悔都来不及呀!”
  皋陶这一番话,让大禹大彻大悟,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便让伯益谈谈这次征伐三苗的策略。
  伯益没有推托,不是他不谦虚,而是他已经成竹在胸,所以,大禹的话一落音伯益就说,“在出兵方面,应该分成两支。东边一支,由禹后你带领的五百武夫和庚辰将军的一千人,从舞方部落的山口进入山南三苗的领地。你们这一千五百人加上舞方部落征集的武夫,差不多会有两千人了。你们过了山口五十里之后,向西进攻。而童律、乌木由二位将军率领的两千武夫,从裕地的山地以西进入。往东南方向进攻。两军会师后,就向西南方向的丹水进攻。有丹朱的响应,三苗必定会措手不及,那时,我华夏便能一统山南三苗。所以,禹后所说的施行仁德不无道理,那就是采取怀柔政策。对于顽固不化者,坚决予以剪除,格杀勿论,不能对他们有半点的怜悯之情。对于驯服者,拥护我华夏的三苗,就留下他们。”
  大禹听后,喜笑颜开地说,“伯益呀,你说的太好了!明天就举办祭神仪式。”
  这真是:
  群策铸造英贤主,
  兼听成就圣明君。
  欲知华夏部族的祭神仪式将要怎样进行,请看第85章《祭神大典》。

  
  长篇历史小说《华夏君主——大禹王》
  第85章 祭神大典
  在离大禹的议事茅屋不远的广场上,搭建了一座半人高的神坛。在神坛的两边站立着乐手们,虽然他们的乐器看上去有点粗糙,但奏出的音乐却震撼着人心。
  也只有音乐,才是愉悦上神的最好办法。也只有音乐,才能和上神进行更好的沟通。
  朝着神坛的正面,分别排列着由庚辰、童律、乌木由三位大将军率领的三千武夫。神坛的两边,里边是大禹的五百亲兵,外围是都城中的群众。
  大巫师翁难乙手持法仗,从远处缓缓地走来,他那高大的身躯,似乎处处都发散着神秘。当他走到围观的人群边时,群众们不自觉地便为他让开了一条道。他每走一步,法仗上的兽骨饰物和那一长串小小的骷髅,便会发出令人惊恐的碰撞声。当他经过孩子们身边时,差不多的孩子都吓得闭上了眼睛。他一登台,就意为着祭神仪式的正式开始。
  这时候,负责音乐吹奏的夔却跑到武夫队伍中去了。他在庚辰大将率领的那千把号武夫里找着一个人。当他看见百夫长姒启时,便一把拉住了他。这让姒启吓了一跳。
  夔一拉着姒启,便失机慌忙地说,“走走走,正需要人哩,你站这儿是干啥哩呀?”
  一句话说得姒启摸门当窗户的,他说,“叔啊,难道你不知道我已经是百夫长了吗?我不站在这儿,还能站到你那乐手队伍中去?”
  夔说:“呀!就是缺少一个乐手,叫我正发愁哩,忽然想起来你了,你既会弹瑟,又会吹龠(yue),快点吧,正没人吹龠。等祭罢神,你还是你的百夫长,没人敢跟你争走。”
  姒启想挣脱夔的拉扯,夔说,“你还有啥事?快点走吧!”
  姒启说:“我赖好得跟庚辰将军说一声啊!我是他的手下啊!将军没有下命令,我敢擅自行动?”
  夔一边拉着姒启往前走,一边说,“你啥时候学的这么有礼法啊?那不,庚辰将军已经看见了,等到他身边时,我给他说一声,啥事都有了。”
  到庚辰旁边时,夔对他说,缺少一个乐手,让姒启去顶替一下,祭神仪式一结束,就让姒启马上回来。
  庚辰笑着说:“去吧,去吧!这一会儿又不上战场,没事的!”
  夔和姒启还没有走到乐手们的位置,在场外边,发生了新鲜事儿,围观的吃瓜群众们立即围了上去。
  原来,皋陶骑着神兽獬豸,关凌氏骑着神兽麒麟来到了祭神现场,一到大禹和伯益他们旁边,两个人便从神兽上下来了。因为很少人见到过这只是传说中的神兽,所以,吸引了很多人。
  大禹不明白皋陶和关凌氏要作什么。还没有等他问,皋陶便说,“禹后啊,你就要领兵出征了,我和关凌氏已经商量好了,我们的神兽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你们当坐骑。”
  大禹望望周围的人,笑着说,“这合适吗?”
  关凌氏说:“禹后,我和皋陶大哥是这样决定的,让你骑皋陶大哥的神兽獬豸,让伯益骑我的神兽麒麟。有这两匹神兽,你们到山南去,不用动武,就能给三苗以威慑。况且,你看神兽虽然温驯,但它们最懂主人的心,说不定,它们还能为我们消灭一些敌人呢!”
  大禹兴趣盎然地说:“它让不让我们骑呀?”
  皋陶和关凌氏分别附在自己的神兽耳边,轻声低语了一阵子,然后,皋陶把神兽獬豸交给大禹,关凌氏把神兽麒麟交给伯益,让他们骑上试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