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好到改变三观的修行之路

  玄者黑也,秦尚水汉尚火德,故称炎汉。也对上
  比如他让人体会倒水,并非“当下眼前”的鸡汤禅宗,而是表明身份。尚水者。佩者服也,秦黑服为贵,水德也
  而谈到曹是表示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讲了一个少女遇山贼的故事,就变成了关于丕植争美人甄的故事。

  也就是曹植因仇恨有了神通,且易自毁

  一
  散出这个消息是要找人消灭曹植。美人即甄,丕之妻。受害人应是此人。
  而且植的作为已影响天气。致东南方,即奇门之杜门有变
  埃及在西,兑卦。表示口舌。此人以口舌见长
  孔雀是雄性为美,挖出心脏是表示亏心。而且每一世都亏心
  开头说杀了一头老鼠,是国王次子,又说杨广是老鼠。

  而杨广为次子。(不过他属牛,差一点点)
  村上春树挪威森林,指植。

  左胸为心。右小腿?
  又提到黑森林,指植。

  捕杀掉大型食草动物,或即植属相马,杨广属相牛
  并说顺便说什么:当你不想守诺言时,就失去能量,回潮了。

  这个顺便,是严厉指责,是对某人定论,宣判。绝非随便说。
  随后,预言了某人由一路顺风到变植物人。而且呼喊为什么人离开了他。这都不是鸡汤。外星球引力消失,火车出轨是比喻,比喻情绪化的波动。派飞机追,是表示在挽回。
  地铁中的女人是动物变的,而和尚是外星科学家,即此人出身理工科。目前在干活?
  被倒着入地,上覆土。即为植
  一包玉溪到手,玉溪产自云南,8号房代表什么?蓝色在无形世界是仇恨的颜色
  不断求生,导致无限循环的人生。喻示其特殊人物发心及果报,为求生不择手段。
  而东岚香姓高,或代表地方,藏秘高僧被抓走,指某人修过密宗而不了因果。尤其亏欠女性
  以上这些思维方式,是对密码之破译方法,大异常人。一点点看,大部分也是不可能的。只看大局就可以知鸡汤只是掩饰。

  帖主已背叛曹魏?
  后来扯到小孩教育,论为上海乞丐。是某人不负责任或指果报。

  贴主一时说因果轮回有无都说遍了。表示说此事难了。只得放纵自己乱讲。反正一本正经,无人信从。更无人关注也
  点一下题,何为门?阙也。

  魏立国,取义魏阙,即宫门边之高台。

  帖主后又讲了“饰演宫”的美女一句话。也即宫门。魏,即八千女鬼四字合成。
  有个人想修行,跪到神前求师傅让他学好,然后监督他修行。然后呢。

  修子段时间,修行上无疾而终了。人随便玩,与世俗一样。

  须知神前祈愿,不完成不会没事。时刻考验都等着你。所以不要想象自己在修行。

  考验是什么,有时是取舍,你早发心做某修行。世俗欲是来了,到点你去不去。

  某个修行做了不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但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做不做?

  这类细节,淘汰了大多数人
  比如有些话明说,自己会有心理障碍,怕麻烦,但对别人是有好处的,说不说?
  早年间,想法很简单,完成任务算修行成功。但是随着各种人事交织,发现人性计算与因果律缠成一团。所以开始讲更普遍之道。

  那时候,接到个消息,眨个眼的功夫都没有就跑出去完成去了。

  想起来也是常人骇然的境界。绝非一般阻碍可以抵挡。这须得数百年积累才有可能。哪个不会盘算一翻?
  虽然有理想,但是人是很实际的。不是在行动过程中发现只依赖神通感应,会有挫折,长期弊大于利,怎么会放弃久远的习惯。走上对心态的转变?

  依靠神通,就象一个人只用一根手指。感觉上很奇怪。

  不过这是过来人的说法了。

  常人对这个过分有兴趣是正常的。稀缺资源。

  一开始是比谁功劳多,到最后是谁的过失少。

  一寸一寸,不会溜掉。
  所以,实修者会知道,不分别指的是把外境因缘都当成解决问题的机会,无论顺心不顺心。冷热饱饥。不追求方便不方便。

  只当成理解自己问题,成全了接触问题的方式。
  至于自己正确不正确,指的是解决了多少,多久远的差别。

  要么解决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小难题。要么面对了一个横亘数千年的大麻烦。

  小孩们常想解决一切。却不知,

  这个世界是由差错,麻烦构成的,没有这些基石,就不会有这个世界。这是根本。

  所以,祸福相依。解决一个小的,埋没一个大的。目光浅浮的人啊。还开心呢。以为自己能计较个什么。

  喜梦之人,生怕自己困在一个地方,接触不到。

  喜定的人,生怕自己现在有一点什么烦恼过失。早就有了啊——

  视而不见而已。
  人会在修行的行动上有什么过失?

  应该是常有,作为一个人,总会有取舍。在利益与行善之间。在面子与坦率之间。在放松与诚心之间。

  再高一级,甚至在道德与道德之间。也会有取舍。

  都应当成不足之处。

  一个人精力有限,一开始可以集中修某一德,比如信用。进境之后扩展。

  随便乱承认自己缺点,又从不纪录改过的人,早已形同无赖。毫无尊严

  什么叫乱承认?不依道德标准讲。

  只说些什么:我不宽容,我小气,我不真诚,我做菜放盐多了,我没有正能量,我不够——之类

  这类人不知道德的可贵,也拿这些胡乱要求别人
  等到要求别人,就会变成:你心太窄了,太执着了,咋就不宽容呢?性格太顽固了,太不灵活了,太没有悟性了,你有几斤几两?

  ——
  所以,就算自己改过与劝人改过,也不可以无边无际,乱用词汇。这会导致修行政治化。成为服从的一种手段。
  所以,要习惯于平等地待人。正确地待已。道德语言的限制必不可少。

  象正能量这类含义不明的新词。一律不许借用。

  若以后楼主自以为水平高了,开始反对因果实质的公平。也无必要相信。

  要依靠理的心地。而不是某个人。

  意义才会完成一个循环。从春之生发到秋之结硕果再到冬之含藏
  泰山币发行了,形状正方带弧,黄色,土生金。

  真正的高手观世间一楼一石一花一木,皆有寓意。恐难及之了,似此类明显之表示。

  是人道退而地道晋吗?
  以后根据馆藏图书,列一下王阳明从小到大用的各种手法。认为“良知天生就有”的人可以看一下。是否适应
  这反倒是的,你说得对,都是因缘,没有什么自愿放弃尊荣的事。看来你也看破了
  为增进对我写的密码的了解。公开几个要点,大家自己去比对会得出答案:
  一,曹植与杨广的诗作风格。品味一下(正好上半年看过三曹集)
  二,杨广做太子时,曾抄校佛经。所以后世会有佛缘。是可能入佛门的。但抄之经为何。不详。
  三,曹植曾向哥哥上表,卑屈地表示甘为犬马,领兵南征
  四,杨广献媚独孤王后,以致登上太子之位。


  其实帖主多次用协音字暗示,他讲的是某个人的历劫过程,比如他说一个门中人落入浊臭。门中人给他“光阳”就是杨广嘛。
  皇帝在现代活着的不少,只不过这次用这个方式揭出其中一位身份而已。但是这人不是帖主。是另有其人。而且应是出家人,忙于应付女人事务,修过藏密。
  这些事对修行圈子不为奇。
  比如韩国楼盘。实指杨广伐高句丽一事。

  比如他把那个老鼠丢进车轮下,就是让历史的车轮碎他
  老鼠王用的是诗经的典故。硕鼠。杨广老爹杨坚善屯积,粮钱积如山。
  罗胖子说过,杨广就是一福二代。
  在美国死而复生无数。指因“美人”而生死
  这些,与表面的地球异次元战士,一点关系也没有。

  为什么要用这么隐含的方式表达信息。无非是异人帖主,不论他是谁。想到时说:这一切是别人看破了,不是我泄露的。
  不承担这个因果。
  在因果律之下隐蔽身形,有无数方法。
  这个是不专业的。有无数比这个更隐秘的手法常被运用。
  以往日的经验来说,往往要解决因果的关键时刻,所有的麻烦,感觉上的支撑不住就开始了。
  其实这是原点。从零开始。不汇聚如何转换?
  此时莫想未来。只须从过往过失着手忏悔即可。
  现代人修行,早已忘却古训: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从古住到今来,中国的历史都是官大于民。不知不觉间。尤以阳明心学为例。官场的功利之心渗入民间。
  宏大叙事。机心手段都进入修行界。
  然而,这些打着爱国,成功,渡众,牺牲。名义的宏大观念。落实到具体的个人。给人留下了些什么?
  只有不是自己的孩子,才会叫他们去牺牲。
  自五四以来,一批批年青人,到哪去了?有的肉体当了炮灰。
  更多的,是精神上依附强权。失去了自救这个根本。
  自欺,不仅仅是知道自己的欲望。
  也要知道,自己依附的是什么。
  有很多流行的谍就剧,主角为了伟大理想。亲自主持对同去行刑,枪决。还要别人原谅他。
  堂而皇之。这种不要脸的价值观都成主流。由此可见。批准这种剧上演的,道德在脑满肠肥的贪官心中是个什么工具。
  为了理想,好,干掉同志。可以。成功之后当官
  为了后代留学,贪污,正常。
  人性全都被消灭完了。还好意思讲什么理想。让人去奉献。
  修行,就不能认同当官的那一套。手段我使,牺牲他去。
  条件变了,我来享受。
  手段多得很。哪个成功学没有。有什么方向?
  所以有时候我对某些人说,看,得罪人的事我先干了。你们不用担心背锅了。
  既然干了。就有把握。
  到最后,政治化的大关心,忽略了个体得救的根本点,自然被人鄙视。认为修行不过是另一种学雷锋。做三好学生。或者是一种御下手段。争权方法。哪知道什么叫世人皆当奉道。
  天意自会行罚!
  有些人,讲些世上根本不曾发生,也不会发生之事。有意无意为自己找一种借口:
  如果都修行世人会绝种
  会回到生产力不发达年代
  这都属于宏大空洞。
  按因明讲:预设前提不存在,一切论述皆属鬼话瓢
  鸿蒙出自红楼梦离尘歌。
  金镛出自薛宝琴《交趾怀古》
  王阳明心学主张心外无物。那么举几个例子说明他是如何的外无物的:
  少年时,王阳明有一继母,对他不好。
  王到集市游玩。见到一个卖猫头鹰的。买下。并给一巫婆五钱银子。
  将猫头鹰藏于继母被中。继母回房掀被子。猫头鹰飞出。大惊。
  以为不祥。王阳明建议寻巫者。
  巫者言:先夫人(阳明亲母)甚怒。欲以怪鸟啄尔生魂。
  继母遂待王阳明大为好转。
  正德十三年,王阳明帅军伐土匪池某。
  时池某造反,称伪号。早已罪不容诛。一定要斩杀的。王阳明定下此心。与他某谈判。
  池某说:我想降,但是有一卢某人要害我。
  阳明伪装大怒,立拘捕卢某。并用刑。三十大板。狱中枷号。
  又暗中对卢某说:明为受刑,实为诱敌。
  卢某因与匪首池某有大怨。甘心受刑。对王感激不已。
  池某闻听王阳明如此偏向自己,决定到城中指卢某罪行。
  此一行,王阳明好言款待,赐新衣许官位。
  过几日即在城中以弓弩手伏杀池匪。
  杀完之后,王阳明一时晕倒。醒后呕吐不已。自言是积劳所致。
  ——
  此一例子,只是立功。心在何处?心外之匪,以谎言取之。无罪之人。大棒三十枷栲。知行如何为一?



  捉反王宁王一战后。正阳明面对许泰江彬等奸臣。这些人放纵部下扰乱百姓。王阳明令百姓优待之。遂不复扰民。
  事后,王阳明向皇帝上表。这几个奸臣有功。小人们遂平息嫉念。
  从上文可看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非如实知见。而是把事办成称为行。知道处理形势叫知。并非常人所说知道一个道理去实行。或是知一真相去寻真理。
  这个正确目的成功。与心外无物。是如何统一?
  王阳明的心在实践中并非感受之心。而是预没一目的之心。
  比如王学弟子何心隐,为板倒大奸臣严嵩。找到嘉靖帝御用道士,让他在严嵩上表前以神之名预言一奸臣要上表。嘉靖帝遂疑严嵩。
  那么这个心外无物,良知本有。指的是为成大事不拘小节。这是兵法。
  为什么要扯到心学,本休,哲学。修行上去呢?
  没有人说不能用兵法。不能用计谋除奸,用就用,不要另找什么光环。好象这权谋术在生活中有什么普遍价值。
  云阳明格物致知论之末拔本塞源论中说:圣人之心,视天下人无内外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天下人之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
  ——
  那么池匪不是人么?是的。论罪他该杀。可以安民。但何必把自己的书写得如此完美。
  如何取信于读者?
  取自《王阳明详传》日。高野武次郎著。明治维新。日本人崇拜王阳明。西乡隆胜等
  零二年,发行秦陵兵马俑纪念币。零四年。易中天讲三国。
  零五年,青城山都江堰纪念币。零八年。汶川大地震。
  一般来说。入门者皆知自己根本在哪一派哪一宗门下受教化。若有人说:我没有分别心。
  外行也。归根之地都不自知。岂算入门之人。还自以为境界蛮高。其实不过是人家不要的人。
  宗门自来高峻。要求高,自然差别很大的。
  当下的自心,是由多世善恶根结成。或许上一世做恶。而多世前修行。
  所以有些人奇形怪状的心态:
  努力练功同时又小气不助人。
  喜欢玩弄人。又对神仙恭敬。
  不想改变自己违反十善业的恶行。同时又热心读经渡众。
  本来光明,自在一如,谁都想达到。但是根性本是混杂。如何去做呢?
  站在修行与世俗的门坎上。向内外望去。各是一派风景。这两者的交集融合。先只从心地上谈。
  要点就在于要融合不要混合。
  修行成就,觉受一如。即理性之觉悟思想与感受是一体的。而常人一定是分离的或背逆的。这两者完全统一不须去想。只须想这两者如何达到一个互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互助。
  具体说来,有些善恶根性只可以摆正,不可以融合。
  比如往世做官,养成一种唯我正确的恶习。忏悔过之后,只可以理解许多人想如此。是一种贪念。
  往世经商,养成唯财是贪的恶习。要把这个贪爱转化为对用途的关注,比如钱的用处无非解决问题与享受。而少欲为最大的享受。得培养无须钱而有的兴趣。
  也要想通许多问题既非钱可以解决也是钱带来。即钱财是身心的仆人。
  往世打仗多,习于兵法战术,平时喜争胜负。这里面有一种心力,可以转化为对无常危机的觉知,形势的判断,修行的决断气魄。
  但是兵法有凶厉之气。、宜徐徐以平等一体之心化之。使为道用。不得已而用之。自助助人而已
  有人修得孤高闭塞,就须把傲气与平等心融合。化为傲骨。服于理而不是看对方水平之高下。
  有人善交往。就须自查到底对自身的原则性内外,修行世俗有没有违反之一面。有时乱得很。举个例子:
  有些人修行不从心地起,关心些外相。比如心里总想:唉呀要是师傅没钱了没法盖庙了怎么办。之类。貌似好心。
  都属于自身贪欲未了生死。而依附于外相。
  一些事自己能做的就去做了。一些人该平等劝善劝了。这都是一天忙完了都难以做到的。哪有闲功夫想那些不着调的
  许多法门,都会在修行者身上留下痕迹。比如净土法门是明亮的土性。唯识是黑灰色的点状物。金刚经是金光。
  这些是改变了修行者的偏重。但并不代表可以明心。
  心是众缘所汇。
  要应对事物才可以使善恶之根融合互助。或是摆正位置。
  法门只是助益。心地是无法用别的取代的。
  不通过揣摩自己根性的性质。很容易走向偏于一端。而无法自拔。
  比如有些人性格顽固。指对某些事特别认同。一比如政治。情爱或个人好恶。就无法将这与十善业善根融合。必得自省。
  一句佛号之余,毫不自我日常认同世俗了解,分析。是多数人做无用功的原理。
  有些人理性不足。即智慧不足。是往世心意不光明与道义不担当所致。
  所以有些人感应强。但并不能达到觉受协调。
  常误入旁门左道。纵有福分接触修行。也难以心地开明。了达真实了。
  有些人会突发猛利心去持咒。诵经。打从,打坐而不过三个月。就烟消火灭。
  这样还不如每天用最好的精神集中一小时思维因果。记录自身之之毒。
  长流而不绝。才算是修行。
  修行是长跑
  认为自己性格有比较正面的品质。所以是在修行。
  这是当代人特有的想法。这对于自身长久地圆满自在。是极其有害的。
  就一个人来说。性格比较好。是对某些状况。比如可以为求法跪在师傅门口几个小时。
  但一旦认为师傅说自己缺点说的不对。立马可能就要反驳。一点不会自己寻思个两分钟。
  有些人可以很热心地组织大家去干个什么。可一旦触及他的“正确性”。马上就会反“围剿”。大辩论一翻。
  这类事比较多。说明人的性格是单的。而你求修行至于圆满自在。这个就不是一路。
  幼稚与成熟的差别就在于。
  幼稚者会从自己想法出发。用一个没有检验过的。确定周边一切人事物跟自己的关系。
  而全然不去管这一个想法与自己别的想法有没有冲突之处。有了马上自我原谅。
  成熟一些会讲一切都是互动的。
  一切都要有得有失。不可忽略
  什么是有得有失?
  比如你修财。财来了。那么相对来说。你的某些地方。比如吃苦。离俗之念会少一些。
  比如你有附体。花钱找人驱了。那么不仅是花了钱。对因果的敬畏也会少一些。不就是钱吗?
  其实是延缓发作。或是转移为别的损失。
  有人相信一念代万念念佛可以了。是可以增加某些状态下的定力。但是又会减低对因缘的观照。因为没有兴趣面对这些世俗。
  你相信有自性。自己有佛性。可以增加信心。同时,又会掩盖你对自身根性的观察。
  忽略对修行次第的体会。
  “我认为怎么怎么样”。
  说这些话的人都是性格太浮,比如上次有人说“有不敬佛菩萨不会怪罪的”
  这个自身不敬仙佛,有行为心意过失,因果竟然没有了?
  就是因为对方不怪罪。
  因果从心而起,因行为而立。
  而有些人竟然以为一忏悔转念什么都解决了。比如某人经商,取了百分之千的暴利。
  后来他告诉别人:“我以前错了,现在我吃斋念佛。但以前的价格是写在牌上的,愿买愿卖。钝,是不会退的。”
  这样的忏悔,有意思吗?
  有些人相信实力。可是实力,关系从何而来。威严从承担道义与忍辱中来。
  要么从天上掉下来。一定是往日承受了大多数人默然以对的麻烦。
  而这个得失,一定不同于世俗那么轻易可以用算盘算请清。
  以前有个很精的人赚了些钱,又想知道些方法以改顺命运。
  但心不诚,在别人面前又把自己赚钱说成“服务社区,为了方便大家”。
  这就叫“混帐”。自己把自己的帐搞乱。
  好象自己是好人,修行者应该帮的。
  所以,相信未经反复论证过的想法与自己的性格正确,都会付出代价买单。
  并且最根本的是:这不是如实见。
  有很多人会认为,反正来生看不见。付出些代价无所谓。
  尤其修出些智慧能力异于常人时。如双刃刀锋之两面。利大。用之心态不当。害处相应也是几何,乘数的加大,深远。所以在道而违,曰魔。受罚深重。
  或来世愚痴。或家人疯颠。谁可受得?
  弥勒系在龙华名义之下,在古中国多有杀戮。
  仅就经典讲。此人出世,大地皆平。而今有山不平。
  自然是假。
  而到时世人无病。试问生老病死的四苦都不全。如何发起出离。
  那个有闲功夫说反话。大锣都敲不醒。
  到帖吧去讲准提咒非佛法,居然有这种回答:
  政党支持。总理认同。
  ——
  那些放生的鱼都跑到佛门里,是这个结果?
  有道友问及格物一说。儒家一向讲得少,试讲一下。
  一物。比如大的物象,山,代表稳定。也代表阻碍。仁者乐山,指有原则的人喜欢山。是一体的。
  智者乐水。水可流布大地一切。表示智慧之无所不到。
  水亦可以静。代表镜鉴。智无不照。
  当然水也会泛溢。代表欲望。
  一朵花。兰花出于幽谷,代表隐世君子,不入尘俗。
  牡丹大而艳,代表富贵。
  竹有节,表示气节之不会利欲穿透。
  儒学君子通过自然物象。与品德属性共情。
  所以有虹穿过天空。叫气贯长虹。代表在逆境中正气不衰。
  诤臣直言君王过失。叫以人为镜。
  梅花寒冬盛开。代表能熬过苦难。
  效法万物,成了古人的思维习惯。
  如此等等。格物后的致知就是知个人品性应当如何。
  就此品性而有以后一切扩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