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九年

  
  题外夜话 (1)
  
  
  周末了,写累了。懒人想说些题外的话。网上邂逅一篇文章,读之怅然。遂译之。其名?也许《神雕侠侣》比较合适。
  
  
  -----------------------------------------------------------
  
  
  Leonard Bosack和他的前妻Sandra Lerner一起,是Cisco Systems公司的创建者。
  
  1969年,Bosack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名叫La Salle的高中,同年进入宾州大学,并且在1973年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了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DEC)公司并参与一个和36bit系统有关的项目。1979年,Bosack离开DEC公司进入斯坦福大学并于之后的1981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同学Sandra Lerner并于1980年与之结婚。
  
  Cisco Systems公司的创建者 Leonard Bosack和他当时的妻子, Sandra Lerner,被认为是为完善有史以来第一台路由器的设计做出了主要的贡献,正是路由器使得构建internet成为了可能。不过,发明第一台路由器的殊荣并不属于这对夫妇,它属于一个叫William Yeager的人,他是当时斯坦福医学中心的工程师。正是此人写出了一个名叫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IOS)的软件来控制一种专用的计算机使之可以实现路由的功能。Bosack和他的小组接手了这个软件的源代码并完善了其中的设计思路,最终利用它造出了成功商用的路由器。
  
  设计有史以来第一台路由器的诱因源于当时的Bosack管理着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电脑,而他的妻子Lerner管理着远在校园另一头的商业研究所的电脑。他们之间可以利用校园局域网(campus LAN)收发Email,但他们的电脑由于分别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因而不能直接连通。于是,两人在自己的电脑上使用了一块由后来的SUN Microsystems的创始人Andy Bechtolsheim设计的网卡并使用了经过升级的IMP操作系统,在大楼之间架设网线并且使电脑之间直接相连。
  
  在架网的过程中,Bosack和Lerner的团队不断地改进整个系统的连通性以使得它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不同的协议。很快,消息不胫而走,很多其他大学的机构开始向他们索要这种全新的改进的系统,当时,这台机器被称为“multiprotocol router”。
  
  Bosack和Lerner夫妇意识到了这台新机器背后可能蕴藏的巨大商机,他们开始向斯坦福大学申请将这台机器以及相关技术投入正式的商业销售。由于斯坦福大学是非赢利性机构,它不能够进入一个商业投机领域,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个要求并禁止这个小组出售这个技术。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许多有趣的有争议版本,包括斯坦福大学自己。它在之后宣布Bosack和其他人篡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路由器设计理念并非法地投入商用。在提出诉讼之余,斯坦福大学于1987年的4月就路由器软件的license和两块电脑主板向Cisco公司收取了19300美元的现金和150000美元的版税,并且还能享有在Bosack夫妇离开之后使用Cisco公司产品的折扣,服务,以及产品的完善升级之类的特权。
  
  1984年,Bosack和Lerner夫妇正式组建了Cisco Systems公司并且开始在他们家的客厅制造路由器。Cisco这个名字取自美国城市San Francisco,其公司Logo也来自那个著名的金门大桥。1986年,Bosack正式从斯坦福辞职。同年,Bosack和Lerner得到了Sequoia Capital公司二百五十万美金的风投,这是他们俩经历了77次在其他风投公司申请失败之后才得到的。
  
  从1984年到1992年,Cisco以平均每年200%的速度增长,而这些增长是在几乎没有做任何广告的条件下取得的。1990年8月28日,公司的管理层解雇了Lerner。在得知这个消息后,Bosack立刻主动辞职以示对妻子的支持。他们俩也立即卖掉了属于自己的Cisco股票并获利一亿七千万美金。第二年,Bosack在华盛顿Redmond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名叫XKL (http://www.xkl.com/),他在那里工作至今。
  
  
  
  Hshen2007选译自维基百科公开发表文章: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n_Bosack
  
  
  
  dogsmaller,
  
  在此相遇,即是有缘。
  
  谢谢你的祝福,也祝你一切都好。
  
  题外夜话 (2)
  
  
  掐指一算,这篇东西写到现在已经有4个多月,横跨两个长假,还真是一段不短的时间。此前也从没想过可以在网上把一篇东西写到这么长,是流水帐也好,是裹脚布也好,感谢各位不离不弃地担待,不温不火地陪伴,在下有礼了。
  
  前文说过,为此文只为一个承诺。现在看来,这个承诺真有实现的可能。人生苦短,其间清醒聪明能享受的时间不过三、四个九年而已,其余或在痛苦准备,或在无奈回味。某生也有幸,可以与若干精英为伍享受一段所谓锦绣人生;某生也遗憾,未能在机缘投合的时候创造更多的辉煌。拙笔不堪尽录九年同辈历经之沧桑荏苒,其间或有星点可供冷眼人一哂者,已不负此文初衷。
  
  几天前突发一想,不知古代那几部鸿篇巨著如果当时也有天涯这种载体,结果会是如何?窃以为,《聊斋》恐怕是入了玄幻的门类大热;《水浒》自然是武侠的泰斗;《三国》成为商战的教材而被反复传颂;至于《红楼》,由于天涯上网友的陪伴,老曹也不至于潦倒致死,他好整以暇地写完了一百二十回,再也没有那个高鹗什么事儿啦。
  
  祝国庆快乐!
  
  
  
  lianggy12:
  
  
  惭愧! 前文收尾漏帖了一句话:节后再见!
  
  再祝各位国庆愉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