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新作;《饕餮娘子》(斑竹推荐)

  作者:70queen 回复日期:2008-10-20 21:49:00
  
    远目…一坛雪水放三年……如果密封的好,水会腐掉。如果密封的不好,会看到很多欢乐的生物在里面……
    
    看红楼梦的时候,就对妙玉的这爱好不能理解……
  ——————————
  
  我没有试过,但不止红楼梦,很多古籍里面都有记载这类水的讲究。
  老祖宗积累了很多经验,书里都写得很清楚,如山泉煮饭、烹调则宜;江、湖水以其得土气较多,且水大流活,得太阳气亦多,故为养生第一;又有:即使是冰雪水和雨水,非法制也不宜饮;秋、冬水清,取到即可用;腊水,立春以前之水。用以酿酒,香美甘冽,并可久贮……
  而且尤其在治茶方面的水,更是讲究,有一句‘欲治好茶,先藏好水。’,因此我认为这种贮水煮茶的风雅并非虚构的,古时候的自然环境也远比我们现在的要纯净很多,冬天的净雪若收藏得法,未必就不能收藏几年……
  再说,古人的情趣和智慧也实在有点超出我们现在的想像,就像我在这一章提到的‘茶戏’,宋时中国的士族以上阶层,风雅之人特有的‘斗茶之趣’其中一种‘茶百戏’,在我看来就十分匪夷所思(具体内容看接下来焦茶水的故事情节,将会提到)。所以呢~~千万不要以为古人在说假话或说梦话,只是我们现在大多已经对自然的细节缺乏了耐心和足够宽广的接纳啊~~
  作者:等待拯救 回复日期:2008-10-21 2:04:00
  
    送我一个故事好不好
    很滑稽的请求
    但是你的故事真的很精彩
    非常对我的胃口
    人生
    如果没有美食该是多么的
    糟糕
    但是失去了深爱的人更糟糕
  ——————————————————
  看得出来你心情糟糕,
  好啊,我想个故事送你,
  焦茶水的下一章,叫——鬼豆腐
  就给你讲失去爱人的故事吧。
  
  饭菜很快就上齐了,桃三娘从里边出来,亲自替王员外他们布菜,那姓和的男子对饭菜自然是赞不绝口,又说了许多我听不懂的斯文话,王员外原本没有正眼看过桃三娘的,但因为和公子一径夸奖,才对桃三娘仔细一望,露出真正惊讶的形容来,连说妄住在江都这么些年,这方圆一带竟有这么一位美貌厨娘也全不知道。
  突然门外跑进来一个人:“员、员外,找见大少爷了,他昨夜喝多了几杯酒,方才我们才在大太太的佛堂里发现他的,用蒲团做枕头,地上躺着睡了一夜。小的们已经请他起来了,待梳洗一番就来。”
  王员外顿足道:“这不肖的东西!让他立刻过来!”
  “是。”那人应着又跑了。
  我一心想等着看变戏法,店里还有好几桌客人,李二和何大忙着,桃三娘还要到厨房去替王员外他们做些小点心,我去后院石磨上把乌龟拿回来,然后自己到柜台前找一张空桌子坐下。
  那男子和王员外却一直在聊着我听不懂的话,我伏在桌上听着,这时间一长,眼皮子渐渐觉得发酸,便想睡,乌龟也是没精打采地缩着头一动不动。店里的其他客人们吃完饭,都接二连三结帐走了,我趴在桌上也迷迷糊糊睡着了。
  直到一阵脚步声把我吵醒,我睁眼看去,是几个人急急进了店来,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气喘吁吁站在王员外他们面前,眼睛只敢望着脚面,十足像是做错事的模样:“爹……”
  这位王公子说话声音很小,我听不清他说了什么,这位传闻中极不中用的大公子,看起来身量削瘦,对王员外的态度也十分畏惧恭谨的,咋一看来并不如别人说的那样顽劣不堪。
  “嗯,你来见过这位,就是我跟你说过的和大官人。”王员外道,又转向姓和的:“他就是我那不肖犬子,名叫王葵安。”
  “和公子好。”王葵安拱手一揖。
  那人略一点头,抬手示意:“请坐。”
  王葵安坐下,半耷着头,也不说话。
  王员外气得斥道:“不是才睡醒来?大白日里就这么没精打采的?”
  王葵安一只手局促地抓了抓耳朵:“昨、昨夜做了个恶梦,被鬼追着满屋子跑,直进了娘在生时的佛堂里,才得安生了。”
  “当着这么多人也敢胡说八道!”王员外更加生气:“下人说你昨夜又喝醉了?”
  
  
  
  喜欢塞车 :哎呀,谢谢!!你真有心~~~
  
  淮扬菜系里面,最常见的食材用料就是笋了。从侧面去深化笋的知识,我也觉得不错,但是不能用现代的资料啊,要写它的功效,就得用古人的看法和角度,因为手上的一套本草纲目在旧家,一直没拿来,所以也没查过关于笋的食用及药用分析。
  
  至于深化菜的描写,我也会尽量去做的,可惜古代菜谱里面,发现古人的语言太过于简洁,很多菜色的做法他们都是三言两语就一带而过了,只能靠我自己的语言去加工丰富了~~唉~~
  
  
  “爹,我没骗您,昨晚真的邪了门,今天醒来的时候,还有更奇的事呢!娘死后明明已经没人再烧香了,可今天供桌上不知哪来的香灰,堆起三座坟包似的形状,还有一条黑蛇盘在那里,尾巴是分叉的……”
  “闭嘴!”王员外真的生气了,厉声喝道。
  王葵安这才住嘴不敢再说下去,但还有点不忿的样子,嘀咕一句:“下人们也看见了的。”
  姓和的男子回头对自己书僮说道:“把我做的那茶煮来。”
  “是。”书僮答应道。
  我见那书僮在包袱里拿出一只锡罐和三个黑色的茶碗来,把茶碗一字排在桌上后,又问何大要了个干净砂铫煮水,我看他手脚麻利娴熟,一把随身带的扇子把风炉的火扇旺了,便守在炉子旁盯着铫子里一动不动。
  这时桃三娘手捧着托盘走出来,是她刚做好的芝麻饼,热热地散出诱人香味:“来,客官请再用些点心。”
  王葵安的样子好像还没吃饭,桃三娘手里的碟子还没放到桌上,他就全然忘了礼节,伸手就抓起一块饼送进嘴里,旁边的小厮赶紧给他倒茶,就是方才书僮先在风炉上烹的那罐青翠色茶水,王葵安拿起杯子一气就喝个底朝天,然后‘啧啧’嘴巴,继续吃饼。
  王员外一张脸涨得紫红,似乎想骂的话到了嘴边,却反骂不出来了。
  书僮将锡罐里的茶末倾入铫内,盖上铫子,侧耳听铫里的水声,不到半刻钟就把盖子掀开,拿一支自带的木质勺子去轻轻搅一下茶水,再盖上,少顷便离开火。
  王员外露出惊讶的神情,用力吸了吸鼻子:“和公子,这是什么茶?”
  那男子微微一笑,整整衣袖:“这乃是用上壬的春芽茶、夏季池塘里采的莲花、焙香了的龙凤团、白豆蔻及麝香等,一齐舂碎混合而成。”
  “这里面还有龙凤团茶?怪道有如此兰桂一般的香气。”王员外惊叹一句,觑了一眼旁边那仍顾着吃饼的王葵安,忍不住斥道:“蠢材!还不快向和公子多学着点。”
  我趁着没人注意,也挨近了他们的桌子,只望着那书僮,他正用木勺将茶水舀出,倾入黑色茶碗中,一时间说不清是茶香还是花香的馥郁四处弥散开来,那男子从袖笼中取出一把同样是木质的长柄小勺——
  
  
  
  作者:楚楚小杨梅 回复日期:2008-10-22 21:20:00
   
    
    想问问“上壬”是什么意思?还有,莲花本来不就是在夏季里开放的吗?还有龙凤团,白豆蔻,这都是什么啊?道MM有空能解释一下吗?
  ——————————————————
  上壬是个地名,古茶谱里提到其中一处上好春茶的产地;
  莲花的确就是夏天开花的,但这句话是一种话语的方式,就好像秋的黄菊和丹桂,在某种情况下提到,自然就会加上一些累赘的修饰,不知道这个解释你能否认同……
  龙凤团,‘斗茶’的风气从六朝时期就逐渐开始,也就是后来流传到日本成为‘茶道’的前身,这一雅趣源远流长,但到了宋朝是一个顶峰,古人不喝现代我们所谓的那种炒青绿茶,他们都喝发酵的坨茶为主,龙凤小团茶是以前专供帝皇家的贡茶,极其名贵,皇帝哪天高兴下赐一坨给大臣,那大臣拿回去都不舍得喝还得供在家里,但也因此带起了这种风气,后来慢慢民间显贵或者大户人家也有买得起龙凤团的,但龙凤小团最贵(贵到什么价钱忘了,MS数以百两千两计算的),另还有所谓的龙凤大团,则相对便宜;
  白豆蔻,就是古代一种常用的草药兼香料,一些武侠小说也提到过××豆蔻的,尤其到了明朝,民间饮用杂茶的习惯很兴盛,金瓶梅里面,便提到过一些‘熏笋芝麻茶’或者蜜饯茶等等,还有一种类似于我们今天为了让口气清新吃的香口胶似的‘香茶饼’,里面就含有豆蔻、冰片、沉香等香料~~白豆蔻也就是古代茶品中充作保健和调味的一种辅料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