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终南隐修人、寻访中医 作者:油麻菜(转载

  @学习独立思考 2011-11-11 16:05:00
    一直想看看肖道长是什么模样.
  -----------------------------
  我也想去那个道观去看看.
  可没钱啊.现在日子过的很糟.
  希望回家前有机会去看看吧
  贴子里有很多治病的好方子.希望大家可以多给身边身有此疾的患者介绍一下.
  有空来坐坐(下)
  忽然来了情绪,拉拉杂杂写了一大篇关于静坐的文字,其实这都是前晚陪儿子看《水浒》之《武松单臂擒方腊》引起的。打小我就热爱武侠武林武艺武当武功还有武松,昨天看到《水浒》里的武二郎为擒方腊自断胳膊心里已是一阵激荡无比伤感,再又见花和尚鲁智深在钱塘潮声中圆寂,只留下几句“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时,更是老泪纵横,一边小儿好不惊奇张大嘴,几乎不看节目就看我了。
  
   由鲁智深的坐化,让我想起张至顺老道长说过去修行好开悟得道之人,都能知道自己离开的时间。老道长的师爷王圆吉早在几个月前就告诉弟子家人,自己会在某月某日离开,让大家及早来告别一下。等到来的那天,家里还请来戏班,吹吹打打,大家高高兴兴为老人送行,那情景好像庄子在为妻子“箕踞鼓盆而歌”。什么样的人才能活得这么从容?怎样才能走得那么洒脱?再想想自己为了一个开悟的花和尚伤感,不觉又好笑起来。
  
  
  
   继续学习我的静坐课程,看《因是子静坐养生法》。因是子少时多病,二十多岁得了严重肺疾,咳血,于是开始独居静坐修养,终于调好身体乐享天年。因是子的静坐养生法介绍得很仔细,而且是他亲身经历,很实用。后来又看了南怀瑾老先生的关于静坐的文章http://www.hhfg.org/xxsz/f220.html#p5,也把静坐的前前后后介绍得很明了。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啊,即便你按照他们教的,心里还是不踏实,或者说没信心。而且南老还说了,因是子因病静坐,他的体验感受不是最有代表性......
  
  
  
  “要知上山路,但问去来人”,做得到的人说的话最算数,谁的身体好跟谁学。南老身体好,九十多岁还在学堂授课传播国学,可惜还没有机缘拜会他。终于,全真龙门21代传人张至顺老道长要进终南山啦!他的身体最好,一百岁了还能爬山,一辈子生病次数一只手就点得过来。我赶紧拉上艾医生、一刀兄弟追随道长进山,想看个明白。
  
  
   看过《南山隐修人》视频的朋友,都记得那段艾医生向老道长请教怎么打坐,被老道长一顿批评那段吧?呵呵,太对不起艾医生了,那是我的问题,请他代问的。
  
   “很多人上午拜了师 后晌就要师父教怎么修行,那个道能是这么容易吗?就这么来两回就想学本事,你有什么功德,你的功德在哪里?!”老道长说得胡子又抖一抖的。学打坐修行要有功德啊!听得我们一身汗,可是再想想,真是这样啊,我们有需要时总是希望身边能出现名医大德英雄好汉能帮我们一把,可是很少问问自己为别人为社会做了什么?我们都习惯质问医生:“你怎么可以见病不救?你不是说大医精诚吗?怎么还收这么多钱!”可是很少人质问自己为什么得了这些病,为什么没有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为什么没有机缘遇见好医生,很少人会扪心自问有没有权利质问别人。
  
  
  
   看来我们还是可教之人,批评之后老道长还是指点了我们:“人若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人,只要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天和地的东西全部都归一。你现在打坐干什么,打坐目的是干什么?修神仙,你看你一身的东西都丢掉了没有,一身的杂物,你心里乱巴巴的装得跟这个屋子一样堆得满满的,就没有清理一点,拿什么打坐?你打坐,本身上的东西,那个主人一身担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担子都担不动了,把他消耗的力量都没有了,哪能还有打坐的力量!这不是笑话吗?”
  
   回到福州,在电视台机房编片的时候,我和少年油麻菜、青年油麻菜坐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地回放这段视频,百感交集。原来真正在打坐的不是我们的肉身啊,是我们的“神”在打坐!“要是双盘腿能盘成神仙,我早把自己捆起来了。”这几句话真是一棍子打碎了我这些年向往的完美静坐形象。
  
   双盘腿单盘腿打坐没有错很好,就好象一个屋子地基牢靠就不易倒,一个稳定合理的坐姿让气血通畅精神不容易分散。手结的作用更多时候就像一把锁,把你的心思念头锁上和外界分开。可是我的打坐却把心意都放在盘腿坐姿呼吸意守丹田上,常常强忍疼痛跟时间较劲,就像盖了一座漂亮房子锁上大门,却不知道有没人住在里面或是不关心住在里面的人开心不开心。在我刚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啊!我那么注意构图注意用光注意焦点清晰,拍摄电视没有脚架我就无法开机,我充满专业精神地在工作。可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照片总缺少了点什么,因为大家对我的照片最多的感叹是“你的相机拍得真清楚!”(嘿嘿),相比之下身边很多拿着我根本看不上眼的傻瓜机信手拍的照片却有那么多值得回味,终于我明白,在我执着光想构图焦点的时候,错过了一张照片最重要的东西!那些情绪的最高潮那些永远无法重复的最真切的瞬间被我错过了,而那些才是照片的灵魂照片的神啊。
  
  
  
  
   那我们这些初学打坐的到底该怎么开始呢?我又糊涂了。而且我早就心里嘀咕:去了玉蟾宫三次,没见到老道长一次在“修行”,老道长不会只有进山的时候才做功课吧?听我的疑问老道长笑起来:“还有一个道友跟我住了一个多月,最后忍不住也问我怎么不修行啊?修行不是做给人看的,无论做什么事你都要守神、留神、专注,躺着坐着走着吃饭扫地都是在修行啊!”
  
   小时候无论做什么,都会听见大人在一边喊“留神”!是啊,凡事留三分神不要乱了心,这太难了,我一直没学会。而要我们这些俗世滚爬的人一下清理好心,无欲无求更是不可能的。不过我想先从减法开始吧,以往同时手上做三件事,现在提醒自己慢一点,只做两件。经常同时打开两台电脑,现在减掉一台。把生活变成一个减法来做,慢一点,等一下,宽容些。
  
  
  
  
   听说人一生呼吸次数也是一定的,肾精的分量也是一定的,一天到晚紧张兮兮地大口喘气,平日无度地纵欲声色,都是在挥霍未来!终点只有那么一个,我们只是一个班车司机,把车开到终点站就完成任务,急着赶路干什么?时不时停下来看看风景不亏的。
  
   “人生下来的肾精是一十六两,正常人每四年耗一两,六十四年耗尽。这就是你的储蓄,过早花完就没本钱了。”哦,难怪道长说六十四岁之前一定要开始修行,否则没子弹啦!六十四岁过后一样要修行,至少可以定住命,也很重要!让你的身体增长储蓄、减少开支的最好办法有两个:修行和睡眠。“少行房事,行房一次男人减寿七十天,女子减寿五十天。”老道长的理论有点吓人啊!
  
  
  
   静坐就只要安安然然平平静静地坐着,甚至躺着,老道长说姿势无所谓,无论走到那在什么地方,有空闲你就坐坐,“最主要的是不要想太多,凝神调息,调息凝神。你静静静,静到最后,偶然间就出现大雾,白茫茫的大雾,练到那个程度上它自然就出现。”白茫茫的大雾?那又是什么?“那是入大静了。”据说身边感觉会有云雾呜突突冒出来,包围住你,然后什么也不知道了。这个境界太高,先不管它。很多人打坐一直在追求“打通任督二脉、采阴补阳、大药冲关、三花聚顶”的字眼,一直在意守什么的,“其实都错了,大道自然!”道长说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你的身体能量储备够了,自然开始变化,最后元神归位......
  
   我想象着我们身体
  
  我想象着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脉就像一条大河,淤堵了,被垃圾污染侵蚀了,生病了。请先不要急,河道里的垃圾是永远拣不完的,你首先要做的是耐心,保护植被涵养水源,然后静静等待春汛,在一场雨季到来之后,河水暴涨起来之时,所有的淤积、垃圾、污染都会被冲垮带走的,一切开始回归到本位。明白了吧?为什么像因是子那么重的病可以靠静坐治愈,身体是最伟大的医生,很多时候你需要学会等待给他机会,他就会带你走出困境。
  
  
  
  
   “不要去看那些杂七杂八的书,要看就看得道的人的书。毛主席说不经过实践论没有调查了解没有发言权嘛,现代人讲修行的东西却没有实践,没有体悟,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这些字句你没有弄清楚,就没有发言权。想要了解怎么静坐?老道长建议多看几遍《太上老君注解清净经》、《张三丰丹道集》、《太乙金华宗旨》......上面写的很明白!”
  
   “不管我有道没道 我比你们多吃了几年饭,比你们年龄大一点 耳朵里头听的多了。”老道长很诚恳地望着我们,“得道容易信道难,信道容易行道难。得了这一道,哎呀,道就是这样子啊?半信半疑。君子闻道上等人闻道,恭而敬之。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大笑之,嘿,道就是这样啊?他根本不相信。有道无德是道中之末, 终于失道。有德无道,是道中之贤,终于成道,人家有德没有道,是道中大贤人,人家终究要得道......”
  
  
  八大神咒+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无上玉皇心印妙经
  
  道士唱诵版
  
  我原以为只有清静经 后来问一位道士 他告诉我后面还有这几个.我都不熟.不过这个版本我很喜欢听.那位道士说 好像是 四川的廣成韻.这个版本是我目前最喜欢的.好听.听完有想把文字都背下来的冲动.
  http://xiaozu.renren.com/xiaozu/148851/332261005
  
  
  地藏菩萨本愿经(道升居士 木鱼 93分钟)
  这个版本也是我最喜欢的.这个网上也很好找.直接搜索名子
  
  
  有感兴趣的留下邮箱,我发给你....
  这二个版本网上也都能找到,大家也可以自已找下.
  
  
  冬至进补 来年打虎
   半个多月前在徐文兵老师的课堂,听他给一期学生分析医案的时侯,我忽然激动得想绕着屋子跑一圈。不是因为听到什么武功秘笈,而是我忽然发现自己基本明白老徐在说什么!这和两年前刚开始拍摄中医的我可是天壤之别。这两年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几乎都是中医中医中医,不停地和中医高手学习交流耳濡目染,长了许多见识,幸福幸福。
   更幸福的是一旦有问题,我转身就可以请问大师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最近听到很多关于“冬令进补”的话题,尤其在冬至日。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过了冬至,一阳始生,白天慢慢变长黑夜慢慢变短,天气进入最寒冷的日子,大寒就要来了。
   冬至这一天,中国人的传统:南方吃汤圆,北方吃水饺。 北方人谚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还有谚语说“冬至进补,来年打虎”。这冬至到底补不补?如何进补?好像是个不错的话题,赶紧请问列位中医大师。
  
  
  艾医生的建议:
  1,大多数人是不适合冬令进补的。
  这两年因为气运变化,人体内积聚了很多热量,郁热,加上吃得多,不干净,又不运动,变成郁热毒,城市人志意过用,神气外浮,这些毒热都有爆发外散之势。
  2,现在流行的膏方,里边如果用很多鹿角胶,阿胶,龟板胶,流通性不好,容易把经络渠道堵住,如果遇上上面这种格局的人,会补出问题,在体内蕴积过大压力。容易诱发中风,体内肿块,人参,黄芪这些也不是需要常服的。
  3,真正体虚,需要补充的,可以试试:
  A.五味子6-12粒。碾碎,加红糖适量,泡水喝。水不要太多。
  这个方子调整的是气机的方向,阖收。能够补益下焦精气,帮助睡眠,滋养心肾和柔润肝肺。
  五味子,五块钱一大把。
  B. 四君子茶 党参5克 炒白术5克 白茯苓10克 生甘草2克。
  这个方子能够轻柔的运转中焦脾胃,不急不躁,就像把慢下来的秋千,顺势轻轻的推一把,像君子一样和缓,老幼皆宜。
  适合平时精力体力不足,消化不好,也不适合大补的人。
  四君子和五味子也可以一起吃。
  
  C.艾灸:肚脐 涌泉 每次各10-20分钟。
  补元气,收神气。如果有腰痛,怕冷,手脚冷,还可以加上命门5-10分钟。命门在正对肚脐后面的脊柱上。回家帮爸爸妈妈灸灸,尽尽孝心,调理身体两不误。
  4.其实,不漏,就是补。
  少点事,少电视。少电脑。早睡。减少房事。
  多接触自然环境。天地的能量,才叫大补。
  最好的,当然是“有空来坐坐”。
  
  王亚:
  23日小雪即可进补:乌鸡、猪腿骨、制何首乌30克、甘草8克、山楂4枚、淮山药40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枸杞18克、红枣5枚、玉竹20克、生地黄20克、黄芪20克、白果10枚,板栗适量。
  一家三口量,家庭人口少的,药量可以按比例减少。
  
  
  庄严:
  食疗方我推荐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此为温补方,各地大多有冬季进食羊肉为补的习惯,但也不是人人适用。方中的当归不是必用,调味料因人因地而异。
  人人适用的方法,我更主张下面三点:冬三月不过或少过性生活、少量或不饮酒、早睡。
  
  
  张斌:
  冬至当然要进补。冬至事阴阳交替相袭的节气,理当进补而且要大补。
  我的最佳药方是睡眠,早卧晚起,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至于吃什么?只要适量吃什么都补,要多吃米饭少吃菜,采药荤素搭配均衡,五分饱。再加一些时令蔬果。
  
  
  罗大伦:
  冬至一般补阴精,因为一阳始生,如果阴精不足,无力配阳,则阳气飞腾,会出辨证。上焦会有虚火,叫龙雷之火上奔,这是冬至的注意事项。
  
  
  华医生:
  中药火锅: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9克,陈皮6克,枸杞6克,杜仲6克,苡仁20克,当归3克,甘草,有条件虫草、苁蓉......
  冬至前一天,五粒小红枣,十五粒莲子,隔水炖,两小时,连续三、四天。
  
  
  
  秦兆虎:
  
  古人大部分需要进补,进人大部分不需要进补。今人进补则春病多。因为环境变了,食物变了,生活方式变了等等。更主要的是补药的含毒辆大增,因此不是进补而是进毒也!
  
  冬藏静养即补。
  
  
  
  
  阅素灵:
  
  冬至进补,所谓补,在普通人群中,以助五脏,和气血,谐阴阳为补,并不是像目前很多的做法,杀生求生,大吃“补品”。四气调神大论说的很清楚,冬天有理由睡懒觉。那些游冬泳,一大早起来跑步的,都是不对的啊。
  倒是秋天可以弄点适合自己的膏方吃吃,然后冬天进被窝冬眠......争取冬藏,狗熊就是这么做的。
  
  简单点的,睡懒觉,早睡晚起,隔着玻璃晒太阳,或者无风无寒的时候,晒太阳。
  再就是很重要,也很简单一点,多吃或者进补,最好在秋天,尤其是中秋-深秋这段,那个时候自然也把果实,肥美的东西贡献出来,意思就是让人好好补补。
  冬天要减少饭量。冬天养藏,很重要一点,是减少饭量,冬天要吃的少一点,精一点,因为冬天脾胃要休息。土地冬天大多不播种了,脾胃也需要少吃点,清闲点,这样春天清阳才能升发的好。很多人冬天海吃,鱼呀,肉呀,什么不容易消化吃什么,结果脾胃哭了......
  
  
  
   感恩各位医生、老师!现在我是明白了:有空来坐坐,早早睡觉觉,冬至得大补,明年上山找老虎!
  
  
  冬至进补 来年打虎(修改版)
  
   半个多月前在徐文兵老师的课堂,听他给一期学生分析医案的时侯,我忽然激动得想绕着屋子跑一圈。不是因为听到什么武功秘笈,而是我忽然发现自己基本明白老徐在说什么!这和两年前刚开始拍摄中医的我可是天壤之别。这两年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几乎都是中医中医中医,不停地和中医高手学习交流耳濡目染,长了许多见识,幸福幸福。
   更幸福的是一旦有问题,我转身就可以请问大师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最近听到很多关于“冬令进补”的话题,尤其在冬至日。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过了冬至,一阳始生,白天慢慢变长黑夜慢慢变短,天气进入最寒冷的日子,大寒就要来了。
   冬至这一天,中国人的传统:南方吃汤圆,北方吃水饺。 北方人谚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还有谚语说“冬至进补,来年打虎”。这冬至到底补不补?如何进补?好像是个不错的话题,赶紧请问列位中医大师。
  
  
  
  艾医生的建议:
  1,大多数人是不适合冬令进补的。
  这两年因为气运变化,人体内积聚了很多热量,郁热,加上吃得多,不干净,又不运动,变成郁热毒,城市人志意过用,神气外浮,这些毒热都有爆发外散之势。
  2,现在流行的膏方,里边如果用很多鹿角胶,阿胶,龟板胶,流通性不好,容易把经络渠道堵住,如果遇上上面这种格局的人,会补出问题,在体内蕴积过大压力。容易诱发中风,体内肿块,人参,黄芪这些也不是需要常服的。
  3,真正体虚,需要补充的,可以试试:
  A.五味子6-12粒。碾碎,加红糖适量,泡水喝。水不要太多。
  这个方子调整的是气机的方向,阖收。能够补益下焦精气,帮助睡眠,滋养心肾和柔润肝肺。
  五味子,五块钱一大把。
  B. 四君子茶 党参5克 炒白术5克 白茯苓10克 生甘草2克。
  这个方子能够轻柔的运转中焦脾胃,不急不躁,就像把慢下来的秋千,顺势轻轻的推一把,像君子一样和缓,老幼皆宜。
  适合平时精力体力不足,消化不好,也不适合大补的人。
  四君子和五味子也可以一起吃。
  
  C.艾灸:肚脐 涌泉 每次各10-20分钟。
  补元气,收神气。如果有腰痛,怕冷,手脚冷,还可以加上命门5-10分钟。命门在正对肚脐后面的脊柱上。回家帮爸爸妈妈灸灸,尽尽孝心,调理身体两不误。
  4.其实,不漏,就是补。
  少点事,少电视。少电脑。早睡。减少房事。
  多接触自然环境。天地的能量,才叫大补。
  最好的,当然是“有空来坐坐”。
  
  王亚:
  23日小雪即可进补:乌鸡、猪腿骨、制何首乌30克、甘草8克、山楂4枚、淮山药40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枸杞18克、红枣5枚、玉竹20克、生地黄20克、黄芪20克、白果10枚,板栗适量。
  一家三口量,家庭人口少的,药量可以按比例减少。
  
  
  庄严:
  食疗方我推荐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此为温补方,各地大多有冬季进食羊肉为补的习惯,但也不是人人适用。方中的当归不是必用,调味料因人因地而异。
  人人适用的方法,我更主张下面三点:冬三月不过或少过性生活、少量或不饮酒、早睡。
  
  
  张斌:
  冬至当然要进补。冬至是阴阳交替相袭的节气,理当进补而且要大补。
  我的最佳药方是睡眠,早卧晚起,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至于吃什么?只要适量吃什么都补,要多吃米饭少吃菜,菜要荤素搭配均衡,五分饱。再加一些时令蔬果。
  
  
  罗大伦:
  冬至一般补阴精,因为一阳始生,如果阴精不足,无力配阳,则阳气飞腾,会出变证。上焦会有虚火,叫龙雷之火上奔,这是冬至的注意事项。
  
  
  华医生:
  中药火锅: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9克,陈皮6克,枸杞6克,杜仲6克,苡仁20克,当归3克,甘草,有条件虫草、苁蓉......
  冬至前一天,五粒小红枣,十五粒莲子,隔水炖,两小时,连续三、四天。
  
  
  
  秦兆虎:
  
  古人大部分需要进补,今人大部分不需要进补。今人进补则春病多,过补则癌症多。因为环境变了,食物变了,生活方式变了等等。更主要的是补药的含毒量大增,因此不是进补而是进毒也!
  
  冬藏静养即补。
  
  
  
  
  阅素灵:
  
  冬至进补,所谓补,在普通人群中,以助五脏,和气血,谐阴阳为补,并不是像目前很多的做法,杀生求生,大吃“补品”。四气调神大论说的很清楚,冬天有理由睡懒觉。那些游冬泳,一大早起来跑步的,都是不对的啊。
  倒是秋天可以弄点适合自己的膏方吃吃,然后冬天进被窝冬眠......争取冬藏,狗熊就是这么做的。
  
  简单点的,睡懒觉,早睡晚起,隔着玻璃晒太阳,或者无风无寒的时候,晒太阳。
  再就是很重要,也很简单一点,多吃或者进补,最好在秋天,尤其是中秋-深秋这段,那个时候自然也把果实,肥美的东西贡献出来,意思就是让人好好补补。
  冬天要减少饭量。冬天养藏,很重要一点,是减少饭量,冬天要吃的少一点,精一点,因为冬天脾胃要休息。土地冬天大多不播种了,脾胃也需要少吃点,清闲点,这样春天清阳才能升发的好。很多人冬天海吃,鱼呀,肉呀,什么不容易消化吃什么,结果脾胃哭了......
  
  
  
  三七生:
  冬至进补宜结合今年运气谈。冬至已进入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在泉。阳气不藏,当寒反热。可食咸寒之品调之,如咸萝卜条之类......
  
  
  陈云鹤道长:
  冬至前后五天进补,补命门火。用附子、干姜炖羊肉加一条萝卜,汤就非常鲜。补药还可加党参、大枣、枸杞、当归。
  
  
   感恩各位医生、老师!现在我是明白了:有空来坐坐,早早睡觉觉,冬至得大补,明年上山找老虎!
  
  长歌当药
  
  
   “这时诊所里来了三位客人,其中一位男子声音嘶哑低沉,眼眶暗黑,脖子右下还留有一个六厘米左右的手术缝合线。 淋巴癌?我这外行都看出来了。病人在福建晋江的一位瓷砖厂工作,是同村的病友介绍来的,张医生说他治过那一带的癌症病人很多,所以口口相传都跑到他们这儿来治病。
  
   我安静坐在角落,开始观察记录。 “疾病都是可逆的。首先改变饮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都要少吃,牛奶是第一要禁,鱼虾水鸭母都要禁食,如果能吃素最好,尤其开始治疗的前三个月 。但是也要记住蔬菜里菠菜、韭菜、豆芽、葱、蒜都不能吃。”我在很多中医大师那听过类似的建议。得了大病的身体,好像一座失管的园子,现在疾病就像荒草丛生,如果你还在往院子里施肥增加营养,那么结果只有野草长得更高。所以减少高蛋白营养补给,就是先切断身体内的肿瘤的补给线......”
  
   ——上面是我在半年前写的《厦门中医世家》里的文字。半年后,张生在电话里又提起那位泉州病人,问我还记得他吧?当然记得!我想起第一次走进他的诊所,正好遇见了这位刚刚被检查出患霍奇金淋巴癌的青年男子,在姐姐和妻子的陪同下前来求医,他的声音嘶哑低沉,眼眶暗黑,一脸的彷徨和恐惧。为此我还上网查霍杰金淋巴癌的资料,知道它是恶性淋巴癌的一种,多发于青年男子或是55岁以上......
  
   “有好消息啊?”
  
   “他说他要唱歌给你听。”
  
  
  
   人们常说使一个家庭迅速破产的办法是:吸毒、赌博和得癌症。可是得了癌症、绝症,对很多家庭来说不仅仅是破产,还要搭上一条命。
   “伞丢了,我可以再买;钱花了,我可以再赚;如果你不在了,我该上哪找你啊?”在网上查霍杰金淋巴癌的资料时候我在天涯网上看见一位癌症患者女儿的帖子——《爸爸,我希望你被车撞了》。她写道:“是的,希望你是断了一条腿,或者双手残废,或者毁了容......或者,我们从来不曾相识。我不是你女儿,你也没有爱过我......或者,脱离世俗,在一个佛庙,静心修炼,不再和我,和你的亲人有任何的干系。那样也很好,想你的时候,可以远远的看着你,只要知道你好,就好!”这位无助的女儿的父亲得了非霍奇金淋巴癌,正在医院化疗,她希望得到有缘人指引一条能够挽救她父亲的路。“我不能放弃。我只有一个爸爸,他养育我,栽培我,给了我欢乐的童年,和所有美好的回忆。也许,小时候生活比别人差些,但是,我的生活,我的记忆,没有遗憾。来不及,来不及报答您。我在每尊佛前许愿,求佛给一个报答您和报答佛的机会......”
  
  
   推开厦门的这家诊所的小木门,70几岁的白医生正弓着腰坐在一群病人中间,一边聊天一边整理她五颜六色的药粉。看见我来,她笑笑起身问候一句,然后转身给我煮乌梅汤。张生不在?有病人搭话说他外出看病去了。在白医生的诊所越来越难挪开步子了,除了病人外,四周都是 装着五颜六色药粉的瓶瓶罐罐。
  
   诊所里有一位四、五岁的小女孩最先引起我的注意,她扬着头高举着右手抬着右腿,好像一个准备进场的红色娘子军。她倚在爸爸身上,像不倒翁一样晃悠着,一直保持着那奇怪的姿势,眼神也毫无交流。这对父女身边,坐着另一个病人,脖子左侧肿了好大一个包,不过还不影响他低头看手上的平板电脑。还有一位五十多岁的留着小平头的男子,安安静静地坐在药柜前的小板凳上,所有人中间他最不引人注意。
   我坐到那位戴眼镜的文雅父亲身边,听他说起带孩子求医的故事。孩子已经六岁,三岁之前是正常的,后来出现情绪问题、动作问题、最后智力退化,现在已经不能语言,行动困难。CT检查是小脑萎缩脑白质病变等等,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把广州、北京的西医大医院都跑了,确定无法治疗之后开始求助中医。三年来奔走在广西、山西、北京、福建......好些我都慕名采访不到的传奇中医都给孩子治过了,可惜依旧无效,孩子的状况甚至在倒退。在白医生这的治疗情况如何?父亲说他们住在厦门已经一个月了,刚来的时候孩子坐起来都困难,现在已经能走上几步了,脸色也好了许多。这真是一场漫长艰辛的旅途,一场爱和苦难的拔河。再想起我们电视台常把一群青年男女集中在明亮的演播厅里蹦蹦跳跳自娱自乐风花雪月之后,找来两个所谓来电的男女,由某企业赞助去哪哪哪天涯海角旅游胜地旅行一把,然后在炫丽的音乐里打出响亮的片名《为爱向前冲》或是《为爱去旅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有人推门进来,正是那位泉州病人。他略微腼腆地招呼了大家,之后安安静静门口边坐下。“听说你要唱歌给我听啊?”我把注意力转向他。“没有啦,张生就爱开玩笑。”他用浓重的闽南腔普通话说,声音已经不再沙哑,中气也足了很多。“怎么会得这种病,我也搞不清楚。不过当时知想到要在医院治疗花钱肯定是个无底洞,多半还治不好。”因为经济上的压力,在确诊霍奇金淋巴癌之后,他别无选择地开始中医治疗,走进了白医生的小诊所。“后来都是吃中药,吃药还是很辛苦很难受。后来精神好了状态好了,慢慢药量也就减少。总之啥也不想了,就是吃饭喝药吃饭喝药,吃了两个多月,我的声音就开了,会说话了。”他说最早是因为自己右声带麻痹几乎不能说话之后才去做全身检查,发现了淋巴癌,最严重的时候在咳血了。治疗的这几个月,不仅要说服自己,还要说服家人亲戚,“亲戚们都在劝我去做化疗手术,而且帮我把上海的大医院都联系好了,他们还要骗我去上海。我了解一下,这一去家里经济肯定受不了,就决定赌一把坚持看中医。”
   “现在医院检查报告怎么样了?已经痊愈?”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很重要。
  
   “我现在不关心这个了,只要心情愉快就好,就像阿姨(白医生)说的天塌下来都不管。” 他一脸灿烂地把眼光投向白医生,白医生把老花镜后面的眼睛笑得弯弯的,“没事的时候多唱歌,想再多都没用”。
  
  
  坐在角落的那位五十来岁的男人忽然也打开话匣子了。“我在单位的一次体检中忽然发现胆囊囊肿、肝癌,到处咨询之后,得到唯一的答案是割掉!我是个很干脆的人,割就割,手术之后接着化疗,死马当活马医吧。医生怎么说我怎么治,该吃进口药我就吃进口药,最后说有一种药要十五万,我一听,吃不起。后来改成介入治疗,到了第二次的时候我实在受不了了,因为把我肚子介入得大起来了,吃什么都痛,痛得弯着腰还在挂瓶。医生给打了杜冷丁,可是到后来杜冷丁一个小时就没效了......总之到了后来,我已经不能行走,不能吃不能拉,大半条命没有了,被家人抬出了医院。第一次到诊所拿药还是我老婆来拿的,我根本走不动。”
   多么相似的治疗经历啊!相信这是大部分中国癌症患者的求生之路。纪录中医这两年来,我总是会想起我父亲,想起我们一家人当时多么无知无助无奈。我忍不住一次次感叹:如果还有一次机会......
   “那现在指标怎么样啦?”
   “体检显示囊肿消掉了,肝部还有些肿块也被控制住。身体情况已经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我随时可以走来走去到处跑,爬山对我都很简单了,有次爬到山顶还做二三十个俯卧撑。张生都劝我不要这么猛,哈哈。那天张生说我很快可以再去上班,我最近心情好得不得了!”
  
  
   穿得像个时尚旅行者的张生终于回到诊所,乐呵呵地指着那位泉州的淋巴癌病人问我:“他唱歌了没有?我现在要求病人回家一定要唱歌听音乐。” 难怪,我遇见诊所里的病人都很开心。
   看着晃晃悠悠走过来的小女孩,张生解释说:“这个小女孩的问题首先在于过度治疗了。治病和打战一样,需要等待时机,不可一味强攻。对待这孩子,我建议目前以养为主,慢慢代谢她身上残留的毒,等孩子发育的时候应该还有一次机会。不要一味着想要把病治好, 当你越想把病治好的时候,你就越治不好。因为医生病人的心都着急混乱,可能因此走错误的路。” 我特别喜欢听医生分析医案,好像是在读一本破案小说。“看病和治病是不一样的,医生先要会看病,知道为什么生病,才能开始用药,真正治好病。所以病人不要急啊,你花了很长时间把身体搞坏却现想让医生在很短时间治好你,这怎么可能呢?”
   “所有的癌症都是一样的,发作的时候全身血液都有癌细胞,不是说肝癌时只有肝脏有癌细胞胃癌时只有胃有癌细胞,之所以那里长癌,是因为癌细胞喜欢找最薄弱的地方安家,受体不一样而已。癌只有一种,药也只有一种。而一个人生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情志所伤,那些易怒易烦操心多疑的人是最佳人选。癌症不是来自外界的入侵,而是自身细胞变异,就像反政府武装。而外界的环境都是属于诱因,激活你身上本来就具有的叛军。再好比操场上一排好学生在排队,调皮的就会跑出队伍,如果他足够坏的话就会把整个队伍搅乱。”听上去很简单嘛。
   “治疗癌症的药老祖宗都告诉我们了,最主要的是对药的认识和应用。就像《黄帝内经》,学中医的都在读,每个人的理解又都不一样,最关键在于合理的应用。就像有六千种中药,治疗心脏病的有一百多种,到底用哪一种?很多人就糊涂了。”
   “在你看来,什么类型的人更有机会得救呢?”我知道有太多太多病人没有机缘遇见一位好医生。
   “穷人!”张生再次出语惊人,“没有钱的人他就死心踏地吃药,不去做手术不去化疗放疗,不去东割一刀西割一刀。前几天来了一个病人,已经做过十四次手术,现在一点钱都没有了,他再也伤不起,再也花不起,终于成了一个好病人。”
   “医,没有必要去在乎中西、国内国外之别,万物万法皆为我所用,那才是大医精神。如果黄帝活到现在,他一定会叫你去拍X光检查的。”
  
  
   离开诊所前,张生递上来一盒岭南古琴大师谢导秀演奏的古琴CD《碧涧流泉》。 “油麻菜,帮忙把这个多刻录几张,我要把它们送给病人。”他把眼角笑得都是皱纹,“不会唱歌不听音乐的病人不是好病人!”
  一针见笑
  
  两天前梁某人来福州。
   见面时他扶着一位朋友的肩膀一步一拐地走过来。啥情况?三四天前在欧洲崴了左脚,伤得很重,明天本来要做一档节目主持的,不得不取消,变成坐沙发的嘉宾了。
   晚饭后我们又挪到到朋友的茶馆小坐。我请一位新近认识的罗医生带上几枚针来“接待”一下客人。罗医生三十出头,能武能医,在一座大桥下开了一家小诊所。因为热爱中医,罗医生常在我的中医空间里游荡,也因此认识。我请他来更多的是想找机会让他认识一下仰慕已久的梁某人,能不能对那个崴脚有帮助,心里话我不抱希望,而且梁某人自己开诊所的人,一定已经做过治疗。
   罗医生到了,像一个学生一样拉着梁某人的手一脸仰慕滔滔不绝。三杯茶下肚,我把杯子一放,扎针!梁某人脸上顿时都是犹豫,很想逃跑的样子,最后不得不实话实说自己怕针晕针,然后痛斥“都是上辈子带来的”。
  
  据说十二年前他在涌泉寺许了一个什么愿。
  
  也不知道他又许了一个什么愿。
   只是在告别的时候,他拉着我的手说:“兄弟,这中医文化,我是准备做一辈子了。”
  http://user.qzone.qq.com/450496181#!
  急的同学就去关注作者空间吧.
  任之堂 仁之心(上)
  
   “对于未来我有三个目标。第一个,我希望能把中医推进一百年!”两斤黄酒下肚,任之堂主人余浩举在半空的酒杯有点晃动。听了这个圆脸双下巴的年轻医生的雄心壮志之后,我忍不住再次端详起他来,他扣在酒杯上的手指甲缝黑乎乎的(每晚做药丸留下的印记),但是小眯缝眼却越来越亮了。“一百年不算长,我听说自秦汉以来,中医慢慢远离道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我的第二个目标,把我的《医间道》的稿费成立一个基金会,每年再投入一点钱进去,帮助那些成长中的中医,推动中医发展。”黑指甲把酒杯举得更高了,接着用浓重的湖北腔大声宣布自己的第三个目标:“这辈子永不收诊费!
   “一个永远不收诊费的中医?”
   “这个我支持!”回答我的是可爱的余太太,一位感冒了吃中药的西医硕士,“三个目标我都很支持,《医间道》的稿费我们都预留在那了,随时可以拿出来。”
   “收诊费会耽搁很多病人。有个外地的病人找我来看病,她在北京很多中医堂看诊,一个星期号一次脉,350元的挂号费,她看了六个月,光诊费就七、八千块钱,最后实在看不起了。”医生把他的眼睛眯得更小了,“老百姓大都是穷人,一个小孩子发烧、积食等病,我们一块钱可以解决问题的,结果挂号要五十、一百,这不是麻烦了吗?还有那些靠最低保障收入维持生计的人,别说吃药,饭都不要吃了。 挂号费三百四百,病人看一次病看不好的,尤其是慢性病,一看三五个月要花大笔钱,穷人根本没法治。他的病看不好,最后都不敢看了。所以诊费挡了一大部分穷人看病......”
   我想起罗大伦笔下一辈子治病不收钱的许叔微, 想起一年前医生们讨论的“谷贱伤农”,还想起老祖宗说的“千家吃药,一户出钱”,想起老中医说有钱病人给个金蛋,没钱病人给个鸡蛋......
  
   特别喜欢看余医生微闭眼睛在号脉的样子,就像欣赏一位画师在做画,一个数学家在解题,一个将军在排兵布阵。在他切脉时,我还能看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一位老人为了教一个七岁的娃子学会切脉,让他捉泥鳅、放风筝、切水、吹笛子......的画面。
  
   “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挣到29块钱。”也不过是六年前的事,当时余浩的第一个药房开在一个垃圾回收站边,对面是个夜夜笙歌的歌舞厅。为了防贼,年轻的余浩医生每天晚上都住在药房里,睁着眼睛等待又一只在天花板上狂欢的老鼠落下来......
   大约有三年时间,余浩寂寞地守在那个小小的药房,每天还在一块黑板上更新着健康知识板报。
   “有人来看板报吗?”
   “当然有,很受欢迎呢!”来看板报的是周围工厂的工人、农民、拾荒人......“那时候我一个人守着药房,看病经常会误了吃饭时间,邻居们就经常给我送饭、送水饺。”一个年轻的中医和一群底层生活的百姓就这样相濡以沫度过了三年时间,这三年,余浩更加刻骨铭心地感受到百姓看病的不易。
   “后来我搬药房的时候,有一个拾荒的阿姨还送我一个红包呢!”那个红包有一百块钱,八张五元的、六张十元的钞票,用一根牛皮筋扎起来,余浩的眼睛湿湿的,“我会一辈子留着这个红包的。”
  
  
  
  
  任之堂 仁之心(下)
  
  
   在一天门通往二天门的路上,有一道多达三百级台阶的又长又直的高坡,我用摄像机的长镜头远远纪录下余浩一个人努力攀登的背影。镜头里的他有时候走得很累了,快要爬不动了,头垂得很低,可是更多的时候他会左右摆动起双臂,像是给自己鼓劲,提醒自己奋勇向上......
  
   这个镜头将会是任之堂主人余浩的中医故事的片尾画面。
  @西出涵谷关 2011-11-29 21:14:00
    美丽的娟娟,谢谢您转的文章,向您汇报一下,我用手机一字一字追完了,用时约半个多月。我感觉这帖子就专门为贴的,道和中医曾经是全部的精神投入,到现在也是荒废得最久回忆。看完帖子后我才发觉道和中医并不曾远离我,它们很近,就在每一个人身边,我想,如果我向张道长问道,说不定他会说:打好酱油,道在其中。我相信这帖子能帮到很多人,跟我一样感觉的一定很多。
  -----------------------------
  随喜.谢谢.希望大家多多转载!好东西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可以有所收获.
  最近在听 清静经 快背下来了..
  背熟再背道德经 我喜欢上口的经典,会有背的冲动
  
  人能常清静 天地悉皆归
  希望大家少些烦恼 多些清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