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莫道人】贫道这些年修仙之感悟:论失传的净明丹法那些事儿

  
  净明法01丨广莫曰:这个系列,讲讲我所知道的净明法
  原创 2017-10-16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今日起,广莫曰将开启一个新的栏目:净明法。谈谈广莫所修炼的净明法。

  在西方宗教观中,一个宗教的诞生,一个教派的诞生,最关键的指标是组织。

  有了独立的组织系统,就可以确定一个独立的宗教诞生了。如果几个组织有共同的信仰体系,那么他们就是同一个宗教下各自独立的教派。

  但是这一套是不适用于中国宗教的,更不适用于道教。

  在道教中,确定一个教派的诞生,最关键的指标是有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修炼系统和修炼方法,组织和信仰相对次要。所以当我们谈起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道士在修本派的法门,而他们信仰哪座大神,并不重要。每一代掌教是谁,对门人有怎样的约束力,更不重要。

  当一个派别的组织架构不显于世的时候,本门道士人数非常稀少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轻易认为这个派别消失了。而如果论信仰,在中国道教神祇中,信仰关帝,财神和妈祖的人数恐怕是最多的,他们某些大型宫观的组织能力也堪比现代社会的非政府组织。但是,道教中从来没有与之相关的门派。

  其实汉传佛教也是如此,大家信仰都一样,修行理念有大不同,则分大宗,有高僧悟出新的东西,理念有了小不同,则分小宗,所以仅禅宗就分出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黄龙、杨岐这五家七宗。至于有多少信众,有没有组织,出不出高僧,这并不重要。

  所以净明道的祖师是东晋道士许逊许天师,但是直到南宋初年,才出现了作为教派存在的净明道,这时间已经过去了六百年。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南宋初的建炎、绍兴年间,许祖降经于何守证、周真公等祖师,才有了经典,有了独立的有特色的修炼系统,净明道作为一个独立的教派就诞生了。只可惜这些南宋的净明道拓荒高道的事迹和人物关系大多已不可考了,宗教学者也是众说纷纭,根本不知道该信谁的,不过这并不重要,也不是广莫有能力判断和讨论的。

  净明道的修炼系统,就是净明法。净明法这个名相,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净明法,指的是净明道中,性功的部分。

  广莫相信遍览净明道经典的人一定都知道这句话:然灵宝大法者,道之宗也。黄素法者,命之府也。净明法者,性之本也。度人法者,入道之门也。而广义的净明法,指的是以上四部分的总和。

  净明道修炼系统经过祖师的几次降经和历代高道的整理阐发,已经浩如烟海。为了让广莫所讲的东西有条理,有重点,有取舍,广莫准备先讲《净明宗教录》的第一卷的四部经书,这四部经分别是《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太上灵宝净明首入四规明鉴经》《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

  这四部经书是祖师第一批于南宋初年所降,不但为元代新净明道的刘玉祖师所认可,也被列入清代编纂的《净明宗教录》的第一卷,可见其重要性。其中《中黄八柱经》为黄爷所传,其他三部经书,因为降经九百年来,从未有人注释讲解,广莫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学习参考,只好班门弄斧,写一些个人的见解了。净明道法博大精深,广莫所学,所得,所传者不过九牛一毛,希望能用这个系列的文字,抛砖引玉,与广大同门道友,一同将净明道发扬光大。
  ======================================================
  之前的帖子链接在此。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105-529622-1.shtml
  【广莫道人笔记】这些年修行之感悟,读书之乱弹
  净明法02丨广莫曰:广莫与净明法的渊源
  原创 2017-10-19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故事还要从黄爷说起。个中缘由,之前的《不负元神不负心——用喝酒学修行的机缘》一文已写了许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没兴趣的话也不影响本文的阅读。
  广莫本来是打算半年前就要写的,后来,打了半年的王者荣耀。
  在网上认识黄爷的时候,广莫是个刚刚拜师,刚刚传度的净明道小道童,还有着刚入门时常见的宗教狂热,恨不得脸上贴着净明道士四个字,无论现实还是网络中,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是道士,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净明道士。谁说道教不好,谁说净明道不好,广莫就要炸。现在,早就不会了,早就不主动跟人提这一茬了。

  这就是默认值的变化,对自己的身份和状态有了足够的自信,成为了默认值,就不会处处去毫无必要的彰显了。就好像小学生一年级刚加入少先队的时候,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戴着红领巾,洗一遍熨一遍伺候得如同高定版的套装。等到五六年级的时候,大家都成了把红领巾团成一团塞兜里,到学校门口才戴上了。这就是默认值的变化。但是如果谁犯了重大错误,要被褫夺少先队队籍,再不待见红领巾的人也会诚惶诚恐,甚至哭的稀里哗啦,因为那将被动改变默认值。

  扯远了。那时候跟黄爷认识,黄爷根本不用盘道,广莫自己就把身份道名师父师爷全抖出来了。然后跟黄爷强行科普净明道。黄爷问广莫,除了许祖净明,忠孝廉谨宽裕容忍,这十二个字,你还能不能再说出点别的?

  嗯?还有别的?这就是网络聊天的好处,如果是现实面对面聊天,广莫这时候就吃瘪了。但是网上则不会,广莫左手擎经书,右手搜百度,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最不值钱,只要想找,形成文字的东西都能找得到,光百度百科就够广莫复制粘贴半天了。

  黄爷看了看说,你说这些大家都知道,我问你个问题,一个人光靠忠孝,光靠做个儒家道德标准的好人,就能成仙么?说句实话,这个问题广莫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甚至成仙都没有想过,不就简简单单信个道教,怎么就要想成仙了?不过这确实是个问题,几千年以来,大忠大孝之人,儒家道德标准下的圣人,贤人不计其数,难道他们都成仙了?他们要是都成仙了,我们还学道干什么?广莫眉头一皱,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黄爷说,你去看看《中黄八柱经》,明天给你讲,今天继续喝酒。



  第二天起来广莫头都是疼的,不过也就是从《净明宗教录》中把经文找出来扫了一遍,因为广莫根本看不懂,每个字都认识,合到一块讲的什么,不知道。不知道没关系,广莫这种人就是看不懂的都能跟人聊半个小时,看得懂的就能跟人聊一辈子。然而这些技能在黄爷面前,并没有什么用。

  于是黄爷等于给广莫完完整整过了一遍经,然后告诉广莫,这才是净明法的核心,忠孝二字,在净明道中,至少有五层意思,绝非简单的儒家道德体系或者现代汉语语境中的忠孝,一切都是名相。这时候,广莫彻底给跪了,服了,广莫知道自己这是遇到高人了。黄爷相当于给了广莫一副渔网,经书就如同大海,有了网,广莫就能从海里捞鱼了。没有渔网,看大海啊全是水,螃蟹啊全是腿,仅此而已。

  虽然广莫知道遇到高人了,如法修炼,成效斐然,但是当时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特别的境遇,因为经书是公开的经书,道法是叫净明法的道法,有净明道自然有净明法,广莫不懂是因为自己是小道童,不懂的事多了。后来读的书稍微多了一点,广莫才发现,净明道的这些经书,九百年以来从来没有任何人公开的讲过。在道门中广莫也没跟人深入交流过,广莫发现,自己这一生,得把黄爷传自己的东西付诸文字,写下来。

  这个计划本来是打算二三十年之后再写,一方面广莫才三十多岁,未来二三十年自己的修为和境界还大有进步的空间。另一方面,现在在宗教学术届,净明道正是流行的热点,每年都会有新的论文或者书籍面世。虽然学者很少涉及宗教修行的部分,但是有更多的资料可供阅读总是大有裨益的。可是,广莫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宗教狂热正在迅速消退,整个人说的好听点叫越来越清静,说的不好听点叫做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愿意扯和宗教相关的事,沉溺修仙无法自拔。黄爷这些东西,让广莫当面跟人说也就是三箱啤酒加二十个串的事儿,但是写下来起码得十万字,要是扯远了可能比解的《庄子》还要长。这个工作量对广莫现在的心境来说已经是非常勉强的一件事,更不要说几十年之后了。

  另外一个契机是,广莫的师父大慈大悲师恩浩荡,今年给广莫的一个徒弟办下来了道士证。于是徒弟就有了合法的弘道身份,广莫也可以据此相信教职人员会是其职业的身份。以前广莫觉得还有这么一件事没有办成,广莫是不能从这个圈子里简单消失的,那就是广莫根本无法保证自己的徒弟中会有职业道士,会有人以弘道传教为毕生的事业。现在广莫感觉弘道的这个锅可以甩出去了,从年龄来讲广莫的徒弟春秋更富,从性格来讲,徒弟也比广莫更善于和人相处。那么,做完必须做的这件事,广莫接下来就可以随心而动了。和几十年后写的东西相比,现在写的必然会有缺憾,那也没有关系了,抛砖引玉嘛,砖的质量并不重要。
  @falaolaixi 2018-01-06 08:28:48
  莫爷的新帖,定要大力支持的。支持一下也算集聚一份功德,越多人看到功德越大。
  -----------------------------
  谢谢
  @云飞扬2017Q 2018-01-06 19:45:25
  道长真是高人,受教了。道长的微信或QQ能告知吗?希望能常听教晦。
  -----------------------------
  我的天涯个人简介有,点我头像
  乱弹丨广莫曰:不负元神不负心——用喝酒学修行的机缘
  原创 2017-02-04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乱弹
  我经常跟别人说,我是我见过的酒风最好的人之一。
  这里的酒风,不是指酒量,我的酒量至今也非常一般,也不是指在筵席上可以上袖善舞,应对妥帖,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喜欢交际,善于交际的人。
  我指的酒风,是指喝醉了酒,甚至喝到第二天什么都不记得的状态下,我表现的状态和我自己没喝酒的状态比较接近,不会花多,不会无限重复,不会摔锅打碗,不会发酒疯,不会行为乖张,能保持基础的逻辑思辨能力。
  当然我很清楚,很多人也不喜欢我没喝酒的时候的作风。所以我是酒风很好,人风一般。
  我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我也有过喝醉了酒什么都不知道,在小区里歇斯底里呼喊乱叫哭着给祖师爷磕头,被楼上的围观群众拿手电筒照射,最后把人都丢干净之后被内人像拖死狗一样拖回家的故事,或者叫事故。

  那是什么原因让我变成了现在这样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一段机缘。

  在2013年,也就是在天涯写那个帖子的前一年,我在QQ上遇到一位道友,不知道是在哪个群里加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熟络了起来。有一天我给他讲,2008年还没结婚的时候,我曾经做过这么一件事,买一箱易拉罐青岛啤酒,自己一个人,两个菜,对着电脑,做了一个实验,每喝一罐啤酒,就在QQ空间里写一篇日志,想写什么写什么,尽可能多喝,也尽可能多写,打算第二天看看自己的文字,关照一下自己醉酒后画风的变化。

  当然,从一开始的没话找话,到最后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一共喝了十四罐,一段有趣的经历。

  于是我们就聊起了酒量和酒风能不能训练的话题。他告诉我不但酒量可以训练,酒风也是可以训练甚至改变的。他问我是否愿意跟他玩一个游戏,可以用一个月时间,彻底改变我的酒风。



  这位道友当时跟我认识时间不长,虽然对他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姓黄,我称之为黄爷,其他我从不问,人家也从不说。出于对黄爷各方面见地的敬佩和莫名的信任,我就愉快的答应了。心想说不定就得了类似六脉神剑的神技能了呢。

  接着黄爷就告诉我游戏规则和我需要做的准备。很简单,每天晚上,我们俩,对着电脑,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只允许打字,不允许语音。尽可能多喝,最后一定要喝到大醉,以第二天不记得为准。只有我喝,他不喝,因为黄爷告诉我,他已经很久不喝酒了。想聊什么聊什么。然后第二天白天我睡醒之后,聊头天晚上聊天的内容,结合聊天记录。然后继续喝,喝到大醉,喝到失忆,睡觉,第三天如故。只有一点我必须承诺,我不能逃避任何话题,但是可以说谎。

  出于对我身体健康的考虑,以及避免喝醉一天要缓三天的局面出现,黄爷建议我买好一点的酒,但是必须是烈酒,啤酒红酒黄酒都不行,进入状态太慢。我盘算了一下,如果想做到第二天不头疼睡醒就跟没事一样,至少也得是纯粮酿造固态发酵的白酒,可是这样的白酒至少也要三百元一瓶,以我当时的酒量,想要天天达到这种状态,一个月下来至少要二十瓶。

  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我告诉黄爷,我决定喝威士忌,一瓶一斤半,就算一百多的入门威士忌,也必然是纯粮酿造和固态发酵的,40度,以我的经验,状态好喝一斤问题不大。

  我在某电商买了几乎所有二百元以下的威士忌各一瓶,因为搞活动便宜,还一次性买了十瓶百龄坛,游戏开始了。



  第一天,我的幻想就破灭了,黄爷根本没打算教我什么具体的技术,而是天南地北跟我海聊,而且主动带节奏绝对不冷场,从宗教聊到修行,从政治聊到军事,从家庭聊到婚姻,从道德聊到法律,黄爷似乎什么都懂,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更多的时候如同一位老师给学生上课。没喝醉的时候我还认真听课,喝醉了就会开始孟浪,发表各种偏激的言论,进行各种丧心病狂的争辩。黄爷也不怎么跟我争辩,聊到白热化的时候,就转移话题了。

  第二天,我几乎睡了一天,醒来天都黑了。黄爷在线,开始跟我从头扒聊天记录,核心内容就是告诉我,我这么认为,说明我内心深处处于什么状态,我之所以会说这样的话,是因为我对他持什么态度。让我感觉这不像个道士啊,像个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医生。当然我会否认大量的指控,拒不承认黄爷的判断,黄爷也不跟我继续争辩,开始喝酒。

  知道了什么套路,聪明如我当然要开始反套路。释放烟雾弹,故意撒谎,拒绝被黄爷牵着鼻子走。没喝醉的时候还好,喝醉了就不是我说了算了。第二天起来看看自己头天说了什么,感觉自己画风的确辣眼。黄爷告诉我,休息一天。

  接下来的几天,我制定了跟自己对抗的策略,把每次跟黄爷喝酒,都当做一场心理战争,努力克制自己的言行,把脑子里的弦绷紧,尽量不要喝醉。因为一瓶威士忌是一斤半,我大约会是三天喝两瓶的节奏,所以为了避免掺酒,我决定持续只喝百龄坛。因为我控制节奏,喝的慢,黄爷就让我继续喝,不时问我喝多少了,喝着喝着,喝着喝着又喝醉了。

  黄爷告诉我,对于成年人来说,想要达到天人交泰的状况非常难,基本只有两条合法的路,一条是醉酒,另一条是修行。还有一条不合法的路,你们懂的。还有一条合不合法看跟谁,你们也懂得。所谓天人交泰,天哪会来跟我交泰啊,跟我交泰的是自己的元神,用现代心理学的话说就是人的潜意识。元神有天有地,无内无外,自成宇宙,无其不有,无所不能,而人很难感受到和使用元神,是因为被识神控制,也就是显意识。识神控制人身,元神就被压抑,只有识神失去对人身控制的时候,元神才会被迫接管,比如喝到失去记忆的时候,所有的修炼方法,到最后本质上都是要想办法把元神放出来,让元神不被识神压抑,才能成长,进步,强大。就像十月怀胎生个小孩慢慢养大一样。最后修行的境界,是由元神的强大程度和元神与人身的关系决定的。婴儿没有知识,没有经验,所以只有元神,没有识神,所以可爱,但是也就意味着不记事。当一个人开始记事的时候,就是他的识神建立的时候,识神建立的时候,就是元神隐藏的时候。



  所以,我干嘛要跟自己的元神对抗?

  当时听到这些说法,我基本是听不懂的,处于不明觉厉状态,不过看起来黄爷是个修行人,肚子里是有干货的,而且这是要带我飞啊。于是我改变策略,放飞自我,每天上来先主动把自己灌醉,然后脑子根本不挂弦,黄爷跟我聊什么,我就说什么,也不回避,也不撒谎,于是经常会出现第二天看聊天记录,说了很多正常情况下我根本不会跟任何人说的事,大写的尴尬。黄爷无论当时,还是第二天,从不评论我说的那些丧心病狂的事,而是直指我性格的弱点和内心的阴暗面。让我竟然有一种,原来我是这样的人啊的感觉。黄爷告诉我,说这些不是让我改,想改也改不了,改了也是自己骗自己,改的越彻底,元神就被压抑更深,有机会还是会释放出来,原形毕露。最好的办法是,就是承认自己是这样的人,然后按照自己是这样的人的理念行为处事。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自己生活的环境足够宽松,这都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大的影响。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尤其是在醉生梦死的状态下。想想挺感谢自己的家人,能允许我这么长时间像个废人一样在家里待着什么都不做,还白白喝掉了大量的资财。其实也就喝了二十天左右,其他时间要么我有事,要么黄爷有事,要么我的身体实在受不了了主动要求休息。我已经开始享受这种放飞自我的状态,对黄爷也无限信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黄爷也不断给我灌输他的修行理念。遇到高人,机会难得,所以我提出,我们继续喝。更重要的是,我又买了十瓶格兰菲迪12单一麦芽威士忌。

  黄爷所属门派,师承上下,年龄籍贯我一概不知,因为从来没问过,后来挺后悔的。我只能说应该是正一派道士,因为黄爷虽然不喝酒,但是是吃肉的,也抽烟。似乎不强调什么戒律,我们平日喝,戊日也喝,庚申也喝,祖师圣诞也喝,他也从不跟我说一般理解的修行的丹法,我问也不说。黄爷知道我是净明道士,跟我说这辈子就专心致志修净明道就好,别的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学,于是我就成了现在这样不学无术的道士。他说的东西,当时我至少有一半根本听不懂,后来几年的学习,思考,渐渐整理出一些脉络,所谓修炼,就是炼养自己的元神,所有的修炼法门,都是从意识到元神的存在,给元神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元神在独立活动中进步,成长,体现作用,元神越强,识神越弱,当元神可以彻底替代识神的时候,当识神已经不存在的时候,修炼就成功了。成功的景象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道。

  炼养元神,就如同养育自己的小孩,其实是养育另外一个自己。一般谋求出阴神阳神的方法,就如同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学习,学习期间,家长要在外面等着,什么都不能做。培训班结束,领回家,该干嘛干嘛,就不用管了。而黄爷的理念相当于自己在家给孩子当老师,那么除了睡觉,无时无刻不在上课,无时无刻不在教育。让孩子跟在自己身边言传身教,似乎是安全一点,效率也高一点,但是因为有这么个事存在,其实自己的生活无时无刻都受影响。所有的事情都不能以自己最理想的状态来做,后面挂着一个拖油瓶呢。

  我也问过黄爷,这好像是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啊。黄爷的原话记不得了,大概意思是,识神有七情六欲,无论七情还是六欲都要和外界建立联系,有了联系,致病的因素才能对自己产生作用,人才会生病,生病就会影响寿命。元神无内无外,也就不存在外界影响,没有外界影响就不会生病。元神就是最好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强大,什么都不怕。尽享天年还不够修行,那再多活也是行尸走肉,棺材瓤子而已。



  这些说法的真伪我至今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我只能说,好像这四年的确没生过什么像样的需要吃药的病。

  我跟黄爷就这么又喝了几天,新买的十瓶酒都没有喝完,有一天我已经喝断片儿了,黄爷说,他会把我拉黑,因为他知道的我的秘密太多了。黄爷说,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知道的事才能叫秘密,有两个人知道,就不叫秘密了,所以我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以轻装上阵,重新做人了。人之所以有秘密,必然是违背了一个真字,不真就意味着伪,伪是识神压制元神的工具。是阻断识神和元神的鸿沟,修行也是修真,应该尽量让自己没有秘密,不说假话,不给自己的修行增加额外的阻力。

  然后,黄爷真的把我给拉黑了。之后几个月多次尝试添加好友,回音全无。我和黄爷的缘分也就这么结束了。

  这些年随着自己的精进和成长,对于当时一知半解的话,也越来越清晰,理解的也越来越多。我始终奉黄爷的教诲为圭臬,不断调整自己的环境和状态。有时候觉得修行和生活似乎是冲突的,就好像带孩子一样,对自己有利的话应该去工作,可是工作中自己会成长,孩子没人带。专心在家带孩子,自己又不会成长。对于我一个三十岁的人来说,如果现在就开始摒弃外物,拒绝进步,接下来漫长的人生会非常可怕,如果我现在六十岁,可能也就无所谓了。我希望能让自己找到一个类似半天工作的状态,自己的成长和带孩子两不误,于是我还在寻找。

  最后我想说的是,喝酒不是修行的入门方法,这属于典型的旁门左道。我能够改善酒风,顺带也提高酒量,不是因为我喝了那么多酒练出来了,而是理顺了思路,解开了心结的结果。不是我喝醉了进入自动驾驶模式之后元神的画风和识神一样了,而是让我自己没喝酒之前的表现,就像自己喝醉了一样。所以我必须再次强调,喝酒不是修行的方法,更不是修行的借口。打着修行的旗号酗酒,不但无益于修行,而且还会毁了自己的人生。

  无论我写的东西黄爷是否能看到,无论黄爷是否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关注着我,我都要对黄爷说一声谢谢,您是我修行之路的启蒙导师。净明应是双全法,不负元神不负心。
  净明法03丨广莫曰:什么是经书?
  原创 2017-10-22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在解经之前,广莫想先用一些篇幅讲讲自己对经书的理解。
  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类的书,当一个人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的时候,读这些书,往往会出现每个字都认识,但合在一起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情况。
  读过一遍,如同过眼云烟,在脑子里留不下什么痕迹。这种书,往往就是经书了。
  这里的经书,不单单指道教的各种经文或儒家的经典,包括佛经圣经也往往具备相似的特征。与这些经书完全相反的是像百科全书一类的书,只要能认字,不需要任何知识储备,读到一点,就有一点收获,只存在不识字,不存在读不懂。

  那么想要读懂经书,就如同广莫上文所说的,需要一张渔网,经书如浩瀚大海,有网才能捞到鱼。这张渔网的经线和纬线,分别就是知识和逻辑。有了逻辑才知道经书是在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讲,这就如同一层窗户纸,捅了就破。

  所以很多人在面对经书的时候,由于没有能力或者机缘很快的得到这张网,就干脆先背下来,在往后的生活中,随着知识的积累,格局和见识的提升,不一定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经书里的道理就明白了,这层窗户纸就捅破了。

  读经书需要网,同时,经书本身也是另外一张大网的组成部分,所以叫经书,有经书还有纬书,有经有纬,就能织网,这张网是用来网罗天地的。所以形容那些政治军事谋略奇才,会称他们有经天纬地之才。这样的人物中,很大比例是道家人物。

  只可惜纬谶之书在汉魏之后越来越不为人所重视,现在更被视为传统文化中的迷信,迷信中的糟粕。除了极为小众的专业学者,几乎没什么人研究了。大体上来说,经书是研究人世间的规律的,而纬书是研究天地自然阴阳五行中的规律的,为什么会被后世所摒弃,因为这些纬书中总结的规律,经常不准,不准还找不出不准的理由。经常坑那些研究纬书,相信纬书的人,所以渐渐的,研究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人类智识开而神识灭,不知道从三易到纬谶,包括各种验占卜易的术数,到底是怎么用的。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是统计学和概率论,如果把得出的结论当做必然会发生的结果,就一定会得到一大堆错误的反例,于是就认为这种方法不足信,不可取,属于无稽之谈,封建迷信了。

  可是,以夏商周三代的占卜为例,在打仗之前,用龟壳占卜一下,如果按照占卜结果来打,有六成胜算,不占卜,有五成胜算,请问应该占卜么?当然应该了。这个例子可能太遥远和抽象,广莫再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生病了,医生说,保守治疗有五成希望痊愈,手术治疗有六成希望痊愈,不考虑其他因素,患者一定会选择手术。结果手术失败了,死在手术台上了,我们会说这个手术是骗人的,这一套医术是封建迷信么?当然不会。任何医术都有失败的概率,但是我们从不这么想,为什么?因为不存在更好的选择,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同样,在夏商周时代,人类对于重大事件把握的控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只能选择占卜,后来的人类盲目的谜之自信,认为自己有各种各样的手段提高胜率,也就斥纬谶占卜之学如弃履了。可是,无论怎么做,无论依据什么,任何事情不还是一样有一大堆小概率事件么。但是人们也选择接受,因为这样就算结果不好,也可以归因,能归因就能形成完整的逻辑闭环,逻辑自洽了,心里也就舒服些。谁愿意接受不明不白糊里糊涂的失败呢?

  所以纬书也好,术数也好,不是让人每件事都必然成功的,而是让人每件事都处于有利于自己的大概率的角度,这样的一生,成多败少,又不谋求毕其功于一役,自然会得到相对理想的结果。

  只可惜纬书的研究门槛已经太高了,验占又不可能时时占,事事占,所以我们还是把精力投入在经书上吧。不通天地事,能通人间事,也是很好的。
  @知幻即离o 2018-02-24 09:55:04
  输错了,应该是广漠先生。
  -----------------------------
  可是你还是输错了啊
  净明法04丨广莫曰:《道元正印经》是如何描述“道”的
  原创 2017-10-25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广莫先讲《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虽然这部经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是为了避免引用全部经文而造成文章原创保护的不便,广莫会把解读经文的部分,分的很细碎,尽量不让经文的全文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中。
  这部经文篇幅短小,且四字一句,合辙押韵,不免有些地方因文害意。但《太上灵宝道元正印经》却是对灵宝法的诠释,所谓灵宝大法,道之宗也,就是说这部经书在净明法中的地位,相当于宪法。

  对于修道之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以下三个问题:道是什么样的?得道之人是什么样的?怎样能成为得道之人?《道元正印经》讲的正是这三个问题。

  第一部分,讲的就是道是什么样的。平白如话,和其他教派的讲法也没有什么区别。一般来说,从《道德经》开始,就有一种不成文的传统,很难讲清楚道是什么,那么不如讲讲道不是什么。

  所以这短短四十八个字,出现了大量的否定句式,一个无,两个不,两个虚。最后的比喻也没有什么新意,讲人在道中,就如同鱼在水中一样,鱼感受不到水的存在,因为水对于鱼而言无所不在。同样人一般情况下感受不到道的存在,也是因为道无所不在。基本上道家的各个时期,各个派别,讲关于道的文字,都是这个套路,大同小异。



  这里广莫重点讲两个字,消息。

  对于水中的鱼来说,什么是消息?水温的变化,水流的变化,水中压强的变化,含氧量的变化,水中微生物,溶于水的化学物质,自己食物的状态,天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是水的消息。鱼感受不到水本身,鱼能感受到的,全都是水中的消息。

  同样,人是感受不到道的存在的,我们能感受的都是道的消息。

  什么是道的消息?不仅包括人五官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所感受到的触觉,也包括大脑对事物的思考,还包括那些人无法直接感受但是可以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监测到的紫外线,X射线等电磁波,或观测到的量子纠缠现象,引力波现象等,这些都是道的消息。

  总之,只要一个概念我们能给它一个名相的,那它就仅仅是消息。如果我们沉浸于体验这些消息,那么就跟水中的鱼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可是如何超越消息感受大道呢?绝圣弃智,放下一切感官。具体方法,后续会讲。
  净明法05 ——《道远正印经》是如何描述“得到之人”的
  前几天跟一位教外的朋友打电,广莫说自己打算讲净明道这四部经。他问,这有什么可讲的,难道还有人看不懂么?广莫说,这些净明道的经典九百多年来,从没有人讲过,而诸如《清静经》《阴符经》之类的道家经典历朝历代都有注家,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古代,净明道只对读书人传道,刘玉祖师语录里讲的那些道理,没有点儒家和理学底蕴还真听不懂。古代的文化人和现代的是不太一样的,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几乎没有文盲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人读这些经书都可以做到经文的每个字全认识。但是,现代人真正能达到在古代参与科举考试,至少能考上秀才的水平有多少?那至少得能读懂四书五经吧,广莫估计现代社会连万分之一的人都没有。古代的读书人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说,坚持下来的都能读懂四书五经,他们读这些经文,跟我们看白话文是一样的。如果再加注释讲解,无论多么浅显,另外大部分的非读书人也看不懂,因为他们根本不识字。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对于得道之人的描述,和其它道经也没有什么区别,“血如流川,炁如輪珠,身如枯木,意如飛鳧。”这几句讲的是身体的状态,到讲《中黄八柱经》时再说,这里就不赘述了。下面的描述强调自然,强调不知,强调不为,强调淡然,强调一,强调缓,强调虚,所有的道经都是这么说的,也没什么好讲的,如果能读懂《清静经》,也就能读懂这段经文,如果读不懂《清静经》,不妨先去读《清静经》。所以经书也不是读的越多越好,很多经书所讲的道理,都大同小异,读书是手段,不是目的,把手段当成目的,最后修的恐怕也只是两脚书橱。《重阳立教十五论》中的第三论学书中就说到:「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捨理采趣,采得趣则可以收之入心。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於性命。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夸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修行的道路有好多条,三条路各走五百米,远不如一条路往前走一千五百米,读书也是如此,各家各派都读一点,远不如把一派的精髓采集彻底,读懂学透。以净明道来说,元初的刘玉祖师传黄元吉,传徐慧,遥传赵宜真,传刘渊然,传邵以正。这列位祖师中,读书最多的必然是邵以正,他曾奉明英宗之命督校《正统道藏》。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净明法06丨广莫曰:《道元正印经》讲如何能成为得道之人
  原创 2017-10-31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的最后部分讲的是怎么能成为得道之人。
  讲经之前,广莫想先谈一下在唐朝成熟的重玄学,这是道家形而上学的哲学中最靠谱的方法论了。以前广莫觉得重玄非常重要,不理解就不可能懂得道家哲学。
  最近一年,广莫突然觉得,如果完全不懂重玄,让这一概念处于无的状态,就是当其不存在,完全无视之,似乎也不影响什么大局。可能这个由重视到轻视,也是一种重玄吧。
  经文的这一段,何為長生至識吾本形,扑面而来的就是重玄的气息。何谓重玄?唐成玄英所著《道德经义疏》有云:「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学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

  即是说有欲望的人有个状态叫有欲望,没有欲望的人有个状态叫无欲望。而清静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没有状态,所以要让有没有欲望这个概念处于无的状态。可是这本身也还是一种状态。所以为了达到清静,要一层一层的遣之又遣,最终把清静这个概念也遣掉,无所谓清静不清静,才能与道合真。

  这里要注意的是,重玄不是两层,也不是三层,四层,理论上是无穷多层的,越往后两个对立的概念就越模糊,越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最终达到混沌。混沌这个状态对我们来说太过遥远,远不止十万八千里。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当生活中面对一个概念的时候,可以先想想它的对立面同样是一个概念。比如,有规律的运动是一种规律,无规律的布朗运动同样也是一种规律。进而我们可以想到这样一组对立的概念作为一个整体,同样也是一个概念。也就是说,运动或者有规律,或者没规律,这本身就是一种规律。重玄的问题就先说到这。

  下面一段「形中有神,神中有伸。伸而不屈,超達飛升。何為風馬,何為雲車。不出於中,於中是真。」广莫觉得这是整篇经文中最重要的部分,简直可以当做净明法中黄直透丹法的丹诀来用,后面会讲,这里就先跳过。

  接下来的这段,真本冥妄至聽乎無聲,讲的是真和妄的关系,本质上是在讲极端的唯心主义。所谓的世界,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各自的唯心世界,唯物的客观世界只不过是所有人的唯心世界的集合,可能还要乘以不同人不同权重的系数。比如一个国家领袖认为一件事是怎么样的,就比一个将死的饿殍认为这件事是怎么样的权重要高的多得多。

  我们在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唯心世界和这样一个集合所呈现的客观世界重合度极高,其实是现代信息和通讯的极度发达而带来的假象。有这样的每个人唯心世界的集合存在,只是方便我们和某一事物建立联系的工具和经验而已。我们应该得鱼忘筌,得兔忘蹄,而不要谋求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尽可能去重合。到了这一步,才算是把八字真言“关你屁事,关我屁事”运用到位。这八个字实际指的就是,任何事与你和我的主观世界都没有关系。

  陆王心学的开山祖师陆九渊说,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任何人来说,自己的主观唯心世界就是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世界,就是整个宇宙。既然如此,那么别人的主观唯心世界和自己的不重叠的部分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别人的想法这个概念对广莫来说是怎么样的存在呢?是相当于平行宇宙中的存在。一个人会去想平行宇宙中的自己在想什么吗?当然不会。所以广莫也从来不去想别人是怎么想的。需要广莫去关照的是,别人的想法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这个影响乘以系数,就是广莫需要关照的程度。比如广莫的家人是怎么想的系数是0.9,那么就需要广莫非常认真去处理家人的想法可能带来的影响。反之,某一个非洲难民是怎么想的系数就是0.001,那么广莫就可以几乎完全不在乎他的一切。系数为什么不是0呢,是因为逻辑上存在着某种可能,比如这个人遭遇了天大的不幸上了新闻报道还恰好被广莫看到了,让广莫的内心微微起了一些波澜。

  所以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绝对的真,也没有绝对的妄,懂得这个道理才能把所有事物分成与我有关的,和与我无关的两部分,让与我有关的部分越来越少,对与我无关的部分不执着,不参与,不屏蔽,看见了也当没看见,听见了也当没听见,到了这一步就算修行到位了。这时候的修行就可以摆脱符箓经书,只要做到心定神慧,就算是净明境界了。

  净明境界,这个名相也有很多重含义,后面遇到了会慢慢讲,大体上说,相当于是《庄子》中的至人境界,是人与仙的分界线。到了这一步就算修行圆满了吗?当然不算,成仙之后还有广阔的上升通道,还能从小仙成上仙,参与三清祖师爷的宴会呢。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就讲到这里,接下来讲《太上灵宝净明首入四规明鉴经》。
  净明法07丨广莫曰:《四规明鉴经》经名的蕴意
  原创 2017-11-03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由此篇始,广莫讲《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讲经之前,广莫想讲下这部经名所蕴含的意思。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简称《四规明鉴经》,讲的是狭义的净明法。从名称上来说,比另外三部经书多了首入两个字。

  这表示修道,要以明理为首,以性功为要,性命双修。命功是工具,是手段,是梯航,不同的门派,甚至不同的宗教,命功可以千变万化,而性功则大同小异。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路和路不一样,罗马是一样的。当然,有的人就住在罗马。

  修道如果偏于命功,而废于性功,就会出现一副好皮囊,不知道为什么而修,也不知道修到哪才算修成。就像是位体能很好的马拉松选手,找不到跑道也是白搭。

  如果偏于性功而废于命功,就会出现什么道理都懂,可就是做不到。最后成了修仙学学者,而不是修仙者。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道藏版的“首入”这两个字,在《净明宗教录》的版本中,是没有的。

  “四规明鉴”的典故,出自《抱朴子内篇》,其杂应卷说到:「明镜或用一,或用二,谓之日月镜。或用四,谓之四规镜。四规者,照之时,前后左右各施一也。用四规所见来神甚多,或纵目,或乘龙驾虎,冠服彩色,不与世同,皆有经图。欲修其道,当先暗诵所当致见诸神姓名位号,识其衣冠。不尔,则卒至而忘其神,或能惊惧,则害人也。」

  经名借助这个典故,是比喻净明法的修炼,应该如同自己前后左右都有面镜子一样,时时刻刻从每个角度,观照自己的心性。这不同于被广莫称为运动式修行的黄素法的修炼,黄素法过一段时间搞一次集中行动就可以了,而净明法的要求则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将修行融进一行一坐,一思一念,一茶一饭中。这其中的核心就是忠孝,忠孝这个概念在净明法中有五重境界,这部经中会讲到四重,还有一重在黄素法中讲。恰好《四规明鉴经》也分为四章,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广莫也不知道。

  还有一个挺有趣的问题,净明道和灵宝派无论在修行方法上,还是传承年代上都完全不搭界,为什么绝大部分净明道的经书名称前面都会有太上灵宝四个字。这种情况在道教史上也绝无仅有。

  广莫听到过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从创派伊始的原教旨主义的修行理念上,灵宝派,上清派和天师道是分别自成体系的三种修行体系,后世才慢慢互相融合发展,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入门派,所学道法,正好是适合自己的。而净明道的修行理念,是属于灵宝派这一体系的。第二种解释是在仙界,净明道的祖师爷许天师与灵宝天尊渊源更深。对于这两种解释,广莫只能说自己的学识还不足以辨别第一种,自己的修为还不足以辨别第二种,所以只好都写下来,不进行任何的评论。
  净明法08丨广莫曰:从《四规明鉴经》立本章讲忠孝的第一重境界
  原创 2017-11-06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不同于另外三部经书,是否明白每一句话都是什么意思,并不太重要,这一部讲心性和忠孝的经书,是构建净明道哲学大厦的根基和骨架,所以广莫每一章都非常写意的翻译一下,然后再讲几个要点。经书原文每一章都是不分段的,为了便于理解,广莫会分段翻译。
  《四规明鉴经》的第一章即立本章,《正统道藏》和《中华道藏》对于第一章的章名是章本章,《中华道教大辞典》是玄本章,只有《净明宗教录》是立本章。广莫觉得立本章的意义是比较明确的。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

  出《正統道藏太平部》依《淨明宗教錄》校對

  立本章第一

  道者性所有,固非外而鑠。孝弟道之本,固非強而為。得孝弟而推之忠,故積而成行。行備而道日充,是以上士學道,忠孝以立本也,本立而道日生矣。

  道混乎其同,同於愚智,愚智不謂道而分也。愚者昧,智者巧,昧則不明,巧則不真,不明不真,大道所以遠也。知道則廓愚以為明,去智以成真,明真而信於道,道則為汝有矣。學道以致僊,僊非難也,忠孝者先之。不忠不孝而求乎道,而冀乎僊,未之有也。

  比干殺身以成忠,生者人所甚愛,比干不愛其身,而捨生以求道,信道有備,知其不誤其為僊也。大舜終身以成孝,勞者人所甚畏,大舜不憚其勞,而服勞以求道,信道有備,知其不誤其為僊也。忠孝之道,非必長生,而長生之性存,死而不昧,列於僊班,謂之長生。有曰養炁延年,无功而多歲齒者,特未得其一二爾。君子之致乎道八,八極是也。

  故善卷殺身以成廉,南容復圭以成慎,榮期安貧以成寬,顏回簞瓢以為裕。如是之人,皆冠於僊卿,是豈山澤之癯者哉。後世失道之人,不忠不孝以亂其國家。

  國家敗亂,无所容其身,乃入山以學道,是猶捨廈屋而入炎火也。子不見民之不忠,天生聚斂之臣。子之不孝,婦生敗宗之孫。兵戈旱蝗,非國之罪也。君不忠不孝於上,臣民不忠不孝於下,炁感而生,天生兵戈。為亂者釁積於己,惡心盈而罪貫積,逆亂萌於心。天以此正其罪,假手於其人戮之。而曰民之无辜,豈知言哉。

  吾為弟子說忠孝為本,立本以成僊,則天下之僊舉可數矣。未有不忠不孝而參天庭,奉宸極也。

  宇宙大道存在于人的心性中,并不是显露在外的。孝悌是合道的根本,应该是发自本心,而非勉强为之的。道家讲身国同构,治理国家以黄老之道,调养身体合阴阳之法,道理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方法有别。儒家讲家国同构,孝于亲,悌于兄,和忠于君王国家伦理相同。在实践生活中积累忠孝的意识,心性也就越来越合于大道。所以有上等慧根的修道者学习了解大道,明白以力行忠孝为根本,根本树立了,道心才能萌生。

  大道玄之又玄,混同齐一,包罗万象,不以人的聪明或者愚昧而产生分别。愚者对事物缺乏必要准确的认知,而智者往往工于心计,巧言令色,喜走捷径。缺乏认知则不容易明白应懂的道理,工于心计则无法窥见自己真实的本心。出现这两种情况,大道就越来越远了。如果能体悟大道,则会肃清愚昧,澄明事理,除去巧智,明心见性。以完备的认知,纯真的心性取信于大道,就可以心性合于大道,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有道了。通过学道,合道,达到仙人的境界,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力行忠孝的修道者能够率先达到这种境界,而不忠不孝的人追求大道,希望成仙,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为国舍身,成就自己的忠心。生命是人们所非常爱惜的,比干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放弃生命追求大道真理,他对大道的追求和信仰是完备的,所以成为了神仙。舜帝以一生力行孝道,人们往往畏惧厌恶辛劳,舜帝不辞辛劳,而把肢体的劳苦当作求道的方法,他对大道的追求和信仰也是完备的,所以成为了神仙。以忠孝追求大道,不一定要长生久视,而是追求自己的心性精神永远存在于寰宇之中,哪怕肉体消亡,精神却永不磨灭,名字位于神仙的行列,这才是真正的长生。有的人认为仅仅通过养炁调神的手段延长寿命,不修功德,仅仅追求活的时间长一些,这只是懂得大道一两分皮毛而已。君子接近大道的境界,有八种方法,被称为八极,也叫做净明垂世八宝。

  舜帝的老师,隐士善卷,为了推辞舜帝的禅让而舍身,成就自己清廉的名声。孔子的弟子南宫适,读《诗经·大雅·抑》的句子「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言论中的毛病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南宫适反复诵读这段话的事迹被记录在《论语·先进》中,成为后世言行谨慎的楷模。春秋时隐士荣启期安于贫困,不执于物欲,以宽厚之名传于后世。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论语·雍也》说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在困难的生活环境中,依然能保持恬淡自然的心性,他因此而名垂青史,配享孔庙,成为永远受到崇拜的圣人。以上这些人都成为了仙人,怎么能是山林湖泊间瘦弱病夫的修为境界可以比的呢?

  后来失去道心的人,不忠不孝,败坏社会纲常,使国家陷入混乱,在混乱的社会中无处容身,只能以学道的名义躲避在山林之中,这就如同放着自己的好房子不住,非要投身于炎火烈焰之中。大家没有看到吗?如果人民不忠于君王国家,就会出现贪官污吏,儿子不孝敬父母,媳妇就会生育败坏祖宗门风的后代。出现战乱,旱灾,蝗灾,并不是国家的错,是由于处于尊位的君王不忠不孝,下面的臣民没有好的楷模,也不修忠孝之道,社会风气败坏了,整体气场发生了变化,就会有人造反作乱。乱臣贼子自身的罪孽越积越多,作恶的欲望越来越大,想要造反的念头就会在心中萌生,天道要惩罚他的罪恶,只不过假手其他人在乱世中杀掉他们罢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风气的好坏有每个人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都不是单纯无辜的受害者。

  祖师对弟子强调,力行真忠至孝是成仙的根本,根本定立,则成仙有望。从来没有不忠不孝的人能够成为天上的仙官的。

  这一章,用非常复杂的逻辑讲了一个道理,忠孝符合天道。我们都讲环境的好坏对于修道影响甚大,其实和名山的风水灵气,空气质量相比,对我们影响更大的是身边的人文环境。如果国家贫弱,内忧外患,家族不睦,兄弟阋墙,乃至贼寇入侵,家园涂炭,就算躲进深山,内心也难得清静。所以每个修道之人都有匡扶社会风气的责任,而风气之本,即为忠孝之道。

  人类是群居动物,这个属性就和人都是一个脑袋两个耳朵一样,是天然的,是天道造物所赋予的。那么就必然有一种力量把人与人凝聚起来,成为人与人群居关系的纽带。这种力量如果进行高度凝炼之后,就是忠和孝。

  我们都听说过很多父母双亡之后,子女分家,结束共同生活的故事,为什么要在父母双亡之后才分家,这就是孝的观念所起的作用。同样,在唐朝末年,虽然很多地方军阀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已经几十年了,但是唐朝不亡,谁也不敢称帝,一旦唐朝灭亡,大家立刻纷纷称帝,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时代。这就是因为忠的主体消失了,那么就没有必要因为这个观念而捆绑在一起了。当下的现代社会,没有了帝王,似乎失去了忠的主体,但是我们可以把忠的观念和忠的对象支离开来,无论是忠于政党,忠于领袖,还是忠于大一统的国家意志,都是忠。有没有忠的观念重要,忠于谁并不重要。孝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已经习惯于忠孝的观念存在于每个国人的心中,这已经是我们的默认值,所以不仔细分辨,很难意识到其重要性。而要是反过来看看没有忠孝观念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就容易明白了。比如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至今还是整合无力的一盘散沙,就是因为欧洲几乎没有人持有对欧洲大一体这个虚幻概念的忠。西方人对于孝的观念也很淡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道德的羁绊,所以只剩下了契约化,利益化,规则化。发展到极致就是,我想要保证我的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我拿枪对着你,你也拿枪对着我,这样我们俩都不敢开枪,我们俩都安全了。

  到这里,就引出了忠孝的第二重境界,下一章再讲。
  净明法09丨广莫曰:从《四规明鉴经》修身章讲忠孝的第二重境界
  原创 2017-11-09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上一章说到,忠孝对于人类来说,是合与天道的,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忠孝已经成了我们的默认值。什么叫默认值?就是天然的,不需要学习,不需要思辨的观念。
  比方说要是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为什么希望祖国统一强大。我们会一愣,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从来没有为此寻找过理由,就好像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呼吸一样奇怪。这就是默认值。
  类似这样的默认值还有许多,有些默认值如果没有强大的内观功夫或者逻辑思辨能力,根本无法意识到其存在。比如为什么出门要穿衣服,为什么走路不能走成顺拐,我们平时不会思考这些事,但是这些默认值一直都在我们内心之中。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

  出《正統道藏太平部》依《淨明宗教錄》校對

  修身章第二

  忠孝則无罪戾,大禍遠矣。服鍊則无妄偽,无妄偽則身安矣。服鍊者,以心達心,以性達性,心性洞達,其光煥發。回丹田之炁而歸天宮,還元精之炁而歸大海。不以外物累,而形骸不能拘也,榮華不能誘也。知足常足,煩惱遠矣。知和而和,是非消矣。身不自有,何有於物。外物不染,何有於妄。

  其心性真,其精神足,晝則无妄覺,所為者真也。夜則无妄夢,所安者固也。攝意歸于身,攝想得乎正。其炁蒸然,其神廓然,其見飛飛然。以神交神,神者自神。以炁奪炁,炁出太空。太空之中,其福卓然。卓然,不蕩也,不蕩之心,性也,不蕩之性,心也。心性調,而符藥為筌蹄,而可棄也。

  上士非必入山,絕人事,去妻子,入曠野、捨榮華,而謂之服鍊。服鍊心性,心明炁達,孝弟不虧,與山澤之臞童者異矣。知吾道者,不難行矣。以心達心,以性化性。性止於一,心止於神。心性圓融,而自長生。得長生而自變化,上道不難知,上道則甚易也。小人捨易以求難。初入淨明忠孝之道,當求其易,得其易,則不患其難也。何則,心性之明徹洞達,人所固有,非偽為也。得真常之道,道斯在也。

  力行真忠至孝就不会有罪孽,就能远离祸端,注重自身心性的修养,就不会犯错误,就能身处安全。注重心性修养的人,心性澄明,心即是自己的本心,性即是自己的本性,自己对自己没有隐瞒,没有欺骗,心性洞达到这个状态,精神自然容光焕发。心性的修炼反过来影响身体,则能将自身丹田之炁和元精之炁与宇宙大道,万事万物混同。心性不受外物的影响和羁绊,精神就不再被自己的躯体所局限,世间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也不再产生诱惑。内心感受到满足才是真实长久的满足,这样便能远离烦恼。内心真正希望与周围环境的人事物和谐共处,而不是为利益所诱或者形势所迫,便能够远离是非。自己的心神尚且不属于自己的躯体,与其他外物又有什么关系。如果能够做到不和周围环境的一切人事物发生多余的联系,又怎么会产生不合于大道的情绪和行为。

  心是本心,性是本性,心性澄明无妄,自然精神饱满,白天不会胡思乱想,所有的行为都是自己本真心性的表现。夜晚睡觉也不会做奇怪的梦,三魂七魄稳固的各安其位。摄守心意于自己的躯体,所思所想合于大道,纯正无邪,则清炁上升,神采飞扬,心神宏大,融于宇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以心神与神明交流,则自身心神亦可成神。以自身元炁合于宇宙大道之炁,则自身之元炁能够融于宇宙太空。宇宙太空中的心神元炁超然绝世,无与伦比,不再有任何变化和动摇(此处其福卓然,似应为其神卓然,广莫按)。合于大道,不再变化的本心即是本性,本性也即是本心。心性调和到合道的境界,符咒药饵就如同《庄子·外物》中所比喻的渔具和猎具,只是达到目的的工具,这时候就可以放弃了。

  有上等慧根的修道者并不是一定要隐于山林,不问世俗之事,离开妻子子女,在人迹罕至的旷野舍弃荣华富贵修行,不是只有这样才叫所谓的服气炼丹,才叫做修道。修炼自己的心性,使得心性澄明,以精神的健康反过来影响身体,以求元炁在体内通达无碍,内观其心,所行所思不愧于忠孝之道,这种方法和隐于山林湖泊的那些清瘦的修行人是不一样的。能领悟祖师所传忠孝净明大道真谛的人,做到这些并不困难,以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面对自己的内心,以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方法排遣自己的欲望,最终实现将所有需求都混同齐一,也就做到了无欲无求。将自己的本心合于天心,天心即道心,合于道心,则可通神。将心性修炼圆满,无隙无瑕,身体自然健康长寿。寿命足够长,心性在合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再生变化,了解无上妙道,并非难事,成就也非常容易。很多年轻人却舍弃容易的路不走,而要选择困难的。初入净明忠孝之道不久的学道者,应该履践相对容易的修行方式,通过容易的方式使得心性境界提升,就不会担心以后实践相对困难的修行方式了。因为修道的根本在于修心,明彻洞达的心性是每个人先天所固有的状态,而非刻意虚伪被动的言行所体现的。心性合于真常之道,大道就在人心性之中。

  这一章讲的就是,对于包括却不局限于忠孝的道德默认值,我们应该守护,而不应该违逆。因为如果我们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者其他原因,而做个不忠不孝之人,那么自己内心就会因此起额外的波澜,就会给自己找一大堆理由,换一个虚妄的心安理得。这一切就违背了真。同样的道理,在生活上我们也应该不要刻意改变什么,打破什么,颠覆什么,而是应该在现有的状态下,谋求让自己的环境越来越舒服,生活越来越顺心。因为改变环境,适应新环境给自己心性带来的负面作用,往往会大于新环境给自己心性带来的正面作用。

  其中“上士非必入山”一节,有人认为这与全真道的主旨相悖,或有可商榷之处。广莫认为并不是这样,在刘玉祖师的语录《玉真先生语录别集》第七篇中就有大量引用本经的内容,其开头写的很清楚:「先生曰:都仙玉真教主先生,于宋绍兴辛亥间,授经于何真公等」,宋绍兴朝辛亥年,是公元1131年,这一年王重阳祖师年仅19岁,距离全真创教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所以逻辑上讲与全真主旨相悖是说不通的。

  大道唯一,却有万法千门,祖师爷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传下的不同法门是适合不同的人的,是适合不同状态下的人的,并没有优劣是非之分。这就如同对于胖子来说减肥药是好药,对于瘦子来说减肥药就是没用的药,甚至还有害。但是如果一个瘦子说所有不适合自己的药,包括减肥药,都是假药,甚至认为所有关于减肥药的宣传都是对自己的冒犯,岂不是非常可笑。比较各个法门,各个教派,各个宗教的异同,梳理渊源,这是宗教学者的工作,而不是修行者的工作。对于修行者来说只有两件事重要,一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第二,坚持下去。

  从这一节可以看出,净明道对于修行地点的环境,风水,灵气,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因为净明道强调的是更重要的风水,那就是人心的善恶。

  所以,忠孝的第二重境界就是不要做违逆自己本心的事,不要做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原本讨厌的样子。
  净明法10丨广莫曰:从《四规明鉴经》建功章讲净明法与阳明心学的渊源
  原创 2017-11-12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这一章的内容可能是道教诸家诸派中独树一帜的文字。在教派核心经书中明文表示希望籍此修行的道徒们去建功立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恐怕只有净明道了。一派儒门风范,而不似道家言语。广莫认为这恰恰是净明道核心教理教义追求将逻辑走到极致的表现。
  所谓推己及人,这个世界分为两部分,无非是己和人两部分。那么如果追求利人,却将藩篱设置于道门范围之内,又怎么能将逻辑走到极致?所以这一章讲若要利人,就到家国天下的舞台上,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修为,自己的能力,出将入相,利更多的人,利最大范围的人。
  那么,利人对于自己的境界和修为有什么价值呢?这就涉及忠孝的第三重境界。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

  出《正統道藏太平部》依《淨明宗教錄》校對

  建功章第三

  天下有妙道,聖功生焉,神明出焉。神明者,心出為神,性出為明。有功以達夫道,不昧吾之心性也。无功以失乎道,則去心性之道,心不明而性不神也。上士得道之妙,在心性即真,而妄者遠矣。遠於妄所以成功也。一感而鉛汞生,再感而黃芽茁,三感而虎龍交,寶鼎安矣,慶雲生矣,心性之了辯故也。於此而積所 ,知所尚。何謂所尚,尚乎仁義忠孝。忠孝備而成本,可以立功。

  立功之道,无陽福,无陰愆,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責。所以上合於三元,下合於萬物也。下士呼符水,治藥餌,已人之一疾,救人之一病,而謂之功,非功也。此道家之事,方便法門爾。

  吾之忠孝淨明者,以之為相。舉天下之民躋於壽,措四海而歸太平。使君上安,萬民阜,萬物莫不自然,以之將舉三軍之衆,而神於不戰,以屈人之兵。則吾之兵,常勝之兵也。以吾之忠,使不忠之人盡變以為忠,以吾之孝,使不孝之人盡變以為孝,其功可勝計哉。

  何則,有妄有真,惟天下之至真,可以攝天下之大妄。忠者盡忠殺身不畏,孝者盡孝,雖勞不惡,則天下之甚真也。上士以真冥妄,妄自清矣。則天下之功成,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有上等慧根的修道者懂得这个玄妙的道理,修道的根本在于心性纯真,一物不欺,不欺人,不欺物,亦不欺己心。对自己真实无欺,勇于直面自己的感受,终极需求和欲望,而不为了错误的,虚伪的,不合于道的目标而努力,自然就容易获得真正需要的成就。心性明彻,合于大道,精神影响躯体,也同样能达到修炼丹道的效果。而未证大道的普通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道德实现的需求,对于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传统国人来说,价值实现的最大化,莫过于为国尽忠。道德实现的最大化,莫过于事亲至孝。所以修炼心性的根本,在于尊崇并实践仁义忠孝的观念。真正的忠孝之士,心性圆满,才可以建立圣功,为化众生,得传圣道。

  建立圣功的方法,只求诸自己的本心,不需要考虑明面的利益,不需要考虑暗藏的罪过,不需要考虑外物的羁绊,不需要考虑别人的非议,不需要考虑鬼魅的责难。这样做既合于混洞太无元,赤混太无元,冥寂通玄元这三元中化生的三清三境天尊,也合于大道长养之万物运化的规律。祖师认为,慧根普通的修道者以符水药物为别人治病,拯救性命,把这种方式称作积累圣功,然而这不是圣功,只是道家度人的方便法门而已。

  奉行祖师忠孝净明大道的修道者,如果被任用为一国的宰相,能使全天下的老百姓寿命延长,令四海升平,天下归心。能使君王心安于庙堂之上,人民富足于乡野之中。天下万物都按照自然规律运行,自然风调雨顺,稼穑丰收。如果被任用为一国的将军,统帅三军,能够做到上兵伐谋,不战以屈人之兵,这样就永远不会打败仗,国家自然安全稳定。奉行祖师忠孝净明大道的修道者能够以自己的忠孝之心,成为天下人的表率,使本来不忠不孝的人受到感召,转变为忠臣孝子。这样的功德岂不是不可计数?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天下最极致的正气才可以慑服最极端的歪风邪气,真忠至孝之人为了尽忠,就算被杀也不畏惧,为了尽孝虽然辛苦也不厌恶,社会风气就会因此被这样的楷模人物,向正面的方向引导。有上等慧根的修道者以自身的正气驱除世间的邪气,世间的邪气就会自然消失,那么成就了匡扶天下的圣功,岂是对于人民和鬼神所做的一点功德能比的呢?

  看过经文,先讨论一个问题:如果中华文明和历史上的其他古文明相比,有什么核心的优势,或者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广莫认为就是忠孝二字。这个概念将中国人以家庭为社会的最小细胞,以国家民族为最广范围,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结果是在千百年这个量级的时间轴上,无论国运兴旺还是衰落,国土统一还是分裂,只要忠孝的概念还存在,中华文明就不会湮灭,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中华文明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中华文明,中国的概念和边际,还会是千百年之前的中国。

  这种环境下,净明道的道徒们,只要恪守忠孝,力行忠孝,就会永远站在人民群众的大多数一边,永远站在统治者的一边,永远不会成为被抨击打压的对象,对于一个教派来说是这样,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这样。放眼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就会发现,不失败远比成功重要,不覆灭远比彰显重要。从最狭义的角度来说,每个人无论是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国家的环境,都希望是稳定安宁的,而不希望是混乱或战争的。那么这个世界多一个人或多一个家持有忠孝之心,那我们距离这个目标就会更近一些,所以我们应该去做有利于这个目标的事。

  净明道之所以中间会不载史籍数百年,直到近些年才正式恢复传度,一方面的原因是古代净明道的受众局限于有文化的读书人,这个范围太窄了,导致信众基数太小,选材困难有关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净明道的核心教义鼓励真正懂净明道,得其真传又有能力的人才,去投身于家国天下。自刘玉祖师以降,所有的净明嗣教宗师都采取了放弃信众这一宗教根据地而去投身于政治核心的策略。且不说这是为教理教义所鼓励的,在古代社会,读书人的比例是很低的,大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家族资源去学文化,大多数都是希望在科举中有所成就,当官发财,光耀门楣的,而不是学文化当道士的。在乱世时代,报国无门,当道士的人数还多一些,故有元一代,所出高道的数量与比例远远超过其他朝代。可一旦遇到太平盛世,净明道的选材范围就会大大收窄。古代不像现在,有互联网,有新媒体,一介布衣发点文章让成千上万人看到并不是什么难事,而古人就算是经纶满腹的鸿儒,所能影响的人数,不过一州数县而已。如果净明的祖师们不去云游不进京,不寻找更广阔的弘道舞台,恐怕结果会更加不乐观。

  有出将入相之心的人一抓一大把,可既有心同时还具有这个能力的人就寥若晨星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最得净明道真诠的其实是明朝的王守仁。阳明先生在青年时期就长居南昌与大量名不见经传的道士们广泛深入接触,龙场悟道之后又长年在江西为官,因平定南昌宁王朱宸濠,以军功封新建伯。新建就是以前的新建县,现在的南昌市新建区,净明道祖庭西山万寿宫的所在地。龙场悟道,从所有流传下来的公开信息看,就是一个以净明黄素法开悟的过程。

  细读阳明心学,可知其思想渊源,一方面来自于二程理学,另一方面就来源于净明道。其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翻译成净明道的话语体系就是:我已经达到净明的境界,这辈子够本了。只可惜现代通二程之人众,通净明之人寡,所以看现代人解读王阳明的文章,大多给人隔靴挠痒之感,说不到点上,只是把王阳明的生平,著作,语录,翻来覆去演绎一遍又一遍而已。这个问题不单现代人存在,其实自阳明心学出现时就存在了,所以无论王阳明的后人还是前弟子再传子弟,几乎没人在思想学术和文治武功上有过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天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找不到致良知和建功立业之间的桥梁。而《四规明鉴经》的建功章,就是这座桥梁。
  净明法11丨广莫曰:从《四规明鉴经》成终章讲忠孝的第四重境界
  原创 2017-11-15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这一章的核心是解释了什么是净明境界,即不染不触。打个比方,如果有一个人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的,都不会有任何行为,任何言语,乃至任何信息进入你的世界中,那么这个人对你来说,就是不染。同时如果你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的,都不会主动和这个人有任何层面的接触,那么就是不触。这样,这个人就不存在于你的世界中了。
  有这样的人吗?当然有了,例如非洲某国的一位就要饿死的饥民,对你的世界来说就处于这个状态。但是,当你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这种状态就结束了,这个人已经非常轻微的染到你了。那么把逻辑走到极致,当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外物,都处于和这位饥民一样的状态,不染不触,这就是净明境界,也就是《庄子》中的至人境界,即人和仙的分野。
  无论以哪一种方式,哪一重境界践行忠孝,忠孝都只是达到净明境界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是忠孝之人而去践行忠孝的。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

  出《正統道藏太平部》依《淨明宗教錄》校對

  成終章第四

  學貴乎始,必有乎終。天事始乎春,至冬而歲成。地事始乎東,至北而化成。僊學始乎孝,至道而學成。

  上士以文立忠孝,中士以志立忠孝,下士以力致忠孝。昧道者反此,不有於忠孝。何謂上士以文立忠孝,以言為天下唱。何謂中士以志立忠孝,以行為天下先。何謂下士以力致忠孝,以身為衆人率。如此者,南昌上宮著名,昇籍入僊,而忠孝之道終矣。

  昧者反之,不孝不忠,故不成乎道。生則犯禁,死則犯科。犯禁者治於官,有典刑。犯科者治於幽,有反報。不忠者有臣禍,不孝者有子禍。不廉者辱,不慎者橫逆,不寬者惱,不裕者貪而常不足。不容者多所觸,不忍者自罹其毒。故生而不廉,死之魂為人則倡優,為鬼則順,為物則牛馬。生而不慎,死之魂為人則士卒,為鬼則戮,為物則六畜。凡即此可以類推也。

  是以知道者畏之,謹心誠八極。立八極以為基,立基以明心性。心性明,則不期於神而神自神,謂之淨明。淨明之 ,忠孝以為 ,積忠孝之道備矣。何謂淨,不染物。何謂明,不觸物。物不染不觸,忠孝自得。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忠孝立而心性得矣。

  太上靈寶首入淨明四規明鑑經竟

  正如做学问贵在善始善终,气候变幻从春季开始到冬季结束才是完整的一年,地理按顺序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一样,学习修炼成仙也应该从力行孝道开始,到心性合于大道才算学成。

  有上等慧根的修道者著书立说,引领天下崇尚忠孝的风气。其次的修道者以超出常人的志向和决心,为常人不可为之事,成为后世奉行忠孝的楷模。再其次的修道者以自己真忠至孝的行为,影响周围人的行为,成为众人的表率。而不忠不孝之人,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大道的真谛。真忠至孝之士能够在天上的南昌上宫留下姓名,升入仙籍,至此,忠孝之道才算是修行圆满。

  反过来说,不懂得这个道理的不忠不孝之人,永远不可能成就大道。这样的人,活着的时候就会犯罪,受到官府和刑律的制裁。死了之后也会堕入地狱,备受折磨,生前的报应都会反噬其身。不忠的人,他的下属会祸害他,不孝的人,他的子孙会祸害他。不廉正的人会遭受浊辱,不谨慎的人会遭遇横祸,不宽以待人的人会有诸多烦恼,不恬淡自然的人由于贪婪不满足而苦闷。不能容人的人经常会被别人冒犯,遇事不忍的人会被自己冲动的性格所害。所以人活着的时候不能做到廉正,死后魂魄投胎成人会成为供人娱乐的戏子,做鬼被称为顺鬼,投胎成动物则会是牛马。人活着的时候做不到谨慎,死后魂魄投胎成人会成为战场上的炮灰,做鬼被称为戮鬼,投胎成动物则会是六种家畜之一。其它的可以依此类推。

  所以懂得这个道理的修道者都会产生敬畏之心,严谨的以净明的垂世八宝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为行为处事的标准,这也是修道的根基。根基固立,才有可能明心见性,则无须刻意追求神仙的境界而自己的精神境界就已经达到了神仙的境界。这种境界就被称为净明。实践达到净明的境界的方法是长期实践忠孝,直至忠孝之道完备为止。净,就是不受到多余外物的浸染,明,就是不主动接触没有必要的外物,能做到这两点,忠孝的观念就算是在心中确立了,心性的修为也就称得上合道了。

  很多人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对立的,是相反的。其实不然,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仅仅是对世界的范畴定义不同而已。唯物主义者认为一加一等于二,唯心主义者并不会认为一加一等于三,而是从唯心主义的角度,也认为一加一等于二对自己更有利。

  忠孝的第四重境界,即是唯心主义的极致,减法做到极致,极致到接近净明境界,那么这个人的世界中最后剩下的两个事物就是宇宙大道和自己的本心。可是这两样事物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似乎所有的感官都无法体察。所以我们可以用忠和孝两个概念来模拟式的感受一下。玉真祖师说,忠者,忠于君也。心君为万神之主宰,一念欺心,即不忠也。玉真祖师又说,人子事其亲,自谓能竭其力者,未也。须是一念之孝能致父母心中印可,则天心亦印可矣。如此方可谓之孝道格天。玉真祖师还说,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体皆爱。

  先说忠。道家思想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身国同构。所以国有国君,人也有心君。反过来说,人的各个器官,各个组织,各个细胞,都是受心君支配的,它们不应该也不允许有自我意识。心脏觉得它应该休息一会儿,这不能被允许。甚至有时候某些器官还必须被牺牲,比如阑尾,脾脏,肢体,甚至为买手机而卖了的肾脏。心君是什么?这是说不清楚的,是大脑、中枢神经还是心脏?似乎都不是,只能理解为心君是个人意志。同样,国家也有国家意志,这不一定等同于国家的君主或者领导人。君主和领导人有时候是可以卖国和叛国的,比如石敬瑭,比如贝当元帅,但是国家意志不会。和心君一样,国家意志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谁代表国家意志?有时很明确,有时却很模糊。其实,从身国同构的逻辑推演,道家思想是反对西方式民主制的,如何产生国家的领导人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是让全体公民共同决定国家的选择和命运,就如同让一个人的所有细胞共同决定人的命运一样荒诞。所以,忠的意义在于,让一个人忠于心君,也就是忠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抽象的事,是一个只有面对紧急状态或者重大抉择才能练习和验证的事。但是我们随时随刻可以感受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国家的细胞,忠于国家意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一个人可以做到绝对意义上的忠于国家意志的时候,也就不会欺心,进而做到一物不欺。

  再说孝,玉真祖师的意思是履践孝道不是必须把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而是要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孝心即可。自己的孝心不仅可以印在父母心中,也同样可以印在天心中,这样就叫孝道格天。宇宙大道,就相当于父母对于我们的存在那样。现在我们很难理解这个概念,是因为我们如今都是子女较少甚至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而在古代,家里有五个八个的孩子才是常态。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对某一个孩子的关心和关照,以及投入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但是父母也不会指望具体某个孩子怎么样,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某个孩子身上。这种感情和关系推演到极致,就是宇宙大道和我们的关系,宇宙大道就如同我们的父母,而世间的一切人类,一切生物,甚至万事万物都是宇宙大道的孩子。所以我们看待外物,也应该看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可当一个人有那么多兄弟姐妹的时候,自然不能按照只有一两个兄弟姐妹时的标准来对待,相对感情也会淡一些。所以大孝者一体皆爱,讲的是如果我们把宇宙大道当做我们的父母,我们就会对万事万物都有一种淡淡的爱。

  综上所述,净明道中忠孝的概念,忠,是为了以国喻心,达到认知自己本心的目的。孝是为了以亲喻道,通过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感受我们和大道的关系。而我们往往认知自己生理需求的属性很容易,比如对自己喜欢的食物,衣服的需求,而认知到对自己本身没有直接利益的需求,例如忠和孝,相对较难。能认识到难的,容易的自然不在话下。对自己的属性都有了清晰的认知,那么就算得上是真人了。《四规明鉴经》就讲到这里。

  净明法12丨广莫曰:从《中黄八柱经》讲广莫是怎样开悟的
  原创 2017-11-18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由此篇始,广莫讲《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开门见山的说,《中黄八柱经》中讲的净明黄素法或者叫净明丹法,就是以辟谷为开悟手段和技术的中黄直透法。
  刘玉祖师的语录中就把中黄两字时时挂在嘴边,黄元吉祖师甚至给自己起的名号就叫中黄先生,足以见得中黄之重要,更不用说这一整部经书的内容了。
  看到中黄直透四个字,不要觉得很神秘,不要觉得高大上。人类所有的文明,除了我们中国人独辟蹊径,依托成熟完备的经络体系发现了清净丹法之外,其他所有修炼方法本质上都是不同名相的中黄直透法,只不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而已,有用冥想的,有用瑜伽的,还有藏传佛教那种你们懂的。这些都是技术,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广莫也想在未来能做到不辟谷。只不过,以广莫目前的理解来看,辟谷的方法虽然有风险,但是还是相对可靠,效率较高,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更重要的是,广莫能尽量把其中的原理讲明白。

  其实,以辟谷为手段以达到中黄直透的修行方式,也不是净明道的独家专利。黄爷就跟广莫说过,世人都想学陈抟祖师的睡功,睡觉就能成仙,岂不爽歪歪。可是有谁想过,一睡几个月,陈抟祖师有吃过东西么?谈论高道或有失妥当,那广莫举个例子说明,黑熊冬天要冬眠,是因为冬天没有东西吃需要靠睡觉来减少消耗,还是到了就冬天必须要睡觉?

  因为要进行辟谷,所以广莫不可能也不需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每天坚持打坐炼丹,时时刻刻像个大众印象中道士或修行人的样子,而是既抽烟喝酒又玩游戏,作息毫无规律,总之就是该干嘛干嘛,只是在辟谷的时候修行就是了。这被广莫戏称为运动式修行。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什么秘密,《中黄八柱经》中白纸黑字写着,天涯上讲《庄子》的帖子里也讲了中黄直透,也讲了辟谷,内行一眼就看穿。

  之所以那时候不讲,而是从《庄子》绕了那么大一个圈子,原因很多。一是因为那时广莫认为这部经书是公开的,净明道应该人人都知道,所以用不着自己去讲,后来入道时间久了才知道当时很傻很天真。二是因为那时广莫读书太少,懂的太少,不知道这事的份量,每个人都会习惯于把自己的状态视为天然的,正常的,绝大多数人都有的状态。更重要的原因是,无论是当初想收几个徒弟,还是现在收了几十个徒弟,广莫都不想来拜师的就是单纯的图自己一门技术,所以对徒弟们谈论任何具体技术时都是浅尝辄止。

  现在回想起来,也是祖师爷的安排,如果广莫讲的不是《庄子》,而是经历了什么就写什么,在那时没有吃透净明义理经教的情况下,很容易搞成诸如《八一八我网络偶遇高人,机缘巧合传授中黄直透法的故事》这样满满神棍画风的文章。至于为什么现在才写,最主要的原因是广莫要等大多数徒弟们的宗教狂热期都熬过去。毕竟长时间不吃饭这件事,是有极大风险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素质与先天禀赋。广莫是在自己的宗教狂热期练的,深知宗教狂热的力量和风险,所以广莫不希望徒弟们有任何的闪失。何况从历代净明道祖师的语录来看,辟谷是捷径,却不是必须走的路。只要广莫还存在,就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更高的可能性。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所谓中黄直透法,是不是传说中的文始丹法,天元丹法?或者说,净明黄素法到底算不算丹法,有没有所谓的丹?广莫对这一类问题的态度是一贯的,那就是这些词汇,只是名相,同一个名相,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理解中,内涵和外延都有可以有千姿百态的变化,所以广莫不愿意评价和判定是或不是,更不会与别人辩驳争论,因为一旦说是或说不是,下一个问题就是,是什么,不是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没完没了。广莫更在意的是,这是净明黄素法,是不是其他什么并不重要。

  很多人讲修炼方法的套路是这样的,用一大堆不容易懂或者复杂有歧义的名相,解一个这样的名相,再用另外一大堆复杂的名相解第二层那一大堆不容易懂或者复杂有歧义的名相,形成毅种循环,最后得到的结果只是一大堆都认识但就是看不懂的文字。看不懂就对了,想看懂就报学习班或者买函授教材吧,或者直接拜师吧。广莫不搞这个,如果真是想藏,过去三年广莫不也藏得挺好的,其间个别内行能解其中三味的,我们该聊就聊,也愿意帮广莫藏着掖着,既然是内行,修为自然不一般了,广莫想的事也都能理解。现在想讲了,广莫就努力谋求让当下所处同一时代的人都能看懂。哪一个节点不愿意普传,广莫在此明说理由,要么是不想担承负,要么是想给徒弟们留饭吃。因为是广莫自己想撂挑子,把弘道的锅甩给徒弟,那就得给徒弟们留下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否则等他们收了一大堆徒弟,问起净明道,除了许祖净明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之外,别的一个字都没有,岂不是太尴尬了。至于那些套路,在广莫这是不存在的。

  至于名相,就说辟谷这个名相吧,只看字面意思就是不吃五谷。那么辟谷能不能吃肉,能不能吃水果,能不能喝水呢?甚至能不能不吃不喝只静脉注射营养液呢?这都是辟谷这个名相的外延。再者说,多长时间以上算辟谷?有的人开辟谷体验班,历时长达三天之久,那么,辟谷三天算不算辟谷?如果算,那么广莫跟徒弟们聊天,聊到忘了吃午饭,算不算广莫开设了一个历时长达半天之久的辟谷体验班?这也是名相的外延。所以广莫从来不去跟人讨论什么才叫辟谷,在自己身上广莫甚至不喜欢用这个词,叫挨饿也行。这事没有讨论的必要。

  正如广莫写的那篇关于武术的文章一样。再拿武术举个例子,本来太极拳是一门以卸力借力为特点的搏击杀人术,到后来名相的外延渐渐扩展,似乎所有动作类似于一个大西瓜,一刀切两半,你一半来他一半的武术套路都叫做太极拳了。然后就开始历时奇年无休止的争论,本质还是名相的理解不同。然而只要是个名相,理解就必然有所不同。这一段是不是有浓郁的维特根斯坦的韵味,但是在广莫的世界里,重要的是净明道,而不是维特根斯坦,所以一直都不曾提过他。王阳明从来不提净明道,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广莫对所有体验班培训班的态度都是积极的,也从不拆台。因为广莫始终觉得,让人知道什么东西到底是什么,相对不太重要,一个人只要愿意钻研,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人对一个概念,一个名相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才是播下了可以燎原的星星火种。所有体验班培训班甚至在淘宝上卖出门捡钱包符和同性和合符的都能起到这个作用,可谓功德无量,没人能去钻研一个自己连概念都没有的东西。至于收费多寡,小大之辩而已。性价比这个事情,既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功德是不能谈价格的,能谈价格的都是生意。

  接下来仍是紧密结合《中黄八柱经》中的章句解经,再加黄爷的开示,按顺序讲黄素法,立足于经典,就不会跑偏。
  净明法13丨广莫曰:从《中黄八柱经》中黄之道章讲何为中黄直透
  原创 2017-11-21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间,共一卷九章。
  这九章分别是中黄之道章第一,黄庭之景章第二,虚四谷章第三,塞二兑章第四,开二洞章第五,立八柱章第六,正位章第七,正性章第八和浑含章第九。
  此部经不再逐句翻译,只讲每章的核心意思,下面讲第一章中黄之道章。
  太上靈寶淨明中黃八柱經

  出《正統道藏太平部》依《淨明宗教錄》校對

  中黃之道章第一

  人生受正,委和以生。含純一之炁,保至真之元。陰陽和,而後疾疢不生。形骸堅固,而後丹元可守。不虧元炁,故得大全。是以中黃之道,適正為本。知本者,不反不側,不乖不偏。理上下,得四隅,知所以在,達所以存。知所在,故不失其方。達所存,故不遺其想。辨方知想,是謂正道。深於道者能之,苟不深於道,則忘本務末,不歸正中,而中黃之道乖矣。中言其位,黃言其色。知位不失,識色不膠。非位非色,得其所得。今黃天之炁,橫於胸臆,明其本真,不迷不忒,此之謂信。何謂至信,信在其中,黃鍾之宮,中炁所兆,年谷以豐。人生如是,可以守一。守一既修,八柱以立。八柱既立,金丹赫奕。三千功成,步虛昇陟。

  《中黄八柱经》的第一章,就讲了一件事,什么叫中黄。本质上,中黄是不存在的,之所以有中黄这个名相,是因为后来有了运行周天的清静丹法,为了区别才取了这么个名字。就好像一个人叫甲,另一个人叫乙,如果没有那个乙,那么这个也没必要叫甲。再比如此公众号广莫曰的文章标题以前都是不编号的,从净明法系列才开始编号,因为其他文章看不看哪一篇,先看哪一篇完全无所谓,而以后如果有人想看这个系列,最好按编号的顺序看。但如果一个系列只有一篇,就没必要编上01了对吧。上一篇文章的编号是12,但是全文没有一句话涉及到12这个数字,中黄也是一样的道理。

  直透这个词出现的更晚了,也没什么意义,古人觉得四个字的词格局更高一点,仅此而已。非要让广莫解释的话即中是非任非督,黄是后天本我,直是不运行周天,透是升而冲举,合在一起就是不依靠任脉督脉运行周天,以一己之力直接成仙的套路。

  所以中黄,既不是部位,也没有实物,中黄不是蟹黄,在身体里是找不到的。至于有人可能会问中脉是否存在,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叫做存在,什么样叫做不存在,那我们要先对存在这个名相达成共识,然后还要再对共识这个名相取得一致,名相复名相,说起来全是笔墨官司车轱辘理。

  这一段经文讲的,与其说是中黄之道的概念,不如说是描述了修净明黄素法之人的状态,用了那么多不字,那么多非字,一言以蔽之,就是没有状态。没有状态就没法描述,只能描述不能是什么状态。那么这不就和对道的描述一样么。所有的修行方法目的都是让人和道的境界尽可能接近,所以叫做与道合真。至于怎么与道合真,后续会讲。

  上篇讲到广莫开悟的技术手段是辟谷,其实,辟谷这个技术,自古就有,不是净明道的专利,不是道家的专利,也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因为它有个最重要的用途,抵御战乱和饥荒。

  后来辟谷的人多了,就有一些人发现这玩意对提升境界还有帮助,于是套路就这么慢慢地被摸索了出来,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但是以抵御战乱饥荒为目的的辟谷和以修行为目的的辟谷,本质上是不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目的不一样,前者的追求是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活的时间长,活的状态好。而后者追求的是,尽快达到用于修行的状态。

  历朝历代都有很多道书和医书记载了所谓的辟谷丹,这些丹药大多本质上是浓缩的营养品,相当于现代的压缩饼干,这些东西很明显都是为了抵御战乱和饥荒用的。所以广莫虽然从不排斥什么辟谷体验班之类,但是对于那些指导服用辟谷丹的存在,广莫只能理解为,要么是在教学员如何应对这种极端情况,提高存活几率,要么就只是在卖药而已。

  至于服用辟谷丹能不能用于修行为目的的辟谷呢?逻辑上广莫不能给出否定的答案,但是按照净明黄素法来说,不行。因为不符合后面要讲的要求。照这个逻辑,只要科学配比炼制辟谷丹,天天吃就能活一辈子,因为连躺在床上的植物人都还可以完全靠输营养液活上几十年。可是,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好好吃饭呢?难道要靠这种方式净化一下心灵?那还不如直接去一趟西藏呢
  净明法14丨广莫曰:从《中黄八柱经》黄庭之景章讲黄素法中的五脏关系
  原创 2017-11-24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有道友跟广莫聊中黄直透的时候,主张尽量强化脾胃功能,强化后天本我,本我强大才能直透,才能冲举。广莫认为这种照字面意思来整合的思路和看到经文中有铅汞就去啃铅球嗑体温计也没什么本质区别了。
  五脏对于身体来说,重要的不是强大,而是平衡与和谐。脾胃那么强大,这是要造反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感觉没什么精神,甚至小病不断,却很少生大病,能享高寿,而有的人非常强壮,某天突然生了一场大病,一波就带走了,正是这个原因。
  五脏是这样,人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强弱都是相对的,并不是自己越强大,表现的越强大就越好,过分强大必然损害自己周边的社会关系。
  太上靈寶淨明中黃八柱經

  出《正統道藏太平部》依《淨明宗教錄》校對

  黃庭之景章第二

  渾淪辟而神洲之理明。形骸固而五官之用著。天地立,乾坤成。如立蜂房,如生蟻壤。乾坤之外,亦有乾坤。六合之內,豈無六合。惟乾坤之理,六合之義。求之於身,則一身之中,天地既位。則青華之都,肝之正宮。赤明之府,心之正室。素輝之景,肺之正位。黑玄之郡,腎之正樓。脾位乎中,名曰黃庭。以金為屋,以玉為門,門玉如穀,色如蒸粟。有真人焉,金縷之衣。如童子,坐金蓮,名蕊珠,字瑤僊。識其面者,可使與天齊年。守其宮闕,念之常存,故能入於玄玄。

  有一个词广莫已经讲过多次,那就是身国同构。从修行的角度来说,逻辑继续向上推演到极致,修行就是一个身道同构的过程,一沙之中就有世界,蜂巢蚁穴之中就有天地乾坤,更何况人体呢。逻辑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我们所能观测的宇宙,也只是更高层次的一粒沙而已。

  讲到人体乾坤中五脏的关系,就涉及到净明道中忠孝概念的第五重境界,五脏之中,也有忠孝,同样是靠忠孝的观念维系五脏之间秩序的和谐稳定。《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讲的就更明白了:「心为君宰而此言脾肺,心之与肾夫妇也,脾之与肺则子母也,自子母相养而后有父子,故于是生肝,肝生心,心君也,则此即君臣之道先后存焉」。这里需要明白的是以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讲五脏的关系,仅仅是一个比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有瑕疵的比喻。因为五脏合于五行,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一个循环,而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是不能循环的。所以那一段经文讲到肝的时候就没法自圆其说了,看起来好尴尬。我们理解核心要义就可以了,不必咬文嚼字。

  前面讲过,我们的社会秩序,是依靠最核心的忠孝观念凝聚在一起的,同样,人的身体健康,也可以比喻为五脏六腑依靠忠孝观念,紧密团结,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不计得失。这既是黄素法的目的,也是黄素法的前提。

  把辟谷用于修行,对身体状态的要求是很高的,这里说的是状态,而不是说不能患病。有的人什么病都没有,但是贸然辟谷可能风险会极高,而有的人被医院检查出各种疑难杂症,修行之后反而好了。这个层面没有什么规律可讲,或者说广莫还没有找到规律,只能说广莫只可以知己,却不能知人。

  可能有人会问,所谓黄素法,这黄素二字怎么讲?《中黄八柱经》中说「素輝之景,肺之正位。脾位乎中,名曰黃庭」,《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中也讲到「脾为中主,主五脏之正炁,肺为将军,主五炁之呼吸,一息不至则病,一炁不生则死,故肺上覆脾下承,是为黄素之本经,每于子午之时想一小儿持黄幡在脾中肺中,有白炁如风吹幡,闭息静思则百念息矣」。

  简单的说即黄是脾,素是肺,黄素法就是脾当主公,肺当将军,为心君打天下的过程。那个黄幡小儿,就是黄庭之章中那位名蕊珠,字瑶仙的童子。所以说,重视脾肺的净明道黄素法与重视心肾的清静丹法是完全不同的,是两种完全无法融合的套路。每当有人问广莫打不打坐,通没通大小周天的时候,广莫的感觉都如同一个足球运动员被问到平时练不练拳法,有没有KO过对手。

  当时黄爷传广莫黄素法,让广莫辟谷,作为一个虽然陷于宗教狂热但是尚存理智的人,广莫问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这要辟谷多久啊,总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成仙不罢休吧。黄爷说,有四个指标,遇到任意一个就停。这四个指标是第一,见许祖,第二,见无我,第三,体温低于34摄氏度,第四,体重低于84公斤。这个体重指标是黄爷问了广莫的身高体重,并且让广莫拍了两张只穿裤衩的正侧面照片后估算出来的,只适用于当时的身体状态。当然,如果中间忍不住吃东西或者跑马了,那就直接失败了。

  很明显,前面两条是成功的证明,后面两条是保护性的指标,至少不能挨饿到最后饿死了。既然这一章的最后出现了有名有字的仙童,那就先讲见许祖这个指标吧。这就涉及到道教修行的一个重要观念,存神。讲存神就要先明白道教的神仙体系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后续再讲。
  净明法15丨广莫曰:道教的神仙体系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
  原创 2017-11-27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前面讲到修黄素法的第一个指标即见许祖,要理解其中深意需明白何为存神,讲存神就要讲神仙,这就涉及到道教的神仙体系问题。
  道教中有一个长期为教外人士所诟病而又无力解释的问题,这就是其他宗教的神学体系都是由宗教创始人自己讲述的,或退而求其次也是与他同一时代的弟子们讲述的,而道教呢,讲始祖黄帝,道祖老子是道教的发端,然而道教现有的神仙体系却并不是他们那个时代就有的。
  甚至在教祖张天师的时代,崇拜哪些神仙,姓甚名谁,地位形象如何,也是非常模糊不清的,直到南北朝时代的陶弘景和陆修静那里,才多多少少有了现有神仙体系的雏形。更难让人理解的是,由于许多道教的神仙以及众多的天将是有人间事迹的,比如关圣帝君就是关羽,岳元帅就是岳飞,这就很容易令人产生联想,这些历史人物出现之前,这些神仙是否存在呢?如果不存在,那不就是道士们自己一代一代编造的么?

  一般来说,道教对于这种质疑,采取的态度大多是,你信就好好信,你不信就别来添乱。好像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广莫在此就尝试向持怀疑态度的人们,尽量解释下道教神仙体系的由来和发展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吧。

  首先,任何事物其是否存在和何时被人类发现,都不一定是同步和同时的。每年科学界都会有新的发现,无论是宇宙中的新星球新粒子,还是地球上的新物种,这些新发现在被人类发现之前都一直默默的存在着。第二,发现一种新事物除了偶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其内在的驱动力。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就是科学发现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也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默认值。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宗教思想的禁锢,几百年间也没有什么重大的科学突破,就是因为内在驱动力的缺失。第三,任何发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会有一个过程,甚至还会反复,有时候新的发现就是证明过去的发现是错误的,比如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被发现其实只有八个。

  道教的神仙体系的形成也符合这三个特点。发现神仙体系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是传教,道教需要利用神仙体系建立神仙信仰,以坚固弟子和信众们的向道之心,甚至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善男信女。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传教的念头,没有坚定徒弟道心的需求,甚至也不想像西方的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一样去创建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他实在没有必要把神仙们的具体状况搞的太清楚,更没有必要写出来给别人看。只用像老子庄子一样,轻描淡写的说有神仙就足够了。就像台北故宫博物院尽管馆藏丰富,却少有清朝的帝王画像,现在视若珍宝的画像都被留在了北京,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难道当时缺少多运输几箱画的经费么?当然不是,而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并不觉得有将其保存下来的必要。

  广莫知道这么讲依然无法解决道教的神仙体系都是道士自己瞎编的这一疑问。只不过成了没有需求就不编,有需求了才开始编,需求越强烈,编的越具体而已。广莫这里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来加以说明。在修行人中,像广莫这种上去转一圈还能回来,或者说修行还不够,必须回来的人,就好比北京某部委的跑腿干事,有一项工作内容就是给国务院送文件。那么广莫就能接触到国务院的各种高官,但因为广莫不是他们所属部门的人,所以一时半会很难搞清楚谁是干嘛的,是哪个部门的,官职的大小等等。慢慢经过一段时间后,广莫和慈悲接引自己送文件的人熟悉了,也就会了解的越来越多。这时候,假如广莫没有需求,那就不会刻意了解和记忆国务院的人事相关情况,甚至没有必要跟别人说自己是给国务院送文件的。但是如果广莫有这种需求呢?比如广莫希望在亲戚朋友面前涨涨排面,或者希望借此维系和强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脉,那么广莫就会刻意接近,刻意了解,甚至在走廊和领导偶遇点了下头,都会被广莫演绎成受到了亲切接见。

  对于神仙体系的了解,历代的祖师和高道们也耗时千百年经历了相似的过程,从一开始觉得没有必要了解和描述神仙们,到后来为了建立和强化道教组织,才开始在一次次开悟,一次次通神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所见所观,一代一代的传了下去,这期间不可避免会有错误,比如把司级干部当成了部级干部,也可能会有传播过程的以讹传讹,但是总体上还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准确的过程。

  再来说那些有人间经历的神仙是怎么回事。还是打比方说,国务院中有那么多国家干部,为老百姓所广为熟知的,也不过几个人而已,剩下许许多多的干部虽然其级别放在地方上并不低,但是老百姓没有任何途径知道他们。可如果有一天他被平调到地方当个市委书记,那就很可能因为一些政绩,甚至一次事故而登上新闻,为老百姓所熟悉,那么等他再调回国务院,哪怕还是担任原职,由于有了知名度,和他有关的所有事情都会成为新闻。

  那些有人间经历的神仙们也是一样,他们本来就在天上,只不过我们不认识而已,下凡一世,相当于空降地方任职,然后又回去了而已。这一回去,大家就知道有这样一位神仙了。不过这个过程对人世间来说可能会比较漫长,就说净明道的祖师爷许逊许天师吧,在人间的生活是在东晋时代,后世道士对其天师身份的认知就已经在北宋了。广莫开悟之后,在天涯讲《庄子》之前,曾专门和康爷在他家聊了两个通宵,其核心议题就是在神仙的世界中,有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我们的答案倾向于没有。广莫对那时印象很清晰的是,第一天晚上吃的是酱肘子,第二天晚上吃的是烤鸭子。因为酱肘子的老板被他老婆闹了,打那天起就再没出过摊。而从此再也吃不到他家的酱肘子简直是广莫修行这么多年所遇到的最大的挫折。

  最后讲存神,存神是几乎所有道教内炼法门所共同强调的。什么叫存神?是朝思暮想神仙的样貌特征么?当然不是。祖师们用存这个词,自然有其道理。存神,就像在银行存款。假如一个人有3000块钱在银行存着,到自动取款机前用银行卡取钱,在取钱界面输入3000元,点钞,拿走,都是常规操作,内心不会有任何波动。这都是因为这个人有存款。如果一个人没有存款呢?同样是到自动取款机前,按了查询余额,显示0元,按退卡,这时候不光退了卡还突然蹦出来3000块钱,这个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肯定是吓一跳。这就是存神的意义所在了。

  我们修炼的时候,追求的是通过一层又一层的重玄,将内心彻底放空,当然不能在这个过程中总想着神仙了。而真到了神仙慈悲接引的时候,有存神的观念,就会知道这是常规操作,内心毫无波动,跟着神仙走就是了。如果没有存神的观念,轻则吓一跳,瞬间打回原形,重则成了癔症患者,到处跟人说自己是谁谁谁的座下童子什么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虽然逻辑上修行和宗教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要修行最好还是有一份虔诚信仰的原因。

  其实,神仙转世下凡这种事真的不算罕见,就如同京官空降地方一样,而且有一次的,也有十几次几十次的。以广莫个人的见闻,神仙数量之多,大部分自己也对不上号,只能说还没有到他们第一次下凡的时代吧。所以广莫始终坚信无论中华民族还是道教,前途都是远大和光明的,因为还有那么多神仙没下凡呢。或许可能若干年后,会有道士告诉大众,这位神仙其实就是杨靖宇杨元帅,那位神仙就是张自忠张将军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广莫听谁说自己是什么神仙的转世下凡,逻辑上都不会觉得奇怪,反正广莫不是。

  说到这里再讲件趣事,广莫第一次见那位准备甩弘道锅给她的徒弟时,就跟她说,你长的跟我们净明道吴猛祖师的女儿吴彩鸾挺像的。徒弟不信,感觉这不和电影里“少年我看你根骨清奇,是块练武的好材料,我这有一本如来神掌,不如便宜卖给你”是一样样的套路。问题是广莫也没有其他任何论据说服她,广莫自己也没有彩鸾仙子的照片啊。后来广莫还特意问过徒弟有没有见到彩鸾仙子,她说没有,这事也就放下了。直到很久之后,徒弟突然发现吴彩鸾竟然是有塑像的,就在南昌万寿宫,至于像不像嘛,站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
  净明法16丨广莫曰:从《中黄八柱经》虚四谷章讲黄素法辟谷的第一道障碍
  原创 2017-11-30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前面广莫讲的大多都是道理,道理懂一点就是一点,早懂和晚懂,多懂和少懂,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就算不懂对人生也没太大关系。但是从这里开始,广莫要讲辟谷的技术了。技术不比道理,技术只分会与不会。道理可以通过阅读来简单获取,能加上自己的思考当然更好,但技术是不可以的。没有哪本书能用文字教会人走钢丝的,而辟谷的难度和风险,与走钢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太上靈寶淨明中黃八柱經

  出《正統道藏太平部》依《淨明宗教錄》校對

  虛四谷章第三

  眼為神光之谷,耳為和聲之谷,口為靈泉之谷,鼻為真香之谷。知中黃之道者,使眼無非視,而神光熒熒,使耳無非聽,而和聲殷殷,口無妄食,而靈泉清,鼻無妄聞,而真香馨,自然而已。惡欲不至,則正炁明,正炁明,謂之虛恬。虛恬者,如橐鑰可上可下,而正炁交錯,不作於中。中扃廣漠,洞然開闊。不流於妄,即是真作。既曰即真,可以得道。道非他求,本自我身。四谷不虛,所以失道。虛以為用,中扃圓融。光照內反,發乎泰定。如有巨室,四窗高明,於中居止,可謂明白。故正中黃,中黃者,虛四谷也。

  这一章讲的是虚四谷,四谷是人体四种最主要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眼无非视,耳无非听,口无妄食,鼻无妄闻。什么叫非,什么叫妄,什么叫虚?不是闭着眼捂着耳朵。因为闭上眼睛也是能看到的,看到的是黑暗中的眼皮。其实这种状态,更像是一个人在走神或者沉浸于其他感官的时候,比如听音乐的时候,虽然眼睛睁着,但是眼前有什么东西,完全没注意,不在乎,跟没看见一样。可是,一种感官可以靠另一种感官来虚,所有感官一起虚靠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靠饿。

  等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什么都不想看,什么都不想听,甚至脑子都不想转动,什么都不想思考的状态。意识的思考,也是一种感官,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一起,对应五脏,感官息,则五脏安,这才是虚四谷的目的,让自己的五脏尽快进入节能状态,维持较低的新陈代谢,降低心率,体温和呼吸频率。甚至头发,指甲这些附属物都不再生长,体重降低的曲线也开始变得平缓,身体将每一份的能量都用于维系生命。这时候,用于修行的辟谷才算刚刚开始。

  前段时间广莫给几位徒弟讲黄素法,他们觉得这事虽然目前条件不具备,不过听起来似乎也不难,只要意志坚定,似乎问题不大,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借黄素法之名胡吃海喝了。但是,修炼黄素法的第一个难关不是不吃,而是无聊。

  为什么说第一道障碍是无聊呢?因为从辟谷开始,就要主动去减少对感官的刺激。电视,手机,书籍,广播,音乐等媒介统统都要停掉,最好也别见人,也别说话,更不能说家人做好饭了不去吃只是闻闻行不行?答案是不行。感官越接受刺激,五脏进入节能状态所花的时间就越慢,越慢风险就越大。因为人不吃饭还能活着的时间,是有极限阙值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反英组织爱尔兰共和军的成员曾在撒切尔夫人的监狱里绝食抗议,最终饿死的十个人平均活了六十多天,从这个角度来说,像广莫这样二三十天的辟谷,是不会饿死的。以广莫自身的经验,身体进入节能状态大概需要十到十五天的时间,所以辟谷只需要二三十天,但如果要二三十天才能进入节能状态,那后面的风险可想而知,且不说会不会饿死,身体某些脏器饿出不可逆的毛病也是极有可能的。

  英国电视台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叫《In Solitary》,有一期找来了五个志愿者分别关在小屋里,没有手机,网络,也没有任何社交,在孤独中独处五天就算完成任务。小屋里有吃有喝还能看书,就这样的条件,五个志愿者中竟然只有三个坚持到了最后,而这三个人中还有一个出现了幻觉并呕吐不止。可见,无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克服的困难。

  道教修行讲法地财侣,虽然修炼黄素法并不需要到什么名山大川,但是如果能有个封闭的环境和理解支持的家人还是有极大帮助的。还好广莫的家足够大,有一道门隔出了单独的卧室书房卫生间,可以让广莫封闭在里面,还不会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广莫最初练辟谷的时候自己的孩子才刚出生,并不需要考虑太多孩子的事,媳妇天天能看到广莫一切正常,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反而觉得减减肥是好事。广莫需要的仅仅是让家人过几天帮忙换下饮水机的水,因为自己实在没力气去搬水桶。但是这样的环境说实话也不太好找,尤其是物质与人文俱佳的环境。需要强调的是,广莫不建议在身边没有人的情况下独自辟谷,因为万一出了什么闪失,自己很可能无力自救,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总要有个叫救护车的人吧。

  本章经文的后半段,讲的是虚四谷之后对心性的影响。打个比方,人的心性好比一间房子,虚四谷就是把里面的东西清空,所有的装修拆掉,空空荡荡一间房子,窗户透亮。这样的房子里,没有任何垃圾。只要房子里有东西,哪怕是再好的东西,可能在一部分人眼中都是垃圾,或者在某种情境中,都是没有用的东西,而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么没有好东西,自然也没有坏东西了。人心也是如此,不存恶念最好的办法就是也不存善念,什么念都不存。最后强调一点,这个比喻,不是说人待在这间空荡荡的房间中,而是人本身就是这个空荡荡的房间。理解这一段,需要站在房子的角度,而不是人的角度去揣摩。理解不了也没有关系,后面还有很多这样的比喻。整部《中黄八柱经》就是以建设一个完美的房子为喻,讲我们如何为了修仙而得到一个最有利的皮囊。
  净明法17丨广莫曰:从《中黄八柱经》塞二兑章讲修黄素法为什么必须辟谷
  原创 2017-12-03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本章为塞二兑章,所谓二兑,就是两个洞。《易经·说卦》有云:「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人有九窍,这里指的是九窍中下半身司排泄的水道和谷道。
  太上靈寶淨明中黃八柱經

  出《正統道藏太平部》依《淨明宗教錄》校對

  塞二兌章第四

  二兌者,炁精泄之門戶也。人之所以夭折易衰者,前兌傷其精,後兌傷其炁。傷精而精不固,則妄淫,是名橫流之兌。喪炁則炁易耗而妄發,是名賊流之兌。善養精炁者,以精出乎思。思本乎脾,於是絕思,以炁出乎食。食本乎脾,於是絕食。絕思則真精內固,不以好色而蕩搖。絕食則真炁內全,不以美味而敗散。識二兌之正理,則中田固而有養。中田固矣,所以長壽。故正中黃者,必塞二兌。

  这一章讲为什么修炼黄素法必须辟谷。辟谷的目的不是不吃,而是为了不排,为了不排,只好不吃。所以如果有人问辟谷时吃各种所谓的辟谷丸,或者吃各种水果干果来辟谷行不行,从黄素法的要求来说都是不可以的。修行的辟谷,不是为了体验极限看看自己能多少天不吃饭,也不是向他人展示修行有多么厉害,更不是为了降脂减肥。辟谷是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可达目的的前提下,当然是辟谷的时间越短越好,在辟谷过程中消耗的体重越少越好。

  修黄素法不光要求辟谷,比之更麻烦的是还要求固精。也就是说在整个修行的过程中,不能遗精,做个了春梦然后醒来发现下身湿一片的情况是万不能发生的。这种要求的目的是绝思,方法呢,也是绝思。因为在正常时间范围内,出现这种情况八成是因为胡思乱想。精出乎思,思本乎脾。固精则绝思,绝思则安脾,脾安则精固,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其实从实际的经验来看,这个要求也并不高,坚持十到十五天就行了。等五脏进入到节能状态,也没什么力气去胡思乱想了,另一方面人体也不会把能量用于制造精液,分泌前列腺液等对维持生命没有意义的机能中了。如果十到十五天都坚持不了,那广莫建议还是先去看看中医吧。

  辟谷的道理与固精类似,不吃是为了不排,不排是为了不泄真炁,真炁内全则脾安,反过来脾安则不易受到美食的诱惑,辟谷相对更容易些。以上这些都是方法,都是技术和手段。其目的就是保全精炁,如果精炁不足,那修行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纯属无稽之谈了。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从经文的字面意思来看,好像黄素法是只有男性才可以修的方法,那女性可不可以呢?逻辑上来说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女性也有精和炁,既然保全精炁是方法,那么只要修行过程中注意保全不就行了么?虽然女性不会不定时的伤精,但是会定时的损失气血。运用辟谷的方法是否可以避免这种损失?女性练黄素法是否会取得和男性同样的修行效果?这些问题都只停留在逻辑层面,需要真修实证去检验。

  这也是广莫明明有几十位徒弟,却只把净明法传给了一位女徒弟的原因。首先只有是女性才能验证那些问题,其次徒弟对大道,对祖师,对师父有无限的信任,生活自由,有充裕的时间来修行。最重要的是徒弟她有志于弘道,而且知道轻重,能够守口如瓶。从徒弟真修实证的结果来看,广莫基本可以判断,女性也是可以练黄素法的,效果与男性没有区别,也没有额外的后遗症。甚至广莫觉得女性修此法可能比男性还要方便一些。因为要让男性做到十多天内不遗精不泄精,且不说其身体素质如何,还有许多因素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但是女性就好办了,只要经期正常,那么算好日子,把修行安排在下次来潮前十五天或更早就可以了。当五脏进入了节能模式,就会出现暂时性停经,等结束修炼一两个月后又会复经。广莫相信自己未必是三十年内唯一一个练黄素法有成的乾道,但徒弟一定是五百年内第一位练黄素法有成的坤道。

  三年前,广莫明确说明不收女性徒弟,拜先生是可以的,拜师父的一概不收。但是后来,广莫就不提这回事了,女徒弟也一样收,而且没有进行任何解释的原因。起初是因为广莫觉得不管自己愿不愿讲净明法,都不能直白的告诉女性徒弟,说不好意思,净明法你们根本练不了。这不是断人慧命么?所以就没打算收女徒弟。之所以后来为什么不提这回事了,是因为广莫知道了女性也是可以练的,可由于还没讲净明法,所以就没去解释。

  最后讲下瘦子能不能练黄素法,是不是一定要先吃胖一点,再去辟谷?如果要让广莫给一个非黑即白的回答,答案是瘦子也能练。但不可否认的是,吃胖点会有优势,在保持生理机能正常的前提下,胖一点容错率会相对高一些。以广莫为例,在第一次修炼黄素法的二十八天时间里,广莫的体重从97公斤掉到85公斤,其中前十五天就掉到了88公斤,等进入节能状态后,后十三天只瘦了3公斤。对于广莫这么胖的人来说,用十到十五天来等五脏进入节能状态是等得起的,但如果广莫只有60公斤,又迟迟到不了状态,估计最多七八天广莫就要凉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在社会中孤立的存在着,在家人和朋友的看来,一个大胖子说要一个月不吃饭和一个小瘦子说要一个月不吃饭,这两种情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假如广莫瘦的和竹竿一样还要这么练,相信不但得不到家人的配合,还很可能直接被捆起来绑到救护车上,疗养院或精神病院让广莫挑一个去。

  这么多年广莫始终把体重控制在90公斤左右的原因也在于此。虽然想瘦的话,以广莫的毅力轻而易举,但是广莫必须保持自己随时可以再练一波辟谷的权利。因为广莫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可能会遇到特殊状况需要大量转移支付面子,或者遇到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需要用黄素法保命。不过这三五年中,好像没生过什么病,就算有也是睡一觉就好了,如果睡一觉还好不了,那么吃顿好吃的,也就好了。去医院什么的,完全不存在。如果一个修行人的健康状况极差,三天两头生病,只有三种可能。第一是身体先天禀赋极差,第二是行法过多,反噬扛不住,第三是修行仅仅停留在嘴上,或者纯粹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净明法18丨广莫曰:从《中黄八柱经》开二洞章讲辟谷开悟的原理是什么
  原创 2017-12-06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本章为开二洞章,所谓二洞,一为乾灵之洞,一为玉神之洞。一为炁出入,一为精出入。其有中黄开洞诀方,为服气之关键。稽康《养生论》中说到“呼吸吐纳,服气养身。”即在呼吸吐纳中吸纳天地之精炁。
  太上靈寶淨明中黃八柱經

  出《正統道藏太平部》依《淨明宗教錄》校對

  開二洞章第五

  二洞者,神宮之正位也。僊藥之本原,炁液之道路。頂為乾靈之洞,能開之,則炁出入之門戶也。上腭為玉神之洞,能開之,則精液出入之關鍵也。能中黃者,既四谷虛,而外邪不侵。二兌塞,而內正不發,則無思絕食。舉炁而向上,則慶雲出入於乾靈之門,可以飛神。取液而漱咽,則靈液出於玉神之泉,可以灌溉金鼎,於此而嘉禾植。善得中黃開洞訣方,始名為大列僊。比其要,知其要,得道之本也。

  这一章讲的是服气的技术,如果要说辟谷和挨饿到底有什么区别,服气就是最大的区别了。其原理在于人在单纯挨饿的过程中,生理极限和心理极限是同步逼近的,生理上快要饿死的时候,也是心理快要绝望的时候。而服气的意义在于让心理的极限和生理的极限错开,在身体还远没有到达生理极限的时候,提前逼近心理极限,以达到开悟的目的。

  许多人都听说过这样的例子,一个人生了一场大病,或者经历了一场灾难,劫后余生,突然表示想通了很多,看透了很多,精神境界一下子就升华了。这描述的就是一个人经历了心理极限的过程。

  但是,这一章广莫可以明说,自己并不打算讲,因为广莫不愿意担承负。任何修行的方法,只要上限足够高,没有师承去盲修瞎练就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险,说白了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就一人害百人的事。

  如果有人看了这些文章,就自信满满的自认为已经知道了所有该知道的东西,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辟谷的修行中,万一因个人体质禀赋的原因,或者在某个细节上出现连广莫都想象不到的错误理解,有了危险,甚至出了事故,往大处说这个承负肯定是由广莫来担,往小处说,弄出个“青年沉迷修仙,轻信网络功法将自己饿进重症监护室”之类的新闻,对广莫个人,对净明道,对整个道教的影响都会是负面的。

  所以,对广莫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郑重地告诉可能受到自己影响的人:在没有得到所有的技术前,不要轻易去尝试。广莫写下这几万字,是因为如果不写,可能就会失传了,但是服气的技术,也就是中黄开洞诀方,只有几句话而已,总不至于被徒弟们给传丢了吧。

  既然广莫一上来就讲开悟,接下来不妨讲讲开悟和辟谷的关系。黄爷讲辟谷成功的标志,一是见许祖,二是见无我。见许祖是得神仙接引,而知宇宙天地之大。见无我是如水入大海,而知自我之渺小。

  有了极大的上限和极小的下限,认知的范围就不再受个人自我感官和知识的束缚,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也不再受自我身份,状态,立场和利益的桎梏。换一种说法就是,知道宇宙有多大,然后学会站在宇宙的角度看宇宙,在万物的角度看万物,在大道的角度看大道。按广莫的理解这就叫做开悟了。《庄子·胠箧》中讲的藏天下于天下,也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辟谷的作用,就是尽量无限降低心理预期和期望值。打个比方,一个人生病了,如果生的是小病,那他关心的可能是第二天要不要去上班。如果病的重一些,他关心的可能就是保不保得住现有的工作。如果病得再重一些,他关心的可能就是家里的积蓄够不够把病治好。如果病得再重一些,他关心的就该是自己还能活多久了。如果病得死期将至,他还要去关心家人们能否在自己身后得到妥善的照料。这就是心理预期和期望值一步一步降低的过程,不会有人都病入膏肓了,最关心的还依然是明天能不能上班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在辟谷的过程中,随着身体的渐渐虚弱,心性的渐渐清静,平时脑子里关心,在乎的事都会慢慢消除,欲望也会慢慢降低。广莫都很难想象,一个平时极为挑食的徒弟,辟谷十几天之后竟跟广莫说,淡盐水真香啊,能不能再喝一碗?回答当然是不能。

  最终在接近心理极限的时候,作为人的妄念和伪念褪尽,只剩下合于大道的真念,就算触摸到与道合真的门槛了。简单说就是,不用任何技术手段和修行方法,如果开悟的门槛是10的话,那么通过辟谷,至少能把开悟的门槛降到3。
  净明法19丨广莫曰:从《中黄八柱经》立八柱章讲为何以屋室喻人

  原创 2017-12-09 广莫先生 广莫曰
  广莫曰丨净明法
  广莫前面讲过,整部《中黄八柱经》都是把人比作一间房屋。这一章讲的就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比喻。一言以蔽之,因为在古人的话语体系中,宇宙也常被比作一间房屋。
  太上靈寶淨明中黃八柱經

  出《正統道藏太平部》依《淨明宗教錄》校對

  立八柱章第六

  身者,神之舍也。以形言之,謂之眉宇。以炁言之,謂之炁宇。以性言之,謂之泰定之宇。故身者,神之所舍。欲神舍之長存者,莫善於立柱。柱者,屋室之主也。元炁者,礎也。元炁為礎,而八柱立。何謂八柱,虛四穀謂之五明之柱,塞二兌謂之兩極,開二洞謂之輔棟。以元炁為基,以精神為覆,幬而後居焉。以安吾之性,以全吾之道。道者,大而無外也。不沉不浮,得所住,知所生。知所定,適所安,正所正、而賓主之道立矣。賓猶鉛汞也,主猶心腎也。心腎正,鉛汞生,而後可以安金鼎,為大烹也。故善學者,以身為安宅,以見聞覺知為風雨。立八柱,安垣墉,而風雨之患消矣。所以先識其道,次明其景。立基定方,如王建國。面南背北,響明而治,此其道也。

  古人讲的宇宙,宇是屋檐,宙是栋梁,宇宙二字的本意即指代房屋。后世所谓的“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已经是其引申义了。宇宙还有个特点是大而无外,即宇宙是不存在外面的,当还存在外面的时候,那就不是宇宙这个名相的意义了。

  与之相似的概念就是大道,道者,大而无外也。大道不被任何概念所包含,所以,以房屋比喻人,比喻修行者,就是以宇宙,以大道比喻人,比喻修行者,讲的就是身道同构,讲的就是与道合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只要去想想,自身还有多少心外之物,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境界到哪一层了,与道合真到什么程度了。当纯粹到心外无物的时候,也就是真正的与道合真了。

  有了房子就要有房子的主人,这个住在其中的主人就是神 。这里的神是指元神,不是神仙。于是问题就来了,到底哪个才是自己呢?是房子?还是房子的主人?我们有了之前讲的基础,这个问题似乎就不难回答了。答案自然是元神。

  但这个道理只是被当做知识来认知,是知道,非悟道。简单说就是广莫讲了,看的人记住了,再有人这么问,他知道可以这么回答。可这对其修行有用么?一点用都没有。今天能记住,明天就可能忘掉,早晚都会还回去。只有自己悟到的才是自己的。且不说宗教和修行中的悟,生活中也存在悟。比如说生活中常见的学骑自行车和学游泳,就是典型的悟的过程,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能通过看书查资料,纸上谈兵式的掌握这两项技能。想要掌握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自己亲自去尝试,多摔几次跤,多呛几次水,就学会了。这个过程,就相当于修行的过程。当然,悟到的东西,和骑车游泳一样,都是学会之后再也忘不掉的。

  所以说,知道很容易,悟道很难,非亲身经历不可,非真修实证不可。《水浒传》中鲁智深临死前说了两句话,“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他真正用自己的一生,悟到了我是谁,谁是我,然后就尸解羽化了。关于尸解,后面还会再讲。

  元神既然要住房子,对房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柱子。所以本部经名为《中黄八柱经》,但这八柱并不都一样,是有主次之分的。虚四谷被称为五明之柱,五明指的是四谷中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再加上思维,这是房子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而塞二兑被称为两极,建筑中的两极概念指的是阴阳,广莫查阅了一篇有关故宫营造的论文,搞明白了其大概意思是说建筑的朝向,方位,哪间屋子大哪间屋子小之类的。开二洞被称为辅栋,也就是不太重要的栋梁。合在一起就是说,中黄直透是开悟的方法,辟谷是中黄直透的方法,虚四谷是辟谷的方法,塞二兑,开二洞,是虚四谷的方法。当以人体为自己房子的时候,这就是一个人,当以宇宙大道为房子的时候,这就是一个仙了。

  接下来讲到了宾主,元神是屋子的主人了,那么宾客是谁?经文中讲铅汞相当于宾客。这里的铅汞是所有修行方法的代称,这些方法是有用的,所以要像宾客一样请进来。那没用的呢?没用的见闻觉知,都被当做风雨挡在了外面,权当风雨不存在就对了。

  说到铅汞,广莫在这讲一下信仰和方法的区别。曾经有人非要跟广莫说,清静丹法是对的,所以广莫讲的必然是错的。对于这种理念,广莫只能说他混淆了信仰和方法。广莫从来不觉得清静丹法是错的,是不好的,只不过觉得不适合自己而已。广莫的信仰是道教,是成仙,而清静丹法也好,中黄直透也好,都是方法。对信仰应该执着,对方法则谈不上执着。

  举个例子,广莫必然是认同中医的,但是如果广莫受了外伤,是去缝线还是去贴个金疮药呢?当然是去医院缝线了,而且还得要免拆的美容线,享受到医疗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如果广莫感冒了,恰好第二天有重要的事,那怎么办呢?当然是吃感冒胶囊,而且是哪个疗效快,哪个能缓解症状就吃哪个。但这些这并不影响广莫对中医的认同,因为广莫并不信仰中医。同样的道理,非要说除了清静丹法,其他皆是邪法,那广莫只能说这个人的信仰不是道教,也不是成仙,而是信仰清静丹法。

  这一章经文的最后,用了一个比喻,当见闻觉知这些风雨之患消矣的时候,元神在屋子中,就如同南面称王一样。屋子就相当于这个国王的天下,天下之外再无天下。有人可能会说这与《道德经》不太相符啊,其第二十五章可说的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各个版本都不同,到底是人,还是王?在广莫看来完全没必要纠结,意思都是一样的。一个人与道合真的时候,他就是其主观唯心世界中的王,如果他不是,那么也谈不上大。
到顶部